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疆部队在建设新疆北疆还是南疆危险中的感人故事

喀什市军民携手建边疆&万个故事献祖国--新疆频道--人民网
喀什市军民携手建边疆&万个故事献祖国
&&&&来源:&&&&&
3月27日,由中共喀什市委宣传部主办,喀什市双拥办承办的“军民携手建边疆?万个故事献祖国”主题故事会在喀什市国际会展中心新闻发布厅隆重举行。
201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1月4日“万个故事献祖国”活动在北京大学启动以来,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新疆人,通过讲述自己朴实却不平凡的故事,展现新疆60年来的发展历程,展示新疆各族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国家的热情。此次活动是自治区“万个故事献祖国”活动启动以来,喀什市为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的又一生动实践。
喀什市副市长韩东伟介绍说,多年来,喀什市在中央、自治区党委、地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喀什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升部队战斗力、增强军民凝聚力为目标,喀什市军民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在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边防巩固中,谱写了一曲曲军爱民、民拥军、各族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动人乐章。经过全市各族军民的共同努力,喀什市先后多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所以此次活动,喀什市以“万个故事献祖国”为平台,“军民携手建边疆”的特色为主题,巡回演讲,讲述驻疆广大部队官兵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爱疆、兴疆、稳疆、固疆”的感人事迹,通过军营内外“小人物”的“小故事”讲述新疆60年的“大变化”,传播军营正能量。在活动中的九位故事讲述嘉宾里,有常年战斗在反恐维稳一线咽喉要塞的武警官兵,也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利剑突击队”女兵,有一头扎进大漠里为了祖国航天事业默默奉献的拓荒者,也有为了支持丈夫建设国防而扎根边疆的平凡军嫂……
他们一个个怀着爱国爱疆之情,揣着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心愿,把自己的故事献给祖国,献给边疆,献给各族军民。
此次活动选择的题材都是来自身边人讲述身边事,以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最朴实可亲的语气讲述一个个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在场观众都大呼“接地气”!
据了解,喀什市“军民携手建边疆?万个故事献祖国”主题故事会将围绕“小故事,大情节,小家庭,大中国”这条主线继续向社会各界征集故事素材,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以点带面,范围辐射,号召动员全市各族军民积极参与“万个故事献祖国”主题活动,后期主题故事会还会陆续进军营、进学校、进社区,通过举办“万个故事献祖国”主题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军地交流,加强军政军民沟通,不断创新国防教育形式,展现了南疆地区“军爱民,民拥军,军民携手一家亲”的博大情怀。(通讯员 &冯卓怡 柯大为)
(责编:韩婷、沈剑)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四年级下册地方(和谐的中国新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四年级下册地方(和谐的中国新疆)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驻疆部队卫国戍边建设和谐新疆纪事(图)_网易新闻
驻疆部队卫国戍边建设和谐新疆纪事(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各族人民和谐相处。(本报记者 李靖 摄)
  60年沧桑岁月,60年风雨征程。
  从烽火连天的激情岁月到和平鸽高飞的新世纪,驻疆部队广大官兵笑对冰雪严寒,赤诚戍守边关,经受住了政治风浪、军事斗争、艰苦环境甚至生与死的严峻考验,用青春和热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为新疆长期的繁荣与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今天,在即将迎来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与新疆和平解放60周年之际,我们开辟《和谐新疆》专栏,通过军人的视角,向大家介绍一个稳定的新疆、发展的新疆、和谐的新疆。今天推出第一篇。
  ——编者
  (一)
  还是让我们从60年前的新疆说起吧。
  1949年12月,人民解放军奉命紧急进军和田,粉碎反革命分子企图分裂和田、制造事端的阴谋。为了节省时间,将士们决定横穿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没有道路,险象环生,他们不畏天寒地冻、一路风餐露宿,急速前进,仅用17天就走完了700公里路程,征服了“死亡之海”,成为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又一壮举。
  日,进藏先遣连,又一个英雄的集体,从新疆于阗县出发,历尽千难万险,吃尽千辛万苦,于一年后终于把第一面五星红旗插到藏北高原。在进军西藏的征途中,没有道路,没有兵站,他们靠一张地图、一个指北针行进,63人壮烈牺牲。王震将军说,这是一次新的长征,给中国革命战争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解放军进疆之前,新疆的现代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没有一公里的铁路,没有一座像样的工厂,连一些日常用品都要从内地引进。为了改变新疆的面貌,子弟兵们节衣缩食支援新疆建设,一年发两套的军装改发一套,一年发两件衬衣减为一件,四个口袋的衣服变成了两个口袋,有个面粉厂,竟是靠官兵一人捐一顶棉帽建起来的……
  为了减轻新疆各族人民负担,10万进疆官兵征尘未洗、污渍未除,便向天山南北的亘古荒原进军,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战士们住地窝,吃糠菜,开荒造田,修渠建库。至1954年十万大军集体转业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时,已经开垦土地230万亩,创建了石河子等20多个垦区和39个大型军垦农场,修建了遍布全疆的八大水利灌溉大渠和一大批大中型水库,兴建了八一钢铁厂、七一棉纺厂、红雁池电厂等19个大型现代化工矿企业,为国家创造了2.27亿元的财富,奠定了新疆现代化工农业的基础,至今仍在新疆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
  “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太深”。与诗人艾青一样对这片土地“爱得太深”的,还有数不清的驻疆戍边人。
  吴德寿,上个世纪50年代拉着骆驼上喀喇昆仑建兵站,到2000年去世,在昆仑山上的时间长达近半个世纪。1962年自卫反击战时,吴德寿的兵站只有两个人,却要源源不断地接待过往的军人,他四天四夜没合眼,两条腿肿得不成样子,不停地流黄水,后来好了,腿却成了“掏火棍”,黑黑的,让人不敢相信那是腿。曾经有一位昆仑山军人的遗孀想在昆仑山上再找一个丈夫,相中了吴德寿。吴德寿坚决不同意,他不想让这位妇女和自己在山上受苦。直到去世,吴德寿终生未娶,后人尊称他为“山父”。
  崔晓东,一名来自“天山雄师”胡筱龙部队的排长,回家探亲期间正值母亲重病住院,病危通知书已下了3次,就在自小丧父的他悲痛欲绝,决定用孝心送母亲走完最后一程的时候,部队又来急电要求火速归队。自古忠孝难两全。崔晓东和哥哥商量,连夜请人做了棺材,强忍悲痛亲手在棺椁内铺好被褥,放了一叠自己与母亲的合影照。准备好老人的后事,崔晓东毅然地返回部队执行任务,10天后,已在执行任务途中的崔晓东得知母亲去世的噩耗,泪如雨下。
  万宗林,南疆军区副司令员,这位肩周炎发作时连胳膊都抬不起来的将军,先后24次奔赴喀喇昆仑高原,创下了军职干部在高海拔地区守防时间最长的纪录。阿里、神仙湾地区所有最高、最远、最险、最难到达的临时点位、季节哨所,都留下过他的足迹。可是有谁知道,他的爱人王淑菊因身患风湿性关节炎,行走起居十分困难,必须有人照料;而他们的女儿远在乌鲁木齐读书,想见父母一面都难。
  有人说,岁月像一条河,带走了青春,带走了记忆。60年来,又有多少驻疆官兵把青春与记忆,甚至把火热的生命永远地献给了新疆这片土地——仅在修筑562公里的天山公路中,就有147名官兵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平均每前进4公里就有1名同志光荣牺牲。(三)
  “日,天气转凉后,解放军给尼牙孜等十几户五保户拉来3车煤,让他们冬天不再受冻。”
  这一年的秋末冬初,天山南麓的山沟里来了许多解放军。他们自己住地窝子,在天寒地冻的情况下,还挨家看望五保户、困难户,给这家送煤,那家送米。30多岁的卡德尔深受感动,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这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解放军爱民日记》的首篇。
  在新疆的大地上,类似这样的故事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
  库车县栏杆村三面环山一面滩,世代以种植粮食作物为生,生活艰难。1982年,驻军某综合仓库主任王成帮上任了,他帮村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从石河子拉回优质玉米种子,指导村民精耕细作,当年玉米亩产就从不到200公斤达到了近400公斤。村里人吃惊地说:“解放军创造了‘苞谷奇迹’,土办法种田不行了!”村里人从此知道了科学种田。后来,栏杆村民在部队指导下主动改变产业结构,发展林果经济,搞旅游开发等,成为新疆军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村。
  教育是解除贫困的一把金钥匙。解放初期,广大官兵节衣缩食,帮助地方扩建了新疆民族学院,创办了新疆工业学校和八一农学院,为地方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60年里,驻疆部队把支援“希望工程”作为帮助发展边疆教育事业的主要形式,采取捐资新建学校、改建扩建校舍、捐赠教学设备等方式,先后捐助资金1000多万元、教学设备l4万余件,援建“希望小学”124所,开办“牧区小学”、“帐篷小学”、“马背小学”和“文化夜校”等300多所。
  新世纪新阶段,乘着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一项项现代化重点工程在天山南北陆续上马。驻疆部队几乎参加了所有的大项工程建设,兰新铁路、塔北油田、南北疆通信光缆工程、独山子乙烯工程、和田乌鲁瓦提水利工程,乌奎高速公路、西气东输等急难险重工程,驻疆部队主动请缨,派出精兵强将参与会战,承担最艰巨的任务,专啃最难啃的骨头,为开发新疆、富民兴边再创佳绩。
  4700余公里的南北疆通信光缆工程是国家级重点工程,是亚欧信息桥梁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施工要翻越150余座大山,穿过360余条河流,80%的光缆管道沿途布满了岩石、林带和沼泽。面对这一质量要求高、作业条件苦、保障难度大的工程,新疆军区先后调集5万余名精兵强将,上高原、踏戈壁,战风沙、斗酷暑,逢山凿洞、遇水架桥,圆满完成了任务,为边疆各族人民架起了“信息金桥”。
  今天的新疆大地上,现代化城市星罗棋布,公路铁路纵横交错,通信光缆远接万里,石油开采钻塔林立,棉花田地阡陌纵横……
  60年弹指一挥间。天山作证,新疆的每一处土地无不留下过驻疆官兵的足迹和血汗;官兵有情,祝祖国的新疆更加和谐稳定、繁荣昌盛!
本文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新疆: 一台《驻村故事》,谱唱二十万驻村干部心声_地方动态_观察员_中国发展网
新疆: 一台《驻村故事》,谱唱二十万驻村干部心声
摘要:驻村一年时间里,遵照财政厅“访惠聚”工作部署,在财政厅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她带领驻库尔干村干部姜波、阿布力克木吐尔逊、丁响、阿娜尔胡拜都拉、李臣发五位工作队队员,会同村党支部、村委会,在去极端化、培养村民坚守文化自信上做了积极工作,笑容和自信回到村民脸上,村民精神面貌焕然...
中国发展网(特邀观察员郭咏)11月28日晚,在新疆洛浦县影剧院,一台&访惠聚&情景歌舞晚会《驻村故事》,让舞台下观众席上的驻村干部吴兰香热泪扑簌。在回答电视台记者提问时她动情地说:&做为一名普通驻村干部,离开家庭和亲人,从乌鲁木齐来和田地区驻村一年了,在这台节目里,体味到党也在时时挂念着我们,感谢艺术工作者们,把二十万干部驻村生活搬上舞台,有驻村干部的真实身影,艺术再现和升华了驻村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民族团结真情。&
访什么?访民情;惠什么?惠民生;聚什么?聚民心。据新疆官媒显示,新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在全疆开展的&访惠聚&工作,做为贯彻落实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治疆方略的具体举措之一,20万名干部离开大城市大机关,离开亲人奔赴天山南北一万多个村庄,尤其是南疆贫困地区乡村,零距离来到各族人民的身旁。驻村干部们满怀对党的事业的赤诚,工作战斗在反恐维稳的第一线,为各族百姓架起了&连心桥&,送来了&及时雨&,将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播撒在各族人民的心头。一队队默默奉献的身影,一个个感人的驻村故事,在全疆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悄然传扬。
吴兰香是自治区财政厅&&访惠聚&驻洛浦镇库尔干村工作队队长,库尔干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一年时间里,遵照财政厅&访惠聚&工作部署,在财政厅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她带领驻库尔干村干部姜波、阿布力克木吐尔逊、丁响、阿娜尔胡拜都拉、李臣发五位工作队队员,会同村党支部、村委会,在去极端化、培养村民坚守文化自信上做了积极工作,笑容和自信回到村民脸上,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心和党中央贴得更近了。吴兰香说,自治区、和田地区、洛浦县、洛浦镇各级党委、政府,财政厅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领导是我们驻村工作队的坚强后盾。&我们库尔干村民今天唱响的村歌,就是库尔干村民心向党!&吴兰香说。
责任编辑:刘维驻疆部队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为强边富民作贡献
当前位置: >> >>
驻疆部队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为强边富民作贡献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日 17时57分   来源:新华社
【E-mail推荐
    新华社乌鲁木齐7月5日电(记者樊永强、李翔)近年来,驻疆部队着眼维护新疆长治久安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充分发挥工作队、宣传队作用,深入开展联建共促、扶贫帮困、助学兴教和军民共建美好精神家园活动,为强边富民作出突出贡献。
    党中央做出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战略决策部署后,新疆军区始终把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作为自身重要职能,按照“地方所需、群众所盼、部队所能”的原则,指导部队持续开展“富一村、扶一校、帮一站”活动,把援建帮建工作延伸到乡村、社区和农牧民家庭。
    截至目前,驻疆部队已结对援建283个基层党组织,参建193个新农村,帮助124所中小学校,支援40所卫生院(站),帮扶45个福利院,帮建25个国防教育基地,支持251个军民共建点的文化活动室和470套富民安居房。
    从2012年开始,新疆军区计划用5年时间援建自治区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去年5月,新疆军区主动请缨,抽组3支汽车运输部队,出动车辆2055台(次),为塔什库尔干县安居富民工程义务运送建筑材料。
    目前,这支援建大军已在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上累计行驶148万余公里,为10个乡镇33个居民点拉运红砖、水泥、石棉瓦等紧缺建材3万多吨。
 相关链接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责任编辑: 陈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北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