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继续教育部官网是中身合同吗?

北大被中组部确定为首批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继续教育》2010年05期
北大被中组部确定为首批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
【摘要】:正基地建设2009年,中央组织部、教育部联合下发文件,将北京大学等13所高校确定为首批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北大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闵维方、校长周其凤为组长的领导工作小组,
【关键词】:
【分类号】:G649.28【正文快照】:
基地建设2009年,中央组织部、教育部联合下发文件,将北京大学等13所高校确定为首批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北大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闵维方、校长周其凤为组长的领导工作小组,并指定党委副书记于鸿君为负责日常工作的副组长,组织部、继续教育部与相关院系共同承担基地建设工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豫林;[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张继友;;[J];教师;2009年20期
吴荷平;;[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J];继续教育;2010年05期
周岩;赵一鹏;周莉;;[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李立新;;[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汪萍;;[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10期
谢莹;李为学;谢碧;;[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年10期
彭仲生;黄建美;李庆;;[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1期
孙凯;;[J];学理论;2011年2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明达;;[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吴丹梅;王健;;[A];高等学校纪检监察工作研究(六)[C];2008年
李九丽;;[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韩富;郑福平;田媛;;[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应会君;;[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张雅君;;[A];信息资源配置理论与模型研究——2009信息化与信息资源管理学术研讨会专集[C];2009年
安怡;冯文全;徐安兴;;[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秦红岭;;[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北京联合大学纪委课题组;;[A];高等学校纪检监察工作研究(六)[C];2008年
方小丽;徐广军;张腊梅;李晓林;;[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通讯员 京组;[N];中国人事报;2010年
黄文;[N];中国教育报;2008年
江世银?记者
赵骞;[N];各界导报;2008年
康骞;[N];重庆日报;2003年
本报记者;[N];安徽日报;2000年
李燕铭;[N];中国教育报;2000年
柯昌万;[N];中国教育报;2001年
记者 范绪锋;[N];中国教育报;2002年
吴长亮;[N];解放日报;2004年
郑炜君;[N];嘉兴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江文清;[D];四川大学;2004年
赵君;[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樊本富;[D];厦门大学;2009年
周文泳;[D];同济大学;2006年
樊明成;[D];厦门大学;2009年
杨红霞;[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郝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邓达;[D];西南大学;2008年
宋永刚;[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李咏梅;[D];苏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红艳;[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吴泽娟;[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周雪惠;[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步德胜;[D];西南大学;2007年
王智萍;[D];湖南大学;2006年
黎胤;[D];中南大学;2007年
刘蓓蓓;[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舒慧东;[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张玉梅;[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安波;[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北大附属幼儿园监控合同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北大附属幼儿园监控合同书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北大学生发帖:实践证明,我们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破土编者按】,一下引起了万千波澜。作为一名北大在校生,经历了此事的黄同学向破土来稿,对时代的发展、学生与工人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当下的万千学生之中,这或许是个缩影,也是学习的榜样。今天上午11点账号为bfyswy的同学在北大bbs上发布了一条帖子,说他今天早上在艺园小白房吃早饭的时候,看到学校管理层已经开始和食堂工作人员补签合同了。
  &&从北大与后勤工人签订协议想到的
  我们只是关注工人,不要拿来炒作!
  从这周二早上北大马会微信公众号发布《北大后勤工人调研报告&&被忽略的群体》以来,三天内阅读量接近八万人,超过千人主动捐钱。参与其中的同学当然感受到了实践的力量与喜悦。但在这喜悦之余,我们是否也该反思,如果不是北大,如果没有媒体的炒作,这件事能够成功吗?在社会大环境是很少有劳工能与用工方签订合同的情况下,北大的这种守法反而是不符合那些经济学家们所鼓吹的&市场规律&的,未来必将提高招工的门槛。
  在庆祝实践改变现实的胜利同时,我们也不禁要反思这次胜利之中媒体介入产生的影响,而媒体之所以介入,很大程度上还是为了迎合社会习惯性嘲弄北大的情绪。周二晚上凤凰新闻推出《北大后勤工人被爆无劳动合同、无社保、超时加班》,周三腾讯新闻也加入炒作,随后百度把这一新闻列上了热搜榜第五条。北大劳工问题的解决,媒体资本们的介入毫无疑问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些新闻客户端发布的帖子基本就是对马会稿的摘抄,并没有什么扭曲,他们看准了当下社会的浮躁和去深度,&北大&给人的理想主义和精英主义印象以及被畸形的高考制度维持的高不可攀使得它自然地成为虚拟空间里被&屌丝&们嘲弄的对象&&&北大也不过如此嘛!现在真是世风日下。&他们把&北大&一词列在标题的开头,然后又使用了&被爆&这样刺激人窥探欲的词语,仿佛是一块强力磁铁吸引着读者的手指,让人不点不快。点开以后密密麻麻都是字,没有夸张的清宫剧的截图,看了几行发现划不动,干脆一下滑到底就算看完,帖底又有更多的劲爆标题刺激着你的指尖的欲望和快感&&
  学生与工人:我的地板, 你的天花板
  当然,在这个资本主导的世界秩序中,不可能有纤尘不染的实践。不管这一事件有多少不完美之处,它至少在改变现存秩序的实践整体式微的背景下,打开了这个无深度、无态度的后现代时代一个小小的豁口。全国凡是大一点的高校都有马克思主义的学生社团,虽说北大劳工问题的解决带有很多阴差阳错的偶然因素,如果各大高校都能就近调查自己学校的劳工问题,那就是历史进程的必然性。这次北大劳工事件是一个重要的契机,更大的知识分子联合工农的实践很可能因此开启。以我所住的42楼学生宿舍而言,很多同学根本不知道工人们就和我们住在同一栋楼的地下室里。从楼的正面绕到楼的后面,有一个不起眼的门,进了这个门,有一条阴暗、深邃的斜坡走道,走到这条走道的底才是劳工们阴暗、潮湿的宿舍。&我们&和&他们&,其实只有一墙之隔,我们的地板,就是他们的天花板。而隔开&我们&和&他们&的这道地板/天花板,却正是由&他们&建造的。我们身处同一地域,却处于不同的&场域&,我们被绑在同一结构、同一体制的不同位置,当我们暂时放下手中还没写完的论文去和他们结合的时候,这本身已经是对现存体制的一种拨动。
  我的父亲读完《报告》,给我发微信:&人与人生而平等,并不意味不住地下室而住楼房,并不意味着干八小时拿一样的工资,这本身就是伪命题。多少名人来北京都住过地下室,只是看你能否从中爬出,因为那是北京,想想你就懂了。&我回答他:&您说的这种&爬出&仍是建立在多数人被剥夺的基础上,不过是一种不平等秩序的再生产。&仅仅是&爬出去&,并不能构成我们生命的意义,就算从&地下室&爬了出去,也依然被绑在更大尺度的缠缚中。左手拷着卡内基,右手拷着星云大师的人,不可能是自由的。因为大家都只关心自己,那些在生产线上每天工作十三个小时不识字慢性中毒过着无望生活的工人对我们来说比西藏还要远,&反正没办法改变现有秩序,不如把自己过舒畅了。&大家都安于自己的状态,谁也不管别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讽刺道:&正因为人人只顾自己,谁也不管别人,所以大家都是在事物的前定和谐下,或者说,在全能的神的保佑下,完成着互惠互利、共同有益、全体有利的事业&&一旦离开这个简单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就会看到,我们的剧中人的面貌已经起了某些变化&&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
  在&工人问题管我X事&的时代里,我们还要行动
  更为可怕的是,我们现在社会的文化变成了一种彻底没有态度、没有深度的&后现代文化&。最近在青年人中流行到不能再流行的&杀马特&&嘿嘿嘿&,以及&我就是喜欢你虽然看不惯我,但还是拿我没有办法的样子&的文化,已经彻底失去了态度,&能指&与&所指&彻底脱离了,变成了《一双滑板鞋》一样没有意义的胡言乱语。如果说九十年代北京摇滚唱红歌尚且是有愤怒的,现在则不要说愤怒了,连嘲弄都没有了。我觉得,&没有态度&才是最最危险的。后现代文化消解了一切深度,但并未触动经济秩序,反而成了强权的同谋者&&首先,我们的每一次膜蛤,都是无偿为网站或app增添了流量、无偿为广告增添了过目量;第二,这种&去深度化&使得被放逐者、被剥夺者的坚硬联合的可能性逐渐丧失。大家本能地嘲弄严肃,一谈到严肃的东西就赶紧遮住耳朵不要听,这不仅不是对现有秩序的反抗,而恰好是现有秩序的一部分。
  当我和一些同学谈论到劳工问题的时候,很多同学的反应是:&明天继续认人体32张切片&、&在复习新教伦理的我表示不为什么,缺爱&、&默默看戏&、&你们先聊,宝宝去复习了&或者是发一个白杯子从左边传到右边又从右边传到左边的膜蛤表情。在《报告》中提到:&年轻工友会选择打网游、看网络小说等方式来消磨时间。通过这些方式来缓解一天的工作疲劳表明了工人精神领域的空虚和匮乏。&其实大学生又与他们有什么差别呢?我认识一个同学一个学期被要求写28篇论文,试想就算是前辈的学术大师,在他们19、20岁的时候,能在四个多月内写出28篇论文吗?现在是读书人难寻,遍地是写论文人、划书人和背ppt人。很多人刷完题、做完很多根本没有意义的pre、被逼着生产各种各样的学术垃圾、在考前通宵十几天背完一摞摞与己无关的ppt以后,就只能用垃圾文化产品或者上淘宝过量消费来麻醉自己空虚的灵魂,这和农民工真的没什么区别。
  如果我们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一个接一个袭来的deadlines,而不能为改善社会状况尽一分绵薄之力,那我们的学习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文学和学术不再能回应社会现实问题,就会变成小圈子里的自high。如果只有懂得学术的人才能懂得学术、只有懂得文学的人才能懂得文学,你又有什么资格让那些你所鄙视的不懂文学、不懂学术的纳税人来供养你呢?北大同学们用自己的亲身行动反击了齐泽克的&只要思考,不要行动&论,在这个无态度的时代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实践吧!行动起来!我们有能力改变,有可能改变!
  (本文为破土原创首发,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破土立场,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责任编辑:左楠)
网站QQ:&&红歌会网粉丝QQ群:
(投稿)邮箱:
还不是会员?“这个方案有一个受益者,就是北大自身,即作为一个实体的北大”----中国科学院
&&&&&&&&&&&&&&&&
您现在的位置: &>&&>&&>&&>&&>&
“这个方案有一个受益者,就是北大自身,即作为一个实体的北大”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强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时间:
【字号:】
改革焦点:不升即离
改革方案主要起草者之一的经济学家张维迎对北京大学教师人事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基本特征概括为:教员实行聘任制度和分级流动制;学科实行“末尾淘汰制”;在招聘和晋升中引入外部竞争机制;原则上不直接从本院系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新教员;对教员实行分类管理;招聘和晋升中引入“教授会评议制”。
所谓“聘任制和分级流动制”,指在讲师和副教授岗位的教员都有固定期合同,在合同期内最多只能有两次申请晋升的机会,此期间内不能晋升者将不再被续约;副教授一旦晋升为正教授,将获得长期教职(类似终身教职)。
所谓“学科实行‘末尾淘汰制’”,指对教学和科研业绩长期表现不佳的教学科研单位,学校将对其采取限期整改、重组或解散的措施;而在被解散单位工作的教员,无论有无长期教职,都得中断合约。张维迎说:“无须讳言,这两个特征结合起来基本上就是美国大学普遍实行的tenure—track制度,也被称为‘up—or—out’(不升即离)合同。”
无论成败,这都将会成为管理学上的经典案例。但由于直接关系到自身的饭碗,眼下的人事制度改革对于北大任何一位教师和在读博士生而言,其感同身受不亚于一场七级地震。
“86年来最激进的变革”
有人士认为,北京大学此次的人事制度改革堪称“自86年前蔡元培着手改造老北大以来,北大内部发起的最激进的一次制度变革”。今年5月4日,在105周年校庆时,北京大学提出争当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一周后,北大校方以北大校长、校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许智宏的名义将《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下发各单位征求意见。6月17日,北京大学在自己的网页上正式公布了改革方案的第二次征求意见稿。目前,北大对于改革方案的第二轮讨论,仍在进行之中。
“现任教师未直接受益”
改革方案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未名湖沸腾了。据统计,此次改革涉及到的直接利益人达3000多人,包括大部分讲师和副教授。虽然有不少教师对改革的必然性已有所共识,但对该方案的可操作性表示怀疑,有的反对意见甚至尖锐地提出“改革北大,还是阉割北大?”、“现行改革方案违法!”。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一位副教授的经历或许颇具代表性。北大毕业的她已经在北大工作了十几年,除了其间一两年时间在北京另一所高校执教以外,可以说“把生命中最宝贵的一段时间都奉献给北大了”。如今已四十多岁的她本来拥有一份被人视为稳定且受人尊敬的工作,但如果改革方案一旦通过,她也不得不面对“不升即离”的不确定性。她说:“改革方案比较注重学术研究成果,而我多年来都从事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现在还不清楚可不可以划归专职教学型教师一类。”言辞间透出些许无奈。
“现有方案并不完美”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强指出,这次改革的核心就是在人才进入和升迁方面引入竞争和淘汰机制,打破事实上存在的教师职务终身制。但改革并不能使北大的现任教师得到直接的利益,相反给大部分副教授和讲师增加了不确定性甚至丧失北大教职的危险。李强说:“但是这个方案却有一个受益者,就是北大自身,即作为一个实体的北大。”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坦率地说:“现有方案并不完美,可能到定稿时都不完美。但是改革只有两条路:或者走,或者不走。”许智宏介绍:“自从我当校长以来,每年都会收到不少同学的来信。他们说有些老师上课不行。我们给社会的承诺是让最好的学生接受最好的教育。如果教师队伍不行,这一点很难做到。实际上,学生的良好素质在有些方面掩盖了教学问题。现在这个改革的目的,就是使北大更有竞争力,更能吸引优秀的教师,更能吸引全国最好的学生。”
这次改革方案的主要操作者,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说:“我们必须看到,北大在国内大学的地位正在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清华大学已经向综合性大学迈进。2001年,清华在SCI上发表的文章已超过北大200多篇,2002年已超过500多篇。我们当然不能惟文章数量而论高低,但数量仍然是一个重要指标。当我们被别人在数量上远远甩在后面的时候,我们还能有什么底气说自己是中国最优秀的呢?”
据了解,有的高校也已经在人事制度改革上“大动干戈”。最新的消息是中山大学新近颁布人事改革制度,全面推行从教师职称评审制向职务聘任制转变。此前,复旦、人大早已实行了相应的人事改革。那么,一向开风气之先河的北大是否还能走在前面?
本报驻京记者贺军
高校管理≠企业管理
在与北大几位教职员工以及学生接触的过程中,给记者一个强烈的印象是北大上上下下对待变革大多持欢迎态度,但对于如何变,各方都有自己的意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副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高校管理与企业管理不同。高校着重对人的思想、智力的管理,所以不能采取单纯的技术手段。大家都希望通过变革北大能够变得更好,比如内部活力、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北大的优势长处得到进一步发挥。但北大除了担负一般大学功能外,在中国的现实社会里还扮演着文化偶像和精神内涵的独特角色。现在如果有人说北大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没有人会提出异议,但有人说北大决不是世界一流大学,也同样不会有人有异议。所以北大变革是势在必然,无论如何,北大只有一个,我们希望北大的变革能够保持独特的东西。”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号&&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谁上北大是能力说了算,不该是教育部
高考的最佳姿势是去西藏买套房。
前几日闹的轰轰烈烈的湖北、江苏两地家长抗议行动,在两省教育厅反复强调“省内录取率不会下降,反而会提升”后,渐渐冷淡了下来。家长们所抗议的“西部教育支援计划”和过去的八年来一样,照常执行;今年的高考中,湖北和江苏将各调出4万左右的招生名额,送给中西部的几个省。这样的事情,教育部已经干了8年了。从2008年开始,教育部就和国家发改委一起,启动了一个支援西部教育的计划,“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简单来说,就是让几个高校多的教育大省拿出一部分招生名额,送给中西部那些没什么高校的省份,让这些省份里的考生能有更多机会去教育资源好的地方上大学。日,河南省内黄县一中分校高三学生在进行模拟高考。 /CFP从文革结束以后,1977年重新恢复高考,中国教育才从“阶级内的平等”转向了“分数面前的平等”,让各个阶层的人都有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尽管在形式上平等了,各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资本的差异,却带来了新的不平等。中西部地区由于缺乏经济资本和优秀教育资源,在学力提高上无法与东部地区相抗衡,面对高考的独木桥时往往也是有心无力。在高考恢复不久的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包括西藏以内的西部八省中,拥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人数是281.08万人,占总人口的1.2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36个百分点;而文盲率则有26.5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9个百分点,其中只有四川和新疆两省达标,其余六省的文盲率都在30%以上。直到如今2015年,中西部在教育资源上依然落后于东部。江苏省有162所高校,比河南多出33所,而校平均运动场地面积、图书册书、教学仪器设备值等指标都高于河南,江苏的校平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是2亿多,而河南只有1亿出头,只有江苏的一半。日,郑州西泰山村小学,村里很富裕教育却十分落后,这个学校里只能学习语文数学两门科目。/CFP在这样的地区不平等下,“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的确提高了西部地区的受教育人数。然而这种目的明确的行政调控,尽管取得了数据上的胜利,却造成了更多的副作用。2008年第一次实施协作计划时,东部省份多招收了3.5万个西部学生,2009年扩大到6万人,2010年再扩大为12万人,2011年15万人,2012年17万人……这个数字逐年增长,2016的计划招收学生数为21万人。八年间,全国累计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招生92万人。在协作计划实施前的2007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率是56%,西部地区录取率只有39%,整整低了17个百分点;而到了2015年,西部地区的录取率和全国平均录取率的差距已经缩小到了5个百分点。今年4月25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的《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是“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的一部分,也是这次家长抗议风波的始作俑者。它明确解释了这次给西部多送去16万个生源计划,是为了“缩小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这样目的明确的政策最容易用数据实现政绩,但也最容易顾此失彼,让各省录取率的数字接近了,西部地区的教育水平却并没有本质上的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全国文盲率最高的几个省份,前六名全都是西部受援省份,包括西藏、青海、贵州、甘肃、云南、宁夏,其中西藏文盲率远超其余各省,达到39.93%。中国的平均文盲率为4.92%,中西部各省里,除了内蒙古和河南刚刚达标,其余省份都远高于这个数字。在云南省红河县垤玛乡,连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大多都是半文盲。据乡政府统计,全乡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50%。/CFP在录取率无限接近的外壳下,掩盖的是不同地区学生学力水平的巨大差异。想通过人为缩小地区间录取率的不平等,来达到教育平等,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各地区之间的基础教育水平一致,招生的不平衡只是源于高校的地方保护主义。但事实并非如此。地方保护主义当然也有脱不掉的干系,但真正导致不平等的是中西部地区薄弱的基础教育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无法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他们在面对有备而来的东部地区学生时,自然少了许多竞争力。而所谓的“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并没有考虑到地区间的学生能力差距,只是简单地把名额扔过去,谋求一个数据上的公平。根据《2015年高考理科试题分析》,2015年西部省份使用的考卷“全国卷二”的难度系数为0.44,而东部各省使用的“全国卷一”难度为0.52。在已经使用了难度系数更低的试卷后,西部各省的录取分数也远远低于东部省份。2015年湖北地区理科二本录取线为448,比西藏一本线420还高出二十多分。同样的分数,放在某些省份只能连一本线都上不了,在另一些省份却可以轻轻松松上顶尖大学,这是政策补贴带来的新的不平等。也是真正激怒了江苏、湖北考生家长们的原因。日,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咨询会在扬州市人才大市场举行。/CFP尽管两省的录取率相对较高,2015年江苏省录取率为88.8%,湖北为87%,教育厅说还会往上调;但这个录取率包含了所有的一本二本三本大专,也就只是能保证学生能有学上,至于上的是武汉大学还是南京职业教育学院,就不是录取率关心的事儿了。所以家长们实际抗议的是一本率,也就是能够上一本线的人数比例。江苏的一本率长年在10%以下徘徊,在全国31个省份里排名第18;湖北则更惨,能上9%的一本率就是喜庆事儿,长年蜗居第21名。这与北京动辄25%的一本率放在一起简直寒碜。与此同时,江苏、湖北虽然享有“教育大省”的盛名,那更多是因为这里的学生比较刻苦努力非常会考试;它们本身省内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虽然也很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江苏有11个“211大学”,2所“985大学”;湖北则更少,7所“211大学”,2所“985大学”。这比起北京的26所“211大学”和9所“985大学”的庞大规模来说,完全是小巫见大巫,但最后被要求腾出名额的却是小巫。虽然教育局声称并不影响省内高考录取率,但毕竟平白多出这么些竞争力来,必然会稀释一本率,自然也就惹的当地家长们火急火燎地抗议起来了。只要试图用人为的力量来操纵教育的配额,必然会有不平等滋生的空间,不如让市场来解决难题。教育平等包含两重原则:机会均等、差别性对待。既要让所有人,或至少大部分人,都能拥有受教育的机会;也要承认每一个个体因为天赋和机遇的不同,理应获得不同层次的教育。前者是指基础教育,后者便是指高等教育了。然而,中国通过名额分配的方式,既破坏了公平的竞争机会,也让教育的差别性对待里多了更多的随机、投机成分。这也难怪跨省高考风靡一时,屡禁不止,毕竟只要把高考的考场从湖北挪到西藏,这比任何奖状证书的加分都来得轻巧。治标不治本的录取名额补贴,只是让教育从资源优势滑向了政策优势,终究不是真正的平等。
网易评论长期接受投稿和读者来信 电邮view163#(将#替换为@)
专栏最受欢迎文章
专栏其他作者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大继续教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