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了钱上市的顺丰上市借壳哪个公司为什么要借壳上市

从不想上市到敲钟,顺丰这几年经历了什么?
  中新经纬客户端2月24日电(刘旭辉) 24日,顺丰控股举行重组更名暨上市仪式,标志着国内速递物流龙头顺丰正式登陆A股,实控人王卫也跻身“千亿身家富豪”之列。熟悉王卫的人都知道,几年前,他曾信誓旦旦地表示“不上市”、“不圈钱”。才几年的时间,顺丰为何变了卦,火速敲钟上市了呢?
王卫出席顺丰控股上市仪式。证券时报记者 宋春雨摄
  141天借壳上市 又一个顺丰速度!
  24日上午,上市首日的顺丰总市值超2000亿元,超越万科位列深市第一。一向低调的王卫又站在了媒体的聚光灯下,超千亿的身家,让这位“快递哥”把李彦宏、许家印都甩到了背后。
  2016年2月,曾称“不上市”的顺丰发布公告,拟在国内证券市场IPO,不过随后,顺丰就改IPO为借壳上市。当年5月,鼎泰新材发布公告,称顺丰控股拟借壳。
  不过,在证监会严管借壳上市的背景下,顺丰控股两次对重组方案进行了调整。日,借壳方案获得证监会有条件通过。12月,王卫任上市公司总经理,鼎泰新材原管理层辞职,完成置出资产。
  今年1月份,顺丰控股完成过户手续及相关工商变更登记事宜,基本完成资产重组。从鼎泰新材2016 年5 月23 日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告,到10 月11 日获得有条件通过,仅用141天完成了借壳上市。
  对手纷纷上市,顺丰变了卦?
  早在2011年,王卫接受采访时表示,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他认为,上市后,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是不利的。这段言论在业内广为流传,并且被解读为“顺丰承诺不上市”。顺丰现在为何违背当初的“承诺”呢?
  日,圆通速递正式借壳大杨创世登陆A股,成为国内快递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几天之后,中通快递成功登陆纽交所。有中国民营快递业“黄埔军校”之称的申通快递,也在2016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更名成功,成功借壳艾迪西。2017年伊始,韵达正式登陆资本市场,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2015年快递行业市场份额,圆通14.7%、中通14.3%、申通12.4%、韵达10.5%、顺丰8.2%。每日经济新闻指出,目前国内几家主要民营快递公司的市场份额基本都在10%左右,未来可能形成三巨头的行业格局,每个巨头分享20%~30%市场份额。
  眼看昔日的小伙伴一个个在资本市场风生水起,作为快递业“一哥”,顺丰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通过上市让自己更有竞争力,顺丰的“变卦”也在情理之中了。
  摊子越来越大,借壳也是借钱?
  顺丰1993年诞生于广东顺德,以快递家喻户晓。作为近几年中国最赚钱的快递惬意,顺丰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只管送快递的公司。早期,顺丰的经营范围主要是速运、物流、仓配、商业等四大板块,现在则划分为速运事业群、商业事业群、供应链事业群、仓配物流事业群、金融服务事业群来独立运营,业务涉及速递、生鲜电商、跨境电商、金融支付、无人机等。
  随着摊子越来越大,顺丰需要的资金也越来越多。中国经济网报道称,现阶段的运营以及正在推进的扩张,都给顺丰带来了不小的资金压力,顺丰控股的资产负债率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从市场口碑和表现来看,这几年顺丰的业务发展并没有出现大的倒退,唯一可以解释的,可能是投资力度远大于业务增长速度造成了利润降低。
  鼎泰新材的交易预案显示,顺丰控股年三年间的净利润额分别为18.9亿元、9.2亿元和16.2亿元。2014年顺丰的净利润出现非常明显的下滑。即便到了2015年,也没有恢复到2013年的水平。
2012年,顺丰在官方微博回应融资传闻。
  其实,这次上次并不是顺丰第一次与资本打交道。2013年,顺丰宣布与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三大资本巨鳄签署入股协议,三家机构投资者总体投资不超过顺丰25%的股份,成为顺丰的新股东。(中新经纬APP)
【编辑:董湘依】为何曾经坚决不上市的顺丰也要玩资本?_网易科技
为何曾经坚决不上市的顺丰也要玩资本?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曾经坚决不上市的顺丰也要玩资本,王卫到底遇到了哪些压力?)
顺丰老总王卫曾做出这种表述,“上市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我做企业,是想让企业长期地发展,让一批人得到有尊严的生活。上市的话,环境将不一样了,你要为股民负责,你要保证股票不断上涨,利润将成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这样,企业将变得很浮躁,和当今社会一样的浮躁。”如今,它选择了上市。虽然主流快递巨头大多缘起于“桐庐帮”,每家公司的创始人背后都有着错综复杂的“裙带关系”,但这并不妨碍各家在业务层面竞争到白热化的快递巨头们,将战火烧向资本市场。2015年至2016年的快递似乎掀起了上市狂潮,申通、圆通明确要借壳上市外,中通、百世汇通、全峰等多家主流快递企业也在默默谋划。2015年4月,媒体报道称,中通拟融资10亿美元。中通高管确认融资消息并称上市进程早已在内部启动,预计未来两年上市。2015年9月,全峰副总裁刘伟公开向媒体表示,全峰将在2016年于新三板挂牌。2015年12月,申通公开借壳计划,谋求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抢夺A股市场上的“快递第一股”称号。百世物流则预计2017年-2018年在美国或者香港上市,估值27亿美元。2016 年 2 月 19 日,快递业最受资本期待的顺丰发出了拟在国内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告。消息一出,四方震动。这种震动不仅仅是因为顺丰一直以来备受资本追捧,更是因为此前顺丰一直坚持不上市。顺丰老总王卫曾做出这种表述,“上市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我做企业,是想让企业长期地发展,让一批人得到有尊严的生活。上市的话,环境将不一样了,你要为股民负责,你要保证股票不断上涨,利润将成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这样,企业将变得很浮躁,和当今社会一样的浮躁。”顺丰的这一转变令行业始料未及,但又合乎情理,在所有对手都在谋求上市,企图用资本手段展开扩张的时候,顺丰正在遭遇压力。顺丰传统的优势是快、体验好,但顺丰的对手纷纷启动融资,大肆购买物流设备,同样谋求快、体验好。顺丰此时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外界解读称,此前对上市绝口不提的顺丰开启了上市程序,突然上市的动机只有一种可能:它在长期发展的路上遇到了阻力,并且需要资本市场去解决这个问题。而顺丰近几年在几个新业务上的转型并不成功,面对内忧外患,顺丰希望借助资本力量脱困。其实,顺丰谋求上市的背后,很难用“顺风希望借助资本脱困”这一句话概括表述。这背后有着顺丰重重的考量。首先是对于原有优势的巩固。2013年,顺丰副总裁王立顺曾对媒体表示,“融入的资金将深入顺丰核心资源,进一步夯实和强化核心资源的力量,如顺丰信息系统、中转环节及航空枢纽等。”对于顺丰而言,这依旧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巩固原有优势,提升用户体验,这是保持竞争优势,拉开其它竞争对手之间的距离的有效手段。其次遍是扩张现有业务板块。根据媒体公开报道,顺丰其内部将原有业务板块划分为六大业务事业群进行独立运营——速运事业群、商业事业群、供应链事业群、仓配物流事业群、金融服务事业群、顺丰国际事业群。这些业务涉及广泛,从速递、生鲜电鲜、跨境电商到金融支付再到无人机等。每一个业务板块的背后,都需要资本作为支撑。据了解,2015年10月,成立不久的深圳智航无人机有限公司对外宣布获得首轮融资,融资来自顺丰集团和北极光创投。此前,顺丰曾和广州极飞科技合作试水无人机送快递。
而在金融支付这个层面上, 2015年4月顺丰曾联手中信银行跨界合作,推出共有品牌的 “中信顺手付” 支付账户、App 和中信顺手联名卡等多项服务,试图打通电商链条上的支付环节,要为上游商家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个人零售金融服务,包括信用支付和小额贷款等产品。顺丰如今的布局无不需要资本在背后作为支撑,上市自然成为了理所当然之举。根据顺丰的说法,顺丰未来将“促进线上线下渠道为主的整合,再加上快递、冷运、金融(等项目的补充),为商家提供一个临近消费者的全面接触点”。所以,与其说是顺丰希望借助资本力量脱困,倒不如说顺丰是想利用资本展开更大的业务规模,获取更大想象空间。毕竟,过去那种闷声发大财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未来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对手们都将变得更为凶残。
本文来源:品途网
责任编辑:张洁_NT5630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当前位置:> >
  6月2日,鼎泰新材迎来复牌后的第二个涨停。不久前,这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与顺丰控股的交易预案,后者将实现借壳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早年间,顺丰掌门人王卫曾表示无意上市:上市无非是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
  6月2日,鼎泰新材( )迎来复牌后的第二个涨停。不久前,这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与顺丰控股的交易预案,后者将实现借壳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早年间,顺丰掌门人王卫曾表示无意上市:&上市无非是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企业将变成一个赚钱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极为不利。&
  对于如今的反差,有媒体质疑王卫食言。那么,曾经标榜不能为了钱而上市的顺丰,这一次能免俗吗?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在申通、圆通纷纷谋求上市的背景下,无论是现阶段的运营还是正在推进的扩张,都给顺丰带来了不小的资金压力。
  据悉,截至去年年底,顺丰控股拥有货币资金36.2亿元。除此之外,顺丰控股短期内可用于支付的款项合计为141.5亿元。不过,顺丰控股短期内需支付款项合计137.9亿元,这意味着顺丰控股可用于支付的流动资金款项只有3.6亿元。此外,顺丰控股的资产负债率也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
  此外,王卫从2010年便着手实施的全产业链计划也屡遭不顺。据《南方周末》报道,王卫不再满足于快递业本身,他在产业链上完成了若干新的布局&&便利店、第三方支付工具顺丰宝、电商网站&顺丰E商圈&及&尊礼会&。王卫曾在不同场合提及,顺丰的战略是,&要让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三流合一&,走出一条不同于国内任何一个快递公司的新模式。
  不过,就目前来看,这些业务扩张效果并不理想。不仅如此,业内猜测,顺丰也为这些试错之举投入不菲。这无疑雪上加霜,给顺丰带来更大的资金压力。从顺丰控股的情况来看,这些新业务板块似乎已经成为顺丰控股上市中的包袱。2015 年 9 月,顺丰控股以股权转让的方式将主要从事商品销售及代理业务的子公司顺丰商业和顺丰电商相关资产和业务剥离。顺丰商业、顺丰电商也正是上述新业务(便利店、电商)的主要实施者。
  根据顺丰控股公布的相关财务数据,2013 年至2015年,上述剥离业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26亿元、-6.14亿元和-8.66 亿元。其中,2014 年与 2013年相比变化较大,主要是因为顺丰商业自2014 年开始集中铺设线下门店所致。
  全产业链迷途:新业务连年亏损遭顺丰控股剥离
  鼎泰新材的交易预案显示,顺丰控股年三年间的净利润额分别为18.9亿元、9.2亿元和16.2亿元。2014年顺丰的净利润出现非常明显的下滑。即便到了2015年,顺丰控股的净利润也没有恢复到2013年的水平。2014年,
  有分析指出,从市场口碑和表现来看,这几年顺丰的业务发展并没有出现大的倒退,唯一可以解释的,可能是投资力度远大于业务增长速度造成了利润降低。
  对于顺丰控股的净利变动情况,上交所也予以问询。顺丰控股则回复称,报告期内,顺丰控股主要业务包括速运物流业务、商品销售及代理业务和其他业务。2015 年 9 月,顺丰控股以股权转让的方式将主要从事商品销售及代理业务的子公司顺丰商业和顺丰电商相关资产和业务剥离(以下简称剥离业务)。剥离后,顺丰控股持续经营业务主要为速运物流和其他业务(以下简称持续经营业务)。
  记者注意到,顺丰控股指出,2013 年-2015年,剥离业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26亿元、-6.14亿元和-8.66 亿元。其中,2014 年与 2013年相比变化较大,主要是因为顺丰商业自2014 年开始集中铺设线下门店所致。
  也就是说,顺丰商业与顺丰电商的业务,曾给顺丰控股带来了不小的亏损包袱。也正是在剥离这些业务后,顺丰控股2015 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便较上年度增加6.23 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顺丰控股剥离上述业务后不久,也就是去年10月份,顺丰便聘请摩根士丹利原高管梁翔担任副总裁,主要负责资本运作。此后,关于融资乃至上市传闻也开始沸沸扬扬。
  实际上,2014年之于顺丰,并不仅仅是财务报表上的数字变化。双壹咨询首席顾问龚福照曾指出:&2014很重要,是顺丰创新突破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它投资了很多项目,比如说&嘿客&,这个项目现在看还不太成功,但投资力度非常大,同时顺丰当年在仓配方面的投资力度也是非常大,包括对末端的建设、冷链的建设&。
  据悉,2014年,顺丰模仿&美国+日本&的&快递+便利&模式,开启了社区O2O项目&顺丰嘿客&,后升级为&顺丰家&主攻生鲜,但有媒体指出,在门店无法维持盈亏平衡的尴尬境地里,上述项目几度陷入关店裁员风波。
  说起&嘿客&,便不能不提顺丰王卫的全产业链战略。
  面对电商产业链的延伸、快递业激烈的竞争格局,聪明的王卫不会没有危机感。2012年3月,据《南方周末》报道,王卫也不再满足于快递业本身,他在产业链上完成了若干新的布局&&便利店、第三方支付工具顺丰宝、电商网站&顺丰E商圈&及&尊礼会&。王卫曾在不同场合提及,顺丰的战略是,&要让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三流合一&,走出一条不同于国内任何一个快递公司的新模式。
  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早在2010年,顺丰就开始了全产业链化布局,2010年,顺丰推出&顺丰E商圈&,一年后,又推出了面向中高端商务人士的送礼平台&尊礼会&,但两者都不了了之;
  2012年,顺丰上线了第三个电商平台&顺丰优选&,主打生鲜食品,然而1年后&顺丰优选&入驻天猫,这似乎表明顺丰依然没有找到作为平台型电商的出路。
  运营、扩张处处要钱 顺丰遭遇&钱荒&?
  顺丰控股借壳上市,除了高估值令人惊叹外,王卫对不上市初心的食言,也成为市场津津乐道之处。
  早年间,顺丰掌门人王卫曾表示:&上市无非是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企业将变成一个赚钱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极为不利。&
  快递专家徐勇认为,&食言&的背后其实是资本在起主导作用。&在技术、人才、商业模式和资本这四个要素当中,资本是核心,通过融入资本加大对装备的投入;如果不上市,单靠原始资本积累,速度比较慢&。此外,就整个企业发展来说,要想在国际市场立足的话,必须要规范。而上市是国际上普遍认同的规范。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申正远也提到&相比于申通和圆通等其他快递企业采取的加盟模式,顺丰采取的是自营这个重资产模式,这两种模式相比较,自营模式投入较大,其发展需要较大的资金推动。&
  直营模式有多重?对比三家快递公司公开的财务数字也可以看出,2015年,顺丰的经营收入超过473亿元,是圆通的4倍、申通的6倍,&吸金能力&令竞争对手望其项背。但2015年,顺丰控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6.2亿元,是圆通的两倍多,申通的3倍多,和营业收入的对比不成正比。主要原因在于,相比于后两者采取的加盟制,顺丰的直营模式导致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从顺丰披露的财务报告可以看到,顺丰控股公司旗下拥有自有货运飞机30架、自有车辆1.5万辆、房屋建筑199处将近35万平方米,以及超过12万人的员工队伍。
  同时,顺丰的资产负债率也是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日,速运物流行业公司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58.6%,顺丰资产负债率为60.2%,较2013年的33.4%大幅提高。
  据天天数据显示,截至日,顺丰控股拥有货币资金36.2亿元,除此之外,顺丰控股理财产品余额为 67亿元,应收票据331.98万元,应收账款39.92亿元,应收利息611.89万元。除货币资金中1.75亿元系客户备付金和保函保证金存款外,顺丰控股短期内可用于支付的款项合计141.53亿元。不过,据《界面新闻》测算,顺丰控股短期内需支付款项合计137.9亿元,这意味着顺丰控股可用于支付的流动资金款项只有3.6亿元。
  在鼎泰新材发布的公告中还提及,顺丰未来在中转场建设、航材购置、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资本投入只会增不会减。目前来看,顺丰的现金流可以算是捉襟见肘。
  值得注意的是,在顺丰借壳上市期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5月30日晚8点,顺丰速运微信公众号突然发出消息,宣布&明天有大事发生!&,发布消息前半小时,被顺丰控股借壳的鼎泰新材发布公告,宣布公司申请5月31日复牌,一时间,关于&顺丰新动作&的议论迅速在网络上传开。但事后,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顺丰所谓的&大事&,就是推出&充值卡&服务。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除了业务和营销以外,还考虑到现金流的需要。顺丰借此为自身提供资金周转,补充现金流。
  对于诸多疑问,中国经济网记者曾致电鼎泰新材证券办,但并未能接通。截至发稿前,记者也未能与顺丰方面取得联系。
2016年下半年中国股市最热门的除了深港通就是债转...
热搜关键词
老钱庄财经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
提示:老钱庄财经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信息产业部信息备案: 茂名市公安局网警备案:1号
客户服务电话:
广告服务咨询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顺丰借壳上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