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服装美学概论放松量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 & 制定服装放松量的主要依据之一是
制定服装放松量的主要依据之一是
3.能按正常人体型计算一般服装部位放松量 1.熟悉服装制图符号和标注记号 2...以人体为依据,通过测量制定服装号型规格,合理使用原辅料进行服装裁剪、缝制..因此服装放松量主要表现在衣领、衣身、衣袖和裤子的放松量上。( ) 答案√38..1.服装的主要功能,一个是 ,另一个是 。 2.丝绸和棉布是中国 的传统用料。 3..1、纵断面形式:****路纵断面设计,主要依据现况地势、相交道路高程及道路两侧..下装均暗色 7.大袋豁开的修正方法之一是( ) A将下嵌线拖紧后封三角 B袋口中..根据三八节的节日特点,精准定位目标人群,制定切实可行的最优营销策划方案,配..根据命题要求的款式造型与风格,按160/84A的规格号型设计服装主要控制部位规..24. 圆盘刀裁剪机主要用于面料的裁剪(断料)也适应于服装行业零星单件衣服的..我们不仅要追求国际规则的广度和精度,而且坚决不能放松国际规则的公平度。 ..古诗词鉴赏:杜甫的《秋兴之一》、冯延巳的《采桑子》、李白的《将进酒》、李..我厅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高中体..保险服务业的规制主要由州政府制定。保险公司、代理以及经纪人必须根据其承..是普通高校对口单招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之一,考生必须认真、详实、准确填写,..并依据个股的“主题相关度”排序。本基金主要根据企业能够受惠于投资主题的..使用教材是教师提供教学质量的依据。 下面就教材进行分析: 小学一~二年级实..根据本校校情和《初中教学工作14条措施》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教学措施. 14条措..3、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4、护理部制定护..护理、医技科室的日常质量管理与质量的危机管理, 3.2 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护理、医技科室的日常质量管理与质量的危机管理, 3.2 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
本文制定服装放松量的主要依据之一是的相关文章
1、2、3、4、5、6、7、8、9、10、摘 要:服装放松量包括运动舒适量、生理舒适量和造型放松量 ,服装的放松量对服装的造型及服装的舒适性有很大的影响 。作者论述了确定运动舒适量、生理舒适量和造型放松量的原则及各部分的基本放松量。关键词:服装舒适性 放松量 空隙量 放松度服装放松量的必要性在人体上测量所得到的净体尺寸,必须通过加放一定的放松量而得到服装的成品尺寸,因此设计师应该在满足款式造型要求的条件下,留出足够的放松量以使穿着者感到舒适。设计的水平就反映在提供足够的放松量的同时还要注意局部与整体自己之间的测量等关系,服装属于实用性学科,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人体服务,服装艺术设计及结构设计的基础是人体的生理结构、运动机能以及人类所属的社会文化属性等。服装量体设计是这一思想体系的体现。量体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基本测量部位的选择与测量和放松量的设计。人体测量部位很多,也可分得很细,分别代表人体各部位的体型特征,但归纳起来有三种测量类型:长度、围度和宽度.放松量的设计是决定服装适体性的关键性因素。放松量可以分为基本放松量与款式结构放松量。具体如下:一、人体的规格测量人体体表具有复杂的形状,为了便于其测量,必须在人体体表上确定基准点。基准点也是而难题骨骼的端点、凸起点和肌点的沟漕等部位。人体测量是服装设计制作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只有通过人体测量掌握了人体有关部位的具体的数据,才能给服装结构裁剪的各个部位提供准确的数据。二、基础点与服装结构线的关系人体的基准点在服装上最终都形成结构线,胸点的水平线构成胸围线;左右肩端点构成肩宽线;颈窝点、颈椎点、颈肩点构成颈围线;颈肩点、胸点、胸围高构成前腰长线;颈肩点经背高向下止后腰高构成后腰长线;前后腰中点的水平线构成腰围线;臀峰的水平线构成臀围线;肩端点、肘点、手腕骨点构成袖长线;手腕骨点的围线构成袖长线;腰围高止脚踝骨点构成裤长线;以及在下肢上的任何一个部位高都可以确定裤长线或裙长线等。由这些服装结构线,构成服装轮廓造型。三、胸、腰、臀放松量的加放以及对服装造型轮廓的影响胸、腰、臀放松量的多少是构成服装轮廓造型的关键。胸围、臀围可按净体规格分别加上不同的松量形成不同的造型。而腰围的放松量应按加放后的宽胸围减去一个数值形成。以下分别介绍胸、腰、臀松量加放的方法。1、胸围放松量胸围的放松量可分以下4种造型:合体型加放0~8厘米;较合体型加放8~14厘米;较宽松型加放16~20厘米以上(衬衫取小值,春秋装取大值)。当胸围的放松量确定以后,其上装袖肥的放松量应与胸围的松量相协调。一般袖肥大小的确定以胸围数值为依据,取胸围/5为基础,按胸围的4种造型分别确定袖肥的大小。合体型取胸围/5减1.5~2厘米;较合体型取胸围/5减1~1.5厘米;较宽松型取胸围/5减0.5厘米,宽松型取胸围/5或加1~3厘米以上。2、腰围放松量腰围的放松量不要按净腰围规格加放,而应该以宽胸围收去一定的量来计算。因为人体胸围和臀围是躯体的凸面,而腰部是躯体凹面,而且人体的胸腰差又不是固定的值。当几个体型净胸围都是84厘米时,其净腰围有可能时66、68、70厘米。如果成衣的胸围都加放10厘米松量等于94厘米,腰围都加放8厘米松量,分别(A)为74、(B)为76、(C)为78厘米。这样形成了3种胸腰差的数值分别时20、18、16厘米。从图中看出这3种廓型,当胸腰差为20厘米时收腰效果明显,而收腰差为16厘米时收腰效果不明显。如果按宽胸围减去一个定数,对于3个腰围规格的造型时一样的,只是腰部的空隙量不同。臀围是人体下部最丰满的部位,如何表现臀部的美感和适合臀部的运动是下装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臀部运动主要有直立、坐下、前屈等动作,在这样运动中臀部受影响而使围度增加,因此下装在臀部应考虑这些变化而设置必要的宽松量。臀围的放松量确定于胸围相同,都是在净体规格加放一定的量。裤装造型构成有上档和下档。由于人体的臀围非常丰满,臀部的运动必然会使围度增加,因此裤装的放松量应考虑臀部变化时所需的量。裤装臀围的放松量可以按以下几种造型确定。合体型加放0~6厘米;较合体型加放8~12厘米;较宽松型加放14~18厘米;宽松型加放18厘米以上。上装的臀围以净臀围加放6~12厘米。以上是服装廓型中3个重要部位松量的加放,但只是一个参考值,因此服装的造型大小是随着流行趋势而变化的。只有合理地确定各部位的放松量,才能完美地体现设计效果。总之,服装属于实用性学科,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人体服务,服装艺术设计及结构设计的基础是人体的生理结构、运动机能以及人类所属的社会文化属性等。服装量体设计是这一思想体系的体现。量体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基本测量部位的选择与测量和放松量的设计。人体测量部位很多,也可分得很细,分别代表人体各部位的体型特征,但归纳起来有三种测量类型:长度、围度和宽度.放松量的设计是决定服装适体性的关键性因素,放松量可以分为基本放松量与款式结构放松量。参考文献:1、李刚,杨帆《立体构成》辽宁美术出版社2、李丹、马兰《平面构成》辽宁美术出版社3、向东《特殊服装结构与版型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4、5、dispbbs.asp?boardID=63&ID=161596、张文斌《服装结构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7、戴建国《服装结构设计》浙江大学出版社8、骆志勇《服装结构设计基础》江西服装学院(内部资料)余鹏:女,江西籍,生于1968年8月;大学毕业,高级助理讲师、服装技师;研究方向:服装教学。戴之华:女,江西籍,生于1970年11月,大学本科,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高级助理讲师、服装技师;研究方向:服装教学。骆志勇:男,安徽籍,生于1975年3月,大学毕业,高级助理讲师、服装技师;研究方向:服装教学。
欢迎转载:
推荐:    服装紧身原型放松量设计
1紧身原型紧身原型指在胸围和其他部位处都无放松量,是完全按照人体的净体尺寸制成服装原型,因此这种原型是完全贴体型。2005年,冀艳波,徐军,戴鸿,在紧身服装原型纸样及其应用分析中,探讨紧身服装原型纸样的制作方法,应用紧身原型纸样变化获得成衣结构制图,对比比例法、原型法,从紧身原型变化得到加放松量后的样板造型效果较好。2服装放松量服装的放松量就是为了保证人体在静态、动态的舒适和服装的造型而加入的必要的宽裕量。服装放松量包括生理放松量、运动(动作)放松量和款式放松量。运动舒适量是人体在进行工作、运动等活动时,为保证人体活动的安全性、舒适性需要的放松量,胸围平均增加4cm,最大达6cm,服装的运动舒适量的大小随服装的用途的变化有较大的变化,但一般情况下运动舒适量应不小于4cm。而生理舒适量是为满足人体的呼吸等生理运动而需要的放松量;造型放松量是由于款式造型所需要的放松量。胸围部位生理舒适量平均为4cm,运动舒适量和生理舒适量是服装放松...&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一、立体裁剪的起源和发展立体裁剪在古埃及时就已出现,但是真正意义上的脱离平面造型模式而考虑人体,形成适合人的体型的服装立体裁剪造型方式,始于欧洲哥特时期。如同哥特式建筑风格一样,在中世纪历史上,哥特人穿戴的衣物讲究收腰合体,强调女性的曲线立体造型,闻名遐迩。由此,欧洲人的服装由过去的二维空间构成转向三维立体空间发展。哥特时期之后,西方服装立体裁剪随着高级服装定制的逐渐成熟,走过不断改进、臻于完善的百年发展历程。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法国服装设计师玛德莱奴·威奥耐()运用各种质感纤维材料在立体模特上造型,用面料斜裁出柔和的适合女性形体的服装,立体裁剪进入“斜裁”技术时期[1]。玛德莱奴·威奥耐的设计风格受机器美学和东方艺术影响,直线、几何形、日本浮世绘及和服等元素,都在她的作品中多有体现。在亚洲地区,日本经明治维新后步入近代化社会,最先引入西方服装的立体裁剪理念,开始了东方服装的西式造型。二、我国高校立体裁剪教学...&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礼服结构独特,衣片形态的非常规性和复杂性必须借助立体裁剪的直观性有效地实现和处理。礼服设计课程在课程中以立体裁剪练习为主,从技术的角度去提升对设计的理解,达到设计与制作交汇的融合。本课程立体裁剪训练以局部立体裁剪技法为主,从易到难,逐渐深入,融会贯通。下面通过具体的应用过程来展示课程的应用效果。1局部立体裁剪技法的应用局部立体裁剪技法主要训练抽缩、折叠、编织、缠绕、堆积、缀饰、垂坠等常用的造型技法,通过局部技法的训练和操作,了解各种技法的制作特点,同时做到综合运用、融会贯通,为后续的整体设计与制作打好基础。课程以教师示范操作,学生摹拟练习为主。在首先进行的局部立体裁剪技法练习中,以堆积开始,堆积的特点是利用面料的刚柔性,从不同方向对面料进行抽缩、推压、翻折、扭曲,从而形成不规则的、自然的、具有体积感的皱纹形态。立体裁剪的直观效果会影响到学生自身的自信心,从易到难可以激发学生制作的热情,为后续难度的加大增添信心。练习采用的堆积形式...&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在现代设计教育深入改革的今天,包豪斯的教育思想无论是对现代设计教育理论研究的完善,还是对推进教学创新与改革都具有指导意义。一、艺术与技术统一的重要性服装作为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产物,是人们美化身体、展现个性、体现审美品位的重要载体。服装立体裁剪是服装设计的一种造型手法,又有“软雕塑”之称,具有艺术与技术的双重特性。在课程教学中,不仅要实现对学生立体裁剪技能的培养,还应渗透艺术设计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将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更好地体现在服装立体裁剪课程中。服装立体裁剪课程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无论是针对设计师还是版型师岗位的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国内无论是设计师还是版型师队伍在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上还存在不足和缺憾。随着国内服装行业和服装品牌文化建设的发展,设计师越来越被企业重视和认可。当前国内的版型师仍定位为单纯的技术类行业,大多数版型师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创造力和市场意识对服装版型的决定性作用,存在在样板制作中对服装款式的...&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一、服装立体裁剪与人体线条关系紧密服装立体裁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当时的古罗马人将一块远远大于围裹人体面积的麻布,以或悬垂或披挂的方式缠绕在赤裸身体上。人体运动中布料或紧贴身体可形成服装内部空间,产生自然的线条;麻布多余部分形成许多天然的褶皱。这就形成了长久以来西方服装最本质的审美取向—以凸显健美人体曲线为美。20世纪20年代,服装设计大师玛德琳·维奥(Madeleine Vionnet)真正将立体裁剪作为生产设计的灵感手段。她首创了斜裁法(bias cut),使服装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随后,大量的设计师如可可·夏奈尔、克里斯蒂迪奥、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卡尔·拉格菲尔德等,探索并丰富了服装立体裁剪线条语言与技术,从整体上推进和维系了立体裁剪的繁荣。二、服装立体裁剪的线条表达与审美1.服装立体裁剪中自然线条的表现与审美线条是服装立体裁剪最重要的造型手段和表达形式之一,是对服装内结构线及外轮廓线的统称,从功能上划分,可以分成...&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现代人们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催生了时尚潮流驱动下人们对不同场合下不同着装的市场需求,而礼服作为出席正式场合的着装似乎已成了约定俗成的共识。平面裁剪在礼服个性化的造型、合体度上有其局限性,立体裁剪因其所塑造的立体模型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及其在处理紧身合体造型曲面的分割适应性方面所存在的天然优势,正好弥补了平面裁剪的缺陷与不足。它不仅能直观反映礼服的造型,而且能更准确反映出礼服的比例关系。在现代复杂多样的礼服结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立体裁剪法,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礼服的造型设计中,为创造出符合时代步伐的礼服设计作品打下了坚实的设计技术基础。1立体裁剪的形成与发展我国两千年封建社会与欧洲中世纪时期的服装基本属于平面直线型结构,直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立体裁剪”(又称“立体结构型”)才诞生。立体裁剪使服装领域实现了由平面直线型结构向三维立体结构的跨越。新型立体裁剪手法的问世不仅为单一平面裁剪的礼服设计画上了句点,同时也为人类礼服史的蓬勃...&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服装版型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2年第2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本文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服装版型结构的三大因素:人体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运动状态、服装的立体造型手段以及服装材料和工艺技法。作者认为要特别注意人体在动态状态下的余量设计,把握省道的位置、设计形式,还有材料的影响。结合立体裁剪手段,借助于设计合理的结构线,一方面可以实现版型造型,一方面可以简化工艺制作。该研究成果有利于企业在服装版型方面形成稳定的风格,提高竞争力。 中国论文网 /8/view-1601688.ht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factors engineering, this paper analyses three basic factors influencing garment plate type structure which are human body’s static state structure and dynamic state, three dimensional moulding methods of clothes and clothes materials and technological skills. 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margin design, dart site and the material performance in a dynamic state of human body should be paid special attention. Combined with three-dimensional cut, by means of well-designed structure lines, the techniques of garment pattern could be simplified. This research is advantageous to enterprises in stabilizing their styles in moulding pattern for enhancing their competitive power.      服装版型研究的是服装结构设计的内涵,是服装款式设计的延续和完善,是工艺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版型的结构设计被视为整个服装设计过程的重要环节。版型在现代服装工程中是最具技术性的内容,是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技术,已逐渐成为企业品牌的符号和象征。本文将从4个方面分析版型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为企业提供可参考的技术依据。   1 人体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运动状态   1.1 人体的静态结构   人体由头、胸、臀、四肢这些体块所组成,这些体块的基本形状和尺寸是构成衣片规格与形状的基础,结构设计自始至终都是以人体为中心的,因此,对人体尺寸、形态及构造的研究,是结构设计中的基本内容。本文将以25 ~ 35岁的北方女子为研究对象进行主要部位的分析。   1.1.1 胸、背部的特征   胸部是决定服装是否合体的重要设计部位。以女体为例,由于胸部乳房的形状因人而异,很难求得精确,在一般情况下,成年女性乳房位置上沿从第 2 肋骨附近开始下沿到达第 6 ~ 7 肋骨,内侧在胸骨外侧边缘,外侧达腋窝处。由于有内衣的修正和覆盖,乳房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随上肢运动而产生的移动量较小,因此,在结构设计方面容易形成规律,便于对服装版型的把握,在结构造型中常选择胸高点作为款式变化的基准点。图 1 是将胸部理想化处理后绘制的几何图形。      从胸部的侧面结构进行分析,人体胸部最宽处为乳点和背部肩胛骨之间的距离,约为 1 个头长,由于胸部的凸起形成了24°的胸坡角,这就为贴体服装的撇胸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图 1 还显示出胸腰部位的省道较后背腰部的省道短一些,但是省量则基本相等,这些都是影响样板中省道设计的直接因素。除此之外,背部由于胸椎的曲势和肩胛骨的存在,设置了肩省,不仅能满足人们的活动量,还能使服装贴体,又因背部的凸起较平缓,故肩省量很小,且长度较短。      1.1.2 臀部和腹部的特征   下装版型设计需要控制腰节线和臀高线的位置以适应版型结构的变化,如腰节线的高低变化不仅能够调节人体上下身的比例形态,也是高低腰风格版型流行的决定性因素;而臀围线、后裆斜线以及后腰翘的协调统一将影响到低腰风格版型的结构;腰臀差的存在,则是省道作用的直接因素,腹部与臀部不同的起伏状态,会形成不同的省道形态、长度和大小。   例如:后片上裆倾斜程度,是由人体臀部的凸出量和腰臀之间的差值大小决定的。正确的倾斜度应与人体后臀部的凸出量一致,倾斜度过大,会导致后裆部起绺;倾斜度过小,会影响下肢的前伸,不便于运动。上裆倾斜度的确定多采用比值法,如图 3 所示,用15∶X画出后裆缝倾斜度,具体数据参考表 1。      1.2 人体的动态运动状态   人体大部分时间都处在运动中,人体的运动会使各体块间的相互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决定了服装与人体的空隙量。空隙量要以服装的基本松量来体现,它是为了适应人体运动需要而设置的余量。了解人体各部位的运动方式及运动幅度,对服装版型的松量和结构设计有重要的作用。   1.2.1 上肢运动的影响   研究服装背部的结构离不开对皮肤的观察,当裸体的时候做抬臂、曲臂等动作时,无论是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不会感到皮肤有丝毫的抵抗力。胸、背部的皮肤移动,根据位置不同,差异很大,其中背部靠近腋下的部位是移动最强烈的地方,当上肢举起时,体表皮肤的移动,会引起背部形态的变化,导致肩宽、背宽、腋下到腹部的形状都发生变化。   如图 4,是上肢在下垂和上举180°时的曲线变化的比较图,其中腋窝点水平位置d线在上举时有曲线延长 6 cm的变化,表 2 是测定的结果。因此,应注意将此处服装的结构设计的更巧妙些,与关节的运动、肌肉的伸缩变形、服装材料等因素融为一体,或者在背部设计一定的余量。      1.2.2 下肢运动的影响   人正常行走时,两足距为65 cm,两膝围80 ~ 110 cm;人大步行走时,两足距为75 cm,两膝围90 ~ 120 cm,因此下肢的运动影响着裙摆的尺寸设计。裙子下摆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穿着者的各种动作及活动,若裙摆较小,不能满足人体正常行走姿势时,应设计褶裥或者开衩,且开衩点高于膝关节,以补充其运动量的不足。   1.2.3 躯干运动的影响   如前所述,为保持人体呼吸自由、活动方便以及透气保湿等要求,需要在服装和人体皮肤之间保留有一定的松量。放松量的作用,一是符合人体的功能性要求;二是表现服装装饰性的效果。放松量需要根据材料和款式造型的不同来选择,可以是正值亦可是负值,比如弹性材料的服装加放量就可以是负值,从而能够更好的塑型和展现人体美,所取的正值也可大可小,体现在服装着装效果上,分为贴体、合体、较合体、较宽松和宽松等 5 种,主要通过在纸样结构中的合理分配来发挥作用,并符合服装的成品规格尺寸。   2 服装的立体造型手段   服装立体造型的作用是创造服装整体或局部的立体形态,不仅是完成整件服装的结构设计,而且还可以选取与造型相关的局部,如肩部、胸部、腰部、臀部、四肢等,作一些模仿人体或夸张式的造型设计。服装的立体造型离不开平面构成的支持,二者是服装结构设计中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平面构成的作用是将立体形态分解成若干个平面,通过对各种立体作平面展开,获得不同的平面形状。立体与平面的结合,有助于掌握服装的立体形态与衣片的平面形状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平面制图中结构线的设计提供造型依据。
  2.1 借助于省道设计完成   由于女性体表凸凹起伏,平面的服装材料要形成与体表曲面相适应的结构,应该准确地判断服装功能性分割结构线或者省道的位置,图 5 所示的是上半身截面重组图,只保留有胸部的外包围和腰围。图5中显示出省道的位置应设计在躯干的显著突出部位,包括胸高点、前腋点、后腋点和肩胛骨几处,省量的具体数值可通过计算得到:a省量 = a1-a2;b省量 = b1 -b2;c省量 = c1 - c2;d省量 = d1 - d2;e省量 = e1 - e2。由于加入了省道,使得原来简单的平面变成复杂的曲面,从而完成服装立体造型的过程。      2.1.1 省缝的设计形式   省缝和设计形式直接影响到服装的外形是否美观、穿着者的舒适程度以及活动空间,而女装的设计重点是在胸部,通过省缝的不同设计形式,达到相同的设计目的。人体表面是复杂的曲面,每一局部均是由直面、凸面和凹面构成,它们构成了省缝的基本形式。在应用到具体的版型设计时,通常选择靠近中心线的省线为直线造型,另一条省线可设计成各种凹凸形状,从而使该部位呈现各种凹凸曲面,形成不同的立体效果。   2.1.2 褶裥形式   褶是为了增加服装外观的层次感与体积感,结合造型需要,在衣片上制造的折皱。省道塑型的服装外观平整,衣身起伏变化明显,褶的塑型效果极富变化,可以使服装结构宽松,自然活泼。省与褶的选用是根据服装的造型特点和材料的性能决定的。褶裥是省道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有时候仅仅用省道转移获得的褶裥量是不够的,可以通过人为增加褶量来补充起皱的程度,如图 6 所示,是在中臀围线以下的结构设计过程。有时候,也可以将省道和褶裥并用以达到设计效果。      2.1.3 分割线形式   分割线是服装设计中常用的一种造型形式,它与人体的起伏变化部位是对应的,分割线的形状并不规则,位置和数量也有所不同,难以用公式和数据来定位和衡量。女装经过分割,可以丰富服装的外观,亦可借助视错原理去改变人体的比例和形态。分割线与省道设计的本质相同,它是省道的深化和延伸,比省道设计更富有表现力,常常借助连省成缝的方法获得,达到凸出胸部、收紧腰部、扩大臀部以及简化工艺的作用。对于合体女装的版型而言,分割线是最理想的结构设计线,其位置和数量经过组合再设计,能够达到不同的造型效果(图 7)。      2.2 借助于立体裁剪技术完成   2.2.1 立体裁剪技术概述   立体裁剪能够帮助设计者完成平面裁剪无法达到的效果,并有助于加深对平面结构的理解,丰富设计内容,拓展设计思路。它是在感性基础上形成的造型技术,直接在三维空间中完成服装试样,避免了由平面向立体转化过程中因计算或制图所造成的误差。在立裁过程中,设计的效果会随时反映出来,便于及时做出调整与修正。但是,用于立裁的模型,即使在使用之前作了必要的补正,也难以保证与实际人体完全相同,此外,服装放松量的设计、面料的伸缩与变形等因素,都可能影响立体裁剪的设计精度,立体裁剪自始至终都是凭感觉进行的设计,需长期在设计实践中才能自如驾驭。   2.2.2 立体裁剪在版型设计中的应用   将立体裁剪应用于版型的研究,有利于设计者把握服装的款式造型,并且在设计、裁剪过程中兼顾服装的合体性和舒适性。主要可以从 3 个方面影响到版型结构:首先是把握好省道的设计,理解三围的落差,使面料符合体表凹凸的起伏,塑造立体的效果;其次是把握好服装的廓形,廓形随着流行而变化,立裁过程能够对服装的整体产生直观的认识,其变化一目了然;第三是款式变化,这里更多的是指借助于省道产生的变化,如分割的变化,皱褶的变化和堆积效果的形成等等,都为服装带来了丰富的设计点,服装版型也产生相应的变化。   3 服装材料与工艺因素   服装材料是表现服装设计美感的物质基础,设计师造型手段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材料是由原料和组织结构构成的,不同的组合,能够产生有光泽、有肌理、柔软的、挺括的、厚重的、轻盈的等不同风格的面料,巧妙地利用材料是设计成功的关键。   3.1 材料特性对版型的影响   材料的特性与服装的造型有直接关系,例如,厚重的面料可塑性强,可以构成各种廓型的服装,轻柔的面料装饰性强,可以结合夸张的手法设计出各种优美的褶线。材料不仅影响服装的外观,而且还影响服装的内在结构及缝制工艺,例如,针织类面料不允许采用过多的结构线,多以直线、斜线和简单的曲线来表示,利用材料本身的弹性、悬垂性就能产生很好的立体效果,且衣片数量少;当然,也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省道形式来改变材料原来的特性,例如,轻柔面料如果反复使用重叠、打褶和聚集的省道设计形式,着装效果则会显得沉重,厚重面料如果采用简洁清晰的分割线设计,能够穿出轻快的着装效果。所以说,对服装材料的研究,是版型结构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3.2 缝制工艺对版型的影响   服装结构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产品生产,因此版型结构不仅要考虑造型的需要,而且要考虑生产的可能。好的结构既能保证造型完美,又能方便排料、裁剪及缝制工作,以提高生产效率。另外,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生产工艺的变化,生产工艺的研究也可以拓宽结构设计的创作思路,促进服装结构形式的变化。   以女装省道为例,在省道常见的 3 种设计形式中,就缝制工艺而言,褶裥形式较为简单,省道和分割线的工艺最为复杂,其制作效果对于服装合体度和外观造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分割线是左右对称的结构线,在缝制时,按照习惯,一侧的分割线是自下向上缝合,另外一侧则是自上向下缝合,于是会造成左右侧吃势不均匀、起皱以及拉紧的现象,尤其在弧度明显的部位,从而影响着装效果。解决方法首先应注意在拼合的结构线上以刀口的形式做好对位标记,如果能够预先进行归、拔处理,那么所有问题将迎刃而解;其次放缝量要小,弧度的部位均应打一些剪口;再有就是注意缝制的技巧;最后就是进行立体的整烫定形,可见,工艺对服装版型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4 结论   服装版型是由设计师和打板师共同创造出来的样板形状,要符合企业品牌的设计风格。研究版型的影响因素,要充分考虑到品牌目标消费群体的体型特征,强调版型与人体之间的适用性和合体性,尤其注意人体在动态状态下的余量设计;版型的造型过程需要融入一定的技法,把握省道的位置、设计形式以及根据省道做出的各种款式变化;充分考虑材料的影响因素,再借助于工艺技巧,将结构线融入到工艺的归、拔、推中,简化工艺,从而有利于企业批量化的生产模式。   参考文献(略)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服装放松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