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清晨灵修中“敬拜赞美前的祷告,祷告,读经”

欢迎回来,
基督徒理所当然的家庭敬拜 - 庆君
规训:通往成熟之途(下)
规训:通往成熟之途(上)
崇拜与音乐的人本化趋势(下)
崇拜与音乐的人本化趋势(上)
基督徒理所当然的家庭敬拜 - 庆君
本文所谓家庭敬拜,是指由重生得救的家长(丈夫/父亲)带领,家庭成员参加于固定地点和时间中举行的非主日崇拜。(上)基督徒的家庭敬拜基于圣经,承自传统,益于现实。一称义的上帝通过“约”与作为被造物、尤其是犯罪堕落后的人进入位格性的相交关系:自永恒之始(救赎之约)、于创造之时(工作之约),在护理之内(保全之约)和救赎当中(恩典之约)[1]。圣约(希伯来文berith,希腊文diathekei)是“誓约和协定”(oaths and bonds),牵涉到双方的承诺(尽管并非平等),是“主权施行的血的协定”。它不仅是法律的条款,更是家庭式的爱的关系[2]。最早,上帝与家庭之长立约。虽然立约现场中的代表是亚当(创1:28,2:16),挪亚(创9:12-17)和亚伯拉罕(创12:1-3,17:3-14),但约的另一方实际是以丈夫/父亲为代表的整个家庭,包括妻子、后裔,甚至家中奴仆。在应许的同时,也赋予家长责任:“我眷顾他,为要叫他吩咐他的众子和他的眷属遵守我的道,秉公行义,使我所应许亚伯拉罕的话都成就了。”(创18:19)此后以色列人在埃及,摩西要求法老容神的百姓去祭祀敬拜耶和华。法老被击打后妥协,准摩西带走壮年人而留下妇女孩子,摩西断然拒绝(出10:9)。律法中要求家长:“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申6:6-7)利未记中强调神子民的守节和敬拜,要在“你们一切的住处”(利23:2-4, 21)。士师时代,轻忽家长责任的以利遭遇神的责罚;箴言和诗篇中有不少部分涉及到家庭中的敬拜与教导;大卫面对自己儿子的犯罪并没有施以管束,导致家庭的混乱和国家的动荡,而所罗门更是在家庭中敬拜他妃嫔的外邦偶像,以致南北国分裂。新约圣经中,主耶稣基督的教会同时是祂的身体和祂的家(来3:6),家庭在早期教会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耶稣门徒传讲天国福音时,家庭被当做同一个整体:“那家若配得平安,你们所求的平安就必临到那家。”(太10:13)耶稣医治大臣的儿子,“他自己和全家就都信了”(参约4:46-54);彼得到哥尼流家里(参徒11:14),腓立比的狱卒全家(参徒16:32-34),以及在保罗书信中多次出现的“家里的教会”(西4:15;门2),都表明家庭的认信和敬拜在初代教会中常可见到。从以上简单粗略的整理中可见圣经中的家庭敬拜,以及家长在其中的责任。二家庭敬拜是两千年的基督教会的美好传承。[3]安提阿主教依格那修(Ingatius of Antioch)在注释以弗所书6:4时解释,经文所指为父亲教导孩子圣经,同时他还列举箴言23:24(七十士译本)作为父亲教导孩童的例证。亚历山大的克莱门特鼓励丈夫和妻子在一起读经祷告,共同每日灵修[4]。此外,北非教会领袖德尔图良、君士坦丁堡主教约翰·克里斯托姆(John Chrysostom)等都在著作中曾论到家庭敬拜。随着异端和罗马天主教的兴起,家庭敬拜的传统开始在历史中隐退。直到宗教改革,尤其是清教徒时期,普通信徒开始阅读圣经,家庭敬拜在教会历史中再度复兴。利兰·赖肯在《入世的清教徒》[5]一书中论到,在清教徒看来,敬拜是家庭内例行事务的常规组成部分。例如塞缪尔·维拉德指出,教会应当“督促每个家庭保持家庭敬拜和家庭教育”[6]。英克里斯·马瑟(Increase Mather)在波士顿的教会做出保证:“我们承诺(在基督扶助下):我们将以纯全的心,努力在家里行在主前面;我们将按照上帝话语的要求,持续坚持敬拜上帝,既祷告也读经,这样基督的话语就将丰富地住在我们心里”[7]。此外,清教徒反对天主教设定的各种节期,但也自由地在主日崇拜之外,在家中设立禁食祷告日和感恩日。巴克斯特在《如何与上帝度过每一天》中特别提到“在家庭最可能不受打扰的时间里坚持家庭敬拜”[8]。事实上,巴克斯特《基督徒生活指南》一书中的大部分内容都与家庭相关,其中有专门一部分名为“基督徒家政学(Christian Economics)”(“家政”指管理家庭的人,即家庭的属灵领袖)。在书中,巴克斯特详尽论到家庭敬拜的内容,家长的责任等话题。另外,马太·亨利、J.C.莱尔、司布真、乔治·怀特菲尔德等神的仆人都曾以讲章或文章等方式鼓励和督促教会信徒的家庭敬拜,尤其是提醒作为丈夫/父亲的家长责任。《威斯敏斯特信条》[9]的第21章第6节中提到信徒敬拜的三种形式,即“在个人家中”、“个人私下单独”,以及“比较严肃的公共聚会”;将家庭敬拜、个人敬拜和公共敬拜并列,并提到家庭敬拜应当是在“每天”举行的。规范家庭敬拜的典型文本是1647年在英国威斯敏斯特会议上与《威斯敏斯特信条》、《威斯敏斯特大教理问答》以及《威斯敏斯特小教理问答》一同通过的《威斯敏斯特家庭敬拜指南》(The Directory for Family Worship)[10],该指南如今仍是苏格兰长老会的基本信条之一。这份指南包括15节,对家庭敬拜的重要性、内容、家长责任等方面都有详尽的陈述。在当时苏格兰长老会的各级教务审议会中,从全国总会到地方会议和堂会,都要求牧师和治理长老负责监督《家庭敬拜指南》的执行情况,督促他们在自己牧养的教会中殷勤考查,看是否有家庭常常忽略这一责任。若有发现,首先私下警戒家长改正,假若他继续如此行,就会受到堂会严格的责备。之后,若他仍不带领家庭敬拜,就暂停他领受圣餐,直到改正为止。远隔时空,得知历代圣徒曾如此重视家庭敬拜,怎不让今日教会倍感羞惭。三凯瑞·普塔克(Kerry Ptacek)在《基督徒家庭敬拜生活》一书中认为,导致近代美国长老会家庭敬拜衰落的原因之一是家长放弃了作为父亲对儿女的教导责任,和作为丈夫对妻子的牧养责任,这与儿童主日学及女权主义等的兴起密切相关。于此背景下,颇受海外影响的中国家庭教会,尤其是城市家庭教会很难不受波及。中国家庭教会一直有着美好的晨更祷告和灵修传统。随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以及农村和城市教会的同时转型,这一传统正在慢慢淡出教会圣徒的视线。家庭价值的破裂,工业社会的忙碌,更是使得“晨昏颂祷”声渐行渐远。以家庭敬拜来尊荣神在基督化家庭中的掌管,抵御不断侵袭的世界潮流、魔鬼阻拦和肉体私欲,于今日教会意义非凡。家庭敬拜实现神设立家庭的目的。人生的首要目的是“荣耀上帝,并以祂为乐,直到永远”(威斯敏斯特教理问答第1问)。同样,在清教徒看来,神之所以设立婚姻和家庭,荣耀祂也是首要的目的。当一个基督徒家庭被建立起来的时候,“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侍奉耶和华”(书24:15b)的宣告实际上也同时是开始家庭敬拜(family service)的决志[11]。家庭敬拜落实丈夫/父亲的属灵权柄。暂不论海外教会情形,今日中国教会尤其是城市教会中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其原因可能在于“教会在社会中的非主流地位和男女对待非主流社会的不同心态”[12]。该问题的解决不应当以牺牲教会“在世却不属世”的超越性为代价,因此教会中有意识的男性事工迫在眉睫。若越来越多的基督徒家庭构成是热忱服侍的妻子和在信仰中冷淡退后的丈夫,则教会的下一代信徒又当如何?圣经中把牧养妻子和教养孩童的责任托付于家长,那么没有恩赐或装备不足,就不应当成为家长们拒绝带领家庭敬拜的理由。家庭敬拜促进个人和家庭敬虔操练。清教徒的日常生活是以清晨和晚间的家庭敬拜作为一天的开始和结束[13]。在今天日益繁忙和充满变化的生活中,以家庭敬拜作为信徒每日生活不变的坐标,而不仅仅在礼拜天出席教会敬拜时才意识到自己属乎另一个世界,对于信徒个人及家庭学习圣道、操练祷告和顺服,不仅是有效的方式,在某些时候可能是唯一集中且持续的方式。(下)以下是关于家庭敬拜的一般原则和具体建议。笔者浅薄,既无法详尽,亦难免偏颇。1. 家庭敬拜中勿要完全仿照地方教会主日敬拜的形式,以免家人对教会及主日的敬畏之心淡漠。2. 家庭敬拜应当由信主的家长(丈夫/父亲)带领。缺乏经验或装备当是竭力寻求成长的动力,而不是推诿的借口。如若需要,应向教会牧者寻求帮助及建议。但对于信心不明确、尚未重生得救的家长,无论其是否愿意,都不可带领敬拜。3. 家长需要以谨慎的方式在敬拜中讲解圣经,若尚未在教会中承担话语事奉,则暂时只带领朗读经文或许更为合宜。4. 如家长不信主,或因身体等原因无法带领敬拜,信主的家人则不宜自行组织。对遇到这样情况的信徒来说,个人的灵修和迫切的代祷,是首要的本分。5. 参加者当仅限于家庭成员或临时访客,家长应在自己的责任中督促信主的家人参加。不宜有多个家庭的联合敬拜,那样既使得带领权柄模糊,也容易破坏地方教会合一。6. 家庭敬拜适宜在清晨举行,若能在晚间睡前多有一次则更好。考虑到城市中圣徒的具体情况,清晨家庭敬拜,晚间个人读经及灵修或许尤为可行。7. 敬拜地点最好是家中较为正式的区域,尽管不及主日公共敬拜,但家庭敬拜同样应当是严肃庄重的。8. 敬拜持续时间可依据孩子年龄等情况自行设置,但最好每次固定且不宜过短。9. 家庭敬拜中不应执行圣礼。10. 家庭敬拜不应取代个人的研经、灵修和祷告,可在家庭敬拜前后,或一天内的其余时间单独与主亲近。结构传递信息[14]。家庭敬拜的内容程序反映对福音的理解。历史中《威斯敏斯特家庭敬拜指南》和美国长老会后来采用的《敬拜指南》(年)中规范的敬拜内容略有不同,但都包括祷告、读经和唱赞美诗[15]。若以三十分钟的家庭敬拜为例[16],如下程序或可为参考。1、祷告:由家长带领。内容包括为基督教会、家庭敬虔等祈求,为灵魂救恩感恩,为家庭认罪悔改等。2、读经或教理问答:当有计划地按卷由家长领读或轮流朗读圣经经文,也可学习教理问答。后者除《威斯敏斯特大小教理问答》之外,《海德堡要理问答》也是上好之选。其文辞之间满有安慰,不以神学研讨为首要目的,而着重实际信仰生活,尤为适合家庭学习和讨论。3、赞美诗歌:以一首或两首诗歌赞美荣耀的三一真神,并以愿走十字架道路跟随回应。4、祷告:简单分享祷告需要之后众人共同开口,由家长做代表性的结束祷告,祈求主今日与全家人同在。在任何一个时代,追求荣神益人、敬虔圣洁的生活都绝非易事。愿在一座座家庭破裂、淫乱遍地的哥林多城,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敬拜和事奉耶和华。在每一次的敬拜中仰望一个日子,在那个最美的日子里,地上的婚姻和家庭已不再重要。注解:[1] R. Scott Clark, 《圣约神学纲要》(Thesis on Covenant Theology),唐兴译。[2]&Jeremy M. Mullen, Understanding God's Plan: A Sketch of Covenant Theology. 这里的引文参考了诚之的翻译《认识神的计划:圣约神学素描》,原文载于Center For Gospel Culture网站。[3]&本段资料部分引自凯瑞·普塔克(Kerry Ptacek):《基督徒家庭敬拜生活》,冀玉静译。[4]&Philip Schaff, Wm.B.Eerdmans, 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1962.[5]&利兰·赖肯(Leland Ryken):《入世的清教徒》,杨征宇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11年。[6]&Edmund Morgan, Boston Sermons, Puritan Family, 1677.[7]&Edmund Morgan, Returning Unto God the Great Concernment, Puritan Family.[8]&Matthew Vogan, How to Spend the Day with God, 引自[9]&本文采用的是林慈信牧师在神学课程中所翻译的译本。[10]&王志勇编:《清教徒之约:威斯敏斯德准则》,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11]&在英文中,“主日敬拜”(Sunday worship)更传统的称谓是“主日事奉”(Sunday service)。[12]&陆昆:“中国城市教会中性别失衡的问题”,《教会》,2010年11月。[13]&布朗德(Elizabeth Braund):“清教徒的日常生活”,《清教徒的脚踪》,陈知纲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年。[14]&柴培尔(Bryan Chappel):《以基督为中心的敬拜》,宋梅琦、张怡晨译,美国:麦种传道会,2011年。[15]&美国长老会的《敬拜指南》与《威斯敏斯特家庭敬拜指南》关于敬拜内容最明显的差异之一是前者去掉了讨论或“讨论会”(其间可以以训诫、责备的方式进行家庭劝惩)的相关内容,以及对牧师考查并劝勉不带领家庭敬拜的信徒的要求。笔者同妻子自婚前就商定开始定期的“家庭会议”,虽然目前仅两人参加,但期望能够延续到儿女子孙。按照季度或者半年间隔举行的家庭会议中,包括对前段时间生活的感恩和悔改,彼此的认罪,对接下来时段的事奉、工作、家庭事务的具体讨论。会后会正式的整理会议记录。此“家庭会议”的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或许和《威斯敏斯特家庭敬拜指南》中提倡的“讨论会”有相似之处。[16]&时间分配可由家长根据情况决定,例如30分钟的时间可由祷告(5分钟)、读经或教理问题(15分钟)、赞美诗歌(5分钟)、结束祷告(5分钟)组成。原文链接:
该文章转载自:《教会》2014年9月总第49期
我们仅推送有助于敬拜者生命成长以及司琴技巧提升的高品质内容
请扫一扫关注赞美诗网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圣乐不但承载着神学的思维,就如不少人教导信徒在歌唱时要用悟性注意歌词的意义;但圣乐更是在了解神学内容的同时,抒发反省和敬拜,换一句话说,圣乐是现实化了神学的内容(actualizing theological contents),正如使徒多马可以在理智上考究基督的复活,但他遇到基督时却是「现实化」他的认识,无可选择地跪拜主耶稣。所以圣乐在某意义上比较学术性的神学...
人气: 1337
敬拜主要是出自内心,所以它不是感性的(“我充满敬拜之情”与“这里充满崇拜的气氛”是不同的)。事实上,敬拜与神学有关。敬拜不是靠我们“刻意经营”出来的,而是神的性格“降临”到我们身上而产生的。诗篇一百三十三篇,对敬拜的来源有一段极美的描述,它描写在崇拜神的日子里,基督肢体交通所带来的福分。这篇诗与十五篇属同一系列的,“上行诗”中的一...
人气: 2512
敬拜的中心,在于承认“因耶和华为大,当受极大的赞美”,也在于透过与他人一起聚集献上祂应得的赞美。为了真诚敬拜的缘故而打击偶像的做法,同时也装备会友有足够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对抗他们所面对的偶像。这个淹没于金钱、势力、特权、压迫、科技、玩具、性“自由”和自我的文化中,基督徒完全需要上主的伟大来抵挡、禁绝、抗衡这样的文化。
人气: 2659
诗歌必须能平衡两方面,第一方面是原创、带有惊喜的元素,而另一方面就是单一主题节奏。例如:高治(Andra? Crouch)在《快了,非常近了》(Soon and Very Soon)这诗歌经常运用四分音、四分音、四分音、八分音、八分音这个节奏,有助颂唱者跟随很有规律的句式;但在「哈利路亚!」的那句乐句中,他便打破了那主题节奏的规律,令诗歌的节奏不致陷入沉闷非常...
人气: 392
发问卷调查崇拜可以是建设也可能具破坏性。因为如何问或问些什么问题,都会影响问卷调查的成效,决定整个问卷调查的过程对会众产生什么影响。例如:问及会众喜欢某种音乐的程度、崇拜礼仪的传统、或崇拜中应运用哪些乐器等问题,都会产生不同的调查结果,而这些结果是基于发问题时已假设了的某种价值观。在发问卷时,拟定问题的人需要有一些标准来介定问题的...
人气: 1373
这一些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在音乐界当中的见证是很明显的。很可惜现在很多音乐界的人都觉得圣乐是「水平低」的音乐,这跟教会历史和某些西方国家一向的情形刚刚相反。很可惜大部分美国教会,那些所谓专业从事圣乐工作的人,或是那些周游列国的演唱家,不是每星期都在教会事奉,与有分量的圣乐又脱了节,往往就只令人觉得他们是在自我表演,而不能在教会里发挥实...
人气: 604
您将会是第一位在这里发表评论的人哦:)
苹果或安卓手机扫码安装或点击下载安装
赞美诗网播放器使用最新HTML5技术开发,不支持8.0以及8.0以下的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
为获得最佳体验效果,我们推荐您使用最新版本Google Chrome或任何基于Chrome开发的 访问本站。书单 | 365式每日灵修读物40种_橡树文字工作室_传送门
书单 | 365式每日灵修读物40种
橡树文字工作室
可供全年365日使用的每日灵修读物,可算是中文灵修作品中的一个较大的门类,每年都会有许多新的材料涌现出来。有的朋友喜欢使用这类读物来灵修,有的朋友则更愿意直接用经文来灵修。不管怎样,使用得合宜它们就会是很有益的材料。新年已到,你也可以考虑使用一本365日灵修读物来丰富你的灵修生活。那使用这些材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又有哪些每日灵修读物可供我们选择呢?希望今天推送的短文与书单能给大家一点帮助。(《荒漠甘泉》可能是此类读物中最广为人知的一本了,版本也很多,后面的书单中就不列了。另外书单中作品是随意排序。)如何使用365式每日灵修读物?曾经在一本每日灵修读物的介绍中看到几句话,很好地概括了这种读物的特点与作用:“一天一经文,一天一小文,清晨复清晨,我們亲近神。”“一天一经文”提到每日的阅读材料通常会与一节或一段经文关联;“一天一小文”谈及这些材料往往是短小精悍;“清晨复清晨”大约是说是我们这是每天都需要花时间来读的,很少有人会用一周的时间读完一年的内容;“我们亲近神”则提醒我们阅读的目标是发展与上帝的关系,“你们亲近神,神就必亲近你们”。下文是对如何使用这些365式每日灵修读物的几点简单建议。1作为读经的辅助,而不是替代365日灵修材料每日文字的篇幅通常都很少,即使加上思考与祷告的时间,花上十来分钟的时间也就可以读完了。你不能指望用这点时间来建立与维系与上帝的交流。每日恒常读经与祷告的“灵修”时间,对基督徒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不能用这些灵修读物来替代。这些材料是用来引导和辅助你阅读圣经的,就像有位作者所说,是为了“协助你建立持续阅读和默想圣经真理的习惯”。2选择适合自己的读本不同的灵修材料适用于不同的基督信徒,你需要选择最合适自己目前境况的读物。每日灵修读物也有不同种类。有的是作者为信徒特意撰写的著作(如《清晨甘露》),有的是编者从不同材料中选编的“短篇文集”(如《日用灵粮》);有的专注特定主题(如《他为爱走过》),有的内容更为分散(如《荒漠甘泉》);有的与读经结合更紧密(如《每日与主同行》),有的则提供更丰富的思考材料(如《竭诚为主》)。你最好事先预读几篇,亲自体会一下,再确定下个阶段使用哪种材料。3在每日灵修时间使用以下介绍几种每日灵修读物的使用方式。最为普遍的方式就是在每日固定的灵修时间内阅读与默想。没有每日灵修习惯的朋友,可以借着一册激励人心的灵修读物来建立这样的习惯;渐渐荒废了每日灵修的朋友,可以用合适的读物(特别是与读经计划关联紧密的灵修材料)来重建这习惯;习惯于每日灵修的朋友,可以借着一些有深度或是内容丰富的灵修材料来“活化”自己的灵修。总之,用这些材料来作为每日灵修的辅助。4作为属灵阅读的素材你也可以将这些读物作为属灵阅读操练的材料。一方面每天读一篇短文可以使你保持阅读的习惯;另一方面你可以借着这篇短文来练习各种阅读技巧,比如概括提炼、分段列大纲、缩写扩写改写等等。用笔记来做阅读回应也是很好的练习。或者你也可以换个思路,将每天阅读的文字当做远方弟兄友写给你的一封劝慰书信、看为一位前辈牧者分给你的每日灵粮、或是一个属灵朋友与你的亲切恳谈。如果你难以坚持连贯读完365天,也不用太纠结,隔段时间重新开始就好。5在家庭敬拜或共同灵修中使用对于每天的阅读来说,两三个人一起也许会比一个人更能坚持,分享中也会有更多收获。不少每日灵修读物都可以用作家庭敬拜、夫妻灵修或是伙伴灵修的材料。大家共同阅读,一起讨论与分享,就像一个超小型的读书会。这时用朗读的方式可能会更合适。每天一篇短文,不仅可以提供持续的思想素材,也可以成为建立属灵友谊的粘合剂。365式每日灵修读物(大陆发行)1.日用灵粮马丁·路德(见《马丁·路德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04 2.静夜亮光司布真 群言出版社
2013.123.清晨甘露司布真 中国基督教两会
1999.114.屹立磐石上钟马田 中国基督教两会
2010.125.新荒漠甘泉考门夫人 作家出版社
1994.056.黑门山路考门夫人 华文出版社
2013.077.谷中清泉考门夫人 上海三联书店
2013.068.奔向日出考门夫人 西藏人民出版社
2010.039.聆听智者:与C.S.路易斯相伴365日C.S.路易斯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0410.修剪生命荒芜:365灵命日粮(上,下)马丁·狄汉 等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6.0111.每日与主同行(新修版)苏颖智 中国基督教两会
2012.0212.福杯满溢(弟兄篇)斯图亚特·布里斯科 南方出版社
2013.0913.福杯满溢(姊妹篇)吉尔·布里斯柯 南方出版社
2013.0314.四季成长路·春夏秋冬:每日一个希腊词灵修苏颖睿 新世界出版社
2013.0215.共度好时光:夫妻灵修365丹尼斯·雷尼、芭芭拉·雷尼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1216.心灵之约:夫妻灵修365盖瑞·查普曼 团结出版社 2010.11365式每日灵修读物(大陆外发行)1.信心日引路德 台福传播中心
20062.诚心学道:西敏小要理问答家庭灵修日引梅思道 改革宗翻译社
2013.103.清教徒每日灵修(12位清教徒作者,12个主题)蓝道·彼德森
真光出版社 2014.04 4.晨星歌唱(前三卷福音书主题灵修)莱尔 (见
gracechurch.gccvapca.org “每日灵修默想”栏目)5.暗夜大光(约翰福音主题灵修)莱尔
基督教改革宗出版社6.永活之泉(上下)慕安德烈 橄榄基金会
19967.竭诚为主章伯斯 证主图书中心
19888.伟大心灵的祷告(历代祷文汇集)田莱顿师母
真理基金会有限公司 2006 9.天天颂主名贺查理、侯頓 雅歌出版社
200810.圣光日引(一,二)宣道出版社
11.心意日新陶恕 宣道出版社
199112.天天认识神巴刻 校园书房
200813.行在神的旨意中巴刻 证主图书中心
2012.1014.圣经一年通斯托得 海天书楼
2007.1015.每日经历神 亨利·布克比、理查·布克比
基石16.为了神的爱(上、下)(与麦琴读经表搭配的两年灵修读物)卡森
天恩出版社 200817.他为爱走过(受难周主题灵修)基道出版社
200618.每日效法耶稣(1,2,3):耶稣生平灵修365約翰·麦卡瑟 美国麦种传道会
,201119.拥抱每一天唐慕华 校园书房
2009.1120.天天活出神的话毕德生 校园书房
2007.1121.与圣经有约杨腓力、昆布兰 圣经资源中心
22.更新的时刻:圣经灵修360华伦·魏斯比
美国麦种传道会23.永恒的赞美:诗篇灵修365华伦·魏斯比 美国麦种传道会
24.岁首到年终:366圣诗每日灵修及简介黄瑞西 美国荣主出版社灵修短文示例·
路德《日用灵粮》12月24日那天使对他们说:“不要惧怕,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路2:10)这句话表明这一位王是为那些惧怕而惊恐之人诞生的,而且惟有这样的人才是天国中的百姓。福音也是他们宣传的,如同天使给那些可怜而惧怕的牧人说,“看哪,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实在说来,这大喜信息也是给一切人听的,但只有良心受到惊慌、心里发生惧怕的人才能接受这个信息。这等人是与我们同心的,他们也听从我所讲的道,我也把大喜的信息传给他们。凡良心最感受不安的人,这信息也最与他相近。这岂不是一件稀奇的事吗?世人得着饼鱼,产业金钱,权势荣耀的时候,就感觉快乐满足。然而一个为罪忧伤的心灵除了平安,安慰之外别无所求。这样的人只求知道上帝是不是要恩待他。一个为罪忧伤的人一旦得着了平安、安息的时候,他所有的快乐是无可与之相比的。所以我们应当把这样大喜的信息传给良心受压迫的人,如同天使报告说:你们这般心中忧愁,良心感受不安的人哪,要留心听,我要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他降世成了人身不是为要把你们投入地狱,他为你们受死被钉十字架更不是为这个目的。他来乃是要叫你们得着大大的喜乐。你若想用个词语说明基督是哪一位,最好是用天使所用的说法,称他为“大喜乐”,因为这是一个最恰当不过的说法。凡彻底了解这个说法之意义又持守在心而不摇动的人有福了,因为这就是他生活的力量。(1531年圣诞节讲道词)·
司布真《清晨甘露》12月24日却为你们成了贫穷。(林后8:9)主耶稣基督永远是富足、荣耀、可尊崇的,但“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他既然是富足的,那末与他的穷弟兄就不能有真正的交通,除非他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头与肢体的关系也是一样)。若我们的神、我们的主不把他自己的丰富赐与我们,并且自己成为贫穷,好使我们成为富足,就不能与我们相交。若他仍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若我们仍然在堕落败坏之中,不接受他的救恩,那么两方面是不可能有交通的。我们堕落离了恩约之后的地位,使我们这些堕落的人不能与神有交通,正如彼列与基督不能相合一样。为了要有交通的可能,富足的亲属当把他的财富分赐给他贫穷的亲属;公义的救主必须把他自己的完全分赐给他有罪的弟兄,而我们这些贫穷、犯罪的人,就当为恩典的缘故接受他丰满的恩典;因着一造赐给,一造接受;高者降低,低者升高;那末两下才能接近,彼此才能有真正而热烈的相交。耶稣必须使他的民穿着他自己的衣服,不然他就不能准他们进入他的荣宫;并且他必须用自己的血洗净他们,不然他们便仍旧污秽不堪,不能与他相交。信徒啊!这就是爱!为你的缘故,主耶稣“成为贫穷”,好使你能与他相交。“在昔日我主为罪人降生,撇荣冕离天上宝位;在大卫之城,一穷苦马棚,有空处是为你预备。”· 章伯斯
《竭诚为主》12月24日“你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西3:3)我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的生命有大能安稳,这事实是神的灵见证的,并且也不断见诸新约的各书信中。我往往视成圣生活为最不稳定的东西,其实这是最有保障的,因为全能的神在里面在后面支持着。最不稳固的,是不靠神而活。我们若已重生,只要肯听神的警告,行在光中,最容易的是与神有正确的关系,而最难的是走差路。有时想脱离罪恶,被圣灵充满,行在光明中,好像高山的顶崇高峻妙,我们就会说:“可惜,我怎么也攀不上去!”但一旦靠神恩典上去了,却发现这原来不是一个山顶,而是一片高原,有足够的地方生长。“你使我的道路宽广。”你若真看见耶稣,我保证你不会对他疑惑。当他说“你心里不要忧愁”,你若真看见他,必然不会忧愁,因为他在这里,根本不用疑惑。每次你单独与他相交,他的话都活现出来。“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这平安要从头顶渗透至脚踵,是无可抗拒的可靠。“你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主无比的平安就临到你。祈祷:“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的生命,是何等喜乐的生命!可是,我的神,尽管有着你一切的恩典和忍耐,我仍然不敢有一刻想到我离开这生命有多远。然而,我是你所造的,我要感谢你。本文转自微信公号:生命之光读书汇橡树文字工作室定期发送橡树图书书评、书摘、橡友会信息微信号:oaktreepublishing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橡树文字工作室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1月5日 15:16
橡树文字工作室 最新头条文章
橡树文字工作室 热门头条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敬拜赞美祷告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