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20年中国人均收入入是多少?

2015年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_凤凰资讯
2015年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2015年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陕西26420元(全国31195元)在全国居第16位较上年前移一位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828070
播放数:435917
播放数:1408763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2015年中国居民收入“跑赢”GDP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中新社北京1月19日电 (记者 庞无忌)中国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两年“跑赢”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
  中国国家统计局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人民币,下同),比上年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这一速度高于同期中国GDP6.9%的增速。
  自2014年一季度公布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结果以来,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已连续两年“跑赢”GDP。
  按常住地分,2015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3,比上年缩小0.02。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2。
  居民收入为何连续跑赢GDP?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而言,一国的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是正相关的,经济增长快,居民收入增加也会加快,但两者并不一定会同幅度、同步增长。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分配制度。
  总体而言,城乡居民收入主要通过劳动获得,如果一个国家的分配制度让劳动收入参与更高比例的分配,那么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就可能高于经济增速。反之,如果分配制度更多地向资本提供者倾斜,那么居民收入占的份额就会小一些,可能跑输GDP。
  中国近两年居民收入增长连续快于经济增速,也是分配制度逐步调整的结果,决策者越来越强调民生,让民众能更多享受到经济增长的好处,所以虽然中国GDP增长放缓,但居民收入没有受到太多影响。
  近年来官方出台完善了一系列保障性制度,包括社保、医保、养老保险等,并提供各种补贴,这些都给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提供一个底线保障,不至于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另外,针对劳动者收入的保障,出台了更加细致的法律规定。各方面共同作用下,居民收入增长快于GDP增速。
  “我们都希望居民收入能够长期保持较快增长,但任何事物越过界限都可能会导致不平衡的状况。”赵锡军说,试想一个经济体创造的价值都被消费掉了,人们不愿投资、不积极生产,那么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力就会越来越小,收入增长也就失去了基础。所以还是应该平衡好居民收入增长与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力争有个均衡的结果。(完)2015年中国外出农民工1.68亿人 平均工资2864元
来源:中商情报网 责任编辑:liuyang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农民工工作有关情况。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表示,农民工已成为中国工人的主体,目前全国农民工总量2.74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8亿人,外出农民工月平均收入2864元。
杨志明表示,农民工已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国农民工总量2.74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8亿人,外出农民工月平均收入2864元。可以说,农民工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镇创造了财富,为改革开放增添了活力,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杨志明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推动农民工就业规模持续扩大,职业技能不断提高,工资收入稳步增加,参加社会人数继续增长,劳动保障权益维护得到加强,享受基本公共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在子女、住宿改善、卫生、落户等方面都有新的进展,农民工市民化有序推进,关心关爱农民工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
杨志明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民工发展可以增强中国的信心。农民工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挑战,主要是农民工职业技能和就业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维护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工作需进一步加强,逐步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需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中逐步实现新期待。
杨志明指出,去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政策措施。今年1月,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体会议部署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分析热点,攻克难点,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力转移道路。
相关内容阅读
中商情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中商情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5 邮箱:
热门调查榜
热门资讯榜
大家都爱看
今天一条裙子成为外网热点话题,引发亿万网友疯狂讨论!到底你看到......
国产动漫《秦时明月伍君临天下》是中国第一部3D武侠动画剧《秦时......
“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评选”结果27日揭晓,中央电视台综......
温州“豪放女”醉驾被查当众脱衣与民警厮打
近日,成龙再因之前的广告代言被网友恶搞。2004年成龙代言某洗发......
每次到了LOL周免,很多小伙伴是不是和小编一样,觉得这个英雄我心......
昨天为羊年第一个交易日,沪深两市结束节前的7连阳走势,......
顺络电子年报净利增逾四成拟10转10
顺络电子26日......
石敢当之雄峙天东第25集剧情介绍
哪吒告诉石敢当,......
活色生香第37集剧情介绍
宁致远休掉乐颜
宁致......2015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低倍差超10倍
21世纪经济报道
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指出,就2015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而言,20%低收入组人均收入5221元,而20%高收入人均收入为54544元,高是低的10.45倍。
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院长副院长、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马晓河,在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等主办的&2016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提醒,&我们过去历年来政府都在强调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但是城市内部和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在扩大,&这成为阻碍消费增长的巨大阻力。
他指出,就2015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而言,20%低收入组人均收入5221元,而20%高收入人均收入为54544元,高是低的10.45倍。
而且,纵向来看,城市、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年,中国城市20%的高收入和城市20%的低收入之间的收入差距,由3.6倍扩大到5.5倍,十几年间扩大了1.9倍;同期农民内部20%的高收入人群和20%的低收入人群间的收入差也从6.47倍扩大到8.65倍,十几年间扩大了2.18倍。
这就形成了结构性矛盾,一是中低收入人群没有能力消费,二是中高收入人群不愿消费,因为国内缺乏优质产品。
马晓河指出,背后的原因实际是因国民收入制度不合理导致。一方面导致公共投资主体、生产投资主体拿钱太多增长太快,挤压了消费空间;另一方面消费主体之间又出现了有钱的人不消费,没钱的人想消费。
一个现象就是,&目前20%的低收入每月只有430多块钱,想消费却消费不了。还有20%的中低收入平均每月不到一千块钱。这两个群体加一块是5.5亿人,这5.5亿人需要传统消费的,而不是新兴消费。&马晓河说。
 以下为发言实录(标题为编者所加,部分地方略有改动):
当前经济没有明确好转的信号
我对当前经济判断是经济增长好转信号不明显。经济增长连续23个季度从高位下行,目前经济增长好转信号不明显,多数指标表现偏弱,通缩风险压力缓解迹象不明确,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是在下行通道。
(体现在)几个指标,第一,GDP从2010年第一季度到现在是下行的。第二,工业增长。第三,PMI是当前经济回升的一个迹象,2009年9月份以来中国的PMI上了好几次都下来了,只有一个月的上行来证明要上,论据不足。再看价格,工业品购进和出厂价格,收窄幅度变小,但是是在很大的区间向上回升的,在深水期潜伏着。货币供给有所改善,货币发行量M2和贷款有所增加,但是货币没有到实体经济。因此,当前经济增长没有明确的好转信号。
为什么经济增长下降呢?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下行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综合体,既有周期性,又有结构性,也有体制性,周期、结构、体制搅在一块导致中国经济增长下降。
从周期上看,中国已经是中上等收入国家,中上等收入向高收入国家转变的时候没有一个国家不下滑,为什么?总量变大,结构成熟。我算过一个账,去年我们增加的GDP是4.03万亿,现在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相当于2000年的六点几,我们现在6.9,相当于过去2000年的44%。第二,结构成熟了。办一个水泥厂跟办一个发动机厂哪个容易哪个难?办一个钢铁厂跟一个大型集成电路厂哪个难哪个容易?
从需求看,中国的需求结构出现了问题。第一,我们的收入分配体制不合理,一方面存在着公共投资主体、生产投资主体拿钱太多,增长太快,公共投资用于生产投资的资源太多,挤压了消费空间,增长太慢不利于消费。另一方面消费主体之间出现了有钱的人不消费,没钱的人想消费。目前20%的低收入每月只有430多块钱,想消费却消费不了。还有20%的中低收入平均每月不到一千块钱。这两个群体加一块是5.5亿人,这5.5亿人需要传统消费的,而不是新兴消费。谁给他钱消费?这是很多人忽视的问题。
现在有人说中国的消费是上升的,从2006年以来投资消费在下行,消费业在跟着下行,投资下得快,消费下得慢。另外一个群体是40%的中高收入群体,但是他们不想消费。因为供给结构有问题,没有优质产品、安全食品,只好到国外消费,国外消费也不能把财富消费完,就存起来。供给结构限制了中高端的消费结构转换。
第二,社会保障体制由于水平低,不完善,广覆盖,造成了很多人不敢消费。老百姓确实有点钱,他们想消费,但在屁股后面的保障制度不足以保障其消费。比如中低收入阶层,人的一生要干四件大事儿,第一买房子建房子,第二婚娶,第三孩子教育,第四养老看病。我们哪一项能保障中低收入阶层大踏步消费,实现中国梦,实现不了。有好多人不愿意消费,不敢消费。
第三,经济下降,去产能影响就业,还有互联网+、智能化也影响就业,现在不要以为新兴产业增长不对就业带来影响,比如互联网+,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是替代了传统商贸流通业才获得了发展,现在到微信上看,许多传统商贸业没有就业,倒闭了。连北京的大商场都关闭了,什么原因?现代新兴消费行业对传统行业的替代,替代不是增长,有一部分是增长,有一部分是替代。今年的居民收入有可能不会像以往那么高。所以,消费是缺乏一个持续增长的动力。
这组数据(如上图所示),我们过去历年来政府都在强调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但是城市内部和农村内部的消费阶层在分化,城市20%的高收入和城市20%的低收入之间的收入差距由过去2000年的3.6扩大到5.5倍,扩大了1.9倍;农民内部20%的高收入和20%的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差也是在扩大。2015年,20%的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差距扩大到10.45倍。高收入人群边际储备高,我们有利于中高收入阶层,结果是有利于储蓄,不利于消费。
要比财富结构,不能比本身,消费和储蓄要比,一个家庭财富总收入等于总消费+总储蓄,一个国家也一样,不能纵向比印度快,比美国快,得跟储蓄比,储蓄等于投资,投资等于产能。中国从消费市场看有严重的结构问题。
从供给看,中国的供给也出现了问题,供给结构上传统增长动力在衰退,新兴增长动力还在孕育,新旧动力不接续。为什么?在模仿式创新和高储蓄的条件下我们从上到下的体制有利于我们把资本高度进入到中低端产业,造成中低端产业产能过剩。当国内需求不足,国外出口下降的时候出现了严重过剩。当前中国的市场出清不了,可以缓解库存,但出清不了,我们产能在中低端是两种力量造成的,第一种力量是市场,第二种力量是由各级地方政府在竞争条件下大办园区,大办中低端产业造成的过剩。所以,靠市场是比较难的。所以,我支持政府去产能。
另一方面,中高端,特别是高端产业,引领产业发展的高端产业进入不足,为什么?因为我们是模仿式,我们要搞自主创新,我们缺乏好多条件,引领高端产业,引领制造业发展进入不足。国有企业很强大,但是国有企业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力量不够,进入不足。我们中国的装备制造业里外商、港商占的投资比重比国有企业还高。
我连续追踪了三年,2012年,2013年,2014年。高端产业,特别是这些产业还出现了向外转移的现象,因为成本高,创新环境、环境污染导致好多向外转移,这对我们是一个高端的下压效应。从房地产看,一二线销售向好是市场出清的结果,只要市场继续出清,要想增加投资比较难。会增加一定投资,但是要想大幅度像过去那样不可能,特别当前中国房地产出现一个结构性问题,一二线城市就业前景好,但是我们在一二线转移人口落户条件限制太多,恰恰中国的转移人口里60%在大中城市就业,我们在这方面限制比较多,特大城市严格控制人,大城市要合理确定落户条件,中小城市完全放开,放开他不去,不放开的他想去去不了。所以,改革要不加快推进房地产要想健康发展也难。
 两大结构性问题制约
所以,我的结论是什么?中国的经济问题是两个层次的结构问题。第一个层次是总供给和总需求失衡,失衡的原因是供给过剩,供大于需求。第二个层次是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都有问题,问题在哪个方面呢?问题在第一,需求结构里高端产品,中高收入群体消费是没有供给支撑,中低端产品没有收入支撑。
从供给看,中低端产品资本过剩,在短期内难以出清,在长期又是新兴产业供给不足。当前中国的经济问题是两个端的问题,需求端是两端,供给端也是两端,也有制度问题。
我的信心是中国经济还有发展前途。第一,消费空间很大。一定要瞄准消费,中国的消费如果人均消费的水平增长高,像发达国家的一半,我们的消费市场是非常宽广的,消费的前景就是传统消费一定要瞄准中低收入阶层,让中低收入阶层有能力消费。第二,瞄准中高收入阶层,让中高收入阶层有新兴消费,愿意消费中国的产品,中高端两个。从供给看,我觉得供给里要淘汰过剩产能的同时一定要抓好新兴产能。中国经济增长有希望,但是目前看不出回升的迹象,有可能下半年出现弱企,如果不改革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会出现非常高的增长。
我的建议供给侧和需求侧要同时发力,李克强总理也讲过要同时发力,供给改革目的是需求,需求要依赖供给,供给侧改革要两手抓。第一要改革,一定要抓改革,同时在产业上做好减法的同时一定要做加法,赶快培育新兴产业,实现新旧动力的接续。需求侧也是两手抓,调整投资结构,投资结构为什么要调整呢?要把投资结构调整转向民生有利于促进消费的方面。需求侧和供给侧有一个相同点,需求侧里有个投资,消费侧供给侧也有投资,这两个投资从表面看是一样的,但是结构不一样,我们要调整这些将来能增加潜在增长力的投资结构,我们过去的投资结构对现在的增长力比较有用,对未来没用。所以,我的建议是这样。另外,抓新兴产业,中国互联网+是一大行动,中国制造2025是非常好的,关键要落地,文件再好落不了地没用,要落地。怎么落地?改革。
第三条建议就是解放思想。解放,解放,再解放,一定要解放。70年代末到80年代出现了世界上三各位人,撒切尔、里根、邓小平。中国80年代,甚至到90年代改革好多都是供给侧,但是我们总结一下80年代、90年代改革,邓小平四个字&石头&、&猫&、&鱼&、&鸡&,即摸着石头过河、白猫黑猫、三个有利于、四项基本原则,围绕两个群体,解决了中国的繁荣富强。穷人中低收入群体有业就,有饭吃,农民把地包出来有饭吃,工人搞计件,精英阶层有上升通道了,恢复高考,解决了背后几亿人的问题。所以,我们向伟人学习,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再解放思想!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年中国人均收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