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幼儿园老师三年规划:创业三年,我为什么带着自己的工作

当前位置 & &
& 关于创业起步的杂谈
关于创业起步的杂谈
17:41:00&&出处:&&
编辑:快科技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当前平均分:0(0 次打分)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您的位置:
一个40岁华为男的自白:作为前IBM员工,除了钱,我为什么要来华为“受虐”
来源:老谭说事儿(ID:laotanshuoshier )
作者:老谭
我离开“我摸”(IBM的江湖俗名)加入华为的时候,老板、同事、同学、朋友都十分惊讶的问我为什么。当时总是很装逼的说:“换个环境,我想看看自己的career。”
实际上入职后的好几年里,我还在问自己到底为什么来华为。别笑我如此纠结,当年华为的名声可是压力超大、工作艰苦、缺乏人性关怀、没有生活、强制打卡、管理简单粗暴、末位淘汰、企业文化土鳖,对比外企的work life balance、trust and respect、diversity、flexible working hour、world’s best employer……作为一个在外企厮混了快十年的人,我觉得那个时候的我其实已经很生猛了。
那个时候我做过仔细的利弊分析左右权衡,具体是哪些评估因子现在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唯一印象深刻的是猎头妹妹在电话里面充满诱惑的说:“他们今年每股分红两块九毛八喔,年收益超过百分之六十呢。”虽然当年入职华为的时候没有想清楚到底为什么来华为,但是现在回过头去看,我想就是华为给的package坚定了我离开我摸的决心。钱,一个最简单质朴的理由。
融入华为,全是泪
在华为的第一年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来源于极度的不习惯,按照外企的说法就是culture difference。当年所有的不习惯到现在依然历历在目:
【新员工入职培训】在我飞到深圳进行新员工入职培训的那一周,我重温了大学生活……华为的入职培训是要住集体宿舍的哦!是要早起跑操的哦!是军训的哦!
我看着比我小好几岁的华大老师说:“你看我这个岁数了,还需要跑操吗?”,她笑着说:“你看看隔壁那队的同事,你比他大吗?”我扭过头去,那兄弟一头灰白的头发,看样子得有50+……….
【强制打卡】我第一个月填了四次忘刷卡三次半小时的外出公干。恩,你猜的不错,每月四次忘刷卡是华为允许的最大限度,如果你还有“考勤异常”的话,那就需要用到外出公干了。
然而当我想填第四次外出公干的时候,我的老板的老板,一个老华为,他很不好意思的打电话和我说:“你不能再这样填外出公干了,我如果再批,可能内部HR审核会有问题。要不你补上外出公干的工作纪要?”直觉告诉我,他是看不过去了,又不好直接说,所以善意的和我撒了个谎。所以,我的第一个月,由于缺勤,被扣了工资。
这事儿过了不久,产品线总裁来和我们(一帮刚加入华为的外企人,华为管我们叫“明白人”)做around table,啊,不对,是“民主生活会”。会上有哥们儿说:“咱能不打卡不?”还有兄弟在一边附议说:“是啊是啊,工作十几年了,木有打过卡呀。”
结果总裁大人一脸傲娇的说:“整个产品线几千人,就俺一个不用打卡。”得,集体做眼观鼻鼻观心状。
【你都想不到的出差规定】“出差,不得在工作时间坐飞机”。别笑,真事儿。你如果出差,要嘛早上9点前的飞机要嘛晚上6点后的飞机。如果你工作时间坐飞机,那么大部门周期性的通报里面会有你的大名。(当然,这种土鳖政策在我的印象里面只存在了一年左右时间就消失了。)
【出差住宿】作为一个香格里拉住到有酒送的资深摸er,我在华为第一次出差下榻汉庭,推开门时候,泪如雨下的同时又一次狠狠的质问了自己:“你丫为啥来华为?!”(华为去年刚刚提高了员工的住宿标准,500/day以及给出了200的国内差旅补贴。)
【神奇数字】这个神奇的数字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出现在手机上,晚上十一点?一线刚刚上班哦,星期天?一线刚刚上班哦。最初的那段时间,我愤怒的试图告诉某个在星期天深夜里给我打电话的人:“这是我的私人时间,请你尊重我的生活!”结果是我的老板的老板又一次不好意思的给我打了电话……
当然,这个数字不仅仅代表着无敌夺命追魂call,它更是一张通往角斗场的门票,随着一句动人的女声“Welcome to join the conference”,大家会被拉到一个冷血的战场。在这里,研发和一线捉对厮杀刺刀见血不死不休。这个地方没有温情,没有怜悯,不相信眼泪,不认可“道理”,不存在“不行”,只有一个冷漠声音在血与火的天地间回荡:“机关要搞定……..家里必须支持…….客户要求……一线投诉……”在我第一次进入这个血肉磨坊的时候,我都懵逼了。
“客户要求xxxx,必须满足。”
“不满足?这标不投了?!你负责吗?!”
“拉他们老大上来,今天必须给出结论!”
“别人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要不你来现场给用户说!!!”
“搞不定?!为什么搞不定?什么态度?!我要投诉到产品线总裁!!!”
我靠!这帮家伙的职业礼貌去哪了?我们那些温柔但锋利的职场套路去哪儿了?还真是简单粗暴啊……
【最霸气的加班】这里说一个我入司以后听闻的段子,不知真假。但是基于我自己的感受,要说加班,除了富士康,我司谁来都是白给——
某日本专家入职华为,第一天召集他的手下kickoff,会上很严肃的说:“声明一下,我是个工作狂,经常加班。所以在和大家共事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占用大家大量的非工作时间,请大家尽量配合我的工作!”说完深深鞠了一躬。三个月后,日本专家quit了,离开的时候就说了一句话:“你们这样加班,是不人道的!”
太过强悍却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
由企业文化不同带来的各种工作方式差异(沟通、协作和管理)而导致的不习惯和痛苦,其实一直持续了很久。我前三年的PBC自评上改进点这一项里面一直有这么一句话:“需要进一步学习和适应华为文化,加快融入。”
这种不习惯和痛苦发生在几乎所有社招的华为员工身上,在有过外企经历的员工身上尤为突出。具体的体现就是这种员工在第一年和第三年大比例的流失。我所在的部门(几乎由外企人组成)两个manager一年内走了一个,一个team的兄弟两年内走了近十个,这种情况,非常典型。
华为甚至在自己内部的管报展开过对于“明白人”呆不久的问题讨论。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华为作为一家创立不到三十年的年轻公司,它的文化却极有质感,由上至下贯穿的如此之透彻,出人意料的被其绝大部分骨干员工认同,并切切实实的体现在每一项日常工作中。
作为一个新加入且受到过不同企业文化教育的员工,在这种有着极为强烈文化侵染的工作环境中,在都是身体力行之的同事包围中,他如果不能真实的从内心去理解并认同华为文化的本质,那么,度日如年我想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形容词。
血与火淬炼出的华为魂
我开始的时候同样对华为文化非常的不理解,甚至觉得华为的员工太容易被洗脑了或者说有受虐倾向。“他们怎么就会这么认同这种近乎于严苛的文化导向?”和“为什么来华为?”
这两个问题一直伴随着我在华为工作,直到最近,回顾我在华为这几年的工作经历时,我想我找到了答案。答案其实不复杂,但是却又无法简单的直接表述。我想,通过分享一些我在华为的经历,也许能够更为贴切的回答这两个问题。
【傲娇的老华为】对于我们这种“明白人”,华为的培训是比较少的,我有幸得以参加了一个(培训费员工和公司各出一半,也就是你得自己交钱被公司培训以满足公司对你的要求……)。班里绝大多是老华为,产品研发的有,服务交付的有,各产品线的有,全球各地代表处的也有。
培训倒没什么好说的,都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老套路。倒是在和那帮老华为课间聊天打屁的过程中,我知道了好多神奇的故事:
非洲某地上站自己爬了几十米的铁塔下来刚想吹牛逼就吐了一地;
当年为了去伊拉克一路搞地下工作,跟现在去投奔ISIS也是;
为见一个客户能死磕门卫三个月;
要带上羊找村民弄几个大牲口才能把设备搞上山;
某国政变时兄弟们听着枪炮声还在讨论技术方案;
塔利班发邮件过来抱怨网络质量不好要求赶快修复等等等等。
这些故事听起来很好玩,但是细品一下,都TMD是苦难。可是这帮老华为们说故事时却傲娇的一逼,哪怕说的不都是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也一副与有荣焉的鸟样。
这帮华为人,进公司十几二十年,海外死磕N年,苦过难过斗过输过赢过,是为华为效死的那种。现在作为中层,充斥于华为各个要害部门,我想,他们应该算是华为的脊梁了吧。
从他们身上你不一定看得到温和,也不一定看得到儒雅,但是,你一定能看到一样东西:激情,那种为了成事儿而努力拼命的激情。这帮子人在华为一穷二白技术落后四顾无援的情况下,携手并肩咬着槽牙赤手空拳对着业界巨擘发起冲锋死不旋踵。如果不是这种激情,如果不是这种为了成事儿而努力拼命的奋斗,华为怎么可能有今天?
一个组织的精神导向,只有在经过血与火的磨砺,在这种精神导向带领组织取得伟大胜利之后,才能够沉淀下来进而形成这个组织的魂。华为的魂,就是在这帮子华为人在绝域穷塞在艰难困苦在背城借一在刺刀见红中得以沉淀得以形成的,也正是这帮子华为人为了胜利而每时每刻都在身体力行的。
我见过某总裁和我一起住汉庭却安之若素;我也见过手底下一两千人的某研发大领导夜里一两点和我开会讨论项目需求,而他同时还在另一个会上;我还见过一个一线的销售操起电话来直接和某产品线总裁申请项目支持;我甚至见过一个普通员工直接发邮件给某BG总裁抱怨产品质量问题,而这个老大很诚恳的回复了邮件并抄送给了所有report给他的VP。
只有真的了解到这些,你才会知道每年几百亿美元营收的华为能够连续三年超过30%的增长是其来有自的。写到这里的时候,突然觉得,我脸上应该也是那一副与有荣焉的鸟样。
【不好笑的笑话】托华为的福,我去过世界TOP5的贫穷国家。这个国家的IT水平极其落后,他们在建设一个现代国家所必须的IT系统以满足最基本的社会管理需求。在这个项目中,我不经意的了解到一套在国内了不起能卖50万人民币的OA软件,某公司在他们国家卖了500万美金。
回国后,在一次和朋友喝酒聊天时,我把这事儿当笑话说来着,可是当我说出“傻逼”两个字的时候,我突然说不下去了,朋友们都在笑着看着我,在等着我笑话的精彩结尾。“我操!”我憋红了脸大声的用这两个字做了段子的结尾。我在那一刻突然意识到了在中国前二三十年的IT建设中,那帮孙子是怎么样在中国卖东西赚钱的了。
是的,我很早就知道他们在中国卖电信设备超级贵、卖IT设备超级贵、卖应用软件超级贵、卖医疗设备超级贵、卖工业机床超级贵、卖他妈的什么都超级贵,但是我从来没有像那天说那个段子时那么愤怒,那么感.同.身.受。
我一直都很骄傲我能为HP工作,为IBM工作,为这些世界顶级的公司工作本身就证明了我是这个行业里面的精英。我一直从客户的尊重、我所提供的业界顶级解决方案和产品、高大上的服务、比local公司高得多的价格上获取我的职业成就感,一直很骄傲。但是,从那天起,我重新认识了“买办”这两个字。
【中国公司】作为华为里面的“明白人”,有幸也去过一些发达国家做项目。在某国,我带着TSE去为世界Top级的石油公司做华为某产品的准入POC。和我们对口的客户技术专家都是各国的老司机,技术很好,对行业理解深刻,可以这么说,他们都是这个行业的精英。
去之前,我以为和这种类型的客户打交道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大家基于常识,讨论技术和方案,成不成得看咱的活儿练得咋样。为此,我们准备了很详细的POC方案,在和客户沟通的时候,却因为某一个非常细节的功能实现上卡了壳。其中有一个技术专家一直在说No,我反复的和客户澄清,他态度依旧很坚决,一直在要求我们按照他的想法实现这个功能点测试。(这里要说明一下,如果按照他的要求来干,我们的整个POC工作量会激增很多,而且基本类似于将实施的工作干了一部分。一般来说,一个讲道理的客户对POC的要求是功能验证,而非一比一的实施落地。)
当时我很奇怪,大家都是老司机,你丫为啥就非得在这个地方矫情?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我最后都把两个实现过程拿笔画出来进行比对了,那个客户还是摇头,一时间僵持不下,于是tea break。在楼下抽烟时,有个年纪比较大的客户专家走过来和我说:”I understand what‘s your said and your POC plan is fine to me. But that guy just DON’T TRUST CHINESE COMPANY. ”(我能理解你所说的,你的POC方案我是能接受的,但这个人就是不相信中国公司!)
说实话,干这行以来,从来没有试过不被客户尊重的感觉,还别他妈的说被歧视了!这种情感冲击是极其强烈的,强烈到我都没去考虑后果是什么就决定答应他的不合理要求,当时就一个念头:“老子非把你丫弄服了不行!”
到现在还记得,我平生第一次在客户面前说了脏话“FUCK!I will prove he is wrong about CHINESE COMPANY!”(我会证明给他看,他对中国公司的人是是错误的!) 烟都没抽完我就返回了会议室,在TSE一脸懵逼的情况下直接答应了那个客户的要求,“HUAWEI will finish this POC as your request!”(华为会按你的要求完成POC)。
在做完POC离开那个国家的前一天,和一线的兄弟一起喝酒,谈到了“歧视”的问题。兄弟闷了一大口,双眼定定的看着我,亮的吓人。“哥,你知道这个POC机会怎么来的吗?那是我生生磕出来的!真是磕出来的啊!你这算个啥?你没在海外待过,不知道我们一线做生意的难啊。可再难,也得干不是?这次POC咱没露怯,哥,我谢谢你!”看着他的神情,我想,那是心有不平。是夜,酒是越喝越多,话却越说越少,我们大醉而归。次年,华为的产品首次进入该公司。
看到这里,我想你们应该知道我准备要说什么了。是的,情怀,这就是我为什么来华为的理由。所谓情怀,就是一种对日常生活中已经失落、需要踮起脚尖才能够得到、大多数人不会去做或不屑于去做、带着一丝崇高感的、纯粹而美好的东西的向往。你们丫别笑,真的,我一点儿都没感觉到肉麻。我,一个四十岁的老男人,在华为,在我做的事情里面,找到了我许久不见的情怀。
对于很多人来说,人生就是我们慢慢长大逐渐成熟开始老于世故终于人情练达,我们忘记理想耻于情怀,在这个熙熙攘攘的城市里,我们最终变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想,在华为的工作,也许是我对自己人生的一次改变,希望如此。
(转载请保留)
互联网的一些事,已超50万小伙伴关注!宝宝2岁东莞市Hey,我正在参加【创业故事】的活动!
如果你也有创业故事要说,那么一起来分享吧!
===========& &
现在是下午14:26分,孩子刚刚睡着,终于有时间可以来码字了,我是个不擅长长篇大轮的人,但今天的故事可能有点长,想偷工减料都不行,也是借这个活动认认真真给自己过去3年来个小结,希望这篇帖子能走入您们的心中,有所启发,未来也更有信心!
致于迷茫中的职场人,准备创业或者创业失败的人们……
在我的网 站上,名 片 上都有这么一句话:“做自己喜欢的事,老了还做,”英语我采用意译的方法:Do what u like,follow ur heart forever !这句话在英文里的意思是:永远跟随你的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其实在大学的时候我就已经非常喜欢折腾,大学每年跳蚤市场我们五点起来霸了个好位置,两树之间绑了条绳子,干什么用呢?就是挂我们大学几年穿过的衣服,地上铺满了几年攒下来的耳机(几十条,每条都是2元店买的,后来不太好使,用还是可以,结果全部卖掉了,这一部分的收成就是几十块)还有用过一部分的护肤品,旧书,可爱的袋子包装盒,我连岳麓山上捡的松果也拿去卖,居然还有人要,一天下来挣了好几百,08年那时候的几百块对我们来说也够一两个伙食费了,事实上我在营销手段上还是算特别,比如我们会让自己形象更美,比如那时还请来日语系的萌妹子(其实她是我们二外的老师长得太美了,跟我们关系好)在下课高峰期只要她在我们摊位上一站,就吸引大批呆男,还不乖乖买,关键是还有很多大妈也去我们那淘衣服,一套20,她们全要了,拿一大麻袋装,吓死宝宝了,第一次体会到形象是多么重要啊!那也是第一次做生意所以要特别记录下来……
之后我毕业了一个人带着身上几百块只够买张火车票 一个月的房租去了北京(那时中关村大学北大清华附近有350元/月)的床位费,去到那里才发现什么外研社,搜 狐,百 度,谷 歌那些大公司的员工也只能挤在那种小民房(一个房间睡12个人)未完待续~……回复 15:52:57来自
宝宝2岁东莞市我前面手机出了问题,导致发了好几篇一样的帖子 望西瓜妈能帮忙清理一下,保留这一篇就好 15:54:27来自
|宝宝2岁东莞市对了补充一下,大学那会第一次摆地摊因为我们那摊位美女多,加上有特色,关键是买的人超级多,结果还有记者来拍照拜访,好吧,果真形象营销的照应……
好了不扯皮,继续更新。
之前说到了北京的日子,我事实上只身过去,并不是要当北漂,只是从小向往北京,可是又没钱旅游,那最后我想到的事边工作边旅游,选择我喜欢的城市呆上个半年一年的,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以后对我的创业都是极大的帮助,关于在老北京的时光虽然只有不久,但写起来一点也不亚于《北京爱情故事》,除了白天上班,晚上我和盆友在中关村地铁上卖过文具,晚上十点多吹着大寒风,听着对门的哥们唱《飞的很高》,看着脚下的奔驰宝马一闪而逝,手里捏着几元小抄,有点心里酸酸却充满希望,北京,有惊喜 ,有奋斗,更有爱! 16:12:04来自
|宝宝2岁东莞市后来的我还去了很多地方,比如白洋淀,桂林长沙,深圳,广州,……这些地方的半工半旅行都给我的人生注入新鲜血液,直到安家在东莞才开始人生的第二个转折,而且这变化大的有时自己都不敢接受,首先就是生孩子的生死关&&生完全职在家带孩子的情绪关& &夫妻之间相处关 创业过程遇到的阻碍与挑战=我深深的领悟,创业真的非常不容易,特别是一个人边奶孩子边工作,这其中的苦只有真正经历过的才知道,可是可是,我们依旧要在这条路上死啃下去,如若你深深爱着你正在做的事,那么其他的困难又算得了个啥 16:29:49来自
|宝宝2岁东莞市美妈美妆 发表于
楼主继续哦~很精彩手机没电了,先充电,晚上再来说说重点,给创业新人一个指引 16:35:51来自
|宝宝2岁东莞市虽然帖子人气不高,但是能好好看完的肯定收获更大,可惜啊啊啊……
言归正传,不知大家是否看过郭彩洁跟郑恺演的《备胎反击战2》里的田师傅?那时候看到他既是爱情专家,一会又是饭馆大厨,一会摇身一变就成了代驾师傅,他还说了:“有事打给我,做什么都可以”细心的小伙伴会注意到看下面备注的英文很有意思: “let me know if u need my help,i offer all kinds of service”其实外国人的世界里他们会觉得这更像是工作室 ,或者自由职业者,他们技术牛叉,又是杂家,可以解决你很多问题,提供多样化私人定制服务,因此收费也是他说了算,当然只有他做到了,开高价也正常!为啥说这个,因为当时看这个电影我只是无聊点开,没想到田师傅的创业想法跟我现在正在做的不谋而合,我当时太高兴了,原来也有人跟我一样是个杂家,可能有人就有疑问了,那我到底是做什么的?!下面就是我要说到的职业或者创业的定位方向往往比奋斗更为重要 21:00:32来自
|宝宝2岁东莞市职业/创业定位:实际上现在能在家带孩子的妈妈们真的是好福气,估计很多宝妈要喊冤了,福气?每天24小时围着老公孩子转,一日三餐各种整花样,孩子睡了大晚上还要拖地累到趴,剩下的私人空间只求睡个安稳觉,哪里来的舒服……,这些我都能理解,而且我可是有切身体会,在我创业的第一年就是一个字&快疯了& 21:23:09来自
|宝宝2岁东莞市每天忙着做家务,照顾孩子,晚上还要起来2次,夫妻关系也危机重重,每天要上个新产品或者跟客户谈事实都弄不了,小孩就在旁边哭,好不容易小孩睡着了有空上电脑编辑网页就被家人说是天天盯着电脑手机,就像蜘蛛一样,有什么出息,其实家务活累点倒无所谓,真正苦的是心累,于是孩子哭闹就容易情绪爆发,完全控制不了情绪,而且还特别敏感,家里一有一句不对就开战, 总觉得是严重刺伤我的自尊心,开始不自信,有一段时间真的全世界都是混乱的,那种复杂的心情只有全职妈妈才懂! 21:35:44来自
|宝宝2岁东莞市不知道自己发布的文字写得那么辛苦后面都到哪里去了,这个审核又不知道要猴年马月,所以我非常不喜欢妈妈圈这一点,能不能更人性化一点,别老是机器式的一扫到敏感字就要把人打入地狱 22:04:04来自
|宝宝2岁东莞市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遇到以前在北京的朋友,她嫁给了一个外国人,去了美国,自己把小孩带大还注册了公司,生意不错!我跟她聊了很久很久最后忍不住问她怎么能带着孩子还创办公司,她说主要是要把时间规划好,一切都没问题,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启发,于是我第二天起床就给自己定制了工作和家庭的时间表,大概就是每周要完成的工作量,每天什么时候工作,什么时候陪孩子,家务一周做3次(我指的是拖地),在状态最好的时候处理邮件,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争取更多时间陪孩子,白天一般是家务和工作,但是会抽出上午一个钟和下午一个钟陪孩子到楼下玩,晚上她9:30睡着后我会做个面膜然后工作一个多小时,11点准时睡,早上孩子7点半醒来我也跟着醒,这样既保证有充足睡眠,又能规定自己在集中精力处理重要且紧急得事,提高效率,事半功倍,小伙伴们不妨试试时间管理计划,开始你的创业第一步,一步步来就非常有条不紊,手里有量,心中不慌 22:10:15来自
|宝宝2岁东莞市说到创业定位,我想告诉大家一定要寻找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像我之前说的,全职妈妈其实是好福气的,因为起码我们暂时不需要因为家里的经济条件而被迫出去工作,穷得叮当响你不想出去上班也必须要去,那么我们苦日子又并不是一直这样,当孩子3岁最晚四岁左右小孩也会去上学,所以一般都是独自带孩子三年左右就轻松些了,孩子大了懂事了有些还会帮忙创业财富,最起码可以在你的事业上帮个小忙,我之前就有一个学生7岁了去当英 语助 教,她的英语说的比成人还标准,当然做不了这些乖乖去玩也是帮了你大忙了。 22:13:13来自
|宝宝2岁东莞市而说做自己喜欢的事,首先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最擅长什么,如果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还可以养活自己,岂不是比朝九晚五更有意义得多! 22:15:50来自
|宝宝3岁揭阳市写的太好了! 22:19:53来自
|宝宝2岁东莞市有些人是个资深吃货,吃遍世界美食,结果还成了美食专栏作家,更有可能成为电视台美食嘉宾;有些人擅长做菜,把好看又好吃的菜分享到妈妈圈,结果还成了网红,出书了,大卖!有些人喜欢写作,带娃三年每天记录孩子的成长,写写故事,还能成编剧,著名的 《来自星星的你》不就是一位家庭主妇写的吗?所有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她们热爱自己正在做的事,并且坚持分享,最终创造的财富远远不知养活自己,还可以养活一大家子,更是可以无忧养老……她们不过是非常平凡的普通人,只不过她们更愿意发现自己的特长,专注罢了,她们可以,你们就不行?所以,在做好时间管理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定位好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利用带孩子这三年,沉淀,别浮躁 22:25:58来自
|宝宝2岁东莞市陈甜宝2 发表于
写的太好了!哇,来了个老乡,哈哈 22:26:31来自
访问手机版:
生活兴趣 &
客户端下载关于我们友情链接你怎么看《万众创业葬送了多少人的前程》这篇文章? - 知乎6561被浏览414727分享邀请回答4.1K142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0K22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更多5 个回答被折叠()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85后姑娘创业3年,做成山东最大企业家社群!为啥吴晓波孙陶然都帮她?
2013年,27岁的马翠是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商业财经杂志的山东大区运营负责人。这一年,移动互联网显示了它的生命力,传播领域新的介质开始形成势能,只是关于内容创业、知识服务之类的概念还没有粉墨登场,但马翠已经有离职创业的想法。她喜欢新知,觉得自己需要做一些新鲜事。
2016年,是马翠的而立之年,她说,只身闯业,自己终究还是是幸运的那一个。陪伴青庐一路走来,也始终坚持和秉承她的理念,通过阅读和分享,让学习这件事情变得更有价值。
近日,马翠对岛君讲述了自己的创业故事:哭过,迷茫过,但最终,她做成了依靠地缘结成的山东地区最大、最有影响力的企业决策者组织——青庐会;孙陶然在她摸索社群打法的关键几步给予了鼎力支持,吴晓波主动提出投资青庐会。
为什么吴晓波、孙陶然都愿意帮她?
口 述|马翠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01创业没有回头路
工作多年,在媒体行业里浸染多时,真正让我成长的是创业这3年多。
2013年,我记得特别清楚,那天是秋分,我和前《商界》杂志主编樊力,电话沟通工作上的事情,并把我出来创业的想法跟他讲了,没想到,他早已经意识到了当时的机遇,帮着我做了很多的推演、假设,中间我提到山东区域是一个儒家文化保留很深的区域,很多人对阅读也很看重。
他很兴奋地说,传统的读书会多是低频交互的形式主义,书是死的,思想是活的,可以尝试把思想从纸的介质上抽离出来,知识也可以做成快消品,快消品并非低人一头,而恰恰是快消品可以和日常生活高频交互,最终产生社交氛围。
也就是说,青庐最开始就是一个新物种,那时候关于所谓的知识服务还没有像现在一样被热炒,外界觉得我们是在做读书的事情,我们也不去解释它。就这样,我和樊力达成共识,确定了一种新的玩法,在给这个组织取名字的时候,我们又是高度一致,所谓“结庐在人境”,就是把青庐建在人群密集的地方,用知识去社交。
回想那一天的通话,是个决定我命运的通话。
再完美的想法和计划,都不如撸起袖子踏踏实实的行动来得有意义,有了知,怎么“行”呢?我就找几位平日里比较熟悉的企业家朋友,也就是后来的青庐会种子庐友商量,他们听到我的想法就很支持,大大提高了我做这件事情的信心。我先给大家配一本书,一起来读,读完后,大家一起分享讨论,第一本我选的是拉卡拉集团董事长孙陶然总的《创业36条军规》(初版),2013年12月份在潍坊做了第一期“青庐读书会”,我把活动主题定为“创业没有回头路”。当时很多济南的企业朋友也到场了,我还特别请了刚刚从《商界评论》主编位置上辞职的胡浩,来主持读书会,就这样,一场企业家读书会完成了标志性的第一期活动,在企业界朋友圈里的反响还挺大。
随后几个月,我们每个月给书友们配一本书,然后组织读书会,还邀请到了部分书籍的作者到场跟大家见面分享。
这时候,读书会相关的成本都是我自己出钱,直到2014年中旬,读书会面临的各项成本越来越多,运营工作也越来越多,我才意识到,这是做了创业的事情。我开始有些焦虑了:除了读书、认识书友,会员们还得到了什么价值?
直到2015年5月份,我们与中信出版社组织策划了《创京东》一书山东首发式。这场活动有500多人参加,众多商界大咖到场分享,同时得到了中国铁建的赞助支持,活动影响力很大,青庐读书会的名声也初步起来了。这一年,我知道了社群概念,6月份,我们把“青庐读书会”改名叫“青庐会”,开始踏入企业家社群的运营,并尝试在咱山东进行深耕。
02 因为认真和执着,吴晓波、孙陶然鼎力支持
2015年9月,通过出版社信息,我得知孙陶然总的《创业36条军规》修订版出版,于是我邀请陶然总出席青庐会的活动。就在10月份,《创业36条军规》修订版在山东首发,活动在潍坊举办,当地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得知陶然总到来,还邀请了潍坊市副市长潘强到场,观众来了1000多人。陶然总走到台上,跟大家说“我就是冲着青庐会来的”,就是这一句话,让我至今对陶然总都万分感激和敬仰,要知道,这对于一个刚刚创业的人来讲,是多大的鼓舞。
▲ 2015年10月,《创业36条军规》修订版在山东首发
2015年11月,青庐会组织企业家去日本,陶然总也去了。在游学期间,跟陶然总一次聊天中,他说了一句让我至今刻骨铭心的话。他说:“对别人来说是雪中送炭,但对你来说是举手之劳的事情,你一定要去做。当然前提是人和事都比较靠谱。”
陶然总作为创业前辈,对我们这些晚辈创业者的支持与鼓励,这中间做人做事的道理,是我创业这几年最受启发的事情之一。
2015年12月,青庐会两周年庆,我再次荣幸请到了吴晓波老师去做了演讲。当时我跟他说:“明年,带着青庐一起走吧,我很想把青庐做好。”至今,我都不完全知道我到底哪个地方打动了晓波老师,他可能觉得我比较靠谱吧,就说:“好啊,明年一起走。”当时并没有确定要怎么合作。2016年1月下旬,在北京我和晓波老师又碰面,我们一起喝茶,他就在笔记本上写了两页纸,对青庐会下一步的发展做了一些设想。之后,他说:“我可以投资青庐会。”
晓波老师投资青庐,是希望我把区域企业家社群的打法摸索出来。很快在2016年10月底,我们摸索出了青庐会学习社交的金字塔模型,在这个模型里,实现了社群分级以及成长互助。
相对于线上社群,青庐会更看重线下的价值。这是和很多所谓社群不一样的地方。所以,青庐会组织了数百场企业互访以及“拆书”会,企业家们还是要见面,庐友之间相互熟络,能够有高质量的沟通。
现在各地也有很多商会,但是相对而言,青庐会是最关注企业家自身发展和成长的。三年多来,我们每个月坚持为大家配书,把里面的干货勾勒出来,每个月坚持做读书会,就是陪大家读书、学习。有的庐友反映说:“我加入青庐会最大的收获就是养成了读书习惯。每个月不读书就别扭,哪怕读不完,只是在飞机上翻翻,也收获很大。”
企业家在青庐会能够学到东西,有高效的社交,这是真正的价值,现在青庐会庐友的续费率几乎是100%。
03 让庐友为青庐会骄傲
我们看重青庐会的黏性,希望庐友们能够以青庐会为荣,为此我们也有一些方法。
首先,加入青庐会必须通过严格的庐友举荐制。目前青庐会聚合了国内大量优秀企业家资源,已有300多位优秀企业家、100多位专家学者与资深财经媒体人士参与其中。很多新庐友反映说:“我之前经常看到朋友转发你们的活动信息,很熟悉、很了解了。”这是因为,青庐会的庐友们经常在朋友圈主动传播我们的活动。
其次,我们这几年来会费年年提高,但续费率高达百分之百,这说明庐友们认可青庐的价值。
第三,情感链接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真正地为庐友提供有价值的产品。之前有人问我:“这些企业家到了你们平台上,他们都认识了,可能之后就不需要你们了。”如果真是这样,那是我的产品没有做好。比如培训课方面,我们做了一期人力资源与股权激励的课,大部分庐友是带人力资源经理和高管一起来的,在青庐会的培训课堂上,高管们有问题直接与专家交流,会收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更有利于实践。
同心者同行。作为一个女性成员为主的团队,我们团队不存在管理,只存在相处。我喜欢和团队一起陪伴青庐在成长路上共进退的状态,这是一种在路上舍不得放弃的状态。所以,我也会时常将一段时间里自己的一些心得和感受通过邮件的方式与每一个人分享。有时候,女队友们可能会心思细腻,顾虑比较多,这时候还是我以鼓励大家为主,更开放,更敞开地去看待一些问题。大家都很开心,不存在别别扭扭的情况。
2017年,我也希望我的每个队友收入上都会有个大增长,大家都是女孩子,我希望她们过得好。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年e班碧琪老师本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