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南海曾是“亚洲的地中海设计说明

南海地缘政治特征及中国南海地缘战略
一、南海地缘政治特征(一)亚洲的地中海南海,也称南中国海,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深海盆地,它背靠中国华南地区,向南一直延伸到东南亚地区的纵深地带,东、西、南三面均为陆地和星罗棋布的岛屿所包围,外侧分别为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马来半岛和中南半岛所环绕,与太平洋和印度洋相对隔开,在地形上具有明显的半封闭特征,被地缘战略学家称为“亚洲的地中海”①。半封闭地缘特征使南海地区海峡和水道战略地位尤为重要,这一特征对其周边各国特别是中国的地缘战略有重要影响。(二)新月形岛链封锁之中南中国海诸岛全部位于北起日本列岛、由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直至加里曼丹岛等一系列岛屿串联而成的“第一岛链”之内。近年来,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的转移使得这条“岛屿锁链”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作用与地位更加凸显,新一轮“岛链”战略的态势和力度也正在形成和加大,这条新月形“岛屿锁链”对当前中国南海安全构成威胁②。南海是美国高度关注的重要地区,美国宣布要控制的16条海上要道中...&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所谓“陆海复合型国家”,指的是“背靠较少自然障碍的陆地,而又同时濒临开放性海洋空间的国家”(1)。大西洋沿岸的法国、荷兰、德国,还有东亚地区面朝西太平洋的中国是这类国家的典型代表。作为一个国家实力不断提升的陆海复合型大国,中国的海权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的正在进行时的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作出“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标志着地缘政治上有陆海复合型特色的中国给自身的角色定位在未来要成为一个“海洋强国”,从战略上重视海洋并加大在维护海洋权益、海洋安全方面的资源投入。(1)历史经验证明,陆海复合型国家在国家实力壮大之后,往往需要进行从陆地向海洋转型的战略转变,然而结果却通常归于失败或者无法长期维持海洋强国的地位。客观来看,陆海复合型国家普遍面临着一些发展海权的障碍性因素,分别是:来自陆地与海洋的双重易受伤害性;国家资源在陆地与海洋上配置的分散性;对海洋战略难以持续重视的断续性;对抗海权大国组建的海陆同盟的被动性。(...&
(本文共8页)
权威出处:
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南海主权与领土争端逐渐变得尖锐。该问题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直接关系到亚太地区各国家的安全及中国国家的安全问题,此外还涉及到包括美国等地区之外的大国利益,可以说波及范围非常广。在处理南海问题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会优先考虑自身国家的实际利益,这就加重了该问题的复杂性,不仅只是涉及国家主权的问题,还涉及到历史问题及法律问题等。近年来,南海周边国家借机制造舆论,频频向中国发难。在这种情况下正确认识当前南海地缘政治的基本格调,将有助于我国解决南海问题及进行解决方案的制定。所以想要更好地维护中国国家的利益,注重加强对南海问题的研究非常必要。在分析南海整顿问题上引入地缘政治理论,充分发挥地缘政治理论在维护我国海上正当权益的作用,即从地缘政治理论角度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对南海地区地理的概述;以及对南海是中国的重要依据的分析,有效提升了我国享有南海主权的说服力。运用该理论总结中国目前的地缘政治环境新态势,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且...&
(本文共49页)
权威出处:
美国作为南海地区最具实力的区域外大国,对于南海地区形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从地缘战略视角来看,美国一直将维持在南海地区海权优势、确保对这一边缘地带的掌控以及在该地区防范欧亚大陆强国崛起作为终极目标。冷战结束后,美国在南海周边始终保持着大规模的军事存在,并注重同东盟国家在各领域的合作。虽然对中国崛起心存疑虑,但对于南海争端,美国并不愿过多插手。直到奥巴马上台执政后,美国开始对南海地区采取全面介入的战略方针,从而引发各方关注。面对上述背景,本文所要回答的是:奥巴马南海地缘战略是怎样形成的?其战略决策所处的国际环境如何?其南海地缘战略目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以及奥巴马政府究竟以何种路径实现其战略目标?在论文的导论部分,主要阐述论文选题的缘起及其现实和理论意义。并通过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理顺南海、南海周边国家与南海地区的关系;建立地缘政治、战略、地缘战略之间的联系。同时,在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分析现有研究有待突破之处。最后...&
(本文共176页)
权威出处: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多种原因的作用,中国南海问题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的一个热点地区问题。2012年,南海问题由于中国与菲律宾关于黄岩岛的争端而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地区热点问题,对世界和平、地区稳定以及中国的和平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面对岛礁不断被他国侵占、海域被他国划分、海洋资源被他国瓜分、海洋权益甚至领土主权被他国侵犯的形式,中国与南海周边利益相关国家的矛盾与日俱增,中国南海局势随着各方的行动,显得格外的紧张。本文试图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对南海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借助研究南海地缘政治环境、政治格局、影响因素等内容,分析我国南海地区安全形势,并提出解决南海问题的战略构想。进一步正确判断地区形势,使我国在斗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维护我国南海地区的主权和海洋权益,促进周边地区稳定,从根本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安定、和谐的政治环境。本文将分为五大章进行论述。第一章绪论,论述本文的写作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研究...&
(本文共57页)
权威出处:
南海对中国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因其所占据的重要位置,南海诸岛及其海域逐步受到区域内外国家的“关注”,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并被邻国抢占和瓜分,因此,产生了南海问题。中越两国之间的南海争端便产生于此背景。本文以地缘政治为视角,从理论、形势、对策等几个方面对中越南海争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审视、分析和思考,构成了以理论研究为基点、形势分析为依据、对策思考为归宿的逻辑结构和体系。本文的地缘政治辨析,是理论部分,介绍地缘政治的基本内涵和定义,归纳地缘政治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地理、格局、战略。这为以后各章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南海地缘政治环境分析,是根据地缘政治环境的有关内容,分析南海地缘政治环境的状况,透析南海地缘政治环境的影响因素;区域内外国家与中越南海地缘政治格局,主要是分析中越南海争端格局形成的原因;挖掘越南在南海的渗透方式;探讨中国对南海主权的主张及对南海权益的捍卫;评析东盟国家与中越南海争端格局的相关性;分别阐...&
(本文共74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亚洲曾译作“亚细亚洲”和“亚西亚洲”.在古代,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的人们,把地中海以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亚洲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2.从经度位置看,亚洲大约位于(  )A.东经81°至西经11°之间B.东经11°至西经81°之间C.东经26°至西经170°之间D.东经96°至西经26°之间
█血刺裁决█伜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从经度位置看,亚洲大约位于东经26°至西经170°之间,从纬度位置来看,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为北纬81°至南纬11°之间.根据题意.故选:C.
为您推荐:
亚洲是世界上第一大洲,它在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本题考点:
亚洲的地理位置.
考点点评:
该题考查了亚洲的地理位置,是道基础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鐑?棬鏂囩珷
鎺ㄨ崘鏂囩珷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3221|回复: 8
南海已成美俄激烈争夺的“地中海”
本帖最后由 ddp 于
11:52 编辑
作者按:这篇文章写于日,今天发布虽然有点晚了,但是基本观点并不过时。看看最近的新闻,我们就更加深了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比如,美国正式对菲律宾提供军事支持,协助菲律宾保卫南海;美国海军在新加坡建立永久军事基地,濒海战斗舰进驻新加坡;美国成功试射高超音速导弹,一小时可打遍全球目标;俄罗斯对越南出售6艘“基洛”级潜艇;俄三角旗船厂正在全力为越南建造“闪电”导弹艇;俄罗斯还将对越南出售先进战机;俄罗斯与新加坡发展经贸关系……在这样严重险恶的南海局势下,温家宝仍然乞求东盟国家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说实话,我实在看不到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希望,就像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一样。该出手时就出手,该由武力解决的问题,就不用谈判协商的方式来解决。俗话说: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面对强盗,就要用强盗的逻辑来解决。其实,强盗的逻辑很简单,谁比它更强大、更厉害,它就服从谁。只有你把它彻底打败了,让它输得服服贴贴,它才肯听话。
近日,南海局势骤然火爆起来,菲律宾、越南等国纷纷抢占南海岛礁,抢夺海洋石油资源和渔业资源。越南举行了大规模实战化海上演习,多艘战舰傲游海上,发射俄制导弹展示威力;美国虽然不支持越南军演,却和菲律宾举行联合军演,出动导弹驱逐舰保卫菲律宾苏比克湾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这表明,南海争端实际上是美俄两大势力在南中国海这一小型“地中海”的较量,南海(南中国海)已成美俄争霸的角逐场。
目前,世界上有7条重要的海上交通线,连接着4个大型“地中海”,即北冰洋地中海(北美与欧亚之间的海域),欧、亚、非间地中海(包括地中海、红海和黑海等),亚洲、澳大利亚间地中海(包括南中国海、菲律宾与印尼、澳大利亚之间的海域),美洲地中海(包括墨西哥湾、加勒比海)。除北冰洋地中海外,其他3个“地中海”,加上北太平洋、北印度洋和北大西洋,构成了全球战略海运线。这4个“地中海”中,北冰洋地中海被俄罗斯占据大部,但其东、西出口均受制于西方。其他3个“地中海”是美俄激烈争夺的具有战略价值的重要海域。南海就是亚洲、澳大利亚间地中海的一个重要海域。美俄不仅在南海,在其他战略海域比如黑海、日本海、南千岛群岛、波罗的海、地中海、白令海、巴伦支海也都展开了激烈争夺。
海洋历来就是各国互相争夺的对象和激烈角逐的场所,军事上对海洋的利用并不限于海上交通和海洋资源,还包括海军基地建设、海上对岸作战以及海洋深处的斗争。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侦察卫星时刻监视着各国的军事基地,特别是陆基核导弹发射场,使陆基核打击力量的隐蔽和攻击变得越来越困难,而广阔的海底是侦察卫星的“盲区”,成为战略核打击力量目前最好的隐蔽场所。导弹核潜艇大大提高了远洋作战和海上机动能力,尤其是提高了第二次核打击能力,因此,美俄等军事强国逐步把国家战略核力量的配置重点转向海洋,极大提高了海洋的战略地位。20世纪70年代,苏联制定和实施了一项庞大的海军现代化计划,大规模建造核潜艇和航空母舰,重组海军陆战队,使其海军实力发生了根本变化,海军战略也由“近海防御”变为“远洋进攻”。当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信奉“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的信条,美苏在争夺空间优势的同时,加紧争夺海上霸权。在他们看来,控制空间并不足以控制海洋,惟一依靠空权为生存条件是一种“空中孤立主义”,只有同时控制宇宙和海洋的国家,才能成为世界强国。为此,美苏两个大国围绕海上交通线、出海口和海峡(包括运河),展开了空前激烈的争夺。这种争夺一直延续到今天。目前,美俄争夺南海,力图控制太平洋,实际上就是当年美苏争夺海洋霸权的继续。
南海(南中国海)地处两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要冲,马六甲海峡是连接两大洋的“海上生命线”,是东南亚各国海上往来的必经之地,且海阔水深,适宜大型舰艇活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南海富饶的海洋资源尤其是海底石油,更令世界所关注。当年美苏两国在全球争夺中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一地区,斗争的核心是印度洋及海湾的石油运输线,对抗的焦点是越南的金兰湾。1979年苏联取得对金兰湾、岘港、新山一等海、空军基地的使用权后,使它的东线战略部署一下子向南推进4000多公里,太平洋舰队到南海(南中国海)比过去缩短了4天的航程。而它的潜艇在那里维修加油后,在海上游弋的时间可以再增加45天。派到南海(南中国海)的特混舰队也能活动更长的时间。一旦爆发战争,苏联的海、空军从金兰湾出发,向东可与本土基地南北互相策应,对美国的第七舰队和在西太平洋的军事设施实行分进合击;向南可控制马六甲海峡,切断美国特别是日本赖以生存的“海上生命线”;向北既可对中国进行海上封锁,又可与北部中苏边境的地面部队相呼应,对中国实行南北海陆夹击;向西可进入印度洋和海湾地区,与黑海舰队会合,包抄欧洲侧翼,从而把苏联东线、南线和西线连成一体。这就大大提高了苏军的战略机动能力,使它在与美国的全球争夺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而且,苏联海军“明斯克”号航空母舰时常驶入金兰湾,使金兰湾由中转站和补给基地一跃变为作战基地,成为第二个“海参崴”,对美国构成了直接的威胁。
美国则针锋相对,在竭力保住菲律宾苏比克湾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的同时,大力加强日本佐世保海军基地(美第七舰队主力舰的进出港)和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岛海空军基地。同时,在外交上,美国加强与日本、韩国甚至中国的合作,在太平洋地区建立起与苏联相抗衡的军事力量。苏联则称,中国与美日韩在太平洋建立“小北约”,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苏联支持越南侵占柬埔寨,进攻中国南疆;并利用推进到南海(南中国海)和东南亚的太平洋舰队,包围和遏制中国,抗衡盟国的军事部署。苏联还直接出兵侵占阿富汗,逼近海湾地区,打通从中亚南下印度洋的战略通道,以便从侧翼包抄欧洲并威胁中国。这让美国在欧洲和中东地区都处于劣势。
在战略上,美国制订了“多线灵活作战”战略,加快了在军事上“重返亚洲”的步伐,把远东特别是东北亚地区列为同苏联争夺的重点地区。其战略意图是,太平洋西北部地区是苏联最容易受到攻击的薄弱环节,美国既可从本土直接攻击苏联(必要时使用核武器实施战略核突击,压制苏联的战区核优势),又可利用驻日本和韩国的军事基地以及驻夏威夷的部队威胁苏联的乌拉尔以东地区。从这一战略思想出发,美国大力加强太平洋地区的常驻海军和空军力量,使太平洋驻军增加2个步兵师、1个战略轰炸机中队、10个战斗机中队。在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建设大规模舰队通信指挥中枢,在冲绳岛嘉手纳空军基地建立新的太平洋支援中心。在西太平洋地区,美国明显增加了军事演习次数,频繁进入日本海,把围堵苏联的防线推进到苏联近海地区。
苏联从战略上全力阻止美国实现多线灵活作战战略,排挤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势力,以避免两线作战,确保东出太平洋和南下印度洋的通道,与中东战略相衔接,完成对亚洲、中东和非洲之角的弧形包围圈,切断西方的海上运输线。于是,苏联将远东军区的地面部队从20个师增加到51个师,坦克12000辆,各种作战飞机2200架,各种武装直升机1000架左右。同时,在贝加尔湖等地区部署SS-20中程导弹144枚,可以打到美国关岛、中途岛等海空军基地和美国阿拉斯加州。特别是1982年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部署了2000人的空中突击旅,对日本构成了强大的威慑。日本军事专家认为,苏联空中突击旅对日本的威胁,在某种意义上要比SS-20导弹更大。
与此同时,苏联太平洋舰队实力得到空前增强,成为苏联4支舰队中最大和发展最快的一支舰队。1984年,太平洋舰队拥有820艘舰艇,其中主力舰88艘,包括一艘42000吨级的“明斯克”号航空母舰。1985年,苏联太平洋舰队又增加了6艘战舰和6艘辅助舰船,包括一艘43000吨级的“新罗西斯克”号航空母舰。此外,还有图-22“逆火”远程轰炸机330架。为统一协调和指挥西伯利亚、外贝加尔、远东3个军区和驻蒙古部队以及太平洋舰队,苏联在赤塔建立了远东战区指挥机构。
苏联太平洋舰队一方面使鄂霍茨克海内海化,并使之成为向日本施加压力的重要跳板和向美国进行核威慑靠前的战略海区,另一方面打破美日对日本海3个海峡的封锁。为此,苏联在堪察加半岛彼得罗巴甫斯克建立了新的军司令部,将白令海阿纳德尔的一个陆军旅增强为一个师,将南千岛群岛(日本“北方四岛”)的驻军增加到12000人,并修建了可供图-22“逆火”远程轰炸机使用的空军基地以及潜艇基地,部署40架米格系列战斗机。特别是择捉岛已成为苏联远东重要战略据点。国后、择捉岛不仅有天然深水良港如单冠湾,而且处于千岛群岛的枢纽,连接太平洋和鄂霍茨克海的出海口,尤其是国后岛距离日本北海道不到3海里,有着很高的战略价值。对苏联来说,鄂霍茨克海和北冰洋、巴伦支海一样,都是部署射程有限的D级弹道导弹和Y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最理想的海域,拥有这些海域,就拥有了第二次核打击能力。
为打破美日对日本海3个海峡(对马海峡、津轻海峡、宗谷海峡)的封锁,苏联不顾日本宣布领海为12海里的声明,大力加强海参崴海军基地建设,并以此为依托,在对马海峡东口和津轻海峡西口水域部署潜艇,在宗谷海峡设置守备司令部。面对这一严峻情况,美国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卡尔文森”号和“中途岛”号开进了日本海,准备在日本、韩国部署核武器,同时增加在日本海的演习次数。日本方面则调整陆上自卫队的部署,在保持18万人编制的情况下,把11万人配备在北海道和本州东北部,重点对付来自北方的威胁,并在宗谷海峡装配全天候型“沿岸监视装置”和装有“鱼叉”导弹的最先进的潜艇。美国在日本北方三泽空军基地部署了F-16战斗机联队,由三泽基地起飞,F-16战斗机可随时封锁鄂霍茨克海。1985年4月,莫斯科《真理报》发表评论文章,称“F-16战斗机在三泽的出现,是美国进一步增强在太平洋进攻潜力的一个证据”,其主要任务是“对位于滨海地区和萨哈林岛的苏联军事设施进行攻击战”。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收缩了全球作战部署,以期恢复国力,在战略上处于守势。2000年以来,随着俄罗斯重新崛起,国力逐步增强,俄军开始在境外开展军事行动,以更大的作战范围和坚决彻底的军事打击与美军展开全球对抗。2010年2月,梅德韦杰夫批准了新版军事学说,即第三版军事学说(俄在1993年和2000年分别出台过军事学说)。2010年军事学说保留了2000年军事学说中仍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增加了“俄罗斯有权在境外使用兵力”的新内容。这是一个重大突破,标志着俄罗斯今后可以在全世界任何地方动用武力。这样,俄罗斯总统就跟美国总统一样,拥有了派兵在境外进行各种军事活动的权力。2010年军事学说为俄罗斯在全球用兵提供了理论依据,也表明俄罗斯正在恢复苏联时期的军事雄风。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改变,一是因为北约东扩具有全球性,北约组织急剧扩大,俄罗斯不仅在欧洲而且在亚洲都面临着北约东扩的严重威胁,2008年8月爆发的俄格战争就很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俄罗斯必须在境外用兵,与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开展全球作战,进行全球地缘政治-军事博弈,才能有效维护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二是因为俄罗斯从2000年以来经济快速恢复,能源输出和武器输出赚取了巨额利润,不仅偿还了外债,国库还有了盈余,这使俄罗斯有了和美国开展全球博弈的本钱。三是俄罗斯利用手中的能源杠杆可以直接制约西欧国家,使北约成员国最终和俄罗斯达成妥协。
在亚太地区,随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俄罗斯也重新认识到了远东的重要地位。俄罗斯正快速恢复当年苏联的东线战略,并在2010年显示出非常明显的强硬姿态。2010年10月,梅德韦杰夫访问越南期间,重新租借金兰湾,俄罗斯核潜艇可直接出入;此外,俄罗斯还帮助越南修建第一座核电站。日,刚刚结束越南访问的梅德韦杰夫乘飞机飞抵南千岛群岛(日本“北方四岛”),亲自登上了距离日本最近的国后岛。在视察南千岛群岛期间,梅德韦杰夫承诺发展四岛经济,改善居住条件,加强军事部署。除了给驻守在四岛上的第18师增加新装备外,俄罗斯国防部官员还表示,将对四个岛屿的机场进行改造,并建成最先进的空军基地,甚至可以把即将列装俄军的苏-35战机迅速部署到这里。目前,俄五代机T-50战机尚处于试飞阶段,预计在2015年之前难以列装,俄军正在将苏-35这种最为接近五代机的战机看作过渡阶段的备选机型。
另外,从2010年开始,一连串军事行动在俄远东地区展开:2010年1月,第五代战机T-50在远东共青城首飞成功;6月,俄军在远东地区举行了苏联解体以来最大规模的“东方-2010”战略战役演习;8月底,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东方航天发射场正式开工建设,以应对美国主导的反导系统的威胁。11月有消息称,俄罗斯太平洋舰队计划在择捉岛建设大型军港。随着2011年初俄日岛争愈演愈烈,俄罗斯加快了对远东地区的军事部署,将在远东堪察加半岛部署S-400防空导弹系统,俄罗斯和法国合作建造的4艘“西北风”两栖攻击舰也将部分部署在远东地区;3月2日,日本共同社报道称,俄罗斯将在俄日争议岛屿部署“红宝石”反舰巡航导弹、“道尔M2”防空导弹和米-28武装直升机。
根据东线作战部署,在东亚战争区,俄军以美日联军为作战对象,立足于打以海战和抗登陆为主的高技术地区战争。俄军设想,美日联军可能首先对俄罗斯濒海地区实施数天甚至数周的航空兵和巡航导弹大规模突击;尔后陆战部队在海空军配合下实施登陆作战,空降兵实施纵深空降。俄军强调,在遭敌突然袭击的情况下,应迅速组织各军兵种部队实施联合作战,抗击敌空中袭击和导弹突击。与此同时,组织近海防御作战,力求拒敌于海上;陆军部队在海空军配合下,实施抗登陆战役,抗击敌入侵。俄军认为,导弹突击将是未来高技术战争中对敌火力毁伤的基本手段。海湾战争和“沙漠之狐”行动中,美军对伊拉克重要目标进行的大规模袭击中主要是从海上和空中实施导弹突击。其主要特点是:在实施强大电子干扰的同时,实施多层次、多方向、大规模、全纵深空地战术导弹和海上巡航导弹攻击,摧毁伊军指挥通信、雷达预警和机场等重要军事目标,对伊拉克空军和防空军兵力实施压制。为对付导弹突击,俄军强调,对敌导弹目标的发现与报知要尽可能做到时间早、距离远,准确判明敌导弹来袭方向、数量,迅速组织防空军、海岸防御部队和电子战部队联合抗击敌导弹突击。俄军认为,未来进攻常常从奔袭行动开始,并与空降突击相结合。敌后奔袭作战的主要任务是破坏敌补给线,阻止敌预备队机动,袭击敌纵队、后方设施等。随着军队突击力、机动力进一步提高,奔袭作战的规模将会更大,目的会更坚决。这种战法的优点是机动面宽,能达成突然性,迅速形成合围态势;可给敌制造意想不到的困难,造成精神-心理上的恐慌。在东亚战争区,战略性防御战役通常在敌占据数量优势的情况下实施,应能保障抗击侵略者从海上和空中实施的强大突击。作战行动多在宽广空间、复杂的山地-原始森林和荒漠地形上展开,军队和海军兵力通常在相互隔绝的方向上实施战斗行动,其行动取决于在海上和大洋上的战略性行动的效果。现代海军具有通用性、机动性,不仅能够集中自己的攻击力量同海上敌人斗争,而且能够集中这些力量对付敌武装部队其他军种的行动。由于这一点,海上武装斗争的范围扩大到了全球规模。核海军在现代战争中,特别是在摧毁敌人的军事-经济潜力这样的战略目标的行动中,将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影响。在战略性战役中,海军更加强调“联合火力攻击”,包括参加战役的各种力量依照进行打击的空间和时间相互协调,使用不同类型的导弹以及导弹飞抵目标次序进行联合火力攻击的布势,核导弹和常规导弹综合使用,提高它们的整体威力。与此同时,携带弹道导弹的核潜艇对地面目标实施的远距离精确打击能够立即取得战略性成果,这种全新的打击质量是海上斗争物质基础增强的结果。
俄罗斯将建设现代化海军作为保卫远东濒海地区的重要力量。1999年11月,俄国防部颁布了《俄联邦海军战略》,提出要依靠增强武器和装备的打击能力、信息能力和其他能力来提高海军的作战潜力。为重振海军昔日雄风,普京多次强调“重振俄军雄风必须首先从海军开始”,先后签署了《俄联邦海军未来10年发展规划》、《俄联邦海洋学说》,2004年7月,俄罗斯又完成了海军近期和长远发展规划的制订。这些法律性文件明确了俄罗斯海军发展战略,勾画了未来俄海军发展的远景蓝图。俄海军将提升四种能力,即濒海防御能力、远洋攻击能力、核打击能力和灵活的地区军事存在能力,使俄罗斯在本世纪20年代拥有一支崭新而强大的现代化海军。
着眼打赢“第六代战争”的俄罗斯海军,制订了合理的装备发展策略,明确了装备研发重点,对现有装备进行了大面积的改进和延寿工作,努力提高主战装备的整体性能。根据《俄联邦海军未来10年发展纲要》,俄罗斯将加紧研制和建造具有超前性的作战舰艇和保障船只,设计并生产装备精确突击武器和反潜武器、有效的自卫兵器、多用途航空兵器、能纳入舰艇本身和舰群自动化指挥统一网络的多用途水面舰艇。现阶段俄将优先建造适合于近海航行的轻型护卫舰,下一阶段将着手建造能够实施远洋作战的大型护卫舰。目前正在建造的两艘轻型护卫舰将配备反舰、反潜和防空等现代化武器系统,并使用新技术加强舰艇的隐蔽性,预计到2020年左右,俄罗斯将拥有一支包括300至320艘现代化作战舰艇的海军。同时,大力加强信息系统建设,重点发展全球和区域指挥系统,努力提高海军的指挥与控制能力。继续发展成像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预警卫星和海洋监视卫星等,进行大范围的侦察和监视,进一步发展指挥和通信器材,提高通信的效能、可靠性、隐蔽性和稳固性,使通信职能和武器控制职能合为一体。在战略核力量上,俄罗斯“北风之神”级第一艘战略核潜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号将首先配备给太平洋舰队。“北风之神”级核潜艇艇长170米,宽13.5米,定员107人,排水量1.7万吨,最高航速26节,下潜深度400米。该舰携带12枚“布拉瓦”导弹(以后增加至16枚),导弹长12.1米,最大直径2米,有效载荷1150千克,射程超过8000千米,携带的10枚分导式弹头可以分别打击10个目标,而且由于导弹采用了最尖端的“星光惯性导航系统”,命中精度达到80米。
为保卫远东濒海地区,俄罗斯T-50战机将优先装备远东空军。俄新一代战机T-50综合了攻击机和歼击机的特点,能够进行全天侯隐藏飞行,最快时速达2100公里。该战机内部配备装载空空导弹和空地导弹,空空导弹包括远程和近程导弹,而空地导弹还包括反潜导弹、模块化通用导弹以及制导炸弹。同时,飞机还可外挂1500公斤的各种导弹。
为有效保护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尤其是加强维柳钦斯克战略导弹核潜艇基地的防护,俄罗斯将优先在远东地区部署S-400防空导弹系统。S-400防空导弹系统是在S-300P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设计思路研制的,由“金刚石-安泰”防空集团公司研制和生产。S-400充分利用了俄罗斯在无线电、雷达、火箭制造、微电子、计算机等技术领域的最先进研究成果;配备了射程更远的新型导弹和新型相控阵跟踪雷达,雷达具有360°的全向覆盖能力。主要用于高效保护最重要的政治、行政、经济和军事目标,在火力和无线电电子对抗条件下,防范敌方航空兵、战略、战役、战术、战役战术弹道导弹以及中程弹道导弹的袭击。它能确保摧毁400千米以内最大飞行速度4.8千米/秒的空中目标以及60千米以内的非战略弹道导弹,针对气动目标的最大杀伤高度为27千米,最小为0.01千米,可同时引导瞄准72个目标并攻击其中的36个目标,从行军状态到战斗展开的反应时间为5分钟。
从上述可知,美俄在西太平洋的激烈争夺仍将继续下去,美俄在亚太地区的激烈争夺仍将继续下去,美俄在全球重点地区的激烈争夺仍将继续下去,由此产生的世界高技术军备竞赛仍将继续下去。随着新军事革命的迅猛进展,或许有一天,使用常规武器就能从本国直接向对方的重心区发动大规模进攻,置对方于死地。所以,美俄两国都在拼命抢占海洋前沿阵地,争夺海洋资源,控制战略要地,以从境外遏制和吓阻对方的进攻势头。
(宋宇写于日)
「好文!打赏鼓励」
本帖最后由 ddp 于
11:52 编辑 先顶后看
「好文!打赏鼓励」
本帖最后由 ddp 于
11:52 编辑 {:soso_e179:}
「好文!打赏鼓励」
本帖最后由 ddp 于
11:52 编辑 看来大家还是认同我的观点的
「好文!打赏鼓励」
我回复个看看是否可以回复
「好文!打赏鼓励」
本帖最后由 ddp 于
11:52 编辑 你把中国放哪儿了?
「好文!打赏鼓励」
本帖最后由 ddp 于
11:52 编辑 关俄毛啥事?我只看标题。
「好文!打赏鼓励」
本帖最后由 ddp 于
11:52 编辑
近年来俄罗斯不断向越南出售飞机、潜艇等武器,还帮助越南开采南海石油。在中国与菲律宾争端愈演愈烈之时,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目前正计划向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和新加坡出售包括T-90MS在内的多种军事装备。
俄军方突然传出此消息绝对不是无的放矢,普京近年来对南海乱局的态度也越来越暧昧,越来越让北京不安,在美国表态不插手中菲南海争端的同时,对于俄罗斯来说,这是一个天赐良机。如果菲律宾同越南一样获得俄罗斯的武器支持,那么刚刚遭受美国“抛弃”“羞辱”的菲律宾必定胆大气壮地与中国死抗到底,对中国来说无疑是拖慢了收复南海的脚步,对于俄罗斯来说无疑是一场南海博弈的胜利!
「好文!打赏鼓励」
本帖最后由 ddp 于
11:52 编辑 好长
「好文!打赏鼓励」
本站声明:本网站所有转载之内容只代表作者本人之观点,本网站纯粹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转所转载之内容,无任何商业意图,如本网站转载稿件涉及版权、著作权等问题,请您来函与本站管理员取得联系(联系方式: (只收手机短信) 周一至周六 8:30-17:30 或者电子邮箱)。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亚洲的地中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