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为什么不再好卖 中国奢侈品消费现状两极分化

评论 (0条)
抢沙发,第一个发表评论最近,商务部和财政部围绕着该不该降奢侈品税打起了口水仗。商务部认为,与其让国内的富人跑到国外去买奢侈品,拉动人家的“内需”,不如把这些富人的消费留在国内,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财政部则认为,降低奢侈品关税会冲击国内企业,影响民族工业的生存和发展,加剧收入分配不公。当然,财政部还有一个不宜说出却是实质性的理由,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不同部门对同一政策或事物有不同看法,这很正常,但像这次商务部和财政部一样,暗中较量,互不买账,却也不多见;又由于牵涉民众比较敏感的奢侈品问题,所以,两部委对于奢侈品税的不同态度,一下子就被舆论捕捉到,并予以放大。
奢侈品税该不该降?在讨论这一问题前,首先需要明白一个概念,即什么是奢侈品。很显然,按照“奢侈”两字的含义来看,只有贵的、一般人消费不起的东西才称得上奢侈品。这样来看,奢侈品是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群体的人对奢侈品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从国人在海外购买的大量奢侈品来看,主要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箱包等个人用品上,这些东西在收入水平不高、物资匮乏的年代,当然称得上是奢侈品,但要放在今天,称为奢侈品就有些勉强,问问都市女性,哪个没有一两件化妆品。换言之,过去只有某些富人才可享受的奢侈品,今天中产阶层普遍在使用,并不是奢侈的象征。商务部把这些奢侈品称做中高档消费品,我认为这个叫法更恰当。
据报道,中国的奢侈品消费目前占到全球的1/4,仅次于日本,可能再过一两年要超过日本。这里的奢侈品消费也应该是指中高档消费品。因为我们看到,尽管中国富豪日渐增多,也喜欢炫耀性消费,但在西方富豪中常见的、标志着身份地位的游艇消费等真正意义上的奢侈品消费,在中国富豪中还是不多见的。
厘清奢侈品这个概念的含义,有助于我们判断是否应该降低进口奢侈品的关税。假如把奢侈品看做中高档消费品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奢侈品,就应该大幅降低其进口关税,而不是维持现有的税负水平,更不能像某些专家一样建议提高进口奢侈品关税。
为什么这么说?财政部的一大理由是,进口奢侈品越多,越会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不利社会公平建设。这个理由看似成立,其实不然。两极分化的根基不在于买奢侈品的富人越来越多,而是一次分配环节出了问题。你不让富人在国内买奢侈品,他们可以在国外买,就像现在一样。若因为怕两极分化而对富人购买奢侈品征重税,理论上有利于缓和收入分配关系。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能有效调节分配差距。很简单,对奢侈品征重税必然会减少富人在国内的购买能力,这样税负虽然很高,但由于减少了交易行为,实际能征到的奢侈品消费税不会很多。
至于降低进口奢侈品税会冲击国内相关企业和产业,这个风险肯定存在,但问题是,用关税来保护,这个风险就不存在吗?消费者用脚投票,到国外去买,国内的奢侈品产业同样难以发展壮大。实践证明,只有开放和竞争才能成就一个产业的竞争力。
(学习时报社副编审 邓聿文)
&&&&&&&&&&&&&&&
······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产业经济
奢侈品为什么不再好卖
来源: 5:16:00
受中国经济放缓、反腐等因素影响,奢侈品公司的最新业绩显示,以中国为核心的亚太地区奢侈品市场正进入低迷状态。
  奢侈品为什么不再好卖?  [“如何洞察消费者消费心理,进行产品风格调整,平衡品牌品质和开店数量,将成为下一阶段各品牌的主要任务。”]
  受放缓、反腐等因素影响,奢侈品公司的最新业绩显示,以中国为核心的亚太地区奢侈品市场正进入低迷状态。  “过去十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实现了‘爆发式’的发展,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市场也积蓄了不少泡沫。”一位奢侈品企业高管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就像中国增长的新常态一样,目前看来,中国奢侈品市场的未来十年可能会保持低速持续增长的“新常态”。  贝恩咨询公司(Bain&Company)和意大利奢侈品行业协会(FondazioneAltagamma)联合发布最新《WorldwideLuxuryMarketsMonitor(全球奢侈品市场监控2015春季报告)》也认为,预计今年全球奢侈品市场增幅将在2%~4%之间,亚太市场2015年将处于停滞状态。  “为了在未来的中国市场竞争中求得更好的发展,奢侈品品牌都应该静下心来好好考虑一下自身应该如何去调整与面对中国正在变化的奢侈品市场和消费者行为,以及如何去为消费者提供服务。”COACH(06388.HK;COH.NYSE)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杨葆焱(YannBozec)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奢侈品消费两极分化  虽然COACH中国依然保持高增长,但相比过去几年增长速度已经大幅放缓,在杨葆焱看来,这不是坏事。“中国奢侈品市场增速放缓也说明市场回归理性状态,开始进入相对成熟阶段”。  他表示,面对中国奢侈品消费的变化,COACH也在进行相应的品牌策略调整。比如在过去几年,COACH发现越来越多消费者对高调的LOGO产品的热情在减退,反而倾向较低调、表达自己风格的配饰,因此推出较多的淡化LOGO的皮革包袋。再如,中国女性消费者在职比例较高,因此COACH推出能满足女性上下班都能使用的多功能型包袋(如:能放下A4纸、iPad的手袋).  “与其说中国市场奢侈品消费放缓,不如说中国奢侈品市场发生了分化。”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虽然传统的奢侈品大牌在中国增速放缓,但是一些新的国际轻奢品牌、高端小众品牌和定制品牌等,在中国市场依然保持着双位数的增长。  她注意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抛弃那些入门级的大众奢侈品牌,转为小众的个性化品牌。贝恩的调研也显示,奢侈品市场正呈现两极化的趋势,以轻奢产品和绝对奢侈品最受欢迎。  “部分奢侈品牌已经开始进行渠道变革”,周婷注意到,一方面继续加大在重点城市布局;另一方面关停一些非重点城市的店铺。同时,对中国消费者在产品开发、采购方面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  另一个趋势是,汇率的剧烈浮动和奢侈品牌在各个市场定价策略及分销渠道的差异使对价格极为敏感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出现外流。  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奢侈品市场总容量达到创纪录的2320亿美元,中国消费者的全球奢侈品消费达到1060亿美元,同比增长4%。但中国消费者在本土消费额同比下降11%,而境外消费同比增长超过9%。  “重视中国消费者,但是不重视中国市场”的奢侈品牌商们面对市场放缓不得不重新考虑其全球的价格策略。今年包括CHANEL、GUCCI在内的多个奢侈品牌纷纷在华启动降价或者加大季节性打折力度等缩小中外市场价差的方式来提振销售。  “旧有的模式正受到质疑,当前奢侈品集团首先需要考虑定价、分销和客户策略问题,新环境下,品牌要想在未来几年赢得市场,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改革。”贝恩咨询公司合伙人ClaudiaDArpizio称。  量变到质变  另一方面,一向抵制电商的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日渐意识到,电子商务是未来的重要方向,开始积极布局自己的电商渠道,为线上线下互动、支撑线下销售做准备。“要抓住变化中的中国消费者,奢侈品牌的电商、新媒体与数字化营销似乎更为迫切。”德勤中国华东区消费品行业领导合伙人黄淑雄对记者表示。  有研究显示,在中国、印度、土耳其和拉丁美洲等高速增长的市场中,具有购买实力的顾客群体要比发达市场年轻十多岁,这些年轻顾客普遍拥有智能设备,并且更青睐数字技术。  “所以,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牌开始通过多种方式试水电商”,黄淑雄说,有的奢侈品牌开始自建电商平台(COACH),或借力综合电商平台(BURBEERY进入天猫),或者在奢侈品垂直电商网站/移动端上进行销售(Yoox,尚品网).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与传统的欧美消费者完全不同,”法国马赛商学院MichelGutsatz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奢侈品的销售渠道更像一个层次丰富的立交桥。奢侈品销售渠道包括了专卖店、outlet、网络、机场专卖店、免税店等。而对于奢侈品牌而言,如何整合这些渠道,实现品牌与销售在中国市场的双赢,是奢侈品牌进入中国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奢侈品在华目前面临消费者品味改变及消费方式多样化的局面,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个性化特色,更加青睐淡化LOGO的产品,追求低调的奢华,高纬环球北京顾问部董事黄启钢对本报记者表示,“如何洞察消费者消费心理,进行产品风格调整,平衡品牌品质和开店数量,将成为下一阶段各品牌的主要任务。”  他注意到,从整体市场上来看,奢侈品品牌目前不再一味地以扩张店面数量为主,反而开始着眼于单体店的业绩考核。“这是众多奢侈品零售商目前的发展策略,关注点开始从量向质转变。”黄启钢说。
(责任编辑:DF145)
我要点评此资讯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给朋友:
以上行业显示为大行业分类,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客服电话:400-806-1866
&&&&客服QQ:1223022
&&&客服Email:
Copyright@2002-
备案序号:冀ICP备号-2
京公网安备:37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中国消费市场正逐渐两极分化&主要源于收入分化--财经--人民网
中国消费市场正逐渐两极分化&主要源于收入分化
  备注:数据根据公开资料整理。汽车品牌按照销量统计,其他品牌按照销售额统计。  上半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1.2%,增速继续回落,而奢侈品销售额近年增速超过20%  中端消费品牌面临萎缩威胁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出现放缓势头,稳增长已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而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主要受国际环境制约,短期内无法改善,过于依赖投资则有可能产生一定副作用,唯有启动消费才能带动经济增长进入良性循环。  在启动消费引擎成为共识的前提下,我们似乎还有几个问题需要回答:中国消费现状究竟如何?高中低收入阶层分别在消费什么?他们到底有哪些消费需求没有满足?除了电视汽车,到底政策还应该拉动哪部分消费?  为此,本报组织了系列消费调查,通过观察消费现状,访谈各地高、中、低收入人群和专家学者,试图寻找消费增长的动力。调查访谈虽然不具有统计数据的全面性,但以点带面,却更具真实性和贴近性,也能对如何拉动消费增长有一定启示作用。  中国消费市场正逐渐两极分化,在手机、服装、汽车、家装等诸多消费领域,都出现了这样的苗头。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在进行着趋优或者趋低消费,中端消费品牌面临萎缩威胁。  “去年夏天花30多万给自己买了一辆奥迪A4作为生日礼物,还去欧洲玩了半个多月,买了香奈儿的墨镜、美度的机械表。”二十几岁的天津小伙李沣说。对他来讲,消费要讲究品牌。  “刚工作时添置的西装、衬衫、皮鞋是有牌子的,平常还是穿在校时穿的牛仔裤、T恤衫。”刚在上海工作3年的杨洋说。对他来说,消费要看性价比,一部分要讲究好品牌,一部分却要精打细算。  “最大的开销就是家里做饭了,每周能吃两次肉就算很可以了。” 30多岁的四川省巴中市市民李东说,“每月家里吃饭要压缩到400元以内。”对李东夫妇来讲,消费主要讲究节省,是一场精打细算的战斗。  这三组消费镜头聚焦的不是个人,而是他们所代表的消费群体――高、中、低收入人群。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1.2%,增速继续回落。数字并不好看,但在总体数字背后,消费逐渐出现分化的趋势更让人担忧。  波士顿咨询公司曾对中国市场做出这样的判断:消费市场正逐渐两极分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在进行着趋优或者趋低消费,奢侈品消费增长迅速,中端消费品牌面临萎缩。  这一判断,不难在现实中发现端倪:2011年,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实施后,数千游客抢购奢侈品犹如买白菜,免税店货架一度被买空。国家时尚创意中心曾发布数据,称近几年中国奢侈品销售额正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  高档品牌和低端商品最受青睐,中档品牌面临萎缩威胁  “手机用三星的W999。”李沣手里拿着上个月刚买的手机,价格在1.2万元左右。  “虽然吃午饭我会选25元套餐,而不是30元套餐,但手机还是买了iPhone4。组里5个人,有3个都用这个。”杨洋的iPhone花了5000元左右。  “家里只有一个手机,不知道是什么牌子的。”李东手上的手机价格在200元左右。  国内最大通信连锁店迪信通公布的2011半年报显示,“手机消费正在加速两极分化”。4000元―5000元价位段手机和600元以下手机的销售增速都在上涨。消费者要么去购买能够满足基本需求的低价手机,要么去购买像iPhone这类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高档智能手机,中端市场在逐渐萎缩。  消费逐步两极分化不是仅仅出现在手机行业,在诸多行业普遍存在。在服装消费领域,2011年高档女装,如宝姿,销售增速超过20%,而中档服装中,雅戈尔出现裁员,李宁销量持续下降,班尼路、森马都面临高库存压力。低档服装销量也在走高,如欧沙、凡客等。  同样的情况也体现在家庭大项消费的选择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今年1―6月国产汽车产销分别同比增长4.08%和2.93%,属于低速增长。一些汽车经销商反映,汽车厂家压库现象严重,国内车市消费低迷,价格战此起彼伏。与之构成鲜明对比的是,高档汽车销量强劲,今年一季度高档汽车中宝马增长37%,奔驰增长20%,奥迪增长41%。  再以家装橱柜领域为例,欧派橱柜相关负责人曾介绍,欧派的销售呈现出高低档两极分化的趋势,一万元以内与五六万元以上的橱柜销售都有所增长。  消费逐渐两极分化,主要源于收入分化  高盛投资管理部中国副主席哈继铭认为:“消费逐渐两极分化,主要是收入差距造成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高收入人群的消费到了增加需求的阶段,特别是对高端品牌消费的需求在增加。中等收入人群受房价和通胀等多方挤压,消费能力逐步减弱,则可能把自己的消费分裂为趋优和趋低的两极。还有很大一部分低收入人群,他们对价格敏感,主要消费低端消费品。如果通货膨胀,食品价格上涨,他们的生活负担就会加重,会进一步趋低消费。”  收入中等的杨洋的经历也印证了这个观点。杨洋在上海的一家外企工作,一年加上年终奖能拿到15万元。“工作中场面上的东西要有点品牌,在同事中间不能太拿不出手,但日常用品能省就得省,还要攒钱凑房子的首付。”中等收入者一方面有一定消费能力,一方面又因房价过高,在消费中不得不有所取舍。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存在,有的还比较突出。比如行业收入差距中,金融业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15倍;农、林、牧、渔业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8%。而且,真实的收入差距,很可能比统计的数据更大。  各年龄段花钱各有顾虑,中国消费正遭遇减速带  长期以来,拉动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一直是短板。近几年由于外需不振,刺激内需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央也出台了多项政策拉动消费。然而,老百姓总是因种种顾虑捂紧了自己的钱袋:老年人怕得病,有的还要被儿女“啃老”;中年人上有父母赡养、下有子女教育;年轻人要攒钱买房子。此外,收入上涨速度赶不上物价上涨、实体经济不景气等等,总让人不敢放心花钱。  哈继铭认为当前消费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一是此前的一些刺激消费的政策,透支了之后的消费能力。二是当前经济增速放缓,财富效应下降造成消费增速趋缓。  谈到消费未来的走势,哈继铭说:“未来消费的最大特点将是消费升级,这一方面可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将是中国经济未来20年、30年的向上动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改善经济发展结构,让内需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记者 林丽鹂 靳 博 张 文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导语:财富品质研究院发布了《2012中国奢侈品报告》,调研结果显示:2012年中国奢侈品市场随着全球经济的唱衰与富人资产的缩水,跌入了一个新的低谷。最近几年,在全球经济低迷、欧债危机的环境下,国际奢侈品大牌在中国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国家“拯救”了欧洲的奢侈品业。尽管市场增速放缓,但是奢侈品市场仍在快速扩容。国际奢侈品大牌的基因在中国发生了转变。这些转变有哪些?
经济危机下的全球奢侈品市场有冷有热。各大奢侈品集团的财报显示,它们的销售额增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缓,平均增幅在10%-20%之间,与2011年相比,较同期减少10%左右。
但全球奢侈品市场仍在快速扩容,2011年的奢侈品市场全球销售额达到1.4万亿美元。日,在上海举办的“奢侈品在中国”峰会暨财富品质盛典上,财富品质研究院发布了《2012中国奢侈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全球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在全球GDP中占比为2%。
毫无疑问的是,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奢侈品大牌们的“宠儿”。
趋势显示,随着亚太地区经济活跃度的增强,亚太市场正成为众多奢侈品集团与品牌的全球战略要地与增长抓手。中国的表现尤为突出,在过去的2011年,整个大中华区为全球主要奢侈品品牌贡献了23%的销售量,这还不包括域外旅游消费量,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国家扮演了“拯救”欧洲奢侈品业的角色。
在未来3-5年,亚太地区在各大奢侈品集团内的销售比重有望占到半壁江山。
对绝大多数奢侈品品牌而言,亚太区的销售基本领跑全球销售。还有一些品牌虽然在传统的欧洲与北美市场仍占主导地位,而亚太地区也是增长迅速,它们在市场中也开始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成为各大奢侈品品牌最重视的市场:越来越多大型品牌推广活动出现在亚洲,越来越多的全球CEO亲临亚太地区的活动现场以示重视。
以LVMH集团为例,其区域发展重点长期以来一直是以欧洲与美国市场为主。在亚洲市场,日本的重要地位目前在逐年减弱,为LVMH的销售贡献度呈下降趋势,而除日本之外的其他亚洲地区则出现急剧增长,尤其是中国市场表现突出。LVMH不断在中国下沉销售终端,全方位布局中国市场,中国已经成为LVMH的重要战略之一。2011年,LVMH集团全球开店速度提升,增长率跃至19%,其中除日本之外的亚洲市场开店增速最快。
亚洲市场的贡献度在历峰集团更加明显。从历峰集团年报数据来看,2010年之前基本上保持10%左右的增速,但2011年亚洲地区销售额同比增长40%,来自亚洲的强劲需求大幅拉高了集团销售额。
根据财富品质研究院的预测,在未来3-5年,亚太地区在全球奢侈品市场中的地位将更加明显,在各大奢侈品集团内的销售比重有望占到半壁江山,并保持每年20%-30%的市场增速。
奢侈品消费升级
从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变化来看,奢侈品消费呈现两极分化。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则是奢侈品消费的品类升级。
财富品质研究院统计了2006年-2011年的各大品类奢侈品进口中市场的情况,不同品类分化严重。游艇、箱包、红酒、汽车和高端腕表进口市场稳定增长,其中,游艇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惊人的732%。而香水、家居、珠宝和服装则出现波动,比如高端珠宝中国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2%,服装配饰为-53%。
在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看来,中国游艇、豪车市场的增长反映了中国富豪消费面临升级,豪车和游艇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出口。
从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变化来看,奢侈品消费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奢侈品大众化消费成为流行趋势,低资产人群的消费欲望强烈,贡献了20%的销售额。另一方面,中国富豪的消费心理越来越转向个性化消费,希望奢侈品符合自身的个性与气质,反感品牌LOGO过于张扬。
值得注意的是,一系列奢侈品事件也让中国消费者的信心受到损伤。
2012年对于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可谓是多事之秋:从爱马仕的假货事件,到官员消费奢侈品被抓的”表哥”事件,一时间奢侈品成为烫手山芋。高端家居市场,达芬奇事件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也对整个高端家居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严重挫伤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本土奢侈品电商规模都不大,竞争力仍然是依靠打折幅度。
奢侈品品牌在国内渠道的扩张正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向郑州、长沙、杭州、沈阳、武汉等二三线城市扩展。门店、电商、二手市场和奥特莱斯是奢侈品在中国的主要流通渠道。
从门店来看,各大奢侈品品牌目前处于抢滩二线城市阶段,东部沿海仍然是主要市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地区。
奢侈品电商的发展并不顺心。如同其他电商的洗牌一样,经济危机中不断传来负面消息:倒闭、裁员、资金链短缺……短短一年,奢侈品电商就如坐“过山车”般经历着大起大落。
目前,具有一定市场规模的本土奢侈品电商有19家,包括唯品会、走秀网、第五大道、寺库等一二手在线交易平台。本土奢侈品电商发展时间都不长,最早的萌芽于2008年,2010年和2011年是本土奢侈品电商爆发式增长的关键时期,新增至少13家。
但是本土奢侈品电商规模都不大,竞争力仍然是依靠打折幅度。然而这一促销手段,与奢侈品作为特殊商品的稀缺性又相冲突。奢侈品电商还没找到更好的销售模式吸引消费者眼球,突破“拼价格”的商业模式。
二手奢侈品的增长,显示“80”后的年轻消费者成为主要交易主体。这一消费群体年轻时尚,向往并追求奢侈品,但对价格反应敏感。
奥特莱斯的核心是“奢侈品牌的折扣直销”,但国内奥特莱斯的大牌入驻率都不高。以北京燕莎、上海青浦、天津佛罗伦萨小镇、北京赛特四家为例,国际奢侈品大牌所占比例都没有超过20%。
国际奢侈品受中国消费者狂热追捧的现象也刺激了中国本土奢侈品品牌的兴起。
随着中国市场的强劲购买力,“中国风”成为近几年备受国际奢侈品品牌关注的话题。越来越多的奢侈品大牌开始加入中国元素作为设计元素。钧瓷法拉利[微博]、龙版劳斯莱斯、中国画爱马仕丝巾等都是利用中国元素的经典案例。
“这一方面体现了品牌对中国消费者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周婷表示。
国际奢侈品受中国消费者狂热追捧的现象也刺激了中国本土奢侈品品牌的兴起。
中国资本开始通过收购进入国际奢侈品品牌。2012年初,山东重工潍柴集团以1.78亿欧元的股权投资,加上1.96亿欧元的贷款额度,成功获得全球豪华游艇公司法拉帝75%的控股权。
一些小众的以茶叶、瓷器、丝绸等具有独特中国风格设计元素的中国奢侈品品牌正逐步兴起,成为目前奢侈品设计中国化的代表。
对于本土奢侈品的国际化,财富品质董事长姚士锋持乐观态度。“中国是可以产生一大批国际奢侈品牌的。当然,这个基础并不是说我们有最好的消费市场。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文化;中国企业的经济实力在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开始寻求中国买家;在一些小众领域,中国的企业家已经坚持了四五年。”
在第五大道CEO孙亚菲看来,奢侈品品牌的诞生与企业的理念密切相关。“中国的品牌商开始在借鉴一些国际上的做法,来培育我们的品牌,而不是做一些急功近利的短期销售。比如被中国商人收购的意大利品牌POWERLAND和鄂尔多斯(8.33,-0.06,-0.72%),都在做一些尝试。中国有这样一个市场,假以时日,经过文化、理念的培育发酵,中国一定会出现自己的奢侈品品牌。”(作者 熊晓辉)
中国经营报
文明上网 登录发帖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络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中国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010- 举报邮箱:jubao@}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奢侈品消费数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