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除了恒天然集团、美大乳业、Westland,还有哪些知名乳制品原厂生产商呢?

新西兰奶业繁荣已逝?
据《金融时报》近日报道,由于供应量增加、对的制裁以及的需求减少,从2014年2月~2015年8月,以美元计算的全球奶制品价格下跌了65%。尽管价格比8月份的低点有所上涨,但仍远低于长期平均水平。
报道同时指出,由于奶制品繁荣终止促使奶农挑选奶牛以降低生产成本,奶牛数量十年来首次减少。
奶牛数量十年来首次减少
根据官方数据,6月份新西兰奶牛数量下滑至640万头,比上一年减少约30万头,这是自2005年以来的首次下滑。在官方数据公布之际,新西兰央行近日警告说,新西兰一半的奶农在2014年~2015年出现了亏损,促使向该行业提供的银行贷款增至400亿新元,涨幅为10%。2015年~2016年,预计有4/5的奶农会出现负现金流。
报道称,新西兰央行担心银行提供给乳品业的贷款。过去十年,由于奶农们试图满足中国对奶制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提供给他们的贷款迅速增长。
来自全球乳制品企业的采购数据显示,全球奶价自2014年3月开始就持续下跌。全球奶源主要供应地新西兰、的原奶价格跌幅已经达30%~40%。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级研究员宋亮分析认为,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整体乳制品消费情况不乐观,国内的乳品企业积压了许多库存要消化。、、等进口乳制品国家经济明显下滑,影响其对乳制品的需求。而中国去年出现“奶荒”的现象,企业囤积了很多奶粉原料。
新西兰乳制品出口量占全球乳制品贸易额的1/3左右,乳制品业是新西兰的支柱产业,每年为新西兰出口创汇100多亿新西兰元,约占新西兰出口总额的1/4。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近日称,预计2015年~2016年牛奶产量将下降7%。但该部预测,随着需求增长,价格将在2016年年底至2017年年初反弹。
在乳制品行业不景气之前,新西兰经济近年来表现强劲,这使得总理约翰&基政府能够在2015年平衡预算。
新西兰政府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2%,今年新西兰经济增速为3.2%,2016年将下滑至2.1%,但新政府预测2017年可能反弹至2.4%。
调整对华战略再出发
日前,新西兰乳业支柱企业恒天然在新西兰召开的年会中透露了一个其业务改革的重要信号,即未来5年内在华业绩翻番,并考虑在中国境内生产。
一直在华扮演原料供应商的恒天然经过近10年时间的市场观察和酝酿,正考虑在中国建设生产工厂。如果战略规划实现,恒天然在华的战略转型将迈出实质性一步。
恒天然首席执行官施牧德(TheoSpierings)表示,计划把公司打造成中国一流的乳制品商,目标是要在未来5年内在华业绩翻番,达到100亿新西兰元(折合人民币约419亿元)。如果上述目标可以达成,那么中国市场彼时将占恒天然总收入的25%~30%,这也将促使中国公司在全球版图中扮演重要角色。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恒天然想玩转中国市场还有所欠缺。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对此表示,恒天然当前在中国市场上最缺的就是一个有分量的终端产品。恒天然虽然是全球著名的原奶供应商,但是消费者对终端产品的关注度远远高于供应商,要不是当初的肉毒杆菌事件,估计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很可能至今仍然不知恒天然。恒天然现在需要一个好的终端产品来提升其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度及认同度,从而带动恒天然旗下所有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据国际商报记者了解,目前包括达能在内的多家奶企正尝试将奶源供应地转移至和其他欧洲地区。多美滋方面表示,爱尔兰属全球五大黄金奶源地之一,全世界50%的奶粉原料来自爱尔兰,25%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出自爱尔兰。
但是,在新任新西兰贸易部长麦克莱(ToddMcClay)看来,随着中国中产阶级扩大,全面放开二胎,中国市场对于高品质乳制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即便中国经济放缓对此没有造成影响,双方在乳制品行业合作仍充满机遇。“未来中国市场对高品质乳制品的需求将会明显增加。中国乳制品生产者和新西兰乳制品生产者都会来填补中国市场日益增加的需求,同时两者也可以寻找合作的机会。”麦克莱对于双方的合作非常乐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更多公众号:bbcamarketing丰原集团贸易监管部市场信息分享最新文章相关作者文章搜狗:感谢您阅读新西兰恒天然乳制品日第174次拍盘情况,本文由网友投稿产生,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
最新播报:
奶粉战争谁是赢家:除了恒天然 我们找谁买奶粉
  IC供图
  业内人士称,国内原料奶粉八成来自新西兰,而来自新西兰的奶粉中七成由恒天然提供
  “新西兰乳企恒天然乳粉受污染,多个品牌受影响……”8月5日,正在上班的年轻妈妈王怡(化名)看到这条新闻后顿时懵了,孩子喝的奶粉赫然在列。她来不及请假就飞奔回家,从婆婆手中抢下了刚刚冲好的奶瓶……
  被吓到的远不止王怡。5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后,今年夏天,奶粉再度成了舆论的焦点。这一回,问题出在了洋奶粉上。
  新西兰是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国,而恒天然控制了新西兰近90%的牛奶生产量。中国来自新西兰的奶粉中70%以上是由恒天然提供。这样高度集中所带来的风险是,一旦新西兰的奶源或恒天然的产品出了质量问题,受影响的将是全中国食品行业,尤其是乳制品行业。这让人不禁疑问:除了新西兰奶源,我们还有其他选择吗?除了恒天然,我们还能找谁买奶粉?
  奶源充足,新西兰备受青睐
  新西兰是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国,95%以上的奶粉出口海外
  为什么中国的原料奶粉绝大部分来自新西兰?国内乳品行业的业内人士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新西兰是畜牧大国,天然的养殖模式,奶源充足、稳定,出口量全球最大,质量全球最好,不从新西兰进口乳制品还能从哪进?”
  赵辉(化名)是国内一家大型牧场的兽医师,曾多次从新西兰引进奶牛。在他看来,新西兰的奶源不仅充足,关键是质量好。“新西兰的奶牛全是天然牧场模式,很少使用饲料,这样的奶牛产出来的奶自然质量好。”
  任职于一家保健食品公司的张驰上个月刚代表公司赴新西兰和恒天然签了新一期的乳清蛋白粉供应合同。他对羊城晚报记者坦言,“在选择乳清蛋白粉供应商的时候我们曾将新西兰的和欧美的做过比对,结果显示还是新西兰的各项指标最好。”
  正因如此,新西兰也就成了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国,在全球乳产品贸易中占比约40%。根据近几年新西兰乳制品出口数据,新西兰每年95%以上的奶粉都出口海外,乳制品年出口额均保持在100亿新西兰元以上。目前,新西兰奶粉的主要市场包括中国、美国、日本、欧盟、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菲律宾、委内瑞拉和沙特等,其中,中美最为重要。
  控制生产,恒天然一家独大
  这家企业控制了新西兰近90%的牛奶生产量。目前,中国已经超过澳大利亚,成为恒天然最大的单一市场
  要采购新西兰的乳制品,无可避免就要和恒天然打交道,因为这家企业控制了新西兰近90%的牛奶生产量。这要从新西兰乳制品行业的“合作社”模式说起。
  1871年,新西兰第一家奶酪公司合作社在南岛的奥塔哥半岛成立。由奶农自发成立、自营生产、共同销售的“合作社”模式就此诞生。经过140多年发展,各合作社分分合合,最终形成了今时今日的“一大两小”合作社。
  2001年10月,新西兰当时两家最大的乳品合作社和新西兰乳品局合并,组建新西兰恒天然牛奶,其目的就是创建一家单一公司,为在世界乳品产业中占据重要份额的新西兰乳业管理乳品供应链。如今,恒天然共由10500位新西兰奶农拥有股份,占了全国奶农总数的95%。这让恒天然成为新西兰,乃至世界乳品行业中最大的合作社。
  其余“两小”分别是塔图和西地。塔图乳制品合作社是由120个奶农合作成立的公司,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14年。塔图目前在新西兰北岛的怀卡托地区占据着重要的乳业生产地位。而西地牛奶公司位于南岛,由370个奶农于60多年前成立,目前每年生产3.5亿升牛奶,以出产高品质的乳制品而闻名。
  “事实上,恒天然在40年前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早为业内所熟悉,但在消费者群中能广为人知,还是在其‘自曝家丑’之后。”张驰说。
  2006年6月,恒天然集团认购三鹿集团43%的股份,认购资金8.64亿元人民币。三鹿集团是恒天然在华投资的第一家乳制品加工企业。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之前,最早还是恒天然自己察觉到问题并上报给农业部和商务部。恒天然在事件爆发之前就要求三鹿所在地的石家庄政府发布通知召回被污染的奶粉,但地方官员并未采纳这一建议。恒天然只好将诉求上呈给新西兰政府,时任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知悉此事,随后下令绕过地方官员,直接与中央政府沟通,事件就此曝光。
  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乳业的打击,让恒天然携带着新西兰奶源在中国市场一路高歌猛进。2009年度,中国奶粉净进口量为23.8万吨,比2008年增长了5.4倍。目前,中国已经超过澳大利亚,成为恒天然最大的单一市场。
  其他产奶区,并不太理想
  欧洲奶源的成本都很高,欧盟为此实行了农业补贴政策。这些带补贴的乳制品每年的出口量都有配额,而且配额的量相当小
  尽管如此,还有人不禁要问,除了新西兰奶源,我们难道真的别无选择?答案肯定是,有的。只是,选择不多。
  业内人士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如今全球共有4大产奶区。第一大产奶区便是上述的新西兰-澳大利亚产奶区。
  第二大产奶区则是中西欧产奶区,如爱尔兰、荷兰、德国等国家。“由于经济发达,人力成本高,检测项目要求也高,欧洲奶源的成本都很高,欧盟为此实行了农业补贴政策。”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这样一来便有个问题,就是这些带补贴的乳制品每年的出口量都是有配额的,而且配额的量相当小。如果是不带补贴的话,价格就要高出30%多。“关键是,当地的产奶量一般只够满足本地的需求,并没有太多可以出口。”
  代理商黄先生手上有一个德国的奶粉品牌,如今就经常面临“断奶”的窘境。“欧洲由于出生人口少,奶粉的销量也不高,我们进口一个月的量,基本上在中国只够销售一个星期。而在德国当地,在超市一个奶粉品牌一个月的销量可能最多也就100多罐,很多时候华人代购一次就将人家一个月的量扫光,他们也很紧张。”
  第三大产奶区就是以阿根廷等国家为代表的南美地区。“这个地区的牛奶质量差,从南美运回中国货运成本也高,大家基本不会选择从那进口。”
  而第四大产奶区就是中印俄产奶区。印度和俄罗斯的农产品是不出口的。
  洋奶粉入国门
  至少要检5次
  新西兰恒天然自曝一个工厂2012年5月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可这样的问题洋奶粉为何没能被挡在国门之外?
  “肉毒杆菌污染事件是个偶发的事件,根据常识,这玩意几乎不可能出现在奶粉中。”广东一位奶粉商表示,此次肉毒杆菌污染是恒天然在开展业务时发现,自检时查出,而不是新西兰的质检部门发现的。“不是查不出来,而是全世界都没人查,因为该项并没有列入检测项目中,无论是新西兰还是中国还是国际上其他国家,奶粉都没有肉毒杆菌的检测要求。”
  在奶粉商看来,奶粉已经是中国食品当中检测最多,监管最严的产品。
  “一罐奶粉从奶源地到市场,至少要经过5次检测。”上述奶粉商表示,以欧盟为例,在收奶时会对液态奶检测,液态奶进入生产线后按奶粉标准进行一次检测,出厂时按欧盟标准检测一次。为符合中国的标准要求,厂家还会再找权威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检测一次后才发货。奶粉进入中国后检验检疫局还会重新再检一次,没问题了才能进入国门,有一点问题都会“一票否决”,作退货处理。而奶粉进入市场销售后,工商、质监部门都会不定时抽检。
  “如今检验检疫局的商检也比以前严格了许多,以前是抽检,现在是批批检。”据奶粉商介绍,商检的项目多达60多项。其中有24项检测的是有害物、菌落总数、农残等项目,有33-35项检测的是奶粉外包装上标示的营养素含量。此外,商检还会重点对危害婴幼儿身体的有害物进行抽检,如抗生素残留、农药残留、重金属等。 (陆志霖)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恒天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