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看对方痛苦 想让他解脱 却交错账号了 会下地狱么

2个月大宝宝得重病 父母想要他活医院却要他死|父母|孩子|医生_新浪育儿_新浪网
2个月大宝宝得重病 父母想要他活医院却要他死
  这是一个极其纠结的关于生与死的故事。。。。。
  Connie Yates和Chris Gard是英国一对年轻的夫妻,去年8月4日,Yates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婴,取名Charlie。
小Charlie出生
  小Charlie刚生下来是一个肉乎乎的健康娃娃,两眼有神,刚6个星期大的时候就学会微笑,让父母很开心。
小Charlie与父亲
  但是在第8个星期,一切都变了。
  母亲Yates抱着小Charlie哄他睡觉的时候,突然发现Charlie的体重和几个星期前比,怎么感觉反倒轻了?
小Charlie得了一种全世界只有16人得过的疾病:线粒体消损症
  两口子有些着急,他们马上把孩子送到伦敦的医院里检查,发现了残忍的真相。
  Charlie得了一种全世界只有16人得过的疾病:线粒体消损症(mitochondrial depletion disease)。
小Charlie得了一种全世界只有16人得过的疾病:线粒体消损症
  在英国,每200个出生的婴儿中就有一个患有线粒体缺陷,而Charlie患上的这种病是其中最严重的一种,目前全世界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因为基因缺陷,他的细胞中线粒体严重缺乏,导致全身产生不了足够的能量(ATP),身体的肌肉和各器官也都无法正常运作。这个病也引起了他的心脏、肝脏、肾脏、呼吸、视力和听觉问题。。。。
小Charlie在医院接受治疗
  Charlie的身体急速恶化,他不得不使用呼吸机吸气,鼻子上还插着一根鼻管用来引流流食和水。
  没过一个月,Cherlie开始耳聋,不能移动,终日昏睡着。
小Charlie在医院接受治疗
  为了让孩子活下去,Yates和Gard把孩子送到全伦敦数一数二的儿童医院,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
  也就是在这里,父母与医院之间的恩怨缓缓展开。
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儿童健康研究中心
  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是全欧洲最大的儿童健康研究中心,这里有顶尖的儿科医生,医疗设备也非常完善,夫妻俩对医院充满了希望。
  但是经过多次检查,医院里的医生们发现,Charlie的病情太复杂,太困难,严重程度远超其他线粒体缺陷的患者。医生们在试过几次保守治疗后,没有更多的进展。
  终于,在今年初,医生们把Yates和Gard请到病房旁的一间办公室,说了一句让他们都绝望的话:“我们医院确实找不到任何可以治愈Charlie的方法,我们建议对他进行姑息治疗。”
一家三口的合照
  姑息治疗是一种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疗方式,它本身并不会延迟死亡,也将死亡视为接下来的一个正常过程,医生对他们说这句话相当于是在说:孩子救不了了,等待料理后事吧……
  对这个结果,Yates和Gard不能接受。
  也许是父母的爱过于强大,在他们的眼里,Charlie的病情似乎没有严重到医院说的那种程度。
  “我们俩几乎每时每刻都守在孩子的病床前,我们更了解他细微的改变。Charlie的身体没有恶化到快不行的地步。和去年10月相比,他甚至胖了一点,现在身体状况也很稳定。Charlie现在还是有感觉的。当我们给他换尿布的时候,他会稍稍移动手臂;如果我们一直盯着他的眼睛看,就能发现他的眼睛微微地睁大。这些小细节不是很多,但每一个细节都告诉我们,作为他的妈妈和爸爸,我们要继续奋斗,不能放弃!”Gard说道。
母亲与孩子
  夫妇俩完全不接受医院提出的姑息治疗,开始自己在网上寻找可能的治疗方法。
  母亲Yates在谷歌上搜索了好几天,终于锁定了一个来自美国的医生。
  这位美国医生说自己有一种非常先进的疗法:核苷分流治疗(nucleoside bypass therapy)。这种疗法在美国的医院里曾经成功治愈过好几个有线粒体缺陷的病人。虽然情况没有Charlie那么严重,但病的原理都是相通的。
  “通过给Charlie一种健康人可以自己产生的东西——叫做脱氧核苷酸——Charlie的DNA有可能会被修复。”Yates复述美国医生告诉她的话。
小Charlie在医院接受治疗
  Yates和Gard想带着孩子去美国治疗。
  他们需要租一架装满各种医疗设备的特质私人飞机,带着医生和护士们一起飞过去,再加上后期的治疗,前前后后加起来大约130多万英镑。
  但如此一笔巨款对他们来说都不是最大的障碍,真正最严峻的障碍,来自医院!
医院表示反对
  Great Ormond Street医院知道夫妇俩的计划后表示:“不,不行,我们不答应。”
  理由主要有两点:首先,核苷分流治疗是一种在国际上还没有被承认的疗法,学术界对它还没有进行足够认真的研究。让孩子使用这种疗法无异于当一只小白鼠。并且,孩子的身体已经恶化到不行了,线粒体消损症带给他极大的痛苦,与其让他在痛苦中多活几日,不如让他早日解脱。
母亲与孩子
  Yates和Gard觉得这种说法莫名其妙。
  他们天天看着孩子,并没有觉得孩子处于极大难熬的疼痛中。但医院发言人Katie Gollop表示,父母之所以难以理解,是因为孩子太小无法表达,而且因为肌肉难以移动,孩子也表现不出来疼痛……
  在三月份,医院再次向夫妇提议,这一次不仅仅是“姑息治疗”,而是——停掉呼吸机和所有生命维持设备!
  “我们认为让孩子继续一天天忍受下去,对孩子来说不是最好的选择。”(not in the child’s best interests)医院的声明如此说道。
  Yates和Gard再一次拒绝了医院。于是,在3月初,Great Ormond Street医院做了一件可能全英国医院都没做过的事:向英国高级法院状告Yates和Gard夫妇,要求立刻停止Charlie的呼吸机,并且禁止夫妇带着孩子去国外就医!
  当Yates拿到法院给的传单的时候,整个人愤怒到快要呕吐:“医院这么做是给Charlie判死刑!我们作为父母的权利被剥夺了,我们不是坏爸妈,我们很爱孩子,想要给他最好的。Charlie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了,唯一会改变的,就是让他得到一个更健康、更快乐的未来!”
  但法院已经接受了此案,作为父母的他们也毫无办法。
  审理这桩案子的是Nick Francis法官,他表示会在4月3日开听证会,听取双方的意见后再做出决定,而这个决定主宰着Charlie的生死。
  只有一个月时间,自己就可能失去孩子。
  Yates和Gard很痛苦,但他们还想在最后拼一把。他们开始不断地上媒体、报纸、电视,告诉全英国人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们还拍摄了很多短视频,呼吁民众支持他们。
夫妇建立了捐款页面
  夫妇俩还在Gofundme上建了一个捐款页面,目标是130万英镑,他们希望一旦判决成功,就能带着孩子去美国,就算法院想对他们不利,也能告诉法院全英国的民意。
  从3月中旬到4月2日(也就是开庭前一天),有81000多名好心人帮忙,总计捐款超过123万英镑!
夫妇建立了捐款页面
  这次捐款是全英国的“第二大规模网络捐款”,捐款人从著名模特和电视主持人Tamara Ecclestone(捐款1万英镑)。
  到45岁的普通家庭主妇Helen Barnes(捐款4万英镑,是最大笔单数捐款)。无数知名或不知名的人们都给夫妇俩打钱,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好好活下去。。。。
  然而,虽然所有人都充满希望,众志成城,但法庭开始后,却是绝望。。。。
  多位知名的英国医生在法庭上表示支持医院的做法,告诉法官孩子身体上的损伤是无法治愈的。
  之后美国医生也出席法庭,他说自己发现Charlie的病情比之前想的还要糟糕,他无法确定能不能成功。
  从上周一到昨天,经过经过多场辩论后,Nick Francis法官终于做出了最后的判决:医院胜诉, 医院有权利立刻停掉Charlie的生命维持机器。
  “我怀着非常沉重的心情做出了这个决定。为了Charlie最好的利益,我不得不这么做。没有任何治疗手段能够扭转Charlie的大脑损伤。虽然对他进行新的治疗手段对现代医学实验有好处,但对Charlie本人没有好处。Charlie应该有尊严地死去。”法官在判决后说道。
  这个结果超出现象,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网友们也吵成了一团,有的网友反对法官的判决:
  “我心都碎了。为什么一个成人要求结束自己的生命是违法的,而一个法官却可以决定一个孩子的生死?”
  “没有任何人有权利夺走一个人的生命,不管是法官、医生还是其他什么人!”
  “为什么?父母有足够的钱,给孩子一个机会吧。。。。这个判决真是太让人伤心了。”
  “就算只有千万分之一的活下来的机会,也要试一试啊!”
  有的表示了中立和纠结。。。。
  “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一半的我赞同医生的话,另一半的我支持父母。”
  “想到小Charlie,这让人感到更伤心了。”
  还有人支持法官和医院的做法。。。
  “就算只有千万分之一的活下来的机会,也要试一试啊!”
  “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一半的我赞同医生的话,另一半的我支持父母。”
  “想到小Charlie,这让人感到更伤心了。”
  “是很痛心,但我觉得法官做的没错!没人能确保治疗有效,美国医生给的也不过是虚幻的希望!”
  “让孩子死去确实是最好的选择了。也许他感受不到疼痛,但谁愿意这样活下来呢?”
  “这不是生活,仅仅是生存!”
  “现在很多人为了用安乐死来结束病痛的生命不断抗争,可怜的Charlie也需要这样有尊严地死去。”
  “对父母来说确实是艰难选择,但抱着你的宝宝,告诉他,你们已经尽全力了。让他平静地走吧。。。”
  现在,Yates和Gard非常痛苦,但他们表示会上诉对法院判决的质疑,不到最后一刻不会放弃希望。
  在这场纷纷扰扰里,没有一方是赢家。。。。
  网友评论:
  戴维酱:其实我觉得非要让小孩子这么痛苦地活,着还不如让他直接地走。
  林德里曦:看完了,表示非常支持医院的决定。人应该有尊严,有未来地活着。
  文欣儿的奇幻漂流:我觉得吧,这样活着还不如让孩子没有折腾地离开。
  良善师太:带过呼吸机、插过管的人说,这样真的很难受、很难受、很难受、很难受……
  舒歌夜带刀:“因为无法移动肌肉,连痛苦都表达不出来”,让他走吧!
  绵卷卷:对于父母来讲,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看着自己刚出生的孩子死去。尤其是在觉得自己孩子还有救的时候不去救他。
  Hhxhxx:不说其他的,难到自己的孩子不是自己决定的吗?凭啥医院来决定自己孩子的生死,父母当然觉得有一线希望都要去尝试啊,人家有钱,你凭啥不给人家治?还不让人出国治疗,管的也太宽了吧。
  鲨鱼傻鱼:知道为什么多数国家不允许安乐死吗,因为你没法确认要求安乐死的人在最后一刻,有没有那么一丝想要活的念头,所以不可以安乐死。凭什么成年人都不可以安乐死,婴儿却可以被放弃治疗?怎么说也是一丝丝的希望。
  原标题:[心疼]2个月大宝宝得了重病,父母想要他活,医院却要他死。。。 最后宝宝的命交到了法官的手上。。。通灵佛教网&||||||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
  会性法师讲述
  民国八十年四月启讲于屏东普门讲堂
  总释名题
  明译史
  甲一、序分
  甲二、正宗分
  甲三、流通分
  壹、绪言
  阿弥陀经是佛一代时教中的胜异法门。古来禅宗被誉作&教外别传&,我则赞净宗是&教内特传&,其胜妙利益,八万四千法门中,无出其右。因此,传承二千余年,历久弥盛。
  缘于客家老人,尤其中北部学佛者,常在我面前慨叹,有客籍法师,却闻不到妙法。所以,从今起,每周六,用母语讲一小时,录音流通,方便乐闻佛法而听不懂国、台语的客家信众。
  未说前,先略述本门胜益,念佛妙利无边,综合言之,不出三点:
  一、普摄群机&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古德云:&上上智不能逾其阃,下下根亦能臻其域&。上智下愚,皆不出其范畴。
  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初于福城亲近文殊,大士教发菩提心已,引往南方,参德云比丘,是五十三参的第一位善知识。德云比丘教修念佛法门,虽非念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但以念佛为先,故知修学菩萨道,以念佛为首要。龙树菩萨十住毗婆娑论云:初学菩萨,不可离佛,离佛则道业难成,故须求生清净佛国,随佛修学。大智度论说:&小鸟弱羽仅可缠枝&,羽翼未丰,不能高飞远翔,只能依赖母鸟,穿梭于树间。初学菩萨,也如小鸟,不能离佛菩萨及善知识,否则,道业难成。因此,若无力成就于五浊,当生净土,近佛修习。
  善财参德云比丘后,历五十三位善知识,末参普贤,普贤菩萨为赞佛功德,并在行愿品中,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善财五十三参竟,所证与普贤等,普贤菩萨尚教彼修十大愿,依愿起行,求生西方,亲近弥陀,足见菩萨行者,上根利智如善财,从始至终,不离念佛法门。乃至佛法传入东土,除莲宗诸祖外,余如天台智者、湛然、蕅益,贤首之清凉国师在华严疏钞中也广赞弥陀念佛法门;清朝着贤首五教仪的续法法师,注观无量寿经,劝人修习净土,纵使是禅宗,到了宋朝初年,永明延寿禅师,也提倡禅净双修,作四料简,往后禅宗大德,兼修者甚多,明莲池大师,即是最佳典范。上根上智尚如此,况我等中下之人,更需仰赖。时值末法,可说除念佛法门外,众生无以了生死,尤其宗门祖师禅,非上智难窥堂奥,易入歧途,百丈清规云:&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彼是禅宗祖师,勉众以念佛为依归,由此可知,念佛法门之殊胜!
  二、当生成就&即&带业往生&。乃净土法门最胜处,却易让人产生误解,认为做恶不要紧,念佛便可,慈老曾驳斥说:&极乐世界是清净佛国,不是垃圾堆,岂是造业念佛者的避风港?&。业,主指烦恼种子,众生八识田中,充满见思惑等,依声闻法,断惑了生死,证阿罗汉,利根者三生,钝根六十劫,而念佛法门,今生成就,只要深信、切愿、力行,临命终时,一心不乱,能伏烦恼,令不起现行,弥陀圣众,接引往生。靠己信愿念佛力,也仗弥陀大愿力,慈悲摄受方得,故又名&他力教&,单言他力,易误会己不精进,唯佛是赖,全身靠倒,若真如是,世间早无众生,因弥陀强拉硬拖,非去不可,惜度众不能勉强,佛言:&无缘不能度&,须己发心,佛只能作增上缘,帮助众生。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云:弥陀慈光在前牵引,释迦世尊劝嘱往生,如在后扶持,前携后护,此时不修,更待何时?只要临终,心不颠倒,舍报安详,必定得生,生已,无上菩提,一生成办,莫再迟疑!
  三、往生必得三不退&娑婆修行,进进退退,故难成就,如世尊之大善根,犹须三大阿僧祇劫,况我等劣根劣智者,恐遥遥无期,惟依念佛法门,求生安养,方能究竟不退,经文云:&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即是此意。
  念佛法门,单凭这三点,就值得大家修学。十住毗婆娑论赞为&易行道&,方便简捷,&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一句弥陀,三岁小儿都念得,所以,只要肯发心,执持名号,尽此一生,得不退转,毕竟成佛,故当精进,专一求生。
  藏经中,专说念佛法门的经典有三部: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谓之&净土三经&。另天亲菩萨着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往生论),叙修念佛而得往生的论典,是净土宗的&三经一论&。
  观无量寿经以修观念佛为主,兼谈实相,第十六下三品往生章则说持名,实相、观想、观像、持名四种念佛法皆论及,但着重在观想念佛。
  无量寿经明弥陀因地发四十八愿,历劫修行,成就今之清净佛土,及其摄受众生的情形。隋朝净影寺慧远大师无量寿经义疏云:&无量寿经明弥陀从因地至果德,所行、所成、所化众生&,观经言九品往生,无量寿经说四十八愿,皆与念佛法门相关。欲知十六观想及&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义理,须阅观经。欲明弥陀本愿,得看无量寿经。
  现今要讲的阿弥陀经,专述持名念佛,平常听闻之念佛名号、念佛方法,均出于此。三经中,本经文字最少,仅一千八百五十八字,而流通最广,为丛林必备晚课,足见其重要性。阿弥陀经,人人会读,且滚瓜烂熟,但文浅义深,须加解释。
  除三经一论外,另华严、法华、大集、宝积等许多大乘经典都提到念佛法门,由印度至中国,历代高僧大德著书立论,赞叹念佛法门者甚多,如马鸣菩萨起信论、龙树的十住毗婆娑论等,都倡导念佛法门,清?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云:&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法门殊胜,由此可见。
  本经文少,理似浅显,实含深义,须探讨之,欲说本经,先释经题。
  贰、总释名题
  总释名题有三段:一、明通别,二、七种立题,三、正释经题。
  一、明通别
  &佛说阿弥陀经&是本经的题目,有通有别。&佛说阿弥陀&是别题,为本经之专称。&经&通题,通于诸经,凡佛金口所宣,皆名经。
  另&佛说&二字也通他经,如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经,净土三经都标佛说,其他大乘经典也有,见大藏目录可知,故此二字又为&别中之通&,虽是别题,却通余经。
  &阿弥陀&专属本经,乃&别中之别&,是这部经真正的别题。
  二、七种立题
  古德认为佛经建立题目,不出七种,谓:三单、三复、具足一。三单即:
  单人&如维摩诘所说经。&维摩诘&居士名,因人,因地修行之人。若用佛号立题,则是果人立名。
  单法&如大般涅槃经,只谈法性,即佛性,诸佛亲证之理体,众生本具之自性清净心,约理说涅槃,约智说是菩提。涅槃经单性法,无人、喻。
  单喻&如大宝积经。有一二○卷,聚积许多经义而成,如众宝聚集,喻其理趣丰富。
  三复:
  人法&如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菩萨名。&本愿&修法。
  人喻&如如来师子吼经。&如来&佛十号之一,是佛之果号,属果人。&师子吼&譬喻。狮为万兽之王,狮子一吼,百兽潜藏,以喻佛说法能降伏邪魔外道,故佛座曰狮子座。
  法喻&如妙法莲华经。&妙法&是法,&莲华&比喻。用&莲华&喻&妙法&,帮助众生明了。
  &喻&有全有偏。比喻是假借相仿事相来显示其义理,如狮子吼,喻佛说法能伏邪外而言,并非完全相同,如&佛面犹如净满月&,乃假借十五之皓月,喻佛面清净光明,并不是说佛面如满月之圆,脸圆如盘,好看吗?庄严吗?取其皎洁非取其型状,藉詞部分而已,因此,要懂得看比喻。
  如对生盲者说白色,喻如雪之白,盲人摸雪,以冷为白;喻如白鹤,一触,鹤飞了,又以飞为白,如是错解,再多的比喻也枉然,学佛须具&道眼&,闻法要有智慧,莫死在句下,古德云:&离经一字,便同魔说&,但若死执文字又是&三世佛冤&,故要善解喻义,所谓&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莫错会。
  具足一:
  人法喻&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是性法,&佛&果人,&华严&比喻。人、法、喻三种具足。
  本经为&单人&立题。&佛说&指教主释迦牟尼佛。云何只写&佛&而没标名?因此界仅释迦牟尼成佛,为娑婆教主,不须另列名号,凡经题之&佛说&,皆世尊无疑。
  &阿弥陀&也是人名,极乐世界教主的果号。能说、所说皆果人,纯&人&立题,无法、喻,谓&单人立题&。
  此乃通途讲经之普通常识,欲研佛经,不可不知,故略作介绍。
  三、正释经题
  &佛说&指教主释迦牟尼佛,出生距今多久呢?因古印度不重历史,所发生的种种大事,全赖后人推研,很难准确,不像我国,周朝已有史官制度,记录国之要事,历史相当完整。所以,关于教主生日,众说纷纭,无从确立,依中国说法,降生在周昭王甲寅年四月初八日,若依此计算,今年是西元一九九一,已有三千零十八年,八十岁入灭,除掉八十年,入灭至今也有二千九百三十八年,而国际认为入灭至今有二千五百三十三年及二千五百三十五年,这二种说法较为普遍,其他还有十八种不同的版本,距离最近的说,佛降生至今不过二千五百五十五年而已,究竟如何?存疑!我们就随顺国际间的说法吧!学佛,这些并不重要,先摆在一旁,莫说是佛,我们自己也未必清楚自己的生辰,问妈妈,妈妈不太记得,依然成谜,以前,慈老常说:不要说世尊,我连自己生日都不知,因没问过母亲,后来也只是大概确定一下而已,并不标准。这跟修行无关,不必详究,待己证果,得他心通,自然便知,不过,约在二千多年前没错。
  二千多年前,世尊降生印度迦毗罗卫国,为净饭王太子,名悉达多。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道,关于这点,也有争议,有说二十五岁出家,三十五岁成道的,若如是,说法才四十五年,八十岁入灭,是大家公认的,这也不须探究。
  &佛&待经文再讲,一开始,理论多,恐大家&入定&。
  &说&即讲说。古德云:&说者,悦所怀也&。佛说法,畅悦本怀,皆自本性流露,心怀欢喜。为何标&佛说&呢?因经通五人说。客语&五&与&女&同音,曾于某处讲经,提到佛初度五比丘,被误作佛成道,先度女人,女人较伟大,被同音字混淆了。佛经除佛外,&佛弟子&,声闻如舍利弗、目犍连等,菩萨说的也不少,尤其华严经,差不多都是菩萨说的。&诸天&真悟佛法,经佛印可也可说,如释提桓因善说般若,佛证无误,也是佛法。&仙人&指一般修道者,通佛法也可以说,在佛世,经佛印许,等同佛说,佛灭后,就不可能了。&化人&变化人。佛、菩萨、声闻、诸天,都能变化,仙人若有神通也能以变化人说法,如&观佛三昧海经&提及变化人说法的情形,不论佛子、天、仙、化人,只要经佛印许,都可说法。
  这部阿弥陀经除序分、流通分末段是结集者所加外,余皆释迦佛亲口演说,故标&佛说&,拣非余四人说。
  &阿弥陀&梵语,译无量寿、无量光。经中云:&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以光、寿释阿弥陀。其实,无量光、无量寿就概括一切空间、时间的所有功德。&无量寿&约过去、现在、未来,竖穷三际的时间说。&无量光&约空间论,横遍十方。仅此二释,括尽诸佛功德无遗,故有释&阿弥陀&为&无量&的,念一佛即念无量佛,万德具足,而以光、寿表之。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极乐世界在那?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阿弥陀佛于久远劫前,亲近世自在王佛,发菩提心,愿成就庄严国土,摄受十方众生,世自在王佛即为广说二百一十亿清净佛刹,法藏比丘摄取之后,花了五劫的时间,截短取长,并发四十八愿,誓立胜妙国土,恒度众生,今因圆果满,终致成就。
  关于&阿&的念法,近几年有人提倡念&ㄚ&音,到底是ㄚ还是ㄛ?趁此略说一下。以历史观点看,翻遍辞典字典,如中文大辞典、辞海、中华乃至康熙字典,&阿&本音皆ㄛ(客家音)非ㄚ,ㄚ是破音。历史上许多地方读ㄛ的,如&阿房宫&;今江苏丹阳县,古曰&曲阿&等。本经译于一千六百年前,五胡十六国至东晋姚秦时的长安,当时北方&阿&字,尚未出现破音,仍用ㄛ,ㄚ音在南方,如俗之阿公、阿妈、阿兄、阿嫂等,是长江以南的用音,只是开口声,并没意思,无字可写,借用阿字,读破音ㄚ。鸠摩罗什法师在北方翻译,读ㄛ才对。还有,古来译者相当负责任,凡须读破音、二合音或轻重音,皆有标明。如咒语是梵音,当时中国无此字,须二字合起来切音,则标&二合&,三字合切&三合&,阿并没注明,念ㄛ没错。据我所知,大陆来的老一辈法师,没听过念ㄚ的。
  客家话阿爸、阿哥,既俗且土,毫无意义,我小时读唐书,如幼学琼林,有神名&阿香&(古传为雷部推车之女),老师特别叮咛,为恭敬故念ㄛ,不可读ㄚ,否则对神不敬。一千多年来ㄛ到今天,为何要改念ㄚ呢,实在不该!
  &经&通题。梵语修多罗,正译&线&,国人重经不重线,且佛法未传来,儒有四书五经,道有老子道德经、南华经,凡圣人言教皆称经,随顺国情故译为经,佛是天中天,圣中圣,所说之法更应称经。实际,经是经纬,不违线之本义。言&经&,义尚未周,详云&契经&,上契诸佛之理,佛佛道同,后佛如先佛之再来,所说真理无二无别。下契众生之机,佛法如药,众生烦恼如病,心病还需心药医,然众生根性千差万别,得应机说法,应病予药,才能药到病除,故云&契经&。经之义,详说甚多,智者大师法华玄义中以五义释经:一、经。即经由,教行理,须由经显,依之而行,才能达成目的。二、契。即契经义。三、线。即贯穿义,佛说法如散花,以文字贯穿,令不散失。四、法本,诸法之本,世出世间一切修行法门,都从经出,为众法本。五、善语教。佛经说的都是好话,目的在使人断恶修善,自净其意。另印度传来之阿毗达磨杂心论(简称杂心论),言经有五义:一、涌泉义。佛经义理无穷,源源不绝如泉水。二、出生义。展转出生最上善法,一切行门,从经而出。三、显示义。显现妙理,事相理性,表露无遗。四、绳墨义。裁定邪正,明辨善恶,云何趣善弃恶,超凡入圣,经能定夺。五、结鬾义。也就是贯穿义。印俗喜以串花作头饰,如花环,但非挂在胸前,而是装扮头发,花因线穿故不散失,经因文字贯穿,而不遗漏。
  除此之外,另有许多解释,不一一详述,古德云&实摄&义,贯穿所应说义,摄持所化众生之机,此是正义,余皆引申。总而言之,经者径也,指示修行的路径。经非读诵而已,旨在令人断恶修善,成等正觉。一般误为读经是读给佛听的,怕佛忘了,其实,读经是解义的前方便,经文熟,义理才能前后连贯,能解方能行,如修念佛法门,须懂信、愿、行道理,始得往生。古人云:&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齐休&。
  为何须释经题呢?因题是经的总纲,古德云:&提其纲,则众目自张&,如渔网,提纲,则网目自舒,收放不难。又如衣领&挈其领,则群缕必直&,了解经题,可以说已了解经的内容大意,所以,不论讲那部经,都要先释经题,提纲挈领后,便能抓住重点,不致离谱。本经为释迦牟尼佛所说,开示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之依正庄严,及持名念佛求生西方净土的方法。
  参、明译史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佛降生印度,母语是印度话,北传佛教多属梵文,南传如缅甸、锡兰一带,属巴利文,中国佛教或由印北传入,或从西域间接传来,属北传经典。我们没研究梵文、巴利文,根本不识其字,遑论其义。如国际通行的英文,我称为&豆芽字&,没学abc,那懂得!今天能见闻读诵,全是译师功德,故凡讲经,必先介绍译者历史。
  从历史迹象看,佛教早已传入中国,但一般认为是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夜梦金人,才遣使往请。藏经存有四十二章经,译者为迦摄摩腾和竺法兰二位法师,是中国最早翻译的经典。但从明帝到汉末,都沉寂不显,成了中空期,直至汉恒帝,汉灵帝、献帝,才又热络起来。桓、灵二帝时,支娄迦谦、安世高相继而来,安世高法师译八大人觉经,从此,中印交流不绝,到隋、唐,已成佛教的黄金时代,是最盛期。
  &姚秦&标翻译朝代。
  &三藏&经、律、论。佛法虽多,结集不出经、律、论三藏。&法师&以法自师,以法师人。以佛法作典范,且以佛法化导众生。古通经者为经师,弘律者称律师,达论者为论师。精通三藏,自利利他,德高望重,方堪称为&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法师名,此云童寿。&译&将梵文译成中文。先依字释,再详明翻译年代和历史。
  &姚秦&,五胡十六国之东晋时期。中国历史,三皇五帝不说,周朝时已有详细的历史记载,周文王之子武王灭纣后,建国号周,从西周至东周、春秋乃至东周列国、战国七雄,到东周亡共八百七十多年。周后七国争雄,秦始皇并吞六国,国号秦,因暴虐无道,前后只二十多年,实际在位才十五年。始皇死,予胡亥继位,不及半年便亡。秦末,楚汉相争,刘邦花五年时间就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是汉朝的开国元勋,有西汉、东汉,西汉二一五年,其间王莽篡位十余年,汉光武刘秀中兴,建都洛阳,在长安之东,称东汉。西汉又称前汉,东汉又名后汉,有一九五年。前后汉各十二位皇帝,有四百多年历史。汉献帝时,曹操霸权,曹丕篡位,形成魏、蜀、吴三国,不过四十多年。后三国尽归司马氏,司马炎先灭蜀、魏,再收东吴,改国号晋,五十多年后,因八王之乱,北方落入外族,成五胡十六国,东晋偏安于南方(长江以南,今之南京)。北方五胡,即匈奴(今内外蒙),羯族,为匈奴之别支。鲜卑族是东胡。氐族,甘肃一带的少数民族。羌族,占据西边敦煌处。将中国割裂成十六小国,实际有二十多个,有的立国不久,不成气候。十六国是:夏、前赵、后赵、&三秦&前秦、后秦、西秦,&四燕&前、后燕、南、北燕,&五凉&前凉后凉及西、南、北凉。再加成汉。十六国先后成立,并非同时,共有二百多年。
  东晋至宋文帝元嘉年间,南北朝对峙,北方被北魏统一,足有一百五十多年,五胡大闹中华。但五胡小国,许多信奉佛法,当时占据长安的苻秦(又称前秦),也是五胡之一,苻秦灭,姚秦兴,(国主姓姚,故名姚秦,又称后秦以拣别)。姚秦西元三八四年建国,四一七年灭。鸠摩罗什法师约在西元四○三年来中国,依开元释教录,本经译于姚兴弘始四年(四○六),现西历一九九一,距今已有一五九○年历史。姚秦之后是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国父孙中山先生推翻满清,建立中华民国,今年是八十年。阿弥陀经已流传一千五百九十年了。
  &鸠摩罗什&龟兹(丘慈)国人,当时西域三十六个小国之一。父鸠摩罗炎,本印度人,舍相位游学到西域,龟兹国王钦佩其德学,以妹妻之,生下鸠摩罗什。师之母信佛,师七岁时随母出家,九岁亲近槃陀达多学小乘法,又回沙勒国,跟沙车王子须利耶苏摩学大乘法,二十岁已博通三藏,各处弘法,备受敬重。龟兹王奉为国师,名声远播至中国。
  时苻坚崇敬道安法师,问何处尚有高僧?云:&闻西域有罗什,当请之。&苻坚遂遣大将吕光率十万大军,嘱先礼,若不肯再用兵。鸠师既是国宝,王当然不舍,吕光两天就用武力解决了。因交通不便,来去费时,光回至凉州(今甘肃),闻苻坚败于淝水之役,臣姚苌继位,而于凉州自立为三河王。师被困凉州,研究中国语言文化,光不信佛,因师预告灾难,多次皆准,方视作军师,软禁在凉。
  姚苌死姚兴继位,吕光逝,传位侄吕隆,兴发兵于弘始五年灭凉,迎回鸠师。开元释教录说弘始四年,可能有误,是否凉未亡便请,不得而知!师西元三八六年至凉,四○三年才到长安,留置十八年之久。关于师受苦情形,可见梁高僧传第二卷鸠摩罗什法师部分,此不能细说。
  师弘始四年或五年来长安,十五年圆寂,前后才十年。所译经论,依开元释教录载,有七十四部,三百多卷。现存约三百卷左右。在中国佛教四大译家中,是最负盛名的一位,所译经典流通最广,最受欢迎。如法华经有三种译本,以师所译最受欢迎;金刚经有六种译本,其中&尔时,慧命须菩提&约三行字,鸠译无,可能是漏抄,由元魏菩提流支译本补入,仍采师译,足见彼与国人法缘之深。
  师以义译为主,文辞优雅,甚合国人口胃。玄奘大师采直译,文较繁,故流通少。师对中国佛教贡献甚巨,如三论宗之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加上大智度论为四论宗,皆师所译,净土宗阿弥陀经也是,凡佛弟子,无不读诵,最为普遍。
  师七十岁圆寂。据僧肇所写鸠摩罗什法师诔,弘始十四年末,师仍健在,另师所译成实论(成实宗)后记也提到十四年犹在人间,足证是十五年入灭,高僧传说十一年,恐有错误。
  古之译师,不论中印,皆历尽千辛万苦,今日得以见闻,当生珍重心,对译者作感恩想,非彼之付出,我等无缘读诵受持,阿弥陀经除本译外,玄奘大师也有翻译,经名&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藏经中有。旧译唐代已相当盛行,念佛者多,不阅藏者,不知有异译,有心研究者,不妨对照参考。
  师临终前发愿:&若所译不违佛旨,荼毗后,舌根不坏。&后果然舌根如生,更明所译正确,足堪信任。
  为证信、感恩故,略说译史竟。
  这本阿弥陀经从印度传来,由龟兹国博通三藏的鸠摩罗什法师,在东晋时的北方,五胡十六国之姚秦(又称后秦)时代,所翻译的。
  肆、别解经文
  甲一、序分&分二
  本经共一千八百五十八字,文长,须依古德方法,先&分科判教&,不分科不能提纲,至于判教,从略。古来教下以天台、贤首为最,星期日讲的&天台四教仪&便是台宗入门书,天台宗法师用五重玄义:一、释名,二、显体,三、明宗,四、论用,五、判教相。作经前悬论,提示全经大纲。贤首宗则用十门悬谈,即一、教起因缘,二、藏教所摄乃至第九、总释名题,十、别解文义,分十段。
  现在不采这种说法,因为这种讲法,起码要三、四天时间。我二十一岁时,斌宗法师在狮山讲阿弥陀经,共当侍者,每天讲大座,搭衣唱赞,结束时回向,前后近两个小时,讲一点半钟,共二十一天,经题六字,讲了一星期,用五重玄义发挥,若对教理没研究,如鸭听雷,故不取之。
  据闻民国三十几年,圆瑛法师在上海圆明讲堂讲金刚经,一位受持金刚经的居士,逢此胜会,欢喜不已,捧着经本去听讲,除了开头第一句&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听懂外,第二句就&莫宰样&了,六、七日后,干脆不带,晃着手去,依旧只听懂第一句,直到第三十六天才听到&如是我闻&。因法师用十门悬谈释题,若非有坚定信心,早打退堂鼓,尤其现在家家有电视,干脆看电视算了,何必去坐冷板凳!
  虽不依古判教,但须顺文分科,否则,不得要领。佛教传来,汉朝末年,就有人讲经了,大多是随文而说,消文释义,东晋道安法师始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时人以为标奇立异,后亲光菩萨佛地经论传来,方知经本分三分,即一、教起因缘分,二、圣教所说分,三、依教奉行分。认为道安法师有先见之明,赞曰:&分经雅合于亲光,释姓普同于增一。&成一名对。师之前,中国及西域一带出家人,都随师姓。如师姓支,弟子就姓支,三国时之支谦、支亮便是;师姓竺,弟子也姓竺,竺道生、竺法护等,道安法师也姓竺,所以,有的写竺道安。师倡出家佛子,皆师于佛,当随佛姓,佛姓&释迦&,国人好简,单取释字,免复姓之疑,师以己为首,自称释道安。当时也有人反对,至增一阿含传来,中有偈云:&四河入海,同一咸味;四姓出家,同称释子。&才信服。&四河&恒河、信度河、私陀河、缚刍河。四大河水流入大海,与海同一咸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姓阶级出家,不分贵贱,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同称释子&的释子非指释姓,因当时印度外道也有出家的,为拣别故,凡释迦佛子均称&沙门释子&,由此证明出家人姓释是合理的,故有&释不问姓,道不问年&之说。圆领方袍之佛子,同一释姓,不须请问&贵姓&?道家修仙,求长生,莫请问&贵庚&?以免失礼。台湾佛教受日本影响,不重视这一套,出家后仍沿用俗姓,如妙果和尚俗姓叶,叫叶妙果,真常法师姓曾,曾真常,因而多数人喜问:&师父,您姓什么?&我只好回答:&我俗姓姓陈&,表示未出家时姓陈。
  道安法师俗姓卫,常山扶柳人,幼失依恬,外兄孔氏抚养,七岁读书,过目不忘,十二岁出家,相貌丑,不受器重,下田耕种,三年无一教诲,毫无怨言,自认初学,应多培福。一日夜归,礼师求经,师与辩意经一卷,约五千字,携入田,休息方读,暮返再求他经,师云:&昨经未读,何以复求?&答:&已能背诵。&师虽诧异,并未表明,复与成具光明经,我算过,有九千八百多字,翌日傍晚便还,师令背诵,一字不漏,师惊叹不已,送北方亲近佛图澄,深受大益,终成一代明师,法门龙象。
  秦王苻坚敬重景仰,王伐襄阳时,师居檀溪寺,众四百余人。时有名士善辩,自号习凿齿,意思是对方嘴一开,牙齿就被凿下来,自视甚高,访道安法师,自我介绍为&四海习凿齿&,师对曰&弥天释道安&。时人以为名答,亦是名对。苻坚攻襄阳,请二人至长安,喜曰:&朕以十万雄师取襄阳,唯得一人半。&法师精通世出世法,是全人,习凿齿仅通世间法,是半人。
  师一生贡献良多,尤其倡编众经目录,把已翻译经典编成目录,并呼吁译者签名,东晋前之佛经,多失译名,囚译者不好名故,师请留名,表示负责,并使后学起信。鸠摩罗什法师东来,缘于师力劝王请,鸠师亦远闻师名,叹为&东方菩萨&,惜未相见。今法门中许多规矩,亦师所立。师寂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西元三八五),年七十二。欲详知可阅梁慧皎法师撰之高僧传第五卷。
  经之三分,古德喻:序分如人面,五官具存,可辨智愚忠奸,见序分能知内容大概。&正宗分&如身躯,五脏俱全,为经之要旨。&流通分&如手足,运行无碍,流传后世他方。
  &分科&见仁见智,本经有上百家注解,古注中出名的有三部:一、明万历年间莲池大师之&阿弥陀经疏钞&,四卷,最详细,段段皆显理。二、幽溪传灯大师的&阿弥陀经略解圆中钞&。&略解&乃明朝大佑大师着,传灯大师加以注解,谓之&圆中钞&。&圆中&是天台圆教中道之义,表本经义理至高至胜,最为圆顿。三、明末清初蕅益大师的&阿弥陀经要解&,全是要义,真是名符其实的要解,公认是注解中最好的。印光大师在文钞中处处赞叹,认为古佛再注,也不过如此。后代弘法者,多依之。
  &要解&精简深妙,常人不易明白,后人再加以注疏,最早是清末&阿弥陀经要解便蒙钞&;民初宝静法师的&弥陀要解亲闻记&,圆瑛法师&要解讲义&,其中又以要解讲义最流通。
  民国三十六年,斌宗法师讲阿弥陀经,也是根据要解,&分科&则有自己的看法,三分仍依要解。疏钞和圆中钞,序分、流通分的分法不同,现在我们也以要解为准。蕅益大师的分法是:
  序分&如是我闻.....今现在说法。
  正宗分&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应富发愿,生彼国土。
  流通分&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音同触ㄔㄨ╝)鞞佛...........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先说序分。&序&序头,无序分不能入正宗,如抽丝剥茧,须寻出头绪。有通序、别序二种。&通序&,通诸经故。凡佛经开始皆有信、闻、时、主、处、众六种成就,谓之&六成就&,又名&经后序&,结集时才加入的,也叫&证信序&举此六种,证明是佛金口宣说,值得深信。&别序&,个别。每部经的发起因缘不同,又名&发起序&,如金刚经,从佛托钵回园,洗足已,敷座而坐,须菩提请问为发起。法华经由佛放光,弥勒菩萨启请,文殊菩萨回答作发起。也叫&经前序&,讲经前就有了,非结集时才加。证信序对发起序,经后序对经前序,通序对别序,皆有其定理。
  乙一、通序&分二
  通序分二:丙一、举五事证信,丙二、引大众同闻。何以经前都有&如是我闻&等六成就呢?原因有四:
  一、遵佛遗嘱&世尊八十岁二月十五日,于拘尸那竭国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人天大恸,证果者敬肃,阿难尚未证果,又是佛侍者,更为伤心,阿那律尊者劝彼把握时间,请教世尊,阿难言:我心悲乱,无从问起。尊者代拟四问:一、佛在世时,大家以佛为师,佛入灭后,师兄弟们,以谁为师?二、佛在世时,以佛为住,佛灭度后,依何安住?&住&非单指衣食住而已,主要指心之安住,佛在世,精神仰赖佛,便能安心修行,佛灭后,心云何安,怎样才能修行?三、恶性比丘,如何治之?佛世有六群比丘,六人一伙,调皮捣蛋,对佛敬畏,唯佛能伏,佛灭后,当如何?前三种与经文没关系,第四点才重要。问:佛说法四十九年,将来结集,经首应安何字,令人一见,就能辨别?
  阿难于是静心请教,佛答:一、以戒为师。戒为佛子师,七众弟子,持戒清净,道业方成。二、依四念处为住。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佛之法身慧命,依此修行,即佛常住心中。三、恶性比丘,默摈治之。莫理他,不随之起贪嗔痴,作好榜样,潜移默化。&默摈&律上另有含义,从略。四、经首安&如是我闻&等六成就,以兹辨别。所以,六成就是遵佛遗嘱而建立的,是普通的佛学常识。
  二、断众疑:断除结集时,大众的怀疑。佛二月十五入灭,四月十五日(依中国历法),结夏安居,在三个月中结集三藏教典,因舍利弗、目犍连已先入灭,故以摩诃迦叶为上首,大迦叶领五百阿罗汉在毕钵罗窟(七叶窟)结集。阿难多闻第一,大迦叶曾赞说:&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是结集时的首要人物,却未证果,不得参加。受迦叶尊者严逼,七日不眠不休,终于悟了。阿难证果相当特殊,是离行、住、坐、卧四威仪而证的,因日夜精进行道,第七日晚疲极,想躺下休息,思道业未成又坐起,实在很累,又欲卧倒,就在坐、卧之间开悟了!大家睡时,不要一看到床铺就迫不急待,想梦周公,学学阿难,说不定在起卧中就证道了,这是史上有名的证果法。当时已半夜,急赴七叶窟敲门,迦叶诃曰:你未证果,莫来!答:我已证果。曰:既已证果,不须开门,从钥匙孔进来!既入,大家恭喜,即升座结集,阿难心存虔敬,祈佛加被,众见其相好庄严,如佛无异,顿起三疑:1、疑佛重起&佛怜愍众生,故再回来说法。2、疑他方佛来&有的转念一想,佛非小孩,不会开众生玩笑,去又回来,恐是他方佛游此悲愍教化。3、疑阿难成佛&或许是阿难成佛了。俟阿难宣&如是我闻&等,三疑顿断,只因结集经典,重述佛所说法罢,有的一闻&如是我闻&,不禁泪下,人天眼灭,如今唯听&如是我闻&,代佛宣说而已。
  三、息诤论:阿难也是佛弟子、同门师兄弟,以六成就表结集经典,非僭越向辈,息诸诤论。
  四、异外道:别于外道典籍。当时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各有其教典,以中国言,如老子道德经,开头便&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儒家论语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没六成就,六成就是佛经的标志,具此证明可信。标六成就的四种原因中,二、三两种,是为了结集,结集后,断疑、息诤就不须要了。
  一、四两种,从结集到尽未来际,佛法尚存,便不可缺。
  丙一、举五事证信
  举出五种成就证明经之可信。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樹给孤独园。
  &如是&信成就,有三种解释:一、指法之词,指这部阿弥陀经。二、信顺之词,信则如是,不信则不如是,经乃佛语,我皆深信奉行曰如是。三、显理之词,显示实相妙理。古德云:&不变名如,无非曰是&。如如不动,亘古常新曰如,正确无谬曰是。每部经各有其如是之义,本经以&一心不乱&为如,&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为是。专心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便是如,知心是佛,用心修行,使之成佛,即是是。
  &我闻&闻成就。我,阿难自称。闻,耳根发耳识,听到并且了解,如我说的大家都清楚叫闻。闻既用耳,云何说我闻?因我为总,耳是别,&我闻&即含耳闻。或问:佛法说无我,学佛当破我执,云何说我?须知我有多种差别:一、凡夫妄执我。凡夫执有我、我所,破我执为破凡夫妄执也。二、外道邪见我,外道执有神我。三、圣人假称我,阿难结集不假名我,谁闻之?故阿难假名称我。&如是我闻&如是这部阿弥陀经,是我阿难亲自从佛所听闻的。
  &一时&时成就,有一个时候,为何不标明日期时间?一、各地时间不同,如印度计日与我国相差半个月,我们三十,彼是十五,日期有异,徒增麻烦。二、佛说法不仅在人间,如地藏经讲于忉利天,人间一百年,彼天一昼夜,怎么比对?故用一时。三、古德云:&说听始终,师资道合&之时。佛观众生机缘成熟,畅佛本怀而说法,说者听者,从始至终,圆满参与。当然,也可大概推算出讲阿弥陀经的时间,一般言佛三十成道,八十入涅槃,阿弥陀经可能在晚年七十多岁时讲的,为什么?依净土三经论,最初发起演说的是观无量寿经,当时王舍城频婆娑罗王被阿阇世太子幽禁,欲将其饿死以作新王,王后韦提希夫人,净身涂乳面,璎珞盛果酱,藉探牢之便送食,七日后,王颜色更胜,太子震怒,将母囚禁深宫。夫人苦甚,狱中求佛,佛现神通为彼说法,彼问:&此土苦不堪言,生此逆子,愿求生净土,不知有何佛国?&佛顶现莲华,华中示种种佛刹,如放电影般,让彼选择。后云:十方国土虽皆严净,但我唯愿求生极乐,不知云何得生?佛为说三种净业、十六妙观。依序则说无量寿经,介绍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可能老王崩后新王登基,国家大乱,佛才来舍卫国说法,开演阿弥陀经。频婆娑罗王与舍卫国的波斯匿王,都和佛同年,老王被幽禁时年近八十,依此而推,佛也已经七十多岁,是将近入灭的前几年说的。这是我会性秉阅藏心得,推算出来的,并无史可考。
  &佛&说法主成就。娑婆世界二千多年来只释迦牟尼成佛,故不须另标姓名,梵语佛陀耶、或浮图,有人将浮图误为塔,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实际上是错的,古时浮、佛同音,才产生误解。国人好简,称&佛&。更有人望字生义,胡解作打猎的叫佛,一个人背个弓再加两支箭的缘故,真让人啼笑皆非。
  梵语佛陀,译&觉者&,大彻大悟的人,不是三头六臂的神,太虚大师云:&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佛是人格最圆满的人,是人做的,不是天生的。觉有三义:一、自觉:烦恼断尽,福慧圆满。二、觉他:&以先觉觉后觉,以斯觉觉斯民&,说法利益众生,使得同等觉悟。三觉行圆满:自觉觉他,功德圆成。成佛福足、慧足,谓之&两足尊&,福慧究竟圆满也,有人误为&足&是脚,说佛是两只脚中最尊贵的,如果说是两只脚,你我都是。起信论之三觉谓:&本觉:人人皆有佛性,有佛性皆可成佛。二、始觉:开始发心修行,行菩萨道。三、究竟觉:烦恼断尽,惑尽功圆,究竟成佛。&佛&之义甚多,此仅略说。
  &在舍卫国祇樹给孤独园&,处成就。在,或释&久居曰住,暂住曰在&,但法华经云:&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并非久居,所以,住、在,皆可视为暂住。
  &舍卫国&标说法国家。当时,印度有许多小国,据说有二、三百个,较大的有十六国,类似我国东周时期,差不多一城一国,一个台湾可割成几十国,小如万峦乡就成一国。&舍卫&新译室罗伐或室罗伐室只,乃憍萨罗国首都,与摩竭陀国王舍城相邻,是城也是国,此云&丰德&,物产丰饶,民心淳厚,百姓有德,常受圣人教化故。
  &祇樹&,只,音ㄑㄧˊ,客家音读ㄓˇ,其实,只、祗有别,据形音义字典云,两字通用已久,读ㄑㄧˊ,ㄓˇ必无妨。这本字典很好,把字形、读音、差别讲得很清楚,佛经也两种都用,本经是&只&,楞严作&祗&洹精舍,因此,各依己之念法,不必更改。
  &祇樹给孤独园&,讲堂名。&只&是祇夜之略称,新译室多祇夜,华言战胜,波斯匿王的太子,出生时逢王凯旋归来故名。&给孤独&,须达多长者的别号,舍卫国大臣,富仅次于王,乐善好施,以照顾鳏寡孤独为己任,国人赞称给孤独长者,是位大慈善家。
  佛成道后,约第六、七年左右,摩竭陀国国王供养竹林精舍,故佛常在王舍城说法,竹林精舍可以说是佛教第一间寺院。
  给孤独长者育有七子,唯么儿未娶,闻王舍城珊檀那长者么女贤淑,又门当户对,亲往提亲,见珊檀那家上下忙碌,备办精美饮食,以为请王,珊檀那云:为供养佛及千二百五十人。长者善根深厚,闻佛字生大欢喜,略询佛事,是夜,精诚所致,深更以为天亮,独往竹林精舍,中途生疑,不知真有佛否?冒然而去,恐有危险!疑生,大地黑暗,复生信心,明如白昼,将近精舍,见佛在外经行,相好庄严,不知如何是好!天人作礼绕佛,长者依行,佛为开示,即断见惑,证须陀洹果,感恩至极,力请佛至舍卫国弘法,佛受请嘱须建精舍安僧,设立讲堂说法,环境要清幽,不可离城太远,免听经不便、托钵太远,并要舍利弗同回觅地。返国后,东寻西找,唯见&祇園&林木胜美,地点适中,合乎理想,数访祇夜太子,太子欲其知难而退,唬须金砖铺地方许。长者照办,余门后一角未铺,正思惟时,太子闻风赶来,见满地灿烂,惊云:我是太子,岂须卖地,玩笑一句,何必当真!长者答:君无戏言,且已劳师动众,举国皆知,若不卖,恐自损形象。太子深思:佛定非凡,方使给孤独如是崇敬,愿共襄胜举,当众宣布,门后不须再铺,由我建一大门,并施花树,共作功德!
  精舍完成,请佛说法,立名为&祇樹给孤独园&,祇夜太子布施的树及大门,给孤独长者供养的园地。精舍占地甚广,据说遗址尚存,曾有人照相回来,我没去过。往后,佛常在此说法,金刚经、楞严经都是在&祇園&讲的,四十九年中,单祇樹给孤独园就讲了二十五年之久。竹林精舍灵鹫山(简称灵山),也有二十多年的弘化,他国亦有,但时间较少。
  丙二、引大众同闻&分二
  引证阿弥陀经非仅我阿难所闻,另有大众共闻,有的判作&列圣凡同闻&,除菩萨、阿罗汉贤圣外,还有人、天等凡夫众参加,意义相同。听众依类分三:一、声闻众、二、菩萨众、三、人天众。
  丁一、声闻众&分三
  闻佛四谛法,修行证阿罗汉果者。前说通序谓之经后序,结集时方加入,但并非随便安置,跟经文息息相关,具表法义味,经列举闻法大众有三类,论断证、发心,菩萨均胜声闻,何以小乘列前,菩萨在后呢?这含有三义:
  一、出世相故。声闻是出家弟子,僧相齐整,故列第一,表僧宝之重要。二、常随从故。千二百五十人乃佛常随弟子,侍佛闻法,少有缺席,证信力强。三、佛法赖僧传故。古德云:&佛法弘扬本在僧&,若无出家众,法灯必微,因弘法利生是僧之本分事,所谓&弘法是家务,利生是事业&,又说:&有佛出世龙天喜,无僧说法鬼神愁&,因无佛法,善法减损,恶法增长,世局更乱,不只人烦恼,连鬼神都担忧。三千年来,法传至今,端赖历代高僧,故列在前。今有在家居士,见僧团良莠不齐,欲组在家佛教弘法,实不应该,在家家累重,没法专业,世若无僧,佛法必亡。
  菩萨居次,亦有三义:一、相不定故。菩萨随类现身,或现在家,或现出家,乃至现天龙八部身,不似声闻整齐。二、不常随故。自利利他,游化十方,且有他方菩萨,随缘闻法,不常随佛,证信力弱。三、表中道义故。不偏空、有,常行中道。
  人天殿后也有三义:一、世间相故。六道众生所现皆在家世俗之相。二、凡圣品杂故。人天众有凡夫也有圣人,品类复杂。三、外护职故。以护持佛法为职责,做外护工作。
  出家众弘法,在家众护法,缺一不可。
  声闻众文长分三:明类标数,二、表位叹德,三、列上首名。
  戊一、明类标数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大比丘僧&明类,&千二百五十人俱&标数。先说&僧&字。
  僧,梵语僧伽耶,此云和合众,有事有理,理则&同证无为解脱&,以了生脱死为目的。事则有六,具此六义,才是僧团。
  一、身和同住:丛林住众多,住千人的不少,住二、三百人的很普遍,古之禅宗祖师,一人领众,千人随学,不像台湾,十几个就不少了,社会流行小家庭,寺院也如是。依佛制,大众共住,须身和方能相处。
  二、口和无诤:口和合,不可吵骂。出家并非圣贤,习气不易除,冲突难免,俗云:&牙齿也会咬到舌头&,齿硬舌软,最为相合,偶而也会伤到,但是舌从不反击,俗话说:&钱没两个不响&,吵架要有对手,没对手吵不起来,若一方肯发心作舌头,便无争吵,舌被咬,吃饭时,照样帮忙,不会罢工,或卷舌,让你不得呼吸,所以,意见相左,好好沟通,纵使不愉快,也要容忍,各自反省,早日雨过天晴。共住这两则最重要。
  三、意和同悦:悦,欢喜也。大家和乐相处,莫摆臭脸,虽不吵,但像不定期炸弹,随时引爆也不好,所谓&吃人臭脸饭,不如说再见&。身、口、意三业和合是共住的基本条件。
  四、见和同解:思想观念一致,学佛所学,行佛所行,不可各行其是。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入道场当随大家共修,不可扰乱常住行门,慈老常说:&你不来,我不怪;你要来,受我诫。&既参禅便不该入净土道场,你在三门外,我管不着,既然进来了,就得守这里的制度。
  五、戒和同修:共受佛戒,&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以受戒前后列长幼,遵佛制,持净戒,僧团才能清净庄严。
  六利和同均:佛制僧团,利益均等,不因职事高低而差别,一律平等。佛世,尝有人供佛,佛说:&供养僧吧!我在僧数。&莫只供佛,供佛则僧不能受用,供僧,佛在僧中,同受供养。当时,一贫女持小块布白佛:&世尊,我贫苦,少布供僧可否?&佛答:&只要心诚,粒米杯水皆可。&代为接受,嘱弟子用作灯心,千二百五十人,个个无缺,是利和同均的最佳典范。
  曾闻大陆某丛林方丈,很慈悲,力行均等。一日,有人供养和尚三粒蜜桃,住众三百,如何分配?老人请侍者购砂糖,行堂备三个水缸,饭头煮开水,每缸百杯,捣碎桃,和其中,人人有分,确实做到利和同均,真了不起,若是我,早就吃掉了。
  具六和,僧团才清净。荣宗法师,十四岁出家,曾往大陆参学,斌老在狮山讲地藏经,彼亦共闻,常听他谈参学经过,言大陆丛林规矩很好,几百人进禅堂,鸦雀无声;三十人或五十人,住大通铺(广单),一年半载,同床共眠,不知邻单法名,因没讲私话的机会,所以,道业精进,法筵兴盛。
  &比丘&旧译,新译苾簄,有三义,属多含不翻,依然保持原音。
  一、乞士:士,人也。上乞佛法,以资慧命;下乞食物,以资色身。佛制比丘,托钵生活,印度对修行乞食者很恭敬,中国环境不允许,故无法实施。
  二、&怖魔:魔,指欲界他化自在天魔王波旬,怕众生离三界,减少魔子魔孙,若有人发心出家受戒,登比丘、比丘尼坛,戒师白四羯磨法时,波旬宫殿震动,知有人发心修出离行,生大怖畏。大家须知,我等虽是佛子,未出三界,犹受魔王掌控,彼不足惧,唯有精修,方能怖魔。
  三、破恶:修行为断恶修善,起码做到除身口七支之恶,身不杀、不盗、不淫,口不恶口、不两舌、不妄语、不绮语,才能安心办道。出家目的在&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比丘僧&表非一人,照佛制,四人方可行羯磨法,所以,四人才称&僧&,比丘尼亦尔。千二百五十人,当然是&僧&了。中国佛教一人也叫僧,如&贫僧&,方便借用无妨,如军,本非一人,但一人不妨也称军人。此显比丘听众甚多。
  &大&有二义:一、表已证圣果,皆具阿罗汉身分,故称大,是赞词。二、表其皆是回小乘心趣大乘道的声闻众。千二百五十人都是回小向大的比丘,所谓&外现声闻相,内秘菩萨行&。
  &千二百五十人&是常随众。佛初成道,至鹿野苑度五比丘。五比丘是太子出家时,净饭王遣父系三人,母系二人,欲劝太子回心转意,后皆出家,三人受不了雪山苦行,先到波罗奈国鹿野苑,另二人见太子在尼连禅河受牧羊女供养,以为退心,也至鹿野苑自修。太子菩提树下成正觉后,观五人善根成熟,往鹿苑三转四谛法,令证阿罗汉果。从此,世间共有六位圣人住世。不久,耶舍长者子等五十人出家,共五十五人。太子修苦行时,曾至摩竭陀国,频婆娑罗王愿舍位,劝彼放弃理想,太子不允,相约成佛后先来度王,为履约至摩竭陀国,途经三迦叶处,是当时极负盛名的外道首领,老大优楼频螺迦叶,住木瓜林,有五百弟子,受度后,将拜火教道具丢弃河中,老二伽耶迦叶领二百五十个弟子(或说三百),居象头山,老三那提迦叶与二百弟子住尼连河畔,见道具,以为兄有大难,率弟子赶往,也随佛出家,共一○五五人。关于佛现神通度优楼频螺的情形,可阅四分律藏犍度,载之甚详。舍利弗、目犍连侍师沙然梵志,学外道法,佛成道约三年,梵志逝,各领一百弟子到竹林精舍出家。其实,这二百人都是师兄弟,两个大弟子各领一半。如是,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求雅顺故,略去尾数。千二百五十人,并非个个出席,但多数皆参与。
  和前&五事证信&的消文为:如是这部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有一个时间,在舍卫国祇樹给孤独园的地方讲的,除我阿难外,还有千二百五十五位大比丘僧,参与法会,共同听闻,故当深信。
  戊二、表位叹德
  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
  &皆是大阿罗汉&表其果位,都是回小向大的阿罗汉圣者。阿罗汉含三义:一、应供: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能福荫众生,堪受人天供养。凡夫道业未成,受供养,如借贷度日,谓&缺应供&或&负债受供&。二、无生:有二义;1、见思惑尽,不再轮回受生。2、证偏真涅槃不生不灭之理,既无生便无灭,谓无生,此约理说。三、杀贼:是比喻。学佛不出三无漏学,因戒生定,因定发慧。佛遗教经云:&因依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三无漏学是破除烦恼的利器,大智度论云:&持戒如捉贼,定如缚贼(喻禅定能伏惑),慧如杀贼&。是一种喻说,非真杀,否则,法官、警察都是阿罗汉了。烦恼如贼,见思烦恼断尽如杀贼。
  阿罗汉三义为比丘果,也是含多义不翻,翻字不翻音。比丘&乞士&因,阿罗汉&应供&果;&怖魔&因,证&无生&果;&破恶&因,得&杀贼&果。
  &阿&字读音,前已说过,读ㄚ只是开口音,无意义可言,&阿弥陀佛&、&阿罗汉&含有法义,不应念ㄚ,密宗持咒念ㄚ,是另一回事,咒之开口音,无字可表,始念破音,现在不是持咒,当念ㄛ。最近,听一青年将&阿房宫&读成ㄚ,真让人笑话!许多佛经注音也注ㄚ,是不对的。这类问题常有人提及,答不胜答,故每说必讲,念佛本求一心不乱,现反因此而多心散乱,问题不小。
  &大&乃赞词,赞其证阿罗汉果,也赞其回小向大,与&大比丘&前后辉映,不过&大比丘&是赞僧宝。
  千二百五十人都是回小向大的阿罗汉圣者,但下列十六位尊者,不只阿难,连迦旃延、阿冕楼陀、拘絺罗也不在其中,可见与会者不只此数,仅标出常随众,以资证信而已。
  &众所知识&叹德,赞叹大阿罗汉的功德。他经叹德文字很多,如楞严经云:&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下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等句,法华经也不少,本经仅此一句,简单赞叹阿罗汉胜德,若无胜德怎会&众所知识&呢?&知识&,闻名曰知,见面曰识,既闻名又见面叫&知识&。详说则&闻名仰德曰知,见面领教曰识&。闻名仰慕其德学,亲聆教诲曰&知识&。千二百五十人为当时人天大众所知所识,景仰其德学,从之闻法,亲受教诲,谓之&众所知识&。
  戊三、列上首名
  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拘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侯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冕楼陀。
  一千多人,无法一一列名,略举舍利弗等十六位上首名,详分又可分列名及总结两段,先释&长老&二字:
  &长老&,鸠摩罗什法师对阿罗汉都译作长老,有的或译作慧命、具寿、尊者等。&德尊学博曰长,年富腊高曰老&。道德尊胜,学问渊博,年纪大,戒腊高,如大迦叶一百二十岁,是名符其实的长老了。略说有四种:一、生年长老:年龄大,八、九十岁。二、法腊长老:戒腊高,出家受具足戒三十夏以上。三、德学长老:年轻腊浅,但品学兼优。四、法性长老:证阿罗汉果的圣者,不论年龄戒腊,只要证得法性真空之理便是,如舍利弗之沙弥弟子均提。
  四种具备,当然是长老,除法性长老不论年龄戒腊外,其余三种都须具备,就是&德学长老&,出家后至少有二、三十年的磨练,上座位以上,方许为德学兼优,没有单以&生年&为长老,而不具戒腊、德学的。
  又&长老&二字,直贯十六位尊者,非单指舍利弗。十六位长老,各有其持长。
  &舍利弗&,梵语舍利弗呾罗,华言鹙鹭子。舍利即鹙鹭,母之名,眼如鹙鸟明丽故。弗,子也。印度习俗,以父母名为儿女名,故名鹙鹭子。
  印度人好论议,母未孕时,辩输其舅,孕后,寄辩母口,纵横皆赢,舅知是胎儿关系,恐将来甥胜舅没面子,特往南天竺研读十八部经,预作准备。
  七岁闻名,时王设论议宝座,广邀天下名士,舍利弗问其原由,人云论赢有赏,便爬上宝座,众见其乳臭未干,胜不风光,败更难看,先遣弟子试试,竟连老外道都被打下台,从此,声名大噪!
  舍利弗与目犍连同门,是最要好的同参道友,沙然梵志逝后,二人领众,觉所学不足,未得实益,轮流外出参访。舍利弗偶遇马胜比丘,举止非凡,请问师承,所学何法?比丘答:&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一闻即证初果,得法眼净,速告目犍连,重说偈颂,目犍连亦证须陀洹果,征得大家同意,各率百人往竹林精舍,随佛出家。
  舍利弗证果最快,七日证阿罗汉果,目犍连十五日证得。舍利弗是声闻众中智慧第一,为佛法将,常受佛命,代宣法化。二人皆先佛入灭。详阅十大弟子传。
  列十六尊者之首,表非大智慧者,不能信受念佛法门的难信之法。
  第二位&摩诃目犍连&,译大采菽氏,是姓。祖先修仙,采菽为食故。佛弟子中同姓者多,故以&摩诃&区别。摩诃,大也。名&拘律陀&,父母老而无子,祷拘律陀树神而生,故名。声闻众中,神通第一。
  盂兰盆经云:彼母生前多造恶集,堕饿鬼道,针咽鼓腹,饥火焦然,(俗作醮,糊焦面大士像,嘴含红纸,很长,有人误为舌头,其实是表饿鬼,饥火中烧,口出火焰的意思。)尊者以神通送食,因饿鬼习性使然,掩饭欲食之际,饥焰将食烧成黑炭,求佛哀愍,佛嘱于七月十五,僧解夏自恣之日,设盂兰盆供,仗十方僧宝,修行功德回向,方能出苦,个人神通,没法解决。尊者遵旨,果令母离饿鬼苦生忉利天。
  &盂兰盆&,译救倒悬,形容饿鬼之苦如倒悬。七月十五日,本是目犍连救母出苦的纪念日,欲荐拔先人,可依此法供养十方僧,与鬼月无关,将七月视作鬼月,是不对的,鬼月是道家的说法。放焰口旋饿鬼不限七月,随时可为,但有一定时间,须在戌、亥时,即晚上七点到十点五十九分,施食方得受用,且焰口属密部,与供佛及僧是两回事。盂兰盆会由目犍连启教,供养三宝在七月十四或十五、十六日皆可,以此功德回向现存者增福延寿,往生者离苦得乐,详见盂兰盆经。
  尊者神通事迹很多,如降伏外道、宝桥渡佛等,和本经无关,不必细述,其实,神通不敌业力,佛入灭前一、二年,憍萨罗国琉璃王欲灭释迦族,佛曾三次阻止,也没法挽救,终至大军入侵,尊者运神通力,钵盛五百童男、五百童女升大梵天,以延释种,结果,化成一钵血水。经云:&业报至时,非空非海中,非入山市间,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报。&神通再广大,也莫可奈何!还是靠佛的堂弟摩诃男,也就是当时的王,求琉璃王,愿舍己命,延释族命脉,自投水开始,至尸浮起止,网开一面,让释族青年逃亡。古人蓄长发,摩诃男又是初果圣人,投水之后,发系树根,久久不见踪影,琉璃王遣人探,方知究竟,颇受感动。
  佛说:&定业不能移&,目犍连所救的,可能是定业中人,无一幸免,真是可惜!摩诃男力挽的,必是定业之外的,足见业力之可怕!
  三、&摩诃迦叶&,新译大迦叶波,(叶,音设),此云大龟氏,佛子姓迦叶者多,故以摩诃别之。名&毕钵罗&,华言大饮光,除佛外,彼光明最胜,能隐一切光。未学佛前,是苦行外道,出家后,仍以苦行为主,声闻众中,头陀第一。
  &头陀&新译杜多,此云抖擞,修头陀行,能抖擞烦恼,如抖除脏物般。依经论言,头陀行有十二种,另有&十二头陀经&,明头陀十二种修法,总不出衣、食、住,三方面的苦行。衣方面二种:
  一、粪扫衣,又叫百衲衣,拾弃衣破布,缝补而成,二十五条,四长一短,共一二五块,故名&百衲衣&。佛世僧服是整块布,不似我国有短褂、中褂、长衫,今之祖衣,颜色鲜艳又镶金边,实非所宜。
  二、但三衣,只佛制之五衣、七衣、大衣,不蓄余长,不然则全是百衲衣,纵非百衲,也是非常破旧的,力求简单,能遮寒蔽体便可,不像今人,做衣服奴才,多得不得了。
  饮食方面五种:1、常乞食,佛制比丘托钵,有时也受檀越供养,修头陀行者,终其一生,不受他请,不受好饮食,以托钵为食。2、次第乞,不分贫富,次第行乞,七家若无,当天挨饿,不再继续,以免影响道业。不过,古印度人,很尊敬修行者,除非饥荒,否则,多少都有,不会空钵而回。
  三、一坐食,仅日中一食,晨不吃粥,也没点心,坐下来就得吃饱,有事起身,虽没吃饱,也决不再吃。大陆丛林,过堂吃饭,由行堂服务,即缘于此,表示威仪动便不再吃了,略存一点古风。
  四、节量食,较上三种辛苦,须节制饮食,渐减渐少,因不必劳动,适量便好,如车,有点油,能运转即可,更不会好吃就多吃点,不合胃口就少吃些。
  五、中后不饮浆,一般过午不食者,准喝果汁等流质类,头陀行者,除白开水,直到天亮,不饮他物。
  住方面有五:
  一、阿兰若处,或云阿练若处,住偏僻安静的地方,搭小茅篷,遮风蔽雨便可。
  二、冢间坐,住墓地,常见死人故,方便修无常观,对世间能生厌离心。
  三、树下坐,连茅篷也不住,居树下,如世尊苦行时。所以,佛都是在树下成等正觉的,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也不例外,坐龙华树下成佛。今人都住屋内,设备又好,偶而不妨去树下坐坐看,否则将来坐不住,成不了佛!
  记得民国四十六年,东山寺传三坛大戒,大仙寺开参老和尚帮忙搭戒寮,我当引礼,东山寺两边的楼房已盖好,老和尚平时很关心我,闲谈中,不觉叹口气说:&出家人住楼房,如何修行?&因被世间法给圈住了。老人家已圆寂多年,当时,出家人生活还很朴素,就如此忧心。若看到今天更高级的享受,恐连眼泪都流不出来!
  四、露地坐,树下也不坐,没下雨则露地坐,修安受苦忍、耐怨害忍,露湿衣裳也不畏。
  五、常坐不卧,起码做到常坐不卧,修苦行者,不躺下睡觉,不是不睡,眼不休息,久之成盲,如没吃东西,终将饿死。
  民国三十八年左右,亲近慈老,他常坐不卧,睡性很好,腿一盘,想睡就睡,往往坐在教室,听老师讲课,一下便&入定&了,有时还呼噜呼噜的念起&大悲咒&,学生都觉得好笑!坐着睡容易醒,精神也好,可省去许多睡眠时间。睡性不佳者不适合,像我业重,学了几次,每试必病,最久试过十几天,结果,躺了三、四个月,连本带利睡回来,更费时。
  佛法不勉强,顺众生根性,像迦叶尊者,适修苦行,苦行能助其道业,一百多岁,依然如是,佛见彼年纪大,百衲衣又重,劝放松些,过一般出家生活,他说:&世尊!我修头陀行已习惯,放弃后,将不知如何过日子。&因此,佛赞叹说:&有头陀行在,吾法得久住&。教人修苦行难,不修苦行易,一般总认为无益苦行如外道,何必呢!其实,修行要吃点苦,道业才能增长,若与俗无异,便与道相违背,所以,世尊常常赞叹苦行,甚至让半座给迦叶。
  据大梵天王决疑经云:一日,大梵天王以天上金色莲花供佛,佛集众宣布,将说妙法,大家肃敬之时,唯见佛拈花,迦叶微笑,众皆愕然,佛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一相无相,实相之法,付与摩诃迦叶。&为禅宗初祖,阿难第二,直到第二十八祖菩提达磨才传到中国。
  十二头陀,经论略有出入,我依十二头陀经、大智度论及南山律相配合,分衣二种,食、住各五种,共十二种,头陀行大致如是。
  四、&摩诃迦旃延&,译大文饰,论议第一。佛世,印度外道有九十六种之多,免不了找佛弟子辩论。曾有拨无因果者质疑迦旃延:&佛法说有地狱,受苦无量,造恶业必受地狱苦,怎不见有人回来哭诉?可见地狱是不存在的!&尊者问:&地狱如人间牢狱,受刑人被囚禁,能自由进出否?&答:&不能,&尊者说:&那就对了,地狱苦超监狱,何止千万倍,失去自由,欲诉无门,不是不想回,是不能回!&外道听了又问:&佛说修善者生天堂,自由自在,快乐无比,为何也不见回来报告呢?可见天堂是假的|&迦旃延说:&天上人间,时间不同,四天王天一昼夜,人间五十年,忉利天一日,人间百年,善人生天,喝杯茶,吃餐饭,认识一下环境,想回家报讯,亲人的骨头恐早已&打鼓&了,找不到报喜的对象。而且天福迷人,一享福则迷惑,回来不易啊!况人间浊秽,臭气冲天,天人避之,唯恐不及,那敢下来!&古时环境不似今日污染,尚如此,现在天若不升高点,怕遭池鱼之殃!尊者再举例说,如人堕厕所,古时厕所简陋,上搁两块板,下是大粪坑,稍不留意,入内游泳,倒霉透顶,按世俗礼,救上来还得吃猪脚面线,压惊去霉运哩!正吃时,会动念说:刚才太紧张了,没看清楚,不知粪坑多大,臭到什么程度?待会儿再下去瞧瞧,有人如此愚痴吗?外道答:没有!尊者说:生天之人亦如是,好不容易爬出来,纵想立刻报喜,也不愿再受臭苦之罪。天人视众生如土狗,狗视粪便如美食;又如粪蛆,把粪坑当天堂,离粪秽置净处即死,而人自己却甘之如饴,实在悲哀!
  外道闻已信服。类似记载,阿含经甚多,可参阅。
  五、&摩诃拘絺罗&,此云大膝,可能膝盖很大吧!是舍利弗的母舅,一问一答,百问百答,佛弟子中答问第一。
  因舍利弗寄辩母口而至南天竺学婆罗门教十八部经,广学多闻。十多年后返乡,据说,怕己饱学,会引爆头脑,撑破肚皮,头、腹都用铁皮圈住,如系头带,穿肚兜,真可爱!回乡闻舍利弗已出家,很不服气,急欲找佛辩论,到精舍,或许正值夏天,舍利弗充侍者摇扇,彼更是不满,执意要辩,并以杀头为注,佛请立题,云:&我以不受为宗&!佛只答:&还受此受否?&一句,他便输了。想要回外甥,这种受你受吗?当下无言,说&受&违己所宗;&不受&,要不到人。伸头请砍,佛说:&我法慈悲,以剃除须发代替杀头吧!&出家后,因博学故,有问必答,答问第一。
  六、&离婆多&译假和合。原名星宿,&假和合&是出家后的别号,也是出家的原因。
  在家时赶路,夜宿凉亭,见一小鬼负尸而来,大鬼追之,相争不休,请作裁判,彼进退两难,实话实说,必得罪大鬼,打妄语又违背良心,最后良心战胜,据实告之,大鬼恨极,折其手足,啖之而去。小鬼见彼哀伤不忍,取尸手足补之,醒后,手脚长短不一,遂疑此身非我,逢人便问:&此身是我吗?&人以为&秀逗&。请问佛,佛答:&本是他遗体,何曾是你有?&四大五蕴假合,那个是你?即证须陀洹果,故名假和合,随佛出家,精修禅定,无倒乱第一。从这件事,可知其胆大,平常人早被鬼吓死了!
  七、&周利槃陀伽&,又名槃特,译继道。&周利&属兄名,译大路边生。&槃陀伽&,此云小路边生,继在路边生,故名继道。这位尊者,大家很熟,是佛弟子中最钝根的。
  古印度风俗,妇女须回娘家生产,兄弟皆产于半途,故云大路边生、小路边生,也因此,名字都跟兄长连在一起。周利是位法师,不在十六尊者内,现只介绍槃陀伽。
  在家是个裁缝师,随兄出家,根性愚钝,五百阿罗汉教其&守口摄意身莫犯&偈,上午学一句,下午学一句,十四个字,三个月没记半字。平常我们说笨,记忆力不好,也没笨到这种程度!兄甚不悦,叫彼返俗,他虽所知障重,但烦恼障轻,不贪俗乐,一心要出家,兄弟间弄得很不愉快,佛亲自勉励,嘱其勤扫院落,教念扫帚二字,但连扫帚也记不住,后以数息观证阿罗汉果。大家只知其笨,不知其证果,尤其有些在家人因轻视而不肯供养。一日,佛受檀越请,特遣继道为侍者,这位施主最瞧不起槃特,瞩守门人,除彼外,任何比丘都恭敬之。槃陀伽捧钵侍佛却被挡在门外。添饭菜时,询佛要钵,佛说:&在槃陀伽手上。&人呢?&被挡在大门外!&主人在十分不情愿下,请佛叫彼进来。佛呼:&槃陀伽,钵拿进来!&即见一只长手持钵伸入,手长数丈,众人惊讶,始知彼已证果,争先求忏悔,请进供养。大家才知,念扫帚也会开悟。我们当发心勤扫地,现代人不愿扫地,所以,失去开悟的机会。中国丛林有饭头下出祖师,与尊者之扫地证果,可谓异曲同工。
  悟后仅说&守口摄意身莫犯&偈,就此一偈,解无量义,华严经云:&一中解无量&,前说后说,左说右说,将此偈发挥得淋漓尽致,故义持第一。
  又当时比丘尼很少跟比丘往来,佛制每半月须请比丘前去教授。轮到槃特,众尼哗然,认为三月学不到半偈,怎么说法?聪明者联手合作,想先出&口&为强,没料到口却合不拢,张得大大的,槃陀伽在讲台上,见此奇景,怪而问曰:&想吃东西吗?&始知尊者非等闲之辈。生大忏悔,嘴才合上。因此,莫小看修行人,真行者往往深藏不露,不似今人,自共推销宣传。
  八、&难陀&,佛弟子取名难陀的有好几位,如跋难陀、牧牛难陀(在家以牧牛为生,请教牧牛方法,佛详细告知,钦仰之而随佛出家,为拣别,故名牧牛难陀),有人认为&难陀&指牧牛难陀,但自古百分之八十的阿弥陀经注解都认为是佛陀同父异母的亲弟弟难陀,若是牧牛难陀,定会标明。若是佛弟,又称&孙陀罗难陀&,译艳喜。孙陀罗乃当时美女,难陀爱恋,故连妻得名。
  净饭王有四兄弟,各有二子。净饭王居长,子悉达多、难陀。白饭王有提婆达多及阿难,斛饭王之子是摩诃男、阿冕楼陀,甘露饭王则有提沙与跋提,跋提为五比丘之一,提沙后来也出家,四王八子,除摩诃男外,都现出家相。
  佛为度亲属出家,也费了很多精神,难陀便是其中之一。太子既出家,难陀一心想承继王位,又娶美女孙陀罗,恩爱非常,寸步不离。佛成道后七、八年左右,回乡度生,依旧乞食,不受王宫供养。那天,佛独自持钵而来,难陀夫妇正在二楼阳台喝上午茶,见佛渐行渐近,孙陀罗说:&你哥哥来托钵了,还不快去!&又在难陀额上点了一滴水,嘱水未干前回到二楼,否则受罚。难陀匆匆下楼盛食,岂料佛不语、不接,两人一前一后回精舍,额头水早就干了。佛一进门就说:&难陀要出家,谁帮他剃发!&慑佛威德,不敢作声。优波离备好剃刀,难陀横眉竖目地,优波离见状说:&佛啊!他不让我剃!&佛转过头问:&难陀!你不是要跟我出家吗?&&是的,世尊!&心不甘情不愿地回答。&既想出家,就得像我一样,剃除须发。&不得已落发,身虽出家,心老念着妻子。
  隔天,大家外出托钵,难陀自愿留守,想趁此开溜,谁知关东门开了西门,闩好西门,东门又开,折腾半天,眼看佛就要回来了,门还是关不好,干脆一走了之,没料到半路遇佛,赶紧钻进草堆中,佛放光一照,像个透明体,一览无遗,惹得全体哈哈大笑。佛问:&难陀!为何躲在里面,想逃回家吗?&&不是的,佛!我只想在此凉快一下|&难陀答。佛岂不知!带回僧团没多久,同游黑山,见老母猴,佛问:与孙陀罗相比如何?答:如天壤之别。再承佛威神游天宫,见宫殿华美,五百天女亮丽,却无男的,奇而问佛,佛说去问天女吧!天女云:&佛陀亲弟因出家功德,生此天宫,我等在此,待难陀修行后,再侍候他。&难陀欣喜不已。佛问:较之孙陀罗如何?云:孙陀罗如黑山猕猴母。返后,为求生天,认真修行。佛想这样不是办法,找机会携至地狱,见大油锅,盛满了油,炉仅星火,狱卒正打瞌睡,又询原因,佛令问狱卒,答:&不急!待佛弟难陀享完天福,坠下来时油正沸腾,刚好炸甜不辣,时间还久,不须用猛火!&难陀吓坏了,催佛快走,从此,不打妄想,认真修行,终于证果。
  为何佛要对亲族下这么大的功夫?因若非佛悲心,度有缘者出家,恐全遭琉璃王毒手了,后亦有五百释迦族青年,跟佛修行。
  难陀威仪相貌庄严,证果后&仪容第一&。具三十相,矮佛四指(八寸左右),往往被误认是佛而恭敬礼拜,弄得双方尴尬,故佛特许着黑色衣(非正黑色),佛穿褐色(咖啡色)以区别之。虽不常说法,因仪表出众,度人不少。舍利弗智慧第一,貌不起眼,常折伏外道,外道却择难陀为师,可以说,老替难陀度徒弟。所以,堂堂僧相很重要,举止动静,足以摄众,身教胜于言教。
  九、&阿难陀&译庆喜。据云佛成道日生,太子出家成佛,宫里王子诞生,双喜临门,取名&庆喜&。乃白饭王之子,和提婆达多亲兄弟,提婆达多出家为求神通,心怀不轨,大家不愿教他,阿难无神通也不知其心意,发心将从佛所闻的修神通法,悉数教之,毫不吝法。
  阿难据说二十五岁出家,多闻第一,为佛堂弟,冀彼将来结集经藏,公推为佛侍者。在这之前,佛无侍者,弟子发心轮值。阿难答应后,提出三条件:一、不受佛特别恩赐,免让人误会是亲戚关系,所以受到特别照顾。二、不与佛另受别请。若信施特别供养佛,不愿沾光,只愿当侍者。三、未出家前,佛所说法,请为重说。因此,佛常在空闲时,为其重说已说之法,或以神力加被彼在定中能深体法义,所以,结集时,能将四十九年佛法一一诵出。
  佛灭后,迦叶住持正法约二十年,年纪已大,由阿难荷担法业,是第二代祖。
  十、&罗侯罗&,译覆障,密行第一。
  佛做太子时,与耶输陀罗所生的儿子。讲话不小心,难免有语病,如&佛子罗侯罗&,易令人误会是成佛后才生的,不妥当,要交待清楚!云何覆藏?按北传佛教记载:罗侯罗也是生于佛成道日,住母胎六年,大家疑太子妃行为不检,耶轮陀罗愿投火坑以明其贞,结果,火坑化莲池,清凉无比,赞云:&耶输母子,免难消灾障&或&耶输母子两无殃&,即缘于此。若依南传佛教,太子出家,彼已出生,这种说法较近人情,易被接受,采此说者较多;北传让人觉得好像神话。印度不重历史,真相如何,无从考证。
  &覆障&原因,照北传有二说:一、罗侯罗往昔曾是修行人,塞鼠穴六日,老鼠差点饿死,故住母胎六年。二、宿世曾为王,仙人托钵,答应供养,入宫竟忘,六日始忆,修仙者饿了六日,发恶愿,愿王生生世世住胎六年。究竟如何?不须深究,这是过去事,和了生死无关,有此一说,提供参考!
  佛弟子中,密行第一。法华经授学无学人记品云:&罗侯罗密行,唯我能知之。&修行证果的情形,佛才知道,一般人不知。
  北传佛教载:佛成道约七、八年返乡,度彼出家,年方七岁,舍利弗为剃度师,目犍连是阿阇黎,作驱乌沙弥(佛制孩童七岁,方允出家,七至十三岁,常住晒东西,负责赶鸟工作),是沙弥始祖。
  初出家,很调皮,常打妄语。如在家弟子访佛,佛在精舍,骗外出,佛去托钵,又说在精舍,往往让人找老半天。一日,佛遣其捧洗脚水,洗足已,令喝之,罗侯罗说:&世尊!洗脚水很脏,喝不得的!&好可惜,他不肯喝,也没留下来,你瞧!浴佛节,从身洗到脚,我们不都争着喝吗!若真喝到佛的洗脚水,大概又香又甜吧!佛言:&你心污浊,口说妄语,如洗脚水,既不喝,倒掉吧!用覆盆装水来!&答:&世尊!覆盆如何注水?&佛言:&你心妄想不净,口常说谎,犹如覆盆,法水不入!&佛以身教及类似方法教彼,终致成就。佛弟子不管在家出家,当如是学,教弟子或子孙,身教为先,善用权巧,不须打骂。
  十一、&憍梵波提&,此云牛司。司,嚼也。种过田的就知道,牛不论吃不吃草,嘴都动个不停,憍梵波提有此习气,人称&牛司&比丘。
  因五百世前为小沙弥时,见老比丘无牙,吃东西用牙床慢慢磨,讥如牛司,老比丘说:&我已证阿罗汉果,随意讥毁,将堕地狱,宜速忏悔!&忏悔后,虽免地狱苦,但堕畜生道,五百世作牛,业尽,转生人道,因宿世善根,得以出家修行证果,习性关系,嘴嚼不停,佛恐他人再犯同样过错,劝居忉利天,因天人具天眼,知其所证,恭敬供养,天天享受天厨妙供,令人羡慕,佛弟子中,受天供养第一。
  十二、&宾头卢颇罗堕&,宾头卢,是姓,译&不动&;颇罗堕,是名,译&利根&,合云&不动利根&。福田第一。
  千二百五十人,个个有神通,除非特殊状况,佛不许弟子轻易示现。一天,外出托钵,树提长者悬金钵于树上,高数丈,宣布:若有比丘伸手可取.当供养之。诸大比丘循序而行,视若无睹,尊者殿后,觉得长老方法虽有不对,若没人领纳,恐失道心,故现神通取钵,长者欢喜顶礼。
  归返精舍,佛集众呵责,为一金钵,轻现神通,误众正信,既发悲心,当常住人间受供,只要法存,便不准入灭!至今,宾头卢颇罗堕犹在世间,国人所塑十八罗汉像中,长眉拖地者便是,因属出世圣人,无人知其居处。
  我十多岁当小沙弥时,在狮山听曾参学大陆的荣宗法师说:某丛林檀越打千僧斋,没设圣僧座,临过堂,来一老朽比丘,衣衫槛褛,占着方丈位,纠察师用尽办法,拉不下来,出家人陆续而入,方丈和尚也进来了,纠察师紧张地揪着老比丘的耳朵,这一拉几丈长,老和尚心里有数,另设方丈位于门边。唱完供养,不到一分钟,老比丘的饭碗就伸出来了,行堂刚添好,不及转身,碗又出来,如是一而再,再而三,行堂根本没得喘息,吃了十几碗,似乎还饿得等不及,且专为一人服务,不由火冒三丈,用菜杓猛力一掼,碗落地,人不见,碗裂成五片,上有&打破生死关&五字,始知尊者应供,忏悔不已。从此,千僧斋必设圣僧座,原由于此。
  在中国,类似记载有多次,印度因无资料可查,不得而知。尊者住世,作众生福田,杂在众僧中,非独具慧眼,必当面错过。
  十三、&迦留陀夷&,译黑光。全身黑而有光,是个黑人。据经论云,本是迦毗罗国大臣,出家受佛教化,证阿罗汉果。作佛使者,到各地办事,趁办事机会,摄受众生,佛弟子中,教化第一。
  十四、&摩诃劫宾那&译房宿(宿,音秀)。房宿乃二十八星宿之一。这位尊者,是天文学家,知星宿第一。
  佛弟子,百工技艺皆有,挑粪者都可出家,只要真发心,不论贫富贵贱,佛皆慈悲接引。
  十五、&薄拘罗&译善容,相貌善良庄严。多生多劫持不杀戒,故感五不死果报,初生如肉球,滚落在地,父母认为不祥,用平底锅煎不死、开水煮不死、丢入大海,水浸不死、大鱼吞不死,渔夫捕鱼,剖时掉出肉球,劈成两半,却蹦出小孩,渔翁老年得子,感激不已!长大后随佛出家,修行证果,&寿命第一&,活到一百六十岁。人若欲求健康长寿,当戒杀放生。
  十六、&阿冕楼陀&,或言阿那律陀、阿那律,梵音轻重不同故,此云无贫。生生世世富贵,不受贫穷之苦。佛的堂弟,斛饭王之子,天眼第一。
  九十一劫前,是贫苦人家,天旱饥荒,余少稗饭,忍饿供养辟支佛,故感无贫果报。
  王子出家,懈怠不勤,听经老打瞌睡,提不起精神,一天,又&入定&了,佛当众喝曰:&咄!咄!何为睡?螺蛳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咄,喝斥声。你为什么老爱梦周公呢?如此不精进,将来堕畜生水族类,作田螺、蚬蚌,就有得睡了,睡千年也不足,别说佛法,连佛名字也听不到!阿那律生惭愧心,勇猛精进,不但不瞌睡,晚上也没休息。
  眼以睡为食,不久眼瞎,阿含经载,补衣无法穿针,说:&谁要修福啊,请帮我穿针!&佛听见说:&来!我要修福,为你穿针。&尊者认出佛声,问:&世尊福慧圆满,还须修福吗?&&要!我仍不舍穿针之福。&佛答。其实,不管是不是修福,助人为快乐之本,何乐不为!因此请教修行方法,佛教修&乐见照明金刚三昧&,不久证果,天眼第一。不仅双眼,耳以上皆能见,谓&半头天眼&,前后左右无碍,故观三千大千世界,如掌中庵摩罗果。
  十六尊者,简介至此,佛十大弟子中,除须菩提、富楼那、优波离外,本经占了七位,为众成就中声闻上首。
  如是等诸大弟子。
  总结上首名。
  &如是&指十六位长老。&等&余未列者。&诸&多也。千二百五十人,只列十六位,尚有许多与会的声闻比丘,都是佛的&诸大弟子&。学在师后曰&弟&,解从师生曰&子&,亲近师长,学识修行得自师传曰&弟子&。&大&乃赞词,如今之&高足&。与会者都是佛陀座下,品学兼优,证出世圣果的好学生。
  丁二、菩萨众
  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并&及也。法会中不只声闻,还有许多菩萨众。
  &菩萨&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译&觉有情&或&大道心众生&。约自利言,菩萨是&觉&悟的&有情&(即众生),非如凡夫之不觉。约利他言,菩萨自觉觉他,将己所悟,化导群迷,觉悟一切有情。再约自他二利说,&觉&指佛,&有情&指众生,菩萨上求佛之大觉,下化众生。
  &菩萨&是约自利利他的精神说,不是指形像,泥塑木雕的菩萨像,也仅是个&像&而已。有的不分青红皂白,土地、城隍,一律称菩萨,更是错误,土地、城隍没发菩提心,根本不是菩萨。
  有的循&音&谬解,尤其好笑,我二十几岁时,至某客家地方讲经,一老人,耳聪目明,猛赞我讲得真好,我问她:&你听得懂吗?&答:&当然懂!你讲客家话,怎会不懂!&&那昨晚我解释过菩萨的意义,你说说看,何谓菩萨?&老人说:菩萨嘛!像张天师画&符&,把妖魔鬼怪&杀&掉,就是&符杀&。(客家话,菩萨与符杀音相近。)菩萨变成符杀,作梦也想不到有这种解释,令人印象深刻,成了我往后讲经的资料。可见根本没听懂,但挺聪明,懂得用谐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交错账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