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基金"建设有哪些对策

> 问题详情
中国政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所采取的行动措施包括()等。A. 完善政策措施B. 签署合作框架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中国政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所采取的行动措施包括()等。A. 完善政策措施B. 签署合作框架C. 高层引领推动D. 推动项目建设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如何提升中国在丝绸之路的硬实力( )。A. 构建现代物流体系B. 增强现代产业基础C. 提高我国综合实力D. 增强我国国际地位2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 ),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A. 沿线各国政治稳定B. 沿线各国经济繁荣C. 区域经济合作D. 世界各国发展3丝绸之路精神的时代内涵是( )。A. 和平合作B. 互利共赢C. 互学互鉴D. 开放包容4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是由谁提出的( )。A. 张骞B. 李希霍芬C. 汉武帝D. 隋炀帝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TPP对我国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影响及对策
TPP对我国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影响及对策
来源:经济预测部
作者:赵硕刚“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郭朝先&邓雪莹&皮思明
日10:00&&&来源:
原标题:“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国际产能合作是指两个存在意愿和需要的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产能供求跨国或者跨地区配置的联合行动。产能合作可有两个渠道进行:既可以通过产品输出方式进行产能位移,也可以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进行产能位移。可见,我国提出的产能合作超越了传统的资本输出,它既是商品输出,也是资本输出。不过,流行的产能合作主要指产业转移。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国际产能合作成为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要内容、政府工作的重点内容、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当前我国“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需要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促进“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持续顺利进行。
“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取得积极进展
1.产能合作增长速度较快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对外投资合作快速增长。据商务部统计,2015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的6532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对外投资7350.8亿元人民币(折1180.2亿美元),同比增长14.7%。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国累计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4万亿元人民币(折8630.4亿美元)。其中,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1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占总额的12.6%,投资主要流向新加坡、哈萨克斯坦、老挝、印尼、俄罗斯和泰国等。
据统计,2015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13084亿元人民币(折2100.7亿美元),同比增长9.5%,完成营业额9596亿元人民币(折1540.7亿美元),同比增长8.2%。其中,在“一带一路”相关的60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3987份,新签合同额926.4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44.1%,同比增长7.4%;完成营业额692.6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45%,同比增长7.6%。
2.产能合作方式多种多样
我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能合作的方式日益多样化,比如,在基础设施领域电力产业参与方式日益多样,从最初的设备供货到目前的EP(设计-采购)、EPC(设计-采购-建设)、IPP(独立电站)、BOT(建设-运营-移交)、BOO(建设-拥有-运营)、PPP(公私合营)、并购、融资租赁等多种形式,中国电力企业“走出去”的水平不断提高。
在对外承包工程方面,中国承包企业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优势,积极探索开展“工程承包+融资”“工程承包+融资+运营”等方式的合作,有条件的项目更多采用了BOT、PPP等方式。
境外经贸合作区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的有效平台,已成为促进中国和东道国经贸合作双赢的重要载体。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企业正在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75个,已通过确认考核的13个。在建的75个合作区中,53个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通过考核的13个合作区中,10个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建75个合作区中,有一半以上是与产能合作密切相关的加工制造类园区,累计投资70.5亿美元,入区企业1209家,累计总产值420.9亿美元,带动了国内纺织、服装、轻工、家电等优势传统行业部分产能向境外转移;13家通过考核的合作区,主导产业涉及有色、轻纺、服装、汽配、建材、家电等优势产业。
值得指出的是,2015年广西的钦州与马来西亚彭亨州的关丹建设的“两国双园”――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已顺利开园。“两国双园”开辟了新时期国际经济和贸易合作的新模式,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东盟国家推进产能合作、促进双向投资提供了有效载体。今后,“两国双园”模式还有可能扩展成“两国多园”“多国多园”模式。
3.多种优势产业“走出去”
当前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开展跨国产能合作的产业,既有以轻工、家电、纺织服装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以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为主的富余产能优势产业,又有以电力设备、工程机械、通信设备、高铁和轨道交通为主的装备制造优势产业。
“一带一路”产能合作还带动了中国铁路、电力、通讯等优势行业的相关技术和标准“走出去”,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比如,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项目是中国从技术标准和装备制造,到勘察设计、工程实施和运营管理等全方位整体“走出去”的第一单项目,具有标杆意义;已开工中老铁路,匈塞铁路也有力地带动了中国铁路标准和设备“走出去”。
4.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一起上
企业是产能合作的主体。截至2014年末,中国对外非金融类投资存量为7450.2亿美元,其中,国有企业占53.6%,虽然依然处于主导地位,但同前些年相比持续下降;非国有企业占46.4%,同前些年相比稳步提升,投资主体结构持续优化。
在国有企业中,中央企业是“走出去”主要力量。截至2014年底,共有107家中央企业在境外设立了8515家分支机构,分布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有80多家央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比较有代表性的央企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移动、中国电网、南方电网、中国建材集团、中国电建等。
在“一带一路”战略引导下,众多民营企业也纷纷参与跨国产能合作。比如,青山钢铁公司在印尼建设青山工业园,华夏幸福基金有限公司在印尼合资建设产业新城,等等。事实上,当前不少境外经贸合作区实际上是由民营企业作为境内实施主体而运营的。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8月,全国工商联发起设立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由59家民营企业组成,注册资本高达500亿元。中民投的成立为民营资本参与跨国产能合作提供了新的资源、途径和商业模式。目前,中民投已在香港、新加坡、伦敦等地开展业务。
“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据统计,2014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流量为136.6亿美元,占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比重为11.1%;2015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增长到148.2亿美元,占比略有上升,也仅为12.56%。当前,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产能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具有规模小、问题多、风险大等特征,需要在今后实践中逐步解决。
1.促进产能合作的体制机制和支持服务体系不健全
长期以来,我国对企业进行海外投资采取比较谨慎的限制体制,行政审批体制过于复杂,缺乏效率和透明度,在投资审批、外汇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制约。本届政府成立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已经对境外直接投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除少数敏感投资国别、投资项目必须经过审批之外,其他境外投资一律取消项目核准,实行备案管理体制,清理取消束缚对外投资的各种不合理限制和收费。但是,除了简化前置审批之外,事中事后监管体制机制却没有及时建立起来。目前促进跨国产能合作的政策分散且不成体系,政策支持力度严重不足,已有的政策执行效果也较差。特别是涉及国有企业的海外投资管理体制机制一直处于“放”与“管”的摸索之中,至今不清晰、不健全。此外,对外产能合作的信息服务网络、统计监测系统等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不利于政府对产能合作进行总体部署和调整,难以及时发布风险预警。
2.与国外制度环境和技术标准不兼容
企业“走出去”要面对与国内迥异的制度环境,但我国企业在这方面应对准备不足,由于不熟悉国外商业习惯、法律环境,以及缺乏国际项目经验等,往往发生“合同泡汤”项目落地困难、企业被罚等事件。目前的“一带一路”建设具有比较明显的G2G的特点,即“政府对政府”。G2G的合作方案重点关注了政府(或者说执政党),但对各国的市场、对各国老百姓的好处有时并没有体现在明处,容易遭遇各国反对党的阻击以及社会层面的抵制。我国过去在缅甸、越南、斯里兰卡、泰国等都遭遇到类似的事件,一些重大投资项目因受到抵制而被迫停止。
有些国家尽管土建市场增长迅速,但合同条件不规范,不使用国际上通行的FIDIC条款(《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东道国发包企业制定合同随意性大,增加中资企业执行合同的风险。
产能合作技术标准不对接。比如,部分中东国家,虽然自身技术能力较弱,但是推崇欧美的工业技术和标准,中资企业进入面临巨大压力。一些国家长期执行欧洲标准,特别是电力、石油炼化、交通运输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已经形成固定渠道来源的欧洲技术标准体系和庞大既得利益集团。一些国家电力项目甚至明确规定不能使用中国标准,而是采用日韩或欧美标准。
3.企业国际化能力不足
我国汽车企业对各国市场的特征和规则尚待深入了解,在品牌形象维护、知识产权保护、外方违约责任追究、反倾销诉讼等方面自我保护能力不足,“走出去”举步维艰。我国工程机械在海外市场竞争,不但关键技术和关键部位依赖发达国家企业,售后服务亦成为明显的制约因素。而钢铁企业由于技术水平不高、国际商务谈判能力差,在国际钢铁市场饱和的情况下被迫挤在狭窄的市场内,主要集中在上游矿产资源开发环节,中游冶炼环节对外投资很少,只在东南亚、非洲零星建立了钢厂。
我国企业在跨国产能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队伍、尤其是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匮乏有关。跨国产能合作涉及各国法律、汇率、财会制度及各种复杂因素,而企业只有拥有完备的熟悉国际市场分析、商务规则、法律法规、投融资管理、项目管理等人才队伍,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市场中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沈王一、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研究员 张建平
  “一带一路”体现了我国更加主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是中国首次成功倡议的国际区域合作平台,是一个新的国际区域合作发展的“战略倡议”。虽然日前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只提到18个省份及部分城市,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各省都是“一带一路”重要的参与省份,都要对接“一带一路”规划。“一带一路”不是一条路和一条带,而是多条路和多条带的组合,最后形成一个贯穿大洋洲、亚洲、非洲和欧洲的经济网络。在当前陆海空综合交通体系条件下,贸易流、物流、人流、资金流沿着主要交通干线与核心城市展开,所有省份和城市都要在其中发挥作用。
  山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无论是陆上还是海上,都将发挥重要作用。这主要是基于山东具备较强的经济基础和较高的经济外向度,山东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在国内均位居前列,具备一定的国际和国内辐射力和影响力。山东在建设“一带一路”中发挥重要作用,关键是要找好突破点和抓手。
  加快推进山东自贸区建设。从国际经验看,自贸区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全球制造业中心和贸易大国的发展需要。美国上世纪曾拥有200个左右的自由贸易区。因此中国今后绝不会仅限于四省自贸区建设,而是应该有更多的自贸区,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以与我国作为全球新的制造业中心、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家的国际地位相匹配。以山东的经济发展来看,今后山东不仅要加快推进自贸区建设,而且应该“多点开花”,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地都具备建设自贸园区的条件,只是时机问题。山东应加快自贸园区方案与规划制定、完善与上报,不断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体制机制平台的建设。与国内外其他区域及城市相比,体制机制问题是制约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掣肘。下一步山东的发展,应以自贸区为突破口,加快新的体制机制平台的建设。在中韩自贸协议当中,明确提出山东威海与仁川要成为中韩自贸区的地方试验平台,而仁川是韩国最好的自由贸易港,但威海尚没有自由贸易区,因此双方的对接平台是不对等的,从这种意义上讲,在威海设立自由贸易区是发展的客观需要。
  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与自主创新。中国目前有两个省份以自主品牌著称,一个是山东,一个是广东,这两个省份都在区域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品牌集合与品牌集聚,例如山东的海尔、海信等众多知名品牌都享誉中外。但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我们的品牌在技术、创新、美誉度等方面仍存在巨大差距。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山东要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品牌的技术含量与知名度,充分发挥知名品牌的带动作用,辐射和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发展。
  不断提升对内开放水平。山东在融入“一带一路”过程中,除了强调对外开放,还应该强化对内开放,实现省内、地市内的相互开放,消除地市之间的各种市场壁垒,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要加强与国内各省份的交流与合作,破除省域之间的市场壁垒和市场保护,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进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
  加强人才的培养与交流。加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尤其要发挥山东文化大省的优势,加快学术领域、文化领域的交流与沟通,加快海外留学生、海外人才的培养,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率先在“五通”建设中迈出第一步,不辜负山东“一带一路”交汇省份的区位优势。我国区域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研究的创新探索
人民出版社近期出版的《山东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研究》一书,是山东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课题的重要成果,该课题由山东社科院党委书记唐洲雁主持,本书由郑贵斌、李广杰主编。作为我国第一部省级区域融入“一带一路”的研究成果,该书的出版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
研究内容丰富,具有创新性。本书在全面回顾和总结我国重点省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做法及启示的基础上,对山东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进行了全面的SWOT分析,研究了山东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科学思路、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战略布局,并提出了山东支撑体系和对策建议。全书理论框架完整,观点新颖,前瞻性、战略性、实践性突出。
理论和实证结合,具有逻辑性。该书构思新颖,布局谋篇科学,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本书从多学科角度研究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战略构想,探讨了“一带一路”建设对全国各省市区的基本要求,从山东省情和发展实际出发,从贸易、投资、产业、海洋、科技、旅游、文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与探讨。
突出山东特色,具有前瞻性。该书深入研究了山东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新的思路与目标。例如,山东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应当以互信认同为根本,以互联互通为基础,以经贸合作为重点,以人文交流为纽带,以互利共赢为目标,充分发挥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找准与沿线国家的利益契合点,等等。这些观点指导性强,对山东省乃至全国其他省区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对策措施具体,强化应用性。本书提出,要注重通过规划引领山东的“一带一路”建设进程,加强对国别合作的指导和服务,着力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水平,重点打造山东参与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平台等。这些任务措施与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的已经在实践中发挥了决策咨询作用。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科学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移动小区宽带建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