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敬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的次数和每次敬多少香

→ 孕妇能闻过年敬菩萨的香的味道吗
孕妇能闻过年敬菩萨的香的味道吗
女 | 26个月
悬赏30个健康币
健康咨询描述:
,老爸几乎天天点香,供菩萨的那种,我不知道那种香的成分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我想知道这种香一般有什么成分,孕妇闻了对宝宝有什么影响吗?我好怕对胎儿不好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南昌市第八医院&& 医师
擅长: 外阴疾病,阴道疾病,子宫疾病,输卵管疾病,卵巢疾病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870次
&&&&&&病情分析:&&&&&&你好;麝香孕妇是千万不能闻的,麝香闻了容易流产,因麝香很贵的,一般点的香里因没有.&&&&&&指导意见:&&&&&&建议最好不要闻,自然的味道多好.闻多了总是不好.&&&&&&医生询问:
擅长: 骨病,颈椎病,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四肢骨折等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7557次
&&&&&&病情分析:&&&&&&你好,你爸应该是点檀香,最好孕妇不要接触。&&&&&&指导意见:&&&&&&建议保持室内通风,尤其不要闻麝香,檀香虽然没有直接表明对胎儿影响,但最好不要闻。&&&&&&医生询问:
参考价格:23
参考价格:44
参考价格:168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及习惯性流产、不孕症的辅助...
参考价格:¥23
本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及习惯性流产、不孕症的辅助...
参考价格:¥5貔貅能不能供香火?敬貔貅敬的香是哪种?
我们都知道,在家中供养圣物的时候都是需要我们去用一些东西来供养的,最常见的比如说很多人会在家里面供一些佛像或者是菩萨像等等,而对于这些法相我们在供养的时候通常都是烧香拜佛,或者是在佛像面前摆一些供果之类的,而像是貔貅这样的神兽,很多人就不知道要怎么去进行供养了?那么貔貅能不能供香火?敬貔貅敬的香是哪种?
其实貔貅和佛与菩萨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佛和菩萨都是佛教中的神明,而我们知道佛教的神都是要烧香敬拜的,所以当我们自己在家供养佛像的时候自然也会烧香了,但是貔貅是神兽,有的人在不了解貔貅的情况下也直接的烧香进行供养,然而这时候就有人发现这样子去供养貔貅的话好像是并没有什么效果的。实际上,貔貅的供养方式和我们平常的供养佛和菩萨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在供养貔貅之前小编还是建议大家先去对貔貅的注意事项进行一些了解。
那么貔貅能不能供香火?敬貔貅敬的香是哪种?其实我们在供养貔貅的时候,是不用烧香的,貔貅是不接受香火的供奉的,对于貔貅来说,我们在供养他的时候首先要选择一个正确的位置,我们在摆放貔貅的时候一般都会把它摆放在客厅里,因为大多数家庭的正宫的位置都是在客厅,再者,貔貅是不能摆放在我们自己的卧室里的,毕竟貔貅是用来招外财的,长时间的对着我们自己是没有什么效果的。貔貅不能直接放在地上,当然也不宜高于我们的头顶。我们在请貔貅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选择吉照堂开光貔貅,开光正规并且材质也是纯天然的,因此灵性非常强大。
在摆放好貔貅之后,我们就要去考虑的貔貅的供养了,其实在供养貔貅的时候,最简单的就是在貔貅面前放一杯水,水不要高于貔貅就好,当然您也可以放一些水果或者是米,水果的话要避开草莓和梨,有的人还喜欢在貔貅前面放上十帝钱护着是五帝钱这都是可以的,需要注意的是,这时候的貔貅一定都要是开过光貔貅的才会有效果,没有开光的话,貔貅也是没有灵性的。
以上便是小编对于貔貅能不能供香火?敬貔貅敬的香是哪种?的介绍。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烧香是代表我们对佛菩萨的恭敬、信心,是表法,而不是佛菩萨喜欢闻你这个香
我的图书馆
烧香是代表我们对佛菩萨的恭敬、信心,是表法,而不是佛菩萨喜欢闻你这个香
开愿法师:学习佛法,觉悟人生(一)
今天我们非常殊胜,又欢聚在这里,大家福报非常大,佛缘非常深。<o&</o&
<o&&</o&<o&</o&
第一讲 要做一个明白人<o&</o&
佛告诉我们:我们要做一个明白人。佛就是明白人。是教育,佛教是文化,只有真正学到佛的精华、佛的精神,我们才有受用,才能够把落实在我们日用平常当中,落实在我们当中,真正过一个美满的,体现我们每一个人生命当中真实的意义。<o&</o&
&& &#8220;&#8221;就非常重要了。&#8220;佛&#8221;是语,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是觉悟。所以佛法自始至终都是教导我们如何增加智慧、如何提升觉性——祖师们常讲的恢复我们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是正知正见。
我们遇到佛法,入门种种因缘不同,但是所寻求的是相同的。每一个人都想增加福报,每一个人都想增加自己的智慧。怎么样才能做到呢?在两千五百多年以前到我们这个世间,给我们展现了什么呢?我们学佛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呢?这是我们很关心的话题,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很迫切想知道的话题。所以佛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明白人,明白了这些我们学佛就不叫迷信了,这叫智信,有智慧。佛教是让人破迷开悟,破除迷信,增强正知正见。
首先教导我们要断恶修善,这是佛门的,这是我们在人间、这个地球上最基础的根本。如果这个地球上每一个人都能够断恶向善,都能够,你说这个地球多么美好,灾难就化解了,战争也就没有了。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希望和平,都希望安定,都希望祥和,怎么样能落实呢?就要靠我们每一个人从内心当中觉悟。我们觉悟了,我们身心安定祥和了,把这个文化、这个精神传递到你身边的人,传递到与你有缘的人,他们也祥和了,他们也把心安下来了,这个时候这个世界自自然然就和谐、安定,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幸福美满。只有安定和谐我们才有幸福美满的生活,所以我们每一个人的作用就非常大了。
作为一个佛教徒,首先我们要明了,最基本的义务——我们要做个善人。佛经一展开,&#8220;善男子、善女人&#8221;,我们就有份了,因为这是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我们学再多的佛法,落不到实处,这就是我们得不到受用的根源。首先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当中都经历了许多的事情,每一个人想法不一样,每一个人生活的环境都有所不同,才产生了千差万别。但是规律是相同的,每一个人的期望是相同的。
&& &佛教导我们如何从的世界、烦杂的人生回归到自在,回归到就对了。八万四千法门一切的佛法无过于让我们放下烦恼,回归清净而已。所以我们作为佛门弟子,学的是什么呢?智慧、觉悟。智慧、觉悟从哪里来呢?从不分别、不执着当中来。因此我们在内心深处一定不要有对立,一定不要有冲突。有冲突、有对立这是我们自身错误了,用这么一个心学佛你得不到佛力的加持,学其它的宗教照样得不到加持,因为你用的是分别心、烦恼心去学。一切圣人的智慧都是从清净心里面流出来的,唯有我们从烦恼当中把我们这个心收回来,我们才能够体悟到佛法,能够听明白佛对我们的教诫。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佛法,每一个人受用不一样,每一个人听讲的感觉也不一样,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我们这颗心有多么真诚,这个心有多么清净,所以祖师常讲&#8220;至诚感通&#8221;。
佛经里面告诉我们,怎么样能够入门呢?一切恭敬。对恭敬,对一切也要恭敬,就非常殊胜。我们今天上午做,就是祈福世界,祈福人民,真正地开显我们的爱心、慈悲心,这叫慈悲一切。试想一下我们去放生,对一只小鸟都有无量的爱心,如果我们把这个爱心拓展开来,你说你多么的快乐。不能说我们对小动物有爱心,你对你身边的人就没有爱心了,有烦恼了,这就错误了。往往很多人对外面的人有爱心,对自己的家人没有爱心,烦恼、生嗔恨心,这是错误的。佛教导我们要有一颗平等心,平常心就对了。
我们放生的意义就是让我们每一个人通过这些方式,通过这些场面的磁场的加持力,把大家内心深处那一份真正的爱心、慈悲心给开发出来。开发出来了要能保持,不能我们今天放生慈悲心开显了,回到家就忘了,就错误了。佛教导我们慈悲一切——这才是真正的意义。所以我们就把放生纳作我们当中的一个功课,一个实践的功课,通过这种形式来练习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怎么样把慈悲心落实到我们生活当中去,非常有意义,同时我们也救护了有缘的这些其他道的众生。
佛告诉我们有六道轮回,我们人是其中的一道。为什么我们得人身了,它们得了畜生身,变成一只鸟、变成了一条鱼?佛告诉我们:业力牵引。佛在《十善业道经》上告诉我们:&#8220;心想异故,造业亦异。&#8221;因为每个众生的心想不相同,想法不一样,所以感召的生活环境不一样,的我们身体的状况也不一样。谁感应的?我们自己感应的,我们自己业力的显现。
佛在《经》上常常告诉我们&#8220;诸行无常,诸法无我&#8221;。我们一切的行为谁来支配?我们的念头,在为我们的生活起指导作用。你的念头是善的,你所作所为都是善的;念头起了嗔恨心、起了烦恼,你的生活、你的举止动念全是烦恼。它是主宰。可见得我们这个心的力量有多么大!明白了这个,才知道修心养性是多么的重要。&#8220;诸法无我&#8221;,在万事万物当中、在你的日用平常当中,很难找到自己啊,没有自己!没有自己才是对的,你说哪一天是你自己呢?哪一个小时是你自己呢?哪一分钟是你自己呢?哪一秒钟是你自己呢?时间刹那刹那地在变化,你内心的念头不断地也在变化。你说哪一分钟是你自己?你说这一分钟是自己,这一分钟过去了,所以我们的生命在刹那不住的状态下延续着,这是我们真正的生命。受着我们心想的牵缠,不断地在我们的生活里面起着反复无常的变化,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酸甜苦辣,是它在起指导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就明了了,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面的。
我们对别人有爱心、对别人有慈悲,自自然然地反应的外面的世界都是美好的,都是纯净纯善的;我们有了嗔恨心、有了烦恼心,你所感应的外面的世界都变成了烦恼。烦恼也是无常的,诸法无常嘛。所以当我们生烦恼了,就要观想&#8220;诸法无常&#8221;,你就不生烦恼了,烦恼就没有了,因为它是无常的嘛,你何必去生烦恼呢?别人欺负你了,别人障碍你了,&#8220;诸法无我&#8221;,没有自己他欺负谁呢?这个就高了。这是真理、这是事实真相啊!唯有我们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们的人生才能一帆风顺,才不至于被把我们给束缚住。
业障也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真有个业障在那里摆着,那我们的这个力量,要把它去掉那很费工夫。佛明明告诉我们&#8220;诸法无常&#8221;,它是在变化的,那当然不是真的了。不是真的,它真起作用,从哪里起作用呢?就是我们起心动念之处它就已经起作用了。外面遇到了条件,佛门讲缘分,它就果报现前,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文里面,其中&#8220;&#8221;这一条里面就告诉我们: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你这个烦恼的心、业障的心清净了,烦恼就灭了,业障随之也就灭了。但是我们凡夫业障是随灭随起,这叫伏烦恼。我们的时候非常清净,烦恼好像没有了,很短的时间,那个烦恼又起来了。烦恼好像是永续没有间断,我们功夫间断了,这就是我们的功力不够啊。每天我们、念佛,真正的目的是达到把我们的业障消除掉。怎么消除掉?心若灭时罪亦亡。罪亡了,业障从哪里来啊?就没有了。我们现在有业障,因为你的心,烦恼心没有灭。佛性就在烦恼心里面,烦恼心也含有圆满的佛性,是一体啊!你业障现前的时候,佛性变成了烦恼;你清净的时候,烦恼变成了。所以转烦恼成菩提,是这个道理。
既然没有我,那我们执着这个我,是对的还是错的呢?我们初学的人,听到这里,恐怖心就升起来了:没有我,没有我怎么办呢?不是自己明明在这里坐着,怎么会没有自己呢?我们众生之所以是众生,无始劫以来执着我们生活的状态,不能转变。
我们小的时候出生在一个家庭里面,从你出生的那一天开始,不断地熟悉你这个环境,熟悉一年、十年、二十年,你就把它当作自己的家,家里的这些人,你的父母、你的兄弟姐妹,哦,这都是我的亲人。那你出生那一天,跟他们不是很熟啊,在那种情况下,你的依恋,就没有那么强、没有那么深。
最明显一个例子:比如这个小孩生下来就被别的家庭领养了,十年、二十年以后有可能对自己出生的这个地方、对他亲生的父母没有感情,对那个领养的地方有感情了:这是自己的家,在这生活了那么多年,照顾自己的这是自己的父母,产生了感情。从这很浅显的道理告诉我们,我们所执着的这些环境、这些人、事、物,是我们习惯造成的,不是真的,是我们习惯了。我们到一个新的环境会不适应,我们在这个环境里面呆上几天、呆上几个月,好像我们很熟了,也适应了,这就是自己的世界、自己生活的方式,不断地在转变。
&& 人的一生,不知道要转变多少次,不停地转、不停地变,这是一个轮回的现象。众生在这些变化当中,既然没有自己,当然找不到自己,他就会找一个依托以为是自己,把这个身体当作自己,把这个生活环境当作自己的依报环境。但是这个环境、这个身体它有成、住、坏、空,身体本身它有生老病死,所以我们就产生了痛苦。看到这个花现在很漂亮、很庄严,过一个星期、过十天它败了,我们就伤心了,感觉它灭了;过几天又来个新的花,我们的这个欢喜心又起来了,不停地在转变。所以我们能够觉察这个事物的心不生不灭,我们能够感悟到我们这个身体的这个心不生不灭。唯有找到它,是我们真正生命的永恒。
佛四十九年弘法利生,无过于让我们找到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而已。本来面目是什么?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告诉我们得很清楚啊。所以我们真正的生命不会因为环境的成、住、坏、空产生变化,也不会因为你这个身体有生、老、病、死而产生变化。它是永恒的。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永恒,只感觉到了无常?只感觉到我们这个身体从出生到年幼、到少年、中年、老年不断地在变化,不断地在感受着种种的无常,外面的世界也在变化,生活环境很美好,但是它保留不住。所以古人常感叹&#8220;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8221;。
在我们的这个世界里面被无常的环境、现象把真心蒙蔽了。蒙蔽了真心以后,才产生了种种的痛苦,产生了种种的业障,越迷越深,越陷越深,最后我们不能自拔,把自己送到苦难的世界里面去了,送到苦恼的生活环境里面去了。
&& 老年人为什么那么多病呢?为什么身体不呢?决定心情不开朗,决定是忧虑重重啊。身体所能够感应到的自然都是病态的状况。如果你洒脱一点,如果你开朗一点,你的身体就会因为你的开朗洒脱变得健康。
我们念佛,念&#8220;&#8221;。阿弥陀佛是什么呢?阿弥陀佛寓意无量光、无量寿啊。光明代表智慧,念的是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光明,光明代表寿命,无量智慧、无量寿命,你说你会老吗?你说你会有病吗?决定不会老,决定没有病。注入我们生命里面的是无量的光明、无量的寿命,多么殊胜多么有意义呢。这是我们念佛真正的意义。
&&& 别人讲你们光念个&#8220;阿弥陀佛&#8221;,你们是迷信啊,什么都不明了啊。他不知道佛门里面有高深的智慧,有圆满的学问、文化,但是懂的人太少了,不明白佛门里面到底在讲些什么。佛教在我们一千多年的历史,代代出现这些祖师大德,他们把佛教的思想智慧发扬光大,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 当年我们佛教的会长赵朴初老先生感慨地说了一句话,说如果中国人离开了佛教好像说话都不完整了,佛门里面有很多的词语,慢慢地深化流传到我们每个家庭当中:慈悲、善良、觉悟,很多的词语都是从佛经里面流传出来的。前天我们和几位文化界的名人、老教授们在一起聊天的时候还在说,佛教在我们国家发扬光大,生根、茁壮、成长、有丰硕的果实,可见得我们中华民族是非常有福报的,为什么有福报呢?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心量大,不断地在吸收着智慧,不断地在开拓我们的心胸,能够把佛法圆融到我们生活当中来,变成我们中华文化的三个支柱之一。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已经融入了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之中,已融入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角落,都在我们的生活日用平常当中啊,只是我们没有觉悟而已,我们没有觉察到啊。
&& &可见得佛教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生活当中,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一千多年佛教都是教育,烧香是代表我们对佛菩萨的恭敬、信心,是表法,而不是佛菩萨喜欢闻你这个香;磕头表我们尊师重道,就像我们过去到学校去读书,对老师要行礼,以前是三跪九叩,现在是鞠躬。所以礼佛不是拜偶像,是代表我们用最虔诚的心来学习佛的教育,来学习佛的智慧,我们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在佛门里面得到受用。
&&& 现前一般有一个误会,一谈到佛教就知道去烧香磕头,去烧香磕头了也不知道是什么道理,什么原因,就产生了一个迷信的色彩:这家又迷信了,到庙里去磕头烧香去啦。影响很不好,自己也不好意思。偷偷地去烧个香、去磕个头、去求个平安,他不知道佛门里面有高深的智慧,真正我们要保平安、真正要吉祥,我们要学佛,学佛的智慧、学佛的慈悲啊。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明了了,学佛是时尚的,学佛是赶得上潮流的。不是我们学佛了别人会笑话我们:你怎么学迷信啊?你怎么搞这些东西啊?他能够说这些话出来他是对中华文化不了解,对我们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明不了解,了解了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们自身要知道,要明了。
过去这些大诗人,大文豪,他们有那么高的决心,他的作品、著作能够流传于后世,没有别的,他的心胸豁然开朗、洒脱啊。这些精神从哪里来的呢?佛门来的。在佛门里面所学到的。到我们社会当中,一般人的感觉,哦,那么高深,那么的有意境啊。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达到这个程度,每一个人都应该把我们自身的心量拓开,这样你才能够有所。首先我们要有一个的认识,认识不够我们谈什么这个力量啊,底气都很弱,所以我们学佛别人不理解,我们学佛有障碍,如果真正明了了,这些障碍全部化解了。
佛教教导我们真正地来了解我们的生命,这个意义就非常深非常广。佛讲经49年,就是来为一切众生讲明白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人生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所以佛法对每一个人都非常的重要,这个意义都非常深远。
&&& 学佛了,就是学智慧学觉悟了。如果他们明了了,他自然也会来学了,不会障碍你的。佛法,觉悟之法,都应该学习。所以我们学佛,修行,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怎么样来认识自己呢?佛教导我们怎么样来面对人、事、物的环境,怎么样来开启我们真正的智慧,有圆满的方法,有圆满的理论。不是佛能成佛,我们众生都是凡人,是佛能成佛,佛告诉我们每一个众生都能成佛,是这个道理啊。可见得佛教里面讲的这个心量多么大,佛告诉我们众生和佛是平等的。我们感觉我们是众生,佛慈悲伟大,但是佛告诉我们,我们和佛是平等的,没有区别的,可见佛的心是多么的清净慈悲。
&&& 我们学佛时间久一点,就会产生傲慢之心,啊呀我学了多少年、我修了多少年,瞧不起初学,瞧不起刚入佛门的,这是很大的错误。都是平等的嘛,佛和众生都是平等的,那你学几年你就很了不起啦,那别人都不如你了?这是错误的。真正地去学习,一定要把我们的这个我慢心降服,只有我们把这个心放平和了,才能够真正听明白佛菩萨的教育。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是平等的,培养我们的这个平等性。在我们生活当中这个我慢是很难降服啊,有一点成绩就值得骄傲,一骄傲就把自己真的忘了,障碍你的,障碍你的菩提大道往前进步,那怎么办呢?每时每刻佛教导我们对一切恭敬,你要想有进步,对一切人有恭敬心,像对待佛一样恭敬,那就对了。不能说我是老修了,别人都是初学,别人都不如你,你很厉害,这是错误的。
&&& 佛法犹如大海一样,我们每一个人在里面的受用是不同的,因为我们来到佛门里面所求的也不同,结果当然不同。我们去努力付出,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呢?得到的结果是我们的初。你是为什么而做的,将来得到的果报和你的心量是相应的。你说我就是为了家人能够平安健康而来学的,你得到的就平安健康,这么一个果报;如果我们是为了生天而学的,说人间太苦了,我们在人间虽然有快乐但是痛苦还是很多,不如这一生断恶修善,认真修行,来生生天,你一切的努力是为了生天而修的,将来你心境变成了天堂。努力是相同的,发心不同,将来的结果是不同的。
&&& 有的人发心很大,说不但人间的这个荣华富贵不好玩,不好,天上也不究竟啊。天福虽然是没有苦都是快乐,但是还有享尽的时候啊。因为他的分别执着没有去掉,当福报享尽了还要堕到人间来,还要堕到六道轮回里面去,甚至也要变饿鬼变畜生,去受业报,天上也不好玩。那怎么办呢?拼命地修行,认真真干,超越轮回。所以努力是一样的,你想生天也好,你想成佛也好,努力是相同的,但是你的发心不同,果报是不同的。有的人就想修一点福报,说我这生没有福报,来佛门里面供养,我就是为了修福,所以你就能得到福报。无所求地修,得到的是无量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样一件事情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发心。我们的发心大,果报就大,发心小,努力了半天,努力了一生,得到的果实就小。
由此可知,我们做人、做事业也是这个道理。你的心量小你就只能做个作坊,你有多大的心量成就多大的事业。心量不够,福报就聚集不起来。在我们修行当中,是同一个道理。
所以宇宙的真理只有一个,在我们生活当中不断地去升华不断地去觉悟,也能够体悟到佛法。因为佛法是智慧嘛,佛法就在生活里面啊,只要你有觉悟有智慧,佛法无处不在。如果我们的心没有正知正见,迷迷糊糊的,你读佛经你也读不懂,照样有障碍,看着佛法也是有障碍。佛法本身是为我们来开启智慧的,不是让我们越学越糊涂,越学越迷茫的。
在我们修行的路上,认清楚了就容易下手。为什么我们强调要学《》?《弟子规》是一个基础,是我们做人的基础,也是我们修行成就菩提大道的基础,也是和谐安定的基础。首先什么地方和谐安定呢?我们的家庭和谐安定。你知道怎么样孝顺你的父母,孝敬你的长辈。同样的你的儿女学会了将来如何孝敬你,你的家庭就没有恐怖了。如果没有学《弟子规》,不懂得圣贤的教育,你的父母有恐怖啊。当年年轻的时候为家庭付出,为大家服务,真的是做牛做马,老了以后没有保障啊,因为儿女没有学《弟子规》,把老人都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他们有恐怖,有恐怖就不和谐了,也不安定了。我们学了《弟子规》,就知道如何去做,自然就好了,你的孩子也学会了,这对他本身树立一种人生的观念也非常重要,他能够孝顺父母,能够知道尊敬长辈,他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这是做人的根本啊,所以你们到老年的时候也没有恐怖。可见得多么重要,太重要了,这是基础啊。不断地修行,我们才能够真正地体悟到圣贤所说的这些教育多么的实用,多么的用心良苦。
第二讲 学佛要落实到生活中
在圣贤教育当中,学习一切的经论,它都有一个实处让我们去实践,去落实。这是学之有用,这也是我们人类和谐、整个生命延续的非常重要的一种精神文化。在我们学佛的路上,这也是根基。一个团队里面都能够知道尊敬长辈,都能够知道尊敬领导,领导也能够爱护员工,也能够关爱你下面的办事的这些人员,那就和谐了。大家自然就团结一心了,你的团队当然能发扬光大了。如果我们不懂得这些文化,只是利益的结合,只是互相利用的一种关系,人就会很容易在这种环境当中丧掉自己的本能、良知,都没有了。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身边的人全走了,有利的时候都来了,没有道义可言。所以古人教导我们,交朋友也是同样一个道理,看这个人孝不孝顺父母,有没有德行,这样的朋友你交了以后可靠。那现在呢?我们对这个人不信任,对那个人不放心,就是没有了这个根本。
& 我们不断地学习佛法,才深感古圣先贤的慈悲呀,佛菩萨的教导对我们多么有用。佛告诉我们&#8220;孝养父母,奉事师长&#8221;就是《弟子规》:你要尊敬你的父母,你要尊敬教导你的老师。你的学业、智慧从哪里来呢?老师教的。将来你做老师了,如果学生对你不尊敬,你的心情是怎么一种状况呢?换位思考,才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别人尊敬自己,我们要想别人尊敬自己,首先要去布施尊敬,尊敬一切人,当然一切人都尊敬你了。佛门里讲,关系。
&有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学任何一个法门都容易成就,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我们学的理论再多,依旧有痛苦,依旧有烦恼。因为没有办法落在实处,没有办法具体地来推行。修行到一定的程度,久而久之就产生了障碍,就修不出去了,没法精进,心量太小,心量不够,产生了种种的障缘,种种的业障。所以我们有业障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有没有觉悟,你有没有真正地把它认识清楚了。
& 不是我们学佛了,我们就很消极,什么都不干了、什么都不做了。本来你没有学佛的时候,对家庭照顾得还挺好,家里还是蛮和谐的,你学完以后不和谐了,学完以后家庭更乱了,这不是佛的教导啊。如果出现这种状况,你家人反对你学佛,人家没有错,是你自己错了。不能佛说了,&#8220;凡所有相,皆是虚妄&#8221;,一切都是假的,自己也就什么都不做了。那桌子灰尘都很厚了,是假相嘛,不用擦了,桌子也不擦了;那碗脏了也不洗了。你学傻了,这错了。所以菩萨教导我们要精进哪,一切都要干干净净,礼敬诸佛,诸佛是谁呢?一切人是诸佛,桌椅板凳也是诸佛,一切的事物它有法性,它也将来能成佛的,所以它也是诸佛。
我们学佛落实在哪里呢?就是落实在我们的生活日用平常当中。我们擦个桌子,礼敬诸佛;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得干干净净,礼敬诸佛。不是我们学佛了以后,就把我们搞得乱了,就错误了。没学佛之前,整理得整整齐齐,要继续保持;学佛之后,我们要不断地往上提升,要进步。你有一个好的环境,整洁的环境修行也方便,修行也很有益处。如果我们没有学佛之前,家庭、家里搞得很乱,现在学佛了,赶紧地把它搞搞干净,把乱的全部收拾干净了,你的家人,本来不了解佛法,对你学佛有意见他就不会有意见了,因为佛教导我们落在实处,我们把家庭搞得干干净净的,你的家人该说了,哎呀学佛是好呀,平时让他扫个地他要蹦高了,现在那自己去扫了,自己去干活了。他们就说了,哎呀佛菩萨真好,他们会赞叹佛,他们也会学佛的,这就在度众生。不一定我们讲很多大道理在度众生,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度众生,一定不要把佛菩萨当作神明来礼拜,迷迷糊糊地求他加持,求他保佑,这个感应不大,加持力也不大。唯有我们真正地觉悟了,真正开启了智慧,这才是真正的加持。
&&我们在佛门里面,在面前,去求佛菩萨给我们消业,念佛菩萨加持我们,目的是什么呢?培养我们的清净心,培养我们的恭敬心。你礼佛的时候,你的心要恭敬,你礼佛的时候一心念佛,身在礼佛,清净呀,培养我们的清净心、恭敬心、真诚心而已呀。通过这个方法,通过手段,把我们自己平常散乱的心、傲慢的心收回来。这是我们达到的效果,这是佛菩萨对我们真正的加持。有没有加持呢?你把你的烦乱的心收回来了,变成一句 &#8220;阿弥陀佛&#8221;了,加持到你了;把你种种的妄念都收回来了,如果不再散乱了,不再狂乱了,你的功夫就成片了;再深一点,就得一心不乱了,你就成佛成菩萨了,那就殊胜了。
& 为什么我们念佛很多年,功夫不得力,我们修行烦恼还很多,妄念很多,经常这个心跑得不知道到哪里去了,道理在什么地方呢?我们不知道从何入手呀。我们拜佛,我们至诚祈请阿弥陀佛慈悲地加持,慈悲地护念,这是制心一处啊。把所有的妄念、所有的心都收在阿弥陀佛上面了,我们的身体在礼拜阿弥陀佛;口念,心想,身体礼拜,叫三业清净。三业清净了,你就是菩萨了。但是我们这个菩萨保持不住,在拜佛的时候,感觉很清净,第二念又跑了,又变成凡夫了,甚至于我今天很清净,明天又变成凡夫了,心又乱了。这是我们修行的一个过程。开始是一念清净,过一段时间你的功夫提升了,两念清净,变成一个小时能清净,变成一天都很清净,不断地往上提升,最后提升到功夫成片了。佛告诉我们功夫成片我们就有把握了。
&& 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认真念佛,认真礼佛,至诚心把所有的精神灌注在一句&#8220;阿弥陀佛&#8221;上面,这就是一心的基础,时间久了当然能得一心了。所以往生净土不难哪,到极乐世界去很容易呀,古大德讲万人修万人去呀,不难!关键的是我们有没有这个信心,愿不愿意得一心不乱,愿不愿意去,这是最关键的。
& 我们学佛、念佛,认识一定要正确。有些人就害怕了,说我还年轻,我现在要往生那不行啊,得一心不乱对自己来说时间还久着呢,等往生的时候再得一心不乱也不晚。其实这是他对佛法不了解,对修行没有搞清楚。成佛成菩萨不是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念着佛我们走了,我们就成佛成菩萨了,佛菩萨是活着成的。你真正地能够到一心不乱了,你还可以去给别人说话,你还可以去聊天,你就是佛,你就是菩萨了。30岁的时候成佛,他没有说30岁的时候就圆寂、涅槃,没有。他成佛以后还在这个世间讲法度众生49年。所以这是我们的一个误会,一定人过世了以后,那成佛去了,我们现在还有这口气,感觉成佛离我们很遥远,这是认识不够。
&&佛菩萨没有一个是过世以后才修成的,他没过世之前一定修成了!的六祖惠能24岁成佛,在黄梅五祖弘忍大师门下参学了8个月,他开悟了。所谓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成就了。他成就了以后不是24岁就死了呀,24岁没有死,还在世间住到七十几岁,弘法利生,把中国的佛教,尤其是禅宗,发扬到海内外,真正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起到了非常巨大的影响力,贡献也非常的大,号称&#8220;东方的释迦&#8221;。这是告诉我们,成佛是我们活着就可以成的。
——选自&#8220;大愿讲堂&#8221;,上开下愿2010年11月14日讲于北京会议中心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云盖菩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