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介入叙利亚巴沙尔政府战争可能增大,巴沙尔想自寻毁灭吗

  1963年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在伊拉克成功夺权后,同年3月8日复兴党也很快通过军事政变掌握了叙利亚的政权。尽管国内的权力发生了改变,但是复兴党通过“1966年行动” (1966 Syrian coup d'état)和“1970年矫正性革命”(1970 Syrian Corrective Revolution),使该党成为叙利亚唯一的执政党,叙利亚议会里不存在多党选举。
日位于巴尼亚斯的抗议集会  1970年时任国防部长的哈菲兹·阿萨德通过军事政变上台,此后直到2000年去世他统治的这30年里,他一直禁止任何反对党(后来有许多新建的党派被当局宣布是非法组织)或非执政党候选人参与任何选举活动。哈菲兹死后,其未到法定年龄的儿子巴沙尔·阿萨德通过修改宪法继任为总统,到现在也已统治11年。巴沙尔会讲英语和法语,并有一位英国出生的妻子(阿斯玛·阿萨德),2000年1月有过一次关于政治和社会方面重要改革内容的“大马士革之春”(Damascus Spring)的辩论,他被人认为具有迫切的改革愿望。  叙利亚自从1962年就一直处于紧急状态法的管理之下,这项法令禁止群众集会和组织运动;当局也有权盘问任何人,并监督私人通讯和审查媒体。因此该法导致叙利亚公民大部分的宪法权利事实上的缺失。叙利亚政府以与以色列交战来为紧急状态法的实施进行辩护。
叙利亚示威地图,日  1976年开始的伊斯兰势力叛乱持续了六年,1982年2月发生在西部城市哈马的哈马大屠杀成为这些事件的一个高潮事件:哈菲兹·阿萨德将叛乱归因于是哈马的穆斯林兄弟会发动的,对哈马的逊尼派穆斯林实施了焦土政策,派出军事力量进行了镇压,导致一万多人到3.8万人被杀。  2004年东北城市卡米什利的库尔德人发动了反政府的暴乱。暴乱开始于一场混乱的足球赛,当时一些人挥舞着库尔德旗帜,后来比赛演变为一场政治冲突。此后数月,叙利亚警察与当地的库尔德人和阿拉伯部落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对峙和冲突,造成至少30人死亡,有人宣称死亡数字是100人。  巴沙尔·阿萨德家族属于阿拉维派教徒(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支派,占什叶派人口的13%)。由于穆斯林占叙利亚人口的87%,其中逊尼派占74%,什叶派占13%,所以阿拉维派仅占叙利亚总人口的6%。不过阿拉维派人士控制着该国的安全部队,叙利亚政府也一直完全依靠着阿拉维派控制的军队来打击反对政府的人:巴沙尔的弟弟马赫尔·阿萨德领导着该国精锐部队——共和国卫队和第四装甲部队,巴沙尔的姐夫阿瑟夫·沙乌卡特(巴沙尔的姐姐布舒拉·阿萨德的丈夫)是军队的副总参谋长。这使得逊尼派民众对此产生了深深的怨恨。作为该国少数种族的库尔德人也对此产生许多抱怨和抗议事件。
里法特·阿萨德(左)哈菲兹·阿萨德(右)  此外,严重的贪腐现象和失业问题,也是叙利亚民众不满政府的主要原因。[49]有关研究数据显示:2002年叙利亚15到24岁之间的年青人的失业率占全国总失业人口的77%,2005年年青人占本国人口的25.4%,年青人的失业率(25%)是成人失业率(4%)的6倍,虽然中东国家年青人的失业率普遍比较高,不过中东国家年青人的失业率平均只是成人失业率的3.3倍,全球平均数字是3.5倍。  人权状况  叙利亚的人权状况一直都广泛被一些世界性组织所批评。紧急状态法赋予该国安全部队以极大的逮捕和监禁的权力;由于该国实行一党制,所以不存在自由选举;当局也一直骚扰和关押着许多人权活动家和其他批评政府的人士;言论表达,集会和结社等公民宪法权利的活动一直被政府所严厉控制和禁止;妇女和少数种族也面临歧视性待遇。根据2010年人权观察发布的报告,总统阿萨德自上任以来在过去十年所做的改进本国人权状况的做法是失败的,同时该组织指出叙利亚的人权状况是世界上最恶劣的其中一个。  沙比哈  沙比哈(意思是魔鬼)是巴沙尔的一个堂兄弟Numeer Al Asadis所成立的帮派犯罪组织,他们身穿平民服装但是却经常携带大量武器装备。成员超过3000人,主要由来自于阿拉维派的年轻人组成,其中也有一些安全部队士兵(身着平民服装)。该组织有权对反政府的人采取任何行动,即使抗议者没使用任何武器。该组织的成员被报纸和媒体描述为巴沙尔·阿萨德的民间雇佣兵。  叙利亚媒体和国际媒体指责该组织做了许多侵犯和践踏人权的行为,尤其是在数百个上传到Facebook和YouTube等网站的视频被暴光后沙比哈更是遭到广泛的批评。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内容提要】2011年初所谓“阿拉伯之春”出现以来,叙利亚日益步入内战深渊。个中原因很多,根本原因则在于叙利亚的种族、宗教认同一向压倒国家认同。巴沙尔?阿萨德政权与反政府势力各自在外部力量的支持下,都难以吃掉对方以定乾坤。随着内战的持续,叙利亚教派仇杀愈演愈烈,伊斯兰“圣战”势力日益坐大,难民、教派与民族冲突、地缘政治角逐、暴力事件不断外溢。叙似在成为中东的“索马里”,并使整个地区局势愈益动荡。  叙利亚日爆发和平抗议运动,不久即演变成内战,危及巴沙尔?阿萨德政权长达11年的铁腕统治。截至2013年5月,内战已造成8万多人丧生。叙利亚缘何成为“阿拉伯之春”以来中东最血腥疆场?本文拟分析叙利亚内战的现状、历史根源及其影响,以期掌握整个乱局的脉络。  一、叙利亚内战呈胶着状态  目前,叙利亚内战呈胶着状态。巴沙尔政权控制着绝大多数大城市,主要是大马士革以及经霍姆斯、哈马通往阿拉维派传统据点沿海省份拉塔基亚的北方走廊。反政府势力则在北部和东北部不断扩大控制区,2012年10月控制了盛产石油的东部省份代尔祖尔,占领该地区一座军用机场和两个油田,切断大马士革以北、以东地区作战的政府军地面补给线。在阿勒颇和霍姆斯等城市,双方不断爆发具有教派冲突性质的血腥争夺战。巴沙尔政权内有铁杆支持者、外有俄罗斯、伊朗、黎巴嫩“真主党”力挺,誓言与反政府势力血战到底;反政府势力派别林立,美国为首的西方给予其越来越多的支持,但因担心“圣战”势力坐大而一直无意大举军事介入,因而反政府势力尚难撼动叙政权。  从叙利亚政府方面看,巴沙尔政权倚重国内、国外各三股势力,坚决不放弃权力。在国内,一股势力是阿拉维派。绝大多数军方将领、安全部队和情报机构高官都属于阿拉维派,他们与巴沙尔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合则存,分则亡。绝大多数阿拉维派深信,一旦现政权垮台、反对派逊尼派伊斯兰势力上台,肯定会发生针对阿拉维派的种族清洗,因此誓死捍卫政权。另一股势力是忠于现政权的铁杆将士。内战初期,叙军士兵大量开小差,致使叙军战线收缩,但留下来的军人都是忠于现政权的将士,更能够服从指挥、听候调遣。再一股势力是亲政府民兵组织“沙比哈”。他们主要来自阿拉维派和其他一些少数族群,2013年以来置于叙国防军统帅之下。此外,基督徒、库尔德人、德鲁兹人等少数族群及小部分逊尼派资产阶级也力挺巴沙尔政权。  在国外,俄罗斯、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不遗余力为叙政府提供外交、政治、军事支持。就俄来说,叙利亚是其在中东保持时间最长的盟友,俄出于全球安全战略和经济利益考虑,力保巴沙尔政权。外交上,叙是俄继续影响中东事务的少数途径之一,具有重要地缘战略意义。军事上,俄在叙有海军基地。叙的塔尔图斯港1971年成为苏联海军第五地中海中队补给、维修基地,1991年苏联解体后一度多年失修,从2007年起在俄增强在地中海军事存在的战略中,其重要性日益上升。2008年9月,俄叙签署协议,叙允许俄扩建塔尔图斯港基地,使其一次能驻泊10艘俄军舰。2010年8月,俄海军首脑弗拉迪米尔?维索特斯基上将表示,2012年第一阶段扩建塔尔图斯港项目完工后,该基地将能停泊重型战舰,包括航空母舰。同时,俄长期向叙出售武器。老阿萨德执政时期主要依靠苏(俄)提供先进武器。过去10年里,叙是俄军火的第7大买家。2010年5月,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访叙,叙购买了价值10亿美元的俄战机、炮弹、对空导弹。经济上,俄日益加强与叙经贸联系,俄公司逐渐增加对叙旅游业、能源部门以及基础设施项目投资,2009年总投资额达194亿美元。鉴于以上原因,俄不断阻止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制裁叙利亚的决议。当美国、英国、法国、葡萄牙在联合国安理会拟通过将巴沙尔赶下台的决议草案时,俄副外长表示“甚至不会看草案一眼”。日,俄总统普京明确表示,“推翻巴沙尔政权可能使该国陷入更深的暴力冲突。不希望看到反对派掌权,那将开启恶行循环”。2013年5月,俄阻止安理会向约旦、土耳其、黎巴嫩派出调查团了解难民潮,称派团调查超出安理会权限。当国际上出现指控巴沙尔政权动用化学武器的声音时,俄支持巴沙尔拒绝联合国在叙境内展开调查,俄外长拉夫罗夫指责这种调查是“企图将问题政治化”。同时,俄向巴沙尔政权出售更多先进武器,包括之前提供的SA-17地对空导弹,配备先进雷达的“Yakhont”反舰巡航导弹,提升了叙的综合军事能力。5月30日,俄宣布拟向叙出售先进的S-300防空导弹。米格公司已与巴沙尔政权签署合同,后者将从俄采购至少10架米格-29 M/M2战机。  伊朗在两伊战争期间即与叙利亚结成战略盟友,两个什叶派政权之间从此建立起“唇齿相依”关系。2011年3月叙爆发内战后,伊朗迅即派出数千名伊斯兰革命卫队战士赴叙参战,还向巴沙尔政权提供财政援助、外交支持、反游击战和骚乱控制培训及武器装备。2013年以来,伊朗加大对叙支持力度,约有数百名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战士直接参加叙内战。5月,“圣城旅”指挥官卡西姆?苏莱马尼下令伊朗炮兵和装甲部队指挥官援助巴沙尔政权,还下令两支伊朗训练的伊拉克什叶派民兵武装投入叙战场。此外,伊朗正在境内大力培训数千名“沙比哈”成员。  黎巴嫩“真主党”以叙利亚作为联结其后台老板伊朗的地缘政治支点。“真主党”担心,一旦巴沙尔政权倒台,以色列就会追击“真主党”,而且“真主党”不再能通过叙从伊朗源源不断地得到武器弹药补给。它将叙内战视为一场训练战,为今后可能对以色列作战做准备。因此,“真主党”领袖誓言与巴沙尔政权共存亡。2011年3月,叙爆发抗议活动后,“真主党”派出数千名战士赴战。到2013年2月,“真主党”训练精良的特种部队在三个重要地段成为作战主力:靠近黎巴嫩北部、霍姆斯省中部的战略重镇古赛尔;靠近黎巴嫩东部边界的扎巴达尼周边地区;大马士革南部的“赛易达?蔡纳卜圣陵”地区。另外,“真主党”进一步将战线扩大到叙利亚北方的伊德利卜和阿勒颇,并扬言要在戈兰高地开辟新战线。“真主党”同时还训练叙亲政府民兵。5月19日,“真主党”战士与叙军并肩作战夺回古赛尔。这是“真主党”在叙利亚打的最大一场战役,“真主党”至少有23名战士丧生,为叙内战以来的战斗中“真主党”战死人数之最。  伊拉克是从伊朗向叙利亚军队提供武器补给的过境通道。自2012年10月以来,伊拉克什叶派参加叙利亚内战的人数不断增长。许多伊拉克什叶派将赴叙参战视为为什叶派信仰而战,将捍卫巴沙尔政权当成其“神圣职责”。此外,“土耳其人民解放党/阵线”、“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总司令部”等也对巴沙尔政权提供了支持。  从叙利亚反政府势力方面看,反对派面临内外两大因素掣肘,难以撼动巴沙尔政权。反政府势力内部既不团结、又缺武器。叙内战后,出现四大反对派组织--武装反对派“叙利亚自由军”(FSA,2011年8月成立)、海外反对派组织“叙利亚全国委员会”(SNC,2011年10月成立)、国内传统反对派“民族协调机构”(NCB,2011年9月成立)、国内新兴反对派网络“地方合作委员会”(LCC)。反对派阵营既有世俗派与伊斯兰分子之分,也有流亡海外派与本土作战派之分,还有支持武装斗争派与反对武装斗争派之分。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压力下,日,反对派阵营成立最高领导机构“叙利亚革命与反对派力量全国联盟”(简称“全国联盟”),以便整合叙境内外的反对势力;日推选在叙出生的美国公民格桑?希托出任叙临时政府总理。但是,叙反对派各种力量难以步调一致,且其装备总体属于轻武器,数量也不足。他们仅能通过以下渠道获取武器装备:从邻国走私,从战场缴获,从叙政府腐败军官手中购买,从部分阿拉伯国家和商人那里得到援助以及当地粗制滥造的火箭弹和炸弹等。他们从西方国家获取的援助十分有限,缺乏资源、财力,因而无法巩固对其控制区的统治。美不敢向叙反对派武装提供肩扛式地对空导弹或反坦克武器,害怕这些武器最终落入激进分子手中。反政府势力缺乏地对空武器和装甲车,无法发动争夺大马士革等战略重地的战役,更难以取得全面战略优势。
  美国为首的西方一直无意大举军事干涉叙利亚内战,也没有从外部对叙反对派势力提供实质性支持。两年前北约军事干预利比亚时,奥巴马明确宣示不会向叙派出地面部队及占领叙利亚。奥巴马政府安全顾问和许多军方高级将领都表示,“从伊拉克战争汲取的真正教训是,永远也不要涉足一个美国既不了解也不能控制的社会”。另外,巴沙尔拥有大规模、高密度的防空系统,其中包括数千枚俄制精确地对空导弹、高射炮、先进的雷达系统,使外来战机不敢轻举妄动。如果西方大举军事介入而将巴沙尔逼到墙角,还可能迫其动用生化武器袭击包括以色列在内的周边邻国,从而点燃中东地区战火。美国媒体不久前透露,在叙利亚问题上,美国存在两派观点:一派以约翰?麦凯恩为代表,敦促干预,宣称“对美而言,我们的利益就是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价值观也就是我们的利益”,但不赞成派出美地面部队,而是主张建立“禁飞区”、利用无人机、向叙利亚反对派提供军事援助等手段;另一派以布热津斯基为代表,主张谨慎行事,坚决反对干预,认为“叙利亚冲突是一个变化无常地区的一场教派战争,美国如加大干预力度,叙冲突就有可能蔓延并直接威胁美国的利益”。实际上,整个西方集团在干预叙的问题上立场皆不坚决。法国一直倾向于干预,但其外长表示,法国目前持“等着瞧”态度,因为光靠法国不能解决叙问题。英国首相卡梅伦反对巴沙尔政权的声调最高,但不建议向叙派出英国地面部队。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革命后,伊斯兰分子及其政党纷纷上台掌权或权重一方,促使西方国家在干预叙利亚问题上更加不敢贸然行事。  二、从政治上看,叙利亚的种族、宗教认同一向大于国家认同  “阿拉伯之春”后叙利亚迅速燃起内战硝烟并长期胶着难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家认同弱、伊斯兰教派冲突、政府政策失误和自然灾害等内部因素,也有西方等外部势力插手的外部因素。  从政治上看,叙利亚的种族、宗教认同一向大于国家认同。其一,叙利亚作为一个国家的历史比较短,国家认同较弱。20世纪之前500年间,它一直是奥斯曼帝国的组成部分。一战后,叙利亚现代国家诞生,但法国殖民当局想方设法将叙分成6个独立国,因遭当地人强烈反对而未得逞。二战前夕,法国还是从叙利亚版图上割走两块土地,即黎巴嫩和土耳其南部的哈塔伊省。1946年,叙利亚宣告独立,但国外各股势力纷纷施加影响。年,埃及一度与叙利亚合并建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63年,高举阿拉伯民族主义旗帜的“复兴党”发动军事政变上台执政,仅将叙利亚视为“复兴党”和阿拉伯民族的“地区统帅”。直到哈菲兹?阿萨德统治晚期,特别是其子巴沙尔?阿萨德执政时期,叙利亚才开始通过教科书、国家电视台和其他媒体塑造国家认同。时至今日,叙利亚人仍秉持种族和宗教认同。其二,伊斯兰教逊尼派与阿拉维派间的教派仇恨由来已久。逊尼派迫害阿拉维派长达千余年。阿拉维派源于公元9-10世纪的叙利亚,属什叶派分支,目前不到300万人口,主要分布在叙利亚拉塔基亚和塔尔图斯向北进入土耳其的哈塔伊省、向南进入黎巴嫩巴布的广大地区。一千多年来,叙利亚阿拉维派主要离群索居在西北部地中海沿岸寸草不生的山丘上,几乎都是最贫穷的农夫。阿拉维派意即“阿里的追随者”,他们坚信什叶派创始人阿里是先知穆罕默德权力的继承人,遵循什叶派“塔基亚”传统,即为了免受迫害,“隐遁自己的信仰”。阿拉维派除纪念开斋节、宰牲节及与什叶派共同庆祝的节日外,还将基督教圣诞节、复活节等作为自己的节日,在祈祷时进圣餐、饮圣酒,因此一向被逊尼派视为“异教徒”而横遭迫害。  叙利亚立国后,阿拉维派得以翻身、专权,逊尼派遭到清洗和镇压。法国殖民当局建立叙利亚国防军,贫穷、年轻的阿拉维派大批从军。叙独立后,法属叙军解散,但阿拉维派从军传统底定,并以“骁勇善战”著称。当新叙利亚重建军队时,阿拉维派踊跃从戎,在军官团人数特别多,并从1960年代起在叙政治中独占鳌头。1963年,“复兴党”发动军事政变的许多成员就来自阿拉维派,逊尼派党员开始遭到清洗。1970年老阿萨德上台掌权时,叙政府高层人员已然清一色是阿拉维派。经过约30年的发展,阿拉维派已成为叙权贵阶层。此外,1976年叙大举介入黎巴嫩内战,支援几乎被逊尼派军队打败的黎巴嫩基督徒。随后,在以逊尼派为主的叙利亚穆斯林兄弟会煽动下,叙利亚爆发长达六年之久的内战。1982年,哈菲兹出动装甲车和大炮镇压,一举将穆斯林兄弟会打入地下,并造成上万名民众罹难,部分城区和众多清真寺被夷为平地。  从经济上看,巴沙尔政府实行“大农业”政策的负面效果日益显现,大批逊尼派小农被迫背井离乡,直至走上反政府的不归路。2000年,巴沙尔上台后,向大农场主--许多是政府的老朋友--实行优惠开放政策,以致他们大批购买土地、大肆打井取水,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结果,年,叙约60%的土地遭受严重干旱,80万农牧民生计无着。联合国报告称,“过去10年里,叙利亚有一半人口离开土地到城市谋生”。20世纪80、90年代,由于医疗保健条件的改善,人口爆炸,离乡农民都拖家带口迁居至阿勒颇等城市周边小镇,导致当地居民激增,却无法得到应有的基础服务和教育、就业等机会,生活日益艰难。在产油区的哈塞克省,在石油公司上班是最好的工作,但这样的机会大多落入阿拉维派手中。遭受旱灾的民众主要是逊尼派穆斯林,他们在2011年3月抗议运动爆发后纷纷投身反政府斗争洪流。  从外部看,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沙特、土耳其等千方百计要推翻巴沙尔政权。2011年8月中旬,奥巴马总统公开表示,巴沙尔应该下台。9月末10月初,美力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谴责叙政府镇压民众并对叙实施经济制裁决议。10月24日,美宣布召回驻叙大使。日,奥巴马宣布,“巴沙尔下台的时间已到”,改变叙政权将是美叙利亚政策的头等大事,美国中情局特工并开始在土耳其南部开展秘密活动,以便决定向叙哪些反对派势力提供武器等。截至2013年3月初,美向叙提供了3.65亿美元人道主义援助。2月28日,美宣布额外追加6000万美元,帮助叙反对派在其控制区提供下水道设施、教育、安全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还向“叙利亚自由军”提供食品和药品援助。同时,欧盟同意英国建议,向叙反对派提供车辆等非致命性装备。法国外长称,“如果我们想改变政权,就必须支持反对派,我们必须推动局势变化”。4月21日,在欧洲、中东10国外长举行的伊斯坦布尔会议上,美国务卿克里宣布,在新一轮援助中,美将对叙反对派的援助款翻番达1.23亿美元,并将向“全国联盟”最高军事委员会提供额外的“非致命性”装备如装甲车、夜视镜等。截至2013年4月,美向叙反政府势力提供的“非致命性”援助已达2.5亿美元。  沙特从克罗地亚大批采购前南斯拉夫制无后座力炮、手榴弹、机枪、迫击炮、打坦克和装甲车的火箭弹等武器,以及乌克兰制步枪子弹、瑞士制手榴弹、比利时制步枪,悄悄运抵叙反政府势力手中。土耳其201 1年8月起从巴沙尔政权的友好邻邦变身为主要对手,支持叙穆斯林兄弟会等反对派,并向逊尼派反政府武装提供庇护、武器和培训,甚至默许“圣战”势力流窜到土耳其。  历史与现实的因素、国内与国外的势力交互作用,是叙利亚内战呈胶着状态、交战双方谁都难以吃掉对方的根本原因。
  三、从国内层面看,叙利亚日趋“碎片化和激进化”  两年多内战使叙利亚成为目前中东最血腥疆场,扩大了叙国内种族、教派裂痕,导致“圣战”势力坐大,而且外溢难民、教派与民族矛盾、地缘政治角逐、暴力冲突五大问题,使中东局势愈发动荡。  从国内层面看,叙利亚日趋“碎片化和激进化”。一是教派仇杀愈益残忍。早在2011年11月,惨痛的教派仇杀就横扫叙利亚第三大城市--中部最大的逊尼派聚居地霍姆斯市。当地主体民族是逊尼派穆斯林,还有为数众多的基督徒和阿拉维派,政府支持者和反对派在那里大打出手。一名美国官员称,这不禁令人想起上世纪90年代前南斯拉夫发生的种族清洗。联合国调查团在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报告中指出,叙军与反政府武装之间的政治变革战已演变成一场“公开的教派”之战,“面对威胁,叙利亚境内的种族、宗教少数族裔在冲突中日益选边站,进一步深化教派分裂。”-4日,在政府控制的、主要居住着阿拉维派和基督徒的塔尔图斯省两个逊尼派飞地,先后发生大屠杀事件,叙军和亲政府民兵挨家挨户地屠杀,纵火焚烧房屋和尸体,数百人丧生,留下叙内战以来最黑暗的一幕。双方都“妖魔化”对方,将各自录制的对方暴行向世界公示。亲政府民兵毒打、屠杀、断肢逊尼派的画面曝光。而一名叛军指挥官将自己割下一具亲政府士兵尸体器官的场景录制下来公示,并誓言阿拉维派将面临同样下场。  二是“圣战”势力日渐坐大。“圣战”势力是叙反政府武装中攻城掠地的主力。叙“圣战”势力一部分是处于地下状态的叙利亚穆斯林兄弟会成员及其子女,该组织1982年被叙军镇压后,其某些领导人流亡到伦敦、巴黎等地重整组织,基层成员则回到家乡卧薪尝胆,等待报仇时机。此外,美军入侵伊拉克培养出来的新一代叙利亚逊尼派“圣战”分子在年间在巴沙尔支持下前往伊拉克同美军作战,掌握了城市战技能后回国卷入内战。叙“圣战”势力另一部分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基地’组织”分支“胜利阵线”。伊拉克安全官员费萨尔?伊萨维少校指出,该“基地”组织建“胜利阵线”并向其输送人员和提供武器和资金,“人员经伊拉克库尔德人地区和土耳其前往叙利亚。他们从思想上、军事上得到很好的训练,对投身叙利亚战斗充满热情,将叙利亚视为实现梦想之地”。“胜利阵线”旨在建立叙利亚“伊斯兰国”。“胜利阵线”约有5000名成员,勇猛善战尤其擅长游击战、使用汽车炸弹、自杀式袭击等,2012年1月起因在大马士革、阿勒颇针对政府大楼发动自杀式袭击行动造成重大平民伤亡而闻名。美国因担心其危及西方利益,于日将“胜利阵线”正式列入外国恐怖组织黑名单。叙“圣战”分子掌握了西方国家主要通过沙特和卡塔尔原本想提供给世俗反对派的轻武器如步枪、手榴弹等,战斗力日益增强。“胜利阵线”甚至已成为涌入叙境内的外国圣战者首选组织,还吸引了原属“叙利亚自由军”的一些反政府势力。该组织与其他反政府势力联手建立“沙里亚法委员会”治理控制区,向当地居民提供安全保障和食品、基本社会服务,赢得了当地不少民众的支持。“圣战”分子正将这种民众支持转变成对整个社会的权威。他们在清真寺将温和教职人员赶下宣讲坛,在经文学校煽动学生努力成长为圣战者。“胜利阵线”等“圣战”势力的宗教议程远离了许多公民、抗议者和救援工作者发动抗议活动的初衷,即推翻巴沙尔政权,在叙利亚缔造一个民主的公民国家。在整个叙利亚乡村,伊斯兰分子日益占居上风。  从国外层面看,叙利亚内战导致五大问题外溢,加剧中东局势动荡。其一,难民问题外溢,冲击周边国家社会稳定。叙利亚有2200万人口,与黎巴嫩、土耳其、伊拉克、约旦等国接壤。截至2013年5月,叙利亚周边邻国登记在册的叙难民人数已达140万,收容能力已近极限。黎巴嫩全国人口约400万,叙难民涌入后使当地人口激增10%,造成当地不少社区人满为患,工资水平下降,物价上涨,犯罪率上升,当地民众日益不满。在土耳其,大量叙难民滞留在土边界一侧,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土民众开始对政府的对叙政策表示不满。在约旦,全国人口600万,却已接纳叙难民50万,其中55%为18岁以下青少年;叙难民对收容国有限的能源和水资源、社会服务及基础设施造成巨大压力,经济、社会形势非常严峻。  其二,教派冲突外溢,致使邻国教派紧张关系升温。在伊拉克,叙内战激发伊境内掀起新一波暴力浪潮。伊拉克境内逊尼派2012年12月发动抗议活动,2013年4月后已转向诉诸暴力方式以实现其目标,这对由清一色什叶派组成的马利基政权构成严峻挑战。4月23日,伊拉克安全部队在基尔库克北部村庄哈维贾攻打逊尼派抗议者,造成50人丧生,100多人受伤。其他城市逊尼派抗议者领袖马上宣誓要与哈维贾的同胞共命运,为他们报仇。5月以来,在巴格达、舍阿卜什叶派居民区,在南部什叶派城市巴士拉,在巴格达北部的撒玛拉市和西部的安巴尔省逊尼派聚居区等多个地方,先后发生多起暴力袭击事件或爆炸事件。在黎巴嫩,“真主党”直接参加叙内战,加深了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的对立。数百名黎巴嫩逊尼派或参加“叙利亚自由军”,或从后勤保障上积极支持叙利亚反政府势力。“真主党”战士与参加“叙利亚自由军”的黎巴嫩逊尼派在叙利亚内战前线几乎每日交火,相互残杀。过去两年里,巴沙尔政权在黎的支持者与在黎的反对者之间发生的零星教派冲突此起彼伏,共造成数十人丧生。  其三,民族问题外溢,库尔德人问题复杂化。叙北部的库尔德人起初希望置身事外,但也逐渐被拖入内战。2011年8月,土耳其加入反巴沙尔阵营,向叙反对派提供资助和活动基地。巴沙尔向库尔德人、尤其是“库尔德工人党”做出让步:给予库尔德人长期被剥夺的国籍并颁发正式身份证等新权益;2012年中,通过谈判,叙军从库尔德人聚居区撤出,叙库尔德人有了自己的自治家园;“库尔德工人党”叙利亚分部头目萨利赫?穆斯林获准从生活多年的伊拉克坎迪尔山区返叙;“库尔德工人党”在叙附属组织“库尔德民主联盟党”获准自由活动,并招募新人以便向土耳其发动攻势。由于土耳其支持叙利亚反政府势力,“库尔德民主联盟党”和巴沙尔政权自然视土耳其为共同敌人。哈塞克省是叙库尔德人的最大聚居区,当地居民接纳从其他战乱地方逃难来的库尔德人,在学校里扩大库尔德语教育,组建库尔德民兵,与反政府武装时有冲突。“胜利阵线”成员2012年11月从土耳其越境进入叙城镇拉斯艾因,袭击“库尔德民主联盟党”武装;12月初在拉斯艾因同库尔德人发生暴力冲突,纵火焚烧、洗劫库尔德人村庄。伊拉克库尔德人正在军事培训叙库尔德人,来自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民兵组织“自由斗士”已越境入叙支持库尔德同胞。  其四,地缘政治角逐问题外溢,尤其是叙以频频交火,国家关系恶化。以色列领导人发誓要阻止将先进武器交到黎“真主党”手中的行动。日,以色列针对从叙利亚至黎巴嫩的一支武器运输队发动空中打击行动。4月12日,叙向以占领的戈兰高地发射炮弹,以方坚决还击。5月5日,以战机飞临大马士革卡锡恩山区,摧毁要交付到“真主党”手中的“Fateh-110”型地对地导弹,并杀死数十名叙共和国卫队士兵。当月21日,以军摧毁一个叙军阵地,叙军则攻击了一辆以色列军车。叙以实际处于交战状态。  其五,叙内战导致暴力事件外溢,引发土耳其境内爆炸案及经济下滑,危及土国内稳定与民族和平计划及埃尔多安2014年夺取大选胜利的前景。日,土南部哈塔伊省雷汉里市政府和繁忙商业大街上,相隔15分钟发生两起汽车炸弹爆炸事件,造成50余人丧生、至少155人受伤,两旁店铺受损。爆炸案在土耳其引发无数抗议活动,示威者们指责埃尔多安政府支持叙反政府势力激发了这类袭击事件。许多土耳其年轻人还袭击雷汉里的叙难民公寓,在“叙利亚人和土耳其人之间制造麻烦”。叙内战还唤醒了与巴沙尔政权合作的土耳其左翼“土耳其人民解放党/阵线”,他们强烈反对土政府对叙政策,认为其政策服务于美帝国主义的利益,因而发动袭击行动,如日袭击美国驻安卡拉大使馆等。可以预计,只要叙内战没有停止,叙国内暴力事件外溢肯定会不断增多,范围还将不断扩大。
  清蒸的下场。    
  美分党的新任务,说那么多有屁用,你美爹自己怂包不敢直接派兵打叙利亚,打嘴炮有鸡巴用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叙利亚巴沙尔政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