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性学第天海翼一人の女性潘绥铭教授被提前退休

“中国性学第一人”性学教授被退休 著《存在与荒谬》与小姐吃住在一起 - 长江商报官方网站
长江商报新闻热线:027-
当前位置: > “中国性学第一人”性学教授被退休 著《存在与荒谬》与小姐吃住在一起(一)
“中国性学第一人”性学教授被退休 著《存在与荒谬》与小姐吃住在一起(一)
“中国性学第一人”性学教授被退休,人大教授潘绥铭著有《存在与荒谬》,他多次只身闯入红灯区,与小姐们吃住一起,因“科研资金使用不明”受到了行政处分,并提前退休。据悉,人大性学教授被退休,或因有偿访谈小姐开不出发票。“中国性学第一人”性学教授被退休&著《存在与荒谬》与小姐吃住在一起责编:ZB拒绝访问 | huadong.net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huadong.net)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be9-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潘绥铭:中国性学第一人
来源:千龙网
  出生于1950年的潘绥铭,198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曾留学美国,主要从事社会学研究方法、性社会学和性别人类学研究,现任中国社会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被誉为“中国性学第一人” 。
  1966年“文革”,1968年他便以下乡知识青年的身份来到黑龙江国营农场。1973年,潘先生离开了黑龙江,回到了内蒙古,上研究生时,女儿已经8个月了。  
  在东北师大读研时,他选择的是世界中世纪史。1984年,潘先生毕业后,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当教师。1985年,他第一次开设了性社会学课。一时间,几乎成为人大爆炸新闻。听课女学生骂他“脸皮厚”;一位极有资历的教授甚至对他的人格不屑一顾,“他整天就想这事”。有人劝他停课,也有人审查他的身份。
  1988年,他的第一本性学专著《神秘的圣火——性的社会学史》问世,到2000年时,已有《中国性现状》、《性,你真的懂了吗?》、《存在与荒谬——中国地下性产业考察》、《生存与体验》、《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性观念与性行为》等六本专著出版,另有《金西报告——人类男性性行为》等三本译著出炉。
  从1997年起,他多次只身闯入红灯区,与小姐们吃住一起,进行入住考察,出版研究中国地下性产业的专著《存在与荒谬》。2004年11月,潘绥铭在广东省科学馆作“21世纪中国的性问题”性学讲座, 为“一夜情”等最新性话语作注解。对于一夜情,潘绥铭认为其主要特征是“邂逅相逢”、“就性论性”和“互不纠缠”,而并非很多人认为的买卖淫。对于性工作者,他反复强调的只是一点:小姐也是人,对她们进行的研究,也必须是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进行。
  相关新闻——
  直陈情事 经营婚姻也自由
  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的潘绥铭教授对全国60个地方的3842位20岁到64岁男女的性生活进行调查。报告中最耸人听闻的是:调查的已婚男女中,每个月连一次性生活都不到的人超过了1/4(28.7%)。
  近年来因为艾滋病的流行而销声匿迹的“换妻游戏”又在美国中产阶级间大行其道。上个世纪70年代从事换妻游戏的人大多是个性叛逆、长发披肩的嬉皮夫妻,而今换妻人士多为30岁至40岁、有稳定工作和收入的中产阶级夫妇。
  直陈情事
  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就是婚姻自由,除了结婚和离婚自由外,如何经营婚姻也是你们的自由。
  尽管思想未能完全开化的我等,内心实在难以相信,在性上各自为阵的婚姻,可以依旧繁华似锦,但是不可否认,朝夕相处确是性欲下降的温床,当那个我们当年无比热爱的男人或者女人跟你越来越亲近,我们曾经无比热爱的床笫之欢也逐渐步入“亲热如乱伦”的思想纠缠。
  我的心给了你,身体给了他(她)———当夫妻双方已经对此心照不宣,在心里达成共识,这也算是一种选择的自由吧?
  而我们这些旁人,可以反驳,可以借鉴,但是,有些东西存在了,你也惟有关注。
  锵锵三人行
  这种一般出现在中产阶级中的新性情关系,与传统的一对一的夫妻关系显然是相悖的。一拨人持否定态度,认为有悖于道德和忠诚的性与情,就如同试图鱼和熊掌兼得,最后肯定是鸡飞蛋打,悲剧收场;另一拨人则举双手赞同,主张从人性出发,做爱是生理需求,如果能得到性的满足,但是不伤害家庭,无疑是一举两得。
  对这种和平相处的无性婚姻,有人反对,有人理解,有人支持,各种观点针锋相对,势均力敌。因价值观各异,读者也会自有倾向。
  当代大学生贞操观调查报告
  女友失贞,男生认为最能够原谅的是“被强奸”最不能接受的是“现在仍爱那男”。
  近期,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教授潘绥铭等著的《性爱十年:全国大学生性行为的追踪调查》正式出版,这次调查首次严格运用社会学规范的方法,对于21世纪初我国大学生的性行为、性观念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反映与分析。
  大学生贞操观的调查与分析是此项调查中的一部分。
  在具体分析当代大学生“贞操观”调查结果前,有几点说明:
  1.我们要求男生回答的问题是:“假定新婚之夜,发现新娘不是处女,您就是新郎,您认为以下哪些原因,你会原谅新娘?”
  要求女生回答的是:“您认为以下哪些原因,肯定会得到新郎谅解?”,这里所要了解的,并不是女生自己对自己的贞操观,不是自己认为贞操是不是重要;而是让女生通过自己眼光去看男人的贞操观。因此,女生的回答所反映的,并不是她们自己保持贞操的主观意愿,而是她们对于“失贞”的恐惧程度……
  2.我们将可原谅的情况分成这样几个方面:被强奸;爱过那男,现已不爱;受骗;被拐卖;被迫卖淫;一时冲动,无爱可言;现在仍爱那男;什么原因都不行。
  3.调查对象:全国范围内的大学本科生。
  我们调查结果呈现出这样几个方面的情况:
  女友失贞,有14.3%的男生认为“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不能原谅”。
  坚决固守“无论如何,处女膜都不能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本科生占14.9%。  
(责任编辑:姚娟)
08-11-24 11:29·
08-11-21 17:05·
08-11-11 08:40·
08-11-10 10:31·
08-03-24 11:11·
07-12-26 08:54·
07-12-19 08:54·
07-11-05 10:43·
06-12-21 08:27·
06-02-15 16:56·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火炬新动态 胡锦涛访日 山东火车事故 奥运安全 辱华事件
大米涨价 楼盘降价 手足口病 罕见日食
缅甸风暴 失业率
肥田喜事 火影忍者 我的团长我的团
林心如专辑
我的青春谁做主
潜伏 黑执事 新进职员 咖啡王子1号店 纸醉金迷
我的帅管家
周润发电影全集 郭德纲经典相声
热点标签:
相 关 说 吧
说 吧 排 行
上证指数(77445)
李宇春吧(104510)
茶 余 饭 后“中国性学第一人”潘绥铭被骂自娱自乐 ――聚财网
当前位置:& >&& >&& >&
“中国性学第一人”潘绥铭被骂自娱自乐 
来源:聚财网整理&|& 12:04:21&作者:
&中国性学第一人&潘绥铭被骂自娱自乐 
  近期,科研经费的腐败问题正成为反腐与舆论的中心,被誉为&中国性学第一人&的中国人民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潘绥铭教授,因&科研资金使用不明&受到了行政处分,从二级教授降为三级教授,退休年龄也提前到60岁。
  潘绥铭教授是&红灯区&研究的权威学者。从年,潘绥铭及其团队共定性研究过中国23个&红灯区&,访谈过1132个&小姐&,239个&妈咪&或老板,以及212个嫖客,出版了中国地下性产业的专著《存在与荒谬》。
  由于其调查的&红灯区&处于法律与监管的灰色地带,资金来往几乎不可能像正当行业一样正常提供发票,因此造成了&科研资金使用不明&的结果。
  下文选自南方人物周刊2014年2月刊《潘绥铭揭秘&红灯区&》,为你揭开一个性学教授的真实工作现状。
  那个年代你没有选择
  1966年是潘绥铭的人生转折点。这一年&文革&爆发,潘绥铭正上初三。作为&老三届&的一员,他必须中止学业离开北京,到黑龙江黑河一农场&上山下乡&。自传中他写道,从15到35岁,&当过红卫兵、狗崽子、农场工人、大集体镀锌工、工农兵中专生和机关小职员,所以哪个阶层也不像。&
  出身&老三届&的知识分子对人生的这段经历感情复杂。被耽误掉的青春自然无可挽回,而荒诞岁月里随大流的荒唐事则更难以原谅。
  &你没法向后代解释当初怎么那么傻。&潘绥铭说,&忠字舞不是跳一回,是跳了两年呐。没法解释,纯粹的傻逼事儿。&
  但无论如何,所有人都一样。潘绥铭错失了成为&新三届&的机会,等到他以同等学力考取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时,时间已经是1981年。  31岁的潘绥铭迎来了人生新转机,他还是8个月大的孩子的父亲。3年后,他被分配到人大历史系。系主任号召年轻教师开新课,他报了门《外国性观念发展史》,竟获批准。1987年,潘绥铭索性调到社会学系,正式开始从事性社会学的研究。
  这段历史如今说来似乎一切水到渠成,乏善可陈。潘绥铭曾经拿弗洛伊德的理论分析过30岁前的经历,试图寻找自己从事此项研究的某些依据。他很快得出结论,自己的人生与那些50后同龄人并无差异:老三届,上山下乡,&文革&。&那个年代你没有选择。&他对那些追问他最初研究动机的年轻人说,你们不理解那个年代,因为&所有人都一样&。
  潘绥铭研究性的起因恐怕找不出什么童年依据。他将自己走入性领域的原因归结为只是偶然读到学校图馆里的那几本有关性的英文老书:爪哇男子在自己阴茎上穿6个窟窿,再插上6根小木棍以示权力地位;地中海西岸一些部落的母亲用嘴含着青春期儿子的阴茎使其平静。这些描写都让他大开眼界。
  在研究性30年后的今天,潘绥铭称自己的神经仍能被轻易撩拨:孩子们提到&菊花&都会让他&一颤&,网上也是&爆菊&乱飞。&这个事怎么会这么多中国人都知道了?&他感叹道。
  临退休,他发现自己的课没过去那么热了。虽然他也说过自己的终极目标是&没有一个人来听他的课&&这意味着性不再稀奇,但对一个热爱讲台的人而言,台下学生不咸不淡的反应却也让他有些落寞。&90年代我经常讲点儿红卫兵的幽默,大家都会心一笑,说这比听相声过瘾。&潘绥铭说,&这10年不行了,孩子们(对&文革&)太陌生了,&毛主席教导我们&,我瞅瞅下面,连微笑都没有了。&
  学生们依然会鼓掌,但莫名其妙的掌声反让他感到恼火。&体制把人训练得越来越面具化,这么小的孩子都喜怒哀乐不形于色。儒家多少年都没练出来,现在咱们给练出来了。&
  媒体与性
  潘绥铭从事性社会学研究的30年,正是中国人性观念和性行为发生剧烈变革的30年。在1983年流氓罪要判死刑,而2013年车展上的车模可以衣不蔽体。潘绥铭说,性革命在中国已经,性的精神禁欲主义已然逝去,而性的则是现在这一代年轻人的主要敌人:日常生活中铺天盖地对于性方面的流行文化与时髦表现的描述、推崇与引导,正潜移默化影响着每个人。他在《性之变&21世纪中国人的性生活》一书中表达了对媒体在其中推波助澜的厌恶:
  说来悲哀,我们中国人对于性究竟理解多少呢?您可以到各大网站上去看看,关于所谓性知识、性、性、&性福&的网站不计其数,但其内容几乎都与社会无关,与文化无关,甚至与社会性别无关。这样的&禁区变闹市&,对中国人关于性的认知水平总归是失之偏颇,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正面的作用。
  人大社会学系副教授黄盈盈是潘的衣钵传人。起先她拒绝了我通过出版社的采访邀请,但后来跟潘通过电话后又答应了我。&我们师门都这德性,&在性研究所办公室,她坐在潘绥铭的位置上笑道,&这点上可能是受潘老师影响,我们对媒体都保持一些距离。&
  社会学家李银河是潘绥铭的同龄人和朋友,两人的经历也大体相当。跟潘一样,李银河也不爱跟网民互动,尽管她开放了评论。但李银河对媒体的态度比潘绥铭积极,当然她也引发了更多的争议。李银河毫不掩饰她对点击量的关注:&我有个小小的陋习:每次发一篇博客,隔了十几分钟点开看一下,看到读者已经过了五百,心中窃喜。想起梁文道的话(香港最好的小说只能卖500本),心说:已经超过了。&
  她同意在媒体上发声是知识分子的责任,就算会因此招来非议。&知识分子就是社会的看门狗嘛,&李银河说,&你必须出来发声。80年代参加换偶的人是要枪毙的,你不出来反对怎么可以呢?&
  我问她潘绥铭不爱发声算不算一种失职。&我也不愿意说什么失职,每个人有他自己的工作重点嘛。我觉得也是人家的自由。&李银河说。
  在这张年表下方关于自己的学术介绍里,潘引用了大众传媒送给他的&中国性学第一人&和&性学教父&两个称号,虽然他表示不喜欢它们。
  自娱自乐
  20年前,一位研究中国哲学史的法国博士对潘绥铭说:现在你可能是最激进的,但到50岁时,你会变成一个儒家。他不服气,&我不愿辜负当年把我引向性学的那种 JI QING,我会一直告诫自己的。&他在自传中写道,&当然,如果剧变的历史和全新的下一代抛弃了我,我会欣慰的。&
  他在80年代就已成名,不断被人请去开性学讲座,听众是大学生、社会团体、妇女组织,包括医科大学的博士生;他在报刊上开专栏;甚至还客串过一阵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可以想见,在精力最旺盛的中年,他曾以普罗米修斯般挥洒热情去填补社会对性知识的需求。
  属于80年代的那种理想情怀,支撑着潘绥铭熬过了90年代的前几年。&救国救民啦,促进社会改革啦,这些情结我那时候还是有一点。&潘绥铭说。对于将个人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李银河的解释是:&因为在我们青春期的时候,中国乱得实在不像话,大家的命运都跟这个连在一起,你想不关心都不行。&
  大约在1995年之后,潘绥铭的想法开始有了变化。&学术做多了,你就明白学术这个东西,就是为了小众而做。爱因斯坦现在都没几个人能真正理解。所以明白了这个你就心安啦,不急功近利。否则你对社会现实很失望。你都抱着改变中国的(动机),那中国没变你不活了?&
  潘绥铭开始了他学术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两项研究:红灯区考察和针对中国总人口性生活和性关系的抽样调查。他慢慢减少了在媒体上露面的次数,专注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李银河曾跟潘绥铭感慨道,在理论上我们都是残废。潘接茬说你是残废,那我就是弱智了,你好歹在美国拿的博士学位,我可没有。潘绥铭也不讳言他们这代学者的理论功底不如他们的弟子,&韦伯到哈贝马斯,他们都背得溜溜的,我是基本上都不太知道。&
  你能听出他并不太在乎这些理论。他并不掩饰对空谈理论者的鄙视:&很多人读书读傻了,满脑袋理论,没有一个是从生活中来的。张口闭口博弈论。我就说你是不是中国人,我怎么跟胡锦涛博弈?符号互动论,我怎么跟我老爸符号互动?你们根本不明白,那是自由社会,人人平等才能互动啊。&
  我很难不想起毛泽东的&知识越多越反动&,以及&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的怪异论断。
  &这叫时代烙印,最年轻时候的东西往往起作用更大。&潘绥铭说,&实地调查是革命话语灌输给你的,西方当方法论来学,可是50年代长大的中国人都知道这个,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即便在学术专著中,潘绥铭也不放过嘲弄他的同行们(国内和)的机会。他根据团队多年调查经验写出的《论方法》一书,在严肃探讨社会学本土调查经验之余,极尽嬉笑怒骂吐槽之能事,批判学界研究中各种荒诞。自然也顺带挤兑下媒体:&大众传媒一介绍某个调查,就喜欢说调查者千辛万苦顶风冒雨,就好像在表扬一个边远山区的邮递员。这实际上是在贬低调查者,难道学术研究只需要克服物理上的困难就可以了吗?&
  潘绥铭自己也承认,他们这代学者在学术训练上不如晚辈规范。&有些人会说他没有学术味道,但这是他的风格。&黄盈盈说,&我们这代人科班出身,缺的可能是对问题的见解,这方面是潘老师的强项。&潘绥铭常告诫学生的一句话是:&与其细节上精益求精,不如在分析中入木三分。&
  他对&理论派&轻蔑的底气,恐怕来自于他持续20年的实证研究&据此写成的39篇英文论文还得以在国外发表。时任人大社会学系主任郑杭生曾对潘绥铭的《中国性学研究系列报告》给予高度评价:&在中国,这是首次严格运用社会学规范的实证方法,对于中国整体情况的全面反映与分析。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可以视为性社会学在中国日益成熟的标识之一。&
  1998年,潘绥铭在广东东莞完成了他的第一次红灯区社区考察。此后他带领学生定向调查了全国21个红灯区和其中近1400位小姐、妈咪、老板、帮工与相关人物。&跟普通人接触多了,你就明白,就算要救国救民,也得他们自己来,不是我来救。&
  我问他什么叫救,&争取他最好的前程啊,这就是最好的救。&他举了个例子,&你看咱们一个局外人的想法,对小姐来说什么是最好的?回家?从良?越了解就发现真是多样化,有的人真想在这里面解决婚姻问题&在嫖客里找个老公。她的逻辑是:他嫖过我,所以谁也不嫌谁。在咱们这种干净社会中,从来没有想过这个。&
  在一次预防艾滋病的调查中,有个矿工曾笑话他:&我们明天都不知道会不会被砸死,你还问我戴不戴安全套?&这让潘绥铭感叹缺乏对方的生活体验,老手也会问蠢问题。&另一个世界的事情咱们想都想不到,世界是在不确定而非确定性上建立起来的。&
  就在他潜心做研究的这十几年间,各类草根组织和NGO风起云涌。某种程度上,他们是潘在早期扮演社会启蒙角色的接班人,但潘绥铭并不会因此而得到晚辈的敬意,曾有年轻人当着他的面骂:&你们就会自娱自乐!&
  此时的他表现出良好的分寸感,&我想我要是二十多岁的时候,我也是会这么骂别人的,不稀奇。&这句话听起来既有老者的风度,又因其感伤的口吻引人同情。接下来他说道:&可是做一个研究如果不是自娱自乐,它一定做不到今天,一定坚持不到。&
的相关阅读
大家正在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赛性学教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