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少数民族的节日日

中国文明网-我们的节日-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人们进行物资交流,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表达感情的机会。耍青龙、玩白象,是会街节期间最隆重...
窝罗节是为纪念传说中的创世始祖遮帕麻和遮米麻而举行的,人们载歌载舞,进行武术、对歌、秋...
泼水节是男女青年的社交活动,他们互相泼过水后,就邀约到山坡上对唱,歌词内容丰富。
蝴蝶会传说是为了纪念白族男女青年霞郎和雯姑坚贞爱情的一种民俗节日。
剑川、洱源、大理、丽江、兰坪等地的白族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唱曲对歌,观光游览。
物资交易、文化艺术交流、招商引资、技术合作等重要集会。举行传统的赛马、对歌、赛龙舟、民...
各村寨都要坚一把大火把,在上面 插上写有“五谷丰登”、“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吉祥语...
村民不论升官发财、疾苦病痛、生儿育女都要去本主庙祈求保佑。每逢本主诞辰,都要杀猪宰羊,...
各村各寨的白族群众穿红戴绿、浓妆艳抹,载歌载舞、焚香敬佛、念经祈祷。
纪念哈其麦的高尚品德,家家户户都要宰杀牛羊,准备鸡和油香到寺院舍散,穆斯林还要去寺院念...
各清真寺装饰一新,人们一大早就去清真寺听阿訇诵读《古兰经》、赞颂穆罕默德,讲述穆罕默德...
节日清晨保安族的男人们沐浴之后,到清真寺集体做礼拜。男女老少都要穿上新衣服,互相拜节。
男性穆斯林沐浴更衣到做礼拜,听阿訇讲解教义和“古兰经”。回家洗手,宰杀牲畜。穿上盛装,...
人们带上面、油、肉、锅、帐篷等,到河边、山坡上或草坡上去郊游,过一天痛快的野外生活。
男女青年都要向老人赠送食品,如粑粑、芭蕉、春茶等,以感谢老人的养育之恩。
男女青年相聚在火塘边,由姑娘们用“考阿盖”的树枝烧取黑烟,依次帮男青年们染牙齿,染后的...
吃红糖糯米粑粑、祈福,家族长为“胎嘎滚”(家族神)代袜么·代袜那神祈祷祭祀。
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
全村寨青少年男女拿着竹盒、小竹篮前往河中捞沙,背回缅寺,在缅寺广场前堆沙祭佛。
男女老少穿戴一新上山去挖竹鼠。挖到竹鼠后,将其中一只竹鼠用山花野草装饰打扮,带上花环,...
头人和村老共牵一只羊,手拿杨柳、桃枝、黄泡树枝扎成一束,遍走各家门前,插一面红纸旗幡,...
该节是为纪念古时当地一对为民除害与抗暴殉情的男女青年查郎、白妹而得名。
除夕前要杀年猪、舂糯米粑粑、备各种蔬菜。贴年画、拜年、祭神、载歌载舞等活动。
以祭“老人房”为中心的全民性的祭献活动,由村寨轮流承担祭献的承头户。
杀鸡宰猪,用白纸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鸡血或猪血,插在庄稼地里。祭盘古供祖先以示子孙延...
人们用炒好的包谷花去祭地蚕,边唱山歌边吃包谷花,“迷住”地委,使它们不能咬种子和禾苗。
“跳花会”是男女青年的社交活动,规模盛大,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过吹木叶、对歌订终身。
布依族的“跳月”为“逛场”,参加“逛场”的未婚男女由老母和兄弟姐妹伴随,以示对亲人的关...
吃“牛王粑”和糯米饭,用糯米饭或糯米粑喂斗。大人带小孩去河边洗澡,抓小鱼、吃鸡肉、晒太阳。
人们先到祖坟送灯,然后在堂内烯“属”灯,院内挂天灯、院门两旁挂壁灯,到河里放灯船。
清晨,男女老少都到河边洗头。晚上,人们在家里举行洗头宴,唱洗头歌,吃丰盛的晚餐。
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
给孩子穿上一套精心制作的民族服装,让婴儿从桌子上五花八门的东西中拿自己喜欢的中意之物。
回婚节必须具备如下条件:一是老两口都健在;二是亲生子女都在世;三是孙子孙女无夭折。
村民们为老年人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祝福他们健康长寿。
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表现出爱吃的“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在1985年开始创办了“库...
信仰黄教的达斡尔族制做各式各样的灯盏,带到喇嘛寺庙去点燃,达斡尔族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
清晨,早早起床的老人先要给儿孙脑门上抹一点锅底黑灰,为的是避灾免祸。
节日起源于祭敖包,是一项祭祀活动,还举行各种传统的娱乐活动,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
人们清晨来到祭坛周围,就地取一块石头,摆放到祭坛旁边,如有因故不能前往者,可由家人或亲...
人们停止劳作,张贴年画和对联,准备手扒肉等各种美味佳肴,走亲访友,开展各种娱乐活动。
每逢盛世、庄稼好、生活富足时就举行送龙节,送祭品给龙神感谢龙神开恩照顾,带来好日子。
这一天,全村人舂粑粑、杀猪宰鸡,共同庆贺,热闹非常。
泼水节是全面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
各户都要到田间杀上一只母鸡,点燃一堆稻草或秕谷祭祀。祭祀后取少量秕谷带回家,放入仓库里。
举行盛大的舞象游行表演,人们还进行各种商业交易活动。
“窝巴节”是为了纪念青哥、红妹拯救傣家人的功绩,是傣族祈求渔业和水稻丰收的节日。
“巡田坝”是傣家人对农业春耕生产的“巡视”,结合生产实际,村村寨寨还制定了乡规民约。
对歌这天,各村男女青年盛装而来,开展男女之间和村与村之间的对歌比赛。
一大早,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蒸彩色糯米饭和制作糕点,赕佛或馈赠亲友,备办酒席会餐。
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献。祭把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
浇花节既是德昂族人民欢度新年的典礼,又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寻找心上人的好时机。
穿上盛装,背上从井里打来的清水,带上各种食物,手捧鲜花,汇集到本寨的佛寺(奘房)过节。
节日早晨,东乡族人清扫庭院,制作油香、馓子等,男子们沐浴大净,严整衣冠,到清真寺参加会...
节日里吃一种东乡语叫“罗波弱”的肉粥,寓有对当年五谷丰登的祝愿。
每家送信粮食,交清真寺熬成杂豆粥,供众人喝,请阿訇育经赞圣。
节日清晨,成年男子沐浴净身,身着新衣或洁净服装,聚集在清真寺会礼。
纪念穆罕默德诞生和逝世的节日,东乡族穆斯林沐浴后到清真寺或拱北听阿訇讲经。
祭日要让牛休息,并用鸡、鸭等祭品在牛栏旁边设案祭祀。有的还用黑糯米饭喂牛,对牛表示谢意。
男女老少欢聚一堂,开展隆重摔跤比赛、集市贸易、男女青年交流的“行歌坐月”等活动。
节前年青人吹着芦笙到其他村寨去“送约”,邀请对手。“送约”之后,便来到“牛宫”前吹奏芦...
高坝赶歌会是为了纪念一个忠于爱情的侗族女歌手而兴起的。
牯脏节既有祭祀祖先的内容,亦有祝愿丰收的含义。
为了祭祀萨玛,人们在寨子中间的土坪上垒起土堆,作为祭坛和供奉祭祀萨的场所。
节日活动各地不一,有的舞春牛,有的放花炮,有的踩芦笙,有的走亲串寨。
吃新节不公是祭祖节,也存在着农事丰庆的复合内容。
每到节期,方圆几十里的各族群众都来叁加,任何村寨都可以组织抢炮队。
节庆内容包括祭山神、射面兽、木刻传信、跳锅庄、走亲访友、火塘烧松叶求吉祥、喝木罗酒、歌...
剽牛祭天是独龙族人民为庆贺丰年而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
三月四日孩子们把烤好的百灵鸟形状的饼干带到田地里,抛向天空,然后再接住,以示迎春。
在俄罗斯圣诞前夜教徒要全天禁食,直到晚上才能开斋。圣诞前夜的晚上信徒和非信徒按习惯要吃...
在谢肉节期间,家家户户大摆酒宴,因为在谢肉节过后的斋戒期内不能吃荤和喝酒。
男女老幼穿上盛装,家家户户都摆出经过丰盛食品,亲友邻里们互相走访祝贺,表达对耶稣复活的...
节日这天上午,人们可以任意说谎,互相愚弄,以抓傻瓜获得最大的开心。
人们除去教堂祈祷外,还要到江河里破冰取“圣水”,有的人还要跳进冰窟窿里洗一洗。
家家户户在自家门前燃起篝火,并焚香跪拜祷告,以求火神保佑平安;饭前向火塘洒酒抛肉,以示...
这天,不论男女老少,两手抹上锅底灰,走家串户相互抹脸。
节前进山打猎,冰上捕鱼,备过新年。除夕,家家户户祭祀祖先和北斗星,吃团圆饭,守夜。  
鄂伦春人认为火有驱邪祛污的作用,春节的早晨要向火神供祭,祭时向篝火磕头祈福。
祭敖包时,为敖包换上新的柳树,系上五颜六色的绸缎或哈达,拣来石头堆在敖包上,把祭品摆放...
节日里,家家都要杀一只肥羊,选最好的胸脯肉和羊头,放在火上烤,以供祭火神。
“米阔鲁”是鄂温克人庆祝牧业丰收的节日。鄂温克族牧人请亲朋好友帮忙给羔羊剪耳记、给公羔...
届时要在老萨满家跳神,全宗族出一头羊让两个萨满抢夺,夺得者将羊杀死,由萨满拿着带血的羊...
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吃手扒羊肉,喝用酸奶、肉汤、白米煮成的肉粥。
纯朴的猎人们点燃篝火,围着篝火边歌边舞,祭祀"巴伊安奈"神,还举行盛大宴会。
矮灵祭是赛夏人以敌人亡灵祭拜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祭祀活动。
烧王船的民俗起源于汉人移民台湾后,面临岛上瘴疠横行,企图借助神力求平安的最原始民间信仰。
举行祭祀仪式,向祖先神灵祷告,祈求保佑农作物顺利收获,并预祝来年五谷丰收、人畜两旺。
节日期间有两项大活动:一为刺球赛,一为舞会。
人们杀鸡备酒,点香燃烛烧纸线,在牛厩门前敬牛王菩萨,祈愿它保佑耕牛身躯健壮,无病无灾。
仡佬族拜树,不是拜所有的树,只拜青刚树。青刚树是仡佬族的祖宗树,与此民族历史上的迁徙活...
家家买肉打酒,杀鸡宰羊,并从地里摘些早熟的稻谷、王米作新米饭,再以釭豆、毛豆等做菜祭祀...
敬雀节是仡佬先民开荒辟地建立家园时,敬奉雀神的崇拜活动。
从"仡佬毛龙"的主要制作材料--竹,以及其"求子"的表演功能等推测,毛龙应源起于古代仡佬的"竹...
村寨里的男女老少,都要到田里捉虫,捉完虫后带回家里做成各种应时小吃,与酒肉一起同食。
届时要准备鸡、酒、肉、饭等敬奉山神或秧苗土地,认为敬了这些神就会清吉平安。
用黄饭树花汁水浸泡糯米,蒸出金黄糯米饭,将煮熟的鸡蛋染红,向布谷鸟敬献,欢度“黄饭节”。
节日包括祭山、祭祖、祭社林等内容,节日第一天杀鸡祭外鬼,并用竹签编成符抵御外鬼进入。
小伙子向情人借来女式新衣新裤,打扮成姑娘的样子,在欢快的弦乐声中翩翩起舞,直到太阳偏西...
在这个节日里,村村寨寨打秋千,另外,还兴串寨、跳鼓舞。
过“米索扎”的第一天拂晓,家家做团子(汤圆),舂粑粑,“空通、空通”的舂碓声,响彻全寨。
每家户主来到稻田,选一穗长粒大的稻穗,搓下少量稻谷,用树叶包好挂在田里,以示稻田多结稻谷。
节日清晨,穆斯林要沐浴馨香,严整衣冠,到清真寺去参加会礼。
节日的食品主要有“纳吾鲁孜饭”、马肥肠、马脖子,马肋条灌肠,马碎肉灌肠,马盆骨包肉等。
穆斯林在斋月期间禁房事,克制一切私欲,断绝一切邪念,以示笃信真主安拉。
赫哲人在每年的三月三在萨满带领下跳路神,驱魔避邪、以保佑村里平安无灾。
大年除夕夜有烧包袱供奉祖先三代及供诸神即灶神等的画像等风俗。
赫哲人的跳鹿神活动主要是为了求神驱鬼、消灾祈福、人丁兴旺、渔猎丰收。
在乌日贡大会上,比赛的主要是体育项目。有叉草球,跑趟子,射箭,赛船,滚木轮,顶杠,拉棒等。
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平安、捕鱼丰收。
由回族妇女亲自出动,收敛钱粮,熬杂豆粥,请阿匐念经祈祷并赞颂圣女的事迹。
相传该日是阿丹、怒哈、易卜拉欣、穆萨等先知得救的日子。
登霄节晚上,回族穆斯林聚集到本坊清真寺举行礼拜、祈祷,以示纪念。这天晚上睡觉比较迟,听...
节日这天,不吃早点,穆斯林们便沐浴礼拜;各家宰羊,杀驼或屠牛,分发贫民,接待宾客,馈赠...
斋月期间,凡男子在12岁以上,女子9岁以上,都要把斋。穆斯林只许在每天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
节日这天首先到清真寺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迹,而后吃喝游玩一天。
祭龙这天,全寨人不得外出,寨子里不许唱歌跳舞,不许大声嬉闹,外寨人不得进寨来。
早年的铁懋克节本来就是打铁节,是基诺族人民为纪念铁器的创制和使用而举行的节庆。
成年礼一般是在本寨上新房仪式中举行。有些村寨对要举行成年礼的男青年进行奇袭式的捕捉。
届时,寨中的“卓巴”、“卓生”敲起牛皮大鼓,全村人闻声聚集在“卓巴”、“卓生”家,等候...
这天全寨人停止征税,男女老幼皆着节日盛装,家庭主妇忙于准备节日会餐,亲戚朋友互相拜访。
谷物即将成熟,基诺族人从田地里采集新谷子、蔬菜和瓜豆,再杀几只鸡,请亲戚朋友到家里共同...
哈节那天,全村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聚集在哈亭内外,举行迎神、祭祖和"唱哈"等活动。
在哈节的前一天,村民们集队举旗擎伞,抬着神座到海边,把本村信奉的诸神灵请进哈亭。
春节期间全村都要到哈亭以猪、鸡、鱼为供品祭拜诸神,回家后要拜祖先。
节日这天,寨中男女老少和魔头至主人家,主人以酒迎客,互致问候。
每逢庆祝五谷丰收,迎接贵客,纪念重大节日,男婚女嫁,亲人团聚等场合,都要举行不同规模的...
节日里,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的盛装,佩带各种的装饰品,聚集在一起,进行民歌、射击等比赛。
届时,同寨或邻寨的青年男女相约在一起,大家唱歌跳舞,说笑嬉闹,举行打“炀碟”等各种游戏。
妇女和小姑娘炒谷子、舂扁米、做粑粑、煮新米饭,上山采野菜。小伙们欢歌结伴,下河捉鱼。
柯尔克孜族
由长者抓住马鬃进行祈祷,希望安拉保佑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家家都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掉罗勃左节是柯尔克孜人为纪念一位名叫掉罗勃左的柯尔克孜族英雄而形成的一个节日。
节日清晨,男性穆斯林要沐浴更衣,到清真寺做礼拜,听阿訇讲解教义和“古兰经”。
人们装上节日盛装,举行各种活动驱邪,迎接平安和丰收,整个节日活动持续十几天。
按照伊斯兰教的规定,成年的教徒每年都要封斋一个月。在封斋期间,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两餐。
节日清晨,人们穿上盛装聚集在草地上,铺开数十米长的餐布,上面摆满了各种食物。
节日第一天清早,当外寨来过节的亲人放响火枪时,人们迅速集中,敲着鋩锣、象脚鼓到寨门迎接。
当日,人们要点着火把到田间地里举行叫谷魂仪式。
拉祜族人民感谢厄萨,每当谷物成熟的时节,就要用新米饭祭祀厄萨。
传说,拉祜族是从葫芦里走出来的,故葫芦是拉祜族的吉样物和生活伴侣。
节日期间不仅要杀猪、宰鸡请亲朋好友吃年饭,还要荡秋千,打陀螺。
拉祜族的扩塔节,是古代拉祜族思想、文化、信仰等方面的缩影,也反映了其社会发展的一个侧面。
参加表演的大都是青年男女,一般是12人或16人,由8名男女摆竿,由4名或8名男女跳竿。
届时,各家各户清扫庭院,修整“船形屋”,贴红对联,洗刷衣服器具,舂米和包粽子等,以示吉祥。
三月三节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
傈僳族男女青年都汇集在怒江沙滩上,举行“沙滩埋情人”仪式。
节日活动以突出民族特色的多样化形式,即民族歌舞、射箭、溜绳、民族调对唱、打陀螺、荡秋千...
在聚众活动中,寨中无论男女老少,都要自带酒、肉和米饭聚集在村寨中央的晒场、草坪或者附近...
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成群结队地来到“刀杆节”会场,观看“上刀山,下火海...
洗浴的人们十分讲究文明礼貌,男女之间彼此尊重,他们用圣洁的温泉水洗去一年的污秽,迎来吉祥。
节日期间,男女老幼身着盛装,汇集在一起,举行宗教仪式,祈祷来年丰收。
节日期间全村男女们身穿盛装,从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人们把年前宰杀的猪、牛剁成一块块,分送给家族或母系的亲友,保留着共享劳动果实的古俗。
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
人们或饱食以表示填满了仓,或用灰等围出仓的形状,在其中放些粮食以示仓满,或祭祀仓笼之神...
节日期间举行冰河游园会、冰灯雕刻比赛、展出各式冰灯,如冰龙灯、冰狮子灯、冰塔灯、冰孔雀...
节日这天,人们聚在一起,载歌载舞庆祝自己的节日,开展各种庆祝活动。
一户出一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
满族人家在二月二头几天就磨黄米面,二月初一烀小豆馅,到二月二,早早起来炸油炸糕,做豆面...
在清明这天,每盔坟头中间都插一根或几根柳木“佛头杆子”。
五月节这天人们都起大早,到河里去洗眼睛、洗脸。
 满族过年,习惯用精粉、鸡蛋、糖、芝麻、青红和瓜仁等原料制做"萨其玛"。
传说过去毛南山乡有位老法师,他有个心灵手巧俊美出众的独生女儿,擅长以竹篾和菖蒲叶编百鸟...
这一天,男的上山找草药,女的在家做糍粑吃起来有一种香味,吃了这种糯粑可防病疫。
舞火龙是毛南族一项体育祭坛活动,用此活动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逢凶化吉,祛病平安。
各家把收获到家的形状各异,桔黄色的大南瓜摆满楼板,逐一挑选。年轻人走门串户,到各家评选"...
因毛南山乡易旱易涝,五谷收获常无保障,所以要在分龙这一天祭神保禾苗,在于祈求五谷丰登。
把寺院里珍藏的锦缎织绣佛像,抬出来展示于光天化日之下及广大信众面前,让善男信女观瞻膜拜。
萨嘎达瓦节这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动。
人们除了观看跳神表演、传统戏剧《卓娃桑姆》、跳牦牛舞等,还要举行一些自娱活动,如赛马、...
人们穿着盛装,互相拜访庆贺,载歌载舞,饮酒狂欢。还举行各种游艺活动,如拔河、角力、抱石...
过节时举行隆重的朝拜仪式,背经书举经幡,围绕村庄和庄稼地转一周,祈求神灵保佑,人丁兴旺...
蒙古人认为白色服装是吉祥的象征,他们在过春节时有每个人穿白衣服的习俗。
节日这天蒙古族人杀猪宰羊,搭台唱戏,并把供在中村大佛殿中的檀香木鲁班雕像迎到各村瞻仰。
早先蒙古族以为天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特别加以崇拜。由于天地神没有偶像,人们就堆敖包...
俄博,是当地山神的象征,这是藏族等地区原始本教自然崇拜的习俗,后来被藏传佛教所吸收。
清晨,牧民们身着盛装,携带马奶酒,骑马或乘车汇集到传统地点,杀羊宰牛。
古代和近代的那达慕盛会都要进行男子"三艺"--摔跤、赛马和射箭的竞技赛。
这一天要举行傩戏、上刀梯、下火海、狮子舞、打花鼓、赛歌、吹唢呐、吹木叶、打秋跹、请求接...
节日以青年女子为中心,邀约情人们相聚同吃姊妹饭、跳踩鼓舞、游方对歌、互赠信物、订立婚约。
届时,由一个有威望的老人,将放在他家的楠木鼓和鼓架一齐搬进鼓场,并用力敲鼓,人们都闻声...
吃新节其实也是苗族青年谈情说爱的节日———姑娘和小伙子们三五成群地邀约,不是去赶集就是...
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佩带华丽首饰,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庆祝丰收。
邻近县和村寨的亲友们都纷至沓来参加牯脏节,客人无论落到哪家,都被视为是全寨的客人,受到盛...
苗年的民俗活动很丰富,主要有祭祀祖先,吹芦笙踩堂,走寨结同年。
由苗胞扑克发组织的有上万人参加的杀鱼活动,
有爬花杆比赛,有比射弩、比针线手艺,有武术表演、倒牛、斗牛等文体活动。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对牛结下了特殊的情感,至今苗族乃...
仫佬族过春节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节日食品,即家家户户都做"斗糍粑"。
传说七月初七接回的祖先是那些未满三十六岁就早死的人,享受后代年节拜祭的待遇。
这一天,小伙子和姑娘们穿着新衣服,打着布伞,带上粽耙等食物,成群结队到野外“走坡”。
家家户户把牛栏打扫干净,帮牛洗澡,给牛喂上嫩草,这一天牛不劳动。
依饭节一般在公共祠堂里举行。除了“峒”内族人聚会和祭祀神灵外,还请来唱师,进行歌舞活动。
“三朵”是纳西族的本主神灵和最高保护神,传说是骑白马、穿白甲、戴白盔、执白矛的战神。
棒棒会标志着春节活动的结束和春耕生产的开始。
寨子里的青年们个个拿着又细又长的小火把,沿着田埂、山路,边走边唱,直到深夜。
庙会期间,还展开唱纳西族民歌、演奏纳西古乐以及赛马等各种文化娱乐活动。
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聚集在狮山下烧香,喇嘛念朝山经,人们向女神敬献酒肉及水果,并叩头朝拜。
祭天有一套复杂的程序,尤其忌讳“秽气”,所有成员和用于祭祀的物品都必须通过严格的“除秽...
今日的纳西七月会,已成名副其实的边疆博览会、民族交流会,越发显示出它独具一格的特色。
狮子山是当地人们心目中的一座神山,那里流传着非常优美的民间传说,据说是格姆女神的化身。
在节日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节用的米酒,杀猪、做舂米粑粑,并把屋子内外打扫得干...
怒族人不但要给自己的长辈拜年,还要给自家的牛和狗拜年,甚至给牛和狗行跪礼,并喂它们油煎...
人们穿起民族的盛装,带上准备好的祭品以及在山上进行野餐所需的食物,翻山越岭前去仙女洞进...
节日当天,寨子中的男性都集中在祭场上,由巫师主持仪式,猪、羊等为祭品,以祈求天神保佑全...
尝新节期间,户户将新粮酿制成苏里玛酒,先祭‘宗巴拉”神,后祭祖先,随后人们尽情畅饮,以...
一大早,人们便到山上采集各种奇花异草,插在门媚和“宗巴拉’神台上,以示庆贺。
节日这天,在门前和神台上及房顶插青松,挂起经幡,表示迎新年、接祖先、求平安。
普米人以村寨为单位,分成两支队伍,一部分到海岛上进行祭祀活动,一部分则沿湖转一圈,其意...
转山节主要是祭山神活动,普米族各村寨都有自己的神山,转山节这天,便到各村寨的神山祭神。
羌族妇女不分老幼,佩戴银首饰前往女神梁子石塔前,参加羌民族古老的传统妇女节——瓦尔俄足。
瓦日俄足以歌舞活动为主,山歌风味浓郁,交替反复的歌唱形式,体现出这一节日中传歌、习歌的...
羌寨一般要举行仅有男性参加的塔子会敬山神,祈求山神保佑全寨平定,人畜免灾。
届时,全寨停止劳动,由巫师宰牛杀羊,祭祀天神。
届时,须沐浴盛装,举着绿色长杆旗,在阿訇带领下,结队赴向“海卡尔”举行会礼,听阿訇讲经。
此日要举行会礼和庆祝活动。如未见月,则继续斋戒,开斋节顺延(一般不超过三天)。
主要是纪念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辰和忌日。
节日里家家帖红,人人着新衣,到处鞭炮声,相互串们道喜,备办三牲厚礼祭祖。
畲家门前都升起白底红边的三角形族旗和颇似古时“华盖”的圆伞,各地族人都盛装打扮回到祖地...
历代畲民信仰龙王,为防止“龙过山”损坏庄稼,便在作物落土后进行分龙。
人们为了纪念自己的始祖,感谢神兵,每三五年举行一次“招兵”,向他们献祭。
端节是辞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和预祝来年幸福的盛大节日。
其过年时间、祭祀礼仪及娱乐活动等,均与汉俗无异。荐节是民族文化交流的标志。
敬霞仪式在霞堂举行。霞堂设有祭坛,坛前立着一根竹竿,竿顶上站立一只公鸡。
当天,青年男女打着伞,手拿花帕到卯坡唱歌、歌舞和游玩。
节日当天,全寨的小孩提着特制的小竹的,结队挨家挨户去要象征长寿幸福的糯米饭、鸡蛋、肉片。
节日清晨,穆斯林要沐浴馨香,严整衣冠,到清真寺去参加会礼。
在开斋节到来前,人们就粉刷房屋,打扫庭院,理发洗澡等。青年男女常常选择节日期间举行婚礼。
届时,全村人聚集田野,祝贺春播开始,各家各户都带一点麦子放在一起,公众推选一位全村尊敬...
此节所用之灯,并非通常概念中的灯,而是将浸油的棉花缠在干草棍上做成的油烛。
节日当天的早晨,先由一小孩牵头牦牛进屋,给它喂些馕,在它身上撒些面粉,以此象征在新的一...
塔吉克族节是一个与生产劳动结合最紧密的节日,是一个独具风情与魅力的节日。
节日那天,人们穿着民族服装,在节日场地唱歌,跳舞,并进行摔跤,攀杆、赛跳跑等体育比赛。
节日那天,当十八岁以上的男子到清真寺作完节日会礼之后,各家各户开始杀羊,举行宰牲仪式。
在欢庆节日期间,有些地方还同时举行丰富多样的民俗文体活动。
从腊月就开始繁忙起来,置办年货,杀猪宰羊。民间有“快腊月,慢正月,不过三十不歇脚”之说。
纳顿是土族人民最重要的文化娱乐盛会,也是他们访亲探友,相互交流生产、生活经验的大好时机。
节日早晨人们先到广福寺点灯焚香,顶礼膜拜,请出龙神轿杆、护法神箭,然后组成仪仗队前行。
届时,家家用红纸两条,写上相应的字贴在堂屋左侧中柱上面,以为此举可以驱除虫害,四季平安。
白天男女青年到威远镇看社火,晚上,在自家门前点燃十五堆火。
在观经会上,有信教群众的一般宗教活动,如“法王舞”、“马首金刚舞”及“神猴变人的故事”等。
花儿会是城乡物资交流的盛会。
届时,在寺庙里举行献牲酬祭,请法师诵经跳酬神舞,以禳灾祛祸,保五谷丰登,人畜两旺。
当地原有打擂比武活动,后演变成唱戏、喝花儿,称为“擂台戏”。
土家族六月六习俗,有的与天有关,有的与地有关,有的与神有关,有的与祖先有关,有的与年有关。
射虫日这天晚上,在田地边用石灰画一把弓箭,意指射杀所有的害虫。
摸秋节是土家族欢庆秋的节日,即中秋节。土家人摸秋,杀鸭子用鸭血泡糯米,蒸熟成血粑。
过节这天,土家山寨杀猪宰羊打粑粑,亲朋戚友均被请来过节,十分隆重。
年事活动包括打粑粑、做团馓、插柏梅、贴钱纸、贴门神、吃团年饭、守岁抢年、拜年。
过七月半,主要是祭祀,也叫“赶云南大会”。
湘、鄂、川、黔边界上家族的一些地方,每年要过三次年:腊月二十九(或二十八)“过赶年”;...
“女儿会”是土家族年轻人的节日,节日当天,男女青年不约而同来到乡场,利用赶场的机会挑选...
青苗节是四排山乡佤族群众的传统节日,也是当地佤族群众祈盼来年五谷丰收、六畜兴旺的一种方...
稻谷收割后,举行家祭,新稻和用新米做出的饭都要先献在神台上,并请魔巴祭司念咒,请祖先灵...
当天天亮时人们祭神树,并开始打猎、捞鱼虾,以求新的一年里交下好运。
插种节当天,青壮年自动组成几个小组,有的上山去狩猎,有的在河边捕鱼。
人们在木鼓经过的地面撒拨水酒,拉木鼓的男人一边拉,一边歌舞,其他人或呐喊助威,或送酒送饭。
首先是“送旧火”,然后是“取新火”,最后是欢歌载舞以感谢莫伟神给人们带来了新火,带来了...
大年初一这天是佤族“戒忌日”,不能干活,不能出寨门,外人夜不宜入户。
穆斯林在古尔邦节这天清晨沐浴更衣,到清真寺做礼拜、上坟缅怀先人。
各地庆祝形式不尽相同,有的炸油香制美食互赠或款待亲友;有的请阿訇诵经祈祷;有的聚会联欢...
那天,各家的家长首先起床,在房屋正中燃烧起一堆松柏树枝,将冒烟的树枝在每人头上转一圈,...
这一天,世界各地穆斯林妇女会集在清真寺,听阿訇讲述法第玛的懿德善行,并向清真寺捐献财物。
白雪节,维吾尔语称之为“喀尔勒克”,是维吾尔族在每年的瑞雪初降时举行的歌舞娱乐活动。
届时,各家先上祖坟哭诉祭祀,燃灯育经,悼念亡灵。
各家门前要点火堆驱邪。青少年们则在烛光下、火堆前欢歌跳舞,尽情戏耍,彻夜不眠。
乌孜别克族
节日期间,家家户户收拾得干干净净,宰羊杀牛,做各种食品,馈赠亲友。
过努肉孜节时,乌孜别克族都举行一种称为“苏麦莱克仪式”的传统聚会。
节日期间人人身着节日盛装,相互拜访,走亲访友,互致赛抗木(问好),表示祝贺。
圣纪节是阿拉伯语“冒路德”的意译,是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
从阴历年三十开始,各家各户都要杀猪宰羊。妇女们忙于炸油饼、果子......
节日这天,家家都要把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好丰盛的食品,穿上节日盛装,载歌载舞。
人们互相往脸上抹黑,是为了祈求五谷之神不要把黑穗病传到人间,以确保小麦的丰收,保佑百姓...
这一带的瑶民要过了这个节日,才吃黄瓜和白瓜。
青年男女,谈情说爱,赛歌赛舞,以特殊的形式,表达他们对英烈的吊唁。
村寨房舍要打扫干净,男女老幼梳妆打扮,换上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尽欢而散。
度戒是瑶族男人的成人仪式,是瑶族男人成长程中不可少的神圣一课,比娶新嫁女还要隆重。
这天,红瑶群众家家户户都把一年四季所穿的衣服拿出来晾晒,杀毒灭菌去晦气。
传说当地瑶族先祖峒爷年幼丧母,是用狗奶养育成人的,因此世代沿袭教育后人勿忘“狗恩”。
相传为避免玉帝发怒刮大风、降灾祸,这天在家里不许弄出声音,舂米、劈柴等活动都禁止。
届时家家备有水酒、糯米粑粑招待客人,瑶族祭神。
这天,瑶家必杀鸡、磨豆腐敬奉祖先,向盘古王祖先许愿,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一天,青年们忙着赶会对歌,寻找知音;老年人便在家里,把连夜舂出的糯米粑粑,捏成“鸟仔...
据传当地的未婚男女会在这一天出门赶集,找对象。小伙子以摸到奶为吉祥,姑娘们以被摸奶为吉利。
彝族年,彝语称为“库斯”,“库”即年、“斯”即新,意思是新年,是大小凉山彝族传统的祭祀...
西山彝族村寨的村民,杀鸡宰羊,还要专程到弥渡街、新街、红岩街、寅街买菜,像备办年货一样...
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会集在一起,石林深处、长湖岸边和圭山脚下为盛庆之最。
祭龙这天,全村农闲,男女长幼,身着民族盛装,从四面八方向开阔的祭祀场聚集。
密枝节是纯属男子的节日,不准女性参加。节日前用占卜的方式选举出神职人员,筹备和主持“密...
这一天,男女老幼一起跳舞,唱山歌,还要杀鸡煮肉庆贺,把马缨花插到各处。
节日那天当地群众都上山打猎,将所猎获野味丢进火中烤熟,饮酒野餐,歌舞娱乐。
祭夭求雨仪式是在村寨附近最高的山顶,选一棵大树作为“龙树”,在龙树下摆设祭坛。
赛装节为居住分散,平时很难有机会相聚相识的青年男女提供了一个表白爱情的机会。
年初一拂晓,进行敬天神活动。清晨吃过饺子,喝过奶茶,便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走亲访友,相...
帐篷及畜圈内外都要挂上酥油灯,彻夜通明。这样,凶神恶鬼就不敢接近人畜,以保平安。
节日期间寺院内正中挂宗喀巴像,人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寺院,向宗喀巴像上香、叩头,喇嘛、僧...
届时,山区牧民要请喇嘛念平安经,并上山祭鄂博。
届时,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来到寺院,老人们为祈平安烧香磕头,点灯祈祷。
届时主人要准备酥油、奶茶、青稞酒、手扒肉等食品及剪马鬃用的盘子。
人们盛装带着酥油茶,青稞酒和各种美味食品到林卡野宴,人相互宴请,并召集民间艺人敬献歌舞。
将文化艺术和商品展销、物资交流、经贸洽谈、人才交流以及体育节目融为一体的盛大节日。
姑娘们由胞兄陪同,穿上艳丽的服装,带上美味佳肴,上山采茶对歌,和小伙子互相敬酒,祈祝吉...
人们不分男女老幼,三三两两,走向河边湖畔,裸向绿水,肆舞清波,在尽情享受七天藏族传统沐...
从十二月中旬开始,每家每户都会炸“卡赛”——一种用酥油和面粉制作的油果子。油果子的形象...
在街上,富人在前面散钱在地上,五角一元的不等,后面是成千上万贫穷的人们、叫花子、流浪儿。
拉萨的布达拉宫及各个寺庙举行盛大的跳神活动,认为新的一年即将来到,得驱鬼消灾。
藏族的赛马节有很多,如藏北赛马节,江孜达玛节,康定赛马节,盘坡赛马节等。
藏族同胞在夹金山下举行各种灯会,表演舞狮,舞龙等传统节目。
白天,人们到各寺朝佛祈祷;夜晚,拉萨八廓街举行酥油花灯会。夜间,郊区农人进行对歌比赛。
“望果”活动是一种祭祀神灵以祈祷丰收的仪式,后逐渐增加诸如赛马、射箭、歌舞、藏戏等民间...
举行诵经、磕头,灯供仪式等祭祀活动,祭祀宗喀巴大师在天之灵和祈愿大师赐予善良的人们以吉...
内容主要是展佛轴画,跳神等活动、除此之外,还有角力、跑马,抱石头等娱乐活动。
除夕前晚上,每家给猫、狗准备一顿美餐,既有肉又有饭。夜间人们聚在一起唱歌跳舞,举杯畅饮。
主要活动有赶鬼、请狗赴宴、吃“结达”、背水、祭丰收女神等。
俄博,是当地山神的象征,这是藏族等地区原始本教自然崇拜的习俗,后来被藏传佛教所吸收。
从前寺院僧人在山区伐木之余,百无聊赖之际,便安排节日去游山玩水,渐渐传入民间,演变成今...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萨嘎达瓦节逐渐演变为藏族人民春夏游园和预祝农牧业生产丰收的群众性节日...
各寺喇嘛穿上奇装异服,头戴造型怪异的面具,表演种种惊心动魄的跳神节目。
为庆祝“天母节”,妇女们在这一天刻意梳妆打扮,到白拉扎姆天母像前焚香祈祷。
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
传说药王是壮医药神,他发现药草,为人治病,还向众人传授种药、采药、治病的知识。
十四日开始大祭,供桌上摆满了猪肉、整鸡、整鸭、米粉、发糕、糍粑、糯饭,一直摆到十六日。
节日期间,人们舞狮子、耍龙灯,唱歌跳舞,热闹非凡。
壮人没有作揖、跪拜、握手等见面礼,而是通过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充分表达自己的节日问侯。
届时每家派一人参加,在莫一大王庙举行盛大祭仪,由村寨头人主持,请道公诵经祈祷。
节日期间,三天不做任何农活,村村寨寨、家家户户宰牛杀鸡、染五色糯饭,进行祭祀活动。
各村寨的壮族赶到节日现场,或对唱情歌,或演壮剧,或调换大牲畜,或交换农副产品,极为热闹。
红水河沿岸壮族村寨通过祭祀蚂拐,祈求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四季人畜兴旺。
这一天人和牛都停止劳动,主人用枫叶水泡糯米蒸饭,然后先捏一团给牛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数民族都有那些风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