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穷的奥秘 事业 爱情动作片的搬运工 搬运工要钱

频道头部广告调用
对话《爱情公寓》制片人:快乐的搬运工
《爱情公寓》:我们是快乐的搬运工
《爱情公寓》气氛欢乐
  收视率排行稳居榜首,网络点击率破4亿,新浪微博微话题讨论数一周近900万次……近来,情景喜剧《爱情公寓3》俨然成为除奥运之外最热门的话题。当观众已经厌倦荧屏上婆媳大战的喋喋不休、大侠们的飞檐走壁、特工谍战的惊心动魄时,轻松幽默、都市时尚的《爱情公寓3》成为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新宠。对此,记者连线《爱情公寓》系列剧的制片人、总编剧汪远,来解读小成本制作的大奥秘,为你解析《爱情公寓》房客们幕前幕后的那些事。当然。对于剧中出现的各种雷同桥段,汪远也给出自己的回应:我们只是快乐的搬运工,欢乐是大家创造的。
  “三无”情景喜剧火了 汪远:胜在接地气
  从被各大电视台嫌弃只能在网络赚人气,到登陆强势卫视的午间档,再到雄踞电视剧收视排行的榜首,自称“无明星、无炒作、无豪华班底”的“三无产品”《爱情公寓3》大火了。这块曾经“烫手的山芋”杀了一个漂亮的回马枪,以3年破10亿次的点击率积累了大量的“爱迷”,如今成为卫视提高收视率的镇山之宝。“谁说年轻观众离开电视机了,他们只是离开了某些剧而已”,制片人、总编剧汪远如是说,“《爱情公寓》胜在接地气,让观众解压……”且看这位80后业内人士是怎样解读他的成功的吧。
  记者:《爱情公寓3》收视率成功登顶也获得了不错的口碑,您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汪远:是因为接地气吧,《爱情公寓3》就是通过一些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琐事、囧事、破事,传达当代青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中国电视剧扎堆,针对青年的影视作品匮乏而且留不住观众,所以我们才尝试做这样一个题材。无论轻松的、幽默的、搞笑的,还是现代的、活力的、都市的,都是很有市场的,其实年轻人根本没有离开电视机,只是离开了某些电视剧而已。
  记者:其实现在也不乏一些有都市气息的青春偶像剧。
  汪远:但喜剧没有,从《我爱我家》到《武林外传》,喜剧的东西越来越少,一些东西过于严肃。大家拍电视剧都要面面俱到,上要兼顾到80岁下要照顾到8岁,这种方式是流失掉青年观众的一大原因。而《爱情公寓》主打15到35岁的年轻观众,这是一群非常有活力的人群。
  记者:关键是能让观众解压。
  汪远:对,一天的工作学习下来,大家都希望可以消遣放松一下,而《爱情公寓》是个无公害的笑弹,这种类型的电视剧观众还是有很大喜好度和包容度的。
  记者:作为制片人和编剧,您起初对该剧的定位是什么?
  汪远:从2008年第一季开始,我们就主打无大牌、无炒作、无豪华班底的“三无”概念,选择把更多成本、精力、时间投入到制作上,做出以内容为王的电视剧,而不是靠大明星来堆。
  记者:不靠明星脸给自己加分,那落在剧本和制作上的压力就会很大了。
  汪远:是的,我们这个剧是戏包人,不是人包戏,不过现在真有观众相信,世界上真的有胡一菲、曾小贤的存在了,这是《爱情公寓》整体形象的一个成功。
  记者:《爱情公寓》中有很多让人笑喷的桥段,您写剧本时是怎样积累这些素材的?
  汪远:与其夜郎自大不如参考学习,这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主要素材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生活,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以前有一个人吐槽大家会觉得很了不起,现在发现人人都可以语不惊人死不休了。二是网络,网上有太多有意思的事,不仅仅是段子还有一些事件,微博、论坛都能经常给我启发;三是国内外的优秀影视剧,让我们在模仿当中进步,在借鉴中再创造。但所有这些都是技法,经过我们的加工最终形成了《爱情公寓》独特的喜剧风格。
  记者:据说这部剧的耗片比达到了1:20,普通的电视剧才1:4。
  汪远:是的,一般的国产电影也才1:10到1:15,我们希望把更多的制作费用在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上。有的戏可能开拍之前就把一半钱给明星了。我们不需要,可以把90%的钱都用在制作上,所以出来的效果很好。
  记者:为什么会这么“浪费”胶片,是演员的表演达不到导演的要求吗?
  汪远:这是个平均值,不是说演员演得不好重来二十遍。比如两个人说话,一般的拍摄手法是两个机位对切,但我们可能一个场景要换五、六个机位,这样剪辑出来节奏很快,不会觉得闷。另一方面,《爱情公寓》是群戏人很多,比方曾小祥说话时我们会用机器去捕捉其他所有人的反应,这样素材才会多,剪辑出来才会好看。另外,演员也会有更多的要求,包括抖包袱也是一个很讲究功夫的活,第一遍抖得也许不好笑,会多来几遍想办法抖响了。演小品虽然在舞台上一演就亮了,但其实需要在台下排练很多遍。我们可能没有那么多排练的时间,演员是只能不断尝试着表演。
  记者:现在电视剧宣传有一套比较成熟的路数,但好像《爱情公寓3》并没有按这个路数走,几乎没有什么宣传。
  汪远:这是普通卖手机的跟卖iphone的区别,我们《爱情公寓3》有40集的预告片(指前两季的播出)在前面,第四季就有60集(指前三季),这是一个长期品牌的延续,所以我们不需要太多刻意的宣传。
  记者:您还是对固定的观众有很大信心。
  汪远:年轻观众含金量很高,他们会去传播会去说,而且笑声本身就有传播力。年轻人压力太大了,有很多抱怨:房价、物价、政策、学习、工作、交友等等,笑声这个精神兴奋剂是年轻人需要的,所以笑声是我们最大的宣传,赛过投一百遍的广告。
  记者:《爱情公寓》第一季只在江西卫视播出,第二季只能上东方卫视的午间播出,第三季登上四大卫视的黄金档。作为制片人,您应该能体会到在发行上的“三级跳”吧。
  汪远:对,有一个被别人从不接受到接受的过程,我们的策划在国内影视剧里非常大胆。很多业内人士觉得不可思议,觉得这样一个剧凭什么要卖到黄金档,凭什么卖这样一个价格,认为我们就是快餐,没有明星不能卖大钱,甚至一些电视台买了不敢播,干脆就不敢买了。
  记者:发行时的价位跳跃度很大吗?
  汪远:挺大的,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其实我们最在乎的还是观众的口碑和喜好程度。
  记者:第三季的播出势头这么好,现在的第四季有没有接到电视台的买片意向?
  汪远:这个目前还没有,我们想看观众的反应,再制定下一步的计划。
&& 相关文章
·····
&& 发表评论
右侧调用-广告
右侧调用-本站
&|&&|&&|&&|&&|&&|&&|&&|&
Copyright&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29-257538 商务:029—
本网站法律顾问: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关注我们:
对话《爱情公寓》制片人:快乐的搬运工
《爱情公寓》:我们是快乐的搬运工
《爱情公寓》气氛欢乐   新浪娱乐讯 收视率排行稳居榜首,网络点击率破4亿,新浪微博微话题讨论数一周近900万次……近来,情景喜剧《爱情公寓3》俨然成为除奥运之外最热门的话题。当观众已经厌倦荧屏上婆媳大战的喋喋不休、大侠们的飞檐走壁、特工谍战的惊心动魄时,轻松幽默、都市时尚的《爱情公寓3》成为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新宠。对此,新浪娱乐连线《爱情公寓》系列剧的制片人、总编剧汪远,来解读小成本制作的大奥秘,为你解析《爱情公寓》房客们幕前幕后的那些事。当然。对于剧中出现的各种雷同桥段,汪远也给出自己的回应:我们只是快乐的搬运工,欢乐是大家创造的。   “三无”情景喜剧火了 汪远:胜在接地气   从被各大电视台嫌弃只能在网络赚人气,到登陆强势卫视的午间档,再到雄踞电视剧收视排行的榜首,自称“无明星、无炒作、无豪华班底”的“三无产品”《爱情公寓3》大火了。这块曾经“烫手的山芋”杀了一个漂亮的回马枪,以3年破10亿次的点击率积累了大量的“爱迷”,如今成为卫视提高收视率的镇山之宝。“谁说年轻观众离开电视机了,他们只是离开了某些剧而已”,制片人、总编剧汪远如是说,“《爱情公寓》胜在接地气,让观众解压……”且看这位80后业内人士是怎样解读他的成功的吧。   新浪娱乐:《爱情公寓3》收视率成功登顶也获得了不错的口碑,您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汪远:是因为接地气吧,《爱情公寓3》就是通过一些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琐事、囧事、破事,传达当代青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中国电视剧扎堆,针对青年的影视作品匮乏而且留不住观众,所以我们才尝试做这样一个题材。无论轻松的、幽默的、搞笑的,还是现代的、活力的、都市的,都是很有市场的,其实年轻人根本没有离开电视机,只是离开了某些电视剧而已。   新浪娱乐:其实现在也不乏一些有都市气息的青春偶像剧。   汪远:但喜剧没有,从《我爱我家》到《武林外传》,喜剧的东西越来越少,一些东西过于严肃。大家拍电视剧都要面面俱到,上要兼顾到80岁下要照顾到8岁,这种方式是流失掉青年观众的一大原因。而《爱情公寓》主打15到35岁的年轻观众,这是一群非常有活力的人群。   新浪娱乐:关键是能让观众解压。   汪远:对,一天的工作学习下来,大家都希望可以消遣放松一下,而《爱情公寓》是个无公害的笑弹,这种类型的电视剧观众还是有很大喜好度和包容度的。   新浪娱乐:作为制片人和编剧,您起初对该剧的定位是什么?   汪远:从2008年第一季开始,我们就主打无大牌、无炒作、无豪华班底的“三无”概念,选择把更多成本、精力、时间投入到制作上,做出以内容为王的电视剧,而不是靠大明星来堆。   新浪娱乐:不靠明星脸给自己加分,那落在剧本和制作上的压力就会很大了。   汪远:是的,我们这个剧是戏包人,不是人包戏,不过现在真有观众相信,世界上真的有胡一菲、曾小贤的存在了,这是《爱情公寓》整体形象的一个成功。   新浪娱乐:《爱情公寓》中有很多让人笑喷的桥段,您写剧本时是怎样积累这些素材的?
  汪远:与其夜郎自大不如参考学习,这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主要素材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生活,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以前有一个人吐槽大家会觉得很了不起,现在发现人人都可以语不惊人死不休了。二是网络,网上有太多有意思的事,不仅仅是段子还有一些事件,微博、论坛都能经常给我启发;三是国内外的优秀影视剧,让我们在模仿当中进步,在借鉴中再创造。但所有这些都是技法,经过我们的加工最终形成了《爱情公寓》独特的喜剧风格。   新浪娱乐:据说这部剧的耗片比达到了1:20,普通的电视剧才1:4。   汪远:是的,一般的国产电影也才1:10到1:15, 我们希望把更多的制作费用在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上。有的戏可能开拍之前就把一半钱给明星了。我们不需要,可以把90%的钱都用在制作上,所以出来的效果很好。   新浪娱乐:为什么会这么“浪费”胶片,是演员的表演达不到导演的要求吗?   汪远:这是个平均值,不是说演员演得不好重来二十遍。比如两个人说话,一般的拍摄手法是两个机位对切,但我们可能一个场景要换五、六个机位,这样剪辑出来节奏很快,不会觉得闷。另一方面,《爱情公寓》是群戏人很多,比方曾小贤说话时我们会用机器去捕捉其他所有人的反应,这样素材才会多,剪辑出来才会好看。另外,演员也会有更多的要求,包括抖包袱也是一个很讲究功夫的活,第一遍抖得也许不好笑,会多来几遍想办法抖响了。演小品虽然在舞台上一演就亮了,但其实需要在台下排练很多遍。我们可能没有那么多排练的时间,演员是只能不断尝试着表演。   新浪娱乐:现在电视剧宣传有一套比较成熟的路数,但好像《爱情公寓3》并没有按这个路数走,几乎没有什么宣传。   汪远:这是普通卖手机的跟卖iphone的区别,我们《爱情公寓3》有40集的预告片(指前两季的播出)在前面,第四季就有60集(指前三季),这是一个长期品牌的延续,所以我们不需要太多刻意的宣传。   新浪娱乐:您还是对固定的观众有很大信心。   汪远:年轻观众含金量很高,他们会去传播会去说,而且笑声本身就有传播力。年轻人压力太大了,有很多抱怨:房价、物价、政策、学习、工作、交友等等,笑声这个精神兴奋剂是年轻人需要的,所以笑声是我们最大的宣传,赛过投一百遍的广告。   新浪娱乐:《爱情公寓》第一季只在江西卫视播出,第二季只能上东方卫视的午间播出,第三季登上四大卫视的黄金档。作为制片人,您应该能体会到在发行上的“三级跳”吧。   汪远:对,有一个被别人从不接受到接受的过程,我们的策划在国内影视剧里非常大胆。很多业内人士觉得不可思议,觉得这样一个剧凭什么要卖到黄金档,凭什么卖这样一个价格,认为我们就是快餐,没有明星不能卖大钱,甚至一些电视台买了不敢播,干脆就不敢买了。   新浪娱乐:发行时的价位跳跃度很大吗?   汪远:挺大的,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其实我们最在乎的还是观众的口碑和喜好程度。   新浪娱乐:第三季的播出势头这么好,现在的第四季有没有接到电视台的买片意向?   汪远:这个目前还没有,我们想看观众的反应,再制定下一步的计划。   初来乍到的房客们红了 汪远:盲目追星不如造星   霸气侧漏的御姐胡一菲、贱贱的新好男人曾小贤、风流倜傥的雅痞吕子乔、操着蹩脚口音的关谷神奇、多情腐女陈美嘉、单细胞宅男陆展博……也许每个人都能在身边找到他们的影子,甚至有痴狂的“爱迷”认为世界上真有“曾小贤”这个人,也许这就是《爱情公寓》的魅力所在。《爱情公寓》火了,它的7位没心没肺、整天嘻嘻哈哈的房客们也跟着红了。虽然当年因情势所迫请不到大明星,但化劣势为优势后,《爱情公寓》俨然成了一台高速运转的造星机器,“盲目追星不如造星”,这是汪远悟出的真谛。   新浪娱乐:虽然《爱情公寓》没有大明星,但观众反应演员的表演还是可圈可点的,选演员的时候有什么标准?   汪远:演员的选择有两个要求:第一是聪明,第二才是英俊和漂亮。因为喜剧是需要理解的,自己都不理解怎么让观众笑呢,演喜剧的人都是最聪明的人。就像我个人很崇拜郭德纲,他反应实在太快了,他可以把一句很无聊的话说得满堂彩。   新浪娱乐:挑演员时会要求每个人都有喜剧细胞吗?   汪远:我不要求每个人天生都会演喜剧,但是聪明是做喜剧演员的必要条件。   新浪娱乐:这样大胆启用新人,在当时应该也挺冒险的吧。   汪远:一来是大胆,二来也没办法因为当时也请不起,形势所迫吧,也不能说都是我的决策。后来我们干脆化弱势为强势,与其盲目追星不如自己造星。   新浪娱乐:这些新人演员从初出茅庐到驾轻就熟,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   汪远:陈赫开始不知道曾小贤怎么演,起初一直问我曾小贤到底是谁,到现在他来教我曾小贤该怎么写,所以演员都有一个融入角色的过程。编剧一度创作,导演二度创作,演员三度创作,这是一个良性运动的过程,对片子整体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新浪娱乐:演员们在表演时有没有灵光闪现,突然改戏加戏的时候?   汪远:有很多,关谷跟悠悠跳舞,曾小贤打嗝,那些莫名其妙的笑声,胡一菲的舞蹈动作,美嘉咬的棒棒糖……都是他们现场自己加的。   新浪娱乐:演员们不拍戏的时候,也都是这么欢乐吗?   汪远:非常欢乐,都是大活宝。有些人就是戏中人,有些人又完全不一样,在一起就有很多化学反应。   新浪娱乐:谁是戏中人?   汪远:陈赫就是曾小贤,曾小贤就是陈赫。美嘉就是李金铭,李金铭就是美嘉。   新浪娱乐:陈赫本来说话就是那么贱贱的吗?   汪远:他原来不是这样,演到最后他已经分不清了,然后就会发现生活中真有一个曾小贤在那。   新浪娱乐:谁又有极大的反差呢?   汪远:生活中的孙艺洲和子乔判若两人,平时生活中他挺酷的,老实内向更像关谷。但是王传君很活泼很活泼,他是一个开心果。娄艺潇和邓家佳是好姐妹,好到巴不得在一起。娄艺潇生活中很温和,但是很独立很有个性,也有像胡一菲的地方。邓家佳是个非常专业的演员,她就是个邻家的小女孩。   雷同桥段太多被质疑了 汪远:我们是快乐的搬运工   《爱情公寓3》大火了,重口味的段子、无厘头的台词穿插、暗讽现实的调侃,让不少“爱迷”们津津乐道,当然质疑声也如约而至。有网友如数家珍般列出《爱情公寓3》与《老友记》、《老爸老妈的浪漫史》等美剧的雷同桥段,更有网络段子写手赖宝微博开炮,声讨自己小说中的段子被挪用。《爱情公寓3》剧组第一时间发声明表示愿意补偿,汪远表示,有些网络段子无法追溯原作者是谁,这份声明更像是一份谦逊的姿态,他一再强调自己只是快乐的搬运工,大家才是快乐的制造者。   新浪娱乐:之前有网络作者找过来说《爱3》借用了其小说中的大量桥段,以往有这种版权纠纷时当事人一定会辩驳,但你们这次的姿态完全不同,就是坦诚面对,向所有的段子的原创作者致敬,并愿意给予补偿。   汪远:我们参照这些经典,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无论是网上的还是其它作品里的,我们借鉴并非想据为己有,我们只是想传播,就像你今天听到一个笑话,就马上想讲给身边的人听。至于挣不挣钱,我觉得我不差这一个段子吧。   新浪娱乐:但是赖宝在微博上说是“大幅度抄袭”。   汪远:实事求是讲,我根本没看过他的书,我找手下的人去核对了,真的是很少很少,根本不是所谓的“大幅度”。有时网上流传的那些段子我们真的没有办法追溯原作者是谁,但我们尊重所有在网上贡献欢乐的人,他们的奉献是需要被承认的,我相信网友写出那些段子也是为了传播的,否则发出来干嘛,但我们在传播过程中应该向他们致敬。   新浪娱乐:也就是说那份声明更像是一种姿态。   汪远:对,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而是拿出一个态度面向全网所有的段子原创者,尊敬这些人的贡献,也呼吁更多人一起来贡献,这也是为了整个创作大环境能够好一点,因为中国太需要幽默的东西来改善生活质量。   新浪娱乐:剧组当时在声明中说,如果有原创者发现自己的段子被使用了,也可以联系你们取得千字万元的标准稿酬。后来有其他人联系你们吗?   汪远:没有,说明这事本来就是炒作。但不管动机如何,该尊重的还是得尊重。我从来没说过这些段子是我一个人想出来的,我们只是一个快乐的搬运工,欢乐不是我创造出来的,我们只是把各种各样的欢乐编排给大家看,告诉大家生活很美好、青春很无敌,让大家放下所有烦恼跟我们high一下。   新浪娱乐:也有网友质疑说,你们生把“抄袭洗白成了虚心的借鉴和谦卑的致敬”,您怎么看这种说法?   汪远:没关系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觉得有空盯着我们,还不如自己多写个段子,我们这个社会不需要多一个评论家,更需要多一个原创者。   新浪娱乐:有网友认为这是原创力枯竭的表现,您认同这种说法吗?   汪远: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爱情公寓》剧本创作的大部分都是原创的。其实《爱情公寓》的创作一点都不简单,非常费脑筋没法偷懒,我们一个剧本要写半年,一个笑点怎么表达出来要做很多测试。   新浪娱乐:有网友专门贴出《爱情公寓》和美剧相似桥段的一些对比画面。   汪远:其实我看了那些视频,有一些讲的是对的,可能我们在处理的时候草率了一些。有些就是恶意攻击了,别人做过一个动作我们就不能做吗,别人说过一句台词我们就不能说吗,那“我爱你”我们能不能说呢?其实不可能完全一致的,我们人物就不一致,男的女的、场景背景、前边故事情节都不一致。会有相似度,但绝对不会百分之百一样。   新浪娱乐:会担心有国外的版权方找过来吗?   汪远:我们本来就是借鉴,这个也不涉及法律层面,就像西方人拍动作片,都在模仿中国的武侠片是一样的。情景剧本来来自于西方,我们是门徒他们是大师,我们之间的差距不是几年的事,在这种初级阶段与其夜郎自大,不如低头学习,在模仿中进步在借鉴中创造。《老友记》、《老爸老妈的浪漫史》在我心中都是神,我们只是借鉴他们的节奏、故事桥段,甚至有些哏,我们很清楚在能力方面与他们有巨大差距,能做到他们的十分之一已经受用不轻了。   新浪娱乐:您本身是个美剧爱好者吗?   汪远:我看了上千集美剧。   新浪娱乐:其实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差异很大,有些好段子借鉴过来可能水土不服,您把握一种怎样的原则?   汪远:做试验,国情不同不可能生套硬搬,美剧没有一部能在中国通过审查的,这是价值观的区别,我们只是挑在中国能够活下来的情节去学,怎样跟《爱情公寓》结合起来,是我们反复讨论的事情。我可以讲,如果美剧放在黄金档没有一个可以收视率高的,这是文化差异的关系,但是《爱情公寓》做到了,这说明它有美剧没有的东西,否则直接引进美剧好了。   新浪娱乐:您刚才说做试验,可以给我们介绍下是怎么进行的吗?   汪远:定故事剧情时,公司里就会抓几个人过来当小白鼠,就讲故事给他们听,如果笑了就对了。同样一个意思我们会准备好几句台词,让大家根据自己的感受选出最有包袱的。或者片子剪完后给观众看,大家如果看到某个情节就猜到了后面的剧情,我们就把这个情节改掉,不能露包袱了。   新浪娱乐:有资深《爱情公寓》迷反应,第三季没有第一季和第二季那么“重口味”,更趋向于保守。   汪远:我不这么认为,我个人很喜欢第三季,第三季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这几年我们都进步了,可能大家受先入为主的影响,这个不怪大家。   新浪娱乐:有细心观众发现画面呈现的口型和声音配合不上,《爱3》是后期配音吗?。   汪远:《爱3》是同期声的,只是因为后来过审的时候做了些调整,有几句话是重新配音的。   新浪娱乐:大家都反应说《爱情公寓》的植入广告太多,是因为制作费用的压力吗?   汪远:不是,是很多企业找上门,我们开辟一些新的赢利点也无可厚非。不过,以后我们会在这方面更注意一些。   新浪娱乐:据说《爱情公寓4》计划也启动了?有什么可以透露的吗?   汪远:正策划着呢,具体什么情况现在不知道,时机到了我们会公布。演员不变没悬念了,故事还是卖个关子吧。   新浪娱乐:您在微博上说《爱情公寓》还打算拍电影?   汪远:有这个计划,第四季拍完了就去拍电影,但现在的状态是“钱不够演员未定剧本暂无”, 现阶段还只是个美好的梦想。   新浪娱乐:《friends》拍了十季,但曾因为有演员要涨片酬而差点中断,在前三季还有第四季的准备中,您有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   汪远:这些演员都很懂事,都知道自己是在《爱情公寓》里被大家认识的,所以也很认可这种合作,当然我们适当调整一下大家的收入也是应该的。   新浪娱乐:《爱情公寓》打算拍多少季?   汪远:真没想过,尊重它的生命周期吧。有创作规律在,任何东西不可能长生不老,有些东西也不是说停就能停下来的,就遵照市场需求顺其自然吧。(陈家堃/文)
责任编辑:AP0018
心情分享加载中...
互动评论加载中…
本日点击排行榜
本日评论排行榜
24小时点击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搬运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