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家具制造业半挥发性有机物物排放标准是多少(VOC)

政府信息公开
行政审批目录
城市空气质量
水环境质量
机动车排气检测机构
机动车环保车型
环保达标车型
铅蓄电池生产、组装及回收企业环境信息
【字体:大
关于发布广东省《家具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排放标准》等五项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 广东省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家具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包装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表面涂装(汽车制造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制鞋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已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现予以发布。
& 标准编号及名称为:
    DB44/814-2010  家具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
    DB44/815-2010  包装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
    DB44/816-2010  表面涂装(汽车制造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
    DB44/817-2010  制鞋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
    DB44/818-2010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以上标准自2010年11月1日起实施。
    特此通知。
省环境保护厅       省质监局
 &        &
二O一O年十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环保 &排放&标准&通知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      2010年10月22日印发
开发维护:
&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方案》的通知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浙江省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浙江省环境保护厅2013年 11月4日附件信息: 关于印发浙江省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整治方案.doc 浙江省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方案一、总体思路优化产业布局,加强源头控制和污染治理,综合治理挥发性有机物(简称VOCs,下同)污染。坚持将VOCs污染整治与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相结合,科学制定VOCs污染重点行业分类整治方案,开发推广应用重点行业最佳可行技术(BAT)和最佳环境实践(BEP),确保VOCs高效净化,有效推进VOCs减排。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污染整治,分阶段完成全省VOCs污染整治任务,确保有组织排放、厂界无组织监控浓度和周边环境质量达标,大幅度减少VOCs污染引发的信访投诉。建立健全VOCs污染监测预警与监管体系,全面改善区域空气质量。 二、整治范围我省13个主要VOCs污染行业全部纳入此次整治的范围(见附件1),根据这13个主要行业VOCs污染物排放量排序,确定化工、涂装、合成革、纺织印染、橡胶塑料制品、印刷包装、化纤、木业、制鞋、生活服务业等10个行业为此次整治的重点行业;根据重点行业的区域分布,确定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台州等8个城市为此次整治的重点地区;根据VOCs污染物减排需求,确定全省“第一批” VOCs治理项目43个。 三、总体目标通过此次整治,全面解决我省主要行业VOCs污染控制技术与装备落后、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效率低下、环境管理和监测能力建设滞后、部分区域VOCs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到2015年,基本完成重点城市以及炼化与化工、涂装、合成革等3个重点行业的VOCs污染整治,全面完成“第一批”VOCs治理项目,全省VOCs污染防治能力明显增强,重点行业现役源VOCs排放总量在2010年国家规划基数52.7万吨的基础上下降18%。到2020年,全面完成全省13个主要行业的VOCs污染整治,基本建成VOCs监测、监控、预警和应急体系,VOCs污染防治长效管理机制有效运行,VOCs排放总量进一步下降,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具体分3个阶段实施,各阶段目标如下:第一阶段:2013年为启动阶段。主要完成重点行业VOCs污染防治的技术准备工作,完成印染行业定型机废气整治和油气回收深化整治工作。——11个设区市制定实施当地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VOCs污染整治实施方案,按照责任分工启动整治示范区建设和重点行业最佳可行技术指南和验收规范的研究制定工作。——杭州、温州、宁波、绍兴、台州等地市按分工率先完成炼化、化工、涂装、合成革等重点行业VOCs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评估,基本建立炼化、化工、涂装、合成革等重点行业污染防治设施长效运行管理和监控体系。——全省全面完成印染行业定型机废气整治,定型机烟气有效收集处置,废气收集率达到95%以上,总颗粒物去除率80%以上,油烟去除率75%以上。——全面完成油气回收整治,建成覆盖全省的机动车排气检测和监管体系,机动车年审排气污染同步检测率达到100%。完成各设区市城市生活服务业有机废气整治,建立VOCs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维护制度。第二阶段:年为全面推进阶段。按要求完成《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整治工程,全面推进重点污染源、重点行业集聚区综合整治与验收。2014年底前:——基本完成炼化与化工、涂装、合成革、生活服务业等4个行业重点区域的整治与验收,建成整治示范区;完成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印刷和包装、木业、制鞋、化纤等5大行业的VOCs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评估。——杭州、宁波、温州、台州建立VOCs污染防控体系和长效管理机制。重点工业园区完成VOCs监控体系建设,全省大气复合污染监测和预警体系全面建成投运,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与考核体系逐步完善。——按进度要求完成“十二五”规划中的工业VOCs治理项目。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炼化和化工、涂装、合成革、生活服务业等4个行业的VOCs污染的整治验收。化工、涂装、合成革等重点行业企业配套建成VOCs防控设施,污染物排放实现排气筒与厂界双达标,通过整治验收并建立VOCs污染防控体系和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中的工业VOCs 治理项目,全省重点行业现役源VOCs排放总量比2010年下降18%。第三阶段:2016年~2020年为整治深化阶段。深入推进13个主要行业的VOCs整治,形成完善的行业最佳可行技术指南。基本建成VOCs污染防控体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VOCs排放总量进一步削减,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2016年,完成涂装、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印刷和包装、木业、制鞋、化纤等5大行业的VOCs污染整治示范区建设。——2018年,全面完成十大重点行业整治验收,形成完善的重点行业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进一步推进储存和运输业、建筑装饰、电子信息等行业的整治工作。——至2020年,全面完成VOCs排放主要行业污染整治工作,基本建成VOCs污染防控体系,长效管理机制有效运行,VOCs排放总量进一步削减,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四、主要任务(一)优化空间布局1.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深化空间准入、总量准入、项目准入“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制度,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要求,优化调整VOCs排放产业布局。在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生态敏感区和其他重要生态功能区实行强制性保护,禁止新建VOCs污染企业,并逐步清理现有污染源。在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和海岸生态防护带等生态功能区实施限制开发。积极推动VOCs排放重点行业企业向园区集中,严格各类产业园区的设立和布局。各类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应按照《关于全面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要求开展规划环评,通过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确保区域、行业发展整体规模、布局等与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2.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原则上各地城市中心区核心区域内不再新建和扩建VOCs排放量大的化工、涂装、合成革等重点行业企业,加强对排污企业的清理和整治,严格限制危害生态环境功能的VOCs排放重点产业发展。对城市建成区内现有重污染企业结合产业布局调整实施搬迁改造,督促高污染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或淘汰高污染工序,明确时间表限期迁建入园发展。鼓励企业间(尤其是表面涂装等通用性行业)的同类整合、兼并重组,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及环保型产品。企业应根据产品和区域环境特点合理控制产能规模,在“减量置换”的原则下,鼓励 “扶优汰劣”,发展一批规模大、技术先进的建设项目,实现产业的健康发展。(二)加快产业升级1.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VOCs重点行业相关产业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及我省有关产业准入标准、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严格执行我省六大高耗能重污染行业整治要求,坚决淘汰落后产品、技术和工艺装备,坚决关闭能耗超标、污染物排放超标且治理无望的企业和生产线,逐年淘汰一批污染物排放强度大、产品附加值低、环境信访多的落后产能。按照《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淘汰废旧橡胶和塑料土法炼油工艺。取缔汽车维修等修理行业的露天喷涂作业,淘汰无溶剂回收设施的干洗设备。禁止生产、销售、使用有害物质含量、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超过200 克/升的室内装修装饰用涂料和超过700克/升的溶剂型木器家具涂料。淘汰300 吨/年以下的传统油墨生产装置,取缔含苯类溶剂型油墨生产,淘汰所有无挥发性有机物收集、回收/净化设施的涂料、胶黏剂和油墨等生产装置。淘汰其它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严重、开展挥发性有机物削减和控制无经济可行性的工艺和产品。2.全面清理违规建设项目。结合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对无环评批文、未经“三同时”验收等存在严重环保违法行为的企业一律责令停产整治,依法从严查处,限期补办相关手续,到期无法取得相关批复的依法予以关停。布局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不能满足要求的污染企业一律依法实施停产整治、限期搬迁或关闭。3.严格建设项目准入。进一步健全VOCs排放重点行业的环保准入标准,加快制定实施涂装、合成革、橡胶制品、塑料制品、印刷包装、木业、制鞋、化纤等行业的环保准入标准,并对已经出台的化学原料药、农药、染料、印染等行业环境准入指导意见进行修编。新建、迁建VOCs排放量大的企业应入工业园区并符合规划要求。重点行业新、改、扩建项目排放挥发性有机物的车间,应安装废气收集、回收或净化装置,原则上总净化效率不得低于90%。按照《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探索建立VOCs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环杭州湾地区(除舟山)及温州、台州、金华和衢州新建项目的VOCs排放量与现役源VOCs排放量的替代比不低于1: 2,这些地区的改、扩建项目以及舟山和丽水的新建项目的VOCs替代比不低于1: 1.5。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报批环评文件时应附VOCs现役源减排替代量的来源说明。限制石化行业新建1000万吨/年以下常减压、150万吨/年以下催化裂化、100万吨/年以下连续重整(含芳烃抽提)、150万吨/年以下加氢裂化生产装置等限制类项目。新建石化项目须将原油加工损失率控制在4‰以内,并配备相应的有机废气治理设施。新建储油库、加油站和新配置的油罐车,必须同步配备油气回收装置。新建机动车制造涂装项目,水性涂料等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占总涂料使用量比例不低于80%,小型乘用车单位涂装面积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不高于35克/平方米;电子、家具等行业新建涂装项目,水性涂料等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占总涂料使用量比例不低于50%,建筑内外墙涂饰应全部使用水性涂料。新建包装印刷项目须使用具有环境标志的油墨。(三)提升工艺装备大力推进清洁生产,鼓励建立清洁生产示范工业园,强化对重点行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加大炼化、化工及含VOCs产品制造企业和印刷、制鞋、家具制造、汽车制造、纺织印染等行业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力度。制定实施浙江省VOCs排放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技术指南,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与评估验收。加大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力度,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先进技术。全面推行VOCs治理设施的建设及更新改造,督促企业采用最佳可行技术,推动企业实现技术进步升级。重点推进水性涂料的生产和使用,对实施清洁生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企业予以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VOCs排放企业削减VOCs排放量。根据印刷、人造板及其制品、水性涂料和防水涂料、合成革和胶粘剂等行业《环境保护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的规定,严格执行产品VOCs含量限值控制制度;大力倡导重点行业环境标志产品生产及使用,制鞋行业胶粘剂应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鞋和箱包胶粘剂》的要求,从源头上控制VOCs排放,从而达到预防污染、保护环境、增加效益的目的。(四)强化污染治理1.制定实施当地整治方案。各设区市要根据实际,制定实施当地的VOCs污染整治实施方案,明确整治目标,确定企业VOCs排放总量及当地减排目标,分解落实各类整治任务,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的原则对企业进行梳理分类,明确重点整治内容。部署落实“第一批”VOCs治理项目,并进一步排查扩充。各设区市的VOCs污染整治实施方案,应于2013年9月底前上报省环保厅。2.制定完善重点行业整治技术规范。进一步完善重点行业VOCs排放标准体系,2015年前完成制定生物医药、化学原料药、定型机废气、废旧有机玻璃再生利用行业废气等重点行业VOCs排放地方标准和监控规范,引导重点行业提高污染物排放控制的技术水平。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台州等重点地市要开展炼化、化工、涂装、合成革等13个行业的整治示范,总结评估这些行业的VOCs污染防治经验,形成最佳可行技术(BAT)指南。积极开展VOCs排放重点地区(尤其是重点工业园区)的整治试点示范,总结形成最佳环境实践(BEP),各重点地区负责牵头制定行业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和验收规范(具体分工详见下表)。炼化、化工、涂装、合成革行业的验收规范要于2013年年底前上报省环保厅审查。企业VOCs整治验收由当地环保部门自行负责,省环保厅在年度VOCs整治督查和VOCs减排核查中对企业整治工程实施抽查与整治质量考核。浙江省VOCs排放重点行业验收规范制定责任表序号排放行业责任地市完成期限1炼化、化工石化宁波市2013年6月精细化工绍兴市医药化工台州市2涂装装备制造、汽车维修杭州市2013年6月彩钢杭州市(萧山)汽车、船舶制造宁波市电器及元件温州市(乐清)家具嘉兴市五金金华市(永康)机电、汽摩配台州市(温岭)3合成革温州市2013年6月4橡胶和塑料制品业轮胎杭州市2014其他橡胶制品台州市塑料制品台州市5印刷和包装杭州市20146纺织印染绍兴市20147木业湖州市20148制鞋台州市(温岭)20149化纤杭州市(萧山)201410生活服务业(服装干洗、餐饮油烟)杭州市201411储存和运输宁波市201812建筑装饰杭州市201813电子信息嘉兴市20183.全面落实重点行业VOCs污染整治验收基本标准。所有重点行业涉及到的企业必须按要求开展整治,有效削减VOCs排放量,各重点行业以及储存和运输业的整治验收按照重点行业VOCs污染整治验收基本标准(附件2)中的要求执行,整治过程中要抓住以下重点: (1)合理选择污染防治技术方案。企业应采用密闭化的生产系统,封闭一切不必要的开口,尽可能采用环保型原辅料、生产工艺和装备,从源头控制VOCs废气的产生和无组织排放。加大VOCs废气的回收利用,优先在生产系统内回用。对浓度和性状差异大的废气要进行分类收集,并采用适宜的方式进行有效处理,确保VOCs总去除率满足管理要求,其中有机化工、医药化工、橡胶和塑料制品(有溶剂浸胶工艺)、溶剂型涂料表面涂装、包装印刷业的VOCs总净化率不低于 90%,其他行业总净化率原则上不低于75%。应根据废气的产生量、污染物的组分和性质、温度、压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合理选择废气回收或末端治理工艺路线。对于5000ppm以上的高浓度VOCs废气,优先采用冷凝、吸附回收等技术对废气中的VOCs回收利用,并辅以其他治理技术实现达标排放;对于1000ppm~5000ppm的中等浓度VOCs废气,宜采用吸附技术回收有机溶剂,或采用催化燃烧和热力焚烧技术净化后达标排放;对于1000ppm以下的低浓度VOCs废气,有回收价值时宜采用吸附技术回收处理,无回收价值时优先采用吸附浓缩-燃烧技术处理,也可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或生物处理技术等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含非水溶性组分的废气不得仅采用水或水溶液洗涤吸收方式处理,原则上禁止将高浓度废气直接与大风量、低浓度废气混合后,采用水或水溶液洗涤、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或生物处理技术等中低效技术处理;凡配套吸附处理单元的含尘、含气溶胶、高湿废气,应事先采用高效除尘、除雾装置进行预处理;(2)妥善处置次生污染物。对于催化燃烧和高温焚烧过程中产生的含硫、氮、氯等的无机废气,以及吸附、吸收、冷凝、生物等治理工艺过程中所产生的含有机物的废水,应处理后达标排放。含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母液和废水宜采用密闭管道收集,存在VOCs和恶臭污染的污水处理单元应予以封闭,废气经有效处理后达标排放。更换产生的废吸附剂应按照相关管理要求规范处置,防范二次污染。(3)确保企业VOCs处理装置运行效果。企业应明确VOCs处理装置的管理和监控方案,确保VOCs处理装置长期有效运行,环境监管部门要将VOCs治理设施的运行监管列为现场执法要点,进行重点检查。VOCs处理装置的管理和监控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重点监控企业的VOCs污染防治设施应设置足以有效监视装置正常运行的连续监控及记录设施。凡采用焚烧(含热氧化)、吸附、等离子、光催化氧化等方式处理的必须建设中控系统;凡采用焚烧(含热氧化)方式处理的必须对焚烧温度实施在线监控,温度记录至少保存3年,未与环保部门联网的应每月报送温度曲线数据;采用非焚烧方式处理的重点监控企业,逐步安装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在线连续检测系统,并安装进出口废气采样设施;企业在VOCs污染防治设施验收时应监测TVOCs净化效率,并记录其排放口的TVOCs排放浓度。环境监察部门应不定期对净化效率、TVOCs排放浓度或其他替代性监控指标进行监察,其结果作为减排量核定的重要依据。需定期更换吸附剂、催化剂或吸收液的,应有详细的购买及更换台账,提供采购发票复印件,每月报环保部门备案,台账至少保存3年。(五)强化环保监管1.建立完善VOCs排放监测监控体系。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应按标准化建设要求及时配备相关监测设备和技术人员,制定人才培训和监测计划,全面提高VOCs监测能力和技术水平。11个设区市及重点区域所在县(市、区)环境监测部门必须具备VOCs监测能力,定期对重点企业、VOCs排放集中区或工业园区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加强执法人员装备建设,为执法人员配备便携式VOCs检测仪,在日常巡查中加强对企业VOCs排放的监管。重点行业工业企业每年至少开展一次VOCs排放监测(含验收监测)。企业应当加强自行检测能力建设,化工企业逐步建立与LDAR(泄漏检测与修复)体系适应的检测能力,重点企业需逐步配备在线或便携式VOCs检测仪提升环保设施监控能力。2.进一步提高突发环境事故的防范应对能力。重点地区要建立区域大气中VOCs浓度实时监控体系,重点监控典型污染源以及敏感区域。探索建立基于环保设施废气TVOCs去除率管制的监督监测和飞行监测制度。健全VOCs排放源动态监控与信息采集系统,分析VOCs排放清单的动态变化情况,对重点行业VOCs削减和控制全过程及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全面掌握污染源的行业和地区分布情况,建立健全VOCs污染源档案和信息数据库,进一步完善VOCs排放源清单。重点区域应建立VOCs监测应急和预警系统,确保突发环境事故时及时有效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制定重点行业VOCs削减和控制技术政策和技术规范,加快建成全省大气复合污染和敏感地区VOCs特殊污染物的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完善区域VOCs污染评估体系。 3.规范内部环保管理。加强企业VOCs排放申报登记和环境统计,建立完善的“一厂一档”,与VOCs排放相关的原辅料、溶剂的使用、产品生产及输出、废气处理等信息应进行跟踪记录。企业“一厂一档”要足以查证企业VOCs实际以及潜在的排放量,主要包括:企业环评文件及“三同时”验收报告、VOCs定期监测报告(监督性监测、第三方监测及企业自测报告)、VOCs污染防治设施运行记录(回收利用率统计及相关证明材料、处理率及相关证明材料、运行记录)、原来排放记录及环保设施建设档案等。当地环保部门应保留拆除生产设备及关闭企业的相关文件、现场监察记录及前后影像对比等资料,以核定VOCs减排量。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协同有力、监督有效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VOCs污染防治工作。各级环保、公安、工商、安监等部门要加强工作协调,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依法查处各类大气环境违法行为。继续实行环境污染有奖举报制度,鼓励社会各界依法有序参与和监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强重点排放源的监督、监测和监管核查,未按规定实施控制措施的排放源,要依法责令限期整改;对不能达标排放或存在严重环境安全隐患的企业,要责令限期治理,逾期治理不到位的依法予以关停;对虽建有环保设施,但运行维护存在重大缺陷、净化效率达不到要求的探索实施第三方运维管理政策。(二)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污染治理资金以企业自筹为主,政府投入资金优先支持环境监控预警体系建设、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复合大气污染研究及列入规划的污染治理项目。通过采取“以奖代补”、“以奖促防”、“以奖促治”等方式,加快地方各级政府与企业大气污染防治的进程。各地要将治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三)完善推进机制。各地积极完善有利于VOCs污染减排的财政、信贷和土地等环境和经济政策。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地区和企业,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和奖励;对不同排污强度的企业实施差别化减排和排污费征收政策;对油墨、涂料和胶粘剂等溶剂使用类产品及其项目建设给予差别化准入政策,以利于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按照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要求,对排放VOCs特征污染物的重点企业发放相应排污许可证,逐步探索建立VOCs排放当量核算方法和VOCs排污收费、排污交易制度。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介手段,不断强化重点行业VOCs污染防治工作宣传。积极推进绿色系列创建,大力倡导绿色、节约、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营造社会共同参与VOCs防治的良好氛围。(四)深化产学研合作。各地要积极推广环保先进适用技术,研发或引进一批能够解决目前VOCs排放控制的技术。建立与科研院校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VOCs排放控制现状和对策研究,为VOCs污染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科技支撑。建立行业环保专家技术帮扶机制,建立VOCs排放重点行业专家技术组,邀请行业内环保技术专家指导整改,提升基层环保部门VOCs污染防治管理能力。附件1.浙江省VOCs排放主要行业和重点地区2.重点行业VOCs整治基本要求3.浙江省“第一批”VOCs治理项目4.浙江省VOCs污染防治工作重点任务责任分解表附件1浙江省VOCs排放主要行业和重点地区序号排放行业行业分类信息(按GB/T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重点地区整治期限1炼化、化工▲石化C25石油加工、C261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基础有机化工)、C265合成材料制造(塑料、橡胶、纤维、树脂)宁波(镇海、北仑、大榭)、嘉兴港区2015年底前精 细化工和制 药涂料、油墨、颜料和染料、胶黏剂、农药、专用化学产品、日用化学产品、化学原料药、中药提取杭州、嘉兴、台州(医化基地)、绍兴(上虞、新昌、绍兴县)2涂装▲C21家具制造业、C33金属制品制造、C34通用设备制造业、C35专用设备制造、C36汽车制造、C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C3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不含C3825光伏)、C40仪器仪表制造业、C43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O8011汽车修理与维护业杭州装备制造、永康和诸暨五金、温岭泵和电机、整车(宁波、台州、金华、杭州)、汽车维修(杭州),汽摩配(萧山、温岭、瑞安)、造船(宁波、舟山、台州)、乐清(工业电器及元件)、萧山彩钢、嘉善、玉环和温州(家具)3合成革▲C2925塑料人造革、合成革制造合成革(温州、丽水、临海、嘉兴)4橡胶和塑料制品业▲C291橡胶制品业(重点为含浸胶和胶浆喷涂工艺的橡胶制品,轮胎制造业)C292塑料制品业(重点PVC造粒,合成革行业单列整治)杭州经济开发区和嘉兴经济开发区(轮胎)、瑞安胶鞋、三门橡胶、天台胶带、宁海橡胶汽配、余姚塑料、台州塑料(黄岩、路桥、温岭)2017年底前5印刷和包装▲C231印刷业杭州(亚洲包装中心)、苍南、路桥6纺织印染▲C171棉纺织及印染精加工、C175化纤织造及印染精加工萧山、绍兴县/市,主要是定型机7木业▲C20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嘉善、南浔、衢州、丽水(木板)、东阳(木线条)、安吉(竹制品)8制鞋▲C195制鞋业温州、台州温岭9化纤▲C28化学纤维制造业宁波、嘉兴、萧绍和桐乡(化纤纺丝)10生活服务业▲H62餐饮业、O7930洗涤服务业(干洗)杭州11储存和运输业G5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的有机化学品物流配送杭州(油库、加油站等)、宁波和舟山(液体化学品码头、仓储业)2020年底前12建筑装饰E5010建筑装饰业杭州13电子信息C3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825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重点是溶剂清洗、光刻、涂胶等工序)杭州、宁波、绍兴、嘉兴备注:GB/T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原GB/T 有所不同,▲标注的为重点行业。附件2重点行业VOCs污染整治验收基本标准一、总体要求(一)所有产生VOCs污染的企业均应采用密闭化的生产系统,封闭一切不必要的开口,尽可能采用环保型原辅料、生产工艺和装备,从源头控制VOCs废气的产生和无组织排放。(二)鼓励回收利用VOCs废气,并优先在生产系统内回用。宜对浓度和性状差异大的废气分类收集,采用适宜的方式进行有效处理,确保VOCs总去除率满足管理要求,其中有机化工、医药化工、橡胶和塑料制品(有溶剂浸胶工艺)、溶剂型涂料表面涂装、包装印刷业的VOCs总净化处理率不低于90%,其他行业总净化处理率原则上不低于75%。废气处理的工艺路线应根据废气产生量、污染物组分和性质、温度、压力等因素,综合分析后合理选择:1.对于5000ppm以上的高浓度VOCs废气,优先采用冷凝、吸附回收等技术对废气中的VOCs回收利用,并辅以其他治理技术实现达标排放,总净化效率达到95%以上。2.对于1000ppm~5000ppm的中等浓度VOCs废气,宜采用吸附技术回收有机溶剂,或采用催化燃烧和热力焚烧技术净化后达标排放,总净化效率达到90%以上。当采用催化燃烧和热力焚烧技术进行净化时,宜对燃烧后的热量回收利用。3.对于1000ppm以下的低浓度VOCs废气,有回收价值时宜采用吸附技术回收处理,无回收价值时优先采用吸附浓缩-燃烧技术处理,也可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或生物处理技术等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有组织废气的总净化效率原则上不低于75%,环境敏感的区域应提高净化效率要求。4.含非水溶性组分的废气不得仅采用水或水溶液洗涤吸收方式处理,原则上禁止将高浓度废气直接与大风量、低浓度废气混合后,采用水或水溶液洗涤、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或生物处理技术等中低效技术处理。5.凡配套吸附处理单元的含尘、含气溶胶、高湿废气,应事先采用高效除尘、除雾装置进行预处理。6.对于催化燃烧和高温焚烧过程中产生的含硫、氮、氯等的无机废气,以及吸附、吸收、冷凝、生物等治理工艺过程中所产生的含有机物的废水,应处理后达标排放。 (三)含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母液和废水宜采用密闭管道收集,存在VOCs和恶臭污染的污水处理单元应予以封闭,废气经有效处理后达标排放。更换产生的废吸附剂应按照相关管理要求规范处置,防范二次污染。(四)企业废气处理方案应明确确保处理装置长期有效运行的管理方案和监控方案,经审核备案后作为环境监察的依据。管理方案和监控方案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凡采用焚烧(含热氧化)、吸附、等离子、光催化氧化等方式处理的必须建设中控系统。2.凡采用焚烧(含热氧化)方式处理的必须对焚烧温度实施在线监控,温度记录至少保存3年,未与环保部门联网的应每月报送温度曲线数据。3.凡采用非焚烧方式处理的重点监控企业,推广安装TVOCs浓度在线连续检测装置(包括光离子检测器(PID)、火焰离子检测器(FID)等,也允许其他类型的检测器,但必须对所测VOCs有响应),并安装进出口废气采样设施。(五)企业在VOCs污染防治设施验收时应监测TVOCs净化效率,并记录在线连续检测装置或其他检测方法获取的TVOCs排放浓度,以作为设施日常稳定运行情况的考核依据。环境监察部门应不定期对净化效率、TVOCs排放浓度或其他替代性监控指标进行监察,其结果作为减排量核定的重要依据。(六)需定期更换吸附剂、催化剂或吸收液的,应有详细的购买及更换台账,提供采购发票复印件,每月报环保部门备案,台账至少保存3年。二、各行业整治要求(一)炼化、化工行业根据GB/T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C25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C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C27医药制造业等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防治应参照执行。1.连续生产的石化、基础有机化工及合成材料行业(1)加强生产、输送和储存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泄漏的监测和监管,全面推行LDAR(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对泵、压缩机、阀门、法兰等易发生泄漏的设备与管线组件,定期检测、及时修复,对泄漏率超过标准的设备实施改造,防止或减少跑、冒、滴、漏。(2)严格控制储存、运输环节的呼吸损耗,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储存设施应全部采用高效密封的浮顶罐,或安装顶空联通置换油气回收装置。(3)生产工艺单元排放的有机工艺尾气(包括间歇排放的驰放气、安全阀泄压排气等)应回收利用,不能(或不能完全)回收利用的,应采用锅炉、工艺加热炉、焚烧炉、火炬等予以焚烧处理,或采用冷凝、吸收、吸附、膜分离等非焚烧方式以及耦合技术予以高效处理。VOCs去除效率应达到95%以上,原油加工损失率控制在6‰以内。(4)废水收集系统液面与环境空气之间应采取隔离措施,VOCs和恶臭污染物排放单元应加盖密闭,并收集废气净化处理。(5)加强回收装置与有机废气治理设施的监管,确保VOCs排放稳定达标,重点控制区执行特别排放限值。有组织废气排放按照环保部要求逐步安装在线连续监测系统,厂界安装挥发性有机物环境监测设施,并于环保部门联网。2.间歇生产的化工、医化行业(1)鼓励采用绿色化学技术生产绿色产品。鼓励符合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的低有机溶剂含量、低毒、低挥发性涂料、油墨、胶粘剂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鼓励生产水性溶剂、低有机溶剂、低毒、低挥发性的农药制剂、医药制剂和其他专用化学品,鼓励使用非卤化和非芳香性溶剂(如乙酸乙酯、酒精和丙酮等)来代替有毒溶剂(如苯,氯仿和三氯乙烯等)。(2)采用密闭生产工艺。大力提升工艺装备水平,封闭所有不必要的开口,尽可能提高工艺设备密闭性,尽可能提高自控水平,通过密闭设备或密闭空间收集废气,减少无组织逸散排放和不必要的集气处理量。涉及易挥发有机溶剂的固液分离不得采用敞口设备,鼓励采用隔膜式压滤机、全密闭压滤罐、“三合一”压滤机和离心机等封闭性好的固液分离设备。(3)规范液体有机化学品储存。沸点低于45℃的甲类液体应采用压力储罐储存,沸点高于45℃的易挥发介质如选用固定顶储罐储存时,须设置储罐控温和罐顶废气回收或预处理设施,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储罐的气相空间宜设置氮气保护系统,原则上呼吸排放废气须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4)采用先进输送设备。优先采用设有冷却装置的水环泵、液环泵、无油立式机械真空泵等密闭性较好的真空设备,真空尾气应冷凝回收物料,鼓励泵前、泵后安装缓冲罐并设置冷凝装置。(5)提升介质传输工艺。设备之间输送介质应采用气相平衡管技术,涉及有机危险化学品的介质输送宜采用氮气保护措施。原则上应采用密闭机械泵和管道输送液态和气态有机物料,因特殊原因无法做到的应对输送排气进行统一收集、处理。(6)优化进出料方式。鼓励反应釜采用底部给料或使用浸入管给料,顶部添加液体宜采用导管贴壁给料,投料和出料均应设密封装置或设置密闭区域,不能实现密闭的应采用负压排气并收集至尾气处理系统处理。使用剧毒物品的区域,设备布置应相对独立。(7)采用密闭干燥设备。鼓励使用“三合一”干燥设备或双锥真空干燥机、闪蒸干燥机、喷雾干燥机等先进干燥设备。活性、酸性、直接、阳离子染料和增白剂等水溶性染料的制备,宜原浆直接干燥,或通过膜过滤提高染料纯度及含固量后直接干燥。干燥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溶剂废气须冷凝回收有效成份后接入废气处理系统,存在恶臭污染的应进行有效治理。(8)提升末端治理水平。对反应、蒸馏、抽真空、固液分离、干燥、投料、卸料、取样、物料中转等生产全过程配备废气收集系统,收集的废气宜预处理与末端处理结合,并选择成熟技术及其组合工艺分类、分质处理。单一组分的高浓度废气优先考虑采用各种回收工艺预处理;含酸性或碱性无机废气污染物的可选择降膜吸收、水喷淋、碱喷淋等措施预处理;有机废气可选用冷凝、吸附、催化焚烧、热力焚烧以及其它适用的新技术处理,并宜优先考虑蓄热式热力焚烧方式进行高效处理;(9)密闭易产生恶臭影响的污水处理单元,收集的废气可采取化学吸收、生物处理、焚烧及其它适用技术处理。(10)VOCs废气收集率和总净化效率原则上均不低于90%,重点监管企业探索开展在线连续监测系统的建设,并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联网。(二)表面涂装行业根据GB/T《国民经济行业分类》,C21家具制造业、C2223加工纸制造(涂布纸)、C33金属制品制造、C34通用设备制造业、C35专用设备制造、C36汽车制造、C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C3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不含C3825光伏)、C40仪器仪表制造业、C43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O8011汽车修理与维护业等行业的表面涂装工序参照执行。1.根据涂装工艺的不同,鼓励使用水性、高固份、粉末、紫外光固化涂料等低VOCs含量的环保型涂料,限制使用溶剂型涂料,其中汽车制造、家具制造、电子和电器产品制造企业环保型涂料使用比例达到50%以上。2.推广采用静电喷涂、淋涂、辊涂、浸涂等涂装效率较高的涂装工艺,推广汽车行业先进涂装工艺技术的使用,优化喷漆工艺与设备,小型乘用车单位涂装面积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控制在35克/平方米以下。3.喷漆室、流平室和烘干室应设置成完全封闭的围护结构体,配备有机废气收集和处理系统,除工艺有特殊要求外禁止露天和敞开式喷涂作业。4.烘干废气应收集后采用焚烧方式处理,流平废气原则上纳入烘干废气处理系统一并处理。5.喷漆废气宜在高效除漆雾的基础上采用吸附浓缩+焚烧方式处理,宜采用干式过滤高效除漆雾,也可采用湿式水帘+多级过滤除湿联合装置。规模不大、不至于扰民的小型涂装企业也可采用低温等离子技术、活性炭吸附等方式净化后达标排放。6.使用溶剂型涂料的表面涂装应安装高效回收净化设施,有机废气总净化率达到90%以上。7.溶剂储存可参考“间歇生产的化工、医化行业”相关要求。(三)合成革行业根据GB/T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C2925塑料人造革、合成革制造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防治应参照执行。1.禁止使用苯作为溶剂,优化设计以实现溶剂单一化配方,推广应用水性树脂生产工艺;2.开展溶剂储存储罐化和配料生产线封闭化改造,有机溶剂均应采用大型储罐储存,含溶剂树脂应使用1吨以上的密闭容器(特种树脂除外)储运,淘汰小型料桶装运。应采用密闭管道方式输送溶剂并进行配料;禁止涂台人工上浆,釜残放料实施密封和气相平衡措施。3.按照《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中附录A的有关规定,生产线、配料系统等产生废气的工序设备应实现全封闭集气:(1)实施全线封闭,湿法浆料停放区、湿法车间涂台设密闭的涂台间,预含浸槽、含浸槽、凝固槽、水洗槽密封,贝斯进出口局部设小包围间,确保内部风速控制在 0.4m/s以上。(2)实施全线封闭,干法配料、过滤等工序设置负压式人料分离密闭配料间、过滤间,采用密闭并自带输送浆料装置标准化料桶,涂台区域宜确保内部风速控制在 0.4m/s以上;增加水洗区间数量,控制最后一道水洗槽浓度0.2%以下。(3)涂台设置移门,使工人通过移门进出,宜采用操作台上吹气,顶底部分别抽气方式。(4)后处理工序各三板印刷的涂台、烘箱等区域应进行密闭,喷涂车间分区单独隔断,并对每个区间采用风口吸风,捕集废气通入喷淋废气回收塔。 4、应科学合理的设计废气回收系统,回收DMF应配备三塔及以上精馏装置,对可回收污染物可采用喷淋或静电等回收装置,干法生产线配套 “一线一塔”废气喷淋回收装置,PVC生产线配套静电回收装置。5.对不可回收的污染物应规范收集后,采用高效、稳定的工艺进行统一处理,精馏釜残放料产生的废气,以及污水站废气应收集并处置。废气的收集和处理效率均需满足环保要求,其中精馏脱胺的二甲胺尾气经多级冷凝后宜单独采用直接焚烧技术、吸附技术或化学吸收技术等净化后达标排放。6.DMF精馏塔塔顶水经脱胺处理后,严禁直接回用于冷却塔、锅炉除尘或冲洗等,经冷却回用至生产线的塔顶水二甲胺浓度必须低于50mg/L。7.禁止将二甲胺废液送锅炉或导热油炉焚烧处理。(四)橡胶和塑料制品行业根据GB/T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C2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重点C2911轮胎制造业和PVC造粒)的挥发性有机物防治应参照执行。1.参照化工行业要求,对所有有机溶剂及低沸点物料采取密闭式存储,以减少无组织排放。2.橡胶制品企业产生VOCs污染物的生产工艺装置必须设立局部气体收集系统和集中高效净化处理装置,确保达标排放。(1)密炼机单独设吸风管,进出料口设集气罩局部抽风,出料口水冷段、风冷段生产线应密闭化,风冷废气收集后集中处理。(2)硫化罐泄压宜先抽负压再常压开盖,硫化机群上方设置大围罩导风,并宜采用下送冷风、上抽热风方式集气。(3)炼胶废气优先采用袋除尘+介质过滤+吸附浓缩+蓄热催化焚烧处理,在规模不大、不至于扰民的情况下也可采用低温等离子、光催化氧化、多级吸收、吸附处理。(4)硫化废气可采用复合光催化、吸收、吸附、生物处理、浓缩燃烧或除臭剂处理法等适用技术。(5)打浆、浸胶、喷涂、烘干应采用密闭设备和密闭集气,禁止敞开运输浆料,溶剂废气应采用活性炭或碳纤维吸附再生方式回收利用。橡胶企业车间应整体密闭化并换风,废气通过屋顶集中排放。3.PVC制品企业增塑剂应密闭储存,配料、混炼、造粒、挤塑、压延、发泡等生产环节应设集气罩局部抽风集气,废气应采用静电除雾器处理。4.其他塑料制品企业应对工艺温度高、易产生VOCs废气的岗位进行抽风排气,废气可采用活性炭吸附或低温等离子技术处理。(五)印刷包装行业根据GB/T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C231印刷业的挥发性有机物防治应参照执行。1.鼓励使用通过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环保型油墨、胶粘剂,禁止使用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油墨、胶粘剂;在印刷工艺中推广使用醇性油墨和水性油墨,印铁制罐行业鼓励使用紫外光固化(UV)油墨,软包装复合工艺推广无溶剂复合技术。2.企业应对印刷机设备密闭化,采取废气收集措施,提高废气的收集效率。3.根据废气组成、浓度、风量等参数选择适宜的技术,对车间有机废气进行净化处理:(1)对高浓度、溶剂种类单一的有机废气,如出版物凹版印刷、软包装复合工艺排放的甲苯、乙酸乙酯溶剂废气,宜采取活性炭吸附法进行回收利用,烘干车间原则上应安装活性碳等吸附设备回收有机溶剂。(2)对高浓度但难以回收利用的有机废气,宜采取热力燃烧和催化燃烧法。(3)对于低浓度、大风量的印刷废气,适宜采用吸附浓缩-蓄热燃烧或吸附浓缩-催化燃烧法,并可视成分、规模和环境敏感性等情况,选用吸附法、吸收法或生物法。(4)废气总净化效率应达到90%以上。(六)纺织印染行业根据GB/T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C171棉纺织及印染精加工、C175化纤织造及印染精加工行业的定型机废气整治应参照执行。1.鼓励研究开发以蒸汽或天然气作为热定型热源的后整理工艺技术,逐步推进中温中压蒸汽定型代替后整理加工中的导热油锅炉定型工艺,鼓励使用低毒、低挥发性溶剂含量的印染助剂。2.定型机高温废气宜经过热能回收系统回收热能,废气收集率应达到95%以上,车间内无明显的定型机烟雾和刺激性气味。3.定型机废气宜采用机械净化与吸收技术或高压静电技术等组合工艺处理,机械净化包括冷凝、机械除尘、过滤及吸附等技术,废气总颗粒物的去除率应达到80%,油烟去除率应达到75%以上,油剂回收率90%以上。4.净化回收的废油应妥善处置,防止二次污染。(七)木业行业根据GB/T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C20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的胶合加工工序的挥发性有机物防治应参照执行。1.鼓励使用通过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环保型胶粘剂,鼓励使用水性环保型胶粘剂。2.人造板企业干燥和黏合工序应在车间内进行,严禁露天开展干燥、黏合操作,干燥机、热压机密闭化,禁止露天堆放涂胶和空的制(调)胶桶。3.干燥、涂胶、热压过程的废气应进行有效收集,采用吸附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等净化后达标排放。4.用于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的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量应符合《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 )的要求。(八)制鞋行业根据GB/T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C195制鞋业的挥发性有机物防治应参照执行。1.企业使用的胶粘剂应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鞋和箱包用胶粘剂》(GB)标准要求,鼓励使用水性环保型胶粘剂,积极推动使用低毒、低挥发性溶剂。2.高频压型、印刷、发泡、注塑、鞋底喷漆、粘合等产生VOCs废气的工序应设有机气体收集系统且密闭效果良好,配套净化装置。3.废气净化处理可采用低温等离子、光催化氧化、吸附、吸附浓缩-焚烧等工艺,确保设施正常运行。4、含有机溶剂的原料要密闭储存。(九)化纤行业根据GB/T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C28化学纤维制造业的挥发性有机物防治应参照执行,其中化纤有机单体合成、聚合等工艺单元应执行“连续生产的石化、基础有机化工及合成材料行业”相关规定。1.涤纶聚酯生产中酯化反应蒸汽应回收乙醛,尾气宜采用直接焚烧、蓄热焚烧、催化焚烧等高效净化措施后达标排放。2.氨纶生产聚合反应二甲基乙酰胺(DMAC)废气、纺丝甬道废气应设置精制回收系统先行回收DMAC,精馏尾气宜采用吸收技术、吸附技术等净化后达标排放。3.应对FDY/DTY纺丝上油、加热、牵引拉伸等环节的油剂废气进行收集,宜采用机械净化与吸收技术或高压静电技术等组合工艺净化后达标排放,其中机械净化包括冷凝、机械除尘、过滤及吸附等技术,处理设施净化效率不低于80%。无上油、加热工序的POY等生产线暂不作要求。(十)生活服务业根据GB/T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H62餐饮业、07930洗涤服务业(干洗业)的挥发性有机物防治应参照执行。其中,餐饮行业整治应满足以下要求:1.禁止在敏感区域和场所新设产生油烟、恶臭等污染的服务项目。2.厨房的炉灶、蒸箱、烤炉( 箱) 等加工设施上方应设置集气罩,油烟气与热蒸汽的排风管道宜分别设置。油烟集气罩罩口投影面应大于灶台面,罩口下沿离地高度宜取 1.8~1.9m,罩口面风速不应小于0.6 m/s。3.饮食服务业者应当采取具有油雾回收功能的抽油烟机和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宜采用运水烟罩、静电型和等离子型油烟处理设备,油烟排放应符合《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的规定。4.饮食服务经营者应当定期对油烟净化设施进行维护保养,保证油烟净化设施的正常运转,并保存维护保养记录。城市服装干洗行业整治应满足以下要求:1.淘汰开启式干洗机,必须使用配备溶剂回收制冷系统、不直接外排废气的全封闭式干洗机。2.干洗溶剂为四氯乙烯或石油衍生溶剂,不得使用“三无”、过期等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干洗和染色溶剂。干洗剂、染色剂必须密闭储存。3.制定干洗设备的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干洗机及干洗剂输送管道、阀门的检查,防止干洗剂泄漏。4.干洗溶剂经蒸馏后的废弃物残渣、废溶剂残渣,必须密封存放,并由有资质的废溶剂处理商统一回收处理。(十一)储存和运输业储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和有机化学品仓储、运输业在经营过程的挥发性有机物防治应执行以下要求:1.所有储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应配备相应的油气回收系统,并宜采用冷凝、吸收、吸附-热脱附、膜分离等技术及其组合技术。现已完成整治的储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应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油气排放达到《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汽油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三项标准规定的要求。2.低沸点油品和有机化学品储罐宜采用高效密封的内(外)浮顶罐,当采用固定顶罐时,应采用密闭排气系统将VOCs蒸气输送至回收设备,并宜安装压力控制系统。3.液体危险化学品运载工具(液体危化品槽车、火车和轮船)应配备蒸汽密闭回收(气相平衡)设施,在装载过程中排放的VOCs应密闭收集输送至回收设备,或通过蒸气连通系统返回储罐。4.各地应建设油气回收在线监控系统平台试点,实现对重点储油库和加油站油气回收远程集中监测、管理和控制。(十二)建筑装饰行业根据GB/T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E5010建筑装饰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防治应参照执行:1.倡导绿色装修,推广使用符合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的建筑材料,尤其是建筑涂料、粘合剂、建筑板材和家具等。2.按照《室内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严格控制装饰材料市场准入,逐步淘汰溶剂型涂料,建筑内外墙涂饰应全部使用水性涂料。3.规范建筑装饰、装修行业。通过宣传引导和严格监督管理,倡导绿色装修,完善装修标准合同,增加环保条款,促进淘汰非正规的装修公司,培育扶持诚实守信的绿色装修企业。推广鼓励开展装修监理和装修后室内空气质量检测验收,逐步淘汰劣质装饰材料生产商和经销商商。(十三)电子信息行业根据GB/T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C3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825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重点是溶剂清洗、光刻、涂胶等工序)的挥发性有机物防治应参照执行:1.推广采用免清洗工艺、无溶剂喷涂工艺等先进工艺,推广采用环保型、低溶剂含量的油墨、清洗剂、显影剂、光刻胶、蚀刻液等环保材料,减少VOCs污染物的产生量。2.对各废气产生点采用密闭隔离、局部排风、就近捕集等措施,尽可能减少排气量,提高浓度。3.本行业有机废气具有大风量低浓度特点,优先采用吸附浓缩与焚烧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在排放规模较小、不至于扰民的情况下也可根据废气特点采用活性炭吸附、低温等离子、光催化、喷淋洗涤等方式处理。4.注塑等低污染工序应减少无组织排放,采用收集后高空排放方式处理,不得直排室外低空排放。附件3浙江省“第一批”VOCs治理项目表1 工业VOCs治理项目序号城市行 业企业数量重点企业名称治理措施减排能力(吨/年)投运时间单位1杭州化 工6浙江新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洋厂区、浙江建德建业有机化工有限公司、杭州更化化工有限公司等原材料及产品储存、装卸呼吸气、有机工艺尾气VOCs综合治理。3杭州市政 府2设备制造1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喷涂、烘干环节VOCs综合治理53装备制造1杭州制氧机集团有限公司喷涂环节VOCs综合治理54电 子1宏讯电子工业(杭州)有限公司喷涂、清洗环节VOCs综合治理26020115合成材料2浙江蓝天环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沙生产基地、恩希爱(杭州)化工有限公司单体合成与聚合环节VOCs综合治理。2520126宁波原油加工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有限公司石油液体储存、装卸呼吸气、有机工艺尾气、污水集输、处理过程释放气VOCs综合治理。14宁波市政 府7化 工6台塑丙烯酸酯(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太平洋化学有限公司、浙江鑫甬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等原材料及产品储存、装卸呼吸气、有机工艺尾气VOCs综合治理。48化 工4宁波市镇海海德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宁波斯迈克制药有限公司等离心结晶、真空泵出口及干燥箱排气VOCs综合治理。59设备制造14三星重工业(宁波)有限公司、宁波东和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等喷涂、烘干环节VOCs综合治理510合成材料20台化兴业(宁波)有限公司、宁波三菱化学有限公司、宁波金盛纤维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体合成与聚合环节VOCs综合治理。1511包装印刷1宁波三A集团有限公司烘干机排气、车间排气VOCs综合治理254201412电 子1宁波阿尔卑斯电子有限公司喷涂、清洗环节VOCs综合治理72201413温州化 工1浙江康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离心结晶、真空泵出口及干燥箱排气VOCs综合治理。5温州市政 府14包装印刷1立可达包装有限公司烘干机排气、车间排气VOCs综合治理515塑 料7浙江建新塑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强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市华迪人造革有限公司等原料准备、塑料制造、塑料成型加工环节VOCs综合治理。516设备制造6帆顺船业集团有限公司、东方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澳力船业有限公司等喷涂、烘干环节VOCs综合治理517湖州化 工1湖州展望药业有限公司离心结晶、真空泵出口及干燥箱排气VOCs综合治理。5湖州市政 府18化 工2湖州新奥特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湖州鑫富新材料有限公司原材料及产品储存、装卸呼吸气、有机工艺尾气VOCs综合治理。419合成材料1浙江华利皮革有限公司单体合成与聚合环节VOCs综合治理。38201520嘉兴化 工7浙江卫星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友联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嘉兴阿尔法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等原材料及产品储存、装卸呼吸气、有机工艺尾气VOCs综合治理。5嘉兴市政 府21合成材料1浙江禾欣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单体合成与聚合环节VOCs综合治理。522绍兴化 工16浙江思贤制药有限公司、浙江震元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维生素厂等离心结晶、真空泵出口及干燥箱排气VOCs综合治理。5绍兴市政 府23化 工4绍兴恒业成有机硅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德欧化工制造有限公司、浙江省龙华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等原材料及产品储存、装卸呼吸气、有机工艺尾气VOCs综合治理524合成材料10浙江绍兴三圆石化有限公司、浙江佳宝聚酯有限公司、绍兴滨海石化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体合成与聚合环节VOCs综合治理。525金华设备制造3众泰控股有限公司、浙江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浙江力霸皇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喷涂、烘干环节VOCs综合治理4金华市政 府26化 工10横店集团家园化工有限公司(浙江普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海森药业有限公司、浙江普洛康裕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等离心结晶、真空泵出口及干燥箱排气VOCs综合治理。-201527化 工3浙江省东阳市兴华化工有限公司、浙江巍华化工有限公司、浙江浦江百炼化工有限公司原材料及产品储存、装卸呼吸气、有机工艺尾气VOCs综合治理。54201428装备制造2飞鹰集团有限公司、义乌市义华五金电镀有限公司喷涂环节VOCs综合治理529合成材料5义乌市鑫挺人造革有限公司、浙江莹光化工有限公司、义乌市富发皮塑有限公司等单体合成与聚合环节VOCs综合治理。230塑料10浙江伊美薄膜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金华威邦塑胶有限公司、东阳市金龙塑料板制造有限公司等原料准备、塑料制造、塑料成型加工环节VOCs综合治理。531衢州化工28浙江江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巨化电石有限公司、衢州英特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等原材料及产品储存、装卸呼吸气、有机工艺尾气VOCs综合治理。5衢州市政 府32装备制造1浙江开山股份有限公司喷涂环节VOCs综合治理533合成材料2浙江衢州巨塑化工有限公司、浙江万安塑料有限公司单体合成与聚合环节VOCs综合治理。534舟山原油加工1中海石油石化有限公司石油液体储存、装卸呼吸气、有机工艺尾气、污水集输、处理过程释放气VOCs综合治理。5舟山市、中海油公司35设备制造8金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舟山金海湾船业有限公司)、舟山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正和造船有限公司等喷涂、烘干环节VOCs综合治理5舟山市政 府36台州化 工70浙江新东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新药业有限公司、联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离心结晶、真空泵出口及干燥箱排气VOCs综合治理。5台州市政 府37设备制造29浙江金刚汽车有限公司、浙江金港船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等喷涂、烘干环节VOCs综合治理538化 工7浙江天和树脂有限公司、浙江豪博化工有限公司、浙江黄岩荣丰化工厂等原材料及产品储存、装卸呼吸气、有机工艺尾气VOCs综合治理。539包装印刷3国鑫宏达控股有限公司、浙江金明包装有限公司、台州森林彩印包装有限公司烘干机排气、车间排气VOCs综合治理540合成材料6浙江恒泰源聚氨酯有限公司、浙江银丰合成革有限公司、台州市长雄塑料有限公司等单体合成与聚合环节VOCs综合治理。541丽水合成材料37浙江闽锋化学有限公司、浙江方源人造革有限公司、浙江泰鑫合成革有限公司等单体合成与聚合环节VOCs综合治理。5丽水市政 府42塑 料4青田万事达塑料有限公司、青田县陈明饰品有限公司、缙云县恒达泡塑包装厂等原料准备、塑料制造、塑料成型加工环节VOCs综合治理。543包装印刷1浙江万欣印业有限公司烘干机排气、车间排气VOCs综合治理表2 油气回收项目序号城市类 别数量(座/台)治理措施投运时间1杭州加油站498铺设油气回收管线,采用油气回收性的加油枪。2储油库8进行高效密封浮顶罐改造,或安装顶空联通置换油气回收装置。3油罐车196改装成具有密闭油气回收功能的油罐车。4宁波加油站386铺设油气回收管线,采用油气回收性的加油枪。5储油库5进行高效密封浮顶罐改造,或安装顶空联通置换油气回收装置。6油罐车140改装成具有密闭油气回收功能的油罐车。7湖州加油站175铺设油气回收管线,采用油气回收性的加油枪。8储油库7进行高效密封浮顶罐改造,或安装顶空联通置换油气回收装置。9油罐车19改装成具有密闭油气回收功能的油罐车。10绍兴加油站245铺设油气回收管线,采用油气回收性的加油枪。11舟山加油站28铺设油气回收管线,采用油气回收性的加油枪。12储油库2进行高效密封浮顶罐改造,或安装顶空联通置换油气回收装置。13温州加油站215铺设油气回收管线,采用油气回收性的加油枪。14储油库7进行高效密封浮顶罐改造,或安装顶空联通置换油气回收装置。15油罐车106改装成具有密闭油气回收功能的油罐车。16衢州加油站162铺设油气回收管线,采用油气回收性的加油枪。17储油库2进行高效密封浮顶罐改造,或安装顶空联通置换油气回收装置。18油罐车49改装成具有密闭油气回收功能的油罐车。19台州加油站177铺设油气回收管线,采用油气回收性的加油枪。20储油库2进行高效密封浮顶罐改造,或安装顶空联通置换油气回收装置。21油罐车22改装成具有密闭油气回收功能的油罐车。22丽水加油站79铺设油气回收管线,采用油气回收性的加油枪。23储油库1进行高效密封浮顶罐改造,或安装顶空联通置换油气回收装置。24油罐车28改装成具有密闭油气回收功能的油罐车。25嘉兴加油站269铺设油气回收管线,采用油气回收性的加油枪。26储油库9进行高效密封浮顶罐改造,或安装顶空联通置换油气回收装置。27油罐车55改装成具有密闭油气回收功能的油罐车。28金华加油站216铺设油气回收管线,采用油气回收性的加油枪。29储油库9进行高效密封浮顶罐改造,或安装顶空联通置换油气回收装置。30油罐车150改装成具有密闭油气回收功能的油罐车。表3 污染源与环境质量调查项目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内容时 间1全省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摸底调查开展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摸底调查,建立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系数,摸清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状况2区域性特征污染物的空气质量调查性监测对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空气质量改善的VOCs区域特征污染物,周期性开展调查性监测。建立特征污染物数据库, 为进一步开展环境管理、污染防治、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性支撑备注:以上调查项目由省环保厅统一组织,省环境监测中心、省环科院作为技术支撑,各地市具体实施。区域性特征污染物的空气质量调查性监测各地可自行开展。附件4浙江省VOCs污染防治工作重点任务责任分解表序号工作任务主要工作内容责任单位指导部门(协办单位)完成时间一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整治染整行业定型机废气;石化、化工、医药行业VOCs废气;表面涂装、合成革、印刷、家具(玩具)制造、制鞋等行业VOCs废气整治。各级政府省环保厅对不能稳定达标的单位下达限期治理决定,2015年底前完成限期治理任务;到期不能完成治理任务的,由当地政府责令停业、关闭。各级政府省环保厅石化企业完成一轮“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改造,其他化工、医化重点监控企业完成一批LDAR示范推广各级政府省环保厅严格执行VOCs重点行业相关产业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及我省有关行业准入标准、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坚决关闭能耗超标、污染物排放超标且治理无望的企业和生产线,逐年淘汰一批污染物排放强度大、产品附加值低、环境信访多的落后产能。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淘汰废旧橡胶和塑料土法炼油工艺。取缔汽车维修等修理行业的露天喷涂作业,淘汰无溶剂回收设施的干洗设备。禁止生产、销售、使用有害物质含量、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超过200 克/升的室内装修装饰用涂料和超过700克/升的溶剂型木器家具涂料。淘汰300吨/年以下的传统油墨生产装置,取缔含苯类溶剂型油墨生产,淘汰所有无挥发性有机物收集、回收/净化设施的涂料、胶黏剂和油墨等生产装置。淘汰其它污染严重、开展VOCs削减和控制无经济可行性的工艺和产品。各级政府省经信委省环保厅省商务厅二推进城市大气污染整治搬迁化工、涂装、合成革、橡胶轮胎等重污染、高排放、信访高发的企业和生产线,进行布局调整和优化各设区市政府省经信委省环保厅省发改委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排放油烟污染物的餐饮企业和单位食堂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并按要求定期清洗,确保达标排放。各设区市政府省建设厅省环保厅加强服装干洗业污染治理。洗染店使用开启式干洗机的,必须更新为全封闭式干洗机或进行改装,强制回收干洗溶剂,实现达标排放。各设区市政府省建设厅省工商局省环保厅三移动污染源防治1机动车气污染控制实施黄标车区域限行,加快淘汰“黄标车”。各设区市政府省公安厅省交通厅严格管理超标排放机动车,排气不合格的机动车必须经维修合格后方可上路。各设区市政府省公安厅建立机动车排气检测体系和监督管理信息网络体系。各设区市政府省环保厅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2油气回收工作2013年全面完成全省县以上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并通过验收,已建成油气回收设施的应健全长效机制,确保稳定达到“三项标准”规定的要求。各设区市政府省环保厅省商务厅液体危险化学品运载工具(液体危化品槽车、火车和轮船)应配备蒸汽密闭回收(气相平衡)设施各设区市政府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开展油品和液体化学品储存、运载过程VOCs防控整治和验收各设区市政府省环保厅省安监局省公安厅四严格区域环境准入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不得新上、转移、生产和采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工艺和产品,严格控制限制类工艺和产品,禁止转移或引进重污染项目,坚决关停达不到污染排放标准的企业。各设区市政府省发改委省经信委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预防大气污染,新、扩、改建项目清洁生产水平要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探索建立建设项目与VOCs现役源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相衔接的审批机制,环杭州湾地区(除舟山)及温州、台州、金华和衢州的新建项目实行区域内现役源 2 倍削减量替代;舟山和丽水实行1.5倍削减量替代。各设区市政府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环保厅五提升监测能力提高特殊污染因子的监测水平。加强对大气特殊污染因子的监测能力建设,全面掌握VOCs污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排放的VOCs特殊污染因子。各设区市政府省环保厅完善空气质量评价与考核体系。把臭氧、细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有毒有害废气等因子逐步纳入城市空气质量评价范围,使空气质量评价结果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大气污染程度,在全省建立并实施空气质量考核制度。省环保厅省气象局六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强化执法监管。积极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地方立法。加快制定化工、定型机、涂装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的地方排放标准,健全污染排放标准体系。省环保厅省质监局省法制办七加强基础研究,加快技术推广设立科研专项,开展VOCs污染与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成因关系的基础性研究;开展重点行业最佳可行技术研究和工程示范,积极推广环保先进适用技术。省科技厅省环保厅省气象局开展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摸底调查,建立挥发性有机物产生和排放系数,筛选重点排放源,建立挥发性有机物重点监管企业名录,摸清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状况。省环保厅省财政厅对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空气质量改善的VOCs区域特征污染物,周期性开展调查性监测,建立特征污染物数据库,为进一步开展环境管理、污染防治、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性支撑。省环保厅省科技厅省卫生厅省财政厅
欢迎转载:
推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半挥发性有机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