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上探索和挖掘古墓纪录片怎么培农民

庐江农民黑夜发现盗墓贼竟然不举报,反而也变身盗墓贼!
发现一伙人趁着夜色在自家的承包地里挖坑,合肥市庐江县农民陈某等人顿时想起村里人关于古墓的传说。在确定这伙人是盗墓贼后,陈某等人并没有选择报警,而是决定沿着盗墓贼挖掘的痕迹继续“深挖”。果然,很快就挖到一些古代器皿。就在陈某等人窃喜自己将要“发大财”时,冰冷的手铐却宣告他们美梦的破碎。4月6日,记者从庐江县法院获悉,陈某等4人因盗掘古墓被依法判刑。
(网络配图)
发现别人盗墓 他们继续“深挖”
陈某等四人均是庐江县某镇的农民。日晚,陈某等四人在一起吃饭,席间,陈某忽然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父亲在电话里告诉陈某,有一伙人正在他家的承包田里偷偷挖着什么东西,怀疑是在偷挖古墓。
匆匆吃完晚饭后,陈某等四人便一道去查看。来到自家承包田,陈某等人看到田里果然有被人挖掘的痕迹,联想到村里人关于古墓的传说,他们断定,挖掘他家田地的人是一伙盗墓贼。经过一番商量后,陈某等人却没有选择报警,而是决定继续挖,说不定能挖出什么“宝贝”呢。于是,四人在当天晚上和次日晚上,携带照明工具以及铁锹等工具在该处挖掘。果不其然,四人挖出8个器皿和62块面积不等的器皿碎片,后由陈某带回家中藏匿。
挖掘过程中,陈某发现离现场不远的另一块田地的地面上被标记了许多记号,怀疑是盗墓人留下的标记。当月16日中午和晚上,陈某等四人又在该标记处(不能判定为古墓葬)盗挖,结果,被辖区民警当场抓获。
经鉴定被盗挖的 是一处汉代古墓
经安徽省文物鉴定站鉴定,陈某等人在自家田地里“深挖”的地方是一处汉代古墓葬,具有比较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被盗的器皿中有1个为三级文物,7个为一般文物。
庐江法庭审理认为,被告人陈某等四人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墓葬,其行为已构成盗掘古墓葬罪,且系共同犯罪,依法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鉴于各被告人具有自首或坦白情节,遂依法对四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二年至一年十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适用缓刑。
据该案的承办法官介绍,根据刑法规定,只要实施了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行为,就构成犯罪,其行为不以实际窃得地下文物为标志,因为,具有一定历史、科学价值的古墓本身就是一种文物,是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这种文化的创造者是整个民族,管理者及所有者是国家。本案中,古墓虽在陈某自家田地中,但陈某等人的盗挖行为使汉代墓葬遭到破坏,妨害了国家对古文化遗址、古墓管理秩序,应当对其予以刑事处罚。
(来源:万家资讯)
51庐江网:添加QQ群,爆料庐江身边新闻 一旦被采纳将有机会获得红包奖励,商务合作,新闻提供可添加小编微信poweixiaomei或QQ。
今日爆闻丨最新房价
小道消息丨权威数据
您看此文用· 秒,转发只需1秒呦~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眉县农民发现古墓及时上报 出土多件完好汉代文物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编辑:刘望(实习)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前段时间连续的降雨,使宝鸡眉县营头镇第二坡村的一些土崖出现松动,存在安全隐患。天晴后村民在取土排险时,却意外发现了一座古墓。村民们及时向有关方面上报了这一情况,随后文物部门工作人员从墓中取出了十几件组保存完好的汉代文物。
当天下午,几名村民开着挖掘机在村内排险修整土崖时,在挖掘机挖出青砖的地方突然发现有一座古墓,考虑到这有可能是一座具有文物价值的古墓,在场的村民就将现场保护起来,并向当地文物部门上报了这一情况。
宝鸡眉县博物馆副馆长汤洋:通过我们现场观察,这方面是没有什么破坏,也没有丢失的,组合也相对比较完整,村民应该是一发现就向我们报告。
随后眉县博物馆考古人员对这个古墓进行了整体抢救性发掘,考古人员从墓中取出了完整的陶灶、陶仓、陶壶等陶器十件组,同时还取出铜镜、铜钵等青铜器和玉器、钱币若干,其中不少陪葬品上都雕刻有精美纹饰。
汤洋:通过器物组合还有随葬品来看,这个应该是汉代中后期的一个小型墓葬,这一批的文物保护比较完整,对于研究眉县古代文化,汉代文化和丧葬习俗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目前,这座汉代古墓已经回填,出土文物也被保存在眉县博物馆。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编辑:
刘望(实习)
&|&&|&&|&&|&&|&&|&&|&&|&
Copyright&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29-257538 商务:029—
本网站法律顾问: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重庆涪陵现大量古代墓葬群 农民5天挖一座墓(图)
16:11:58     
来源:华龙网
新石器、汉代、六朝时期,有钱人死后都兴怎样陪葬?29日,记者跟随重庆考古研究院专家亲赴涪陵区,见识了刚刚挖掘出土的远古墓葬群,和考古史上都稀少罕见的分工明细的汉代窑炉。 
古墓量大五天“出土”一座
早前,重庆涪陵区白岩寺一带就出现过大量汉代崖墓。通过考古队专家分析研究,涪陵区曾是远古人类活动频繁的生活区域,以及古墓厚葬地。到后来,该地区还陆陆续续有古代文物出土,只是并没有专人对其实施规模性挖掘开采。
“像这样的古墓,被发现了不少,我们五六个人挖五天就能出土一座。”29日,涪陵区“转转堡墓群”出土现场,一名正在“挖墓”的农村妇女手拿锄头和记者聊起来。今年三月份,重庆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开始对涪陵区沿江一带进行大面积文物勘察,“转转堡墓群”的土坑墓,和“八角亭渡口”的崖墓就是该次勘察的重大发现。
土坑墓,顾名思义埋在地下,惯常于泥下五米位置。按照当地农民的说法,要成功掘出一口古墓,“需要掊出80-100立方的泥土。”目前住在“转转堡”附近的农民几乎都来“挖墓”了,他们按天数拿工资,周期则围绕古墓出土时间计算,“一般都是五六天。”
古人陪葬也喜欢房子、丫鬟
在涪陵八角亭渡口的崖墓出土现场,记者看到随即发现的陪葬物:釉鸡、釉猪、生活陶品等。重庆考古所副研究员李大地分析,这是一座汉代古墓,死者身份比较高贵,尽管彼时的人都“视死如生”,崇尚厚葬,但能够在鸡、猪等动物上施釉,实力可见一斑。
然而,汉代距今几千年,古墓历遭盗窃,剩下的不过是“残羹冷炙”。工作人员小周告诉记者,事实上这座崖墓被发掘时,工作人员能清楚地看到有盗墓者留下的痕迹。墓中剩下的陶佣、生活用品以及陶房等,和现代人陪葬烧制的房子、用人丫鬟如出一辙。
据统计,截至目前,考古队已完成1825平米的勘察面积,共发掘地下文物点11处,其中遗址2处,其余为墓葬,以汉、六朝墓葬为主,还有部分清代、民国墓葬。
草木灰烬识古人“最后一窑”
和涪陵出土大量墓葬群意义不同,在考古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要数才发现的远古窑炉。李大地解释说,过去在主城区的江北、忠县地区曾发现过古时候烧制窑货的场地,“但规模和功能分区绝对不及此。”
原来,涪陵八角亭渡口遗址发现的汉代窑群,不仅规模庞大,烧制的成品具有颇高的功能识别性,这在考古史上意义非凡,具备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通过窑炉里残余的千年草木灰烬,可以断定古人是用木炭作燃料的,”李大地说,遗憾的是目前后人能看到的“不过是古人的‘最后一窑’”,并且部分成品属烧制过程中的“次品”,被遗留了下来。
记者看到,“最后一窑”中残余了筒瓦、板瓦等建筑材料,和冥祭用的窑鸡、窑猪等物品。根据窑炉的面积大小和余下的高度,粗略可以计算出,古人烧制一炉窑货,可以输出成千上万片瓦砾。
来源:华龙网 编辑:段若兰
>>
近日公布的一份《2010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对内地50座城市上班花费时间进行了排名,北京以52分钟居首,其次为广州48分钟、上海47分钟、深圳46分钟。记者随机采访了10名广州市民,得出的上班花费时间平均约45分钟。但也有市民质疑报告的科学性。>>《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把你最喜欢的栏目添加到这里来哦
上海郊区农民发现明代古墓,三具棺木有两具已被“扰乱”
澎湃新闻记者 储静伟 实习生 顾亦滢 陈逸欣
14:52 来源:澎湃新闻
现场照片。 文内图均来自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上海发现一处古代墓葬,有没有被盗过?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奉贤区相关部门获悉,7月17日,在奉贤区庄行镇邬桥社区张塘村一在建工地发现一处古代墓地,文物部门赶到现场并展开发掘工作,已出土三具棺木,目前初步判断是明代古墓葬。据奉贤区有关部门介绍,古墓发掘现场是一片农田,整个发掘区面积大约30余平方米。7月17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一具棺木略有破损,棺身浸在水中。另外两具棺木连在一起,棺木的棺盖因考古需要都被打开。古墓发掘现场附近还停着一辆大型推土机,棺木就是在推土机作业过程中被发现的。“我们在这里平整田地,准备种植作物。”一名村民称,7月16日傍晚他们在进行推土机作业时,突然感到巨大的阻力。当时作业的师傅没有细想,就停止了推进。第二天早晨,三具棺木被发现时,已经有两口被破坏,棺木中有破损的衣物和清晰可见的骨头。究竟是推土机作业时无意破坏,还是有人盗墓,现在还没有定论。有村民称,他们已经报警,此事将交由警方处理。在发掘现场,奉贤区博物馆馆长张雪松表示,墓坑里确实发掘出三具棺木,其中两具已被“扰乱”,考古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整理,第三具是由考古人员发掘出来的。现场考古人员称,与第三具完整棺木相比,受到破坏的棺木中可能丢失部分钱币、发簪、遗骨和牙齿等;考古人员发掘出的墓坑文物及随棺木陪葬的一些物品将统一上交给上海市文物部门,做进一步研究考证。据考古相关人士介绍,一般情况下,工地上挖土方发现古代墓葬应先报告相关文物主管部门,再由文物部门组织考古专家队伍去进行抢救性挖掘。墓地挖出的陶器、陶片、玉器等文物一般归属于国家或省市、区县文物部门保管,并进行研究和考证。或为家族墓地在本次考古发掘过程中,棺木中有大量积水的现象。相关考古专家称,这种现象在东南地区的墓葬中十分常见,因为南方地下水位高,地下水会顺着棺木缝隙渗入。虽然地下水入棺会破坏人骨和随葬品位置,但只要缺氧环境还在,就不会对文物留存产生影响,“一旦缺氧环境被破坏,腐化现象就会非常严重,行业内有一句顺口溜:湿千年,干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从墓葬的形式、材料等判断,应该是明代墓坑,例如墓葬的封土及棺盖上的石板,还有墓穴内简单的彩绘等,都可以判断。”张雪松称,墓葬应该是一个家族墓地,目前只能判断墓葬的大概年代,具体时期、年份以及墓穴家族的身份等,还要进一步考证。目前,现场还发现一些散乱的陪葬物品,也需要进一步考证。张雪松告诉澎湃新闻,这处新发现的墓葬是近一二十年间上海考古发掘中比较少见的明代墓葬,形态相对完整,有较高的发掘和考古价值。7月17日,上海博物馆考古专家也参与现场发掘工作。
责任编辑:姚秋韵澎湃新闻报料:9 &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明代墓葬,庄行镇
澎湃新闻APP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古墓挖掘全程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