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如何解决销售瓶颈问题,工作上需要瓶颈期怎么办

如何度过职业“瓶颈期”?--百度百家
如何度过职业“瓶颈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瓶颈只是表象。
文/明道副总裁&&许维
最近有几个小伙伴来找我谈心,说感觉自己遇到了“瓶颈”,有些“迷茫”。看着他们可怜巴巴的小眼神,我仿佛看到了8年前的那个自己。想想也正常,公司从开门到现在一年多时间了,一般来说,一年是个坎儿,我刚毕业那会儿也是以每年为周期感觉到瓶颈。作为一个过来人,今天我就写写“瓶颈”这点事儿。
何为“瓶颈”?
处于“瓶颈期”的小伙伴们一般如此描述自己的症状:
·&&我感觉自己好像没有进步了。
·&&我感觉有些迷茫,不知道接下来应该怎么走。
·&&我觉得自己好像没有“一技之长”,如果失去现在这份工作,我不知道我还能干什么。
·&&我对工作好像没有当初的那种热情了。
你们是不是想说:“对,就是这种感觉”?如果我说对了,那也没什么奇怪的,这就是我刚毕业一年以后的感觉,我只是回忆一下罢了。
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到瓶颈呢?给大家看两幅图:
假如现在有甲、乙两位出租车司机,甲的老板规定他只能在上海市静安区的范围内营运,乙的老板则允许他在整个上海市的范围内营运。一个月过后,甲的瓶颈期可能就会到来,因为他对于静安区的所有地方都已经烂熟于胸了,他再也没有进步的空间了。而乙的瓶颈期还远远没到,要熟悉整个上海他可能需要一年的时间,到那个时候他可能才会感受到瓶颈。
在我看来,所谓“瓶颈”就是自身能力到达一定水平之后,无法继续向上突破的一种状态。出现“瓶颈”的原因,则一般是由于眼界和格局不够。
小时候我们看《七龙珠》(一句话暴露了我的年龄),刚开始的时候小悟空和小林、乐平、天津饭打都很吃力,然后短笛大魔王出现了,发现小林他们和短笛比起来简直是太菜了,然后赛亚人登场,发现大魔王也就是那么回事儿吧,再接下来是沙鲁、魔人布欧……每个新敌人都比之前的强大一个量级。不断强大的敌人,是孙悟空不断进步的动力。如果他没有遇到后来这些外星对手,那么他可能到死也就达到龟仙人的水平罢了。
因此,瓶颈又可以被定义为一种“达到现有认知水平的能力上限”的状态。也就是说,你并不是没有进步的空间,而是你不知道“更牛逼”是什么样子的。
人的眼界大体可以分为三种境界:
1、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2、我知道我知道
3、我知道我不知道
第一种人最可悲,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无知;第二种人最自信,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很厉害;第三种人有眼界,他们看到了自己能力范围以外的世界。苏格拉底说:“我之所以聪明,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如何突破“瓶颈”?
通过上面一段的分析,聪明的小伙伴可能已经知道我的解决方案了,那就是开拓眼界,让自己知道“我不知道”什么,然后继续进步。
但是难题就在于,怎么才能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是什么呢?我再提两个我自己造的概念出来吧,那就是“显性能力”和“隐性能力”。
所谓显性能力,就是能够拿出来说的那些能力,比如说“考试第一名”、“托福600分”、“季度销售冠军”、“处级干部”。这些都是可以写到简历里面去的,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强大。
而隐性能力,则是不可言说的,比如说“能够看到事情的本质”、“知识面很广”、“保持乐观情绪的能力”、“能够驱动伙伴一起完成工作”。这些东西就很难衡量了,它没有证书发,说出来别人可能觉得你在吹牛。
其实绝大多数自认为碰到了瓶颈的小伙伴,可能只是碰到了显性能力的瓶颈而已,隐性能力可能还远远没到瓶颈呢。相对于显性能力来说,隐性能力对人的要求要高得多的多。“托福拿到600分”远比“毫无障碍的和外国人进行交流”容易,“升任处长”远比“成为一个受同事尊敬的领导”要容易,“拿到销售冠军”远比“成为一个真正的销售高手”要容易。
显性能力的标准是外化的,隐性能力的标准则只能自己去衡量。如果你能够忠于自己的内心,那么你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虽然我托福考了600分,但我知道我英语其实不好,我还没办法和外国人做到毫无障碍的交流”;或者是相反:“虽然我的托福分数很低,但那根本不重要,托福没办法反映一个人真实的英语水平,我对自己的英语能力很有信心。”
如果你仅仅把显性能力作为达到瓶颈的标志,那么你的水平线就定的太低了,所以你很容易就会认为自己碰到了天花板。如果你认为自己做了团队销售冠军就很牛逼了,那只能说明你没有见识过真正的高手。
还有另一种情况更糟糕,那就是急躁。你明明还没有达到能力的瓶颈,但是你心里已经等不及了:“为什么我不进步了呢?我明明应该更好才对呀,是不是我不适合这份工作?也许我做别的会更好吧?”小时候看过一幅印象很深的漫画《挖井》(没想到百度一下很容易就找到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上学的时候比较喜欢运动,每一项运动刚开始玩的时候我都完全没有感觉,特别业余,然后突然有一天,就是很突然的一瞬间,我会发现自己似乎找到一些“感觉”了。这其实就是1万小时定律在起作用,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质变自然会发生。比较可惜的是,有不少小伙伴倒在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路上,因为他们不相信质变会发生。
人之所以会急躁,说到底还是缺少一种“历史的眼光”。在我们上学的时候,每一次考试都会特别当个事儿。可是当我们长大以后再回忆当年,就会觉得和工作这个考场相比,考试算得了什么呢?
我们最好具备这种能力,那就是把当下的境遇放到整个人生的长度来看,你要相信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的,你的领导在你这个岁数也经历过类似的迷茫,但他们现在不是都活得挺潇洒吗?
今天的文章很“鸡汤”,我就用一句特别特别鸡汤的话来结束今天的唠叨吧:瓶颈只是表象,实质是眼界出了问题;眼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人生高度。
怎么扩大眼界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呗。
阅读:1391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6317
阅读:17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近日来,随着乐视及其各子版块资金链危机日益放大,公司实际控制人...
娱乐资本论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我该如何度过工作的瓶颈期呢?-潇湘人才网
当前位置: >
我该如何度过工作的瓶颈期呢?
&解决者:热心网友
&解决日期: 15:12:11
我工作将近四年了,近期工作中没有一点进步,我该如何度过这个瓶颈期呢?
当职业面临瓶颈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通过跳槽的方式来给自己的职业发展作一个“决定”,这带有很大的风险和盲目性。只有结合自身情况,正确认识工作世界,把握职业发展的本质,才会顺利度过瓶颈期,进入新的更广阔的职业空间,希望能够帮到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问题
按职位类别查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度过工作瓶颈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