为什么农业供给侧改革 原因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工作。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正式颁发。《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确保2017年再脱贫1000万人以上”。实现这个目标,农业供给侧改革需要如何发力?中国网“中国访谈”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对此进行解读。
李国祥表示,脱贫攻坚是农村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可以说是中心工作。“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供给性结构性改革对脱贫攻坚怎么发力,我举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大家就可以明白。在贫困地区,我们对农民扶贫的时候,贫困户说,你们不要来扶贫了,只要帮我把现在生产的农产品卖掉,我就可以脱贫了。这个农民提出来的问题对不对呢?农民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呢?”李国祥指出,从中央到地方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用于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过程中,产业扶贫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贫困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第一,把产业扶贫作为重头戏,这个路子是对的。第二,如何通过产业扶贫让贫困户脱贫,这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做的事情。”他认为,贫困人口到2020年全面脱贫,如果产业扶贫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就证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不明显。如果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贫困户不再愁农产品卖不出去、卖不到好价钱,就证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成功。
李国祥表示,贫困户的农产品卖不出好价钱、卖不出去,关键是在农产品供给上还存在着问题。一方面,贫困户生产的很多农产品不能增加很多收入,脱贫没有办法。“怎么样来增加有效供给?让贫困户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这个是我们要做的事情。”另一方面,消费者想吃到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但是买不到,或者买的不放心。“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很多人想买有机农产品,但买不到真正放心的有机农产品。这里面有一个结构性的问题,一边生产出来了,愁卖不出去,卖不到好价钱,另一边发愁买不到,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李国祥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在脱贫攻坚方面,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通过创新,包括新的绿色生产方式、产业、业态和发展模式,让农民生产的农产品,跟消费者更好地切合起来,把消费者吸引过去。“做到这些事情,要在很多方面,在体制机制上,让现在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在土地制度改革,包括扶贫的工作机制各个方面要加大改革的力度,才能够实现生产出更好的农产品,卖出更好的价格,让贫困户更顺利地脱贫。”[]陈文胜: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湖南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
湖南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陈文胜
  【专家简介】陈文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省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省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省城乡一体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省重大决策咨询智囊团专家,《中国乡村发现》创办人,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主持省社科基金课题11项。著有《论大国农业转型》、《乡村债务的危机管理》、《乡镇视角下的三农》、《新农村建设的热点难点着力点》、《粮食安全国家责任与地方目标的博弈》等11部著作。    中央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看到,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难题和挑战还很多,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日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连续第13次聚焦“三农”,其中,“农业现代化”连续第三次进入主题。那么,“农业现代化”连续第三次“入题”有什么深刻意义?当前农业发展到底面临什么样的变局和难题?湖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到底存在哪些突出问题?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底要在哪些方面着力?近日,记者就此与湖南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文胜进行了对话。    TOP1:推进湖南供给侧改革,农业现代化是关键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十几年一以贯之地聚焦“三农”,还第三次将农业现代化写入主题。那么,湖南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推进农业现代化,对于推进湖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陈文胜:湖南经济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如何推进资源优化配置,以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关键就是要提高消费拉动力和消费贡献率。其中仅靠投资在一定时期会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很难持续。马克思关于社会扩大再生产理论认为,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最终要依赖于消费资料生产和个人消费。因此,湖南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发展消费品产业,尤其是消费品工业。    按照经济学家霍夫曼的观点,产业的关联度有前向关联、后向关联、旁侧关联、旁侧效应。霍夫曼主张,以后向关联度最大的最终产品作为支柱产业。在消费品中间,食品工业是提供最终产品的产业,它的后向关联度最大,能够带动原材料、零部件、服务、物流等产业发展,弹力面很强,把它作为支柱产业是非常必要的。另外,消费品工业的就业率相当高,投入100万元的固定资产,重化工业最多提高到94个劳动力就业,而消费品工业可以提高到257个劳动力就业。    湖南是劳动力大省,农业剩余劳动力多,所以消费品产业的发展可以在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上发挥重大的作用。一来消费品产业6到7成的资源来自于农副产品,而湖南农业资源丰富;二来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达1200多万,如果在本地发展消费品产业,把农产品生产、加工做好,产业链延长,就可以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就业,能够解决湖南许多的社会、经济问题。所以,湖南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农产品生产为主的消费品产业和市场,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消费品工业,这是湖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所在。    TOP2:农业发展成就超越历史,但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    记者:尽管农业现代化成就辉煌,但我注意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您是怎样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的呢?    陈文胜:首先要明确,在党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十二五”是中国农业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主要体现在第一次实现了建国以来粮食产量“十二连增”,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农业机械化程度、农业科技水平、农产品加工转化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民收入实现“十二连增”,增幅连续6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回顾世界农业发展的历史,主要农业大国只有美国在年、印度在年实现过“五连增”。可以说,不论从历史的标准还是当代世界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农业发展为世界树起了“中国标杆”。    但用现代农业的标准来衡量,中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城乡差距大的现状没有根本性改变,农业低产业化、低市场化、低集约化的现状没有根本性改变,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效率低、科技含量低的现状没有根本性改变。农业发展仍然依赖资源和要素投入,这是资源环境无法持续承载的“负重之路”,是农产品供给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低端之路”,是农民收入空间难以有效突破的“物本之路”。根本原因是农业发展方式滞后,是传统农业尚未根本转型。尽管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二连增”,但粮食进口量、库存量同时增长,粮食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农业仍然是“四化同步”的短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农业,难点也是农业。农业没有实现现代化,中国的经济发展就很难得到根本转型。    记者:那么,我们能否“单兵突进”、“恶补”农业,把农业现代化这条短腿“加粗拉长”?    陈文胜:当然不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告诉我们:现代化是建立在工业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协调推进的基础之上的。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和工业化、城镇化以及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要和世界经济走势联系起来考虑。因为工业化并非化工业而是化农业,城市化并非化城市而是化农村、化农民,新型工业化必然涵盖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就是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标准化,生态化、组织化、企业化、专业化的过程,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的过程。只有农业发展了、农民富裕了,工业化发展的成果(即工业产品)才能有更广阔的消费市场。只有通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来提高对工业品的消费,新型工业化才有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缺乏农业、农村的基础承载力、资源保障力和消费拉动力,工业化与城镇化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TOP3:适应新常态,农业现代化面临四重挑战    记者: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发展新常态,农业面临一些怎么样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呢?    陈文胜:随着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逐步进入相对成熟阶段,农业蕴含的巨大潜在价值正受到社会的青睐,以科技化、市场化、生态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正逐渐成为朝阳产业、高成长产业和具有长期稳定投资回报的产业,成为社会富余资金寻求投资的重要渠道,农业发展进入可以大有作为的新的机遇期。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一是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分化与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呈现分化格局,大宗商品价格普遍走跌,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而全球农产品供需区域差异显著,全球跨国粮商已经形成寡头垄断,加紧向发展中国家粮食产业链全面渗透,金融资本的投机行为、气候变化引起的生产波动更加剧了农产品价格波动。这些因素多重叠加,加剧了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如何防范世界市场风险传导,需要未雨绸缪。    二是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与农产品市场消费结构转型。我国经济结构性逐渐减速成为常态,势必将影响到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同时,我国农产品消费已进入整体结构转型期,农产品消费增长将从侧重数量转而侧重质量、花色、品种、品牌;农产品生产和供给的对象和需求来源均呈现多元化,消费的档次化、个性化、多样性将成为常态。因此,如何通过结构性改革,创新农产品供给,激活新的市场消费需求,加快农业的转型升级,是亟待破解的难题。    三是农业要素投入成本不断攀升与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当前,农用生产资料、劳动力、资金、技术、土地等各种要素投入成本不断快速上涨,而国际主要农产品价格延续下跌,我国正承受着农产品成本“地板”上升与价格“天花板”下压的双重挤压;与此同时,适合现代农业要求的优质农村劳动力供给不足,耕地保护形势日益严峻,农业缺水问题突出,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对农业现代化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如何拓展农业发展空间,降本、提质、增效,成为农业现代转型的主攻方向。    四是农村资源要素配置机制滞后与城镇化对资源要素的强势争夺。相对于工业和城市,我国农村的土地、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资源要素配置中的市场作用未有效发挥作用,制约了农村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与合理流动,资源要素的闲置、低效、“非农化”和城乡不平等交换的问题突出,资源要素持续流向城镇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使农业农村发展处于不利地位。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构建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机制,是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关键。    TOP4:推进农业现代转型的重心,是推进农产品供需平衡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跃升    记者:正如您所说,农业发展牵涉的问题很多,面临的形势复杂,那么,当前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心到底在哪里?    陈文胜:当前农业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结构方面,主要是在供给侧。所谓供给侧是与需求侧相对应的,需求侧表现为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强调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我国农业发展到今天,农产品总量充足,温饱型农产品已经实现供需平衡甚至产能过剩,扩大温饱型农产品消费的空间越来越小,但中高端农产品消费的市场空间很大,而当前的农业供给存在数量与质量的结构性矛盾,中高端农产品供给不足,农业的多功能开发不够,难以适应市场消费结构转型的需要,导致供需错配,使得全要素生产率低,人力、资金、土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农业市场竞争力与效益难以提升。为此,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中央强调要高度重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并就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进行了全面的部署。显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提出了明确的方向: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业现代转型的重心应该是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产品供需平衡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跃升。    TOP5: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湖南要着重解决五大问题    记者:与全国相比,湖南农业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对湖南意味着什么?湖南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    陈文胜:湖南大宗农产品供给在国内占据重要地位,但农产品的数量地位与质量地位不对称,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也是不争的事实,部分农产品卖难的情况屡屡出现,在全国农产品市场上,湖南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农产品稀缺;在农产品出口贸易上,湖南农产品能够走向世界的产品不多,并且大多是初级农产品,缺乏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企业和知名品牌农产品。因此,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对于湖南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是实现农业由“大”到“强”的转变的关键举措。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结构性的问题。当前推进湖南农业现代转型的重点是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解决农业扶持重点不突出的问题。湖南农产品的品种很多,但没有品牌;农业的名牌企业很多,但没有王牌。实际上,湖南具有很多特色的农产品,品质非常好,如果不加以扶持就会消失了。应该说这些特色的农产品,生产不是问题,主要瓶颈是加工和销售,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因此,推进湖南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就是推进农业扶持政策由注重扶持农产品的规模化向注重扶持农产品的区域地标品牌化转变,立足各地资源、气候、市场供求变化,扶持发展“一地一品”作为名优特产品主攻方向,特别是加大对特色农产品和重点品牌加工和销售的扶持力度,注重对独特资源、传统工艺、农耕文化等的挖掘,促进农业结构向名特优新调整,以此彰显湖南农业个性,增强农业竞争力。    二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农业服务体系滞后的问题。湖南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成长缓慢,缺乏应有的制度规范和政策引导,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政府主导的公益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短缺。这造成了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降低了农业的效率,成为阻碍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是解决农业发展单兵推进的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从表面上看是农业本身的事情,其实质是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结构问题。如果就农业发展农业,不把农业现代化的任务和措施纳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体系中来统筹谋划,农业发展方式就难以转变。近年来,湖南在统筹城乡发展上不断迈出新步伐,但农业尚没有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资源要素公平交换的市场体系,农业“单兵推进”的思维惯性和工作模式还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农业要素的净流出格局未得到彻底扭转。    四是解决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较弱的问题。农业的基层组织凝聚力不强、服务能力弱小,没有发挥应有的生产经营组织功能,影响了农业集约化水平的提高。    五是解决农业管理与考核机制滞后的问题。当前,农业管理体系和考核体系没有形成面向市场的科学管理体系,特别是重数量轻质量、重种养轻营销、重规模轻效益的管理和考核体系,与当前市场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不相适应,导致农业投入成本高,但整体效益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TOP6: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着眼于湖南客观实际精准发力    记者:刚刚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目标与任务,湖南如何根据实际精准发力?    陈文胜: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必须着眼于湖南的客观实际,全面优化湖南农业发展总体布局。    一是优化湖南农业区域结构。环洞庭湖地区做好“湖”字文章,着重推进优质稻、优质棉麻等优势大宗农产品和水产养殖业发展;大湘西地区做好“山”字文章,着重推进生态旅游、花卉苗木、特色种养业和林产品发展;大湘南地区,做好“特”字文章,着重推进优质粮油、特色禽畜、特色果蔬茶、烟草等高效经济作物发展;长株潭地区做好“城”字文章,着重推进都市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    二是优化湖南农业品种结构。由注重农产品的规模化向注重农产品的特色化转变,大力开发农产品品种与地方气候、土壤、水质条件相适应的地方名优特产品,扶持发展地域标志的农产品品牌作为名优特产品的主攻方向。    三是优化湖南农业产业结构。突出农产品加工度引导,形成农业产业链,培育湖南农业的“中国名牌”、“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提高名优特产品的市场营销与研发、知识产权保护能力,避免“金银花事件”的再次发生。    (原文刊发《湖南日报》日03版,原标题为《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对话省社科院研究员、省重大决策咨询智囊团专家陈文胜》,湖南日报记者奉清清采写。)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 11:25:16) ( 14:52:44) ( 12:28:00) ( 13:45:59)热门推荐:
  来源:长江农业
  1、什么是农业的供给侧改革?――从两个层面去看这个问题
  我们认为,“初级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理解一方面即是去产能、去种植面积。以工业领域煤炭行业为例,2016年以来,国家多部委联合监督煤炭行业去产能,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一方面限制全行业全行业生产天数;形成煤炭行业显著的供给收缩。这方面农业领域即体现为:(1)养殖产能受制于环保压力导致持续去化;今年以来猪价突破历史新高达到22元/公斤(上一轮新高是2011年9月的20元/公斤),全行业全年平均盈利高达640元/每头(2011年全年平均头均盈利451元/头),而令众人不解得是:如此高盈利的背景下,能繁母猪存栏仍在持续下行,截止2016年10月能繁母猪环比下滑0.2%,同比下滑3.77%,较能繁母猪最高存栏水平下滑27%(最高存栏78万头)。根据长江农业2016年11个省近40个县市的草根调研,今年可谓是环保压制养殖产业最为严厉一年:在福建、浙江、四川、重庆、江苏、两广等省份的河流、水源带养殖产能,政府要求必须强制淘汰。中部地区划分(河南、湖北、江西、安徽、湖南)禁养区强制淘汰产能,非禁养区对散养户亦设定较高的环保门槛,严禁新增产能;(2)种植业领域体现为以玉米、棉花为主的高库存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持续调减。2014年国家取消棉花临储托市收购政策,2015年国内棉花种植面积即调减10%,2015年国家下调玉米临储价格,2016年取消临储政策,2016年玉米全国种植面积整体料下滑5.3%。棉花、玉米的社会库存亦表现为快速去化,社会库存水平处于低位。
  而“更深层次农业供给侧改革”即是改造传统农业,即提升农业生产力。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威廉&舒尔茨教授在其《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阐述:提升农业生产力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土地、劳力和资本的投入。这里并不是一味规模化,因为大型规模化的同时亦会带来非精细化造成的效率下降,这里是要建立具有明晰产权制度(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家庭农场,并引导资本进入农业;另一方面在于技术革新(近代全球农业技术革新即是转基因技术)。技术革新是改变传统农业最核心的要素。从美国近代农业的发展历程来看,转基因技术减少了成本日渐增加的人力这一生产要素的投入,使得一定程度的规模化种植效益更为有利。因此,对中国农业更深层次的供给侧改革,我们认为,第一是政府真正从制度上解决土地产权制度问题,即非三权分置,而是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合一,推行家庭农产的适度规模经营模式;第二是有序的实现农产品价格的市场化,通过市场化的价格来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更高效率的配置;第三即是农业的低息加杠杆,引导资本进入农业(这有利于农业更多的技术推广,增加更多的低成本的生产要素投入);第四即是引入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如转基因技术。
  2、供给侧改革对农业真正带来什么变化?
  “初级农业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变化是:(1)生猪养殖业将长期维持可观盈利水平。明年来看,猪价仍有上涨可能。能繁母猪的存栏变化大致决定了10-12个月后的生猪出栏变化,从现阶段来看并结合季节性出栏情况来看,明年上半年行业仍见呈现供给短缺的状态,生猪价格有望再次突破20元/公斤,并不排除继续上行可能。(2)玉米等农产品价格2017年不必再悲观。现阶段,玉米国储库存仍处于高位,但是社会库存较低;我们认为前期价格已经反映现阶段较高的国储库存,而随着2017年玉米种植面积的进一步调减,叠加大宗农产品在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低利率环境下有上涨的宏观驱动因素,因此,我们判断,2017年玉米价格有望见底并上涨。
  “更深层次农业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变化将是农业真的变革,土地产权制度变革、农业低息引入资本投入、农产品价格有序市场化、转基因技术必将带来农业生产力的全面提升,实现真正改造中国农业,真正农业供给侧改革。
  ――――――――――――――――――――――――――――――――――――――――
  《扑克投资策略峰会》太火爆了,目前已有超过200位大宗金融领域投资总监及以上级别的企业高层报名此次论坛,出席企业和与会人员的影响力之大,超出预料。如果您未及时抢购到现场票,也不必懊悔,现已开通网络直播通道。不用千元门票,188元直达大咖、知识、经验大本营!点击图片阅读峰会详情:
  此次直播将通过手机端做到全程实时高清直播,简单操作,一步直达会场。大咖们说的每句话你都不会漏掉哦。通过网络,突破时空和地域的限制,与大咖来一次亲密互动,听起来是不是暗爽一把?
  扑克投资策略论坛 直播一键通
  报名步骤:
  扫描下方二维码,确认登陆。
  点击“立即支付”进入直播页面。
  支付完成后务必收藏直播页面
  耐心等待直播开始就可以啦
  即刻扫码,预留围观名额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扑克财经旗下品牌,实体产业和金融领域第一新媒体平台。专注于...
1478文章数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业供给侧改革 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