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被政府停产的企业能否再开张

哈尔滨市阿城区一百年企业因高污染被拆除
病童候诊痛苦躺地无人让,悲!
您还看国足比赛吗?
交警拔枪逼停酒驾该不该?
博客劲爆点
第一视频推荐
24小时排行榜
  东北网5月13日讯(叶礼林 王娜 记者 李倩)日前,哈尔滨泉兴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因企业技术落后,设备老化,高能耗、高污染被正式拆除。哈尔滨市阿城区在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正在拆除的水泥厂。  据当地环保局负责人介绍,坐落在哈尔滨市阿城区玉泉镇的哈尔滨泉兴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01年,距今已有111年的历史,年生产能力达100万吨,是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水泥重点生产企业,也是当地劳动用工和纳税大户。但企业生产工艺和废弃物排放都已不能适应新的工业化要求,尽管阿城区政府和环保局给予企业多次整改、指导和服务,投入3000多万元对污染源进行治理,可环保指标仍达不到国家标准。阿城区委、区政府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步伐,主动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淘汰申请,并得到了国家的批复,于近日被彻底拆除。
相关报道:
【】【】【】【】【】【一键分享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山东省胶南市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严格实行“环保一票否决权”制度,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山东省德州市政府启动实施“百万屋顶”计划,开展太阳能推广利用工作,打造“中国太阳城”。两大措施反映的经济生活道理相同的是
A.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
B.发挥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C.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D.实施经济发展规划,引导经济健康发展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材料中的两大措施都是减少污染,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表现,说明了山东省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C正确;宏观调控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A错误;BD和材料无关。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高污染企业的农村转移状况与分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居民状告哈药三年无果 上市公司不担责能躲多久_网易新闻
居民状告哈药三年无果 上市公司不担责能躲多久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哈药超标排污事件系列观察之五
居民状告哈药三年无果 上市公司不担责能躲多久
编者按:全国知名企业哈尔滨制药总厂废气废水污染被曝光,引起全国震动。“哈药”污染已非一日,哈药总厂的污染问题早就“臭名昭著”,但鲜为人知的是,有一家兄弟父子三人,已经被这家全国知名医药企业“臭了十年”。至今,他们状告了哈药总厂3年多,却得不到任何结果。
如果说哈药总厂的污染只是短期行为、偶尔为之、甚至突发事件,无疑应该只把板子打在哈药总厂身上,但细细端详哈药的“污染门”,这绝不仅仅是哈药总厂的事,哈药总厂的“领导”,就是那个导演了每年几亿广告费的哈药股份是脱不了干系的。
居民状告哈药总厂污染致病 立案两年才开审
2007年10月,刘珉的起诉书递交到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法院。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直到7个月后的日才立案,而开庭更是在遥远的两年后。
刘珉在起诉书中写道:“原告多次投诉至哈尔滨市环保局,但被告自恃为盈利大户,无视国家法律及他人生命安危,不但不停止侵害,反而为利益驱动,侵害升级,使原告身体健康状况急速下降,精神几乎崩溃,财产受到巨大损失。特此诉至法院。”
他列出了4项请求:一、停止侵害;二、赔偿原告健康、精神抚慰金6万元;三、赔偿因被告违法排污给原告所造成的房产及其他损失共计人民币12万元;四、承担原告因诉讼产生的其他费用。
环保组织发布公开信 要求哈药集团公开排放数据
内地多家环保组织13日联名发出公开信,历数哈药集团总厂长期以来的污染“事迹”,并建议相关部门对其“未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行为进行惩戒,同时暂缓批准其正在进行的重大资产重组。  身陷“污染门”的哈药集团日前发文向公众道歉,但环保组织对此并不“买账”。这份由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绿家园志愿者、绿色龙江等联合署名的公开信声称,哈药集团若要表达解决问题的诚意,应进一步对其违规问题及整改情况进行说明并向公众公开。  据上述环保组织统计,2004年至2009年间,哈尔滨市环保局曾三度对哈药集团总厂下达整改通知。2009年底,黑龙江省环保厅也曾发文要求哈药集团总厂在1个月内向社会公布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并在1年内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但直至日前被媒体曝光时,哈药总厂的污染问题依然存在。环保组织也没有发现其在任何媒体上公开披露主要污染物排放信息和清洁生产的审核情况。
哈尔滨:环保部门加强督导 哈药总厂抓紧整改
今天,哈尔滨市环保部门督查组到哈药总厂检查哈市党政联席会、哈市领导现场办公会确定的污染治理要求落实情况,督促、指导和帮助企业加快治污整改工作,确保按期在6月15日前完成任务。
针对哈药总厂污染问题,日前哈市先后召开市政府现场办公会、党政联席会,进一步研究部署治理工作,哈尔滨市领导姜明、丛国章带队现场检查企业落实停产、减产措施,以及污水处理车间检修进展情况。哈市环保部门按照市政府对治理哈药总厂污染的总体部署,深入现场调查核实、采样监测,研究部署整改措施,并依法做出处理意见:高限处罚工艺废气超标行为,限令年内排放达标;责令进一步关停高排放车间,6月15日前全面完成污水处理设施检修任务,确保废水排放浓度达到与城市污水处理厂商定的控制要求。
据了解,哈市环保部门采取专家论证、现场检查、驻厂监督、领导约谈等方式,督促企业抓紧落实减产减排和治污项目建设,确保达到下游污水处理厂进水控制要求。目前,由省、哈市环保部门组成的联合督查组每天深入哈药总厂督促检查,将监测频次增加到每天3次,增派执法人员24小时驻厂监督,昼夜检查限产、限排落实情况,督促污水处理厂检修项目、在建污染治理工程建设进程,确保如期完成整改。
环保组织呼吁上证所惩戒哈药
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绿家园志愿者、绿色龙江4家环保组织今天向黑龙江环保厅等有关部门提出建议,要求有关各方依法对哈药不按规定信息公开的行为进行惩处。
“6月5日,媒体曝光哈药集团总厂污染违规的情况,我们作为长期关注企业环境表现的环保组织,认为哈药应当尽快完成整改,向社会公布整改信息和排污情况。”4家环保组织提出,黑龙江省环保厅应当追加处罚哈药未进行信息公开的行为,并代为公开主要污染物排放信息。哈药清洁生产审核如已完成,则应向社会公开审核报告;如尚未按要求完成,则应依法惩处。
4家环保组织同时建议,上海证券交易所应当针对哈药股份未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行为进行惩戒。“日哈药集团总厂就被黑龙江省环保厅列入污染严重企业名单,而自始至终其母公司哈药股份未将该信息向社会披露,直至日被央视曝光。给投资者造成了严重损失后的公告解释,还只字未提此前被列为 污染严重企业 ,更未披露指引要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等信息。”4家环保组织说,这样的刻意隐瞒企业环境信息的行为,违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的要求。
子公司道歉 哈药股份置身事外到何时?
在为哈药总厂鼓完掌声之后,另一种遗憾按不住地从莫名的地方涌出,哈药总厂的“领导”,就是那个导演了每年几亿广告费的哈药股份怎么没来道歉,是事不关己还是有意回避,不得而知。其退避三舍,自然让笔者对哈药总厂的治污疗效产生了不少的怀疑。
如果说哈药总厂的污染只是短期行为、偶尔为之、甚至突发事件,无疑应该只把板子打在哈药总厂身上,但细细端详哈药的“污染门”,这绝不仅仅是哈药总厂的事,哈药股份是脱不了干系的。
“哈药”污染已非一日,哈药总厂的污染问题早就“臭名昭著”,据有关媒体报道,周边居民二十多年一直在举报,政协委员也有联名提案,媒体也进行了多次曝光。但哈药总厂总是“我自岿然不动”,更可笑的是,投资一亿多建的排污处理系统总在和有关部门“躲猫猫”,只有在有关部门检查的时候才会运转两声。
哈药为“污染门”道歉 辩称环保投入远大于广告
6月11日晚,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厂长吴志军和总厂环境保护部部长韩洪彬专门就哈药“超标排放事件”发出《致歉信》,正式向公众道歉。但对于“哈药广告投入是环保27倍”的说法,哈药总厂方面则否认称,哈药对环保的投入远远大于对广告的投入。
在《致歉信》中,哈药总厂方面表示,正加快高浓度废水气浮预处理项目建设进度,该项目总投资143万元,预计日即可投入使用。另外,为便于设施检修,计划投资3000万元,新建约30000立方米生化池,现已经进入项目前期招标阶段。
而对于媒体纷纷提出的“哈药有钱投广告没钱治污”、“哈药广告投入是环保27倍”等说法,吴志军则解释,哈药总厂主要生产的是处方药产品,处方药产品在大众媒体上是不允许做广告的,只有在专业的期刊和杂志上做广告。“实际上我们这个企业在广告投入上每年也就几百万元。”吴志军说,2010年的广告投入是175万元,今年到现在为止投资也就是十几万元。而近几年来的哈药总厂在环保的投入大概是4亿多元,每年的运行费用实际上比前一年可能要增长很大一部分。“所以它的投入是远远大于广告投入的”。
宁被罚款也不治污 哈药股份曝出环保软肋
哈药总厂对周边环境的严重污染是我国制药产业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药企污染屡禁不止,部分地方甚至愈演愈烈。酿成这一苦果的根源是医药企业难以跳出低端原料药生产的束缚,一直在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圈子里逡巡不前。而环保部门多数以收取一定数量的排污费作为主要监管手段,排污费与治污费之间的巨大落差,使得企业铤而走险,宁愿交几百万的排污费得过且过。
《证券日报》记者昨日致电多家原料药上市公司询问污染治理情况,但上市公司全部噤若寒蝉,部分公司以这是专业问题为由拒绝透露具体情况。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药企污染事件层出不穷的原因,从外部来说,首先是国内医药行业缺乏环保意识,走“先发展后治污的环保模式”;其次,企业一般会以投入产出比作为衡量标准,“治污完全是沉没成本,投出去收不回来”。而且大家观望情绪比较严重,“既然大的企业都没有改正,我们为什么要投入这么多钱?一旦我们真的投入了这么多钱去做,下一步规定放松了,我们的钱不就白投了吗?”
“哈药事件”敲响药企治污警钟
日前,媒体曝光了哈药总厂青霉素生产车间发酵过程中废气的高空排放,以及蛋白培养烘干过程和污水处理过程中无全封闭的废气排放,使得工厂周围空气污染严重。两年前,该药厂相邻区域空气质量检测的结果显示,硫化氢气体超标1150倍,氨气超标20倍,均超过国家恶臭气体排放标准。   哈药股份发布公告承认了哈药总厂污水排放未达标。6月11日晚,哈药总厂厂长吴志军就污染事件向公众道歉,并表示愿接受一切处罚。有消息称,哈药总厂的青霉素车间将搬迁至哈尔滨市的阿城区,以远离居民区,但预计80亿至100亿元的搬迁成本该谁出,仍没有答案。
制药工业属于精细化工,其特点是原料药生产品种多,生产工序多,使用原料种类多,不同的生产工艺制造的同种产品的废水、废气也会不同,处理方式就有差别。此外,污染的治理还与制药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周围有河流、湖泊的对排放标准要求较高。这些差异为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带来了困难。
从更大的背景上看“哈药门”
哈药集团的此次表态,两个问题需要搞清楚。一方面是“环保治理的某些技术存在难度,有些是世界性难题”,那么,这些问题是指哪些?能否再具体一些?另一方面,“高污染车间将实现全面升级”,那么,企业依靠什么体系支持全面升级?
回顾哈药污染历史以及企业应对行为,笔者认为,一个没有明确具体时间限制的、可衡量具体目标的公开表态,对于社会公众而言无异于“空头支票”。有三个理由支持及早关上“哈药门”。
哈药总厂搬迁已提上日程
对于日前被曝污染严重一事,哈药总厂终于打破沉默。6月11日晚间,哈药总厂厂长吴志军公开道歉,并表示愿意为此次污染环境“承担一切责任、接受一切处罚”。同时,为了根除污染源,哈药总厂环保部长韩洪彬透露工厂搬迁一事已经提上日程。
此前,据央视报道,哈药集团制药总厂位于哈尔滨城区西南部,它所释放的臭味影响范围波及周边的高校、医院和居民区。记者进入哈药总厂厂区调查发现,产生臭味的主要原因是药厂青霉素生产车间发酵过程中废气的高空排放,以及蛋白培养烘干过程和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废气排放。此外,哈药总厂制剂厂还违规焚烧化工垃圾,并将废渣直接排到旁边的小河里。
吴志军承认,“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暴露出企业在环保工作中存在着严重的失职、失责、失查等问题。反映出企业在迅速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环境危机意识存在缺失,在基础管理和特殊时期应急处理能力的不足。为此,哈药总厂和我本人以及企业领导愿意为此事承担一切责任,接受一切处罚”。但他否认了“哈药广告投入是环保27倍”的说法,认为这是外界的一种误读。
哈药超标排污事件系列观察之一
"厚道企业"超标千倍排放 哈药烧钱营销无力治污
哈药超标排污事件系列观察之二
哈药被曝污染“惯犯” 与政府讨价还价股价大跌
哈药超标排污事件系列观察之三
哈药怪味扰民二三十年 被指做良心人行昧心事
哈药超标排污事件系列观察之四
哈药总厂厂长进京致歉 十媒体质疑不给力
新华财经专题:
本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政府退出上市公司环保核查,谁来监督高污染企业产能扩张?_网易新闻
政府退出上市公司环保核查,谁来监督高污染企业产能扩张?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环保部决定,在遵循“减少行政干预、市场主体负责”的原则下,将上市环保核查由政府主导,全部交由市场主体负责。   CFP 资料        政府部门宣布退出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后,开始引发环保人士对于高污染公司上市是否能得到合理监管的忧虑。        据环境保护部网站消息,9月25日,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主持召开环境保护部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在遵循“减少行政干预、市场主体负责”的原则下,将上市环保核查由政府主导,全部交由市场主体负责。        所谓上市环保审查,是指首次申请上市发行股票、申请再融资、资产重组或拟采取其他形式,从资本市场融资的公司,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其环境保护管理、环境守法行为进行全面核查,并对环境保护信息持续披露及后续监管。只有核查通过后,才能进行证监部门审核环节。        环境保护部此前已下放多项行政审查权限。2013年12月,环境保护部宣布下放分布式燃气发电、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扩建民用机场等25个项目的环评审批权限,以推进环评的市场化。政府退出高污染企业监督引发关注        根据环境保护部的改革思路,今后,环境保护部将停止受理及开展上市环保核查;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停止开展上市环保核查。上市环保核查将主要由市场主体负责。        非赢利环境机构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向澎湃新闻()表示,现在等待IPO(首次公开募股)的企业很多,其中不乏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污染问题严重。如果上市环保核查没做好,其上市融资进行产能扩张,可能会给环境带来更大的伤害。        “市场主体要界定清楚,同时在制度上应有所保障,政府要有效监管,严格执法。”马军认为,明年新环保法实施,对污染企业实行按日计罚,提高其违法成本,上市环保核查的市场化才能真正向前迈步。        环境保护部表示,上市环保核查交由市场后,将严格规范对上市公司的日常环保监管,加大政府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力度,保荐机构可通过公开渠道获取企业信息。        马军表示,包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在内的一些民间环保机构,都建有污染企业污染排放的数据库,可作为上市环保核查的企业信息。        环境保护部还表示,考虑到上市公司直接涉及股民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将尽快研究上市环保核查制度取消之后的严格规范监管措施,做到环保核查停止的同时,上市公司环境监管不放松,确保环境安全。        江苏宜兴环保产业研究院一研究员称,改革的思路主要是从政府主导的监督,转为社会主导的监督。至于对IPO企业的影响,目前是把临时性的监督取消,后面持续性的监督可能会加强。上市核查存在利益寻租        2001年,上市环保核查启动。环境保护部的前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下发《关于做好上市公司环保情况核查工作的通知》,指出对上市公司的环保情况核查是一项预防性环保措施,对于避免因上市公司环境保护工作滞后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而带来的市场风险是十分必要的。        此后,原环境保护总局又连发多份通知,明确冶金、化工等13个重污染行业申请上市的企业,以及申请再融资、所募集资金将投资重污染行业的已上市企业,均需进行环保核查。        环境保护部对此也指出,对上市环保核查制度实施以来发挥的积极作用,应当给予肯定,但也要看到上市环保核查制度存在主体责任不清、地方保护主义干扰、核查周期较长,甚至存在利益寻租等突出问题。        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上市环保核查看起来应是政府担当的责任,实施初衷是保护环境,但该项制度实施以来,大多时候已流于形式。 “环保部与地方环保部门并不是垂直管理,地方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申请上市,地方的环保部门不可能不批准。”文一波说。  
(原标题:政府退出上市公司环保核查,谁来监督高污染企业产能扩张?)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污染燃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