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家还认为捷安特2017款山地车30不变政策合理吗

  一、主办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
  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
  二、承办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政府
  江苏省南京市体育总会
  三、协办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体育局
  南京浦口城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四、独家执行机构:
  江苏赛克林体育发展有限公司
  五、比赛时间、地点: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水墨大埝美丽乡村休闲旅游区
  六、比赛设项及活动日程:
  (一) 竞赛分组:
男子山地越野赛(青年、成年)
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注册的各省队专业运动员
女子山地越野赛(青年、成年)
男子越野计时赛(青年、成年)
女子越野计时赛(青年、成年)
男子公开组山地越野赛
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注册为大众俱乐部运动员,接受团体报名和个人报名。
女子公开组山地越野赛
  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注册为大众运动员
男子体验组山地越野赛
  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注册为大众运动员
男子公开组越野淘汰赛
  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注册为大众运动员
男子大学生组山地越野赛
  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注册为大众运动员
  (二)活动日程:
9:00-10:40
男子专业组山地越野赛
约1:20-1:40
10:50-12:40
女子专业组山地越野赛
约1:20-1:40
13:30-14:20
男子公开组山地越野赛
约1:00-1:20
14:30-15:30
男子大学生组山地越野赛
约0:45-1:00
15:35-16:45
男子越野淘汰计时排位赛
约1:00-1:30
9:00-11:30
男子专业组越野计时赛
女子专业组越野计时赛
12:00-13:00
男子体验组山地越野赛
约0:45-1:00
13:00-14:00
女子公开组山地越野赛
约0:45-1:00
14:00-15:30
男子公开组越野淘汰赛
约1:00-1:30
  注:具体单项比赛时间安排,请关注官方网站。
  七、比赛路线信息:详见补充通知。
  八、报名与报到确认:
  (一)报名:
  男子山地越野赛公开组最多报名参赛人数不超过150人,即30支队。报名必须首先在官网上注册最多7人的代表队,代表队名称必须由中文开始、可以包括英文字母,最多18个字符段,即最多9个汉字长度。报名录取按网上报名时间的先后顺序额满截止。该组每队报名人数限5 人,但不得少于3人。
  男子山地越野赛体验组、大学生组最多报名参赛人数不超过200人。报名录取按网上报名时间的先后顺序,额满截止。
  组委会接受以参赛队为单位的报名和选手个人形式的报名。所有报名须登陆
  官方网上报名平台(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官方网站:)或指定网上报名平台进行报名。
  报名费:男子山地越野赛公开组为150元/人;男子山地越野赛淘汰组、女子山地越野公开组为80元/人、男子山地越野体验组、大学生组为50元/人。
  (1)官方网站
  (2)官方邮箱:
  报名截止时间:2017年3月6日-4月2日;
  名单公布时间:日前。
  注:支付报名费后,请保留汇款单或截图。报名费用一经缴纳后不予退还。
  (二)报名方式:
  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组委会
  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组委会官方QQ群:
  联系人:钟莉联系电话:
  客服电话:400-610-5188
  (三)报到确认:
  完成报名的运动员需在赛前一天13:00-19:00到“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暨2017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江苏&水墨大埝站组委会”进行报到确认。报到时,须携带本人身份证领取参赛物品(号码布、牌和计时芯片)和信息资料。
  报到详细地址、接待联系人、联系电话等信息于赛前15天在官方网站公布。
  九、参赛资格:
  1. 参加男子山地越野赛公开组的选手必须是拥有有效身份证件的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华人。
  2. 年满 18 周岁,曾在国家体育总局注册的专业运动员须在终止注册后距比赛当日满 2 年方可参与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的各项比赛。未满19周岁(截止 日未满19周岁,即1998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已注册青年运动员仅可以参加男子山地越野赛公开组的比赛。但是,他们必须是未参加过全国性专业比赛。否则,取消其比赛资格,以及全队团体累计成绩。任何不符合参赛资格的运动员/队都将不能进行总成绩累计排名,并不得获取任何奖励。
  3. 山地自行车比赛属于高风险运动项目,正式报名应签署自行车赛事安全风险免责法律声明。未满18周岁的年轻选手必须有监护人许可参赛的签字证明,并附签字监护人身份证复印件。
  4. 参赛选手必须携带本赛季全年的意外伤害保险进行报名确认,并接受组委会的验证。
  5. 参赛选手应具有良好的适合山地自行车比赛的健康状况,要求无视力、听力和语言障碍。患有发热、感冒、心脏病、高血压等任何影响比赛的身体疾病,服用任何影响神智的饮品、酒类、药物者,组委会有权拒绝其参赛。对此参赛选手负有全部的责任和义务。
  十、技术规定:
  1. 本次赛事执行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最新审定的《自行车竞赛规则》和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竞赛规程总则、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技术规定总则。
  2. 参赛器材必须符合竞赛规则规定。以俱乐部为单位报名的运动队/运动员必须统一本队骑行服。否则,不予出发。所有参赛运动员必须穿骑行服参赛,除了遇严寒天气,不能穿长裤或护腿。并且比赛装备的任何广告部分都不能违反规则规定。比赛期间,参赛运动员不得佩戴、使用任何无线通信设备。
  3. 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各项比赛必须使用26-29英寸山地越野车型,必须有前减震器、车胎宽度不少于1.75英寸的带齿外胎。
  4. 本站赛事只有山地越野赛专业组和公开组安排维修/补给区。补给必须由本队人员完成。运动员必须按行进方向进入维修/补给区,并且只能维修车辆和更换车轮、配件,不能更换车架。否则,取消该运动员比赛资格。专业组和山地越野赛公开组仅允许同队参赛运动员之间在同等状况下更换配件,但不允许换整车。违反者取消比赛资格。
参加各项目比赛的所有参赛选手不允许接受任何外界帮助。
5. 赛前 45 分钟开始检录,赛前 10 分钟结束检录。检录时必须按规定在身体 两侧肋间佩戴号码布、在车把位置固定车号牌,必须穿着骑行服和头盔、 携带车辆接受裁判检查。
男子越野赛公开组各队要在起点处集体签到,并接受媒体采访、赛事宣传。
6. 本站比赛运动员/队出发位置规定如下:
男子、女子专业组和山地越野公开组出发顺序按报名时间顺序纵队从左至右进行排列,之后进行第二排、第三排排列。体验组、大学生组、女子公开组按检录顺序进行从左至右进行排列,之后进 行第二排、第三排,……排列。越野淘汰赛出发顺序按报名时间,由裁判编排出发顺序进行30 秒间隔出发,录取时间成绩前32 人进入下一赛次。
7. 根据特殊规定,山地自行车越野赛各组比赛脱圈运动员将被淘汰。任何被脱圈淘汰,在终点线附近指定位置退出比赛的运动员将予以排名。
8. 如遇极端天气等不可抗力的因素,总裁判长有权决定暂停或取消比赛。如果比赛已经开始进行,可以会同技术代表和竞赛总监根据进行的程度决定就此将当前状态作为比赛结果或比赛取消,当前成绩无效。
9. 各项比赛之后,将进行颁奖仪式。获奖运动员应在赛后及时到达颁奖区等候颁奖,未按时参加颁奖仪式的选手视为自动放弃奖项。获奖运动员必须按时参加媒体见面会。
10. 本次比赛采用电子计时设备,选手报到确认时须向组委会缴纳计时芯片押金,200元/枚。赛后,归还时退回押金。
  十一、成绩排名:
  1. 各项比赛(除计时赛以外)以运动员完成比赛,到达终点的先后顺序决定成绩排名。
  2. 男子山地越野赛公开组团体排名以每队最好的三名选手到达终点的时间成绩相加进行排名。如果当站团体成绩相同,团体积分排名以各队到达终点的运动员三个最好名次相加决定,优者列先。如果仍相同,以各队通过终点的最好名次决定。
  3. 如果出现成绩排名相同的情况,相见总规程相关条款。
  十二、本站奖金分配:
  本次男子公开组比赛获得前30名运动员给予相应的奖金奖励。同时,公开组获得个人排名前30名的运动员、团体排名前20名的运动员相应积分累计。各项目的奖金和积分排名奖励详见下表:
  淘汰赛
  (元)
  注:单项报名人数,未达到规定人数的一半,奖金将按照单项奖金的一半颁发。获奖人员需携带身份证领取奖金。
  十三、本规程解释权归赛事组委会。未详尽事项,请关注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官方网站《2017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竞赛规程总则》或补充通知。
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组委会
二〇一七年三月六日把贝母当药吃是焚琴煮鹤
大家对“贝母”这个词并不陌生,可很少有人见过它们被炮制成药材之前的真实样貌。在西方园艺界,各种贝母被视为重要的观赏花卉,娇美的容颜令人赞叹;我国境内原生的贝母接近30种,它们各自有着不同风格与气质的美。本文作者通过大量的考察和采访,为我们带回那些花儿的故事。
总第675期2017
荒漠漆并非一定出现在荒漠(戈壁、沙漠、石漠)这种干旱区,它也可以出现在干旱的草原中,总之荒漠漆一定出现在干旱的地方,但因这种现象在荒漠中最为典型,故称荒漠漆。
皖南、赣东北所在的江南丘陵,是我国有色金属矿富集地带。唐宋时期,这一带的金银铜矿进入大规模开采时期,文献多有采矿冶金记录。不过,矿床废弃后留下的矿洞,千百年来很少有人问津。长期跟《中国国家……
没有一种鸟和人的关系有如鸡和人一样深远。从至少几千年前人类驯养原鸡开始,它们的后代就逐渐被带往世界各地,深深影响着人类的文化与生活,继而演绎出多种多样的人鸡关系。如今,不论是原鸡还是其后代……
印控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地区,是一个历史上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地方,这里曾经属于中国西藏。拉达克不仅在地理地貌上与西藏有许多相似之处,也一直保留下许多传统的藏族文化。出于对藏文化的热爱和对……
大家对“贝母”这个词并不陌生,可很少有人见过它们被炮制成药材之前的真实样貌。在西方园艺界,各种贝母被视为重要的观赏花卉,娇美的容颜令人赞叹;我国境内原生的贝母接近30种,它们各自有着不同风格……
中国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民族共同体。实际上,多元一体的共同体也是与我们国家多元一体的地理风貌相一致的。正如不同地理区域里的不同生产生活方式之间是彼此相互依赖地构成……
在传统中国人的“天下”观中,有一个基本的地理概念模式:一个中央大国,加上一个稳定的地理边界带,边界带外面是蛮夷世界。
蒙古族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蒙古国的蒙古族总人口超过300万(2015年),其中82%是喀尔喀蒙古族,分布在蒙古国中部和南部,其他有杜尔伯特、巴岳特、布里亚特、达里岗嘎、扎哈沁、乌梁海、达尔哈特、土尔扈特……
老一辈的牧区人,无论从习俗还是根源文化,身上都有一种鲜明的烙印。这个烙印与传统紧密相连,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思维方式,都有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安静的、温暖的力量。与现代可称为“二代蒙古族人”……
蒙古族青年女作家敖登托雅为我们讲述了3位八零后、九零后蒙古族年轻人的故事。这3个人互不相识,彼此相距遥远,画着各自的生活轨迹。然而,他们分别表达出类似的思想:“我想首先作为人而不是‘蒙古族人……
如果说开花植物是植物界最耀眼的成员,那么大型真菌可以说是真菌界最令人瞩目的明星了。这个独特的家族,有着种类繁多的成员、变化多端的造型和斑斓的色彩。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纳板河流域国家……
在中国东北大地上,有一条“T”字形铁路,穿山越岭,跨江衔海,史称“中东铁路”,其沿线保留了上千座火车站舍以及与之相关的配套建筑,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遗存群体。它们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中东铁路建……
中国国家地理
推开自然之门 昭示人文精华
冰封和雪飘才是蒙古高原的寻常景象。在冬季的呼伦贝尔草原上,马,这些曾与“铁骑”并肩划过历史篇章的生物,浑然不知自己的勇力曾经创造过辉煌。马蹄的一边是“侵略”、“践踏”和“杀戮”这些令人恐惧的词汇,另一边则是“交流”、“融合”、“壮大”这些正向积极的思想。马无语,一切判断都与人类有关。
摄影/阿音
民族自述:蒙古民族的今昔地理格局
摄影 / 阿音
达莱 1987年生人 新疆厄鲁特蒙古族 独立音乐人现居北京 摄影/耿艺
超乎想象 另一个真实的蒙古族世界
摄影 / 耿艺
我们把德戈金夫带回他的家乡: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请他穿上他唯一一件蒙古长袍,用他拍摄《草原照相馆》的那种方式,也给他拍了一张肖像。站立在幕布前,德戈金夫与他的蒙古袍和身后的大草原之间的关系,显得充满了仪式感和舞台感——他的确更接近“北京青年”这样的称谓。摄影/耿艺
超乎想象 另一个真实的蒙古族世界
摄影 / 耿艺
摄影/陈海汶
时间/2009年2月
地点/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萨麦苏木白音呼布
从草原闯出来的民族:蒙古族
摄影 / 陈海汶
蒙古帝国疆域变化历史地图:1206年,除了边远地区还残存着一些无足轻重的分裂叛离分子以外,成吉思汗控制了整个蒙古地面,成了蒙古的主宰。这时,他让所有部落重新推举或者说确认他为汗。为此,他于公元1206年春在斡难河之源召集“忽里台”。“忽里台”就是“盛大聚会”的意思。
民族自述:蒙古民族的今昔地理格局
蒙古袍袖襟
鲜明科尔沁地区的蒙古袍的袖襟。这种绣法难度很高,会大量使用对称、平绣等针法完成。
合乎想象 蒙古族传统的加持者
神奇:中国岩画的“向日葵现象”
在繁华而巨大的北京城,达莱的世界其实很小:租住的小屋+按小时付租金的排练房+演出的舞台。他只沉浸在自己的音乐创作里,在音乐中,达莱的世界变得很大:自我与社会的对话、现代与传统的拔河、陌生的观众、志同道合的朋友、几千里以外的家乡和面前的都市、赞许与反对……他的心在上下求索,创造了他的世界。摄影/宋文
超乎想象 另一个真实的蒙古族世界
冬季的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镇特莫胡珠嘎查,与夏季是如此不同,碧绿的草原消失了,满目只有白雪。在定居的红砖房旁边,牧民们搭起了白色的帐篷,而且他们仍然住在帐篷里——这里才是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所。斯德布在寒冷中,看上去和夏季时有所不同,也许是半年来从事牧业的辛苦刻画了他。他的生活和他的住处一样:在外来事物的近旁,延续熟悉的日常。但是毕竟,新和旧,已经站在了一起!帐篷里的斯德布,是否希望终将习惯住进红砖房呢?
超乎想象 另一个真实的蒙古族世界
唐晓峰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教授
外部讲述 转换我们的地理概念模式:视“边疆民族”为“相邻民族”
图是中东铁路时期使用的蒸汽机车。
中东铁路建筑群
杨祝良 中国科学院 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纳板河隐秘的大型真菌王国
1267年至1279年,经过对南宋多年的征战,终于在1279年(至元十六年)最后消灭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在旭烈兀西征的同时,蒙哥于1258年率三路大军攻打南宋。1259年蒙哥在四川合州的钓鱼城久攻不下,在一次战斗中身亡(一说病死)。正在进攻湖北鄂州的蒙哥的弟弟忽必烈遂班师,自称大汗。在战胜也自称大汗的弟弟阿里不哥之后,1267年忽必烈定都中都(今北京),后改称大都。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是为元朝的开始。特别注意的是至1275年高丽已臣服于元朝,成为元朝属国。此外经过三次西征,蒙古帝国的疆域达到了顶峰。
民族自述:蒙古民族的今昔地理格局
一回到家乡,蒙古族小伙儿达莱就显出了牧人本色。翻身上马、圈羊、在山岭间漫游、细闻牧草香,这些是他自懵懂时就熟稔的动作,早已变成了他的一部分。他说,小时候总想逃离草原,逃离这单调枯燥的放牧生活,但是长大以后,在远离草原的城市里,他却经常想念草原的寂静单纯,才忽然理解了家乡老人的民歌和长调的美,甚至于他觉得,擅自把民歌和长调搬到城市的舞台上,是对美的亵渎。
超乎想象 另一个真实的蒙古族世界
德戈金夫每周二在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摄影课,授课地点在暗房,他住的地方离电影学院很远,要穿过大半个北京。从待人接物方面看德戈金夫,他与在北京长大的孩子没有什么不同,他的口音,也是很纯正的普通话。可是我们为什么要如此观察和评判他?不过就是因为他有蒙古族血统。而这,正是德戈金夫一直在抗拒的东西:我的作品和我的生活,都是出发于我的本能,“美”是不分种族和国界的,也不应有“民族性”,作为艺术工作者,我的蒙古族血统,不应成为评判我作品和为人的“假想标签”。摄影/耿艺
超乎想象 另一个真实的蒙古族世界
摄影 / 耿艺
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的巴彦代,摄影师路过一片正在收割的草场,几位有着蒙古族相貌特征的牧民吸引了他的注意。几句蒙语的寒暄,立刻拉近了陌生人之间的距离。这里位于贝加尔湖畔,西去不远就是蒙古国边境了。摄影/许阳
民族自述:蒙古民族的今昔地理格局
摄影 / 许阳
把贝母当药吃是焚琴煮鹤
斯其格老人手工刺绣制作的科尔沁蒙古靴,也叫绣鞋,这种具有鲜明科尔沁地区特色的鞋只存在于科尔沁地区,其他地方鲜少见到。同时,制作这种绣鞋十分考验手工刺绣者的功力。
合乎想象 蒙古族传统的加持者
从Tangol村到Nun峰,海拔升高了3935米
Tangol村的海拔为3200米,大本营的海拔约4600米,C1营地海拔约5400米,C2营地海拔约6100米,C3营地海拔约6400米,Nun峰的海拔为7135米(见地图),在短短几天的登山行程中,登山者完成了海拔高度达3935米的上升过程,也见到了不同海拔高度下各具特色的景观。
这座山峰上终于有了中国人的身影
神奇:中国岩画的“向日葵现象”
超乎想象 另一个真实的蒙古族世界
超乎想象 另一个真实的蒙古族世界
内蒙古的呼伦贝尔被誉为“歌舞的海洋”,其中巴尔虎民歌以其鲜明的特色、有序的传承而成为这个音乐海洋中的一朵奇葩。呼伦贝尔市巴尔虎儿童艺术团于日正式成立以来,发掘、整理出一批濒临失传的古老巴尔虎民歌、长调。孩子们的稚嫩歌声成为了连接本民族古老传统和现代化世界的桥梁。摄影/葛蔼
外部讲述:民族情感的伦理悖论
摄影 / 葛蔼
许建初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山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主任 世界农用林业中心 高级科学家
纳板河隐秘的大型真菌王国
1227年成吉思汗在灭亡西夏前不久死去,后三子窝阔台继任大汗,西夏1227年灭亡。窝阔台于1235年派遣其兄术赤之次子拔都,率五十万大军再度西征(史称“第二次西征”)。西征军很快就彻底灭亡花剌子模,杀札阑丁。不久又大举征服基辅罗斯,攻陷莫斯科、基辅诸城,并分兵数路向欧洲腹心挺进。蒙哥于1251年即大汗位后,令其弟旭烈兀率兵西征(史称“第三次西征”)。
民族自述:蒙古民族的今昔地理格局
德戈金夫 1985年生人 内蒙古东部蒙古族 青年摄影师 现居北京
超乎想象 另一个真实的蒙古族世界
吴楚克 蒙古族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院教授
民族自述:蒙古民族的今昔地理格局
把贝母当药吃是焚琴煮鹤
1950年生人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蒙古族 传统蒙古手工刺绣传承人 现居呼和浩特
斯其格老人身穿早年自己制作的科尔沁地区的冬季蒙古袍。头饰由珊瑚、绿松石组成。
合乎想象 蒙古族传统的加持者
这座山峰上终于有了中国人的身影
房子和牧场以及牧畜,就是牧民们的大家当,家里的牧场和宅基地早已在兄弟姐妹间分配好了。达莱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父母都不在世了,哥哥姐姐就是他的至亲长辈,每次回老家,他都住在哥哥们和姐姐们的家。亲人们依然留在草原,过着普通牧民的日子,一如他离家时。达莱的世界,比他的哥哥姐姐们,扩张了许多,因为,他的音乐和他的思想,把他的足迹划到了草原之外。
超乎想象 另一个真实的蒙古族世界
摄影/葛蔼
超乎想象 另一个真实的蒙古族世界
摄影 / 葛蔼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外部讲述:民族情感的伦理悖论
蒙古大军长驱直入中亚后,于1220年攻占了花剌子模的都城撒马尔罕,其国王西逃,成吉思汗令速不台、哲别等一路追击。因此蒙军便西越里海、黑海间的高加索,深入基辅罗斯,于1223年大败钦察和基辅罗斯的联军。1225年,成吉思汗凯旋东归,将本土及新征服所得的西域土地分封给四个儿子,后来发展为四大汗国。
民族自述:蒙古民族的今昔地理格局
超乎想象 另一个真实的蒙古族世界
地图显示的是当代蒙古民族分布的地理范围(深红色块),其背景是蒙古帝国达到顶峰时的疆域轮廓,底图则是今天的世界行政地图。
民族自述:蒙古民族的今昔地理格局
牛洋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博士
把贝母当药吃是焚琴煮鹤
斯其格老人手工刺绣的鼻烟壶袋
合乎想象 蒙古族传统的加持者
超乎想象 另一个真实的蒙古族世界
拉达克及嫩贡山位置图
西藏再往西,便是拉达克。今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以列城为中心的一大片区域,被人们习惯性称为拉达克地区,因为历史上这里曾长期被一个叫拉达克的王朝所统治。拉达克王朝最初是由吐蕃王室后裔建立的地方政权,后脱离吐蕃王朝而独立,元、明、清时又曾作为西藏地方政权的藩属归属中国。1842年后,拉达克被道格拉人(森巴人)占领,拉达克王朝宣告灭亡。
这座山峰上终于有了中国人的身影
斯德布 1990年生人 内蒙古布里亚特蒙古族 年轻牧人 锡尼河足球队队医 现居内蒙古呼伦贝尔
夏季草原上的斯德布、踢足球的斯德布,是那样一个充满活力、不服现状的青年!他和父母住在一起,在星空和白日下,习得了所有草原的知识。他想离开艰苦的放牧生活,他想体验城镇的文化感,他想走出熟悉的环境,去大千世界里闯一闯。但是他依然热爱草原,他痛恨破坏草原的人。摄影/耿艺
超乎想象 另一个真实的蒙古族世界
摄影 / 耿艺
从草原闯出来的民族:蒙古族
1219年成吉思汗为了肃清乃蛮部的残余势力,以及消灭西域的强国花剌子模,便借口花剌子模杀蒙古商队及使者,亲率二十万大军西征(史称“第一次西征”)。图中需要注意的是:1211年蒙古骑兵攻入了金朝,并占领中都(随后金迁都至开封,并催化了南宋和金的战争)。
民族自述:蒙古民族的今昔地理格局
不论世界如何变幻,草原依旧春荣冬枯,牛羊依旧与世无争。每一个从草原走出来的蒙古族牧人都是幸运的,因为,那片纯净的草原天地,早已经属于他们了,那里是他们生命的起点、原点以及终点。
超乎想象 另一个真实的蒙古族世界
平静详和的温带草原,横贯亚欧大陆,西起匈牙利、乌克兰,东至蒙古和中国东北。在历史时期,这个草原地带养育了众多以游牧为生的族群。蒙古民族就是在这片草原上发展、壮大起来的。这片大草原,就是世界史上演的一个巨大的舞台。摄影/赵兰富
外部讲述 转换我们的地理概念模式:视“边疆民族”为“相邻民族”
摄影 / 赵兰富
昂昂溪机车乘务员工公寓
昂昂溪满语为“雁多”之意,是大雁栖息的地方。昂昂溪站建于1900年,1903年正式营业,时为二等站,作为中东铁路西部线重要的枢纽站区,大批来自俄国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入驻此地,车站附近建设了大量的办公和居住建筑。图为昂昂溪机车乘务员公寓,建筑整体风格淡雅,墙体淡黄素朴,仅在檐下和窗券略施装饰。皑皑白雪中,显得十分肃穆、典雅。
中东铁路建筑群
这种毛缘毛杯菌只有在热带地区才有可能见到
行走在热带雨林中,你一定会和肉杯菌科的大型真菌相遇,比如图中的毛缘毛杯菌,它们是热带地区的代表菌类之一。这类大型真菌喜欢高温潮湿的环境,常常生长在低海拔阔叶林的腐木上。肉杯菌科有着杯状或盘状肉质的菌体,多数种类因含有红色素而呈现出橘红色,杯体边缘有白色细密的毛,这些毛状构造到底有什么用,科学界还没有明确的解答。虽然毛缘毛杯菌被称作大型真菌,但如果你想在热带雨林中寻找这种真菌,一定要睁大眼睛,这种真菌个体的直径只有2—3厘米。
纳板河隐秘的大型真菌王国
4月初,湖北恩施建始县花坪镇田地中种植的贝母纷纷绽放。作为药用植物,人们大多只关注贝母的疗效,却忽略了它们花朵的美丽。摄影/田代明
把贝母当药吃是焚琴煮鹤
摄影 / 田代明
嫩贡山Nun峰,海拔7135米,是印控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喜马拉山脉的最高峰,1953年由法国、瑞士、印度、夏尔巴人组成的联合探险队首登成功,此后各国的登山者们在这座山峰上陆陆续续开辟了多条登山路线。63年之后,这座山峰上终于迎来了中国人的身影。
这座山峰上终于有了中国人的身影
惊叹人工凿洞天
江西德兴老百姓口中所说的“十八洞天”,是德兴银山矿区最古老的一处矿洞,其所在的山头随处有洞口,形成了洞洞相通、洞中有洞的人工洞穴系统,就像地下迷宫一般。一天黄昏,已经探测过多个喀斯特天然洞穴的队员们来到这里,他们好奇心大发,借着灯光勘察现场地形,期待着能有特别的发现。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在云南省西部的一个小村庄,当地村民在自家窝棚旁招引了一些原鸡,主要用来配种或斗鸡。实际上,几千年前,这也是人类驯养鸡的方式之一。现在看来,尽管此种做法尚存争议,也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科学的保护方式。但在结果上,此举对原鸡种群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鸡”不可失
摄影 / 葛蔼
曼德拉山岩画密度世所罕见,因为大自然馈赠了最适合作画的“画板”
眼前这片低缓的山地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曼德拉山,它绵延于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之间,有着干旱区山地的典型特征。这片山地本不是名山,它的名气缘自于山中的岩画,保存较为完好的岩画已发现4234幅,刻画在山梁和山坡的岩石上。这里的岩石有些特别,黑褐色的岩石在整体呈灰白色的山体上特别醒目,这是岩石表面荒漠漆的颜色,尤其在阳坡,岩石由于光照强烈,更是黝黑锃亮得耀眼,正是这些表面平整、泛着光泽的黑褐色岩石,为岩画的创作提供了绝佳的平台,而干旱的气候条件,也使岩画得以更好地留存下来。摄影/王彤
神奇:中国岩画的“向日葵现象”
摄影 / 王彤
把贝母当药吃是焚琴煮鹤
神人点穴如星散
我国早期的金矿开采以沙金为主。唐宋以来,黄金需量大增,岩金矿床开始大规模开采。位于德兴市花桥镇的金山矿区约有40个古代采金矿洞,形式有斜井、平巷和竖井等多种。山顶矿洞多以竖井群形式出现,呈梅花状散布。2016年10月的一天,来自广西和重庆的探险高手来到金山矿区,对这里的竖井进行勘察。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图为云南省西部怒江大峡谷中的一段,这里是原鸡在云南境内的较典型的生境之一,有着接近干热河谷的环境。怒江没有修建水坝,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原鸡的栖息地,摄影师来到这里,希望能寻找到原鸡。摄影/刘璐
“鸡”不可失
摄影 / 刘璐
中东铁路建筑群
Fritillaria thunbergii
浙贝母收获时的场景。浙贝母又名象贝母,图中可以看到,其鳞茎较大,通常被切片干制后入药。摄影/姚峰
把贝母当药吃是焚琴煮鹤
摄影 / 姚峰
一块石见证了“荒漠漆”的形成正在进行
古人在岩石上凿刻岩画,是借助了岩石表层与内部颜色不完全一致这一特性。“表里不一”在自然界的岩石中普遍存在,荒漠、戈壁地区砾石表面的荒漠漆是这种现象最典型的表现。荒漠漆伪装了岩石本来的颜色,这是我们从中蒙边境带回来的一块石英石,本色是白色,但有两个面因为裸露在外已经包裹上了深浅不一的黑色,这黑色物质擦不去、洗不掉,已经成为了石块表面的颜色。用低倍显微镜拍摄出石块表面的4个不同部位,颜色由浅及深的变化仿佛让我们目睹了漫长地质历史时期荒漠漆的形成。摄影/张超
神奇:中国岩画的“向日葵现象”
摄影 / 张超
1896年6月,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中俄密约》,根据该约第四款,俄国获得使西伯利亚铁路穿越中国东北直达海参崴的筑路权。图为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时的站名图。日,中东铁路公司在绥芬河举行了中东铁路开工典礼,到场约80多人,参加开工典礼的有:清政府地方官员、中东铁路总工程师尤格维奇,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霍尔瓦特上校,乌苏里斯克哥萨克部队长官苏博季奇将军等达官要人。当时象征性地修筑了一条东西走向2俄里(2.13公里)的路基。苏博季奇为路基装上第一车土,算是为中东铁路奠基。供图/陈文龙
中东铁路建筑群
臭味可是长裙竹荪传宗接代的秘密武器
如果你在林子里闻到一股腐尸般的恶臭味,那你很有可能遇到鬼笔科的成员了。刚刚出露地面的鬼笔科大型真菌,有着海绵质、笔状的菌柄,因此而得名。其顶端黑乎乎的黏液状物质,其实是孕育孢子的组织,一旦成熟便液化成黏液状,并发出恶臭味,那是它在“招蜂引蝶”,吸引昆虫前去,帮忙传播孢子。图为长裙竹荪,有着雪白的网状菌裙,模样华丽动人,被誉为“真菌之花”,也是一味珍贵食材。人们食用时,会将有着恶臭的子层托摘除,只留下菌柄和菌托煲汤。如果在野外遇到与长裙竹荪外形相同,但菌裙是黄色的竹荪一定不要采食,它是有毒的大型真菌。摄影/程斌
纳板河隐秘的大型真菌王国
摄影 / 程斌
嫩贡山,拉达克地区的著名高山
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两大高耸的山脉从南北两面将拉达克夹峙其间,几乎平行的拉达克山脉和赞斯卡山脉横贯其中,所以在这片区域中有着众多的雪山群峰。嫩贡山Nun峰是该地区喜马拉雅山脉最高峰,在拉达克东北部喀喇昆仑山脉,还有一些海拔比Nun峰更高的山峰,但因为地处争议地区,普通人无法到达,所以现在拉达克人通常把Nun峰视为拉达克最高峰。
这座山峰上终于有了中国人的身影
穿皮袄的表弟
超乎想象 另一个真实的蒙古族世界
图为中东铁路开工典礼仪式,中俄官员身后的彩台上高悬着中东铁路公司路徽。供图/陈文龙
中东铁路建筑群
药房中的贝母究竟长什么样?
常见的、被称作贝母的中药主要有川贝、浙贝、平贝和伊贝。这几种贝母的鳞茎是入药成分,从外形上看,鳞茎间差异非常明显。追溯其分布地,川贝主要产自我国西南横断山区;浙贝母产自江南;平贝母产自东北;伊贝母产自新疆伊犁地区。
摄影/叶哲涵
把贝母当药吃是焚琴煮鹤
摄影 / 叶哲涵
神奇:中国岩画的“向日葵现象”
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示意图
纳板河隐秘的大型真菌王国
德兴矿业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银、金、铜三大金属会聚的重要矿场,是湿法冶金技术的发源地。北宋德兴人张潜所著《浸铜要略》开湿法冶金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历经千余年,德兴至今仍是我国以铜金为主的有色金属矿业重要基地,有“金山”、“银城”、“铜都”之誉。德兴金山金矿,矿业遗迹资源类型多样、历史悠久,遗迹保存较为完整,早在北宋就已开采并留下了丰富的采矿遗迹。银山矿区是目前所见我国开采时代最早、连续开采时间最长的银矿遗址,其矿采始于于隋唐,宋元时为高峰期,清康熙年间颁布《矿业条例》禁采金、银、铜矿,官办德兴矿业随之告停。古代采矿业的兴盛,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三大矿洞群,约400口矿洞(横洞、竖井、斜井)。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图为两只正在打斗的成年公原鸡,公鸡一般靠互相打斗来争夺配偶和领地,这两只公原鸡一见面便开始“掐架”,只不过由于身材悬殊太大,右边一只较年轻的、身材较小的公鸡没过一会儿便败下阵来。摄影/刘璐
“鸡”不可失
摄影 / 刘璐
图为中俄官员和铁路工人在剪彩现场,象征性地铺设路基和铁路。供图/陈文龙
中东铁路建筑群
把贝母当药吃是焚琴煮鹤
西藏 日土岩画
摄影/葛庆敏
神奇:中国岩画的“向日葵现象”
摄影 / 葛庆敏
高温高湿的热带雨林是大型真菌的理想家园
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地跨景洪市嘎洒镇和勐海县勐宋乡、勐往乡,距离景洪市约25公里。地处热带地区的纳板河,林内高温、多雨,郁闭度高,有茎干生花、绞杀和板根等典型的雨林特征,加之复杂的山谷地形,森林的植被类型以热带季雨林、山地雨林和沟谷雨林为主。这里林木生长茂盛,林下倒木枯木遍地,有丰富的枯枝落叶和腐殖土,是大型真菌良好的生境,生长着诸多典型的热带真菌。摄影/程斌
纳板河隐秘的大型真菌王国
摄影 / 程斌
原鸡生性警觉,早晨,怒江峡谷的雾气很大,摄影师躲在茂密的灌丛中,几乎看不到原鸡,加上植被特别密集,也几乎没有拍摄角度,拍摄难度很大。当地一村民非常擅长用哨声模仿母鸡的声音(下图),这张片子就是在他的帮助下完成的。上图为密林中三只亚成雄原鸡(摄影/刘璐)。
“鸡”不可失
摄影 / 刘璐
这一带竖井洞道多呈圆形,小而垂直,在洞口探看时,需要非常小心,一旦掉进去十分凶险。图为一口椭圆形采金竖井,口径近1米,深十余米。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西方园艺中著名的贝母种类及其主要分布地
在西方国家,百合科贝母属的植物许多都是颇受青睐的观赏花卉。如今全世界已知的贝母属植物约有60种,它们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尤其是南欧、西亚、中亚和北美洲西部。
图中所绘的贝母,均为国外著名的园艺种。
把贝母当药吃是焚琴煮鹤
宁夏 贺兰山岩画
摄影/王彤
神奇:中国岩画的“向日葵现象”
摄影 / 王彤
图为澳大利亚摄影师Stephen Axford正在拍摄高大环柄菇。高大环柄菇是蘑菇家族的“大高个儿”,菌柄有10—30厘米高,菌盖有7—20厘米长。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高大环柄菇有个圆形的菌环。菌盖的下面有褶状的构造,叫子实层,里面藏着孢子。菌环是包覆子实层的保护膜,开裂后残留于菌柄而形成。环柄菇科的蘑菇都有菌环,这也是其分类名称的由来,而高大环柄菇的菌环还可以在菌柄表面上下移动。摄影/程斌
纳板河隐秘的大型真菌王国
摄影 / 程斌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鸡”不可失
摄影 / 刘璐
伊林火车站站舍
伊林站,中东铁路时期为会让站,开站于1900年,站舍建于1903年,取俄籍工程师伊林斯基名字前两个音“伊林”二字为站名。建筑风格属于以俄罗斯建筑风格为主,局部具有巴洛克风格的折中主义建筑。墙面、山墙、窗楣的装饰以及色彩都体现出较高的建筑艺术。建筑立面变化丰富,屋面起伏层次明显,屋顶造型多样,隅石、窗券、山花的装饰特色均比较突出。米黄色的墙面,白色的装饰浅纹,蓝色的坡屋顶,使得整个建筑显得清新淡雅。
中东铁路建筑群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观鸟、拍鸟活动近十余年来在中国发展非常迅猛,中国超过90%的鸟种已经有了来自野外的照片。但红原鸡的照片非常少,仅来自屈指可数的几个地点。摄影师在经过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洪崩河时,在穿越雨林中的公路拐弯处,偶然碰到了一只正悠然自得过马路的红原鸡,便在远处抓拍到了这一幕。摄影/刘璐
“鸡”不可失
摄影 / 刘璐
双城堡火车站
“白山黑水帝业兴,金源右翼古双城”,相传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曾在涞流河畔煮酒谈兵,境内至今尚存金代达禾、布达两座古城遗址,因而得名“双城堡”。双城堡火车站,中东铁路南部支线上最早的四等站,始建于1899年,初为俄式风格。现在的双城堡火车站系1923年重建,绿色琉璃瓦,飞檐高耸,正脊卧龙,以中国传统大屋顶式设计风格伫立在中东铁路上,也是沿线少有的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站舍。1948年东北银行发行的“一万元地方流通券”,就采用了双城堡火车站的图案。
中东铁路建筑群
走在拉达克首府列城,仿佛走在十多年前的拉萨
拉达克被人们称为“小西藏”,至今该地区的大多数居民仍是藏人,无论语言、文化还是宗教都与十几年前的西藏看似并无二致。图为仿布达拉宫而建的拉达克王宫,三位身着僧衣的喇嘛正在从王宫前的广场上经过,广场的周边还有一些低矮的传统藏式民居。
这座山峰上终于有了中国人的身影
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新疆的库尔德宁是天山自然遗产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除了著名的雪岭云杉,这里还是伊贝母的原产地以及药用种植基地。5月初,田地的伊贝母低垂的花蕾在阳光下纷纷绽放——在国外,它们更多是被当作园艺花卉而非药材。
摄影/赖宇宁
把贝母当药吃是焚琴煮鹤
摄影 / 赖宇宁
西藏 申扎岩画
神奇:中国岩画的“向日葵现象”
摄影 / 陈泠
相比较野生动物,大型真菌不会跑,也不会神出鬼没,拍摄似乎更容易。但它体积太小,难于寻找,虫草科的成员只有发丝那么细,我们的摄影师程斌基本是趴在地上、骑在腐木上或倚在土坡上拍摄的。摄影/黄锐强
纳板河隐秘的大型真菌王国
摄影 / 黄锐强
绣有鸳鸯戏水,由莲花及祥云的纹样做修饰。
合乎想象 蒙古族传统的加持者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鸡”不可失
中东铁路建筑群
嫩贡山脚下Tangol村的穆斯林背夫
嫩贡山所处的位置,是今拉达克佛教地区向穆斯林地区的过渡地带,山脚下的Tangol村就是一个穆斯林村庄。这里的土地非常贫瘠,村里的青壮年多以给登山者做背夫为生。作者汗斯一行5名登山者,他们所用的物资需要由20名背夫来运输,这些背夫中年龄最大的40岁,最小的才17岁。图为出发前汗斯应邀为几名背夫拍下的合影。
这座山峰上终于有了中国人的身影
把贝母当药吃是焚琴煮鹤
塔合图别克山岩画
神奇:中国岩画的“向日葵现象”
粉褶菌的菌褶里孕育着可爱的粉红色孢子
图中左侧粉嫩的蘑菇是粉褶菌科的成员,这个科的蘑菇多半个头矮小,身影遍布草地、高海拔森林中,生长在土壤里或腐木上。粉褶菌家族菌盖的颜色有白色、黄色、粉色、蓝色等,但它们最有特点的标识是菌褶和孢子的颜色。粉褶菌带有粉红色的菌褶,成熟的孢子也呈可爱的粉红色。它旁边形似黄豆芽的真菌是某种虫草,因为看不到虫草寄生的昆虫,不能判断是哪种虫草。
纳板河隐秘的大型真菌王国
东起绥芬河,西出满洲里,南至旅顺,呈“T”字形在哈尔滨交会构成了中东铁路的基本走向。由于哈尔滨一等大站的枢纽地位,国内外移民纷至沓来。图为1920年的哈尔滨老站舍,建于1899年,典型的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比起同时期欧洲及俄罗斯本土的“新艺术”建筑设计毫不逊色。朝鲜义士安重根曾在此击毙日本政坛元老伊藤博文,1959年车站扩建时被拆毁。
中东铁路建筑群
把贝母当药吃是焚琴煮鹤
乌拉台岩画
神奇:中国岩画的“向日葵现象”
大自然设计出如此色彩绚烂姿态万千的蘑菇
每个看到蘑菇的人第一反应会是,这个蘑菇能吃吗?好吃吗?很少有人注意到蘑菇绚丽的色彩和多样的形态。这可能跟我们平时食用的蘑菇大多颜色平淡、外形单一有关。而生长在热带的蘑菇却多姿多彩,让人惊诧于它们琳琅满目的模样。出露于地面的菇体,也被称作“子实体”。它其实只是大型真菌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以菌丝聚合而成的菌丝体藏于土里或腐木中,遇到合适的温度、湿度等条件,菌丝才长出地面形成菇体。这些菇体菌褶的形状、颜色、质感、是否有菌柄等等都成为学者对其进行分类的依据。图为:小皮伞一种
Marasmius sp.
纳板河隐秘的大型真菌王国
山有大穴如天窗
这是探险队员在利用SRT(single ropetechnique的缩写,国内一般称“单绳技术”,是能在一根绳上实现自如上下的升降技术)潜入德兴银山古矿区“十八洞天”的一个竖井。与以往常去的喀斯特地区不同,该矿山是千枚岩地质地貌,固定锚点的千枚岩比起石灰岩硬度要差很多。因此,队员在下降过程中异常小心,生怕动作幅度大会使岩钉松动崩落,心理压力比起在喀斯特洞穴探险要大得多。即便如此,第一次深入古今交汇而又结构复杂的矿洞系统,大家内心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感。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原种家鸡与灰原鸡杂交后代
? 由红原鸡驯化而成的原种家鸡在印度次大陆与当地的灰原鸡进行了杂交,偶然产生的可育后代使得这一系家鸡携带上了源于灰原鸡,可以使脚和鸡皮呈现黄色的基因。此时出现了历史上有迹可循的第一只杂交家鸡,时至今日,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各个传统家鸡品系还主要是这一黄色皮肤品系(鸡皮表面、脚或嘴呈现黄色)的后代。再回到距今6000年前,这些携带灰原鸡血统的家鸡从南亚一路向北、向西经由中亚传播至小亚细亚和东、南欧。而这一支家鸡还从中亚向东传入今中国新疆,尤其是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中。至距今大约5000年时,家鸡已经出现在今天属于土耳其、希腊、罗马尼亚和乌克兰境内的广大区域中。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家鸡出现在叙利亚,几个世纪后出现在埃及,并沿尼罗河河谷绿洲向非洲腹地传播。而几乎与鸡进入埃及时间同步,腓尼基人将家鸡带到地中海沿岸各地,包括西欧和南欧的伊比利亚半岛——比东欧晚了近两千年。在古罗马时代,家鸡已在帝国范围内得到广泛饲养,尤其是在那些使用奴隶劳动的大型庄园中。鸡也逐渐从观赏动物成为当时上流人士嗜好的美食,而一些肥腴高产的黄皮肤杂交品系也在那个时代逐渐被选育出来,日后成为现代黄羽肉鸡的源头。
? 15世纪,“大航海时代”开始。鸡作为一种便于在长途旅程中运输和饲养的家禽,也被欧洲的商队沿海路带往全球各地。同时,一些奇特的家鸡品系,尤其是亚洲的一些原种家鸡品系也被带回欧洲。而这些家鸡品系在稍后的年代也被带入欧洲人在世界各地建立的殖民地。大航海时代的全球贸易使得一类新的家鸡品种出现在东亚,尤其是中国。随着西方商队带来携带灰原鸡血统的欧洲家鸡,于是在中国东部沿海出现了鸡皮表面、脚和嘴呈黄色的“三黄鸡”。这些鸡在不同的区域被人类选育饲养并与当地原种家鸡杂交,中国东部沿海各地分别出现了杏花鸡、惠阳胡须鸡、仙居鸡、鹿苑鸡、浦东鸡和北京油鸡等,其形态都接近于欧洲黄羽肉鸡类型(如奥品顿鸡)的鸡种。同时,欧洲人将中国的泰和丝羽乌骨鸡、狼山鸡、九斤黄等优良原种家鸡品种也引入了欧洲和欧洲的殖民地,对现代一些优良鸡种的育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鸡”不可失
摄影 / 绘图/徐亮
图为1929年在哈尔滨开办饮食业的俄罗斯侨民,时至今日,“秋林大面包”、“里道斯红肠”、“哈尔滨啤酒”和“格瓦斯汽水”以及各种奶制品仍然是哈尔滨当地的特色美食。
中东铁路建筑群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贝母属植物有着较高的物种多样性。由于地域广袤,加之贝母的花期非常短暂,目前对于新疆原生贝母的研究还有非常多的工作值得去做。在对裕民县巴尔鲁克山一带的考察过程中,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摄影师范书财先生发现了一株当地特有的托里贝母,它在山崖上的橙色暮光中低头绽放。对于野生贝母的科学记录,光有自然状态下的影像资料是不够的,鉴定者和研究者往往还需要鳞茎乃至花瓣中蜜腺等器官细节的图片。
把贝母当药吃是焚琴煮鹤
内蒙古 阴山岩画
摄影/黄洪峰
我国岩画分布的特征很明显,与干旱气候紧密相关
岩画在我国分布的地域十分广阔,学界将其分为南北两个系统,南方岩画的作画技法以涂绘为主,北方则主要为凿刻,有学者对凿刻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凿刻通常是指去掉岩石表面暗色的岩晒,露出较亮的原始层的方法,画面犹如一张负片,浅色的图像出现在暗色的背景上。南北相比较,北方的岩画点更多更密集,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包括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地,这也正好和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西北干旱区相重合(中国三大自然区及岩画分布图)。但这样的划分又忽略了青藏高寒区,属于干旱和半干旱气候的西藏阿里、那曲等地,也有大量凿刻的岩画(中国干湿地区及岩画分布图)。可以说,在我国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有一条壮观的北方岩画带。在左页的两张地图中,可以看到我国南方也有大量的岩画分布,但是这些岩画与北方岩画的制作方法完全不同,它们基本上是涂和画的,而且大多出现在洞穴中或涂绘在上凸下凹的岩壁上。因此南方的岩画分布不仅不是文中观点的否证,反而加强了文中的观点。
神奇:中国岩画的“向日葵现象”
Cookeina speciosa (Fr.) Dennis
纳板河隐秘的大型真菌王国
图为离开Tangol村不远,盛开着大片珠芽蓼的高山草甸,远处的雪山并非Nun峰,要翻过它才可看到Nun峰的真容;
这座山峰上终于有了中国人的身影
链式方框支柱开拓法剖面图
跟商周时期相比,春秋战国井巷开拓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开拓深度、广度及断面尺寸等都有了新的突破。链式方框支柱开拓法,首先见于湖北铜绿山春秋时期采矿点,它从井壁向四周开拓,并用框式木架支撑,随着矿石采空,支架也随之向上、向前跟进,人在其中工作,既方便又安全。此法适合开采较厚的矿脉。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 人类有意识驯化红原鸡成为原种家鸡的活动通常被认为最早发生在东南亚。原种家鸡初始的传播路径大致可以分为东、西两个方向。距今14000年到8000年前这段时间,东亚整体呈升温趋势。接近南岛语族类型的古人广布在南亚、东南亚至东亚各地温暖的中低海拔地区,在这一时期农业活动在亚洲各地发展起来,被驯化的原种家鸡传播到了亚洲东部广大的范围内。距今7000年至2000年前期间,亚洲东部出现大规模人类迁徙,他们带着被驯化的原种鸡走向各地。一部分往南、西南走,形成了百越系的民族,分布于中国南方至西南地区广大范围内的低海拔温暖地带,而羌系民族分布于西南地区广大范围内的中高海拔地带的格局。住在河谷两岸山地不同区域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频繁,鸡随之从最初被驯化的低海拔区域传播到了高海拔地区,后进入青藏高原。在此经历不同的自然、人为选择,出现了新的表型,演化出包括武定鸡、无量山乌骨鸡在内的适应高海拔地区寒冷气候条件生存的冷山大鸡和藏鸡品系。红原鸡的后代后来又沿着陆上丝绸之路到达欧洲。
? 在中国东部和南部,早已定居于此并已驯养家鸡的南岛语族在距今7000年前开始的民族迁徙浪潮中从中国东部、南部出发,向着东南方向的大洋开辟出了一片广袤的新天地。他们带着非常接近现在茶花鸡的家鸡,从西太平洋一个个岛屿开始航行探索。大约在距今3000年到4000年前的将近1000年的时间内,他们的足迹已遍布西南太平洋的各个岛屿。他们的后代波利尼西亚人更在公元前10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中,向东遍布了从夏威夷至复活节岛的各个岛屿,而红原鸡的后代也乘此东风遍布海疆,并在哥伦布到达美洲前,就通过波利尼西亚人和智利Mapuche人的交往而登陆南美洲大陆,并在那里被选育出一个特殊的产绿壳蛋的品系——Aracauna鸡。而在以夏威夷为代表的很多太平洋岛屿上至今还生活着半野生或野生的红原鸡后代,有些又回到丛林生活,恢复成东南亚祖先的样子。
“鸡”不可失
摄影 / 绘图/徐亮
中东铁路建筑群
Entoloma altissimum (Massee) E. Horak
纳板河隐秘的大型真菌王国
矿洞探测结束十多天后,远在广西的李晋,根据探洞经历,完成了江西德兴“十八洞天”洞穴系统的手绘图。从这张剖面图可以看出,古代、近代、现代采矿的洞穴,其内部其实是相通的,各个竖井、斜井、平巷、斜巷、洞厅、通风口、排水道等各自位置,一目了然;从剖面图看,这些洞穴里的遗物,就像大山体内的“内脏”。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19世纪中期,美国成为世界强国。随着美国行业协会内部竞争的加剧,育种者杂交育成了第一批白羽肉鸡。它是一种专门为生产肉而被饲养的家鸡品系。其在自然条件下的生长速度至少是其他家鸡品系的两倍以上。二战后,随着人口史无前例地快速增长,人类对食物的需求也在迅猛增加,大规模集约化农业应运而生。生长速度更快,产肉量更大的白羽肉鸡品系成为工业化养鸡业的首选品系。在此推动下,白羽肉鸡数量直线上升,并迅速被从美国引入世界各地。
“鸡”不可失
摄影 / 绘图/徐亮
图为中东铁路修筑时期铺设铁路的中国工人,他们大多来自关内的山东、河北等地,后来很多人留在了东北,成为了这个地区的新“移民”。供图/陈文龙
中东铁路建筑群
装旱烟烟斗的手工刺绣袋
这种传统式样的手工烟袋如今市面上已经难寻,但老人继承了最完整的制作方法。
合乎想象 蒙古族传统的加持者
超乎想象 另一个真实的蒙古族世界
托里贝母完整植株。
把贝母当药吃是焚琴煮鹤
我们在黑戈壁上做“岩画”
有一年我们去中蒙边境考察黑戈壁,从500号界桩返回额济纳旗途中,一片平整开阔的戈壁吸引了我们驻足。平坦的大地上,密密麻麻铺满大小均匀的小石子,石子表面已经形成了“荒漠漆”,泛着温润的光。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乌黑发亮的石子只铺满地表薄薄一层,用专业名词解释这一层叫荒漠砾石层,其下是颜色反差极大的沙土。我们去掉表层的黑色石子,让新鲜的沙土露出,写下“中国国家地理”几个大字。此时的黑戈壁,就像一块巨大无边的包裹了荒漠漆的“岩石”,我忽然觉得,我们所做的和古人凿开荒漠漆所做的岩画如此相像,只是二者留存的时间大不相同,十年过去了,不知道这幅戈壁上的巨大“岩画”是否依然存在。
摄影/单之蔷
神奇:中国岩画的“向日葵现象”
把贝母当药吃是焚琴煮鹤
图为海拔4500米处的一处冰川,在嫩贡山的群山间,发育了很多条壮丽的冰川。
这座山峰上终于有了中国人的身影
由杨志团队精确测量完成的“十八洞天”洞穴平面图,从另一个视角,为我们展示了洞穴内部各个巷道与竖井、斜井的关系,巷斜坡、支洞、巨石、碎石、爬梯、栈道、枕木、植被、水流等,也一一反映在图中。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欧洲关于鸡最早的形象来自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城邦国科林斯的陶罐。此外,在古希腊的诗歌和戏剧中也常能发现鸡的元素,它们常被描绘成“波斯的鸟”,这也暗示着鸡可能来自更远的东方。鸡在罗马的艺术和手工艺中也是一个常见的形象。图为公元前5到前4世纪时,以鸡为主题的古希腊浮雕。
“鸡”不可失
中东铁路沿线城镇遗产地理分布图
资料来源:相关城市所公布的工业遗产资料
中东铁路建筑群
我国境内部分著名贝母种类及分布
新疆西北部与西南山地是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
川贝母、暗紫贝母和甘肃贝母的鳞茎在中药行业中被统称为“川贝”。它们都分布在我国西南的横断山区,形态特征乃至生活环境间都有着微妙的联系。
按照国际最新的研究资料,贝母的分化中心位于南欧、西亚至中亚一带。新疆的西北部位于这片区域的东缘,那里分布着托里贝母、裕民贝母等狭域分布的特有物种。
把贝母当药吃是焚琴煮鹤
小舅母和表弟
超乎想象 另一个真实的蒙古族世界
神奇:中国岩画的“向日葵现象”
凸顶橙红湿伞近似种
Hygrocybe aff. cuspidata (Peck) Murrill
纳板河隐秘的大型真菌王国
中东铁路建筑类型十分丰富,不仅包括车站,还包括民居、商业、行政、军事、文教、卫生、宗教、娱乐等各类建筑类型。图为滨洲线博克图警察署,建于1903年,整体风格淡雅素朴,转角、窗券、檐下、窗下装饰丰富,檐下用砖叠出的连续“灯笼”装饰颇具中国特色。
中东铁路建筑群
Fritillaria davidii
由于采挖严重,米贝母在野外已经非常少见了。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的教师董磊为发现了一小丛米贝母而激动不已(摄影/牛洋)。
把贝母当药吃是焚琴煮鹤
摄影 / 牛洋
神奇:中国岩画的“向日葵现象”
多地歪盘菌
Phillipsia domingensis Berk.
纳板河隐秘的大型真菌王国
井巷幽深深几许
“十八洞天”古矿洞旁凿出了一个现代的矿洞,洞道的高度和宽度较古矿洞要宽阔许多,洞壁上的凹槽一直延伸到深处,是古矿废弃后,现代人用于探矿、找矿留下的遗迹。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二战后,率先从美国开始,工业技术、工业产品以及工业化产品质量标准,全面地主导了农业生产进程。标准化的农业生产体系改变了家鸡的生存状态。2012年,全球近亿只家鸡存栏数(指某一时间饲养动物数)中有三分之二以上为白羽肉鸡。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鸡生产肉的能力,鸡被饲养在具有全自动化控制环境条件的封闭笼舍中。
“鸡”不可失
摄影 / 葛蔼
把贝母当药吃是焚琴煮鹤
Laccaria sp.
纳板河隐秘的大型真菌王国
“竖井一横洞一斜巷”式矿洞
德兴银山采场把井巷布置在矿体内,这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是较为合理的采矿方法。该图原型为江西德兴“十号矿洞”,该洞位于银山矿区南山坞,洞口横向,半圆形,深50米,上方有一竖井,具有典型的古代井巷联合开拓的采矿方式,从地表往下掘,进入矿体后即采用平巷或斜巷,尽可能地开掘富矿体。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一些地方还保留着用鸡祭祀的习俗。图为佤族在举行拉木鼓节的祭祀活动,这是他们十分重要的宗教仪式,“魔巴” (祭司)正用鸡在祭祀。
“鸡”不可失
摄影 / 葛蔼
图为伊列克得木刻楞民居,建于1904年,木质的外墙、橘黄的色彩,窗户、门廊上的精致雕花都体现着原始质朴的俄罗斯艺术情趣。
中东铁路建筑群
锤舌菌的孢子藏在锤头状的子囊果里
这两张图片里的大型真菌看起来是不是很像锤头,它俩是锤舌菌科的金柄锤舌菌和绿头锤舌菌。锤舌菌的身体呈胶质,摸上去有弹性,而且有黏液附着。大型真菌根据有性孢子的类别,分为子囊菌和担子菌两大类,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蘑菇就是担子菌,而锤舌菌属于子囊菌。与蘑菇将孢子包覆在菌褶中不同,子囊菌的孢子藏在头上的子囊果里。子囊菌大多体型很小,但在数量上却是已知真菌中最大的一群。图为:金柄锤舌菌
Leotia aurantipes (S. Imai) F.L. Tai
纳板河隐秘的大型真菌王国
探洞队员通过竖井下潜到底,借助探照灯光,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了一间数十米高的洞厅,它竟然是人工挖出来的,这令大家感到不可思议。这样岩质的人工洞穴,很容易产生岩石掉落和塌方。古时候,洞道里都有木架支护构成的筒状设施,以保证作业安全。如今,洞内没有任何防护,探洞者深入其中测量、拍摄,完成后须迅速撤离,不宜久留。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几千年前,鸡最初被驯化并不是为了肉或蛋,而是为了在祭祀仪式上斗鸡娱神。后来,斗鸡文化逐渐从东方传入西方,约公元前5世纪时,在古希腊开始流行。如同希腊很多其他的文化一样,斗鸡也被罗马人吸收,继而传遍整个帝国。一直到19世纪,这个传统还流行于英国和北美,直到后来在这些地方被法律禁止。但斗鸡文化在其他一些国家还是被传承下来了。图为现在云南的斗鸡场景。
“鸡”不可失
摄影 / 葛蔼
图为一面坡兵营,建于1921年,原为中东铁路松花江支线司令部,建筑为俄罗斯古典主义风格,平面和立面均是严谨的中轴对称,米黄色的主基调,白色的线脚装饰,使得整个建筑显得典雅大方。
中东铁路建筑群
米贝母是产于四川西部的我国特有物种。它们地下的球状鳞片周围具有许多米粒状小鳞片,米贝母因此而得名(摄影/马祥光)。
把贝母当药吃是焚琴煮鹤
摄影 / 马祥光
元江干热河谷是云南最古老的河谷,它至今依然是红原鸡在云南境内最典型的栖息地。处于北回归线两侧的元江河谷谷底极其炎热,旱季最高温可超过45℃,冬季晴天中午气温也可超过30℃。元江中游谷地亚热带干热河谷植被发育,形成一类独特的植被类型。在开阔的高坡上,每天早晚有干热的焚风如海洋潮汐般吹过。能在这样的坡面上生长的树木十分稀少,多为余甘子(滇橄榄)、酸角(罗望子)、乌桕、苏铁等,呈现近于东非稀树草原的景观。而在沟谷中,则有茂密的季雨林生长,多榕属植物。类似的生境类型伴随着全球气候的干冷化趋势于400万年前在非洲首次出现,导致原先连续分布的热带丛林向稀树草原或草原转变。
“鸡”不可失
摄影 / 葛蔼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金属矿脉多属于破碎带,围岩松软,地下开凿的井巷多用木结构做支护,成为一大特色。历经两三千年历史,许多早期矿采洞穴中的木架支护,至今仍相当牢固,体现了古人认知和应对地压的高超水平。木架支护,是沿着井巷四壁以竹、木、树枝等构成支架和背板,从而形成安全的井筒。这些木质构件多在地面预先制作,然后一边开拓,一边装配,不仅提高了地下作业的安全性,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图为一面坡沙俄领事馆,现为民居,盖满积雪的巨大坡顶、低矮近人的门斗、厚墩墩的砖墙以及胖胖的烟囱都极具亲和力,带有强烈的“家”的表情。
中东铁路建筑群
把贝母当药吃是焚琴煮鹤
绿头锤舌菌
Leotia chlorocephala Schwein.
纳板河隐秘的大型真菌王国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鸡”不可失
横道河子民居
横道河子是中东铁路沿线最著名的风景名片。小镇位于威虎山脚下,是个群山环抱的小城。这里保存着200多栋俄式老建筑,形成一个开放式的建筑博物馆。图中的“黄房子”位于横道河子绥满公路下侧,其后面就是著名的“木刻楞”结构的东正教堂“圣母进堂教堂”。“黄房子”形制虽然简单,但是装饰极具俄式风格特色,黑色屋顶,黄色外墙,搭配白色的装饰线脚,颜色对比明快亮丽,在天寒地冻的东北,颇具异域风情和感官活力。摄影/冰城馨子
中东铁路建筑群
摄影 / 冰城馨子
表弟的女朋友
2015年结婚
超乎想象 另一个真实的蒙古族世界
川滇交界的大雪山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山植物多样性研究组的牛洋博士正在海拔4500米的流石滩上检查梭砂贝母的自然结实情况。同横断山区很多野生贝母的境遇一样,大雪山的梭砂贝母也面临着被采挖的威胁——这令观察和实验工作受到很大影响。摄影/沙雯
把贝母当药吃是焚琴煮鹤
摄影 / 沙雯
娇小可爱的“小雨伞”是森林中的主要分解者
图中这个楚楚动人、娇小迷人的大型真菌是小皮伞科的成员,菌肉很薄,菌盖只有1—3厘米宽。它们生长在林中的落叶和腐木上,是典型的腐生菌,分解森林中的枯枝落叶。小皮伞家族可是为森林生态系统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真菌。图为:小皮伞一种 Marasmius sp.
纳板河隐秘的大型真菌王国
两峰之间,有无边无垠的雪原
在嫩贡山海拔最高的姊妹双峰Nun峰(海拔7135米)与Kun峰(海拔7077米)之间,有一面积广大的雪原,其长度达4公里。行走其间,你会觉得天地苍茫,而人类是那么渺小,目力所及,唯雪而已。幸好这里的雪看上去并非一成不变的单调,雪山巨大的山体和天上飘过的浓云,遮挡着日光,把雪原变成了一个光影变幻莫测的舞台。
这座山峰上终于有了中国人的身影
图为横道河子机车库,横道河子是中东铁路东部线上的中心站,是通向哈尔滨的必经之路。火车驶出横道河子就开始穿越高岭子和虎峰岭险要路段,爬坡需要加挂机车。因此,中东铁路当局在横道河子设立了机务段,修建了一座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机车库,机车库由15个并列呈扇形的库房组成,每个库房均有拱形圆筒屋顶,黑色大门,高大宽阔,便于机车出入,建筑砖墙坚厚,铁瓦盖顶,15个筒顶相连,似一波连浪,气派壮观(摄影/施正威)。
中东铁路建筑群
摄影 / 施正威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彭德力博士正在检查梭砂贝母种子的萌发情况。他从滇西北的高山上收集到这些种子,并在原地(实际生长环境)和“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可控气候培养箱中探讨它的休眠和萌发特性。摄影/牛洋
把贝母当药吃是焚琴煮鹤
摄影 / 牛洋
高颜值的粉褶菌大多是“中看不中用”的有毒菌
如果你漫步林间或草地,会很容易邂逅粉褶菌,并被它们亭亭玉立的菇体打动。粉褶菌科多是高颜值的成员,菇体的颜色绚丽——白色、黄色、粉红色、紫色、蓝色等,各有姿色。不过这种招人喜爱的蘑菇大多都有毒,仅少数可食用。
图为粉褶蕈一种 Entoloma sp. 摄影/程斌
纳板河隐秘的大型真菌王国
摄影 / 程斌
图为登山者在一处冰川上列队前行,一般情况下,在冰川上行进需要结组进行,三人结组比较理想,因为两个人的重量能够阻止另一个人落入冰缝。
这座山峰上终于有了中国人的身影
这是已经废弃的现代矿井系统的一段,由巷道、竖井、盲井等构成,上下左右,四通八达,向下的洞道如同陷阱,深不可测,探行其中的人要格外小心。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绘图/李亚龙
动物遗传育种学博士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为什么要保护和研究红原鸡?
红原鸡羽毛靓丽,外形优雅,叫声独特,是古老而珍贵的种质资源,研究和保护价值很高。
首先,野生红原鸡不仅是种质资源的载体,还是家鸡起源、驯化、迁徙以及生态适应研究的良好模型。不仅是野生红原鸡,在人类文明主导的地球村里,任何物种因人而消失都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可推卸的责任,也必将是人类文明的缺失和遗憾。
此外,保护原鸡的基因多样性对育种也有重要的意义。有了基因的多样性,个体才能有多样性,育种才能有素材。物竞天择或人择留下适者生存,适合抵抗病毒的个体出现就是育种工作的成果。
有人问,为什么除了要保存静态的红原鸡相关的生物信息,还要保存活的原鸡?没有绝对静态的东西,现在是将来的过去。原鸡也在进化。所以,静态的生物信息仅仅保存了当时条件下的所有东西(而且不可能完全保存下来),活体才是动态发展的。保存活的原鸡就是在保存持续发展的物种资源。
另外,研究和保护红原鸡从保护生态环境角度来说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物种或品种的生存是离不开其生存环境的。所以,天-地—人—鸡,四位一体地研究红原鸡、保护红原鸡才是全面的、有效的方法。
“鸡”不可失
穿婚宴礼服的表姐
超乎想象 另一个真实的蒙古族世界
陆地上的森林里同样生活着“珊瑚”
红珊瑚菌(Clavaria rosea Fr.)是珊瑚菌科的成员,这类大型真菌的菌丝聚生呈珊瑚状分支或直立单支,外观与海洋中的珊瑚神似,色泽也同样绚丽动人(左图)。红珊瑚菌的枝条上其实暗藏玄机——表面到处有孢子的存在,当天气干燥时,一阵风吹来,枝条上的孢子便可随风散播。遇到雨水,孢子也可借助雨滴散落至地表,红珊瑚菌珊瑚状的分支却有利于孢子的传播。除了珊瑚菌科外,锁瑚菌科、枝瑚菌科的成员在外形上也酷似珊瑚,比如下图的多瓣革菌和轮枝羽瑚菌。多瓣革菌是革菌科的成员,轮枝羽瑚菌是羽瑚菌科的成员,如果你仔细摸摸这几种大型真菌,就会发现它们“皮肤”的质感极为不同,珊瑚菌柔软有弹性,多瓣革菌犹如皮革般韧性十足,而轮枝羽瑚菌犹如刺猬的尖刺般坚硬。图为红珊瑚菌 Clavaria rosea Fr.
纳板河隐秘的大型真菌王国
但攀登坡度较大的冰雪地段时反倒不能结组通过,因为一人发生滑坠,可能会导致大家遭殃,图为一位登山者在冰镐、冰爪等设备的帮助下,正在攀爬一段倾角超过40度的雪坡。
这座山峰上终于有了中国人的身影
队员在洞下拍摄的唐宋时期采矿巷道,因为年份久远,加上洞内环境潮湿,时有水流侵蚀,原有木架支护设施已经十分脆弱。唐初,这个矿洞开始有人采银。宋代古籍《稽神录》载:“饶州邓公场(今德兴市区域),采银之所,山有涧水出地底。天祐(唐昭宗、哀帝使用的年号)末,银夫是与人傍涧凿地道,入数步,空阔明朗,山顶有穴如开窗,月光下照,楼台四柱石皆白银也。采银者复出,持斧而入,将斫取之,俄而山摧,入者尽压死。”这段文字,不仅说明了这一带矿洞曾多出白银,且因岩石易碎而发生过矿难。队员在这里行走,遍地可见塌方的石堆,探测进行得十分艰难。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在中国,尽管自上世纪80年代起红原鸡就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实际上绝大部分红原鸡生活在保护区之外,既没有权威数据显示其数量变化的情况,也鲜有对红原鸡的野外研究。图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境内拍到的一对红原鸡,一般来说,它们偏好比较开阔、地面落叶稀少而靠近小道、林缘的位置。摄影/秋风鸟
“鸡”不可失
摄影 / 秋风鸟
图为香坊站水塔,建于1915年,塔身呈锥体,顶部水箱保存完整,并带有窗式通风口,塔山上砌“1915”年标,是中东铁路沿线保存完整、为数不多的水塔之一。
中东铁路建筑群
把贝母当药吃是焚琴煮鹤
多瓣革菌 Thelephora multipartita Schwein.
纳板河隐秘的大型真菌王国
冲顶的最后几百米,美景与艰险并存
从C3营地到Nun峰,海拔升高了735米,这是最关键也是最艰难的一段。图为出发前,登山者在检查装备,主要包括安全带、主锁、绳套、冰爪、冰镐等,登山过程中对这些装备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因为你的生命往往就维系在这些器材之上。
这座山峰上终于有了中国人的身影
与喀斯特洞穴不同,人工矿洞里很难看到石灰岩沉积物,飞猫探险队员黄俊愉在废弃的矿洞采场里发现一处流水沉积物,感到非常好奇,遂拍照留念。照片经地矿专家鉴定,确定为钟乳石。这里的矿床虽以千枚岩为主,但局部仍有一定厚度的碳酸盐岩。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东正教随着中东铁路传入沿线地区,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留下了很多风格各异、优美典雅的教堂。图为百年德惠老教堂,建于1907年,依照标准设计图纸建造而成,教堂平面呈希腊十字形,外观巍峨挺拔,立面装饰丰富,典雅细腻,尤其是入口的双柱由青砖砍磨而成,可见功夫之深。教堂原为浅黄色,略施白色装饰线脚,但是在后期修缮中墙体涂成红色,不失为一大遗憾。
中东铁路建筑群
两冬一夏之后 梭砂贝母的种子终于萌发
梭砂贝母种子具有形态生理休眠。在野外环境下,种子在散播当年不会立即萌发,需要经过两冬一夏(冬天—夏天—冬天)才能完全解除休眠,在散播后第三年春天才能萌发。终于盼到种子发芽,实验室中长久关注着它们的研究者无不欢欣鼓舞。摄影/彭德力
把贝母当药吃是焚琴煮鹤
摄影 / 彭德力
做舞蹈演员的表妹
超乎想象 另一个真实的蒙古族世界
在近代一个矿洞深处,探险队员发现许多晶体矿石,最大的只有拇指大小,需要微距镜头才能拍下来。由于洞道太窄,仅容一人勉强通过,摄影师李晋试图进入时相机被碰掉,微距镜头损坏。另一队员成功进入,用手机拍下了照片。经专家鉴定,这种泛黄的晶石,是方解石的一种。方解石是碳酸盐岩再变质形成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摄影/黄俊愉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摄影 / 黄俊愉
图为绥芬河协达亚教堂,建于1913年,俗称“喇嘛台”,1945年由于战事,塔楼被部分炸毁,1960年前后将塔楼改建成负脊状屋顶。教堂地势较高,可俯瞰整个绥芬河,平面采用希腊十字样式,外观水平的墙身和竖直的钟楼对比鲜明,所用装饰丰富,集中在转角、檐下、窗口等部位,尤其是入口处的门斗采用砖砌壁柱,极具艺术特色。
中东铁路建筑群
把贝母当药吃是焚琴煮鹤
轮枝羽瑚菌 Pterula verticillata Corner
纳板河隐秘的大型真菌王国
登顶Nun峰,中国人第一次站在了这里
在登顶Nun峰后,一同登山的5个人都非常兴奋,大家互相拥抱、互相祝贺。特别是对汗斯,大家更是给予了加倍热情的祝贺,因为根据印度登山协会的记录,在此前从没有中国人登顶这座山峰。兴奋过后,大家纷纷在这里拍照留念,在这张合影照片中,右数第一人为本文作者汗斯。
这座山峰上终于有了中国人的身影
中东铁路建筑群
Fritillaria delavayi
待到花朵绽放,梭砂贝母一改往日的低调。它们鹅黄色的钟形花冠在灰褐色的碎石间甚是醒目,惊艳绽放的同时,也很可能为自己招来被采挖的厄运。
摄影/牛洋
把贝母当药吃是焚琴煮鹤
摄影 / 牛洋
大型真菌的三大生存绝招
大型真菌没有叶绿体,不能通过光合作用来获取营养,主要有三种获得养分来源的营生方式:腐生、寄生和共生。腐生性大型真菌生长在倒木、落叶等腐殖质上,能分泌各种胞内或胞外酶,将腐殖质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获取生长所需养分,把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利用。寄生性大型真菌可以侵入活的寄主体内,比如树木和昆虫,利用寄主的残体获得养分,造成寄主的病害或死亡。共生性大型真菌也是从寄主身上获取养分,但对寄主不会造成伤害,反倒有益于寄主的生长,两者是互利共生的模式。共生性大型真菌大多数是和某种植物的根部形成共生关系,称为“外生菌根菌”。比如爪哇鹅膏,它与壳斗科的树木形成外生菌根,为树木增加根部的表面积,以提高根部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而树木提供给它碳水化合物。目前已知的大部分外生菌根菌都是人间美味——松茸、牛肝菌、鸡油菌,虽然研究者发现了两者的共生机制,但始终无法人工培养这些食用菌。还有一类味道鲜美且价格昂贵的蘑菇,也运用共生这种智慧生存——鸡菌属的蘑菇,只不过与其共生的不是树木而是白蚁。比如小果蚁巢伞的基部会生成假根与地下的白蚁巢相连。蚁巢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矿物质和水分,是小果蚁巢伞生长的理想“培养基”,而白蚁也会吃菌丝体。这也是为什么人们用“一窝”来描述鸡菌的数量。
绘图/刘东
纳板河隐秘的大型真菌王国
摄影 / 刘东
含铜元素矿石
来德兴前,探险队员对从未探过的人工洞穴充满了想象和期待,大家开玩笑说要到矿洞深处捡“狗头金”之类的宝贝。广西乐业飞猫探险队的龚汉顺在矿洞的深处找到一块颜色发绿的矿石。地矿专家认为,石头表面的蓝绿色很可能为铜元素被氧化的结果。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纳板河隐秘的大型真菌王国
灶马这种昆虫,最早记载于晚唐时期的《酉阳杂俎》一书,其形如蟋蟀,因常出没于老式灶台而得名。洞穴中的灶马,因为长期在黑暗中生存,身体白化,较为透明。跟喀斯特洞穴相比,此次矿洞里发现的灶马体型要小很多。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Sphaerobolus stellatus Tode
纳板河隐秘的大型真菌王国
蝙蝠是一种常见的穴居动物,尤喜黑暗潮湿的洞穴,喀斯特洞穴中很多,它们几乎可以被称作“洞主”了。黑暗的人工洞穴,也是适合它们的理想栖息地。摄影/罗雁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摄影 / 罗雁
怀抱小羊羔的一对表姐弟
超乎想象 另一个真实的蒙古族世界
矿洞一梦越千年
人工矿洞探险,地形环境复杂、内部不可预知,在这样的危险环境中活动,队员们的神经一直是紧绷的。到了休息吃饭时,方可开开玩笑,舒缓一下氛围。这样的场景,在同样的空间,也很可能发生在古代。不过,那时的作业工具要简单得多:他们用“火爆法”凿破岩层,开出纵横交织的洞穴和采场;用锛、斧、凿,制作、整修木质护架;用木铲、木锨、推车装载矿石;用滑轮车将矿石提出矿井。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大孢毛杯菌Cookeina insititia (Berk. & M.A. Curtis) Kuntze
怎样传播孢子可是个考验智慧的事
孢子成熟后,子囊菌会借助压力将孢子喷出去,比如右图中的大孢毛杯菌,其子囊内除了孢子外还充满如羊水般的液体,一旦孢子成熟,子囊体会裂开一个口子,子囊内的液压可让孢子瞬间喷出,因此可看到大孢毛杯菌上出现雾状的孢子云(本图 摄影/行摄自然)。而一些担子菌的孢子保存在菌褶或菌孔内,成熟时借助气流将孢子推向远处,孢子云看起来更轻盈(下图1 摄影/黄生鸿)。下图2的弹球菌有着十分神奇的传播孢子的方式。与“蘑菇们”从菌褶里飘落孢子、大孢毛杯菌喷出孢子的方式不同,弹球菌是将包着孢子的组织弹出去。弹球菌属的成员个头都不大,大约不超过0.25厘米,肚子里却有一个鼓鼓的孕育孢子的组织。待孢子成熟后,被雨水打到的弹球菌便像高射炮般快速弹出,并发出“砰”的声音。它们可以将孢子弹射到五六米外的地方。
纳板河隐秘的大型真菌王国
根据古矿洞遗存状况,插画师刘震宇复原了古人在矿洞中劳作的场景(绘图/刘震宇)。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云南不仅是动植物王国也是大型真菌王国
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以其特殊的地理地貌闻名于世,从南到北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高原气候区等多个气候带,不仅拥有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还有雨林茂密的谷地。气候和地形的复杂,也造就了云南生态类型的丰富多元,加之是地球上第四纪冰期时生物的“庇护所”,因此被生物学家称为“动植物王国”,事实上这里也同样是“大型真菌王国”。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臧穆研究员致力于真菌系统学与生态地理学研究,他最早将云南的大型真菌(也称高等真菌)划为13个自然分区,不同地区和海拔大型真菌的分布不同。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滇西南热带雨林区,因此这里的大型真菌有着典型的热带成分。
纳板河隐秘的大型真菌王国
虫草家族可不是只有冬虫夏草
虫草指的是一大类寄生于昆虫、少数真菌和植物等的真菌,不只是一种真菌,而是多种真菌的总称。按照最新的分类系统,虫草家族包括了虫草科、线虫草科、麦角菌科等科的真菌,国际真菌名录数据库列出的种名已有540个,中国已报道约120种。图为生长于黄蜂成虫上的蜂头线虫草。蜂头线虫草
Ophiocordyceps sphecocephala (Klotzsch ex Berk.) G.H. Sung et al.
纳板河隐秘的大型真菌王国
井巷联合开拓法三维图
这种方法,先是在地表开挖竖井到一定深度,向四周开掘中段平巷,巷道中部或一段,下掘盲井到采场。此法多见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金属矿场,这一带地质破碎松软,掘进过程中的巷道,需要用木结构支护。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图中白色的蘑菇是星孢寄生菇,它是一种寄生菌,靠分解寄主的营养生活。多数寄生型大型真菌的寄主以植物和昆虫为主,而星孢寄生菇的寄主却是红菇属的稀褶黑菇或密褶黑菇。大型真菌寄生在大型真菌上是很特殊的一种生态类型,星孢寄生菇有较强的寄主专一性,只寄生在几种蘑菇上,是真菌生态多样性的一种典型代表。
纳板河隐秘的大型真菌王国
简单的花草图案,用了凹凸等针法完成。
合乎想象 蒙古族传统的加持者
房柱开拓法剖面图
采矿过程中,留下含矿隔离墙作为开采盘区的横矿柱,湖南麻阳战国采矿场遗址可以看到这类遗迹。该法在唐宋时期最为纯熟,普遍推广开来。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也是菌寄生现象,寄生的真菌暂时没有分类名称。
纳板河隐秘的大型真菌王国
方框支柱充填开拓法剖面图
此采矿法见于湖北铜绿山古矿采区,是针对氧化破碎带的地质状况而采用的。其特点是:用方框支柱的同时,填充采场,保持其稳定,回采相当于在等于方框容积大小的分间内进行,采出矿石后立即架设方框。采完一个封层后,把废石或低品位的矿石充入底层。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护壁小空场开拓法剖面图
此法见于湖北铜绿山古矿采区,矿脉直接顶板为褐铁矿,比较稳固,无需人工支护。采场在巷道一侧,采空区的另一侧为破碎带,围岩松软且含水,故采场用木板或圆木做护壁。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红菇家族的成员不仅颜值高还味道美
灰肉红菇是红菇科红菇属的一员,这个家族的成员多有着白皙肉嫩的菌菇,色彩鲜艳的菌盖,除了红色还有黑色、白色、绿色、褐色等。灰肉红菇因菌柄掰开会变灰色而得名,味道极为鲜美,是热带少有的可食用的大型真菌。人们通常认为颜色鲜艳的蘑菇都是有毒的,但很多菌盖颜色艳丽的蘑菇都是珍馐,而像锥鳞白鹅膏这种颜色平淡的白菇可是含有剧毒。灰肉蘑菇常与栎树、栲树等壳斗科林木构成共生关系,菇的菌丝不能分离,故至今无法进行人工栽培。“物以稀为贵”,其营养价值和食疗价值都特别高。据《本草纲目》所载:“红菇味清、性温、开胃、止泻、解毒、滋补、常服之益寿也。”图为灰肉红菇
Russula griseocarnosa X.H. Wang t al.
纳板河隐秘的大型真菌王国
纳板河隐秘的大型真菌王国
柳暗花明又一窟
德兴银山矿区“十八洞天”,下潜竖井的一头与古代、近代矿洞相通,另一头则通向一处现代废弃的矿井。在这样的洞穴系统里探索,犹如在不同的时空里穿梭,为探洞增加了几重奇幻色彩。图为不同年代矿洞的交接处,队员正小心翼翼地探索,地上随处是脱落的石头,一不小心就可能被绊倒。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鸟巢菌科的成员会生“蛋”
在外形上,鸟巢菌科的大型真菌与蘑菇科的成员相差很大,它们没有菌盖和菌柄。正像其分类名称描绘的那样,这类大型真菌的子实体呈小杯状,内包许多颗“蛋”,像极了迷你鸟巢。这些“蛋”被称为小孢体,里面包裹着孢子,如果你拿放大镜仔细看小孢体,会发现在其基部有一根具有弹性的菌丝。图为黑蛋巢菌家族的一员,初生时小杯子并未开口,待孢子成熟,包覆开口的盖膜会开裂,一旦雨水打在小孢体上,其弹性菌丝便像弹簧一般将小孢体弹入空中,等到下落时,弹性菌丝会像钩子一样挂在附近的枯枝、落叶上,借此传播孢子。
纳板河隐秘的大型真菌王国
该图原型为江西德兴“192号矿洞”,位于银山矿区“九龙上天”区域内,洞口面积56平方米,平巷5米、10米、15米处,两旁对开巷道,井字分布,形成地下网格式开采。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该图原型为江西德兴“190号矿洞”,位于银山矿区“仙人架”景观区内,主洞21米处有向右开斜洞A,洞口宽1.65米,洞深25.9米,洞内可见木质台阶43级;此洞深23.2米处有横洞B,洞25.9米处有一平巷C,该平巷宽1.1米,高1.3米,另26米处有一斜井D,洞口宽0.5米,高0.3米,深2.3米。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塌陷区上部古代采矿遗迹众多,下部为现代矿洞开采区,因而造成一定范围的塌陷区,面积约100平方米,气势壮观,远远望去犹如“天塌地陷”。这是一处因塌陷而外露的大型古代采矿遗迹,绝壁之上可见露采坑、平巷、竖井等,在深至底部的地方有多处木支护遗迹。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潜龙出洞如登天
比起下潜,攀出竖井的动作幅度要大得多。这个过程中,队员们要极力防止大动作导致绳子受损,以及刮到松石掉落下来砸伤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单绳线路布线时需要多做锚点,避免绳子与岩石发生摩擦,上下各点位置不能在同一垂直线上。图为两个队员在同时攀升,两条绳子分别固定在不同的锚点上。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该图原型为江西德兴“86号矿洞”,位于银山矿区“十八脚”景观区内,洞口朝东南,洞内有3个竖井通向山头,直径分别为1.3米、1米、0.6米,洞内左方横洞,进洞10米后,与山顶竖井相通。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南宋狮钮錾花玉壶春鎏金银瓶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江西矿冶博物馆所藏金块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南宋浮雕錾花鎏金银盘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德兴南宋窖藏出土银锭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德兴市驻地为银城街道,地名因矿而得名,城因矿业而繁荣。唐《元和郡县图志》载,元和年间,饶州府乐平县银山(今德兴银城街道,时属乐平县)每年产银十余万两,约占当时全国产量的59%;北宋时期,银山所在的邓公场,因地位重要而设德兴县,后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市银院。所以,从唐中期到宋早期,德兴银山堪称“中国第一大银矿”。由于冶炼需大量木材、丰富水源、便于水路运输等条件,铁石山及其周边便一度成为古代南方最大的银冶中心,附近分布着聚远楼、妙元观、邓公祠、文庙、奎星阁等标志性建筑。古城内有古井,叫银井,为砖砌圆形,井口径1.56米。银井,古为铁石山冶炼生产、生活的中心,冶炼用水皆取于井。银山古矿在10平方公里范围内已发现200多处采冶遗迹。冶银所需的后勤系统,如精选矿石、冶炼工人、炉具打制、柴薪供应、运输船队等,为德兴提供了大量城市人口,形成了其城市雏形。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所有金属中,对人类经济生活介入最深的无疑是黄金、白银,人们常用“真金白银”来形容那些不贬值的硬通货。金和银,其耀眼夺目的光泽,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有着神奇而永恒的魅力。前文我们在地图上标注了我国主要矿洞的分布状况,其中相当一部分洞穴是古人开采金银时留下的。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证实:我国在商周时代,就已经有大量的金属矿山开采遗迹,采矿的竖井、巷道、横洞大量出现,春秋战国、秦汉、唐宋更是出现了铁、铜、金、银等矿产的开采高峰。矿洞多是金属矿开采遗迹,所以大型金银矿和废弃古矿洞的分布具有一致性。金矿主要有砂金、岩金(脉金)两种,我国的大型砂金矿主要集中分布在黑龙江、金沙江流域,其他大型金矿多为岩金,储量、开采量以山东、河南、四川、甘肃、内蒙古、河北、江西居多。我国查明的银矿大型矿床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江西、新疆等16个省区,其中江西省有7个大型矿床。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千锤百炼出真金
德兴金山古矿区到了近代一度停采。直到1979年,江西有色地质勘探四队开展金矿普查工作,于1980年8 月,在金山矿区湾家坞发现了一个规模很大的含金层间破碎带,从此打开了金山矿区找矿的新局面。经过约20年的建设,金山金矿从采矿到冶炼,已经实现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每日可采矿石2500吨。本图及下图为工人展示刚刚出炉的金锭。摄影/詹发文 李昌盛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右下图为2016年12月,金山矿区某企业的炼金场景。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江西德兴铜山现代露采矿坑遥感图
古代文献中,德兴地区很早出现了“铜厂”一词,最早的炼铜记载始于唐代。从唐末至明,德兴铜厂采矿延续500年之久。宋代德兴人张潜发明了湿法炼铜技术,写成《浸铜要略》一书,开湿法冶金的先河。现代,德兴斑岩铜矿的发现,使德兴铜矿跻身于世界级特大型斑岩铜矿之列。图中为德兴现代化的铜厂露采场,是我国目前已开采的最大斑岩铜矿床,面积达5.52平方公里,最高台阶标高为496米,最低为-220米。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德兴地区为多金属矿富集区,唐宋以来,金、银、铜三种大型金属矿床同处一地,更是极其罕见。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雄关峻岭分浙赣
银岭关,为江西德兴与浙江开化交界处的关隘,据记载始建于清咸丰年间,也有人说乾隆年间就有了。关隘东西两面皆为山岭,建筑面宽2.8米、纵深6.4米、高3.8米,关门由大块麻石干砌而成,除了上楼的石级凹陷散落,主体依然保存完好。银岭关自古就是浙赣两地分界和重要关口,其名称可能跟这一带的大型银矿及银制品运输有关。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疑是仙洞生紫烟
夜幕降临,探照灯照亮了银山南山坞采矿塌陷区的轮廓,这个在宋代达到采掘高峰的银矿,开采活动一直持续到近代。如今,附近山头几乎已被荒草覆盖。几道山之隔的金山矿区,还有大量可开采的矿产储量。那里有一座现代化的金矿,轰鸣的机器还在昼夜不停地作业中。相比聒噪的厂房,这里显得无比宁静,夜色中的薄雾在灯光映衬下,散发着蓝紫色光芒,仿佛是从洞中冒出来的仙气。
探洞高手潜入德兴千年矿洞
中国国家地理
推开自然之门 昭示人文精华
读者服务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班夫山地电影节2017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