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烈士名单战争中山西永济烈士名单中有个叫侯志贞的吗?在49年已经是团

古魏英烈五
钢铁战士史永正
史永正(),山西省沁县荆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本村村长、党支部书记等职。1947年夏,史永正被调至芮城县担任土改工作队员,到石湖村工作。他以高度的革命热情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反霸斗争和土地改革,认真贯彻党的指示,执行方针政策,引导贫苦农民翻身作主人,深受广大群众爱戴。
日,国民党胡宗南部队进犯芮城县解放区,中共芮城县委、县政府工作人员转移,与敌周旋。史永正到龙头山隐蔽,由于村农会主席叛变,向敌芮城县警察局长党迪华告密,敌游击中队长张庚尧带领匪徒于1月16日将龙头山秘密包围。同时派遣农会一位组长上山作内应,佯装打柴,与史永正会面谈论工作。隐蔽在一旁的匪徒按预定计谋鸣枪行动,农会组长突然抱住史永正不松手,众匪徒一拥而上,将史永正捆绑,带到石湖窑村,当即受到党迪华的非刑拷讯,并以处死相威胁,割去他一只耳朵。他坚定不屈地说:“干革命就不怕杀头,共产党人是杀不绝的!”
第二天,史永正被匪徒押至石湖村娘娘庙刑场,剥光衣服,捆绑在一颗柿树上,匪首党迪华凶恶地大声嚎叫:“有仇的报仇,有冤的申冤!”此时,近10名地主、富农分子、个个象魔鬼一样对史永正进行残害:割去他的另一只耳朵,划开他的腹部,割去他的睾丸,在他的下半身乱砍乱割,并要把他的肉拿回去炼油,直到剥去他的下肢全部肌肉,最后用尖刀刺进他的胸膛。在极端风恶的阶级敌人面前,他表现了共产党员的英雄气慨,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双目怒视敌人,在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声中壮烈牺牲,时年34岁。在场旁观的群众,对惨无人道的敌人敢怒不敢言,心情十分悲痛和气愤,莫不双眼含泪,低声私语,点头称史永正“真有骨气”、“真是好汉”;横眉怒斥敌人是“真魔王”、“真恶鬼”。为了永久纪念这位为中国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光荣牺牲的英勇战士,芮城人民于1978年在石湖村烈士就义遗址,建立了“史永正烈士纪念碑”一座。
刘胡兰式的英雄牛娴娴、关红玉、卫华
牛娴娴(),女,生于河南某地,因家乡遭受水灾,随母流离颠沛,来到运城镇,寄宿于东街附近一座破庙堂,靠讨饭、打短工糊口。因生活所迫,1940年她外出与芮城县东张村贫农黄俊结婚。婚后依然遭受着封建制度的剥削压迫之苦,特别是本村恶霸地主吉某担任村长、又仗其子充当伪汉奸之势横行霸道,无恶不作,她和其他贫苦农民深受其害。1947年4月芮城解放后,在共产党和民主政府的领导下,贫苦农民起来闹翻身,开展反霸斗争,牛娴娴担任本村农会常委兼妇女组长,理所当然要搬掉压在她们头上的大石头,首先把恶霸地主关起来,不料老奸巨滑的吉某竟乘机逃跑。
日,国民党胡宗南部队进犯芮城,妄想变天的吉某乘机返回东张村,又充当敌村长,纠集恶霸地主对翻身农民肆意进行阶级报复。1月16日,牛娴娴被一伙反动地主抓捕,带到本村观音庙旁,吉某主持集中全村地主、富农分子对牛娴娴进行大会围攻和非刑拷讯,但她断然拒绝回答暴徒提出的任何问讯。暴徒们无计可施,随即把早已准备的一副铡刀搬来,色厉内荏地威逼说:“再不说实话,这口铡刀就是你的对头!”她临危不屈,厉声说道:“要铡便铡,何必罗嗦!”说罢,便昴首阔步走进铡刀。此刻,猛然想起她那未离乳的娇儿,随要求给小儿喂了最后一次奶,当即嘱人把孩子抱离刑场。她从容就义,时年28岁。
关红玉(),生于陌南镇阴家湾村,与本县坑北村张百忍结婚。1947年冬,被选为坑北村民主妇女联合会主席,积极组织妇女斗恶霸、闹翻身。1948年1月,恶霸地主反革命武装芮城县自卫队抓不到她,竟将其生母及亲弟抓住,严刑拷打,追问她的下落,她在葛赵村得知后,立即反回受缚。匪徒要她供出农会其他人员,她严辞回答:“为给穷人报仇,都过山叫八路军去了!”敌人恼羞成怒,将她双手反绑,吊在空中,施用火香烧,炭铣烙,针刺其乳房等残酷毒刑。她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仍坚贞不屈。二月七日,匪徒们把铡刀拖到她身旁,恶狠狠地说:“再不讲真情,叫你立成两段!”她声色具厉地答道:“下成八大块也不怕!八路军有的是,他们会回来给穷人伸冤报仇的。”匪首孟当石终于下了毒手,关红玉在敌人的铡刀下壮烈就义。时年四十二岁。
卫华()东垆乡董壁村人。出身贫农家庭,1947年4月人民解放军解放芮城,盼到出头之日,他怀深仇大恨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农民翻身运动。被群众选为本村农会主席。积极发动组织贫苦农民打恶霸、斗地主、闹翻身、求解放,摧垮封建制度。日,国民党胡宗南部队进犯芮城,纠集恶霸地主反攻倒算,大肆屠杀农会干部和农民。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他到当时的芮城三区马村(今平陆县刘湛村)隐蔽。2月2日,他被恶霸地主反革命武装抓捕,在押送回村的途中,敌人要他交出农会财宝,受到暴徒的严刑拷打,还在他的腿上刺了三刀,鲜血淋漓,他一句未吭,被拖回董壁村。回村后,又被暴徒打得遍体鳞伤。为保卫农民翻身果实,他坚定不屈,仍断然拒绝招供,并怒斥敌人:“你们这些吃人肉,喝人血的豺狼,决不会有好下场!”此时一名暴徒竟用棍棒打掉他的全排牙齿,但他依然骂不绝口。敌人无计可施,只好把他五花大绑,锁在一间冷房子里,两天三夜不让吃喝,企图在天寒地冻,冰雪遍地的腊月天以饿、冻伎俩使其屈服。结果,敌人还是什么也没有得到。2月5日匪首孟当石气急败坏,终于对卫华下了毒手,指使8名暴徒用铡刀将他切为两段。临刑前,他面无惧色,慷慨就义,面对刽子手喝道:“我断定你们活不了几天,老子死后共产党和穷人不会饶了你们的!”卫华壮烈牺牲,时年48岁。
淮海战役光荣牺牲的常建德
常建德(),原名常封禄,风陵渡镇八户村人。1934年在首阳永济县立第四高级小学读书时,因急于升学深造,遂借用田上村同学常建德高小毕证书,故改名常建德,于当年考入运城菁华中学。1937年初中毕业后,考入太原山西省立第一师范高师部读书。此时抗日战争爆发,日军逼近雁北,侵占大同。太原城的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他积极投入抗日救国宣传活动。不久,他奔赴延安,考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常建德派到河南参加新四军部队,随军转战华中,开展游击战争,积极打击日、伪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开始后,新四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他在华东野战军13纵队114团担任第一副团长。1948年11月,他随军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战役,取得了围歼国民党第7兵团(黄伯韬兵团)的胜利。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战斗中,他于12月随军在阎庙子地区与敌人展开激战,不幸光荣牺牲,时年30岁。
临汾激战英勇献身的李德俊
李德俊(),本县南窑村(今迁入老庄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求学于运城明日中学。1936年10月,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成立后,由朱佩宣同志介绍入牺盟会。中学毕业后,回到芮城家乡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2月考入山西国民兵军官教导团第5团受训,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教导5团编入决死1纵队2总队。他随部队在晋东南敌后参加游击战争。“十二月事变”后归入八路军建制。他在部队先后担任政治工作员、政治干事、营教导员等职。随部队创建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先后参加了攻占潞安府、“百团大战”等战役。日,李德俊时任太岳59团党总支书记,同团长张春生率领两连部队,携带电台一部,渡河到新安县进行武装侦察。先后在中岳、五乡、胡沟、正村、石龙泉及云水、石井一带,深入群众,宣传抗日救国,了解敌伪情况,并随时用电台向太岳区传送情报。10月初,他们在正村秘密处决了作恶多端的日伪保长王新顺,为民除了一害。,10月10日拂晓,他同团长率领侦察部队到北冶柿树岭一带执行任务,到东西陈庄之间,突遭由横水据点开出之日伪军及国民党县长刘绍唐的顽军千余人两面夹击。因众寡悬殊,激战一个多小时,侦察部队伤亡很大。张春生团长带领少数战士向南冲杀作掩护,他率领主力部队向黄河北方向突围,撤回黄河北岸。这次武装侦察活动,基本摸清了新安、孟津间的敌伪情况,为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解放战争开始后,他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24旅72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1948年3月参加解放临汾战役。4月他随部队与阎锡山军队在临汾城外进行激战。5月6日,他率部队攻城,在东关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29岁。
黎明前的奉献
--马骧云烈士传略
马骧云(),原名马骏,西陌镇西陌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幼年丧母,生计艰难,小学刚毕业,就到商店当学徒。未及半年,因无法忍受老板的虐待,辞职回家。不久,他继续求学于高级小学、简易师范,除得到奖学金、生活津贴外,还得靠在假日上山打柴的收入维持俭朴的学习费用。在师范肄业不到一年,就担任了小学教师。但他追求升学深造的愿望并未消失,从未放松补习功课,节省薪费,积累资金,待机而行。1935年暑期,背着父亲,放弃老师职业,考入运城山西省立第二中学。
还在他上高小、进师范时,正值日军侵占中国东北,国难当头,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当演讲员,宣传募捐,作缉私员,禁查日贷。入中学后,受到“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的影响,他投入抗日爱国热潮,追求真理,寻求革命道路,参加了以生存书店为掩护的秘密革命活动以及丽丽派报社的读书宣传活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1937年6月,山西当局限制学生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活动,决定毕业班举行毕业会考,引起毕业班学生反感。马骧云联络一批进步学生鼓励毕业班罢考反抗,并将校长逐出学校,受到阎锡山运城专署及国民党40军的镇压,开除了10名进步学生,他被警宪队遣返回乡。但他胸中的抗日救国烈火并没有被扑灭,决心去找共产党组织,遂告别家人,奔向山西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太原,既由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介绍,到国民师范举办的军政训练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奠定了他献身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基础。
此时发生“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马骧云在军训班结业,立即参加了8月1日在太原成立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纵队。9月下旬,他随决死1纵队从太原出发,到五台、盂县一带,创建五台山抗日根据地。11月转战到晋东南,他被派到沁县、襄垣等县,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武装,先后担任沁县人民自卫总队副总队长、襄垣县7区游击队长等职。1938年1月,以薄一波为政治主任的山西省第3行政区游击大队成立,他被调任第3区队政治指导员。同年4月,日军3万余人对晋东南发动9路围攻,在以八路军129师为主力的粉碎敌军围攻中,他带领游击队,穷追猛击,一直打到潞安府。游击大队编为决死1纵队游击1团后,他担任了3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八路军组织的扫除屯留县股匪马景翼的战斗,拔除了太岳抗日根据地腹部的一颗钉子。
1940年1月,游击1团编为25团,马骧云任团组织股长及中共总支书记。12月,百团大战结束后,他到决死1纵队政治部直属政治处任股长、科长等职。1943年,他被选派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近两年,于1945年返回太岳区,到第5军分区(后改为第3军分区)政治部任政治科长。他在多年的部队党务工作中,对加强部队的思想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46年,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共太岳区党委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巩固扩大晋南解放区,抽调一批优秀干部,加强部队领导,马骧云被调到太岳军区第3军区主力团--56团担任政治委员。
1947年元旦攻占翼城县城。太岳军分区部队提前于12月29日解放翼城县城。56团奉命拔除国民党胡宗南部队重兵设防的泰山庙据点,胡军凭借城墙高厚、壕沟深宽、火网交织的城防工事及其装备优势,据险顽抗,使56团数次冲锋进攻,未能突破缺口。如果时间拖长,敌人援军一到,将会前功尽弃,反陷我军于被动。马骧云反复思索,深感责任重大,就命令副团长坐阵指挥,转身冲到指挥所,部署好进攻的火力。他臂挎手榴弹筐,身先士卒,跃上云梯。突击组战士紧随其后。他登上城头,一手提筐,一手掷手榴弹。此时城上射击一阵弹雨,使他身负重伤,摔下云梯。后面的战士忍痛趁着手榴弹炸的烟雾,冲上城头,与敌人展开血与火的拼杀,在12月29日拂晓,攻占了泰山庙据点,翼城之敌被我军全歼,马骧云为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31岁。
血战羊山的南峰岚营长
南峰岚(),本县老庄村人,学生出身。
1938年8月,日军第二次侵占家乡,由于抗日救国心切,就离开家乡参加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3总队当战士。194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晋冀鲁豫边区抗日前线,浴血奋战7年,解放战争开始后,他在人民解放军第2野战军第3纵队第19团担任第3营营长。
1946年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指挥国民党部队大举进攻解放区,南峰岚随刘(伯承)、邓(小平)大军转入外线作战,挺进中原,打乱了敌军整个战略部署。日,第3纵队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第2快速纵队(49旅),南峰岚所率的第3营史玉伦班活捉了敌199旅旅长王士翘。他在战斗中臂部负了伤。3天后,随军记者曾克等到3营驻地采访他们的丰功伟绩。他一个不漏地安排给英雄们摄影画像。但轮到他时,他却红着脸推脱说:“省张底片给战士照吧!”由于教导员孙坚的强拉硬扯,才给他画了一张速写像。此时,纵队通令表扬南峰岚对协同作战部队在战利品问题上表现的团结精神。当记者向他表示敬意时,他谦虚地说:“缴获敌人的战利品,应该由上级统一分配,这是三大纪律之一,是人民解放军每个战士要无条件遵守执行的,哪里还值得表扬呢?这完全是上级鼓励的意思。”
南峰岚关于抓紧战斗空隙进行军事整训,他的伤口并未见轻,却日夜不停地带领战士做攻坚战演习,他严格要求每个战士都能从思想上接受“平日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真理。他发现一个班所修的地堡不合格,并没有立刻激怒,而是把大伙召集起来,一针见血地说:“为什么大家要欺骗自己,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呢?摸摸谁长着两个脑瓜!只有认真地保存自己,才能歼灭敌人啊!”说得战士们自动地又拿起工具整修起来。一天机炮连的战士对新缴获的白大林机枪和6公分小炮进行野外试放,他再三向前来请示的连长交代:每门小炮最多试3发炮弹,机枪每挺不得超过10发子弹。连长走后,他听到一阵类似冲锋枪的枪炮声,连忙赶到那里大声喊道“停止!”然后换了一种深沉的声调说:“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啊!你们难道把刘司令员的话忘光了吗?射击不是为着听音乐,而是为了准确地消灭敌人!何况咱们的每发子弹都是用血换来的”。南峰岚就是这样地把军事训练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没有对革命最大的爱,就不会对敌人有最深的恨”。这两句生动的铭言,在他身上又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整训结束后,他的伤口依然没有痊愈。5月1日,他奉命冒雨进攻汤阴,接着又打下了安阳。端阳节纵队召开盛大的群英会,检阅和准备大反攻的力量。南峰岚的名字列在英模榜上,他的半身速写像也出现在展览馆的墙壁上,曾克在会场上碰见他,他没有戴那朵英雄花,可是脸比花还红。
7月,大反攻的关键--羊山战役在连阴雨中打响了。19团担负从东面主攻山腰的重任,而团部又将主攻任务交给了3营。南峰岚和战士一样,只穿着裤衩和背心,在距敌军前沿不过50米的工事里,腿上脸上混擦着汗水和泥水准备突击。26日上午两点钟,南峰岚率领3营战士在突击进攻的炮声中,猛虎般的跳出工事,奔向敌军的第1道防线。史玉伦在冲锋中牺牲了,他带领一连猛烈冲击,经过激烈的战斗,攻占了山头。参谋长在指挥所里听到这一报告,兴奋地说:“有了山头,我们就有了全羊山!”于是一声令下,部队象潮涌一样从山头向羊山集中冲杀,敌军的枪声哑了,喜讯不断传来:活捉了宋瑞珂,得了大炮!但意外的是参谋长接到孙坚教导员低沉的报告:“南营长被街道上一个暗堡藏着的敌人打冷枪而牺牲了!”他牺牲时23岁。随军记者曾克写过一篇文章:《我认识的第一个营长--纪念羊山战役光荣牺牲的南峰岚同志》,并收集在《南进一年》一书中。她在这篇纪念文章的最后写道:“我没有再见南峰岚同志的最后一面,没有听他最后一句话,但不足三个月的相识,这位身经百战的营长,从他的点点滴滴细微的生活里,都给我以教育。他那沉默、朴素、精细、谦虚和处处都表现出来的人民军队新型指挥员的高尚品质,将比他留下的那侧面半身速写像更为清晰,更不可磨灭地活在我的记忆里”。
永乐担架队长董发琪
1947年,我任永乐县第三区区长(原系芮城县第三区,即学张一带),12月中旬,我正在农村和农会干部研究土改问题,区公所的通讯员送来县政府的一个通知,要我带领永乐全县的担架队,前去参加解放运城的战斗。
农民们听说要解放运城,真是高兴极了。报名参加担架队的人非常踊跃,仅仅三天时间,全县一百副担架的400余人,和一个班的民兵,就集合齐全,一声令下,立即浩浩荡荡地开赴运城前线,参加解放运城的战斗。
出发后的一天,驻扎在解县的东关和社庄村,虽然大多数人情绪很高,但也存在着一些思想问题。同时,出发时集合比较仓促,因而在解县多住了一天,从思想上、组织上进行了一番整顿。
整顿好后,即开赴运城前线。走到半路上天下起雪来,并且越下越大,担架队员们踏着白雪继续前进。到了天黑,路被雪覆盖,看不清路了,越走离运城越近,枪炮声听得越清楚,不能再糊里糊涂地走下去,队伍只好在一个村子里停下暂时休息。我想寻找一个带路的,但找不到青壮年。正在着急时,忽然听到有队伍在旁边走来,民兵立刻进行战斗准备,恐怕是运城逃来的敌人。经查问,才知也是支前的运粮队,往后勤司令部送粮。我们和他们一同去后勤司令部。大约到晚上二、三点钟才到了楚侯堡。队伍住下后我到后勤司令部报到,司令是杨少桥同志。司令部有好些同志是太岳行署的同志,都比较熟悉,对我很热情,还有一个炊事员叫董海旺是我侄儿,他看见我穿的裤太单薄,就送了我一副裹腿,我把腿绑起来暖和多了。
第二天既接到司令部的命令,到前线将伤员运到后方医院,几天来工作都是运送伤员。把伤员抬送到后方医院,也不是件轻松的事。那几天,刚下过雪,早晚路上冻冰,中午冰消,道路泥泞,走起来又滑又光,四个人抬一副担架步调还得一致,一不小心,就要跌倒,负伤的同志可受不了,一路上还要照顾伤员。此外,生活也很艰苦,晚上睡的是地铺,连门都没有(门板都送前线修工事了),有时就得在露天睡觉,早上可以吃一顿热饭,中午就只能吃凉馍了,不仅没有任何报酬,来时还是自带干粮。直到总攻的那天,即12月27日下午接到新的任务:要我们到运城火车站待命。当快到火车站时,天快要黑了,突然一声巨响,火光冲天,大地剧烈地震动了一下,接着炮声、枪声、手榴弹和杀喊声响成一片。总攻开始了。这天晚上天上还有国民党的飞机嗡嗡乱叫,好象在给蒋阎匪军送丧来了。我们的战士不顾天上敌机的轰炸、扫射,不怕敌人猛烈的反扑。我们担架队员个个也不落后,表现得十分勇敢,冒着敌人的炮火抢救伤员。在抢救伤员的过程中,有三区阳院村的一个担架队员,不幸被一颗子弹从头上的右上角打进,从左下嘴边出来,当下血流满面。我当时还怕影响队员们的情绪,谁知队员们看到牺牲和受伤的解放军和担架队员,更是怀着悲痛和愤怒的心情,勇敢地紧跟在战士的后面,小心翼翼地把伤员抢救回来。
28日晚,当一区的担架队抬着伤员往后方医院送时,路过安邑太皇庙,突然,遭到从安邑逃出来的敌人的袭击,黄治全(上田村人)等担架队员当场牺牲,担架队员也被冲散,民兵开枪还击。敌人只顾逃离,也没有交战,过后才知是安邑逃敌。敌逃得很快,丢了一些大衣、子弹等,这些东西由后勤部民运科的同志上缴了。担架队集合整顿一个人也不少,可见当时我们担架队员的纪律是非常好的。
运城解放后,开始把城里的胜利品,主要是炮弹送到羊驮寺。运送弹药是黑夜,走的路线都按划下的白线走,以防踏上地雷。随后又接到命令要我们把国民党的伤员,送到吴王渡和风陵渡,交给当地政府,担架队就自动返家。这时同志们想不通,情绪很大,有的公开讲,“抬解放军再苦再累也不嫌,抬这些人我们想不通,他们是和我们打仗负伤的,死了也活该。”这时我又向大家讲了革命的人道主义和优待俘虏的政策,队员才接受任务。但是当我们出发走到解县时,本想在城内吃点饭,可进城后,商店都关了门,吃不上饭出城门往中条山上走,恰好碰上一位放羊的群众说:“山上已被国民党军占了。”我们又直往西走,走了几十里,找到永虞县政府(那时永济和虞乡县合为永虞县)驻地,整整一天只吃了一顿饭,使我又一次感到饿肚的滋味,第二天返回区公所驻地学张村,解放运城的任务圆满结束。
侯志贞的骨灰撒在朝鲜国土上
侯志贞(),阳城镇营子村(原属永济县)人。1937年在运城山西省立第二中学读书,“七七”事变后,回乡参加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在永济三区(永乐)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他思想进步,性格开朗,心胸开阔,言词慷慨激昂,勇敢而果断,出色地完成了各项革命任务。1934年参加了八路军115师部队(景兴支队),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长期战斗生活,他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
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6437部队担任营政治指导员,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他又请缨赴朝作战。日,在同美国侵略军作战中,他率部勇猛攻击,冲锋在前,不幸中弹身亡,为朝鲜战争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34岁。
侯志贞和许许多多为抗美援朝战争牺牲的同志的骨灰都撒在朝鲜国土上。
保家卫国父子兵
      --记一等功臣张晋康烈士
张晋康(),西陌夏阳村人。他出身于农民家庭,双亲都是共产党员,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他从小就受到革命教育,最爱听战斗故事,向往扛枪打仗的军人生活。1984年6月,他正在复习功课,准备报考大学时,听到了开始征兵的消息,就背着父母报名应征,领到入伍通知后,才把他参加人民解放军的事告诉了家人,父母以留恋的目光送他乘上了入伍的列车。
张晋康到部队后,被编入陆军41师2团3营7连。他认真学习,刻苦锻炼,决心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战士。在新兵训练中,射击成绩全优,被评为“训练尖子”,编入连队承担当年下半年军区全面考核重任的尖子班。1985年2月底,他被编入3营当通讯兵,夜以继日地钻研业务,迅速掌握了电台操作技术和密码,团部两次组织业务考核,他都取得了优异成绩。部队在云南前线进行临战训练时,他上午参加自己的专业技术训练,下午同连队一起训练单兵技术,早晚还跟连队进行武装越野和夜训。在部队整个训练期间,他以雷锋为榜样,助人为乐,困难争着上,吃苦抢在前,要求进步,申请入党。日是,部队党组织批准他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他是本单位同年兵中第一个入党的战士,感到无尚的光荣和自豪,说这是他人生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是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在填写入党志愿书时,介绍人问他对党有什么要求时,他庄重地在对党要求栏内写道:“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请组织把我两千元的抚恤金中的二百元做为党费。”他在给父母的遗书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我在3月12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战时入党……党的信赖,人民的嘱托,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别人,冲锋在前,退却在后,这就是一个党员的标准。爸、妈、哥请放心,做为一个共产党员,我决不会玷污这个光荣而又伟大的称号。为了表示我对党的忠诚,在填入党志愿书时写道:将二百元抚恤金作为党费,望你们谅解……”
张晋康入党后,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坚决要求跟随主攻连的突击行动,并提出三点“无可否认”的理由:“我是老兵,专业技术过硬;我是党员,理应冲在前;我兄弟三人,无后顾之忧!”有次他发高烧到38.9度,怕影响自己进突击队,一声不吭地参加训练。训练结束后,张晋康所在的3营奉命首批接防。他在阵地上搞通讯工作,负责沟通各级指挥所的联系,思想高度集中,昼夜守在电台旁。越南军队不断向我军阵地袭击,白天黑夜打冷枪、偷袭、炮轰,电话线经常被打断,在敌军炮火连天的威胁下,他十分紧张地在阵地上坚守防御了3个月。
日,部队奉命准备出征,还击越军的侵略,他跟随担任侦察警戒任务的左路第一突击连、万副连长提前出发。他背着电台、枪支、装具和食品,在尖石、树藤、荒草中爬悬崖,穿水涧,异常艰难地来到距敌方阵地只有100米的某无名高地,经过紧张而艰苦的劳动,做好了充分的作战准备。19日12时,在我军强大的炮火猛烈攻击、敌军向我军疯狂反扑的战斗中,张晋康跟着万副连长冲在前头。他提着冲锋枪,背着电台,既是通讯员,又是报话员,一个人负责着我方全部左路的通讯联络,有时炮弹在他周围爆炸。他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全神贯注,坚持报话。一块弹片飞来将报话机天线削断,他就举起左手,保证了不停顿的报话,始终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准确无误地向上级及时报告了敌情,传达了上级的战斗命令和指示。从我军准备攻击开始,他共收发话38组,为保障我军胜利收复某高地作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正当我军临近一片开阔地时,万副连长命令他呼唤上级用直瞄火炮摧毁对我造成严重威胁的敌某阵地火力点,一发炮弹在他侧翼爆炸。他的大腿、腰部中弹,左臂被切断。但他仍蹲在那里以微弱的声音继续呼叫,营指挥所的战友们从耳机里听到他一生最后的一句话是:“快……快……快……”3个字。这时又一排机枪弹从前方飞来,打断了他右手持的话筒线,将他的下巴揭去,他顿时翻倒在地,战友们不顾一切跑过去抱起他,哭喊着他的名字,但他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牺牲时年仅20岁。
11月4日是,在部队召开的“庆功祝捷大会”上,张晋康被上级领导机关追记为一等功臣,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美援朝烈士名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