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 友谊圈 利益圈中到底有没有真友谊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职场友谊:靠近还是远离
&&&&&&人是情感动物,相处久了就会产生一定的感情,即使在复杂的职场中也不例外。但职场中的友情,时常面临竞争和利益的考验,因而显得微妙且难以维护。
&&记者 张藜藜&&&&友谊,总是与“纯净”、“和谐”、“美好”甚至“幸福”联系在一起。但是,有这样一种友谊,它时刻会面临来自利益与竞争的考验,也正因为如此,此时的“友谊”是否还有必要建立,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这种友谊,发生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它就是——职场上的友谊。&&工作中的伙伴到底能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职场上究竟该不该建立友谊?有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可以。你想想,一天24小时,我们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怎么可能不交上几个职场好友呢?但也有人认为:工作中不应该发展友谊。因为彼此身份特殊,会有很多限制性的话题和禁忌,有了这些禁忌,就算不上真正的朋友。 &&而事实是:人是感性的动物,即便对职场友谊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谁敢说自己在职场上的人际交往是完全不投入感情的?毕竟,情感这个东西又不是包裹,进入职场时可以暂时寄存、回到八小时之外再取出来。&&所以,毋庸置疑,职场上的友谊肯定是存在的。至于友谊之花是否能够常开不败,那就取决于彼此之间的性情、外部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了。&&【欢迎登录杭报在线城市周刊频道发表您的看法&&/】&&1&&从惺惺相惜到“温柔一刀”&&利益和竞争,是对职场友谊的最大考验&&今年刚满30岁的小馨是杭州某高校行政办公室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她与另一位女孩小芬年龄相仿,大学学的专业也一样,且都不是杭州本地人,在她们俩成为同事之后,诸多的共同点让她们很快走到了一起。&&“前年夏天,很热。当时我们都在利用暑假组织学习上面的文件,经常是晚上加班到九点多才能回家。”小馨说,她和小芬都是一个人租房住,太晚回家难免有点害怕。“所以,每天晚上下班,我都坚持开车把她送到她住的楼下,看她上了楼我再开走。”真诚换来了小芬的回报。“有一天她跟我说,加班太晚了,让我以后就住她那边,彼此都有伴,这样也不会害怕一个人回家了。”&&就这样,一段友谊拉开了帷幕。&&小馨和小芬每天一起上班、一起下班,一起喝奶茶,一起吃夜宵,回到房间还要一起聊天。“因为大家都这么熟了,话题也没什么忌讳的。我们有个顶头上司,脾气特别大,让人有点受不了。所以,有时候我们就一起发发牢骚。”&&&&去年春天,科室里来了一个去国外学习考察的名额。会上,大家都推荐年轻能干的小馨。散会后,领导找到小馨,交代了一些出行事项,让她可以提前准备起来。“但是,到了第二天下午,事态就变了。领导找到我说,关于出国考察的人选,组织上还要重新商量一下。”那天晚上,小馨在小芬面前难掩失落。小芬听小馨倾诉完,只轻描淡写地问了一句:最后定下来谁去了吗?&&是小芬去的。&&后来,领导在一次会议上还特意提到了这件事:“小芬人品优秀,工作能力强,组织上考虑让她出去参加学习。年轻人,应该把心思放在提高业务水平上,而不是成天抱怨这个领导脾气大,那个领导难相处。应该多从自身找找原因……”说完,意味深长地看了小馨一眼。&&出国归来后的小芬,自动疏远了小馨。“可能是她自己也心虚了吧!”小馨知趣地搬离了小芬的住处。虽然谁都没有点破,但彼此都心照不宣。从此之后,两个人之间越来越冷漠,“到现在,我们虽然同处一个办公室,但几乎不讲话。”&&2&&地位变,情谊不变&&真正的职场友谊,会为对方的优秀而自豪&&“我们在一起做事十多年了。以前,我们俩都是为老板打工的伙计,一起租房子,一起蹲在工地上吃盒饭。现在,他是我们的项目经理,我是他手下的伙计。地位变了,但我们之间的情分一点都没变。”十多年前,二十岁出头的阿江和同村的小伙子俞跃,揣着不多的钱,离开东阳老家,来到杭州打工。&&那是一个房地产事业蓬勃发展的年头。阿江和俞跃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某家房产企业打工。“我们一起合租房子,一起看工地,一起蹲在路边吃盒饭。俞哥长我四岁,对我就像亲哥哥一样,处处照应着我。虽然打工的日子很苦很不宽裕,但我们弟兄俩在一起,觉得蛮开心的。”阿江说,在后来的很多年里,他们俩一起换过好几家公司,搬过好多次住处。“直到2003年俞哥买房结婚,我们弟兄俩才结束了同一屋檐下的生活。”&&“职场能不能建立友谊?这个问题还真不好笼统地回答。我看到过很多同事,尤其是你们女孩子之间,经常会把同事加朋友的关系搞得很复杂,到最后就是分道扬镳。男人之间也许会好一些?”阿江一边问记者,一边发来了一个笑脸。阿江还说,爱情也好,友情也罢,他都相信两个字:缘分。“我跟俞跃挺有缘。”阿江说,这些年来,俞跃事业发展得比他快。“我还在做成本核算,他已经做上了我们的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很辛苦,人跟着项目跑。别看着今天在杭州,明天说不定就身在新疆了。他跟项目跑,我呢,就跟着他跑。”阿江告诉记者,只要俞跃接手的项目,都会带上自己。“在会上,他对我跟对其他员工一样,很严厉。我哪里做得不好,他也照样当众训我,有时候比对别人还严格。但在工作之外的时间,我们一起吃夜宵,一起喝酒,一起自驾游。我们俩之间还是用家乡话交流。”&&阿江说,虽然曾经的起跑线一样而如今的地位不同,但自己心里没什么失落,更不会妒忌。“真朋友就是这样,会为对方的优秀而自豪。看到对方强大起来,自己也跟着开心。日久见人心,时间长了,彼此越来越了解,这种情谊也越来越稳固了。”不过,阿江补充告诉记者,以前跟俞哥是无话不谈,但现在,身为下属的自己,也很知道拿捏分寸。就算他们之间感情再好,阿江都提醒自己,不该问的事不问,不该插嘴的事不插嘴,更不会仗着朋友的情分要求俞跃在工作上对他怎么照顾。“换位思考一下好了,如果我是经理,他是下属,我会接受一个总是以私人感情来要求我怎么做的下属吗?”&&有距离,才有美&&工作上的事情尽量帮忙解答,但也不会刻意要跟她去经营一段友谊&&“我对职场友谊的态度是:距离产生美。就算交朋友,职场上的友谊也应该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刚入职场三年的Candy开门见山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Candy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她说,律师的工作相对独立,虽然在一个所里,但很有可能彼此之间一直都不认识。有个段子说,两方各自委托的律师在据理力争,完了才互相知道对方律师是自己的同事。Candy说,慢慢地,她已经习惯了这样相对独立的同事关系。但就在某一天,一个女孩子的加入改变了这一切。&&“叫她小伶吧,她确实很伶俐。从来我们所的第一天开始,就对我特别热情,一口一个‘姐姐’地叫着。”小伶加了“姐姐”的MSN、QQ,看到‘姐姐’在线的时候就跟“姐姐”搭话,无非是问一些业务上的问题,当然也有关于事务所本身的。&&“她很喜欢夸人,尤其是夸发型啊,衣服啊,长相啊。你知道的,女人对这类赞美最受用了。慢慢地,我觉得小伶蛮不错的,可以做一个小姐妹。”但是,就在Candy准备对小伶抛出“朋友”的橄榄枝的时候,Candy发现不对劲了。&&“她不止对我一个人这样。我观察了一下,她对所里其他同事都是这么热情的。”此时,Candy立马意识到:这或许是小伶刚进入社会,从事第一份工作的“方式”。“一个女孩子,她或许需要一点支持和陪伴,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寻求对单位的归属感。”&&从此以后,Candy注意对小伶保持距离。“她问我什么我是尽量详细解答,但我也不会刻意要跟她去经营一段友谊什么的。” Candy直言,职场友谊本来就扑朔迷离,何况是小伶这种“广撒网”型的,万一说了什么不该说的,难保不会传到别人耳朵里去。&&事实证明,Candy是对的。“小伶至今在我们所里干了两年了。之前跟她黏在一起甜得发腻的一个女同事已经与她闹翻走人了。”而Candy,虽说与小伶之间不那么热乎,但始终保持着一份淡淡的、友好的态度。Candy对这种关系非常满意。她由衷与记者分享她的经验:职场上,如果有人来对你示好,你首先应该想一下为什么。&&♂上班版QQ群群策群力&&♀主持人/张藜藜&&QQ群号&&含笑:学会分辨真正的职场友情&&有些号称把你当朋友的不见得是真朋友,有些表面和你不是朋友的人恰恰做了朋友才做的事。擦亮自己的眼睛,分辨什么才是真正的职场友情。&&曾经我在老总身边工作,那时,同事对我都特热情,开口闭口都说我是她们的小姐妹。那年底,老总被撤了,那些平时和我很亲密的同事忽然间就对我冷淡了起来。那年春节,我收到一位同事的短信,那是她第一次给我发信息:“我一直很欣赏你的工作能力,金子在任何时候都会发光。春节快乐!”&&后来,新老总对我挺重用,我和她的友谊也延续到现在。那次经历,让我对“职场友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是每个同事都值得交心,如果你碰到了一个在你陷入困境时对你伸出手的同事,不要犹豫,握紧他的手,一起往前走!&&长河落日:忌谈工作秘密和隐私&&同事之间交朋友很正常,毕竟天天在一起工作,成为朋友总比成为敌人好,不过这职场友情在很多方面要注意,别给自己惹麻烦。&&单位有两个同事都来自同一地区,交情很好,成了传说中的闺蜜,形影不离。可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两人闹翻了。那些平时说的悄悄话也被抖出来,什么她对领导有意见啦,她很看不惯某同事啦……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大家都感叹:传说不可靠,闺蜜插飞刀!&&在同事中交朋友,一定要注意把握分寸,作好利益同盟随时可能瓦解的准备,不轻易泄露自己的工作秘密,尤其不要涉及个人隐私。&&铅笔字:职场友情是团队润滑剂&&职场即江湖,作为新一代的江湖中人,还是得靠朋友,独行侠估计行不通。况且,现代人内心越来越孤独,别看各种交友会所灯红酒绿的,杯影交斛之下,许多交情都是短暂的一次性消费。真正的交情,还是要从职场打拼中来,可以是生死与共的合作伙伴,也可以是“不打不相识”的对手。总之,如果处理得好,职场也可以是培养友情的温床。毕竟,人是需要温暖的动物,抱团,是最好的取暖姿势。看人家“纵贯线”,四位所向披靡的乐坛大师,还出来抱团推销呢!我觉得,只要我们真正心态开放、懂得包容,就不怕在职场找不到友情。现在都讲求团队精神,职场友情是团队精神的最好润滑剂。&&飘摇:年轻人更易把同事变朋友&&很多人说,职场里很难存在真正的友情。而且,我悲哀地发现,很多人年纪越大,疑心病越重,生怕“朋友”这两个字会幻化出无数丑恶的面貌来。&&其实,想那么多真没必要。职场就像社会,需要彼此关心,彼此帮助。为什么年轻人之间更容易把同事变成朋友,我觉得是他们特别富有热情,抱着一颗把谁都当朋友的心,不吝于付出,不害怕打击,当别人感受到诚意,自然也会礼尚往来。&&专家观点&&“友好”的职场,有界限的“友谊”&&本期嘉宾:浙江沃顿贸易办公室主任兼人力资源部主管 杨红梅&&城市周刊:对于“职场友谊”,一直有反对和支持两种声音。您更认同哪一种? &&杨红梅:首先,正如你所说,我们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工作中度过,我们也希望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去工作,那么,这个职场一定是需要“友好”的,这是我的基本观点。第二点就是,友好不等同于友谊,这两者是有区别的。我认为,职场更多的是需要友好而非友谊,少了友好,工作效率会打折。&&&&城市周刊:职场友谊与普通友谊相比,会面临哪些更为复杂的情况呢? &&杨红梅:普通的友谊是单纯而富足的,可以谈人生、谈理想、谈职业……话题、见解等都可以无所顾忌。但职场上的友谊就不一样。因为对方是你的同事,你们谈话时会有一些“雷区”不可触碰。真正的友情不需要依靠任何载体,不被金钱、地位、利益所左右,是相对稳定并且不会背负任何思虑和猜疑的。但职场友谊就玄妙得多,因为建立在事业的基础上,有时候会随着外部环境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当友谊与利益不能共存时。当然,也有好的职场友谊,只是相对于普通友谊而言,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城市周刊:发展一段职场友谊,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如何让一段职场友谊不受地位、利益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呢?&&杨红梅:首先,职场上的友谊,不能以纯粹私人朋友的期望值去要求对方;第二,应以可能引发利益之争的角度去看待职场友谊,小心为慎、仔细筛选自己可以宣扬的信息类型;第三,认清职场友谊的局限,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涉及的话题不涉及,尤其是关系到公司敏感问题及未公开的保密信息;最后,在职场友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一方面要珍惜这份友谊,另一方面也要对这份友谊的脆弱性做好思想准备,学会自我保护。但不管怎样,只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就算面临再怎么复杂的挑战,对方也一定能感受到你的心意,体谅你,信任你。&&工作为了谋生,职场就是江湖。欢迎你到上班版谈谈你的故事、倾诉你的苦恼、诉说你的经历,公司、上司、同事、下属、薪水、跳槽……也可以加入我们的QQ群。
[] [] [] []职场中存在真正的友谊吗?-齐鲁人才网
当前位置: >
职场中存在真正的友谊吗?
&解决者:热心网友
&解决日期: 10:27:28
在职场中,人际关系中到底存在不存在真正的职场友谊啊?我觉得存在啊。
个人认为还是有的,只是与日常生活中的友谊还是要加以区分。对于工作中的友谊,由于利益关系的存在,始终难与人们日常的友谊相提并论。职场友谊最好不要带入过多的私人情感,否则很容易出现“平级是朋友,升职变敌人”这样的情况,因为友谊通常产生于共同的境遇与话题,一旦朋友升职,可能因为不同的视野和角度产生新的矛盾和冲突,处理不好就会破坏友谊。个人建议在职场中“保持合适的距离,独立的自我,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地发展与他人的友谊。顺其自然,有友谊欣然接受;没有友谊也不必强求。”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问题
按职位类别查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场有没有朋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