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保险问题?

(Sweety芒果)
(努力挖人的猎头)
(面里加个蛋)
(姑娘就爱骑大象)
第三方登录:  暴利的保险公司,说明了什么问题?  最近的宝万之争,使我想到一个问题!  保险公司太赚钱了!我们的保险费交的太多了!  保险公司雏形,本来是缴费大众,为了抵御天灾、意外、大疾病等风险,平时定期缴纳少量会费(保费)到一个资金池,在某个体遇到灾害时,再有资金池出资救灾。目的是达到一人有难大家扶持!掌握资金池资金的人,并不靠资金池资金牟利。  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资本财团的壮大,保险变成了一个暴利职业!  原来保金缴纳,是自愿原则,交不交都可以。交费的有保障,不交费的,不保障。那时候的保险,基本不盈利,都是一群比较熟悉的人,一个小群体内的会费,也不对外。保费也是不固定,赔付多了,大家要多交,赔付少了,大家就少交。  自从保险变成了职业,一切都变了,成了暴利行业!大财团他们利用手中的钱,影响政府的政策,使得  政策有利于他们:强迫人人参保,而且缴纳高额保费。在西方国家,保费收入已经成了GDP的重要部分。  我们举一些例子,来说明保险暴利证据。  1、医疗保险:众筹资金,本来是为了应付个体大病。这些资金,本来是应该由医生赚去的。因为医生治病,病人交钱,天经地义!现在的情况是,众筹资金,除了医院拿走一部分外,保险公司也拿走一部分,而且,保险公司拿走的可能更多!说明什么问题?就比如你去市场买菜,本来你给钱菜农,菜农给你菜。现在是:你不但要给钱菜农,你还的给钱保险公司!很明显保险公司成了剥削阶层!  有人会反驳说,是保险公司帮助了患者,可是,钱从哪来?是保险公司赚来的吗?保险公司的钱从哪来?很明显是众人交的保费!保险公司是不是从资本市场赚了很多钱?各种公司的各种配售,傻子有这个特权傻子也会赚钱!看看X煲X险天天说亏空,延长XX年龄就知道保险公司不赚钱,保险公司不但不赚钱,保险公司的办公费用是要烧钱的!管理人员拿着高工资、公司大楼水费电费空调费、出入交通费等等!  如果你得了大病,晚期肺癌,你去保险公司买保险,人家会受理吗?说明人家保险公司是为了钱,并不是要帮助人,不少慈善机构!
楼主发言:8次 发图:0张 | 更多
  保险公司应该是一个慈善机构,而不是一个暴力行业!
  保险公司高管,动不动就千万年薪,合理吗?
  交保费的时候,他是孙子,理赔的时候,他是大爷!
  老实说,有时候还是有用,如车险,这个真有用。
  买那些理财型保险还不如买国债利息高。  
  社保和商业保险都分不清,就开喷。啧啧啧  
  乱喷喷的啊。  保险,懂的人自然懂。有钱人谁不买保险?他们都是傻子?  
  保险给我的印象就是合法的传销,业务员首先从亲戚朋友下手
  好吧我现在看到你说西方国家保险怎么怎么样,你是说他们是暴利吗?  
  所以买商业险的基本是傻逼。
  保险公司本来就是个盈利为目的的公司。  暴利不暴利只是市场机制原因,暴利的行业多了去了,中国烟草
中电信…… 好像没人说 零售业是暴利吧
没人说服务业是暴利吧 个中原因自己考虑吧,没事不要乱下定论。
  @没有风度的绅士
21:03:22  老实说,有时候还是有用,如车险,这个真有用。  -----------------------------  不是说保险没用,而是说保费太高了
  @叶无烟
23:08:46  好吧我现在看到你说西方国家保险怎么怎么样,你是说他们是暴利吗?  -----------------------------  西方的保险不暴利吗?
  西方的医疗保险就是暴利
  汽车坏了,本来你修车,只需要把钱交给修车厂,现在保险公司也赚一笔
  保险本质是一种互助机制。  但在商业社会里,发生了异变,空手套白狼。  基本保险应该由国家包干,强制缴纳保费。
  @limingfengact801
13:55:18.883  西方的保险不暴利吗?  —————————————  西方的不太懂,建议楼主多晒数据  
  保险这个玩意儿,左手进右手出的老鼠会把戏,坑蒙拐骗赖,只不过它比一般的骗术更严谨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保险常见问题
是一样的。拨中国人寿服务热线95519都将为您提供服务!
(一)不重复投保;
(二)不要超额投保或者不足额投保;
(三)保险要保全,除了交强险以外,商业险尽量全面,能充分的保障各个方面;
(四)及时续保;
(五)在保险到期前的,一个月时间内准备续保事宜。
目前网上投保支持10座以下(不含10座)的个人非营业客车的投保及报价。
由于各地区具体条件和政策不同,有些外地的车辆是不能在网上进行投保的,具体详细的事项,您可通过咨询我们电销的客户人员。
主险是指可以单独投保和承保的险别。而附加险是不能单独投保和承保的险别,投保人只能在投保主险的基础上投保附加险。
如果附加险的条款和主险条款发生抵触,抵触之处的解释以附加险条款为准;如果附加险条款未作规定,则以主险条款为准。
附加险是对主险的有力补充,是为你的爱车提供全方面保障必不可少的选择,若想了解详情,也可咨询的我们的电销客服电话:
车辆损失险的保额按市场新车参考价确定。一般是按应承保当时的新车购置价加车辆附加购置税合计金额确定,但不得高于保险价值;
全车盗抢险的保额为市场新车参考价依据车龄和一定折旧系数的乘积确定。一般是由投保人和保险人,在投保被保险机动车的实际价值内协商确定。
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会计算出应由被保险人自行承担的免赔金额(按条款规定的各险种对应的事故责任免赔率或绝对免赔率计算),投保不计免赔率特约条款后,这部分的免赔金额由保险人负责赔偿。
(1)从缴纳的选择性上:机动车交强险是法律规定机动车必须缴纳的保险,如果不缴纳交强险交管部门有权对机动车进行扣留以及处以应缴纳交强险2倍的罚款处罚。而商业险是机动车可以自主选择的,没有法律强制性规定;
(2)赔偿限额:交强险的赔偿限额(即最高赔偿额度)是由法律规定的,为122000元。商业险的赔偿限额根据投保人的投保情况双方协商确定;
(3)责任赔偿方面:交强险不分责任比例,只要发生保险事故,即在法定的交强险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而商业险是根据责任比例来确定赔偿数额的。
上一个年度未发生有责任道路交通事故下浮10%;上两个年度未发生有责任道路交通事故下浮20%;上三个及以上年度未发生有责任道路交通事故下浮30%。上一个年度发生一次有责任不涉及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费率不变;上一个年度发生两次及两次以上有责任道路交通事故上浮10%;上一个年度发生有责任道路交通死亡事故上浮30%。
道路救援服务是指为电销渠道投保的机动车,在全国范围内,在非事故情况下,为您全年提供2次,单程30公里以内的,紧急拖车服务,同时为您全年不限次数的提供现场修理、派送燃料、电瓶搭电、更换轮胎等服务。
当前&第1页&&你现在的位置:> >
我国养老保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会计城 | 日
来源 : 互联网
一、回顾我国养老保险近年来取得的成就近50年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一是实现了由“国家包揽费用”向“国家,企业、职工个人三方面共同分扭养老保险费用;形成了费用合理负担和基金稳定筹集的新机制,从而减轻了国家、企业负
  一、回顾我国养老保险近年来取得的成就  近50年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  一是实现了由“国家包揽费用”向“国家,企业、职工个人三方面共同分扭养老保险费用;形成了费用合理负担和基金稳定筹集的新机制,从而减轻了国家、企业负担,增强了职工的投保、缴费、积累等自我保障意识。  二是实现了由“企业自保”向“社会统筹互济”转变,新制度对养老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在较大范围内实现了社会互济,体现了分散风险和均衡负担的“大数原则”。  三是实现了由“平均主义”、“大锅饭”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变。新制度确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其中个人帐户体现的是劳动者的贡献大小相联系的效率原则,而社会统筹部分则是贯彻了公平原则,以保护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权利,这样把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是实现了由“福利分配”向“基本保障”的转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养老成了一种福利,一种没有义务的权利,新制度根据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出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格局,而国家只确立基本保险,企业发展补充保险,个人办理储蓄保险,换言之国家只承担基本保障即“有限责任”,这样可以避免陷入“高福利”的泥沼中。  五是实现由“现收现付”向“部分积累”转变,在我国现收现付制无法满足即将到来的人口高龄化高峰期养老金支付的巨额需求。同时,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无论从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看,还是从体制转轨和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看,又不可能实现完全积累制,因而,实行部分积累制是较为现实的选择、  1984年,我国在部分地区实行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职工退休费用统筹试点,建立了职工退休养老基金。1986年以来,政府有关部门多次颁布文件。要求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并明确规定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不得低于本人工资的4%,最终个人缴费目标是本人工资的8%。1996年企业平均缴费比例为20.33%,个人平均缴费比例为3%,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171.76亿元,支出1031.87亿元,累计滚存节余578.56亿元。我国的基本养老已覆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并将逐步扩大到城镇个体劳动者。  二、近年来养老保险中出现的问题  经过多年改革,一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已具雏形。但是,由于国力所限,加之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不断深化的过程,我国现在的养老保险制度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表现在如下方面;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日益加剧,人口老龄化对于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构成了越来越重的压力。西方发达国家通常在步入工业社会后才会出现老龄化,且老龄化速度较慢,我国则在工业化中期的起始阶段、经济建设资金需求集中的情况下便进入老龄化,使资源配置陷入困境。据世界银行的统计,1990年60以上的人口比例,亚洲平均为6.8%,我国为8.9%。我国已进入老龄化时期,到2026年这一比重将达18%,届时全世界将有四分之一的老人集中在中国。而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部分平衡方式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到来时,会造成资金需求的积聚增长,社会负担加重,对国家财政的稳定非常不利。  1、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明显过窄,社会保险的基本定律之一是大致法则,只有当覆盖范围最大时才会最强,目前,就全国而言,除国有,集体企业基本覆盖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外资企业大多数私营企业以及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尚游离在养老保险范围外,还有政府机关的公务人员至今没有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范畴,占全国总人口80%的农村人口的老年保障问题也尚未解决,这一问题不解决,社会保障关于权利保障、普遍性、平等性等基本原则就没落实,部分公民仍未享有相应的养老保险权益。  难题之一:个人帐户出现“老人”无帐户,“中人”帐户资金严重不足,而“新人”帐户给了“老人”,出现了空帐现象。  在总结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践,借鉴外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国政府选择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部分积累式筹资模式,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新人是理想的。国家规定,个人帐户按照职工本人缴费工资基数的建立,且企业缴费比例最高不超过20%。个人缴费年不得低于4%,最高不得高于8%,到达退休年龄后,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标准为当地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养老金的月标准为本人个人帐户累计储存额除以120(月),然而,目前转轨面临的尴尬局面,却是“老人”无帐户,更无资金积累:“中人”个人帐户上资金严重不足,个人帐户建立之前的工作年限,仅仅是视作个人缴费的年限而没有资金累积,“新人”帐户实际运作中现付给了现在的老人,帐户实际上是个“空帐”。显而易见,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偏差带来的空帐,使得养老保险的运作仍然停留在现收现付上,目前全国三分之二的省 (区)养老保险的确保发放面临困难,“统帐结合”的改革目标模式面临十分严峻的考验。  难题之二:养老保险基金单一的来源渠道和单一的投资渠道,使目前基金的筹集与增值方式在日益增长的养老金支付面前显得无能为力。  目前,养老保险的筹资渠道主要是企业缴费,而企业缴费的大头又来源于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包袱沉重,停产、半停产和破产企业增多,相当于一部分企业在交纳养老保险时。同时承担着“新人”退休费的支付,在这重负之下效益较好的企业缴纳积极性也受到严重挫伤,使养老保险基金筹集上面临如下态势。  1、参加养老保险缴费职工人数连年下降,且降幅逐年增加,而离退休人员人数连年上升,且升速加快。  2、根据有关规定,养老保险基金目前只限于投资于国债和存入银行,表面上看,这种投资是安全的,而实际上却存在着贬值的风险。一是从1997年以来,我国连续多次下调利率,使存入银行的养老保险基金已经很难保值,更谈不上增值。二是国债现券的收益率也在逐渐降低,养老基金投资于国债也会面临亏损。  难题之三:养老保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完善使现实的养老保险运作面临困难境地。  1、省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市地社会保险机构目标利益的非一致性,使得省级统筹的运作苍白无力。  按照国家规定,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了省级统筹,但是运转的效果却十分不理想,由于目前市地以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仍然隶属于地方管理,地方政府的利益必然是市地以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首选目标,而省级统筹的目标则是综合平衡全省各地方、各行业部门之间利益,这就出现了地方社会保险机构目标利益的一致性,出现了省级统筹应承担责任与其应具有权利相脱节,出现了地方和行业一致对付省级统筹的困难局面。  2、日益膨胀的社会保险工作业务,使现实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难以承载。  随着行业统筹下放到地方和地方企业实行省级统筹,加上失业保险的重新定位,医疗保险改革启动,以及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保合一,省以下各级社会保险业务与现实弱小的社会保险机构载体形成的矛盾愈来愈突出,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上形成小马拉大车。  3、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费不能及时到位;使养老保险在运作中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所需经费改由财政核拨,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运行的结果是一头卡死了,经办机构不再提取管理费。而另一头财政拨付给经办机构的经费却严重不足,这一现象严重挫伤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积极性。  4、现行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严重滞后,使养老保险在运作中缺乏科学的决策基础。  养老保险的深化改革,特别是社会统筹和职工个人帐户、以及省级统筹的实际运转。使养老保险的信息量急剧膨胀。客观上要求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而实施更高一级管理需要拥有数据完备,信息共享、反应快速、计算科学的管理手段和辅助决策手段;从目前情况看,基本养老保险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远远难以满足养老保险业务处理与管理决策的要求。一套完整的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仅需要大量的财力投入,更需要人才的准备。  三、根本问题是做出什么样的制度安排  (一)建立一个以基金制计划为核心的多层次养老金制度  在上述思路下,我国的养老金制度将主要由两大层次组成:基本层次是面向“老人”的基本养老金计划,以现收现付的方式进行融资,按规定发放。现阶段,由于“老人”还是退休者中的大多数,因此这个计划还要占据较大的比重,但长期看,只要这个计划的覆盖面不再扩大,那么它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萎缩,从而把养老金制度的主干部分置于第二个层次的基金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基金制计划可以适时引入更多的子计划,如旨在增加投资回报的增值投资计划,旨在进行有限的收入再分配的填补计划,等等。在第二个层次之上,也可以再建立第三个层次的自愿储蓄养老金计划,以及鼓励个人购买商业性的养老保险等等,作为以上两个层次的主要计划的补充。  在统一制度中,对于制度实施时已经退休的职工已有一定工龄的职工和实施后新加入养老保险的职工有不同给付规定;体现“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和“中人”过度办法。年支出的估计需要分别估计“老人”支出,“新人”支出和“中人”支出。“新人”支出在1998年新参加工作并加入个人帐户养老保险的职工退休后才会发生,“中人”支出分为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和过度性养老金三部分。其中,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的计发办法与“新人”同,过度性养老金体现“中人”在新制度实施前积累的养老金权利的兑现。  1、“老人”支出  在新制度实施时已退休的职工,以过去制度的规定给付退休金。过去制度以一定的养老金替代宰规定给付水平,同时根据工资和物价作指数化调整。某年某一年龄上“老人”的人均支出等于该年这一年龄上“老人”在退休当年的年工资与制度规定的养老金替代宰之积,并在规定的退休金调整指数下调整。加总所有年龄上的老人支出就是“老人”总支出。  2、“中人”支出  “中人”支出分为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和过度性养老金三部分。职工死亡时个人帐户的累计额一次性退还其受益人,其中,基础养老金是退休时当地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20%。根据1996年社会平均工资,在假设的社会平均工资增长卑下,可以估计出今后各年的社会平均工资年隔热买帐。年个人帐户养老会个人帐户的累计额根据一定的缴费率和缴费工资基数,在假设的个人帐户累计利率下估计。  “中人”过度性养老金采用调整替代宰和指数化调整,指数化调整为原劳动部推荐使用。  指数化调整方法  过度性养老金: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计发系数  “中人”临界点之前的本人缴费年限  指数化月缴费工资:“中人”退休时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缴费工资指数  缴费工资指数:退休前各年缴费工资在社会平均工资中的比值之和/缴费和视同缴费年数  3、“新人”支出  按照统一方案,“新人”退休金支出分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养老金测算方法与“中人”相同。“新人”人数根据人口预测,参考世界银行的预测结果估计。  (二)养老基金要成为资本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  拥有足够的投资工具,是这样的养老基金会能够存在和发展下去的一个重要条件,即使基金的投资组合完全是由基金董事会自主决定的,那么,国债也将是二个基本的投资工具,因此。更具意义的将是讨论养老基金应该持有何种股票以及如何持有。  在进一步讨论国有股转化这种办法之前,我们还是先来探讨一下基金是否可以通过直接入市的方式来增加融资,这本来不应称其为问题,但事实上,以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滚存节余,即使全部投资于股票市场,那么恐怕要有数倍的回报率才能弥补现在的养老金负债。在这样的压力下,实际上很难保证基金会自觉地成为一个稳健的机构投资者。所以,在入市之前,养老金基金还是要有一个能够承担起一定风险的资本规模,而增加其资本规模的途径是增持国有股。所以;我们为养老金基金持股所设计的步骤是,首先以增持的国有股实现基金资本的扩充,使其具有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尔后通过国有股上市流通,带动保险基金入市。  第二个主要的条件是,养老金基金要有专业的托管机构去管理其投资。因此,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和金融机构要指定一批托管人,使他们具备托管养老托管基金的法定资格,由于在基金会和托管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所以,政府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通常要对基金托管人实行严密的监管,这种监管通常是以托管法为法律依据的,在我国现在还没有这样一部基金托管法,因此需要制定和实施这样一部法律。  接下来的问题是现在有哪些机构将来可以成为养老基金的投资托管人,在目前的基本养老制度中,政府规定基金要以财政专户存于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所以,这四家银行在担当着与托管机构类似的角色,但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托管机构。如果银行要成为真正的基金托管机构的话,那么,他们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法所规定的商业银行只能分业经营的原则。  其他有条件成为托管机构的还有保险公司、证券机构以及目前仍处于幼稚状态的本土投资银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当然,如果我们不把目光局限于中资金融机构的话,那么中外合资的投资银行或投资公司来托管养老基金,也可以列入考虑范围之内。我们认为,上述各类金融机构,将会成为孕育未来养老基金托管人的母体。  (三)市场化导向:竞争性和价格机制  从完全市场化的角度出发,我们自然会想到让养老基金会自行决定养老金的缴费率。从原理上讲,当养老金制度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时,是能够形成一个均衡价格的。  为了保证实现这样一个均衡价格,基金会的制度必须是竞争性的。在现实条件下。建立这样一个竞争性的基金制度的真正困难恐怕不在于能否建立起多个基金会——这个问题的答案应当是肯定的——而是在于缴费和收益能否在不同的基金会之间自由的流动,流动性不足将会成为建立竞争性的养老金制度的最大障碍,而且,这个障碍在短期内恐怕难以克服。  上段论述的现实依据是,目前的基本养老金制度应当是实现了省级社会统筹的,假如我们以养老金基金会的建立成本最小化作为首要的选择的话。那么,在省级层次上成立基金会,应当说是选择了新旧制度之间距离最近的两个点架起对接的桥梁。然而,依附于行政架构的养老金基金会还不是真正的市场竞争者。如果这个问题放在一个省的内部来解决,理论上难度会稍微变得小一点,但又有两个新的问题却会随之而来:一个是,实际上或许没有几个省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严格符合相关规范的竞争性养老基金会;另一个是,迄今为止已经实现了的省级统筹将会前功尽弃。两相对比,基金会还是要在省级规模上建立更为合适。这样问题就集中在如何把现有省级统筹的基本养老基金改造为最终能够导致基金的竞争模式。  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个步骤是,各个基金会选择自己的托管机构,进入资本市场,取得因会而异的投资回报率;第二个步骤是,政府的社会保障监管机构、金融监管机构以及法律部门对各个基金会的会计(特别是其中的管理会计、审计、信息披露以及个人帐户的计帐等各个环节实施统一的规定;第三个步骤是,政府的社会保障监管机构制定规定缴费率(养老金价格)的上下限,但是把缴费率具体决定权交给基金会,这就引入了竞争机制;最后一个步骤是,任何一个基金会都对其他基金会的会员开放,最终启动竞争。  在这样一个架构的基础上,养老金基金的缴费辜和收益率最终会稳定在某一个水平上,这将是由市场决定的竞争性价格和受益水平。当然,这里并没有包括管理费用;决定管理费用水平的原理也是一样的,即要有一个竞争性的托管人市场,政府只负责决定管理费用率的上限,认定托管人的托管资格,对托管人进行外部审计和监督,把对托管基金会的选择权交给基金会,假如这个构想能够实现的话,那么养老金基金的缴费率(包括托管费用)将是由市场决定的竞争佐价格。如果养老金的受益水平与市场决定的缴费率是精算关联的,那么受益水平不足或过度的可能性在此也会消失。  如果把本文所设想的养老金制度和其他国家的作一个类比,我们的设想在制度整体上应该类似于智利,而基金这个层次上则要类似于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设想之可行性的关键在于这些基金会是否真的能够建立起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并不取决于组织架构本身,甚至不取决于养老金制度或社会保障制度本身,而是取决于这个制度以外的东西。这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第一个方面是政府能不能根据市场经济的原则处理好它和基金会的关系。这不仅是指政府机构是否具有处理好这种关系的思想和政策准备,现阶段来说,更重要的恐怕已经是是否具有处理好这种关系的技术准备。第二个方面是涉及到养老金制度的各种既得利益能否大致达成一个平衡,第三个方面则是管理机构是否具有足够的动力和能力,从整体上提高管理的组织效率和技术水平。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在理论准备严重不足,方案论证很不充分的情况下仓促启动的。这个教训告诉我们。关于养老金制度的改革,目前最为急迫的还是要设计一个综合考虑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实现收入再分配和支持经济增长、培植制度本身发育和产生正的外部效应(至少是不产生负的外部效应),以及兼顾养老金制度改革与配套性制度成长的整体方案,切不可为了解决一时的燃眉之急,而使本已明确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正确目标变得模糊不清。世界经济情况·关世琪
[关注会计城官方微信,获更多新鲜、专业、实用资讯]
你可能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安保险面试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