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象山县第二家装 工装 产值比例和第三家装 工装 产值比例的比例是怎么调整的

公开范围:
文件下载:
2015年象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务实创新,深化桥海兴县战略,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扎实推进改革创新、专项整治和大平台大项目建设,努力培育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机制新动能,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创新转型扎实推进,民生事业持续改善。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0.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1.71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177.52亿元,增长4.4%,其中工业增加值125.12亿元,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170.8亿元,增长13.6%。三次产业之比为15:43.3:41.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7466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1988美元)。
  表1&&&&&生产总值及行业构成
实绩(亿元)
比上年增长(%)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
其他服务业
  全年财政总收入61.4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95亿元,增长8.3%;中央财政收入23.45亿元,增长8.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1.31亿元,增长10.8%,其中民生类支出47.4亿元,增长1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3%,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7%,涨幅比上年回落1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六涨二跌&,食品类上涨1.5%,烟酒类上涨4.5%,衣着类上涨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服务上涨2.4%,交通和通信类下降3.6%,居住类下降1%。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产值114.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其中,种植业产值20.33亿元,增长2.9%;渔业产值84.81亿元,增长2.7%;畜牧业产值6.5亿元,下降17.8%。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0.69万亩、产量9.1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2%和1.1%。水果总面积17.09万亩,其中柑桔8.64万亩,水果总产量19.58万吨,比上年下降2.2%。肉类总产量1.39万吨,比上年下降29.4%,生猪饲养量21.36万头,下降27.8%,家禽饲养量221.24万羽,下降24.4%。水产品总产量59.12万吨,比上年增长1.1%。
  表2主要农产品产量
实绩(吨)
比上年增长%
生猪存栏(万头)
生猪出栏(万头)
家禽存栏(万羽)
家禽出栏(万羽)
水产品产量
  海洋捕捞
  海水养殖
&&& 全年新建标准化粮食生产功能区1.4万亩,流转土地累计达到18.96万亩,推广立体综合生态循环养殖模式5万亩。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示范性家庭农场5家,获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年末共有机动渔船3810艘,总动力55.16万千瓦,其中主机功率250马力以上的1778艘,海水养殖面积16.39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532.61亿元,比上年下降1.3%。主营业务收入483.41亿元,下降1.5%;利润总额37.46亿元,增长8.2%;利税总额55.51亿元,增长7.3%。工业产销率91.51%,下降0.2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元156889元/人,增长4.2%;成本费用利润率8.37%,提高0.92个百分点;工业新产品产值率37.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5.4亿元,比上年下降0.9%。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20.0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6.91亿元,装备制造业增加值49.98亿元,分别增长1.1%、1.1%、6.1%,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9%、35%、47.4%。
  表3规模以上工业主要经济指标
实绩(亿元)
比上年增长%
企业家数(家)
工业总产值
其中:新产品
其中:轻工业
  重工业
其中:股份制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港澳台投资企业
  私营企业
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
  纺织服装服饰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
工业销售产值
其中:出口交货值
工业产销率(%)
主营业务收入
从业人员数(人)
  全年建筑业总产值1160.58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全年承接新签合同额809.1亿元,比上年下降9.8%,实现地方入库税收5.75亿元,与上年持平。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321.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263.7万平方米,分别下降5.5%、14.9%。年末全县有建筑资质企业139家,其中国家特级资质企业4家,一级25家,二级25家。有建筑业高级职称人员580名,注册建造师2737名,资质企业年平均从业人数31.66万人,比上年下降0.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1亿元,比上年下降13.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2亿元,下降80.7%;第二产业投资56.7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投资102.22亿元,下降20.5%。分领域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7.08亿元,下降5.9%。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10.26亿元,增长12.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29.36亿元,下降18.6%。工业投资56.7亿元,增长12.5%,其中工业技改投资38.87亿元,增长38.3%。房地产开发投资41.96亿元,下降20.6%。房屋施工面积392.33万平方米,增长2.4%;竣工面积50.13万平方米,下降13.6%。商品房销售套数4642套,增长71.5%;销售面积52.51万平方米,增长60%,创历史新高;销售额43.52亿元,增长26.4%。
  表4&&&&&&&&固定资产投资及构成
实绩(亿元)
比上年增长(%)
  农、林、牧、渔业
  制造业
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
  房地产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卫生和社会工作
  文化体育娱乐业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72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5.55亿元,增长17.5%。分城乡看,城镇市场零售额83.76亿元,增长11.1%;乡村市场零售额70.96亿元,增长14.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31.45亿元,增长12.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3.27亿元,增长10.9%。
  全年商品销售总额394.1亿元,比上年增长14.6%,8家超亿元市场全年交易额106.18亿元。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创业园中的22家企业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1.16亿元;限额以上商贸法人企业网上销售额1.47亿元,比上年增长3.74倍。
  全年自营进出口总额24.7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4%。自营出口23.15亿美元,下降1.7%;自营进口1.6亿美元,下降12%。全县共有出口实绩企业541家,比上年增加109家。
  表5&&&&&&&自营进出口总额
实绩(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
  进出口总额
  进口额
  出口额
其中:一般贸易
  加工贸易
其中:针纺织类
  农产品类
  机电类
  其他类
  全年全县新批外资项目29个,协议利用外资2322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8%,实际利用外资12252万美元,增长22.4%。利用内资43.14亿元,增长5.2%,其中浙商回归资金26.34亿元。境外承包工程实绩企业6家,在建项目10项,完成营业额4.8亿美元。新批境外企业23家,新增投资额500万美元以上项目13个。
  六、旅游、交通和通讯
  全年接待游客1782万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162.8亿元,景区门票收入2.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7%、11.4%和8%。年末有国家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海钓竞赛基地1个,国际自驾车露营基地2个,市级以上休闲基地15个,市级以上农家乐特色村16个,旅行社19家。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全年货物运输量3135万吨,比上年下降8.5%,货物周转量259亿吨公里,下降11.8%。全年旅客运输量532.9万人,旅客周转量3.39亿人公里。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97039辆,比上年增长10.1%,其中9座以下私家车83778辆,增长13.1%。
  年末有海洋货运企业13家,运输船舶107艘,总运力86.7万吨,比上年下降3.7%。全年海洋货物运输量2381万吨,下降11%;海洋货物周转量241.4亿吨公里,下降12.6%。港口货物吞吐量1053.55万吨。
  年末全县城乡固定电话用户15.2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5.48万户。宽带用户17.66万户,4G手机用户24.1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6.36万户。
  七、金融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62.5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4%,本年新增存款36亿元,同比多增3.9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11.42亿元,增长9.9%;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72.58亿元,增长10.3%。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645.8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4%,本年新增贷款33.23亿元,同比少增24.77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353.5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住户贷款余额292.0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3%。
  表6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
比上年末增加(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其中:住户存款
  非金融企业存款
各项贷款余额
其中:住户贷款
  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
  八、科技、教育和人才
  全年申请专利4031件,其中发明专利306件,分别比上年增长72.9%和43%;获得授权专利3473件,其中发明专利90件,分别增长116.8%和13.9%。获得省科技进步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2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6家,市创新型初创企业154家,县科技型小微企业30家。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3项。列入市农业科技富民项目6项,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2家,新增市级星火示范基地1个。象山海洋科技人才产业园开园,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被列入市创客服务中心,县农业科技园区获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称号。
  全县有普高6所,职高3所,初中10所,小学2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2所,幼儿园88所。在校普高学生6807人,职高学生5134人,初中生14142人,小学生35876人,特殊教育学生167人,在园幼儿21142人。高考普通高校类一本上线率19.3%,比上年提高近3个百分点,再创新高。象山中学等三所普高成功创建省级特色示范高中。完成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731万元,维修校舍3万平方米,新建公办幼儿园5所,八成以上学校建成数字化学校。
  全年新增各类人才1.1万人,其中博士5名,硕士83名。年末全县人才总量10.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2%。确定第四、第五批&人才绿卡&对象51人,新入选市&3315计划&个人1名,新增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人,第二层次4人。新增市级企业技术创新团队2个,县级5个。交付人才公寓281套。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成功举办第十八届中国开渔节和第十一届中国海洋论坛。开展各类大型文化活动50余场次,&文化走亲&10次,文化惠民品牌&天然舞台&活动79场次,送电影进农村2180场次,送戏曲进文化礼堂200场次。400余名民间艺人精心打造非遗精品节目25个。渔区民乐十番锣鼓《开洋》荣登国家大剧院,参演文化部音乐盛典《国乐风采》。新增加2项市级、28项县级非遗项目。征集正能量&渔故事&554个,并组建&渔家故事队&全县巡讲。县博物馆开馆,大旸等三家民间收藏单位正式获得民办博物馆资格。
  选派530余人参加市第十七届运动会,其中青少年部获得金牌93枚。象山籍运动员参加赛事获省级以上奖牌22金18银23铜,市级奖牌105金50银54铜。承办首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帆板(船)预赛、全国青少年帆板锦标赛等国家级赛事8次,举办市级以上赛事31次。成功举办第三届环象山全程189公里自行车挑战赛,连续两届浙江省冬泳邀请赛打响象山冬泳品牌。更换健身路径器材900件,新建篮球场10片,建成健身步道21条150余公里。
  年末共有卫生机构数272个,其中县级医疗单位9个,县级卫生单位6个,乡镇(街道)卫生院17个,拥有床位1897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16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65人,注册护士1205人。全县民营医院总床位达444张。全年县级医院门急诊病人205万人次,增长0.31%;住院病人45795人次,下降0.42%。县级医院门诊均次费用为185.35元,增长1.52%;住院均次费用7969.26元,下降0.68%。全年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619.6/10万,下降9.68%。
  十、能耗、环境、公共安全
  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6%,较好完成&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0.5015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6.5%,比全市多降6.7个百分点。全年供电部门统计的全社会用电量19.74亿千瓦时(不包括发电企业自用电),比上年增长1.1%,其中工业用电11.31亿千瓦时,下降1.8%,居民生活用电4.32亿千瓦时,增长7%。
  通过市级&清三河&创建验收,全面完成55条&黑臭河&整治,清淤河道282公里,疏浚河道269公里,建设生态河道50条。累计拆除畜禽养殖场1064家,整改123家,拆除面积45万平方米。新建污水管网235公里,新建农村生活污水站105座,累计达到300座。全年工业和集中式污水处理污泥产生量26611吨,其中堆肥利用14615吨、焚烧11365吨、制砖631吨。五大污染行业整治共关停企业46家、整治42家、搬迁入园11家。安全处置工业危险废物2760吨。完成全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减排任务。共淘汰黄标车2049辆,列全市第三;累计检测车次79078辆次,年检机动车尾气同步检测率达100%。年末全县共有国家级生态乡镇17个,省级生态乡镇17个。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96起,比上年下降16.6%,死亡44人,与上年持平,受伤130人,下降9.7%,直接经济损失505.54万元,下降17.4%。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27起,死亡32人,受伤129人,分别下降3.1%、3%、10.4%;火灾事故52起,直接财产损失159.28万元;渔船事故16起,直接经济损失235万元。加大食品药品检验力度,全年食品检测批次合格率93.2%,流通领域服装鞋帽、装潢材料、儿童用品等各类商品监测合格率82.3%,药品监督抽检合格率96.5%,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年末全县总户数182627户,户籍人口549655人,其中男性人口278511人,女性人口271144人。按城乡分,城镇人口198216人,乡村人口351439人。按年龄分,18岁以下人口84708人,占15.4%,18-60岁352309人,占64.1%,60岁以上112638人,占20.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97人。全年出生人口4843人,死亡人口3461人。此外,全县有暂住人口13.7万人。
  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92元,比上年增长8.8%。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465元,比上年增长13.9%。按城乡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565元,增长8.4%,其中工资性收入24113元,增长8.5%,经营净收入9076元,增长6.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126元,增长1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28元,增长9.4%,其中工资性收入11288元,增长7.5%,经营净收入8664元,增长11.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711元,增长16.1%。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798,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
  十二、就业和社会保障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0116人,城镇失业再就业4079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2%。累计培训职工10280人次。全年新增大学生创业91人,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6%。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7.1万人、16.2万人、10.7万人、10.6万人和8.7万人,本地户籍人员各类养老保险(障)新增2.6万人,参保率87.17%。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4.71万人,新农合参保30.69万人,8252名被征地人员转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年末全县社会福利院、敬老院42所,床位4838张,收养3223人。新登记7家民办养老机构,新增床位425张,吸引民间资本2200余万元。新建成30个村605套集中式居家养老公寓,累计建成农村集中式居家养老公寓147个,建成居家养老公寓2671套。全年社会救助资金支出9630万元。农村五保对象803人,支出资金850万元;提升低保标准到612元/月,低保对象4967户7538人,支出资金3051万元;发放残疾人和孤儿生活保障金、节日慰问金等3624万元。救助困难群众3.24万人次。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产值绝对额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
  (3)根据新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从2015年起,公布的GDP数据中,第一产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和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上述三个行业归入第三产业。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限额以上住宿业、餐饮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餐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
  (5)2014年城乡居民收入按城乡住户一体化改革后的新口径调查计算,城乡居民收支主要指标增幅按统计口径变化作相应调整。
【Email 推荐】&&&&上海市工商局22日公布:一些标称含有98%棉的服装,检测结果竟不含棉。对此,工商部门已作出行政处理。……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象山建筑业总产值首破千亿大关 连续6年增幅超20%
占全市建筑业施工产值三成多,
中国宁波网讯 象山县建筑业各项经济指标继续领跑全市。去年该县建筑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00.4亿元,占宁波市建筑业施工产值的31.8%,连续6年增幅超过20%。
近年来,象山县将建筑业作为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和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着力构建建筑业企业金字塔型梯队格局,形成以房建、市政、交通、水利等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以轨道交通、防腐工程、园林古建筑等专业承包为依托的产业体系,2013年相继承接海南新华都七仙紫园、广州地铁21号线等重大工程,38家建筑业企业新增资质70项,124家建筑业企业累计获批资质474项,拥有建筑业高级职称人员508名、注册建造师2512名。
2013年,象山建筑业稳步健康发展。去年该县建筑企业新签承接业务合同额880亿元,同比增长19.8%,浙江、上海、江苏、广东、山东、天津等省市已成为前六位区域市场,进一步提升了该县建筑业的品牌影响力。实现地方入库税收6.23亿元,同比增长10%,地方入库税收200万元以上施工企业达32家,同比增加4家。11家具备外经权企业实现对外承包经营额4.8亿美元,同比增长15%,龙元建设承建的菲律宾ADB大厦竣工,宏润建设投资建设蒙古国上海小区二期工程进展顺利,中达建设牙买加项目进一步拓展,华丰建设积极争取利比亚项目恢复重建,龙驰防腐公司的防腐钢管出口到澳大利亚。陈光曙&王量迪&马建杰
  编辑:  【互联网投资圈】
微信公众号:hlwtzq
  互联网投资交流、合作、互助第一平台——由资深财经媒体人、知名VC投资人联合打造。
  作者:吴晓波
  来源:新华网思客(ID:sikexh)
  最近这段时间,有很多50后、60后的朋友都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突然有一种不安全感,有一种陌生感。
  过去的两三年里,中国的很多产业在发展,互联网对制造业、服务业形成了冲击,中国金融市场出现一定波动。
  现在每个人都问,未来会怎么样呢?自己的钱能不能保值,能不能增值?
  我们需要用一种结构的方式来看待这个问题——简单回顾一下,我们口袋里的钱是从哪来的,我们的企业是怎么发展到今天的,过去二、三十年里面,中国的财富以怎样的一种方式在波动,我们怎么走到今天,面向未来我们会有哪些可能性?
  从“吃穿用”到“房贸网”
  钱从哪来的呢?从1978年到今天的三十多年中,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达到平均7.4%,从全球经济体中排位第八,到今天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从1978年到现在,中国经历了几个大的产业周期。
  第一个周期是1978年到1997年。
  在这二十年里,中国由重工业经济变成轻型经济,由短缺经济变成了过剩经济。
  这20年里面,中国人绝大多数是在吃、穿、用这三个方面,通过食品、保健品、饮料、纺织、家电等行业赚到的钱。
  中国今天成名的企业家和品牌,90%以上都是在这20年里面出现的。在改革的第一个阶段,只要进入到这三个行业里面,只要非常勤奋和努力,扩大自己的产能,做出自己的品牌,就可以赚很多的钱。
  第二个周期,1998年发生了东南亚金融危机。
  从那一年起,中国为了应对危机,推出了很多的产业政策。
  今天的房地产政策就是1998年开始的,取消福利分房,全部推行商品房制度。1998年开始修高速路,开放了外贸的进出口自主权,报纸上出现了一个名词——中国制造。外贸对中国沿海各城市的经济影响也是从1998年开始。
  1998年开始,居民消费渐渐转变为以房地产为主,城市化建设也从以中小企业为主渐渐转移到以政府为主。
  房地产和城市化建设开始崛起的时候,能源价格大幅度上涨,包括煤炭价格、钢铁价格等等,这使大量资本进入到产业的上游领域,中国的产业开始从轻型结构调整为重型结构。
  1998年到2014年,长达16年的时间,出现了中国制造“席卷”全世界的过程,外贸大幅度增加。
  作为从完全的内向经济转向外向经济发展的新型经济模型,1998年以后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就是互联网经济。我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中国一些非常重要的互联网企业,比如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百度、阿里等,都诞生在1998年的二季度到第四季度。
  这三个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景象。过去16年里面,你只要进入到这些行业——比如房地产行业或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能源行业、外贸行业或互联网行业——就可以赚很多钱。这些行业替代吃穿用三个行业,形成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地产的盛宴。从1999年开始,中国富豪榜前100个富豪里面,有60个左右是房地产开发商,这个速度一直持续到2013年,2014年开始变化。所以房地产的黄金周期已经过去了。
  但是到今天,为什么很多朋友在过去十几、二十年里面获得很多财富,在今天却觉得很陌生,觉得有不安全感?
  未来会好还是会坏?
  如果仅仅从经济层面来看的话,长达16年的产业周期结束了,钱已经不在消费、出口、投资这“三驾马车”上了。原来靠成本和规模优势,进行重工业投资获得经济增长的逻辑结束了,GDP也不再保持8%——9%的高速增长了,回落到7%。
  未来十年,中国的产业会进入到四个新的动力区。在我看来,未来的钱,至少在十年之内不会有问题,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生崩溃是极小概率的事件。
  问题是,过去的三驾马车模式被改变了,未来的变化全部在于新——新实业,新消费,新金融,新城镇化。实体经济还会发展,消费产业、服务产业还会发展,金融业都在变革,新的城镇和新的城市仍然会建设。
  过去第一个周期的二十年,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我们原来没有实体行业,没有家电行业。第二周期的消费出口投资仍然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原来没有出口,后来有了;原来没有城市化建设,没有高速公路,现在有了。
  未来所谓的新,指的是都有了。中国今天的制造业排在全球第一位,中国的比重达到了28%,超过了美国。
  消费,中国每年有非常庞大的几十亿消费。问题在于,并不是每个工厂都可以赚钱,未来三五年,中国的银行业和金融业变化会非常大。
  在2013年,中国还没有一家私人银行,现在我们有了四家,中国今天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有2800家,三年前一家都没有。整个金融行业都改变了,城镇化也一样。
  未来的十年,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动机,问题在于整个产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财富和投资的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财富如何增值?我有四招
  策略一:加大资产的杠杆效应
  简单算一下,如果每年的资产增长在10%,刚刚对得起这个时代。
  任何一个单一的理财产品都难以给到你这个收益,所以一定是复合式、组合式的资产投资,要保持比较激进的杠杆资产。全世界现在都在大规模地印钱,从美国到欧洲,到日本。
  日本过去三年里面,货币发行量增加了一倍。现在全球处在通货紧缩时期,所以从财富安全性的角度来讲,现在最好的办法是把钱都花出去,不管买什么都是对的。要保持相对激进的理财的态度,才可以保证人民币的保值。
  策略二:股权投资+投资创业者
  投什么呢?从最激进的角度,未来十年中国最值得投资的是两方面。一个是投好的企业,第二是投好的人。
  现在新三板3200家公司,两年之内我认为会超过六千家到一万家。现在中国每年的基金信托债券业务大规模发展,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中小企业创业公司。
  政府提出了全民创业,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要去投好的企业。所以,股权投资是赢得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重要的手段。
  第二是投“好的人”,“好的人”就是二十年前的我们。二十年前的年轻人,都是今天的80后、90后,你要找到那些好的人,可能是你的孩子,可能是你的下属,也可能是马路上的小伙子,对金钱渴望的人。找到他们,把钱投给他们。
  那么像我这个年纪的,60后、70后出来的朋友们,未来对于商业世界的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呢?
  是拿着我们上半场赚的几十万、几百万、上千万,把钱放在中国市场,全球市场,支持年轻的企业和年轻的人。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来看下半场的建设。这是第二个策略。
  策略三:全球化的资产配置和优质的不动产投资
  前面的一半资产做一些非常激进的措施,另一部分应该拿出来进行全球化的资产配置。
  全球化的资产配置,很多有人到美国去买房子,或者去欧洲买一个商铺,而真正的全球化资产配置应该是交给专业公司打理的过程。
  要安排一些对冲性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仅是买房子、买商铺那么简单,这是全球性的一个资产配置,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接下来就是优质的不动产投资。过去十几年,你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买的房子都是对的,但是在今天,我们谁也不敢想这句话。一个城市的房子,值不值得购买,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
  首先要考虑这个城市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它的人口是流出的还是流入;
  第二,这个城市过去几年的工业产值是增长还是降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是怎么调整的;
  第三,这个城市过去几年和未来几年,土地出售是不是理性的,库存量是多少,也要考虑;
  第四,这个城市政府施政效率是高还是低,公共配套到底怎么样。
  所有这些加在一起,才可以决定,未来几年这个城市的房子是涨还是跌,能够买还是不能够买。
  今天买房子不能闭着眼睛买,要睁得非常大才可以买到好房子,好的不动产还是值得珍藏和配置的。
  策略四:要投资两个东西,自身健康和精神消费
  我们要去看好的电影,去旅行,要读书和看好的歌剧,我们要知道全世界人类文明到今天的很多成果,要用金钱和时间去交换它们。我们不应该只是天天忙着赚钱。
  只有投资这两项以后,我们才能真正跻身中产阶层。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产值与税收比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