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在地下工作应该做哪些小学心理辅导工作计划 辅导

&&&&&& 为促进民警心理健康,更好地投入到各项公安工作中,近日,福泉市公安局组织开展战时民警心理健康保护工作,成立小分队深入基层所队,给基层民警送去心灵鸡汤,缓解压力,快乐工作。&&&&&&&& 近期以来,由于各项安保工作任务繁重,福泉市公安局全体民警一直坚持战斗在第一线,自9月17日取消请休假,全力投入安保工作,特别是国庆、中秋长假以后,安保力度加大,民警压力巨增,同时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相当一部分民警心理达到极限。为保护民警心理健康,“不让一名民警因心理原因掉队”,市局党委研究后,决定启动民警战时心理健康保护机制,由政工部门牵头,组织心理健康小分队走基层,开展民警心理健康保护工作。&&&&&&& 福泉市局立足自身条件,整合社会资源,成立工作组于10月17日开始下到基层所队开展心理团体辅导工作。通过民警积极参与以及心理团队专业的辅导,让民警缓解了情绪,释放了压力,身心得到有效保护。民警普遍反映,这次心理辅导非常及时,在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抽出90分钟的时间进行心理调整,让人一下子轻松了许多,突然感觉充满了力量,又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了。&&&&&& 这次战时民警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将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0月17日到10月20日,以开展团体辅导为主,第二阶段从10月21日到10月30日,以开展个体保护为主。确保通过工作,让全局民警身心得到适当调整,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更好地开展工作,确保圆满各项工作任务。
责任编辑:叶正洪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020-&&&&020-
预约微信:
咨询热线:
微信预约:
您当前位置:
李建学老师指导:如何有技巧地化解婚姻问题,挽救婚姻?
  当婚姻出现问题了如何处理?挽回婚姻该怎么做?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同。所有婚姻都会有问题,幸与不幸的区别更多在于如何面对婚姻问题,如何有技巧地解决问题。  有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一线城市的离婚率高达近38%,高离婚率折射的是面对婚姻问题,很多人的冲动、草率、逃避、一离了之。离婚的确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它既不是最好的,也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方法。  那么,当婚姻出了问题,除了离婚,还有怎样的方法呢?今天小编邀请到婚姻专家李建学老师来为我们分享一些真实案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是如何面对问题婚姻,如何化解婚姻问题的。  (出于心理咨询保密原则,来访者相关个人信息已进行处理。)  来访者一:婆媳水火不容  31岁的廖先生,结婚2年,女儿14个月,因家庭矛盾面临离婚危机。  廖先生父亲意外去世,母亲怕儿子受苦,20多岁就守寡,未再嫁,独自抚养他长大,母子关系非常亲密。  廖先生与妻子恋爱时,母亲对未来的儿媳是非常认可的。但结婚后,婆媳同住,矛盾逐渐显现。儿媳觉得婆婆太粘儿子,过多干涉小夫妻生活,导致自己与丈夫很少有二人相处空间;在家庭经济上,婆婆独揽大权,丈夫挣的钱都交给了婆婆。儿媳心里虽然很委屈,但还能强忍。  小孩儿出生后,婆媳围绕孩子养育冲突不断,小孩子的吃喝拉撒都成为了战争的焦点。这让儿媳心里很窝火:老公成了婆婆的,孩子也成了婆婆的了。  夹在婆媳中间的廖先生很为难。在婆媳冲突中,他也觉得更多问题在母亲,妻子受了不少委屈。但他自小跟着母亲长大,目睹母亲受苦受难独自一人养大自己,一个女人撑起一个家,廖先生觉得母亲很不容易,不能够对不起母亲,即使母亲有些地方做得不好,他也不忍心说母亲,希望妻子能够多理解母亲,多忍一忍、让一让。  妻子觉得自己受些委屈,忍忍也就罢了,但她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受伤害。而婆婆对儿媳亦是十分不满,婆媳水火不容,婆婆甚至明确要儿子与媳妇离婚。廖先生很为难,一方面自己很爱妻子,不想离婚。可是,他又不能不要妈;可要了妈,自己的孩子又没有了妈妈。左右两难的他因此过来进行婚姻家庭心理咨询,希望找到离婚又不伤害孩子的方法。  来访者二:孕期老公出轨  文小姐夫妻前来咨询的起因是婚外情问题。  文小姐,30岁,与先生恋爱2年,结婚一年半。孩子8个月时,看到先生与小三的调情微信,审问后证实先生在她孕期出轨。  先生的出轨,让她难以释怀,她觉得自己在遭罪时,他却在外风流快活,内心非常痛苦,认为老公没良心,人品不正,难以依靠,不敢再相信他。曾想为了孩子忍一忍,但有时看到先生,会感到恶心、想吐,想起先生与小三的点点滴滴会浑身发抖、脊背发凉,内心愤怒、失望,感觉自己若不离婚会先崩溃。虽然老公百般认错悔过,但她仍执意坚决要求离婚。  先生觉得自己心中是爱妻子的,不想离婚,希望妻子能为了孩子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但妻子难以释怀,情绪经常失控,两个人都很痛苦,于是进行婚姻心理咨询,希望通过咨询找到让双方都不痛苦且不伤害孩子的方法。  来访者三:夫妻沟通障碍  洪先生,33岁,结婚1年,因沟通障碍而想离婚,寻求专业评估。  洪先生,曾是北京一家公司的高管,通过网络认识了广州一女子,也就是现在的太太沈女士。当时他在北京有一四居室,希望婚后妻子能够一起到北京去生活。沈女士在广州有一两居室,觉得北京空气污染太严重,不想去北京。最后,洪先生放弃北京的工作和房子,随太太在广州工作、生活,职务改变,薪水也下降了。  一天两人因琐事出现分歧,沟通不畅而引发争执,吵到了晚上12点。因第二天都要工作,两人就先休战,洗了休息。  先生让太太先洗,太太洗完后侧躺在床。先生洗完后,见太太背着身子睡,不想打扰,也背着身子睡。躺下大概15分钟,太太推醒先生生气地说“你不要睡这儿,吵得我睡不着。”先生不想与太太起争执,就顺着太太的意,起身去了客房。  正当他拿被褥铺床时,太太气呼呼地走过来,阴阳怪气地说道:“这些被子不需要你去洗、去收拾,是吧?!你这样弄一晚上,第二天又要我去收拾!”  先生听了很不舒服,心中想:“不就是你的房子吗,这里不让我睡,那里也不让我睡。”又觉得自己是个男人,就忍一忍吧,于是准备去沙发上睡。  刚躺下,太太又跑过来,气急败坏地说:“沙发也不许你睡,你给我滚出去!”  先生非常非常伤心,拿了个手包,跑去楼下小区的水疗馆,想在那里呆一晚上。不一会儿,太太就发了很多信息,都是:你去死吧,永远不要再回来。  先生又气又伤心,一晚没睡,一清早就约了咨询,想弄清自己是不是爱错了人,是不是不应该跟这样的人在一起,要不要离婚,自己牺牲那么多,付出那么多,现在竟然三更半夜被赶出家门,流落街头,内心充满了无尽的委屈。  :  第一个案例中,家庭关系失衡。丈夫是在与妈妈共生的关系中长大,母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儿媳的到来,会无意中打破这种共生关系,妈妈本能对儿媳有些排斥;儿媳感到丈夫与婆婆是一体的,自己被排斥在外。  首先对关系进行梳理,让丈夫看到只要把夫妻关系摆在首要位置,夫妻关系良好,俩人共同养育孩子,孝顺母亲,家庭关系自然顺了。他需要和母亲进行有效沟通,在母亲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情况下,慢慢拉开母子距离,让母亲有自己的生活,让小家庭有单独的空间。有条件的话,母亲与他们分开住会更好。毕竟母亲比谁都更希望他幸福,只要他多点耐心,相信母亲最终能够理解。  其次,当妈妈自己生活,把养育下一代的责任还给小夫妻后,他们夫妻可引导、带动妈妈参与一些老年人的活动,丰富老年生活。还可以鼓励妈妈向外发展人际关系,支持妈妈找个伴。若能做到不住在一起,那平时可多在一起吃饭,妈妈可以经常来看看孙女,小夫妻也可以经常带孩子过去看一下妈妈,周末时可以一起小住,这样让妈妈慢慢的适应和过渡与儿孙分开的生活。  再者,妻子也要理解丈夫与婆婆早年的不易,不直接正面与婆婆冲突,把矛盾尽量交给丈夫。丈夫要在婆媳间发挥平衡、支撑点的作用,及时预防、化解矛盾。  在此个案中,问题一旦解决,各方诉求得到满足,夫妻自然能享受婚姻的幸福。而若不解决问题,即使离婚,再找一个媳妇,同样的问题还会再次发生。  第二个案例中,孕期先生出轨给文小姐的内心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当时她正处于创伤应激状态中。  首先,要让先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妻子造成的巨大伤害,理解妻子过激行为背后的委屈、悲伤与愤怒,坚决彻底地与小三斩断一切联系,不为自己的荒唐找借口,诚恳道歉认错,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大声说出对妻子的爱,努力用自己的行动补偿妻子。同时,还要让先生明白,治疗妻子创伤最好的药:一是时间,二是他自己,是他的爱心、耐心和陪伴。  然后,还要让妻子看到,先生出轨背后也有她自己部分的责任。咨询中了解到文小姐与先生恋爱时曾流产过,这次怀孕两个人格外珍视,小心翼翼。在孕期文小姐的情绪波动比较大,对宝宝的发育、自己身材的变形以及孕期老公出轨充满了担忧和焦虑,有意无意中把自己的情绪给到了先生。  先生承受了太多的负面情绪也很烦躁,但又不能冲着孕期的妻子发火,只能回避,找人排解,这为出轨埋下了祸根。此外,因担心影响宝宝发育,文小姐夫妻在得知怀孕后禁止了性生活,有时候先生有欲望,想要亲热一下,文小姐便严厉训斥他,这让先生内心很郁闷。长期的性压抑,虽然不是他出轨的理由,但也是其出轨的原因之一。  更重要的是让她看到:一,他本性不坏,是偶犯;二,他们感情基础深厚,此刻彼此都还深爱着对方;三,东窗事发生后他悔改的态度和行为,能知错认错,及时改错。离婚与否是文小姐的选择,相信当她看到以上这些的时候,自然会为自己和孩子,为大家给先生一次改错的机会,给婚姻一次重生的机会。  第三个案例在两性沟通障碍中较常见。  在两性交流中,大多数男性较为理性,他们想表达的意思与语言基本一致;而大多数女性则不同,她们的语言有时表达的更多是情绪或情感,与语言的字面意思关系不大,时常给人夸张、模糊、甚至相反的感觉。因此,两性相处如果不了解彼此的差异,就容易造成交流障碍,引发不必要的冲突。  此案中,先生不懂太太语言背后的意思,以为房子是妻子的,她才这样欺负自己,赶自己出门,心中充满委屈和愤怒。若他明白:  当他背对着太太睡时,太太说你不要睡在我旁边,她真正想表达的是:你不要背对我睡,你抱着我睡吧。  当他到客房去睡时,太太嫌弄脏了被褥而不让他睡,她想表达的是:你不要到这里睡,你回我床上睡吧。  当他躺在沙发上睡时,太太不让睡而让他滚出去,其实她也还是想表达:你到我床上来睡吧。  当他真的出去,太太要他去死,永远不要再回来,其实她想表达的是:快回来,抱着我睡吧。  知道了这些后,相信他所有的委屈和愤怒会一扫而空,而理解并学会了两性的交流差异,两人未来相处会更轻松愉悦。  没有不出问题的婚姻,再恩爱的夫妻也有过离婚的念头。两个来自不同家庭、文化、成长背景的人长期一起生活,冲突、分歧在所难免。  婚姻出现问题,并不意味着夫妻感情彻底破裂。重要的是要探寻问题背后的原因,双方都需要反思、反省自己的责任,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同时,还要预防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每一次问题的出现,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在发生、处理中,夫妻双方可共同提高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婚姻生活的品质。  婚姻是夫妻俩的,同时还是孩子的家,严肃、谨慎对待婚姻是每个围城男女的责任。婚姻需要双方共同维护,若没有触及婚姻的底线,婚姻出了问题,双方努力寻求解决之道才是首选。只有当用心努力挽救过,且婚姻确已死亡,离婚才是无奈的选择。& 【本文为李建学老师原创文章,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听说吧温馨提醒,如您遇到婚姻感情等困境时,请及时与广州婚姻心理咨询联系,您的困扰有我们的专业帮助!
当您或孩子出现情绪、学习、行为、人际等心理问题,或你们的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时,请及时与广州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联系,切勿延误而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热线:020-371477, QQ、,微信:乌兰浩特心理医生
[ 09:30:08]
[ 21:37:01]
15:07:58]&&这是以前的博客,现在不用了,留个联络方式:乌兰浩特心理咨询师电话&(字节数: 114) [原创
22:19:44]&&&&& 3、4岁的幼儿会有“我从哪里来”的疑问;因某些原因没有能够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或者成人都强烈地想弄清楚自己的身世。这是人类的又一个本能,可称之为寻根本能。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属于归属感需求,而且是最根本的归属感需求。得不到恰当满足的话,人生即如小树无根或扁舟无锚乃至飘零之落叶。
&&& 人对自己如何来到这个世界的疑问形成于对这个世界开始有疑问,也就是说,当人的意识发展到对眼前的世界产生好奇,也就开始了对自己身世的好奇。大多数孩子在得到一个答案之后,即在环境的促使下,开始将主要的好奇心转向外部世界,也就是常规的教育学习,但是人对身世的探究欲望并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减弱,成年人对历史学以及历史故事有浓厚兴趣乃至深入研究,是人类以高级形式探究自身来历的一种活动。
&&& 当原始人的大脑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出“我从哪里来”的意识疑问,却没有找到答案的能力,生出茫然无所适从的感觉。相对残酷的环境本已自感渺小的原始人的这一“觉醒”反而增强了自己的自卑感,看到外界那么多强健的动物、植物、河流等现象,恐惧的同时产生出无比的羡慕,继而逐渐对有利于部落生存的现象生出崇拜,当氏族部落在首领的带领下将崇拜固着于特定对象时,图腾就产生了。
&&& (注: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意思是“它的亲属”、“它的标记”。恶劣环境和低下的应付环境的能力以及本能需求使原始人逐渐相信本氏族人源于某种强劲的能够保护自己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并且以象征性标志作代表。)
&&& 图腾给人解答了自身从哪里来的疑问,让人有了归属感,成为一根精神支撑,增强了自信和力量感。图腾还减轻了对外界的恐惧感,是一种心理上的庇护。因此图腾有支撑和庇护两种精神作用,以寻根(根本归属感)需求和安全感需求两种心理需求为前提,而两种心理需求是人类有意识以来原始本能的,因此图腾普遍存在。
&&& 图腾并非原始人专有,现代人同样有归属感和安全感需求,因此图腾至今存在,只是藏得很深或形式更高级。&(字节数: 1218) [原创
22:11:54]&&享受爱情的人有一种弥漫的“欣快感”,性爱给人“欣快感”,修炼的人到某种境界会有“欣快感”,笃信宗教也会出现“欣快感”,毒品也能致“欣快感”。
心理学有“高峰体验”一词,是指经过“修炼”而产生的“欣快”体验。这里的修炼是广义的,包含努力、付出和主动承受的心理过程,比如传统意义上的修炼和某种高尚的事业追求等。
低温症:西方现代医学名词。人或动物在受冻时,先是出现发抖,这是机体的自我调节,当超过一定限度,发抖停止,继而出现的是一种“欣快感”,感觉很暖和,可是紧接着的是死亡。这是一个被迫的过程,而主动“修炼”体验到“欣快感”之后的是重生。&(字节数: 388) [原创
21:29:14]&&&&&&灯下黑的说法真是高明,人们心中的灯下黑实在是很多很甚。辛弃疾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慨叹。《红楼梦》中甄士隐对跛足道人《好了歌》的解注中有“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的句子,说的当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他乡故乡。心理学上有“选择吸收”的原理,就是人们容易吸收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对不感兴趣的信息则会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有时也被理解为境界不同。而感兴趣与否是严重受境遇、经历以及世风等多种因素影响和左右的,因此常常偏离自己的个性和本心,就会出现很多认识上的灯下黑。于是或疲惫或抱怨或走弯路乃至心理障碍,不一而足、层出不穷。
&&& 拿时刻不能够停息的呼吸来说说。
&&&&古之修炼者称“食气者寿”,但不能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以玄解悟之。实际上就是调息或称深呼吸,如果还能够入静而降低消耗,就能“辟谷”而更显出“食气”之玄奥。现代科学证实,呼吸在相关神经的控制下,日常不用管它就在进行,但是如果神经紊乱,呼吸就会出现障碍、不舒服;相反如果有意识地科学地调息和练习深呼吸,提高呼吸的效率,则对身和心都大有裨益。人体吸入的氧气有70%以上为大脑所需,过度思虑的人头痛,是因为思虑耗氧过多导致缺氧,类似于高原缺氧。氧气不但供给思维之消耗,也是脑内腺体分泌有益激素时所必需,缺氧会引起各种各样的身体和心理问题,问题本身又反过来消耗氧气,形成恶性循环。人们不断研习调息之法,为提高运动或工作效率,为养生修炼,也是现代健身及心理咨询的必备技能。
&&& 其实在一些备受推崇的有益健康的饮食习惯中就伴随着深呼吸,比如喝茶、吸食面条、喝粥喝汤等,只是都被忽略了。人们罗列了饮茶的诸多好处,唯独没有注意到喝茶时的深呼吸,这真是灯下黑!要不是深呼吸,那些好处会大打折扣乃至归零,氧气在化学上是助燃剂,在人体内部的化学过程中也是能量转化的助燃剂。
&&& 面条和馒头都是面食,为什么有长寿面和宽心面之说而没有长寿馒头或宽心馒头之说?难道因为面条是长形或宽的?圆的馒头不是更“圆满”?实际那是因为吸食面条和“食气”在同时进行,因此可以说常吃面条者寿。当然需要注意“吊白块”面条之类。炒面也不在此列,因为不能连汤带面和着空气往嘴里“啜噜”(东北方言念作“秃噜”),米饭尤其不能啜噜,那会呛进气管而有害,这也许是南方人平均身高低于北方人的一个原因,早先有人说因为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南方人以米饭为主,但是单纯从饮食结构上解释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吃面条太文雅的话是会损失“营养”的。想象一下西北汉子蹲在大门口端着一大碗面的场景,一口一口连喝带啜噜,一会儿就见脸上汗津津,打着饱嗝心满意足的样子,没有山珍海味,却有世上最好、最不可或缺的营“氧”,而且据科学新解,适当蹲着也是一种有益健康的姿势。现代人连蹲着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蹲着是时刻准备站起来或冲击或逃跑的姿势,这又失去了一个“故乡”。
&&& 保健汤、营养糊等,也都是如此,“食气”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也被灯下黑了。
&&& 而人生路上的灯下黑更是多到说也说不完。虽然人们都知道并且留恋自己的故乡,却不一定知道和记得人生中原本的许多故乡的模样。忽然想起一句歌词,“你在他乡还好吗?”只一句能够唱进人的潜意识,作品就能够打动人,就能够长久,不管作者是有意或者无意,艺术家本身就是人类的缩影,过分有意反而做作,反而远离了“故乡”。迷失了故乡的路,就成为迷途的羔羊,找到“回家的路”(又是歌词,《诗经》就是歌词)应该是人生每个阶段的努力方向。这并没有消极遁世的意思,而是说在人的心理舞台上,各个阶段的不同自我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要尽量能够认清楚每个阶段真正的自我,结合环境、摆正位置,发挥所长,实现自我。譬如《易经》乾之各爻:当“自我”该是“潜龙”的时候就得摆到“勿用”的位置,不到“跃”“飞”时候就应该“终日乾乾,夕惕若”,不然就会提前“有悔”,该“飞”而不知道“飞”也会“有悔”,而最有害的莫过于对“龙”的误解,会导致丧失脚踏实地的作风,早晚必有悔。工作如此,生活、交往亦如此。如果感觉这听起来似乎也挺累,那正是因为心在太远的他乡。“有悔”就是各种心理问题了,不但本人受煎熬,还会以各种形式殃及家人和后代,需早治才好,而早治不如预防。
&&& 这是心理学的方向:照亮能够让心灵得以安顿的“故乡”之路,踏实每一步。
&&&&(字节数: 2159) [原创
0:40:09]&&要强行禁止青少年的情绪,比如生气或者愤怒,无异于阉割。关键是引导“气”的建设性而减少破坏性。&(字节数: 46) [原创
0:29:41]&&大道无术的说法不知由谁开始,一定是从老子《道德经》“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衍生而来,但老子却没有这样说。
人类的大道,理想上应当是能够使人类永续存在和发展的大道。历史的车轮不可阻挡,对这大道的哲学探索也一直没有停息。是科学技术吗?是宗教吗?、、、亦或是所有的结合?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看。孟子说“生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恶”,这符合心理学关于人类的求生本能和对死亡的原始恐惧的论述。暂不谈当人发生严重抑郁的时候,死变成所欲的特殊情况,一般来说,生命力越是旺盛,就越能够抵消和盖过对死亡的恐惧,“亡命徒”大都处在青年时期,幼年和老年则少见。也可以说生命力越旺盛,越不懂得珍惜生命,越有可能无节制地消耗青春和生命。“过来人”苦口婆心的说教也难有效果。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在疾病的冲击下,生命力渐弱,就愈发体验到生命的可贵和短暂,愈发珍惜自己的生命,甚至出现严重的恐惧心理。年轻气盛的“气”就是生命力强的标志。随着年龄的增长,英雄“舍生取义”的豪情和勇气也会有所降低,所谓“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转而可能采取其他的更“策略”的“取义”方式。这是从生命角度印证“物以稀为贵”“失去才知道可贵”的常识――虽然是常识,年青时候却难以体会,这就是发展心理学。当然也有许多越年长越“知命”越不怕死的情况,但那不是大众化的心理,也不是潜意识的本来面目,而是修炼出来的境界。所以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在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生命体验。体验对人是那么的重要,并成为宗教的强大吸引力的源泉,也是人们不断追求爱情的动力。
虽然体验对人是那么的重要,而作为科学研究的主体的人类在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却把体验排除在了研究体系之外,这等于说科学把人类社会一半的奥妙推开了,并且显得相当的“自我”。宗教接过了这一半,于是宗教追求“体证”,并且显示出相当的包容。当然如果将科学的总纲――哲学拉过来,那么就看到二者的冲突和交融。人类社会就是这样发展。心理学的出现和发展为人类在这方面打开了一扇窗。下一步会不会有另外的力量参与进来呢?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繁荣,能不能算是如题所言的大道呢?这把双刃剑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毁灭压力,所以看来它不是那个大道。也许真如现有的哲学所言,追求这样的大道就像追求长生不老一样不现实,虽然人总是不愿意相信这样的论断,就像不愿意相信“老之将至”一样。那么退一步,追求长生不老不现实,追求长寿总是现实的,因此可以将前面所言的大道修正为人类的长寿之道。这个哲学论断和退一步的修正会让一些人对自己和人类的前途立刻悲观起来,所以人宁愿相信会有更高的哲学来证明人类能够永续。宗教一直在帮助人类解决这个困境,那里的人有轮回或得以永生的体验――又是“体验”。那么科学能否发展出自己的解决途径呢?既然历史的车轮无法阻挡,既然在科学技“术”推动下人类不断发展,那么只有本着“大道有术”的理念来探索这样的途径,才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那么作为“术”的科学在哲学(包括心理学)的指导和参与下,广义上能否逐渐上升为“小道”、“中道”乃至“大道”,首先需要冲破“自我”而显示出包容性,不能只依靠逻辑实证的方法体系,目前“凭感觉”一直是科学技“术”所不容的,要发展另一个“体证”体系,在当今科技主导的社会时代,其难度可想而知,但这是摆在人类面前、关乎人类自身的课题,不但需要研究和发展,还要发展出抵制“伪科学”利用这方面的奥妙进行蛊惑和欺骗的体系。
科学技“术”强调“客观”,是相对人的主观而言,是排斥“感觉”的客观。而跳出人的自我局限、以高于人的视角来反观包含人的心理感觉在内的一切,在“道”理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客”的“观”。这个角度是东方哲学的角度,此大道应有术。&(字节数: 1588) [原创
21:34:41]&&过分理性的人迟早会为自己的理性所困,感性亦然;社会亦然。&(字节数: 28) [原创
17:26:03]&&世人皆知孔子言论及整理经典,创一家之学,而他用一生的身体力行书写的篇章应是其体系的重要部分。所谓言传及身教是也。施“有言之教”与“无言之教”。
孔子50岁开始认真研读易经,“玩索而有得”,评其“洁净精微,易之教也”,同时也说“其失也,贼。”
“吾求其德而已,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者也。”
“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义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
“无有师保,如临父母(无有帅保而亲若父母----帛书)”
可见理性不惑圣人亦有惑。&(字节数: 262) [原创
11:02:14]&&&&& 整洁强迫是强迫症的一种,和洁癖类似,但是不同点是,洁癖恐惧的是“脏”,整洁强迫恐惧的是“乱”。重度者都将严重影响社会生活,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残障”。还很有可能引起抑郁。
&&& 整洁强迫表现为极端要求整齐、规则,对混乱感到心慌和窒息,无法控制地去整理自己的空间,甚至插手他人的空间,严重时会逃避。整洁强迫无法面对现实世界的混乱和无秩序,因此常常感到无处容身,从而悲观厌世,导致抑郁。&(字节数: 241) [原创
18:03:33]&&家庭教育指导告诉人们什么是对的以及如何做对,但是被指导者很可能仍然没有能力做对,这就需要心理咨询来帮助他们逐渐拥有那份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对与不对常常是相对的,需要指导者有深刻的理解。&(字节数: 92) [原创
19:10:16]&&&
14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早晨的太阳。
18&(字节数: 0) [原创
18:38:15]&&&&&
&&& 尽管现代科学日新月异,但是人世间仍然有许多现象等待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面对诸多无法用科学解释的现象,很多人自然或不自觉地转向宗教乃至迷信,有史以来都是如此转来转去,以一致不能绝对地说理性的科学是人类适应自然以及认识世界的唯一钥匙。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中华文化尤其是《易经》的启示下,首创提出“共时性原则”,引起轰动和争议。相信将是人类的另一把钥匙。
&&& 很多令人疑惑的现象都和心理学密切相关,譬如“心灵感应”的现象。
&&& 常常读到这样的报道:某一对双胞胎在应对相同事件的时候,不约而同地表现出奇妙的相似反应和行为结果;某人在其远方的亲人弥留之即出现难以名状的感觉,等等。
&&& 这样的现象让唯物史观的人迷惑不解。
&&& 有人相信终有一天会被科学所解释,有人认为必须以另一“体系系统”来认识,也有人觉得那将是人类永远的迷。但无论怎样,这些现象都是存在而非虚无,想往自由的人不会给自己的智慧套上枷锁。这是一个理性占几乎绝对优势而感性式微的时代,理性和感性的矛盾就像八卦图中的阴阳鱼,“交集”很小,因此难以以理性逻辑来解释感性现象。可以将荣格的声音理解为《易经》“变易”的作用,那么感性将如何进一步影响世界?她的语法、“体系”和方式如何发展?如何帮助人们认识“客体”?等等,这些问题将摆在人类面前,甚至不是上面的提法,因为这些提法仍然是理性的。
&&& 尽管理性难以解释感性,但不是不能,因为还是有一个小小的“交集”可以融通。我们仍然可以尝试从理性角度并且按照理性逻辑来解释一下这些现象: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一定存在某种通常途径之外的特定的个性化的“纽带”,为了更容易理解,我们可以称之为“频率”。这种互动(双胞胎或者多胞胎在娘胎里的十来个月就开始了)纽带是一种稳定的两个人之间的特殊情绪频率,那么如果其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某种情感愿望的时候,尽管没有通常意义的直接表达,也会对其发生影响,因为他们都有一根专门的接收和发射“天线”为对方准备着。那么临终的人对其关系人产生“心灵感应”就不难理解了。
&&&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频率”一定是在本能情况下发生,本能和前面说的情绪情感或感性是相通的。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夫妻的一方出轨常常会被另一方感觉到。本能重视“感觉”而非“观察”,虽然二者相辅相成,但是观察是更理性的行为,距离本能要远一些,同时,没有观察而只是感觉,也是很多当事人的反映。原因就是夫妻间的频率在发生作用。比如,妻子在外面偷情,半夜云雨时情不自禁地喊出“老公”字眼,那么老公在家是很有可能莫名其妙地醒来的。这个例子可能让女性觉得不公平,但是反过来确实有所不同,男人在外面喊怀里的“宝贝”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意指的就是怀里的“宝贝”而非远在家里的老婆,女性则不容易在下意识里区分开来,但是女性可以通过其他方面更灵敏地感觉到。这是两性的不同,也就是常说的女性更感性、男性更理性,因此可以说女性的“频率”是更精准的。
&&& 互动产生本能的频率,本能的频率也会“制造”“机缘”,比如一见如故,或冤家路窄等。而且越本能越强烈,可以是爱、思念,也可以是恨、厌恶等。越是关系紧密的人之间越容易发生这样的频率,因此亲人常见;偶尔也发生在朋友之间,那在文学上被当作绝唱;也会发生在冤家仇人之间,那是咒语、是巫术。
&&& 这是被人们称为“心灵感应”的本能的“频率”。&(字节数: 1619) [原创
17:17:14]&&发动机喘歇
蔚蓝色的轰鸣
&&& 深远悠长
高耸入云端
种子在进入甜美的睡梦之前说着悄悄话&(字节数: 337) [原创
20:45:22]&&1、9.18随想:前事不忘,为的是成为后事之师。但是在前事不忘的同时要把握好现在,才是以及才能够真正成为后事之师,否则只能是前仇不忘,而仇恨燃烧于胸就无法恰当把握现在,就没有当成现在之师,也无法成为后事之师,唯受仇恨焦灼而已。
2、亲子教育提示:没有艰苦和忧伤,就不存在幸福;如果只有安乐,就不可能学到勇敢和耐心。当然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把握分寸。这也是人生的启示。
3、一个高中生说:她的家境不好,大姨、二姨的家境好,每次和她们出去聚餐,大姨都使劲往她的碗里加菜,她对这份“怜悯”感到很受伤,又不好拒绝,心有五味瓶,嘴如嚼蜡。大姨无意,尚且伤人,那么帮助人而常挂在嘴上呢?那么把被帮助者拉上舞台的慈善秀呢?实际上助人者与被帮助者是都可以享受到心灵的阳光的。
4、对金钱的敏感可以让人拥有财富,但同时也会让人把身边的朋友置于金钱的炙烈烘烤之中而变得孤独。因此当慨叹孤独的时候,实际上是自己把友谊从身边推开。现代人需要学会如何在物欲炙热与情感冰冷的现实世界里保持平衡。
5、不要用你的理性鄙视和嘲笑别人,因为你鄙视和嘲笑的,往往是你最缺少和最需要的。&(字节数: 511) [原创
11:06:26]&&1、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老师。
&&& 这是一句充满自吹自擂的市场推销煽动性说教,对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蛊惑性。它包含的病态教育理念会让富有责任心的教师抑郁,让真正不称职的教师破罐子破摔,使不懂事的学生自以为是、好高骛远、怨天尤人,使家长对教师产生依赖以至愤怒、、、、、、
&&& 可见这种不切合实际的鼓吹真是害人不浅,就象“大跃进”,让人忘了脚踏实地。持这种论调的人无非拿因材施教作为依据,实际其中隐藏着诡辩,因为传达给普通民众的信息是“我可以教子成龙”。
2、保尔?柯察金:“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
这也是一句能够令人抑郁的名言。&(字节数: 484) [原创
12:14:51]&&寒风的鞭子抽打透明的草
奋力拱开粪球
寻找阳光&(字节数: 57) [原创
12:11:32]&&为那些单位中的心理咨询人员悲哀,他们的工作在根本上无法受到重视,无法深入有效地开展;为他们的咨询对象着急,那里不存在真正的心理咨询。人浮于事、虚伪、应付的风气蔓延到每一个角落,侵蚀每一个人的内心&(字节数: 97) [原创
12:04:51]&&老年公寓经营者
精心地侍奉着
吝啬贪婪的
暴躁挑剔的
肮脏扭曲的
痴呆疯傻的
无依无靠的
――为了取得微薄的回报以生存下去&(字节数: 139) [原创
23:04:20]&&&
温良恭俭让是传统美德,但是谦虚的品质如果结合上自卑的个性,就可能形成自我贬低的应对方式,遇事总觉得自己不行,常常退避三舍并且惟恐避之而不及,缺乏进取精神。父母如果是这样,还会延伸到孩子,表现为在言辞上不但贬低自己,还会贬低自己的孩子。这种贬低往往是自动反应的,比如孩子兴高采烈地说:“妈妈,我建了博客啦!”妈妈可能不加思索地说:“嗨,现在这个时代啊,傻子都能发表文章!有什么可高兴的!”一瓢凉水从头上浇到孩子的心里。更可怕的是它常常披着谦虚的外衣而使人意识不到对孩子的巨大影响:导致孩子缺乏自信、消极退让并且也会学会自我贬低的不良反应方式。
一、贬低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并且常常在有外人的场合,或者至少不会当面夸奖,骨子里认为夸奖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是不合时宜的卖弄,相反把奚落、贬低自己的孩子当作取悦于人的话题。“我可不行!”、“我们家那个小傻瓜、、、、、、”
心理成因:自谦过度,不但自己的行为和言谈表现退缩,还会捎带上自己的亲人;讨好型人格,由于缺乏自信而羡慕他人,害怕得罪他人,奚落自己的孩子是安全的、不会受到反击,因此越是亲近的人越会遭到奚落。
二、不会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反而打击。当孩子提出一个建议或想法的时候,第一反应是:“那可不行,想法太简单了,你可没有那个能力、、、、、、”。不和孩子共同探讨设想的可行性并促使孩子一步步趋向成熟自信。
&心理成因:焦虑、自卑,担心孩子吃亏、失败,不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加以引导,拿成年人的标准衡量孩子的想法。
&&& 这种→孩子受挫消极→家长对孩子失望而进一步贬低→孩子自卑并且学会
&&& &(字节数: 5617) [原创
21:40:11]&&&
&&& &(字节数: 381) [原创
20:57:37]&&&
我能告诉大家的是,这只鞋子是10码
&(字节数: 4645) [原创
10:58:51]&&&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这是大家非常熟知的周恩来的自勉联,并且被很多人秉承着,包括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但是却存在许多误区,导致孩子这样那样的成长问题。最典型的是鼓励、要求、引导孩子找年龄大些的或者学习好的孩子做伙伴,因为年龄大些更有知识、经验、更有见识,和学习好的在一起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其实这样做是很危险的。
一、会形成孩子交友的功利性偏执心理基础,从而在现实当中失去心灵交流的机率,而人如果没有心灵交流,就会孤独抑郁。这个过程是这样的:一旦形成功利性偏执心理,把学习当成交友的唯一目的,那就不会有真正的和恒久朋友,因为当他“榨干”了朋友的“油水”之后,不久就会觉得朋友乏味而立即离开,于是自己会感到其他人无聊、乏味,尤其对同龄人不屑一顾,自己觉得高处不胜寒,就会变得孤傲、孤独、抑郁。
二、会导致孩子的自卑心理。自卑或者自信都是发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如果一个孩子的伙伴都是比自己优秀的人,造成自卑几乎是必然的。即使学到了许多知识经验,仍然会有自卑的痛苦,更严重的是,较同龄孩子更丰富的知识会掩盖了自卑情节,从而使内心冲突加剧。
三、会形成孩子的逃避心理。逃避心理是和自卑伴生着的,有自卑就会发生逃避现象,逃避现象往往是潜意识的,可能表象为不主动积极,甚至出现躯体症状,比如腹痛、考试前感冒等等。没有心理学知识的家长会训斥孩子“找借口”,但是这只会加大孩子的压力而强化逃避心理。
四、心理早熟。和年龄大的伙伴交往,可能会使孩子心理早熟,出现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的反差。在社会化成长过程中出现比较多的困惑和问题。&(字节数: 0) [原创
23:11:15]&&&
&&&& 的小狐狸,妈妈会愤怒地撕咬它们,直到它们一个个放弃,依依不舍地离开妈妈,独立到外觅食,并且逐渐学会在森林中生存。老鹰也是这样,鹰妈妈等小鹰长到一定的时候,便要把小鹰从悬崖上推下去,以使小鹰独立生存。人类孩子的心理断奶不象狐狸那样戛然,需要一个逐渐的过程,因此作为父母,也需要具备充足的耐心和一套渐进的并且适时的办法。尤其对于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来说,父母要清醒认识到溺爱的害处。所谓溺爱,就是使孩子沉溺其中不愿意出来、无原则的爱,是一种自私的、不得法的爱,并且由于会导致孩子无法完成社会化进程而最终成为贻害。因此说,真正的爱是需要学习的,是有方法和有原则的。为了孩子将来真正能够独立面对社会现实,成为有用的人才,家长需要有意识地调控好家的温度。
&&&& 你的孩子有什么样的个性?
&&&& 你舍不得孩子有一点痛吗?
&&&& 你家的“室”内外温差有多大?
&&&& 你的孩子能够独立思考和独立处理事情吗……&(字节数: 3276) [原创
19:05:06]&&中午小睡的时候,有隐约的钢琴声从远处传来,不知是谁家的人在弹奏。在这个人们习惯午睡的时间里,临近的人也许会觉得吵闹而抱怨其公德意识,在我的位置却是一种享受。仔细聆听的感觉把思绪从当前的众多事务中拉出来,引向远方,似乎在脑海里也有一个遥远的区域,远离尘世的喧嚣,跟着飞翔的海鸥,渐渐远去变成一个点……&(字节数: 181) [原创
10:55:38]&&&&& 授人以渔需要方法,更需要境界。无论做教师,还是做医生,或者其他涉及传授人的职业,心理咨询更是如此。
&&& 有人说中医师开出的药方中是含有“慈悲心”的,或者老百姓常说的“良心活”,这也许都能够折射出一些所谓的境界吧。
&&& 心理咨询的来访者大都是经过长期煎熬后艰难迈出了这一步,因此他们都急于想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以及该怎么办,迫切期望咨询师告诉自己答案,以尽快摆脱痛苦,并且减少经济支出。比如,“我以前不是这样的,我这是怎么了?”、“我该怎么做?”等等,如果是他们的朋友或者亲属,往往被这样一连串的问题牵着鼻子走,并且在帮助他们分析之后,直接给出一些答案,比如告诉“你应该如何如何”。经验少的咨询师在这些问题的压力下也容易陷入同样的被动。如果能够给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来访者自然满意,并且心怀感激。但是这样的满意往往是暂时的,在短期的感激之后,他们可能发现自己仍然在原地打转,并没有跳出恶性循环的怪圈,于是开始怀疑建议的有效性。这样的情况,究其原因,就是来访者没有得到所谓的“渔”。
&&& 经验丰富的咨询师能够沉住气、不被来访者的问题牵着鼻子走,虽然也重视来访者所提出的问题,也可能给出一些“鱼”,但是更注重引导来访者思考和体会,从而得出自己的“渔”。例如对于深受父子沟通困难困扰的父亲,咨询师可能会帮助他分析根源在哪里,并且教给他一些可行的技巧,更可能的是现场同他的儿子沟通,演示给他看,并且事先并不做任何提醒,引发他独立的思考,促使他调整自己的立场、态度和方法。
&&& 但是这样做可能会产生另一个似乎对咨询师不利的结果,就是咨询师的价值被贬低。随着父亲自己得出的答案越来越多,自信程度逐步提高,他越来越体会到自己的聪明与智慧,加之咨询师不总是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在他的心里也就越来越反衬出咨询师的不作为,甚至有可能觉得“钱花得不值”以及“被忽悠”。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咨询师的境界了。促使人增强自信是咨询师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因此需要有这样的境界,使自己勇于面对这样的被贬低感以及误解。
&&& 这可以说是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一份慈悲心吧。&(字节数: 1138) [原创
13:03:06]&&一些图片
借问沧桑何处剧  路牌遥指欢乐谷
右边的大楼千创百孔 左边的酒店岿然不动  可是......
不知道她的生命是否依然鲜活......
灾难不能摧毁的
他在丛中笑
我想有个家--流浪的猫咪在我们帐篷里
鸡的抑郁--"我"没有能够提醒主人
自建过渡房之--五好家庭
雨季来临之前,给妈妈修了房子
战士在救灾之余
玉米地里的竖笛声
供水与加油
倡议书与感谢信
&&(字节数: 3549) [原创
16:32:26]&&&
&(字节数: 3065) [原创
12:38:08]&&&
对于干预案例,需要做详尽的记录,并且在离开灾区前要同后续的咨询师交接,以使工作得以跟踪和延续。有的案例记录在征得当事人许可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公开,以赢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或者使当事人更能够面对现实;有的则不能,尤其需要注意严重心理创伤的对象,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同时也避免给读者或观众造成替代性伤害。
一对老夫妻,丈夫已经70岁,妻子60岁。地震之前同36岁的儿子和12岁的孙子一起生活,靠儿子开三轮摩托车载客所得勉强维持生计。儿子离异,孙子上小学。
这样一个家庭里的儿子却在地震中被山体滑坡掩埋,至今无法知道具体位置。
老年丧子、童年丧父的悲痛和阴影笼罩了这可怜的家庭,使它摇摇欲坠。单纯的心理慰籍已是杯水车薪,因此我们在尽力做自己的工作的同时,把情况介绍给了心连心国际志愿者团队以及北京团市委接力计划志愿者团队,希望征得更多的陪伴和物质支援,这个家庭的联系方式:什邡市红白镇柿子坪村一组陈宗菊。没有电话。
7月2日上午,回访前一天干预过的对象之后,在帐篷厕所的门口遇到了一个小男孩,他盯着我的胸牌看了一会儿之后说:“叔叔,你是心理医生?你能帮帮我吗?”
我有些吃惊于他的主动,并且欣赏他的勇敢,蹲下身子说:“好啊,我非常愿意帮助你!我们找个凉爽的地方聊聊好不好?”
小男孩姓陈,11岁,家在棉竹,现在红白镇姑姑家住。
自述:总觉得后面有鬼跟着,心里害怕,尤其在黑暗的时候和地方,晚上会做噩梦。
经过了解得知,孩子平时爱看恐怖片和鬼故事,以前并没有什么异常,反倒觉得够刺激,但是在地震当中亲身感受到地动山摇、亲眼看到房屋倒塌、同学被埋、亲耳听到恐怖的地音和撕心裂肺的哭号,这给他尚未成熟的心灵和神经系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强烈的无力感和不安全感使得他不自觉地把地震联想成为鬼怪的行为,虽然自己家里并没有伤亡,但是恐惧和噩梦跟上了他,使得他惶惶终日。
对于这样的案例,原则上需要和家长沟通甚至是心理干预,但是由于孩子的家长并没有在红白,姑姑也没有在家。只好先对孩子进行干预。
放松训练和眼动脱敏之后,孩子感觉很好。嘱咐他自己每天至少练习两次放松,并且参加帐篷学校的集体心理课程,希望有机会介绍他的父母给我们认识。
这是一位69岁的老人,在地震中被埋两个小时后获救,幸运的是没有受伤,但是却落下了思维云集和失眠的问题。白天大脑里不自觉地涌出大量各种各样的“想法”,无法控制,夜晚睡眠很少,只有两、三个小时,还多梦。他自称年纪已高,因此并不害怕死亡,但是这样活着不舒服。
虽然老人称年纪已高、并不害怕死亡,但是那是理性上的认知。从一般意义上讲,对于受伤和死亡的恐惧是人的本能,理性上的认知可以影响这种恐惧,但很难抵消这一本能,因此会受到地震的惊吓,导致紊乱。
既然理性上没有问题,那么要解除老人的痛苦,就需要同他的潜意识对话,催眠是接通潜意识的桥梁,因此对老人进行了催眠治疗。
由于长期干预点还没有建立,我们的工作都只能因陋就简地找相对清净的地方开展。这对于排除干扰来说是相当难的,因此会很累。对老人的催眠治疗就在他家的简易凉棚里进行。周围总是会聚集好奇的人观看,还好老人不太介意。第一次进行得还算顺利,事后老人感觉到了“好长时间没有的轻松和舒服”,但是两天后在第二次干预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对于老人的具体情况,在催眠放松之前需要首先使他体验全身肌肉紧张的感觉,使用“绷紧肌肉、咬紧牙关”等引导词。当我说出“咬紧牙关”这一引导词的时候,我听到周围有人在笑,然后大家看到老人也张口笑了,露出空洞――老人没有牙。
我知道老人没有牙,但并不是没有牙关,也并不妨碍“咬紧牙关”的紧张感。只是现场的气氛既然已经不能安静,不如索性让大家尽情笑够,然后再说“咬紧牙关”也没有问题了。呵!笑,也是治疗。
经过三次干预,加上老人自行练习,他的状况有了明显好转。晚上睡眠已经能够接近五个小时,白天也“好多喽!好多喽!”
案例四(本案例记录不适合心理承受力弱的人阅读)
这是一位外地来川的志愿者,一个极富爱心和责任感的30岁男人。他5月15日进入灾区,开始时帮助抢救生命,后来帮助建立帐篷学校并任教师,还用自己的积蓄购买了5000多顶帐篷以及大量药品捐献给灾区。
他自认为是个经历过风雨而坚强的的人,但是在坚持了一个多月后,他的心理处于了崩溃的边缘,失眠和噩梦开始侵袭他的夜晚。
在他开始参与抢救生命的时候,死神与生命的赛跑已经接近尾声。他记不清自己共参与挖出了多少人,却没有遇到一个生还者;他记得自己背出来的尸体有38具,却很少有完整的,有的没有形状。
他梦到自己坠向黑暗的深渊,在坠落的过程中,会遇到他挖出来的人,有的向他哭泣,有的向他示恶,有的骂他没有及时救活自己,有的骂他没有给全尸。他非常害怕坠落到无法上来的深度,又想知道在那里到底会遇到什么,恐惧使在睡梦中扭动身体、想大叫却不能出声,最后挣扎而醒。
第一感觉是他不适合继续留在灾区。但是也正因为他的自责,使他不愿离开,试图通过做更多的工作来平衡自己深深的内心缺憾。必须改变他的这一认知和情绪障碍,这是对他进行梳理的重要方面。
压抑的恐惧也需要排除。他通过白天不停的忙碌,压抑了本来应有的太多的恐惧和无助感,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变得更加抑郁。
这两方面的工作做通之后,他已决定回家调整自己,他需要在家接受进一步的一个中长期干预
任何人在面对这样大的灾难以及这么多的需要援助的对象时,都会感觉到渺小和不同程度的无力感,因此心理危机干预有规定的工作期限。象游泳救人,当感觉自己已经有下沉的危险时,就必须理智地面对和清醒处理。
有人问,那么多需要干预的人,有限的干预者如何面对?
心理咨询讲求“蝴蝶效应”:一个人的问题可能引起周围关系人的失衡,相反,一个人的和谐也可以带动周围关系人趋向和谐。我们尽力而为。&(字节数: 10064) [原创
21:32:58]&&&
&&&6月29日,队里开会安排我带一名队员继续深入到灾情更严重的红白镇,那里与汶川县相只隔一座山。吃过早饭收拾行装启程。去那里的路由于山体滑坡严重,尚没有通公交车,但可以搭乘过路车,包括部队的工程车、志愿者的车辆、以及私自运营的小面包车等。我们拦下的是一辆小面包车。一小时多的路程大都是筑在山腰上的水泥公路,公路左厕是陡峭的山体,滑坡使得绿色的山体上满目创痍,有的大石头还在那里摇摇欲坠,路上不时有铲车刚刚清理滑坡的新痕迹。右侧则是见不到底的山谷,有的路段公路中间的伸缩缝已经很宽,足以陷进面包车的轮胎,说明路右下方的山体也有下滑的危险。司机很熟练和警觉,每到危险地段,都会瞄准机会加大油门快速通过。
&& 中途路过蓥华镇。这里有有一家企业叫做蓥峰实业公司,是胡锦涛总书记曾经对部队官兵发表讲话的地方。看样子企业不小,破坏严重,砖混建筑有的只剩下歪歪斜斜的框架,金属管路也扭扭曲曲。胡书记讲话当时还遇到余震,现在在大门口竖立起了讲话现场的巨幅照片。据说这里要成为地震博物馆的一部分。
&& 车子越往里行进,就看到越多的山峦,真是层峦叠嶂,有高的被云雾缭绕着,很美,如果不是地震造成很多滑坡疮疤,就更会如绿烟一般画得出说不出。
&& 在即将进入在红白镇的路上,遇到部队的防疫消毒点,说明前面的灾情以及疫情严峻。
&& 驻地在江苏卫生监督队的帐篷区,临近空降兵95982部队驻地,是红白镇柿子坪村二组的区域。这里距离镇政府所在地有一公里多的距离,我们安顿好行装,就立即徒步去往镇上。沿途远处是青山绿水,而近处则是公路两侧倒塌、损坏的村落和工厂建筑。
&& 据介绍,红白镇因曾有红庙和白庙两座庙宇后来有红街和白街两条街而得名,是什邡最富裕的镇,现辖6个村,38个组,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约17000人,地震中伤亡2000多人,90%以上的建筑被震毁,其中包括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有人说,感觉就好像“被投下一个原子弹!”红白小学400余名师生中,有200余名遇难。
&& 这里曾因为山清水秀、气候适宜而成为成都等城市人的夏季避暑胜地,投资近数千万元的著名的“西部惊奇欢乐谷”就在此镇的木瓜坪村,那里的山峰海拔达到5000多米,可是现在,形成那个美丽山谷的两座山已经由于滑坡而挤到了一起,欢乐谷不复存在了,还有木瓜坪村的两个组也被永远埋在了谷底,被埋的最浅处也有70―80米,使许多人连他们亲人的尸骨也彻底无法找到,而只能对着山谷祭奠亡灵。
&& 木瓜坪村村民被整体异地安置在镇政府所在地。由深圳援建的板房小区即将交工,但是数量仍然不够,因此分配方案尚未出台。
&& 当天在这里,我走访、干预了三个案例,案例记录 略。后来离开灾区前,我们合影留念。
&&(字节数: 4837) [原创
15:50:00]&&&& 由成都向什邡市洛水镇进发的过程,是感受灾情逐渐严重的纵深过程。从开始看到裂缝的建筑,到越来越多的残垣断壁,再到垃圾堆一样的废墟,在绿油油的田野上格外显眼,工厂的建筑有的只剩下骨架,看了这些真让人有一种想哭的感觉。由成都到什邡市的车程大约需要两个多小时,当行驶一个小时之后,道路开始变成正在修筑的颠簸的砂石路。这应该是灾区重建的开端吧!是混凝土水泥路,看到有的地方已经单侧浇筑完毕正在养生,从立面看很厚,足有30公分,让人看着放心。灾后的建设一定会更加注重质量的!
&& 对于环境的艰苦,是有心理准备的,即使是在几个小时之内就由凉爽的内蒙古来到湿热的四川,仍然不感到意外,但是当走进洛水镇驻地帐篷的那一刻,事先的心理准备几乎被摧垮。在6月的骄阳下,帐篷里的温度达到摄氏50度以上。周身的毛孔立即张开,汗水如泉一样冒出,象洗桑拿一样,不断地喝水,仍然有中暑的眩晕感。抓紧安顿自己的东西,然后迅速出来,找树阴下商讨工作。
&& 午饭由临近驻扎的部队支援。
&& 下午在先到的队友的带领下环绕镇子熟悉环境、了解工作关键点以及注意事项。真真切切近距离地看到了大地震造成的巨大破坏。用当地人的话形容当时的情景:“大地象使劲摇动的筛子又象上下颠簸的簸箕,趴在地上的人会象青蛙一样被颠得前后左右跳动,抗震级别低的建筑必然难逃厄运。”大片的废墟上耸立着或歪歪斜斜或七分八裂的危楼或是骨架,很难找到仍然有人进出的房屋。居民都生活在帐篷、板房或简易防震棚里。城镇居民因为居住集中,适合安置在集中的帐篷区或板房区,居住分散的部分城镇居民以及大多数农村居民,则适合就近安置,政府鼓励用旧材料自建过渡房并且给予一定补贴。前期的救援行动已经建起了临时自来水系统,管道沿街路的边缘裸露铺设,大约30--200米有一个出水龙头供居民取水,这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因为生活用水关系到震后群众的健康,是大灾之后防大疫的需要。在一条长约一公里主要街路上,人们建成了震后的一条特殊商业街,西侧几百米以本地产的蔬菜副食为主,东侧以生活日用品为主,摊主或就地摆摊、或支起帐篷,商业街上人头攒动,商贩积极促销,购买者小心选购。在这里感受不太多的灾难气息,倒象是比较原始的商品交易地。是啊,地震何尝不会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倒退呢!
&& 学校是伤亡惨重的单位,门口有专人把守。有的家长情绪难平,在学校门口或校园里设立了灵堂,悼念自己的子女。政府没有禁止这样的表达,这也是丧失子女巨大伤痛的一个情绪出口。
&& 太阳落山之后,气温逐渐降低,队友介绍,这里温差很大,最大温差达到40余度,晚上要盖棉被,但是晚上的凉爽并不减弱蚊子的猖獗,要挂蚊帐并且点上蚊香。
&&(字节数: 2550) [原创
21:19:53]&&&& 心理危机干预活动是遭遇灾难性事件之后世界上通行的应对策略,也是心理学工作者必须面对的工作以及课题。汶川大地震刚刚发生时,我和我的同仁以及许多朋友从震惊之中缓过神之后都产生了一个共同的念头,就是要去尽自己的一份力。但是经过热血和理性的碰撞,我们决定将热血积攒成为力量,用理性规划自己的行动。这也符合中国心理学会总的行动纲要。国家也意识到心理救灾的重要性,卫生部于震后立即着手组织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前线总指挥部,考核并筛选参与人员。我有幸被选,编入第五分队,对口重灾区之一的什邡市开展心理援助活动。
&&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是6月23日接到通知要求做好启程准备时的心情仍然是复杂的。即有激动与荣耀,也有面对家人和女儿时候隐隐的担忧。灾区依然余震不断、雨季使得已被震酥的山体滑坡非常严重、盛夏的酷热背后隐藏着瘟疫的魔影、还有许多未知的危险等,赞助方为我们买两份意外伤害保险,但是要我们自己在当地的保险公司购买,然后报销,这更增加了一份“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气氛。然而正如之前所言,热血积攒起来的力量和理性的力量足以战胜担忧,更值得欣慰的是,从家人和女儿的表现中我看出,他们的自豪感大于担忧,因此我也为有这样的家人和女儿而自豪。
&& 6月25日到通辽和那里的同仁汇合并且打了疫苗,之后乘班机经北京到达成都,又汇合了山西和北京的同仁。
&& 成都是一座有史以来从没有被外族侵入过的城市,因此人们养成了比较安逸的生活态度。然而大自然以另一种突如其来的方式“入侵”了这座城市,尽管不是震中、尽管损失不大,但是闲适的神经依然被一根根绷紧,现在谈起来还心有余悸,那种恐慌感不单纯来自于大地的摇晃,也来自于同生活在一片土地上的兄弟姐妹以及孩子们的哭号和惊恐。但是一个多月后当余震仍然不断袭来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说:“都习惯了!”
&& 晚饭和前来迎接我们的先期抵达的李老师在一家小餐馆同吃。他给我们带来了事先已准备好的工作胸牌和印有“卫生部心理危机干预”字样的T恤衫,并且向我们介绍了有关注意事项和第二天即将要去的什邡市洛水镇、红白镇的大体情况。
&& 晚上我们在下榻的宾馆交流了各自所掌握的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和资料。有的资料来自台湾,有的来自日本,这是两个地震高发地,他们的经验是宝贵的,但是有的也需要本土化。&(字节数: 1272) [转贴
15:34:12]&&&
&&(字节数: 0) [原创
21:29:10]&&志&&· 愿 · 者
&&&&& ------为纪念5.12大地震
& 按着相同的节奏
& 超越地动山摇
& 长出无形翅膀
& 飞向辽阔天空
释放爱的空气
播洒生命的阳光
和你在一起
& 竖直我的毛发
& 撕裂我的喉咙
因为我们一脉相承啊&& 所以
我愿用我的心跳
& 发动你的脉搏
我愿用我的拥抱
& 温暖你的胸膛
我愿用我的眼睛
& 吸干你的泪水
我愿用我的微笑
& 翘弯你的嘴角
& 和我一起& 前行
后记:已报名参加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援救团, 有感而作。
&(字节数: 1073) [转贴
23:03:03]&&各位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咨询和治疗专业人员:
5月12日突如其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全国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咨询和治疗专业人员的拳拳之心。面对自然灾害,全国人员与灾区人民团结在一起,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投入了救灾工作。作为心理咨询和治疗专业人员,我们对这场灾害对灾区人民的身体和心理上伤害感到非常痛心,我们也非常希望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最大限度地为灾区人民奉献我们的力量。很多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咨询和治疗专业人员积极请缨,希望奔赴灾区参与救援工作。我们为此非常感动!
面对当前情况,中国心理学会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参与灾区人员的心理救援工作。中国心理学会将在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周密的组织下,在灾后的不同阶段,根据灾区人民的需要,积极组织有关专业力量奔赴灾区,科学而有效地参与心理救援工作。我们注意到:目前有很多专业人员面对灾情非常揪心,希望在第一时间奔赴救援,这种热情和愿望是非常好的,我们非常感动。但是,国内外和台湾省的有关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在地震后不同的时间阶段救援的重点不同,地震后头一周救人是重点、头三个月内救灾、安顿和心理安慰是重点,心理问题和疾病将会在地震后三个月后逐渐显现和增加;在特别的节日,如中秋、过年、清明、周年祭等,自杀的机率增加;地震带来的心理创伤将在不同的人群中以不同的形式持续存在多年。
目前,中国心理学会将重点支援四川的心理专业人员在灾区成立心理救援站,并对有关工作人员做专业培训,内容包括了解灾民心理、PTSD、干预策略和方法(包括各种可能的治疗)、对救援人员,如军人、医护人员、社会救援人士和大众进行心理教育,预防可能产生的替代性创伤。我们将有计划有步骤的根据灾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派遣相关专家积极投入救援工作。
面对灾害,中国心理学会号召全国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人员做出以下职业承诺:
1)科学、冷静、有组织和计划地进行有关心理救援工作,杜绝鲁莽地心理救助行为;一定要在党和政府的组织下,遵从科学的规律,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积极参加有关灾难心理救助的相关培训或继续教育,做到有准备地去进行救助工作,在职业伦理和科学指引下,不盲目、有头脑、不逞一时之勇。
3)在进行心理援助工作中,相互支持、相互提醒、相互救助、科学地避免和减少替代性创伤,用最大的热情做好长期救助工作的准备。
各位专业同道,面对灾害,我们在正视和积极处理我们的悲哀和伤痛的同时,一定要冷静、有序、有组织、有计划、科学的进行有关心理救援工作!我们意识到科学地做好为灾区人员心理创伤救助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进一步积极获取有关资源,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以更科学的知识、更有效的技术、冷静的做好长期心理救援工作的准备!
让我们团结起来,在科学的引导和有序的组织下,为灾区人民的心理援救工作做出自己最大、最长期的贡献!
中国心理学会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 FONT-FAMILY: 仿宋_GB-5-15&(字节数: 0) [原创
9:44:03]&&
&(字节数: 5947) [原创
9:30:08]&&&& && 根据扰动理论,春节是一种扰动,学习和互助活动也是扰动。
&& 合理的扰动能够动摇不合理观念,扰动之后的重组使心灵更趋和谐。重组过程充满乐趣和惊奇,当然也辛苦。有些东西象磁粉,又迅速回到各自的极,簇拥在那里;有些东西象跳动的皮球,由高逐渐低下去,然后溜到角落里;有的如秋叶落下;有的如尘埃悬浮......各得其所,成为立体的镜子,照什么出什么,“心似明镜台”,先有台然后能“非台”,前提是不知“勤拂拭”。有台入世,非台出世,出入自如,飘逸洒脱。
&& 扰动技术是通过提问实现的。 提问就是扰动,要学会恰如其分地扰动当事人,要安全、有效地扰动,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寻找核心观念、选准突破口,通过提问技术,进行试探性地扰动,但不做坚持、不做决定,要等待当事人自己说出来,或者通过扰动,观察变化;要不留痕迹,有明确导向的提问要少,跟着对方话语流动,就对方的反应把谈话深入下去,并在同一层面不同角度“磨”他。疾病往往会被当事人作为一个借口,咨询师要通过“磨”把疾病的观念弄得很“软”,当当事人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时,他会觉得无力,而当当事人觉得自己是肇事者时,他会觉得有力;让家庭完整地看到这个借口;绕着圈子分化他们,让他们觉察不到。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平衡,若不知平衡点在哪的时候,不要贸然闯入,否则会引起雪崩或蝴蝶效应。
李子勋简介:中国心理学会会员,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成员,心理协会北京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 《父母必读》、《女友》、《时尚健康》等健康与时尚杂志的专栏作家。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实话实话》、《心理访谈》,北京电视台《心理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星星夜谈》《情感世界》特约心理专家。&(字节数: 0) [引用
21:55:30]&&
◆ 自然 人们的思想认识中常常存在许多似是而非的奇怪的观点。大自然确实永远是纯真的美丽的。动物界的现象也是自然,人类社会的现象也是自然,物价昂贵也是一种自然,为什么只把干枯的贝壳、远远眺望到的山与大海等和我们关系疏远的东西看作自然呢。不但不断冲刷岩壁,反复流动着的波涛属于大自然,不论宏观的或微观的,在观察我们周围的自然现象时,看到的那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的人们,也是自然。
◆ 顺其自然。对出现的情绪和症状不在乎,要着眼于自己的目的去做应该做的事情。&#8220;对待不安应即来之则安之&#8221;,&#8220;对情绪要顺其自然&#8221;仍然去做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如果出现了不安就听凭这种不安去支配行动。
◆ 不要努力 贵函有所谓&#8220;努力把痛苦当作痛苦来接受&#8221;的说法,倘真这样努力,就又使痛苦成为双重了。实际上即使不努力,痛苦终究还是痛苦。所以,想特意设法取消痛苦这是多余的。降临在身的灾难,涌现心头的痛苦,除了承认事实、听之任之,别无它法。就像禅家所说&#8220;心头无杂念,烈火也觉凉&#8221;那样,已经到了这种时候,若再专心致志的祈求听其自然,或用上力气去灭却心头杂念的话,那就已经既不能顺应自然,也不能灭却心头杂念了。
◆ 不必刻意安排 我们只要能照朴素的欲望去活动,就可以了。不必害怕心身的消耗或毙命。因为在我们身体中,存在着象安全阀那样起到自我调节作用的东西。因此,没有必要死按那些机械的理论去休息或休养。在活动的过程中,就会不断调剂急缓,自然进行工作上的变化,通过它是可以自动调节的。
◆ 随机应变 &#8220;人是思维的芦苇。&#8221;这是我们人类心里活动的一种事实。人是一种必须思维的动物,这是人自身的一种本性。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因为认为不思考不行,便不断努力对自己和自己的心思进行鞭策,这样的做法,就像企图拿手来推动电机,帮助电机加快速度那样,这种努力是徒劳无益的。劳而无功是它的必然结果。人们如果都能适应各自现实的境遇,听其自然地与之相碰撞、相接触顺应其时态随机应变,就会发挥出火花迸发似地思维功能的作用。如果企图硬性地勉强去思考,就像把炉膛里塞满劈材那样,只是一味冒烟却烧不出火焰。
◆不仅用脑筋去理解,而重要的是通过实践行动去理解。只是思考什么也不会产生,要行动,要不断做出成绩,要通过亲身体验去理解。
◆ 要不断干点什么 正如先生所说的&#8220;要不断干点什么&#8221;这句话,现在终于明白了。我们在一天的24小时中,必须不断地进行某种什么精神劳动,或注意些什么,或为了什么目的而必须让手足不断地活动。这是一种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这种精神,无论遇到怎样突发的事变,都可以间不容发地立即转换并指向新的事物。
◆ 去掉预先的考虑 过去我在工作的空隙,总好不断考虑关于&#8220;怎样考虑引导自己才好&#8221;的问题,然而,即使规定了某种行动方针,虽然放心了,却丝毫没有成为实际行动的规范。如果有时候没有提出什么所谓既定的方针,便越发不断地陷入了迷惑。今天,已经不再那样考虑,只是凭借朴素的欲望去干点什么而已。
◆ 不需要什么勇气 患者说&#8220;已经决定我自一月份开始必须到学校去上班,可是真不知道我是否有了去学校的勇气&#8221;。森田说&#8220;只要能去就行,不需要什么勇气&#8221;。
◆ 不要进行不必要的交际 所谓&#8220;广泛交际&#8221;实际上是一种虚张声势外强中干的虚伪精神而不是什么在交际方面的学习。人们的行动必须是根据生活需要或者是受个人欲望驱使的结果。不要去进行那些不必要的交际。自己要经常注意,切莫丢失自己原来那谨慎的态度。一切活动必须经常出自本意才行,这就是去掉虚伪,回归真人的自然状态。
◆ 外表自然,内心健康 意思是说象健康人一样地生活就能健康起来。神经质者总是希望先消除症状、改善情绪,然后再恢复到健康的生活,这样做永远不能有健康人的生活。对情绪不予理睬,首先要象健康人一样去行动,这样,情绪自然就变成健康的情绪。
生活的准则
◆ 情绪为准则 是指注意情绪的生活态度。情绪本来不受自己的意志所支配。这种看重情绪的生活态度是神经质患者所共有的。森田疗法要求对于不受意志支配的情绪不必予以理睬,让我们重视符合自己心愿的行动。当患者认为自己有病,并对症状感到精神负担时,医生就告诉患者:&#8220;这不是症状,只是一种情绪&#8221;,能体现你的价值的是―行动和达到的效果。
◆ 目的为准则 指不受情绪影响,注重于实现自己目的的生活态度。譬如外出去买竹子回来,当时的心情如何无关紧要,只要把竹子买回来,也就达到目的了,这就是成功。如果没有买来竹子,心情好与不好都是失败。从这个意义上,森田努力创造一种办法,让患者尽量抛弃以情绪为准则的生活态度。
◆ 行动为准则 惟有行动和这种行动的成果才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一个人即使想法有多么高尚,若是偷窃他人的东西,那就是盗窃;反之,即使多少想过坏事,若肯帮助别人,就会被看成好人。舆论的评价就是如此。这就是&#8220;与其想,不如做&#8221;。从这个意义省,森田对情绪要求即来之则安之,要为实现既定目标去行动的生活态度,称作行动为准则。
◆ 天天是好日 如果工作、学习一天之后,感到过得很充实,那就是好日子;如果没能过得充实,那就是坏日子。至于这一天的情绪如何并不重要。
◆语言的束缚 人们在体验了某种经历后,总习惯于用好与坏、正与误、善与恶等词语来评价它。其实事实就是事实,它并没有好坏、正误、善恶之分,这些评价都是人硬赋予它的。而这种评价恰恰阻碍了人们认识事物的真相。正如森田先生所说的那样,&#8220;睡梦中的有和无,有无相加等于无;迷惘中的是与非,是非相加等于非,&#8221;因此在做事的时候,不要进行这种毫无着落的评价,只有这样才是脱离执着的方法之一。
◆ 理论的束缚 中国教育缺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这种教育环境中生长发育的孩子们,很容易出现理论主义错误倾向。一般来说,神经质患者这种倾向是非常突出的。神经质者出现紧张不安就是&#8220;理论主义的错误&#8221;。对这些紧张不安焦虑等症状如果报对抗的态度,症状就会加重,即可能进入恶性循环,会产生&#8220;负效应的努力&#8221;。与现实脱离的理论主义错误常将我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以极快的速度拉向极端。因此,&#8220;解决实际问题,不能指望哲学,而要依靠实践。当你偏向理论的时候,同样的一件事情,爱和恨、善与恶,便都十分费解。但是,实际情况却常常比想象要简单的多,而且还能超越最难的理论。&#8221;
理论的错误和认识与实践的规律
◆无善恶 陷入错误思想后,由此得出的善恶观,完全是虚伪的,人为捏造的东西。善必须是真的。如果从自己纯真的原本状态出发,其中则无善恶。
◆睡梦中的有和无,有无相加等于无;迷惘的是与非,是非相加仍是非 所谓迷惘,就是执着于自己,不能正确地进行观察思维。无论是注意或是其他活动,都必须是顺应着当时的客观情况,自自然然地流动前进。人们常常是从自己主观愿望出发,想要如此这般地硬加安排一番。由于未能照想象的情况进行,所以,往往又形成思想上的冲突,反倒陷入了思想矛盾,倘能顺从个人精神上的自然流动状态状态就会既无冲突,也没有痛苦了。
◆欲拥一波消一波,千波万波相继起 脱离自我的客观事物谁也能看清。自我判断的时候因为是面对自己本身,所以自己很难弄明白。因此依靠自我的了解是不能治病的。水面上的波浪再也不能用自己本身的水波来消除。
◆思想矛盾(恶智) 所谓思想矛盾是指&#8220;应该如此&#8221;的理论与&#8220;就是如此&#8221;的事实之间有矛盾。据森田说我们的主观与客观、情感与知识、理解与体验经常互相矛盾。这是理性认识上的方法错误,它总是错误地认为凭着合理的、合乎逻辑的理性能够解决不合情理的情感方面的问题,并试图解决这类问题。
◆切莫拘泥于理论 切莫把自己的情况机械地与理论对照,勉强用它来校正自己那里好那里不好。最好切莫如此。但愿能顺应自然,保持安心经时度日的情绪就很好。要逐渐领会某种体验,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正确的理论。如果把理论放在首位,就必然要陷入错误一味深入迷雾之中。
◆事实与实践 人生的问题不能靠理论或理想来解决,而要靠事实和实践。人需要吃饭、希望工作,而且不愿堕落。人生的过程在于顺从自然。这没有定规的人生,要以事实为事实,要顺其自然地服从它。
◆事实为真 只有事实才是真实的。它是以情绪为准则相对应的词。对无能为力的客观事实,就要承认自己无能为力。
一、不安常在
◆ 不安心即安心 即使感到不安,如果能毫不惊慌失措地泰然处之,那么这种不安就会逐渐消失,即使有不安也如同没有一样。
◆ 为值得烦恼的事而烦恼 意思是不值得去烦恼的事,烦恼也没有用,值得烦恼的,不妨为之烦恼。
◆ 不安常在 人要活着,总会伴有不安。期望越大,不安就越甚,不安是必然存在的。你要摆脱不安,它却穷追不舍,你和不安抗争,它就一味地加剧。对于不安应该是来者不惧顺其自然,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
◆坦诚 当因脸红恐怖,在人面前被称作&#8220;你是腼腆的人&#8221;时,最好是敞开心扉照实说。&#8220;实际上我胆小而发愁,无论对方说点什么,我都立即脸红。这样无可奈何的事情真是少见。我真是的。&#8221;这种讲法暂且作为公式来套用也可以。请多次地反复使用。
◆纯真的心 意思是坦诚的心,富于人情味的心。按照森田疗法的观点,&#8220;越是坦诚的人,治愈得越快&#8221;。
三、无所住心
◆ 无 最近这一阶段,主要感到能够带走的体验就是个&#8220;无&#8221;字。50天的休养─不想叫作什么治疗─所获得的,也就是这个&#8220;无&#8221;字。今后,我还有可能出现迷惑的情况。但是,唯独在这个&#8220;无&#8221;字上,再也没有什么迷惑了。
◆ 心随万境变,变化之处实幽玄 意思是:人的心境随着境遇不同而千变万化,甚至可以说:这种现象实在是玄妙。在森田疗法中它赋予的含义是&#8220;情绪就像天气一样容易变化;情绪恶劣时不要悲观,情况顺利时也不要高枕无忧,要着眼于行动努力去干。
◆ 读书的方法 读书时,仅只通读一遍,不去思考寻找其他什么意思。在这样的过程中,将书中的大意自然地刻印在脑海中,趣味倒是非常地浓厚。
◆ 读书的新境界 如今读书,却全然处在一种毫无牵挂的境地。有时连早晨迷迷糊糊、似睡非睡的时候读过的内容,也能很清晰地重现在脑海之中,再如,即使读书的当时未能立即记住的地方,事后考虑起来,却觉得记忆很好,因此感到非常高兴。
◆ 地位、财产与名誉 森田说&#8220;所谓地位,是心身修养方面最可贵的东西。所谓财产,是能够满足衣食住行及其他需要和欲望的有形或无形的材料和手段。所谓名誉,是未曾做过有愧良心的事。以上是人生中的三个条件&#8221;
◆ 胜与败 围棋多占一格就胜,缺一格就败。胜败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决定的。如果沉湎于胜败之词,则必然形成各种精神上的苦恼。&#8220;围棋的对手,恨之入骨,却又爱不释手&#8221;。我们很想一格不漏地获胜这就是人生的努力。努力乃是我们人生的本来面目。如果放弃了胜败和努力,这时的人生则一无所有。安心并我们的目的,安心而努力才是目的。不肯枉自沉湎于胜败之词,就是安心。
◆ 有大疑才有大悟 越迷惑越好,越怀疑越好。这种矛盾心理越厉害,领悟就越大。
◆ 尽性 有这样一句话,叫作&#8220;要尽己性,尽人性,尽物性&#8221;。所谓&#8220;尽己性&#8221;,就是要真正明确自己的状态怀着生的欲望去过积极的生活,为实现自我从现在做起,奋发努力。所谓&#8220;尽人性&#8221;,就是要肯定别人应有的价值,发挥他的长处。所谓&#8220;尽物性&#8221;,就是要看准每件事物的存在价值,提高它的价值。
◆ 发挥天赋 盲人没必要去和视力健全的人对抗,小胆的人也没有必要去和大胆的人们竞赛。仅仅照着个人的天赋全力发挥下去,就可以成为保已一或达尔文。
◆ 平常心乃道 意思是无私欲的坦诚的心即人所追求之道。&(字节数: 5793) [引用
22:17:51]&&[安眠] 对一些长期睡眠不好的人来说,服用安眠药仿佛是他们的惟一选择,但长期服用安眠药容易给肝脏造成损害,不利于身体健康。有关专家研究发现,食用某些食物有良好的催眠作用。 牛奶 医生发现牛奶中含有一种使人产生疲劳感觉的生化物质色氨酸,它能使人安睡。试验证明,在有效时间内,一般安眠药的作用是逐渐减弱,而牛奶的催眠作用则是逐渐加强,特别是下半夜会睡得更香。 水果 把橙子、桔子或苹果等水果切开,放在枕边,闻其芳香气味,便可安然入睡。原来,水果中的芳香气味有较强的镇静神经的作用。 糖水 人在烦躁时,由于大脑皮层高度兴奋,很难安静入睡。此时,如果喝上一杯糖水,便能很快进入梦乡。引起睡眠的是大脑中的一种血清在起作用。人喝了糖水以后,在体内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最后生成大量的血清素,使大脑受到抑制而进入睡眠状态。 小米 我们的祖先早就发现小米有催眠的作用。中医认为小米性微寒,味甘入脾胃、肾脏。其功用在于健脾、和胃、安脏。用小米加水煮成粥,其淀粉可以得到充分糊化,其他营养成分都成水溶状态,生津和胃,易消化吸收。 食醋 有些人因旅途劳累反而睡不着,遇到这种情况时,可在临睡前将一汤匙食醋倒入一杯冷开水喝下,不仅很容易入睡,而且睡得很香。 面包 运动学家实验得到结论,若失眠,可吃点面包,它能使失眠者平静下来,安然入睡。这是因为人吃了面包,胰腺就会分泌胰岛素,对面包所含的氨基酸进行代谢,而其中有一种叫色氨酸的氨基酸能引人入睡。 郭书龙 [集中精力] 海螯虾是可为大脑提供营养的美味食品。海螯虾含有3种重要脂肪酸供应人体所需的养分,能使人长时间保持精力集中。 洋葱头可以消除过度紧张和心理疲劳。葱头可以稀释血液,从而改善大脑氧的供应状况。每天最少吃半个洋葱头,便会起到这种作用。 核桃是对付需要长时间集中精力(例如作报告、开会、举办音乐会以及长途开车)的理想食品。&(字节数: 866) [原创
15:17:30]&&&& 连日的讲课、经验交流以及旅途劳顿,使得精神很疲惫,以至于当2189驶进乌兰浩特境内时,头脑仍然处于朦胧的睡意之中。按照心理学原理,处于这种状态之中正是潜意识相对活跃之时,而潜意识当中的很多内容往往代表着真实的愿望。由于工作的缘故,平时常常捕捉玩味这些东西。
&& 播音员在广播:“各位乘客,下一站是本次列车的终点站乌兰浩特车站。”
&& 在她暂短的停顿中,我的潜意识继续着她的播音:乌兰浩特的蒙语意思是红色的城市,因为乌兰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诞生地。日,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人民自治政府……
&& 播音员的真实声音打断了我的潜意识:“请大家提前整理好自己的行李物品,准备下车。”
&& 接着开始播放超女的歌声:啊咿呀――啊咿呀――啊咿呀――
&& 正当好象有些遗憾时,播音又响起:“各位乘客,经过18个多小时的长途旅行,我们就要到达终点站乌兰浩特车站了。”
&& 潜意识又接上了她的话:乌兰浩特是一座革命的城市,一座英雄的城市,被称为内蒙古的延安……
&& 这时我想我的嘴角一定是带着微笑的,尽管列车很慢,还颠簸。
&& 然而播音员对我的潜意识和微笑置之不理:“我代表全体乘务人员对你的合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 啊咿呀――啊咿呀――啊咿呀――
&& 一会儿之后,播音员又一次继续她的工作:“各位乘客,本次列车的终点站乌兰浩特车站就要到了。”
&& 潜意识是固执的:乌兰浩特象一颗草原明珠,镶嵌在祖国的北部边陲,松花江支流――洮儿河和归流河如两条美丽的彩带,飘逸在城市左右,她的北面有闻名于世的阿尔山温泉旅游胜地……
&& 潜意识毕竟是潜意识,意识和现实之间在很多时候都是有距离的,何况潜意识。在这个时候,播音员就是现实:“为了保持乌兰浩特市区的卫生清洁,列车员将提前锁闭车内厕所,请你谅解!”
&& 在一丝失落之中体会另一种幽默。
&& 啊咿呀――啊咿呀――啊咿呀――
&& 列车终于在两个小小的踉跄之中停了下来,播音员在尽她最后的职责:“乌兰浩特车站到了,祝你身体健康、生活幸福!欢迎再次……”
&&在新年到来之际,祝福草原,祝福家乡和家乡人民!祝福朋友和家人!
&& 身体健康需要锻炼和调节,生活幸福需要把握和创造!&(字节数: 1683) [原创
12:09:25]&&&&& 小风是一名高二学生,自称自己有强迫症,前来咨询。
&&& 小风陈述,自己最难受的事情是每次离家时,都要反复确认家门是否锁牢,十次二十次地推拉确认,有时候已经下楼还要返回,继续确认,到了学校仍然不放心,无法专心学习,成绩下滑,症状持续时间将近半年,学习生活中还有其他一些表现,比如做题反复检查,常在一道题上兜圈子,学习效率大大降低......
&&& 小风存在明显的强迫行为。强迫行为表现为明知道自己的行为没有必要,但是仍然无法控制,反复检查确认,并且为此烦恼、疲惫,生活质量下降,工作学习效率降低。
&&& 强迫行为的根源是焦虑或恐惧,而焦虑或恐惧的根源往往来自家庭。经过了解,小风的父母正是那种谨小慎微的人,从小就经常叮嘱孩子,注意这,注意那,通过把一些危险放大化来引导孩子的安全意识。慢慢地,小风也就养成了谨小慎微的人格特质。但是再谨慎的人也会有失误,何况对于孩子。就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小风不小心把家里的钥匙弄丢了,受到了责骂,为防意外,父亲把锁全换了,还把两个月不给小风配备钥匙作为进一步的惩罚。两个月后,当小风再次得到钥匙,他都不知道该随身带在哪里了。
&&& 如此看来,小风的强迫行为是必然的了。倒不一定说一次丢失钥匙造成了强迫的结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小风的父母就存在有焦虑情绪。过度担心发生不测的心理状态使得他们不能放松,并且不断地、日积月累地传递给小风,在小风的心里种下了焦虑的种子,随着年级升高,学习压力成为诱发因素,种子开始发芽、成长成为了强迫。
&&& 从心理学意义上讲,一个人的心理问题往往可以找到家庭教育或家庭环境根源。这不是在责怪父母亲,但是有必要提醒,家庭教育需要引以为戒!
&&& (本文内容经来访者同意,并用化名)&(字节数: 899) [原创
16:46:58]&&
蚂蚁对草说:请你让一让吧
草说:不怪我啊,你搬一搬家吧
草对云说:请你飘一飘吧
云说:没风啊,你换一换地方吧
太阳说:请等一等吧
蓝天说:请放大视野吧
远山在寂静中驻立
一双双笑弯的眉在眼前飞舞
&&(字节数: 396) [原创
11:52:33]&&&&& 昨天有一位曾经的“路人”带着孩子前来咨询。&&&
&&& 说到“路人”,需要说说这个城市的小,有人这样描述:城南的人和城北的人天天见面打招呼。让人觉得有一种温暖和静谧的感觉。说起来这一点是有切身体会的,上中学时,家住城南,一中在城北,骑自行车二十多分钟的路程中,每天都会遇到相同的人,熟识了就会打招呼,或者至少是微笑致意。那时侯的兴安路是唯一的一条主干路,贯穿城市南北,我猜想应该会有超过一半的这个城市的人每天都走这条路,因此熟识是难免的,以至于成年之后还会不时遇到曾经的“路人”,尽管变老了、沧桑了,但是仍然有一丝温暖的回味。
&&& 如今城市发展了,变得大了,但是同时科技也发展了,网络使空间变小,这一点在工作中也有切身经历。有一次把咨询总结放到博客上不到两个小时,就接到电话:“老师,你的博客上写的是我吧......”,于是急忙删除,因为尽管用了化名,但是仍然被她说中。并且从那以后,案例都不往网上放。
&&(字节数: 507) [原创
22:10:25]&&红 躺在柔软的草上
却体会不到它的柔软
是因为鲜红的时尚么
黑 躺在柔软的草上
却体会不到它的柔软
是因为漆黑的外皮么
红与黑 躺在柔软的草上
揣度现代情话的内涵
共同深切想往
&&&&& 草的柔软
&(字节数: 834) [原创
10:32:02]&&&& 罗扎诺夫背景音乐是一种可以用来促进学习效率的音乐。美国快速学习法先驱泰丽指出:&#8220;某些类型的音乐节奏有助于放松身体、平抚呼吸、平静&#946;波振颤并引发易于进行新信息学习的放松性警觉状态。&#8221; 世界著名快速学习法专家罗扎诺夫的特选音乐被推崇。 && 这类音乐的速度与大脑处于放松活跃状态下的波长是相似的,它能使身体和大脑和谐一致。快速学习法专家把这类音乐的作用概括为三个:帮助你放松;激活右脑接收新信息;帮助你将信息移入长期记忆库。&
<EMBED src="" quality="high" bgcolor="" width="200px" height="200px"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pluginspage="/go/getflashplayer"& &(字节数: 877) [转贴
18:22:16]&&),孤苦无依,可怜地哭泣着,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孤儿,没有人疼惜,同学也不理睬她。我教她自己用双手交叉抱住自己的双肩,同时想象另一个)抱着这个 &(字节数: 22297) [原创
3:15:18]&&月的旋律
撞在山的壁
回响 回响 回响
惊起一片飞鸿
纷飞 纷飞 纷飞
说过 看上去 很美
说过 听起来 很醉
说过 不要 不经意
&&&& 弄皱 一轮秋水
据说有一片湖
远望&& 风景独好
枕一个圆圆的安慰
&(字节数: 507) [原创
10:58:20]&&&&&&&&&&&&&&&&&&&&&&&&&&&&&&&&&&&&&&&&&&&&&&&&&&&&&&&&&&&&&&&&&&&&&&&&&&&&&&&&&&&&&&&&&&&
我又来和你说话了&
记不清&& 风中
多少邂逅& 与
却是无月的夜里
孤独走近的 篝火
当心痛弥漫时
用歌声把你 隔开
或者 逃往 白昼
&&&&&&& &(字节数: 1400) [原创
21:37:01]&&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GustavJung,)是世界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Freud,)的晚辈与合作者,他修正了弗洛伊德关于艺术创作是受无意识的性欲所激发的观点,并在其潜意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创立了独特并具有深远意义的分析心理学。他学说的思想深深地植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之,在他高度评价并从中获取丰富滋养的作品中有《易经》和《太乙金华密旨》。荣格对于心理发展过程(自性化)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的思想;他将“共时性”确立为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也是他对于中国思想中有关自然界因果及非因果关系进行研究后而得出的结论。影响了当代的哲学和整个人文学科,影响了当代的科学思想和研究。20年代初,荣格认识了理查德?维尔海姆(RichardWilhelm,)。维尔海姆是一位德国传教士,在中国生活多年,对中国的古代文化有着深入地研究,并把中国许多著名的哲学、宗教学等方面的著作翻译介绍到了西方。通过维尔海姆的译著和介绍,荣格开始了解中国,开始了解《易经》及《太乙金华密旨》等蕴含深刻东方思想的名著。荣格本人曾这样评价过以上两部典籍的德文译者维尔海姆:“维尔海姆一生所从事的工作,对我来说是如此的重要和具有价值,因为他为我解释与证实了我过去一直在追求、在思考、在向往以及在从事和研究的东西。”“维尔海姆的工作,给我们带来的中国文化的基因,给我们带来了一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世界观的中国文化基因。”荣格曾学习过汉语,深受汉字中丰富意象的吸引,称其为“可读的原型”。他不仅用中文为托尼?沃尔夫和爱玛?荣格镌刻墓志铭,而且在他生前最后雕刻的石头上,用中文“天人合一”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针对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理论,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学说,这也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核心内容。荣格认为,在无意识心理中不仅有个人自童年起的经验,而且还积存着许多原始的、祖先的经验。人生下来时并不像洛克所说得那样是一块白板,而是先天就遗传带来了一种“种族记忆”,就像动物身上先天遗传着某些本能一样。为了探索研究这种潜藏在每个人心底深处的非个人内容,荣格把自己的研究对象从个别的病例转向了神话,转向了文学,从精神医学转向了人类学。在这里,荣格终于找到了那种把由力比多转变而成的象征形式与集体无意识的存在统一起来的实体。荣格将这种实体命名为“原始意象”,后来又将其定名为“原型”。 荣格认为,文学的本质就在于表现集体潜意识。“创造过程,就我们所能理解的来说,包含着对某一原型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辅导站工作总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