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互联网行业发展前景里什么好一点?能发展的!

“创时代”到来 精英教你抓住“互联网+”下的创业机遇
  主持人 说:各位中新网的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第一期的《创业精英荟》,我是主持人陈璞。 在李克强总理的反复提及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概念迅速走红,成为当今时代的鲜明主题。随着国家鼓励创业创新的扶持政策陆续推出,越来越多的创业主体也开始付诸实践,迎接“创时代”的到来。 为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舆论环境建设,中新网倾力打造了《创业精英荟》栏目,将特邀创业者分享与众不同的创业经历,围绕行业、企业、个体展开多层次的深度探讨,为创业者、投资公司提供传播平台,助力创业者走向成功。 如今,创业创新已经形成了一种价值导向、生活方式和时代气息,那么,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创新现状和趋势?哪些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又该如何最大可能地规避创业风险呢?在《创业精英荟》第一期节目中,中新网邀请到了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先生,他将和我们大家一起聊一聊新时代下的创业话题。熊总,您好。 ( 14:07)
  熊晓鸽 说:陈璞,你好。 ( 14:07)
  主持人 说:跟我们中新网的网友打个招呼吧? ( 14:08)
  熊晓鸽 说:中新网的网友,大家下午好。 ( 14:08)
  主持人 说:好的,熊总,很高兴邀请您来到我们开篇节目。我们看到在李总理的支持下,创业的主体逐渐由小众转为大众,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草根”群体,这场创新创业潮汹涌而来的背景是什么?您怎样评价近期中国的这股“创业热潮”? ( 14:10)
  熊晓鸽 说:很荣幸参加你们第一期节目,我很喜欢做第一期,为什么我们IDG做风险投资公司,我自己是湖南人,毕业于湖南大学,学校的校训叫做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所以在创业的过程中间我觉得能够敢为人先,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那么您说现在来讲的话,因为我们IDG这个基金是在1992年我开始融资,1993年开始投资,所以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所以从那个时候很多人不理解,到今天包括咱们总理在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觉得确确实实感到非常地振奋,也很高兴。 ( 14:10)
  主持人 说:创业者的春天来了。 ( 14:11)
  熊晓鸽 说:对对对,像我自己,就像我说我上个礼拜刚从英国回到北京,又去了深圳,在过去的四天中几乎是每一天跑一个地方,去了深圳、上海,昨天到了重庆,参加了一些研讨会,同时还有一些我们投资的,在重庆网签约的仪式。所以我觉得确确实实蛮振奋的。 ( 14:12)
  熊晓鸽 说:对,比方说礼拜六我在深圳参加他们证交所的会,上市等等,又到上海参加电影节,有很多在影视方面,很多一些创业的机会,那么这几天我觉得跟二十多年前比简直是完全不太一样,又非常振奋。那么为什么这样呢?我觉得我经常跟别人说,作为我们这些做投资人来讲,还是创业者来讲我觉得我们可能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幸运的一代人。 ( 14:13)
  主持人 说:为什么这么说? ( 14:13)
  熊晓鸽 说: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国家有一个很好的大的环境鼓励大家去创业,也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而且WTO以后中国全面对外国是很开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赶上了互联网技术普及。像过去15年中间,互联网技术发展在中国是非常快的,那么在过去五年中发展最快的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中国已经成了全世界最大的一个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一个市场。那么我为什么谈到这一点非常幸运呢?因为你谈到创业的话,无非是说你有一个产品,或者是有一个服务,服务也是产品了。 ( 14:14)
  主持人 说:对。 ( 14:15)
  熊晓鸽 说:你让更多人知道人家在用你这样的东西,你就有一个要对它进行推广,要让人家知道,这是一个,那互联网显然是比过去任何一种媒体都效益更高。 ( 14:15)
  主持人 说:传播速度快。 ( 14:16)
  熊晓鸽 说:传播速度快,同时现在来讲支付手段都可以在网上实现是吧?再加上线下的这些事情,所以说你就会知道很多人都在谈O2O,P2P等等这样一些东西,这都是一些新的模式,C2B,B2C。 ( 14:16)
  主持人 说: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的结合是越来越深。 ( 14:17)
  熊晓鸽 说:所以你可以当做它是对过去传统行业的一个冲击,确实是冲击或者是挑战,但是另外一点我看到的一点,它更多的是一种机会,同时创业的这个门槛比原来更低了一点,很多人都会,而且创业的人越来越年轻。 ( 14:17)
  主持人 说:对。 ( 14:17)
  熊晓鸽 说:还有一点就是说中国还有一点很幸运,对现代的创业者来讲,中国现在目前是全世界风险投资基金,天使基金在全世界是最多的,无论是从个数到数量上来讲都是这样的,所以我觉得大家特别特别幸运,所以要珍惜这个时代。 ( 14:18)
  主持人 说:就从您刚才的谈话我们可以感受到当前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投资环境,一来的话国家政策在扶持推动,二来的话大家创业热情很高,可能取决于当前科技各方面传统产业不断的发展,现在我们有很多投资人愿意去投资,可能也聚集在这里。 ( 14:18)
  熊晓鸽 说:是。 ( 14:19)
  主持人 说:您刚才提到一个非常热的词,互联网,我们现在有一个非常热的概念叫互联网+。 ( 14:20)
  熊晓鸽 说:是。 ( 14:20)
  主持人 说:我们看到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跟互联网+非常努力想跟它融合或者搭上一点线,您怎么看待这种,我们怎么说,像一窝蜂的去聚集在这样一个行业里去投资,去创业,或者是去关注这个点?您怎么看这样的一种创业? ( 14:21)
  熊晓鸽 说:那么互联网+也好,还有是说用互联网思维也好等等也好,我觉得是这样子的,无非是说的怎么样能把互联网这个工具在我们传统行业里面,把它用得更好。还有一点是很难,过去没有出现这么一种形式的,我们能够有一个新的创新,因为你谈到新的话无非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技术上的创新,因为人家说,过去来讲的话,人们没有认识到一点,我觉得在中国的互联网的发展,应该先说是不是互联网+,而是+互联网,过去十几年中到现在十几年我们整个是+互联网,你过去传统商业模式做了一个改变,很大的改变就是说像我们电商等等,说你不用去商店了,你在网上可以买,淘宝的买法和京东可能是不一样的,这商业模式是不太一样的。 ( 14:23)
  主持人 说:对。 ( 14:24)
  熊晓鸽 说:所以大家在中间层出不穷,这中间有很多的竞争,但正好是这些竞争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同时在各自不同的公司中间从业人员也学到了不同的东西,你懂意思吧?那么这样的话有了过去十几年的铺垫,那么我们现在来讲在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做了很好的在技术,人才上等等方面一个准备。 ( 14:26)
  主持人 说:一个积累。 ( 14:26)
  熊晓鸽 说:所以我认为从未来五到十年,中国尤其在移动互联网应用方面,现在在很多的方面一种模式上我们已经超过了美国,而且我们用户已经是6亿了,是美国总人口的两倍,所以这样的话是个很了不起的一个市场,同时创造了很多这种机会可以想象这种空间。所以在这个里面的话,我觉得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互联网也好,或者是+互联网也好,还是移动互联网的思维也好,我就觉得谁都不要,一定要open,很多定式比较早,所以我就觉得是这个行业里面非常激动的一点。所以我在讲,很多人都在说我们叫创新加创业,那么我觉得在未来的话一定要加上一个新的东西叫创意,要我来加的话我把创意加在创新与创业之前,叫创意创新创业,这是我觉得未来可能是这样的。因为现在这种创意的东西的话,来得越来越重要。 ( 14:27)
  主持人 说:要有一些独特的东西。所以您认为说在互联网创业的这个领域,它其实还有很多可以不断变换的这种形式,然后很多的新的。 ( 14:28)
  熊晓鸽 说:对,所以我经常把它们分了,我说过去强调叫PC互联网的时代,但是PC互联网过程中间基本上解决我们说的痛点,提供一个过去的传统没有互联网的时候,能够解决这种痛点,有一个互联网的解决方案,那么我觉得在未来的话痛点还是继续存在,你还是要继续解决,同时加上一点更加开心更加高兴叫爽点,就是痛点加爽点的解决方案,我觉得未来尤其是在我们中国做投资也好,移动互联网领域投资也好,我们所关注的这么一个趋势。 ( 14:30)
  主持人 说:然后刚才我们谈到互联网领域,其实现在包括说新能源这些领域,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也是投资很热门的领域。 ( 14:31)
  熊晓鸽 说:是。 ( 14:31)
  主持人 说:作为您的话,您有着很长期的创投的经验,您觉得现在哪些行业还是您觉得比较有潜力,您觉得值得关注的? ( 14:32)
  熊晓鸽 说:对,能源的话我们IDG也一直很关注,比方说我们投了一些过去节能的,像薄膜,还有像LED等等也取得了很好的回报,像泉州的金太阳等等这样一些项目还是挺好的,那么另外的话我们也投了一些公司,是专门提供在页岩气技术方面解决的公司。常规能源越来越少,所以可替代性能源一定是我们要去解决的,同时我们也知道大家都在关注空气,水等等这样的东西,所以也是大家很关注的一个事情,所以说我觉得大家都在朝这个方面努力,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投资机会,但是说能源来讲的话,在技术方面的话我觉得风险投资可以进入,但是要大规模一些做的话,可能不是早期投资该干的活,因为那个需要大的钱,那个创业比较难一点,那个门槛比较高。 ( 14:36)
  主持人 说:对,您刚才说创业比较难,门槛也比较高。 ( 14:36)
  熊晓鸽 说:对,所以技术都比普通的创业难很多,门槛高。 ( 14:37)
  主持人 说:您刚才提到了值得关注和创业的领域比较多的。 ( 14:37)
  熊晓鸽 说:是。 ( 14:38)
  主持人 说:您觉得创业者怎么去在这个创业大潮中找到这样一个机遇,把握这样的机遇。 ( 14:38)
  熊晓鸽 说:这个没有一定之规,像美国现在也出现一个现象,就是说有点像中国,有点相似的地方,就是说很多人进入早期的投资,因为就像移动互联网是吧,做了很多的天使基金,你在硅谷碰到很多人他是做天使投资的,跟中国差不太多,但是可能当然人家可能经验更多一点,这是第一个。第二的话你就发现美国,先说美国,我在美国待了很多年,也经常去看,就发现很多的这些小的公司,一些小的创意的东西,来自于纽约,来自于洛杉矶,这种过去来讲好像这种地方不太出创意的东西,为什么呢?因为像这种地方,像设计,演绎这些都比较发达,比方尤其在纽约时装设计,很多,但是可能idea早期的话都在纽约,得到idea,但是你要把这个公司做得很大的话也许搬到硅谷,可能成了一种趋势,但是你就会发现很多早期的天使的基金,可能投了一些小的一种公司,都在纽约,洛杉矶这样的地方,包括谷歌在纽约还弄了很大的office,其实在那个地方主要是找很酷的创业idea,所以说我觉得创业变得越来越厉害。 那么中国的话,我就注意到有一点也有同样的情况,你看这一次上海的电影节,就比方说很火爆,很多人都在谈内容是什么样的,跟新的技术的结合,我觉得很有意思,包括北京的电影节等等,这是我说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的话,人们很多的收入的这种模式,除了电商以外,其他基本上还是靠广告对吧,那么广告来讲在那个时候的话,你会觉得这个内容不太值钱,而且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创意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值钱,越来越有用,但是这种模式有待改变。 转了半天回到你刚才的问题来讲的话,我觉得首先不管你在什么时代创业,你永远想到一点,你能帮你的,谁是你的客户,你的客户需要什么东西,然后你能帮他解决他的什么样的问题,是哪种产品或者是哪种服务,你客户愿意付这个钱,你找出一个使他帮助他能够成功的这么一个方案。 ( 14:40)
  主持人 说:换位思考。 ( 14:40)
  熊晓鸽 说:当然你说也许谁都这么说,但是真正把它做到是不太容易的。 ( 14:41)
  主持人 说:而且做的与众不同,还得做得比别人好。 ( 14:41)
  熊晓鸽 说:对对对,还有一点当然在中国现在这个难度也大了,因为有了马云,马化腾,还有雷军做得很大的,每个人都想成为下一个马云或者下一个雷军,他们都创业很成功的,创业英雄。但是其实你要是看他们的很重要的一点,我觉得还是有很多共同的东西,他们会非常关注客户,他这个市场,同时怎么样保持能够长久的发展下去,把公司做大的一种东西,所以说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他们这样的人。 我觉得创业的话也有一个期待值,我觉得首先把创业别当做一个生意,我觉得当做你,就像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你知道吧?在这个过程中间,在这段时间你想做一个事情,你特别喜欢做。 ( 14:42)
  主持人 说:享受这个创业的过程。 ( 14:42)
  熊晓鸽 说:你享受,你把它当成你一个生活方式的部分,你每天起来为这个事情激动的不得了,那就挺好。 ( 14:43)
  主持人 说:您这样的想法挺特别的,很多人都说我要创业其实是为了把这个生意做好,我要挣钱,我要把它推广过去,但是您说应该更多的享受这个过程,让自己更快乐的创业。 ( 14:43)
  熊晓鸽 说:对,所以你找到这个事情的话一定要有激情,觉得你确实能帮人家一个忙,至于这个商业模式也许还没出来,但是不要紧,坚持一下都行。在我们创业的这个过程,投资创业者的过程中间我经常在注意,其实我们IDG在中国投了快四百家公司,现在有八十家上市或者通过股权退出的。我就我们当年投项目的时候开投决会,要对商业计划等等等等进行一个大家的讨论,然后在投决会讨论通过,就还要做商业模式等等,你拿最早期当时的商业计划,跟上市之后的招股书一比的话你发现根本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举个例子来说,我昨天不是参加一个网站签字的仪式,我记得四年前我去签这个合同的时候,我们做的商业模式跟现在就发生了很大的不同,等到它以后上市的话可能完全都不一样,但是很重要的一点那就说明什么呢?它的市场,它的客户都在变。 ( 14:45)
  主持人 说:不断的动态的这么调整的一个过程。 ( 14:45)
  熊晓鸽 说:都是这样的,但是很重要的一点它这个核心团队,盯着这个地方一直在那边做下去,所以说一定的坚持是挺重要的。所以你就会发现,在这个创业者里面的话,人不能太聪明,因为太聪明的老改招你知道吧,可能就没有那份坚持,没有把它做下去。所以就可能不一定能够取得像我刚才提到的这些创业英雄那么样的成功,他们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很关注这个东西,喜欢这个事情,同时根据市场等等做出来一一些合理的调整。 其实说到底的话,一个创业,还有一点就是他们在他们的周围,他吸引了一批伙伴,形成了一个执行能力和应变能力极强的一个团队,这样的话他能成功。 ( 14:46)
  主持人 说:所以您提到一开始我们要有激情,不是说只是值钱,这个东西并没有引起我多大的兴趣,我没有办法坚守,一定要在有激情的情况下坚守这份事业,才有可能成功,对创业者本身有很高的要求。 ( 14:46)
  熊晓鸽 说:对对对,有的时候可能不需要太聪明吧,我觉得。昨天我看了一个,很偶然看了一份报纸,在飞机上看了一个报纸,就是说对过去历届的状元,文科理科的状元他们的发展做了一个研究,结论的是在商界成功得很少,状元当然很聪明,我就不是状元,有教授,状元比一般的平均起来好一些,但是在商界几乎没有看到能够跟我们刚才提到的人能够相比的那种,那也许是太聪明了。 ( 14:48)
  主持人 说:我们提到一些创业者,您刚才提到创业的英雄,明星,马云,雷军等等。刚才您提到在国外关注的一些点,关注创意,其实国外有很多的创业明星,从国内国外的创业环境来看,您觉得有什么样的不同吗?因为虽然都在造就这种创业明星,但是创业的环境它是可能就很多的不同。 ( 14:48)
  熊晓鸽 说: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在美国来讲的话,它更市场化,就是完全是市场上它比较灵活,你知道吧?另外的话也就是说应该说国外来讲的话,它因为时间比较久了,很多一些制度一些东西比较符合市场,那么中国在转的过程中间,你比方说像李克强总理上来以后,不是要简掉审批等等,就是比较复杂了一些。这次我们在深圳讨论怎么样更多的一些公司,把VIE结构不要回来再上市,大家在讨论这个事情,所以大家都在谈这个事,谈这个事在这儿讲我就提到一点,我说你看大家出去上市的时候,要搭建一个VIE结构,一些律师很费劲,要跟监管搭建VIE,原来想VIE国外的投资人可能对中概股不看好,回国更好一点,咱们把它拆了回来上市,取得蛮大的一个成功,但是它这里停牌了。 现在要很多的公司都想要到国内来上市,甚至下市以后到国内再来上市,那你就要面临一个把VIE拆了,又是律师们该干的活,那你们就碰到很多这种挑战。但是我觉得这个东西的话来讲很有意思一点,本来你在国内,在外面去上市的话你这个结构是合理的对不对?换句话说尤其是互联网公司,有个ICP的什么执照等等一些东西,你在国外去上市,国内发你一个驾驶执照你在美国可以开车对不对?现在我拿回来开车的话在市场上反而不合法,要做很多事情,当然在这一点上给律师提了很多工作的机会。我在开玩笑,因为律师们主要靠,他受人们费用高。但是其实来讲的话,既然鼓励的话能不能在这些方面提供更快。 ( 14:50)
  主持人 说:政策上面。 ( 14:50)
  熊晓鸽 说:在政策上更容易一点,你知道吧,对。 就像说你看,现在能看到的我觉得我们非常好的这些互联网公司,刚才提的公司全是(英文)结构在国外上市的,如果我们在这些方面做得更好一点的话这些公司都应该在国内上市,包括腾讯,百度,阿里巴巴,这样的一些公司。 ( 14:51)
  主持人 说:对。 ( 14:51)
  熊晓鸽 说:他可能在国内的话市值会更高,人们投资也好,都是国内的,然后股民也是国内的,大家都得到更多的一个便利。 ( 14:52)
  主持人 说:对,我们当时也看到阿里巴巴在国内上市还是在国外上市是很艰难的一个选择的。 ( 14:52)
  熊晓鸽 说:是。 ( 14:52)
  主持人 说:其实我们看到相关部门一直在积极推进的一个双创工作的这样一个设计,包括在2014年的时候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出台了14个创业创新的文件,包括简政放权,刚才您说的,简掉一些程序,一些相关的监管规则,还有金融支持这方面,很多的鼓励和扶持政策,就您怎么评价当前出台的这些政策呢?您觉得说还有那些方面是需要继续去做一些工作的? ( 14:53)
  熊晓鸽 说:我觉得这些政策都是好,因为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讲我是最怕没政策,你看有政策的话就可以有规矩可循嘛,但是又不喜欢太多的政策,太多了律师们去搞又搞得比较复杂了一点。还是你比较想简单,因为你这个创业的成不成功,跟你这个政策,当然政策的话有时候哪些领域可以进等等还是有一个过程,但是我个人觉得的话不管你是怎么一个形式,我有一点我迷信二八定律,一定有百分之二十的公司他能够取得一个比较大的成功。这次我在深圳深交所听到他们(红三)的同事在介绍他们的公司,就是百分之二十。所以说应该说在每一个公司,他的创始人,他的团队,还有我们这种投资的话,其实都在跟二八定律在这里挑战,希望能够超过20%以上成功,其实你能做到这个就不错了。 ( 14:53)
  主持人 说:您刚才提到二八定律,我们手上有一些数据,我不知道确不确切,说有数据说95%的创业者都会面临失败,当然就是说在面对互联网或者新兴行业可能更高,您怎么看? ( 14:53)
  熊晓鸽 说:我不知道它怎么来的,我坚信二八定律,至少我们投的公司是百分之二十以上的。 ( 14:54)
  主持人 说:您刚才说您喜欢做第一,我们知道您在中国设立了第一个风险投资基金,作为资深的创投投资者,您觉得您和您的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的时候您会怎么样去评价这个创业项目的创业价值和它的投资风险呢? ( 14:54)
  熊晓鸽 说:是这样,说实话,很早期的话实际上是看不清楚的,真的,当然你会做一些分析,看看这个人的过去,主要还是调查。你要说我每一个都知道他一定能成功,咱也不是那么辛苦了,那也没有这样的人。那么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还是说对他所,就像我讲的我想看他对他想要做的这个事情他是不是想的非常的清楚,对他的克服,是吧。 ( 14:55)
  主持人 说:是不是足够了解。 ( 14:55)
  熊晓鸽 说:有的人讲得非常好,因为说到底生意上还是一个很细节的,你的服务你的产品的到位,我一直强调执行能力,应变能力,你有竞争你得变,这点也是很重要的,所以说还是一个执行能力和应变能力,他能不能搭建这么一个团队,就是这个人他的能力,还有他本人个人魅力也好等等也好,他能把一些很强的人,甚至是比他更厉害的人吸引到他的周围来,他就成功。咱们都说马云是吧,你说马云学英文跟我一样本科,他能够互联网,我觉得他很重要的一点他具有这种能力,一个领军人的话他能把一些很厉害的人吸引过来,他才能够形成很强的构思,其他的人都也是这样的。 ( 14:56)
  主持人 说:我之前跟一些天使投资人聊过你们投资的时候看重什么?他说看重三点,第一个是人,第二个还是人,第三个还是人。从刚才跟您聊您关注的是他创业的本身。 ( 14:57)
  熊晓鸽 说:对,你前面说得很正确,就是赌这个人,我们判断的话不仅仅是很多感性的东西,有人很会侃等等,还要看他的理性思维,应该说情商智商的判断吧,再加一点,我最早期还会注重他身体的状况。 ( 14:57)
  主持人 说:身体状况好不好。 ( 14:58)
  熊晓鸽 说:因为你想你在一个很竞争的领域取得成功的话就要有一个超强的体魄,所以我就看他锻炼,要不然出现出身未捷身先死。 ( 14:58)
  主持人 说:刚才我们说到创业者本身,您之前还提到现在的创业者越来越年轻化了,我们能看到大学生创业是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我手里的一个数据显示是,2014届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比例从2013届的2.3%上升到了2.9%。您怎么看这样一个现象?您觉得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他应该注意什么? ( 14:59)
  熊晓鸽 说:我觉得是这样子的,我觉得首先一点我刚才谈到在现在来讲,本身这个创业的门槛比原来低,这是第一个。第二个移动互联网这个技术正好是现在这些大学毕业生,他一直熟悉,他就一直捣鼓这些东西,所以他就会发现一些机会,很多梦想能实现。 ( 14:59)
  主持人 说:他肯定有创意。 ( 14:59)
  熊晓鸽 说:对,就是这样的。所以就像你在很多年以前没有这些技术的时候,你说学文学的他还在想我去写本书,我写一个电影剧本,这是他的梦想。当然你写了本书很畅销,写了剧本拍了电影,而现在这些工具给他带来很多一些梦想,插上了一个翅膀。 ( 15:00)
  主持人 说:有了更多的开阔的空间。 ( 15:00)
  熊晓鸽 说:那么同时来讲的话现实生活给他们提供很大的压力,你读书的话,他跟我们那时候不一样,我们大学毕业能够分配一个工作,只不过分配好不好而已,现在来讲他有一个就业的事情,你现在来讲大学生你要去找一个工作的话,很多都不如一个在北京的阿姨的一半的工资,好的阿姨都六千多块钱七千多块钱,还要求挺高。那你就是说对他来讲,他这种选择的话显然是选一个能够去创业,另外的话又有那么多的创业成功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我觉得大学生创业,我是特别能够理解,愿意支持,我们IDG公司在一年多以前就推出了一个90后的创业基金,而且在大学,去年我们是在全国的16个大学搞了一个大学生创业比赛,今年搞了中美大学生校园创业比赛,其实就是想鼓励更多的学生来投入到创业中间来,这个比赛不仅仅是为了比赛,因为通过这个比赛的话。 ( 15:00)
  主持人 说:激发他们的创业。 ( 15:01)
  熊晓鸽 说:对,他看到他的竞争对手是怎么干的。另外在这个竞争过程中间他们也形成自己的一个团队,为他们今后走出校园真正去创业做好准备。当然你也可以说美国最成功的两个创业者都是大学不读了,像比尔盖茨,像脸书的扎克伯格,但是他们那个时代有他们时代的不同。我不是说书也不读了,可以在读书的过程中间参与一些比赛,可以假期去实习,做你自己喜欢的公司,多少钱不重要,在这个过程提供你自己的技能。 ( 15:02)
  主持人 说:刚才您说IDG在国内鼓励一些大学生创业,激发他们创业的发散的思维。其实咱们到最后还是希望说在这中间发现一些可以投资的这么一些点。您能不能给我们聊聊现在IDG在中国投资的一个偏好,或者说您更关注一些什么样的行业? ( 15:02)
  熊晓鸽 说:我先把前面那个说完,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间他激发一些idea什么形成一些梦想,形成一些理想主义,其实有时候理想是无穷的,为什么这么说?你要不去做的话永远没有一种梦想的出现,很多时候你要做才有梦想。举个例子我当然就是在大学的时候,大二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写了一篇文章,登在湖南日报的头版,又看到了当时意大利记者采访法拉奇,女记者采访邓小平,我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那时候我的梦想想做法拉奇,想做一个中国的法拉奇,你有梦想的话你就会学这个东西,你考研究生,就会朝着这个方面去做。其实有的时候梦想的力量是无穷的,真的,挺有意思,所以你在做的过程中间,创业的过程中间没准触发了你的一个好的idea,未来好的创业或者赚钱的途径,但是实际上你在做的过程中间引发出来的,你要不做的话你也不知道。 ( 15:02)
  主持人 说:我把您的梦想理解为就是说你首先对这个东西是有激情的,才能够激发出你的一些灵感,最终去实现你的这个梦想。我们要敢于梦想,敢于去实践。您更关注于在哪个领域实现自己的梦想? ( 15:03)
  熊晓鸽 说:因为现在你说上一代的成功也好,我觉得在中国来讲就是所谓的消费互联网,因为中国有最大的市场,消费者是最多的,所以找出更多的帮他们解决方案,就会找到很多创业的机会,是不是这样子的,我觉得还是在消费领域里面来讲对于早期的创业来讲是比较容易做一点,门槛也没那么高。 ( 15:03)
  主持人 说:什么样的企业类型你会比较关注? ( 15:04)
  熊晓鸽 说:咱们还是多点商业秘密吧,我要关注好多人都跟我一样。 ( 15:04)
  主持人 说:很多跟随者。 ( 15:04)
  熊晓鸽 说:你现在来讲的话我觉得未来比较近一点,尤其是在中国互联网金融这方面的服务会有很多的机会。 ( 15:05)
  主持人 说:然后我们其实也关注到,就是刚才我们说到创业企业,其实很多创业企业怎么说,融资对他们来说是制约最大的因素,您怎么看待中国的创业者再融资渠道方面的一些困难,或者是说一些问题。 ( 15:05)
  熊晓鸽 说:现在的困难就是有点乱了,各种各样的投资都比较多,有很多的天使基金,当然都是好的事情,但是我的意思是说还是要选择投资,选择一个好的投资者可能比选择一个女孩子找对象还难,因为你还是说你要觉得这个投资者他不仅仅给你带来钱,还有一点,他能哪些地方能帮你,在相关的领域,所以这点蛮重要。 ( 15:05)
  主持人 说:帮助你规避风险。 ( 15:06)
  熊晓鸽 说:只是被动的投资,他帮不上你的忙就没有特别多的用。但我们来讲的话我们叫增值服务,我投你的钱我还能提供一些什么附加价值的服务。另外一点我说在传统的媒体,像电视媒体也好,等等媒体方面,我觉得也有很多创业机会,因为现在媒体的,传统媒体是受到很多移动互联网等等这方面的冲击,但是里面有很多的,我们有的这些数据也好,过去的图像也好等等这样一些资源,过去都没有把它用起来,现在比方说咱们,就像咱们中新网,过去好多的文章,这些方面一些研讨的报告东西,移动互联网是不是能够上来呢?大家能够得到你这个东西,尤其是你们全世界都有记者,有一些什么信息,中国人出国旅游的也挺多,他能不能得到更多这方面的服务,技术上面可以做到,里面都是一些创业的机会。 ( 15:06)
  主持人 说:其实就是刚才您说的我们看到很多创业者他可能就创意,他可能去做这些事情,但是可能他在融资的过程当中其实更多需要融到一些管理经验或者是一些发展经验。在我们这种融资企业,创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您觉得说从政府,还有创业者不同的纬度来说有没有一些解决方法呢? ( 15:06)
  熊晓鸽 说:我觉得政府越来越成熟,各个地方的引导基金等等,他现在选择跟我们这些做投资,做时间比较多一点,经验多一点的一起合作,我觉得这个是个很聪明的办法。那么这样的话。 ( 15:07)
  主持人 说:强强联合。 ( 15:07)
  熊晓鸽 说:对,因为我们在市场上可能吃得亏更多一点,我经常跟别人说做投资者,有的时候其他人我们最多能跟他们分享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经验当然谁都知道怎么回事,但是教训的话分享是更宝贵的事情,因为毕竟说没有人愿意赔钱,但是咱们赔的钱比别人多一点,因为我们投的久一点嘛,那么失败的公司更多一点,失败的教训就变后来者来讲的话很值钱,你就别再犯同样的低级错误了。 ( 15:08)
  主持人 说:能很大程度的帮助这些创业者规避一些创业的风险。还有今天的最后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人很多企业在做这个创业孵化平台,然后但是不少人质疑说这里面很难找到盈利点,您怎么看到创业孵化平台它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 15:08)
  熊晓鸽 说:做孵化平台都很多了,在硅谷也有,尤其是在美国像硅谷的跟斯坦福大学等等,也很多的。当然做这个孵化平台主要的还是搞一些地产看法的,他要你在这里来提供更多的服务,那么把它结合到一块了。 我是这么看的,就是说需要,但是作为投资者来讲的话可能做政府,可能要他们应该可能要做这方面做一些事情,但是怎么样做成一个商业的方面一个高回报的东西,我觉得还得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怎么样找到一个高回报的模式。那么我在硅谷看到更多的一点可能都是地产开发商做的比较多一点,因为在美国很多的公司,都是轻资产的公司,中国也是这样,但是在过去来讲我觉得有点不太好的话就是说投一个公司,好像投一个地产似的,这样做成正资产他的回报率是比较地零的,所以我觉得还是跟一些有房地产开发经验的一些公司,看形成一个什么样的联盟,比如说现在在北京也出现公寓什么东西。 ( 15:09)
  主持人 说:产业园区。 ( 15:09)
  熊晓鸽 说:对,可能会比较好一些。但是对基金来讲的话你要去投一个公司,你本来就投公司,你投一个地产这个回报就拉低了。但是我觉得地产不是一个很好的考验,但是地产它的回报不可能像出现高科技轻资产公司那么高的回报。 ( 15:09)
  主持人 说:所以像这种双方的结合,可能会给大家都创造一些更高的利润点。 ( 15:10)
  熊晓鸽 说:对对对,能找到一个比较好的模式,对。 ( 15:10)
  主持人 说:谢谢熊总,我们会继续关注创业者的创业的途径,或者是他们的一些创业的经验,然后也希望在接下来的一些节目当中,您能给这些创业者持续的提供您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 15:11)
  熊晓鸽 说:我觉得很高兴,能当然能够参加你们第一次节目的采访,我觉得做了这么长时间,我是觉得确确实实中国是全世界最好的一个创业的天堂,而且跟美国不一样,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机会,像美国你很难看到中部有成功的创业公司,而中国的话每个地方区域有一些不同,你比方说在杭州,因为阿里巴巴,有很多做电商,就方便了自己的人才,像深圳,由于腾讯等等其他一些公司,他培养了很多这样方面的人才,所以这个区域性的机会也很多,另外一点就是说我觉得大家不要想到创业的话,一定都要向成为像BAT那样成功的公司,其实有很多人把创业当做你人生经验的过程,一个生活方式,做你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你跟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共事,创造一些好的产品你自己很骄傲,我觉得这是成功。 ( 15:11)
  主持人 说:所以您强调的是创业的心态。 ( 15:13)
  熊晓鸽 说:当做生活的一个方式就对了,然后有一个比较好的心态。那么我要是说,我就是觉得咱们这个国内社会中间要更多一点什么样的,对创业者理解和支持,我就觉得,在美国我觉得这一点,我为什么想说一下,在硅谷来讲你失败一两个公司,没人觉得你了不起,中国过去有句话擦干了眼泪爬起来再干,没有眼泪,问题是你学到什么东西还保持什么样的精神,我觉得社会上来讲对失败的创业者多一份理解和支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那么我觉得一次不成功,两次三次也许就可以成功。 ( 15:13)
  主持人 说:屡败屡战的精神。 ( 15:14)
  熊晓鸽 说:对,你就可以看到这样的人,很多人都讲成功者没话说,大家都去崇拜都去佩服,但是我觉得对没有能够成功的或者是在努力的这些人,哪怕是失败的人多一份支持和理解,我觉得可能使大家这个创业环境会更好,所以我觉得也许你们以后可以会搞一些创业没成功的,屡败屡战的,其实说到底我觉得国家的倡导非常好,但是作为一个整体的环境来讲我们觉得对失败者,只要他能创业他能够找到他的原因,他还想继续做下去我觉得创造这么一个好的环境,我觉得比较好。 ( 15:14)
  主持人 说:您刚才也展现了一个创业投资者温情的一面,对我们这些。 ( 15:15)
  熊晓鸽 说:你以为他一不成功了我就不理他。 ( 15:15)
  主持人 说:对创业者可能会面临失败,但是您觉得说在这个心态上要调整好自己,不能以一次成败就作为最终的定论。 ( 15:15)
  熊晓鸽 说:我是觉得社会应该有这个环境。 ( 15:16)
  主持人 说:让大家对失败有更多的容忍,大家理解他们,让他们有更多的环境去重新。 ( 15:16)
  熊晓鸽 说:因为你只有这样的话,其实你要去创业的话面临一个压力,没有人愿意失败,他讲失败了又怎么样呢,他就会觉得我当时这个决定是错的,你懂意思吗?所以你如果有这么一个环境的话。 ( 15:17)
  主持人 说:对自己有一种怀疑。 ( 15:17)
  熊晓鸽 说:更愿意投入这个事情,这样的话我觉得这个社会更美好一点。 ( 15:18)
  主持人 说:因为可能外人只看成败,创业者自己才能够体验到这种。 ( 15:18)
  熊晓鸽 说:比如说问我做风险有什么诀窍,做这么多年,我就说做风险更多的是心态。你比方说我们现在弄90后基金,投90后,别人跟我说你是不是OUT了,说我OUT了,我当然不是90后,我也90后,因为这个态度决定一切,我说92年,93年我弄了中国的第一个投资基金,我也是90后,跟他们一块成长,你去拥抱这个时代不是很开心吗? ( 15:18)
  主持人 说:好的,谢谢熊总,您今天不只给我们分享了创业投资的经验,可能也作为一个过去的创业者,给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一个创业的心态,可能是一个更正能量的。 ( 15:19)
  熊晓鸽 说:所以我是想跟大家创业者分享的,是把创业当做你人生中间非常激动人心的,就像考个大学,我到大学里面去读书多开心的一个事,挺好,你在大学里面可能考不过人,有的是学霸有的不是学霸,有的哪一科挂了,但是你进了大学不是挺开心了吗? ( 15:20)
  主持人 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 15:20)
  熊晓鸽 说:就跟我考上了大学一样。 ( 15:20)
  主持人 说:好的,谢谢熊总。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谢谢大家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 15:2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