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和三林社区卫生院官网服务中心有哪些区别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属于什么性质单位?事业,私人还是其他什么?
全部答案(共5个回答)
威海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目的)
为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搞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任务是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家庭, 是我国初级卫生保健形式是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保健体系最
重要的基层网络。
全国卫生各级卫生部门的职能是...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 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
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
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组成单位,其服务项目主要是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和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2000年《...
,社区居委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答: 有没有生双胞胎的办法呢?我们符合国家二胎的政策,所以想一次生两个。
答: 社会团体是指我国公民行使结社权利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包括各类使用学会、协会、研究会、促进会、联谊会、联合会、基...
答: 当然有作用
好让人感觉到有民主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各位宝妈产检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是公立大医院呀?听说社区随到随检而大医院要提前预约/除了这点其它还有区别吗?_百度宝宝知道当前位置: &
社区卫生所正在成长期(组图)
时间: 14:37:00&& &&
字体:[大 中 小]
社区医院&& 蒋世颖 摄
  社区服务调查
  社区医院看病阿方便?数据说话,方便。
  目前,全市有12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2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008年这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已经承担了全市52%门急诊量。再来看一组更精确的数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总人次,7人次,7人次,增长947190人次,同比增长22.08%,而诊疗总人数同比增长7.4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人次,2007年 4038901人次,0人次,增加1514559人次,同比增长37.50%,而门诊人次同比增长7.7%。 2009年的数据还没有公布,不过从已经掌握的情况来看,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两项社区增长率,远远高于总体增长率,据此,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到社区医院看病的人越来越多。
  为了更直观地体验社区医院的诊疗情况,以及社区居民的认同度,我们的社区采访组从老新村到新建小区,从古城区到新城区,挨片抽样调查了一番。其中,认为“方便”的居民占多数,认为“不方便”的居民也有相当部分;在认为“方便”的居民中,年龄大的居民占多数;认为“不方便”的多数居民看病,还是选择去了大医院。他们为什么会觉得 “不方便”?原因显然是多方面的。有的说,医生不够硬气,很多病不能看;有的说,不少药都没有;有的说,服务跟不上,不能挂水,等等。虽说是众口难调,却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据了解,鉴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其中一些问题是可以解决;还有些问题是不用解决的,而根本原因在于,部分居民对家门口看病的期望和目前社区医院的功能定位,有偏差。统计显示,大约有80%的病患根本不需要到大医院进行治疗的,因此社区医院的主要功能,在于处理一些简单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进而起到分流病患的作用。近年来,苏州社区医院在硬件、软件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目前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B超、X光等医疗设备,能够独立完成常规体检项目;同时,由江苏省、苏州市两级培养的全科医生,也陆续充实到了社区医院,完全能胜任感冒、咳嗽、发烧等常见病,这些也就是居民放心去社区看病的重要原因。在多数社区医院,采访组亲眼看到,一些老年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老慢支患者,已经成为常客,医生态度好,离家又近,还不用排队,这样的便利实实在在。当然,从另一方面看,社区显然不可能包治百病,一些疑难杂症还是要到大医院去诊治的;此外,按照国家规定,社区用药也是和大医院有所区别的,有些药,社区无权开。非要让社区医院承担大医院的多数功能,就相当于扩建一所新的大医院,既不现实,也是对有限医疗资源的浪费。
  既然不可能大而全,在提供有限便利的同时,社区医院将向什么方向发展?其实,这样的工作已经在做了:一是对辖区内居民健康状况建立健康档案,包括血型、体检记录、疾病史、遗传史、个人嗜好、行为习惯、智力水平、疾病动态及主要问题纪录等;二是慢病防治以及健康教育,对患重点慢性病的居民实行一对一的规范化健康管理,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就医,合理安排日常生活,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方式,预防疾病发生;三是妇幼和老年保健,提供整体综合的生殖健康服务,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正确引导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求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从这个意义上说,到社区看病,仅仅是社区医院功能的一小部分,门诊和保健相结合的卫生服务,才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要实现这个目标,应该用不了多久。
  商报社区采访组
  社区医院背靠大医院大病小病都能就近
  调查地点:定慧寺巷、四季晶华
  “蛮方便,走走只要一两分钟。”66岁的黄世珍家住定慧寺巷,说起去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的事,她马上这样说。
  黄世珍告诉记者,一般的小毛小病,她和家人都是在社区卫生院服务站看的,图的就是方便。以前,她妈妈在世的时候,因为一直躺在床上,无法行走。老人每次身体不适,黄世珍都会去叫一下,卫生服务站的医生马上上门检查。所以,那里的医生她都熟悉了,她的身体健康状况,医生比她还清楚呢。请那里的医生看病,她也觉得非常放心。
  记者在定慧寺巷、百宝巷等周围随机询问了一些居民,像74岁的张志高、65岁的朱正玉、74岁的姚芸华、49岁的王城莉等人,大家也都觉得去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方便。他们还计算了一下路程,住的远一点的,走过去也只要十分钟;住的近一点的,三分钟、五分钟都都到了,最近的只要分把钟。张志高老人告诉记者,每过一段时间,他都要定期去社区卫生服务站量血压,跟医生聊聊自己的身体状况,问问养生方面的情况。如果有大毛病,医生会主动提出,让他到大医院检查,毕竟那里的设施比不上大医院。让他感到更高兴的是,卫生服务站的医生有时还到社区来免费开医疗讲座和咨询。
  跟住在其它地方的居民相比,定慧寺巷的居民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因为苏大附一院就在他们附近。不过,在张志高等人看来,他们一般的小毛小病,还是会像黄世珍一样去卫生院服务站看。“附一院人太多,挂号、看病、付钱都要排队,吃不消。”张志高说。如果要挂水,他们会跟卫生服务站的医生打个招呼,在大医院配了药,拿过来挂。
  说起四季晶华小区居民的看病问题,大家都挺满意的。远的不说,就说现在,居民们要是碰上个感冒、咳嗽的小毛小病,附近可以就诊的地方也真不少。就在隔壁小区附近,开着家沧浪医院,而在小区门口的宝带西路上往东,还开着家吴中区美之国社区卫生站。虽然这些看病的地方不是就在小区边上,但比起去市区,确实方便不少,基本上也就五六分钟的路程。而且更让居民们开心的是,目前四季晶华社区的办公区就在四季晶华小区边上造着呢,听说到时候里面也会有自己的社区卫生站,到时候看病就更方便了。
  此外,沧浪新城的规划中,苏州市中医院很快也要搬过来了。那院址离四季晶华也不过二三里路,看中医更方便了。
  看常见病开普通药这样的社区配套实惠
  调查地点:彩香一村
  最近天气变化大,秦老伯的身体有些不舒服,一大早老伴就陪着他来到彩香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让医护人员给量了量血压。“社区里有个卫生服务中心很方便,24小时开着的,我们这些老人去医院很费事,挤公交车也不方便,到了医院还得排半天队,只要不是大病呀我们都在这里解决。”秦老伯说,年纪大了有个小毛小病的很正常,吃的药也就是那几种,有时候吃完了就在卫生服务站配配,方便。
  彩香街道副主任周江红说:“平日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人流量都挺平稳的,反正陆陆续续都有人,但又不挤,这已经成了一种常态化的社区配套服务。这城区的新村里老年住户多,需求也就比较大。三元一村的老人多次向我们提出想在他们小区里也建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样他们就更方便了。不过,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跟医院毕竟不能比,方便是方便,但是应急能力和医疗水平还跟不上。”
  社区卫生所不错附近没大医院不便
  调查地点:都市花园
  “住在这里,什么都方便,就是看病还得往市里去。”在都市花园社区里开了个外贸小店的谢雯姐妹俩笑称自己的生活半径不大,房子买在都市花园三期,在小区五期租了个店面工作也在这里,平时购物休闲附近都挺热闹,唯独有一个相比起来不是很方便:看病。“咱们也不能太贪心,园区的生活配套越来越齐全,听说湖东正在造儿童医院,今后看病会越来越方便的。”
  小区周围的配套社区门诊还挺方便,小谢说,自己小区里,东边都市居委会的社区门诊能挂水,西边贵都邻里中心二楼、北面新城花园邻里中心二楼都诊所可以对付些简单的小毛小病。但碰到发烧之类严重点的症状,谢雯家还是习惯着往市区医院里跑,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是经常跑的地方,说实话,上大医院挺烦的,从园区开过去路有时会堵,更头疼的是停车不方便,有时绕着医院兜了几圈都没找到个停车位,还有就是看病排队,没有个半个小时不行。“关键是家里的老人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就觉着来来去去特不方便。”
  记者在小区里一番调查发现,大多数居民都像谢雯这样往市区医院去看病,人多路远是普遍的感受,“园区不是新造了个九龙医院吗?听说设施条件好人又少,为啥不往那里去?”面对记者的疑问,很多居民的反应也是相同的:这个现代化的九龙医院在湖东,开车过桥也要十几公里,也不近,而且新医院对市民来说,普遍信任度还是不够的。“倒不是不相信九龙的医术,毕竟习惯了那些老牌子的本土医院,看病这件事,不比其他,花钱要买个安全放心啊。”
  什么时候湖西也能有个大医院呢?哪怕是市区医院的分院也好啊,居民们都这样盼望着,连家乐福、欧尚、沃尔玛、大润发都要扎堆湖西,看好湖西的人气和购买力,凤凰书城也开在了这里,苏州市区的大医院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在园区开一家呢?
&&(责编:xinyu)
新闻热点排行
名城苏州》 版权所有
投诉电话:
值班编辑:6 技术维护: 公积金查询电话:
电子信箱:admin@
强烈建议使用 IE5.0 以上浏览器 800&600分辨率 苏ICP备
《名城苏州》网站法律顾问:江苏智择律师事务所 蒋少华 钱尔卓 律师相关政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相关政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  文号:中央编办发〔2006〕96号  政策解读: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规划与建设规模是什么?  答:(1)建设规划。按照文件要求,街道办事处范围内未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政府应当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引进卫生资源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规模与建筑面积标准。按照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关于印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规划的通知》(发改社会〔号)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服务人口确定建设规模,按人口规模可分为3档,即每1400平方米3万人至5万人、每1700平方米5万人至7万人、每2000平方米7万人至10万人;  (3)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筑面积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筑面积宜为150平方米至220平方米,宜服务人口为0?8万人至1万人。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配置标准是什么?  答:(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配备心电图机、B超、离心机、血球计数仪、尿常规分析仪、生化分析仪、高压蒸汽消毒器、妇科检查床、妇科常规检查设备和健康教育影响设备等;  (2)社区卫生服务站应配备诊断床、心电图机、观灯片、体重身高计、血糖仪、必要的消毒灭菌设施和健康教育影像设备等;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还可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增加康复理疗、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等相应设备。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职能与主要职责是什么?  答:(1)工作职能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主要承担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危急重病、疑难病症治疗等,应交由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承担。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责  ① 社区预防:社区卫生诊断,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监测,预防接种,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预防,常见传染病防治,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健康档案管理,爱国卫生指导等。  ② 社区保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等。  ③ 社区医疗: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社区现场救护,慢性病筛查和重点慢性病病例管理,精神病患者管理,转诊服务等。  ④ 社区康复:残疾康复,疾病恢复期康复,家庭和社区康复训练指导等。  ⑤ 社区健康教育:卫生知识普及,个体和群体的健康管理,重点人群与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宣传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等。  ⑥ 社区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与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等。  4.?什么是城市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  答:家庭医生式服务是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团队为依托,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全面健康管理为目标,通过责任制服务的形式,为家庭成员提供安全、有效、连续、可及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通过建立家庭医生式服务制度,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内容、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和考核标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强化社区医务人员以家庭医生形式,围绕家庭积极主动地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意识,规范服务行为,逐步实现“户户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真正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合不合理?  答:针对市民反映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班较早的问题,目前社区医院由于受人员编制限制,工作人员较少,暂时无法满足多班倒的需求。基于这种情况,青岛市于2013年在全市卫生系统全面推行了医疗服务提升工程,其中一项措施就是要求全市所有的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6月至9月实行每日(周一至周五)20∶00下班制,以进一步规范和改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便民惠民举措。相信随着医改工作的深入,社区医院的服务会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也欢迎您对社区医院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便于我们改进工作,真正方便百姓。  6.?为什么有些在大医院开的吊瓶,拿到社区医院医生说不能打?外带药品在社区医院治疗使用时遭拒如何处理?  答: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首先,这些外带药品大多是由病人直接从大医院开出带回社区医院打的,在这个运输环节中,很难保证药品不随保存温度、光照或机械外力的原因使药性发生变化。而且,社区医院医疗抢救设施同大医院相比还不完善,尤其是在发生输液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时,抢救存在局限性。所以医生本着医疗安全原则会建议有些药物(如:生物制品、新药、特药等)还是应到大医院去打。外带输液要严格按照《关于出诊静脉输液及外带注射药品应用的管理规定》执行,外带药品(包括头孢类抗生素、心脑血管病常用药物等)需要患者提供二级以上医院的病历及医院购药明细发票、皮试阴性证明、使用说明等有关材料后方可给予注射。  7.?为什么有时打电话要求社区医院医生出诊,却不能实现?社区医护人员入户有何依据?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14条规定: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入户静脉输液的地点未达到医院感染的管理要求,不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师也无法将社区机构抢救设备及药品全部带到居民家中,一旦出现输液反应或是过敏反应等,可能耽误抢救时间,不能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而且入户静脉输液必须全程观察患者的输液情况和不良反应,各社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缺乏,因此无法全程进行入户观察。  对于患者吸氧、导尿、灌肠、置胃管、抽血、建立健康档案、产后随访、测血压和做心电图,均可出诊入户进行。  8.?什么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是什么?  答:(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  (2)目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11项内容,即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岁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卫生监督协管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9.?谁来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谁来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要付费吗?  答:(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院、集体卫生室负责具体实施。农村区、市的集体卫生室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合理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  (2)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无论是城市或农村、户籍或非户籍的常住人口,都能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同的服务项目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可分为:  ① 面向所有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服务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② 面向特定年龄、性别、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预防接种、孕产妇、0岁至6岁儿童、老年人健康管理等。  ③ 面向疾病患者的公共卫生服务,如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等。  (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规定的服务内容由国家为居民免费提供,所需经费由政府承担,居民接受服务不需要再缴纳费用。  1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居民来说有什么好处?  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我国13亿人口,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实施项目可促进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逐步建立起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可以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可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服务应急处置能力,建立起维护居民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对于提高居民健康素质有重要促进作用。  11.?201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增加到多少?增加的资金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答: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由2012年的每人每年25元逐年增加至2014年的每人每年40元。新增经费主要用于扩大服务人群,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如扩大慢病患者、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服务人数,增加健康查体项目,使其获得更细致的、更有效地健康管理。该项目可惠及全市800余万居民。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的增加,扩大健康查体、建立健康档案的人群数量,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基层医疗单位各项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将更多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儿童、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纳入健康管理服务,使一般人群的建档、查体服务得到进一步完善,最大程度地保障全市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规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显现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提高市民健康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入户建立健康档案,居民的个人信息有没有保障?  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严格的社区居民个人信息保密制度,防止个人信息挪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独立的专网系统对居民健康档案等信息资料进行管理和维护。请居民放心。  1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答:(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非户籍居民。  项目内容:通过门诊服务、入户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为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同时录入电子信息系统。  (2)健康教育  服务对象:辖区内居民。  项目内容:按照国家规范提供健康教育服务,包括: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针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岁至6岁儿童及父母等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指导;开展居民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健康教育;开展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等慢性病及艾滋病、结核病、肝炎、流感、霍乱、手足口病、狂犬病、布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计划生育、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开展低盐膳食和防控高血压健康指导;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等。  (3)0岁至6岁儿童保健  服务对象:辖区内居住的0岁至6岁儿童。  项目内容: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到新生儿家中进行访视,同时进行产妇产后访视;为新生儿建立《婴幼儿保健手册》,开展体格检查;新生儿满28天后,对其进行随访;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分别进行一次随访,共8次;在6至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在6、12、24、36月龄时进行1次听力筛查;为3岁至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体检服务;为3岁至6岁儿童每年提供春、秋两次氟化泡沫护齿服务;对健康管理中发现的患有营养不良、贫血、单纯性肥胖等问题的儿童给出指导或转诊的建议。  (4)孕产妇保健  服务对象:辖区内居住的孕产妇。  项目内容:孕12周前为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进行第1次产前检查及孕妇健康状况评估;孕16周至20周、21周至24周各进行1次随访;孕28周至36周、37周至40周各进行1次随访,指导孕妇去有助产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各进行1次产前检查;收到分娩医院转来的产妇分娩信息后,于3天至7天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为正常产妇做产后健康检查,进行相关的健康指导。  (5)老年人保健  服务对象:辖区内65岁及65岁以上常住居民。  项目内容:每年进行一次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包括一般体格检查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肾功能(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空腹血糖和心电图检测等;有针对地开展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6)预防接种  服务对象:辖区内0岁至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项目内容:为辖区内的0岁至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对发现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按照要求进行处理和报告。  (7)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服务对象:辖区内服务人口。  项目内容: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和登记;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8)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服务对象: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  项目内容:对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每年1次一般体格检查和每年不少于4次随访;对高血压和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每年1次一般体格检查和每年不少于两次随访;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根据随访评估情况对患者的生活方式、服药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分类干预和指导。  (9)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服务对象: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项目内容:对发现的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每年进行1次健康体检,其体检项目同老年人体检项目;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进行至少4次随访并进行评估;根据随访评估患者病情,对患者的服药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分类干预和指导,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10)卫生监督协管  服务对象:辖区内居民。  项目内容:开展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城市二次供水和学校供水进行巡查;协助开展居民家庭末梢水抽检服务;协助有关部门定期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和饮用水安全开展巡访,指导学校设立卫生宣传栏,协助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校医和保健教师开展业务培训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  14.?如何建立健康档案?建立健康档案有什么意义?  答:社区居民到所在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院、社集体卫生室接受服务时,由医务人员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也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院、集体卫生室工作人员通过入户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居民亦可主动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院、集体卫生室建立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的建立过程,就是一个疾病筛查与预防的过程,可以及早发现很多疾病。如逐渐增多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很多患者自己都不知道,长期忽视很容易加重病情,增加医疗费用。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可以普及健康知识,从而改变人们不良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提高健康水平。只有建立完整、真实的健康档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才能了解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需求,从而提供优质、综合、连续的社区卫生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改善社区卫生状况。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通过长期管理和照顾病人,医生有更多的机会发现病人现存的健康危险因素,有利于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预防、保健及健康干预服务。  15.?什么是健康教育服务?健康教育服务对居民的健康生活有什么好处?  答:健康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有实施的教育活动,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居民了解影响健康的行为,了解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知识;让居民树立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自觉地采纳并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16.?什么是预防接种?为什么要开展预防接种服务?  答:预防接种是把疫苗接种在健康人的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抵抗能力,得到对这种疾病的免疫。例如,接种卡介苗能预防结核病,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  通过给适宜的对象接种疫苗,使个体及群体获得并维持高度的免疫水平,逐渐建立一道免疫屏障,可达到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17.?怎样建立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证有什么用?  答:新生儿出生后1个月内家长尽早携带《新生儿首次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出生医学证明》等材料,到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请领取接种证和建立儿童预防接种档案。接种证是个人规范接受免疫接种的记录和凭证。当儿童的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全部完成后,家长要长期保管好接种证,以备孩子入托、入学、入伍或将来出入境的查验,千万不要丢失。  18.?儿童怎样接受预防接种服务?  答:(1)家长或监护人按照儿童居住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通知上所指定的时间、地点,带领儿童并携带预防接种证,接受预防接种服务。  (2)接种前,基层医务人员要核对儿童的预防接种证,询问儿童的健康状况,告知接种的疫苗品种和副作用。  (3)在接受规定疫苗的预防接种前,医务人员应再次核对信息,确认无误后才能给儿童注射疫苗。  (4)儿童在注射后要观察半小时,没有问题方可离开。  (5)医务人员与家长或监护人预约下次注射的疫苗种类、时间、地点。  19.?0岁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答:(1)新生儿访视;  (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  (3)婴幼儿健康管理;  (4)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20.?0岁至6岁儿童接受健康管理有什么好处?  答:0岁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能为孩子一生的健康奠定重要的成长基础。医生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开展儿童保健系列服务,以保障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育,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通过对儿童健康检测和重点疾病的筛查,还可以对儿童的出生缺陷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和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21.?为什么要建立《0岁至6岁儿童保健手册》?  答:建立《0岁至6岁儿童保健手册》,是为了从出生开始就记录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和各种健康状况,包括生命体征的变化,如体格发育、智力发育、牙齿发育、喂养情况、听力、视力、疾病的转归等。它是以健康检查为基础的动态记录,为医生对孩子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依据。因此,请家长如实反映儿童健康情况,并保管好手册。  22.?新生儿家庭访视的内容是什么?  答:新生儿出院1周内,儿童保健医生会到家中对新生儿进行访视。包括:  (1)观察和询问儿童出生及疫苗接种的情况;  (2)了解新生儿出院后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等情况;  (3)医生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出生时的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  (4)建立《0岁至6岁儿童保健手册》;  (5)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的指导。  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针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还要提醒家长做新生儿疾病筛查。  23.?新生儿家庭访视有什么好处?  答:新生儿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差,抗感染的能力弱,是生命最脆弱的时期。因此,新生儿是儿童保健的重点时期。通过家庭访视,家长可以接受医生的直接指导,学会母乳喂养、新生儿日常护理和疾病的预防等科学育儿的方法及技能。另外,医生通过访视,了解新生儿和母亲的健康情况,并通过体格检查,为宝宝做出居民健康档案的第一份健康记录。  24.?《孕产妇保健手册》包括哪些内容?  答:《孕产妇保健手册》包括孕产妇的基本信息、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及一般的体检,包括妇科检查和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检查,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进行血糖、阴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学试验、艾滋病(HIV)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  25.?孕早期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  答:怀孕12周以内为孕早期。健康管理内容包括:  (1)需要到孕妇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  (2)医生为孕妇进行健康评估,询问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还要进行体检和妇科检查,做血和尿常规、血型、肝、肾功能等化验;  (3)开展个人卫生、心理和营养保健的指导,特别强调避免导致胎儿畸形的因素和疾病对胚胎的不良影响,进行产前筛查和诊断的宣传告知;  (4)根据检查的结果,填写第一次的产前随访记录表。  (5)如果发现孕妇有妊娠问题或严重并发症,医生会及时将其转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诊治。  26.?孕中期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  答:怀孕12周至28周为孕中期。在16周至20周,21周至24周医生做2次随访。健康管理内容包括:  (1)对孕妇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医生通过询问、观察,体检、妇科检查、化验等对孕妇和胎儿进行评估,识别是否为高危孕妇。  (2)对未发现异常的孕妇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出生缺陷的健康教育。  (3)对发现异常或有高危征象的孕妇,立即将其转至上级医疗卫生机构。  27.?孕晚期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  答:怀孕28周以后是孕晚期。健康管理内容包括:  (1)督促孕妇在怀孕28周至36周、37周至40周,去有助产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各进行1次检查;  (2)医生对孕产妇开展自我监护方法、促进自然分娩、母乳喂养、孕期并发症防治、合并症防治的指导;  (3)对高危孕妇应根据就诊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议,督促其增加到医院随访的次数,发现问题及时转诊。  28.?什么是产后访视?有什么好处?  答:产后访视是指基层医生在产妇分娩后3天至7天内,到产妇家中进行的第1次产后家庭访视,医生为产妇和新生儿进行查体、健康咨询和指导。通过访视可以了解产妇的一般情况,如乳房、子宫、恶露、会阴或腹部伤口恢复等情况,也可以早期发现产褥期感染,达到早治疗、早康复的目的。  29.?产后访视服务有哪些内容?  答:(1)通过观察、检查、询问,了解产妇乳房、子宫、恶露、会阴或腹部伤口恢复等情况;  (2)对产妇的产褥期保健进行指导,对出现的母乳困难、产后便秘等问题进行处理;  (3)发现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子宫恢复不佳、产后抑郁等问题,及时转到上级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4)通过观察、询问、检查、了解新生儿的基本情况。  30.?产后42天健康检查有哪些内容?  答:(1)产后42天的产妇到所居住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产后健康检查。如果生产时曾出现异常的产妇就到原来分娩的医疗卫生机构检查;  (2)通过询问、观察、体检和妇科检查,对产妇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3)对产妇进行性保健、避免、预防生殖道感染、纯母乳喂养6个月、婴幼儿营养等方面的指导。  31.?为什么要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  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脑、肾等各个脏器生理功能减退,代谢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易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肿瘤等各种慢性疾病。这些疾病致残率及病死率极高,开展健康管理服务能早期发现疾病,早期开展治疗,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32.?哪些人能享受到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  答: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的对象指的是65岁以上老年人,包括65岁。凡是在社区居住半年以上的老年人,无论户籍和非户籍人口,都能在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享受到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  33.?国家为什么提出对重型精神疾病患者开展健康管理服务?  答:精神健康是与居民身心健康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做好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不仅关系到千百万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关系到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对重型精神疾病患者开展管理服务是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的方法,提供连续性服务,从而帮助重型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庭获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34.?哪些精神疾病患者可以享受到健康管理服务?  答:诊断明确并在家居住的重型精神疾病患者都可以享受到健康管理服务。  35.重型精神疾病患者可以享受到哪些健康管理服务?  答:(1)在将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纳入健康管理服务时,需由家属或原来进行治疗的专业医疗机构提供疾病诊断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性全面评估,为其建立一般居民健康档案,按照要求填写个人信息补充表。  (2)对应管理的重型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  (3)在患者病情许可下,征得监护人与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压、体重、血常规、转氨酶、血糖、心电图等。  36.?参加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能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哪些好处?  答: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纳入健康管理服务,可以得到连续的免费服务,提供服务的医务人员都接受过专门的重型精神疾病管理培训。医生会主动地与患者和家属联系,每年4次随访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如患者病情有变化,医务人员可以提供转诊服务;在患者病情许可下,征得家属与患者本人同意,每年还可以进行1次健康检查;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有利于控制患者病情发展。  37.?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传染病,还有重大的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  3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与居民有什么关系?  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是直接危害居民健康的大事,应急处理就是政府动员各方面力量,为了将事件危害缩小到最低、对居民健康伤害减到最少,而指定的应急方案和解决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在发现这类事件时会及时上报政府部门,并对事件伤者进行急救、转诊;还要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保护其他群众不再受危害,保障扩大居民的身体健康。  39.?什么是卫生监督协管?  答:卫生监督协管是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助区、县卫生监督机构,在辖区内依法开展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饮用水卫生安全、学校卫生、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反馈报告等工作,并接受卫生监督机构的业务指导。  40.?开展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对居民有什么好处?  答:通过卫生监督协管,可以解决目前基层卫生监督存在的问题。  (1)及早发现各种卫生安全问题与可疑传染病、职业病患者,及早处理隐患,及早救治病人,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2)通过卫生宣传,提高城乡居民对卫生法律法规与卫生知识知晓率,提高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疾病防控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切实为广大群众提供卫生健康保障;  (3)充分发挥卫生监督协管员的前哨作用,通过日常监督、群众举报等方式及时发现违反卫生法规的行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区卫生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