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农民工的担忧:等到干不动了怎么办 谁给我养老保险交给谁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53岁 河南濮阳人 外出打工20余年
陈师傅 53岁 东北开原人 外出打工10余年
王师傅 年近50岁 东北人 外出打工10余年
老&田 54岁 山西五台人 外出打工38年
田云伟 62岁 山西五台人 外出打工30年
薛志强 56岁 山西五台人 30多年前曾外出打工
郑东亮 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
苏海南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
姜向群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副所长
陆杰华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崔宏志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人民日报》·民生观
编读往来本期责编:袁孟秋 李兵兵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全国50岁以上的农民工人数已超过4680万。远离家乡、从事着辛苦劳动,靠吃肉补充体力、靠染发应付检查……高龄农民工的养老困境引发网友关注,“农民工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不该让他们老无所依!”
&&带着网友关切,强国论坛与《人民日报》共同推出“关注农民工养老”系列报道。
话题一:等干不动了,谁给第一代农民工养老?
面对“养老”话题,老段眼神茫然
现状1:进城30年没攒下钱,看病养老还顾不上想
“城里的工作要看年龄、看学历。我们这种年纪,除了在工地干,还是得在工地干。”如今老段发愁的是,随着年龄增长、体力下降,工地上的活儿也越来越不好找了,“看上去比身份证上年纪大的、病恹恹的,都没人要。”为了让工地觉得可靠,老段还专门染黑了头发,在找工作时尽量挺起腰板。现状2:工地从来不给上养老保险
工地一般只给工人上人身意外保险,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险都没有,去医院看病的钱全靠自己出。说起最近工友在北京治病刚到一半就花了近两万元的遭遇,老段唏嘘不已:“如果自己干活没攒下钱,得了病就要跟别人借钱,欠了钱又得去干活儿还债。”
虽然新农合实行多档次缴费、多缴多得,但老段担心,“万一多交了以后没多给,怎么办?保险公司还不是避重就轻,捡着损失少的给你赔点,多的就找各种理由少赔或干脆不赔?”
现状3:回家了基本没有什么生活保障
目前儿子、女婿也在外面打工,女儿留守在家带孩子种地,老段并不想为儿女增加负担,“孩子出来打工,自己还有老婆孩子要养。当儿女的孝心谁都有,但心有余力不足,经济能力达不到。”
“回家了只能凑合着种种地吧,还能干啥?”老段眼中的家是“想回不好回”:一是自己没攒下钱搞不了副业,二是家附近没有企业。“高科技的咱不会,老家又不搞建筑工程,总得挣钱生活啊。”【专家解读】第一代农民工为何“不敢退休”?
陆杰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子女教育是许多高龄农民工“不退休”的原因之一。农村基层的学校一再出现留不住老师的现象,对于孩子尚未成年的农民工来说,他们往往会选择继续咬牙在城市奋斗。
为何农民工参保率不高?
郑东亮(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参保率低与建筑行业不规范的用工方式有关:建筑工程大多是层层承包,资金链条薄弱,最后多靠“包工头”召集工人,人员流动性较大,劳动关系模糊,用人单位缴费的积极性和农民工个人的参保意愿都受到了影响。
陆杰华:政府监管不到位也是导致农民工参保率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从观念上来讲,早早离开故土的这一人群大多还抱着回原籍领低保、在老家养老等观念,对参加社保缺少热情。
话题二:人老了,家还回得去吗?
故乡还能庇护返乡老人的物质和心灵吗?
现状1:老人们要回去,年轻人要出来
正在北京某工地打工的陈师傅感慨,除了每年春节、农忙时节偶尔回家团聚、帮忙几天外,村里很少见到青年人的身影,老家的“人气儿”似乎越来越淡了。然而,在城市闯荡了半辈子的老人在看待自己和子女的归属问题上却出现了双重标准:一方面觉得自己“回老家最好”,另一方面却“希望孩子将来留在城市”。现状2:多年城市生活,对老家愈发不习惯
多年城乡二元的生活使陈师傅在回家时愈发感到“不习惯”。除了春节,村里平时基本不再组织更多的文化活动,人们大多只能在村里的婚丧嫁娶中聚到一起,见面的时间越来越少,更别说唠嗑、交流感情了。
长期待在城市,接触的人和事物都不一样了,王师傅感到生活习惯、看问题的方法跟留守在老家的人们渐渐有了差异,聊天很难再找到共同话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越来越淡了。
现状3:想发挥余热,不知道回去能干什么
“不是没考虑过回老家发挥余热,但不知道回去能干什么。”陈师傅说对返乡创业疑虑重重,土地大多被租用,家里可种的田只能供自给自足,赚不到更多的钱。加上对家乡的产业结构不了解,也并不清楚当地政府有哪些支持创业的优惠政策,陈师傅觉得自己在建筑工地上的经验回去没有用武之地。【专家解读】吸引青年人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因素有哪些?
崔宏志(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除了经济收入因素以外,对城市生活方式的向往、城市相对完善的公共服务与消费环境等因素也驱动着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从农村流向城市,这一趋势符合城镇化发展的自然规律。
“福利院养老”能否在农村普及?
姜向群(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副所长):目前社会化养老服务在少数发达地区做得比较好,但在大多数农村还是空白。虽然农村也在逐渐建设养老院,但发展的规模很小,基本局限在“三无老人”和“五保户”老人群体,受传统家庭养老观念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一般家庭的老人很少会选择在养老院度过晚年。
农村的“人气儿”为啥越来越淡了?
崔宏志:原来靠血缘、地缘维持的传统社会人际关系的基础发生了变化,人与人之间更多地偏向了经济关系,这是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的表现。
姜向群:在传统社会,亲戚邻居相互关照、临时帮忙是常事,对养老也起到了一定的“非正式”扶助,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流动人口又长期在外生活,老家亲友之间的关系日渐疏远,邻里间对养老的支持也在弱化。
话题三:如何给农民工养老“上保险”?
让土地资产价值真正带来实惠
>>>回老家,养老钱从哪来?
2014年,人社部、财政部出台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将新农保、城居保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
今年5月人社部透露,目前我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建立,城乡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持续提高。在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得到有效的累积和续接,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面临的养老困境。
在家庭和社会养老经济保障不足的情况下,充分释放土地红利,是强化土地养老功能的有效途径。2014年底,中央通过《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今年,中央在去年进行3个整省和27个整县试点的基础上,将再选择9省区开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的整省试点工作,使土地的资产价值能够真正为农民带来实惠。
【专家解读】释放土地红利,强化以地养老
崔宏志:一方面要提高土地的产出价值,另一方面可在征用和租赁耕地中调整增值收益在不同主体间的分配,“目前都是一次性补偿,未来如果政府征地用来搞建设开发,能否使农民都分得一定的收益;土地不再只是‘租赁’给公司,而是相当于拿地‘入股’,使原来的得到的固定收益转变成更多的浮动收益”。
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更多便利
>>>想留在老家附近的城里养老,能否实现?
老家在山西省原平县的薛志强今年54岁,属于较早回乡的第一代农民工。20岁出头就外出做木工的他,靠多年艰苦劳动攒下一些积蓄,10多年前返乡开始做水果生意,如今已经在太原买了房,全家搬到市里居住。经营水产、开箱包店……在薛志强的老工友中,选择回家做生意创业的人不在少数。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提出了降低返乡创业门槛、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强化返乡创业金融服务和完善返乡创业园支持的五方面政策措施,以推动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对于长期在城镇地区工作的农民工来说,积累的资本和技能在老家派上新用场,既保证自己的收入,还可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和方法引入村镇,不必再千里迢迢跨省流动,也方便未来就近居家养老。
【专家解读】支持返乡创业,方便就近养老
苏海南(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在具体的创业项目上,返乡农民工可办农业合作社,产供销一条龙完全由自己来做;善于管理的农民可选择经营农村生活服务项目;农业经营大户可实行生产、服务专业化。政府方面要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开通更多渠道,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必要的资金支持和公共服务。同时,政府应增加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投入,让农村成为城镇化的延伸。
陆杰华:就近城镇化过程中的财政转移支付非常重要。流动人口为大城市的建设做出了贡献,面临养老问题时要人口流出地来解决并不合理。除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流入地和流出地怎样建立联系来解决财政支持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在制度上探讨多种养老模式
>>>子女不在身边,回老家生活谁来照料?
2011年,国务院专门出台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其中提到以乡镇敬老院为基础,建设日间照料和短期托养的养老床位,向留守老年人及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所需的服务,同时积极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
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支持乡镇五保供养机构改善设施条件并向社会开放。
【专家解读】加强机构建设,探索互助养老
郑东亮:未来在农村还可探讨居家养老、自助养老相结合等多种养老模式。
崔宏志:农村建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可以依托社区建立和完善生活服务设施和机构,老年人生活还是在家庭,但可享受到社区服务,资金也由家庭和政府共同承担,这样既照顾到老年人希望在熟悉的环境度过晚年的情绪,也能满足他们的服务需求,而且比建立机构性的养老院花费的成本低,是未来养老模式的发展方向之一。
姜向群:通过引进社会资源、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在农村社区建立养老服务设施和机构,是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
&&2015年全国两会上,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设施、方便农民就近城镇化等内容均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让高龄农民工无论在城里还是乡村都能“老有所依”“颐养天年”是个系统工程,还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家庭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高龄农民工”:干到何时才能安心养老-中国青年报
09版:冰点周刊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 & 往期回顾 & && &&&
“高龄农民工”:干到何时才能安心养老
本报记者 陈墨 实习生 杨海 陈轶男
中国青年报
供图:飓风
&&&&这个瘦小的汉子张开双臂,钳住一块长方形大砖的两端,脸一绷,将15斤重的砖搂在胸前。他弯着腰走了几步,双腿一较劲,又将砖放到小推车上。
&&&&几趟下来,他累得直喘粗气。这个叫王济昌的男人已经59岁了,明显体力不支。&
&&&&他一天的工作,就是装卸砖。每车拉6块,每天拉50趟。一天下来,他有150块钱收入。
&&&&就是凭着在建筑工地上做小工,这个身高仅1米6的河南农民,撑起了他在商丘农村的一个家。王济昌供养了父母、抚养了儿子。而今,已有3个孙子的他依然在工地上搬砖卸砖。尽管连胡茬都已成白色,疼痛和地下的湿气一起,淹没了他的双腿,又上涨到他的腰部。
&&&&“比在家闲着喝西北风强多了。”王济昌叹息道。在上海青浦区的一个工地上,还活跃着不少和他年龄相仿,甚至比他还大的农民工。
&&&&就在不久前,王济昌和他的老龄工友,还作为数字,出现在《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去年2.73亿农民工中,50岁以上的占17%,总数超过4600万,比去年多了近600万。
&&&&学界认为,这批“高龄农民工”,多为改革开放初期进城的第一代农民工。和整个人口的老龄化一样,进城务工的劳动力也老化了。
&&&&我们不是想出来打工,是不得不出来
&&&&摞了6块砖后,王济昌弓着身子推车。他要将砖送到50米外的地方。即便他的脸涨得通红,速度还是很慢。以致于和他干同样活的一名中年妇女抱怨:“你怎么走得跟个蜗牛一样?”王济昌没吭声,身体用力前倾,车子速度依旧。
&&&&在这个工地上,这个59岁的农民工已经干了4个月。之前,他辗转于各个工地,基本上都是干着最苦最累的活儿。
&&&&他已记不清到过多少个工地,换过多少个城市。他甚至也记不清离开河南老家的具体年份。他只记得,当他轻快地跳上绿皮火车时,村里的墙上还刷着改革开放的标语。在那一跃之前,他是个在家务农的年轻人。
&&&&改善生活是王济昌外出务工的主要目标。在他的老家商丘,“六口人分了两亩多地”,除去种子、化肥等成本,一年的收入“吃吃喝喝就用完了”。而出来搬砖,“一个月能攒下3800块”。
&&&&看病吃药,是这个农民工不敢想的。一人生病,拖垮全家的事情,即使在他的村子,也不少见。因此,有什么头痛脑热,他基本是“挺一挺就过去了”。
&&&&在北京某高校做保洁的一名妇女深有同感。她曾在安徽芜湖的老家务农4年,种水稻和棉花。“一年贴了一万多块。”55岁的她大声说道。
&&&&老家在河北的另一名高龄农民工也说,自己家10亩地,一年种两季,先种小麦,再种玉米,一年的收入不过万把块。
&&&&“我们不是想出来打工,是不得不出来。”他们说,都是为生活所逼。
&&&&5月的这一天,王济昌拉了几趟砖,已经感到力不从心。他弓着背拉着小推车,用满是灰尘的手胡乱地擦了一把脸。黄色安全帽下,汗水在他黝黑、满是褶皱的脸上流淌。“我已经老了,干不动了。”他不住嘟囔。
&&&&即便只是在住宅小区做保安,58岁的老于也觉得有些吃力。他白天尚能灵活控制起落的电子行车杆,到了晚上却时常看不清按钮边“升”“降”的小字。那名在高校保洁的高龄女工,每天“累得浑身疼”。她的梦想是当个小时工,却因为不识字、没法帮老人拿药,“只能做最低等的工作”。
&&&&同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朱伟珏认为,在农民工的用工方式中,年龄是一种重要的资本,年轻时尚有机会选择轻松一些的工作,老了又无一技之长,就只能出苦力。
&&&&“到了一定年龄,他可能就没法再在这种工资比较高比较正规的行业里面就业,就进入到非正规就业行业里面。”南京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副教授、副系主任郑广怀解释,这意味着,经过年龄的淘汰以后,不得不流入非正规行业的高龄农民工基本没有劳动关系,社会保障更无从谈起,“基本上是处在没有任何保护的状态下”。
&&&&第一代农民工夹在了历史与现在、农村与城市之间
&&&&傍晚来临,王济昌跟在年轻人们身后,拖着脚从工地走出来。他已经一下午都没坐下休息了。地面湿气重,他顶多站着直直腰,从来不敢坐在地上歇息。
&&&&只有熟悉的工头才会愿意接收像他这样上了年纪的农民工,让他们做些搬建材、铲沙之类的活儿,工资自然比年轻人差很多。
&&&&王济昌进上海青浦区这个工地时,也是说了一箩筐好话,工头才同意他干活。他和工友一样,都不敢告诉工头自己的真实年纪,还得处处表现出身体很棒、干活不是问题。因此,即使在大热天,王济昌都不敢在工头面前休息一下。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招用农民工的单位必须依法订立并履行劳动合同,并应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
&&&&可根据深圳一家劳工组织调查,由于需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且缴纳年限需要超过15年才能在退休时申领养老金,加之农民工务工地频繁转换,而养老金账户在地方流转的程序尚不健全,很多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的意愿并不强烈。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教授推算,如果完全缴纳五险一金,农民工的工资可能有接近一半要充进养老金账户。“农民更愿意得现钱,老了怕制度靠不住。”吉林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付成也说。
&&&&“这是一个历史欠账的问题。”深圳萤火虫工友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苏媛介绍,除早年相关制度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之外,有的地方政府甚至把承诺降低保险缴纳比例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农民工的利益被大大损害了。”苏媛说,“第一代农民工夹在了历史与现在、农村与城市之间。”
&&&&“好累啊,要不是一无所有,哪个愿意打工!”这话几乎是从曾冬莲嘴里喷出来的。她从湖南邵阳老家到深圳打工20年,在一家玩具厂工作了整整17年。厂子2006年开始为她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一切顺利的话,她本可能过上有保障的退休生活。
&&&&然而,就在她退休前一年,厂子倒闭了。按照规定,她缴费未满15年,无法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未满10年,不能继续补缴。曾冬莲懵懵懂懂地下岗了,和丈夫找了清扫同一条街道的环卫工人工作,每天吸着灰尘,在穿梭的车流中,从一头扫到另一头。
&&&&王济昌和他的高龄工友一样,从未想过自己和社会保障制度扯上关系。他也不在意这个,能让自己顺利打工,赚到现钱,就是最大的胜利。有媒体报道,有高龄农民工为了能干上活,甚至刻意将自己的头发染黑。
&&&&事实上,他们从没和这个城市真正相关。尽管通往市中心的公交车只需5元车费,王济昌却从没进城去看过:“看有啥用,啥都买不起,啥都带不走,咱跟人家上海没啥关系。”
&&&&下班之后,他们津津乐道的,是住在城里的儿女。
&&&&王济昌的儿子要在城里买房。“房价太贵了,作为家长我必须要支持一下他,不能让孩子怨我。”王济昌抱起一块砖,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
&&&&我就想知道干到什么时候,才能安心养老
&&&&王济昌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纠结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他已经59岁了,甚至做完这份工作后,能不能再找到工作,还是一个问题。
&&&&他盘算着另一笔账:尽管自己在用工单位没有参保,但从60岁起,他每月可在老家领取70元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当然,前提是他的子女需要参保。保费分100~800元八个档次,多缴多得,缴费满15年后,可享受养老金。
&&&&这名高龄农民工清楚,等他干不动了,回到村子,每月70元,“不够给孙子买糖吃的”养老金,将是他全部的养老保障。他的一名工友也是如此。不过,这名工友打算让子女们停掉这笔“赔钱”的“买卖”:“现在物价涨得这么快,随便到超市买点东西都要二三百,15年后每月70块钱能干嘛?不如现钱花着实在。”
&&&&与王济昌的这名工友相反,一名高龄女工非常看重农保。得知多缴多得,她一度想每年交1000元,结果被乡亲“一语惊醒梦中人”:“你要是活不到60岁,不是太亏了吗?”她想想有道理,就随大流选择了100元的最低档。
&&&&除了新农保,农民工还可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种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在住院时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他们有小病不舍得去治,偶尔买“十几块一匣子”的药,实在烧得厉害才去小诊所挂个吊瓶。
&&&&“感冒发烧吃啥药啊,那算病么,不理它自己就好了,咱农村人小时候生病谁吃过药?”建筑工地上的工友们讲究活得“自在”。一名农民工指着自己的“酒杯”——实际上是半个矿泉水瓶——对记者说:“我每天喝8两黄酒,解乏。”说完后一饮而尽。
&&&&保安老于烟酒不沾,“给自己攒养老钱”。他现在月工资2000元,和7名工友一起住在小区地下室。他从没想到自己会出来打40年工,“最早就是为了盖房子娶媳妇。”&站在小区门口,一身保安制服的老于堆起满脸的皱纹笑着。
&&&&那名女工笑说等到干不动的时候再“退休”,回家种地。现在“还有力气,还想干”。说着就动手收拾这一天在楼道里捡来的瓶子,然后一手提着一个黑色垃圾袋,走进了北京的大雨里。
&&&&苏媛还记得,有工友告诉她,不同阶段出于不同的原因留下来,盖房子、孩子读书、然后老人又生病了。“一不小心就过了20年。”那位工友对她感慨道。
&&&&“前面是迷茫的,高龄农民工几乎没有保障。”同济大学教授朱伟珏说。
&&&&另有学者认为,得益于“可逆的城市化”,农民工年轻的时候可以进城务工,年纪大了还可以回家务农,所以在没有社会保障制度的情况下,我国才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贫民窟。换言之,在建设了城市一辈子以后,高龄农民工们最终很可能不得不回归农村,依靠土地谋生。
&&&&王济昌及工友显然考虑不了那么多。他们最终还是选择回到老家,度过余生。&“国家的政策是好的,但是生活还是要自食其力,中国那么多人,政府怎么养得起。”他的一名工友说。
&&&&另一名工友则不满:“我就想知道干到什么时候,才能安心养老。”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到2014年,50岁以上农民工在总量中的比例达17.1%,人数已超过4600万。辛劳了半辈子的第一代农民工,现在又面临着养老问题的考验:养家养到何时,才敢“退休”?他们中超过八成没有参加养老、医疗保险,老得起、病得起吗?城市和农村,哪里才能安放暮年?(图文无关)北京夏天,通州郊外,忙活了半晌的段双喜,回到了临时租住的偏僻小院。个子不高、体格精瘦、皮肤上烙着常年日晒印记,河南汉子段双喜,已记不清自己有多长时间没好好休息过了。现在,北京的工期结束,他终于能暂时停下来喘口气。因为青年时代就外出打工,多年的辛劳使老段的体力大不如前。然而已年过五旬的老段,目前没有任何“退休”的打算。“在外面干到干不动为止。”这对他和大部分工友来说,是理所当然的。“进城将近30年,还是没攒下钱,看病养老还顾不上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学历不高、消息渠道不多的老段开始跨省打工。他从最艰苦的建筑工人干起,一干就是半辈子。进城将近30年,老段仍然没有攒下太多积蓄。“每天一睁眼,想的还是怎么挣钱,看病养老什么的还顾不上想。”上一个工程不包吃住,每天的130块工钱刨去维持自己基本生活的花销,老段将余下的钱全都寄回了老家,给独自留守在那儿种地、照顾两家老人的妻子补贴家用。而这样的收入,也并非一直稳定,老段也曾有过血汗钱被无良包工头卷走的遭遇。“城里的工作要看年龄、看学历。我们这种年纪,除了在工地干,还是得在工地干。”凭着多年的一线经验,老段现在多少能看懂点工程图纸,有时也能自己承包点小活儿。如今他发愁的是,随着年龄增长、体力下降,工地上的活儿也越来越不好找了,“看上去比身份证上年纪大的、病恹恹的,都没人要。”老段为了让工地觉得可靠,还专门染黑了头发,在找工作时尽量挺起腰板。“工地从来不给上养老保险”常年奔波劳累和省吃俭用,使老段的身体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结实。“干我们这行,身体好的也有不少毛病。”身体不舒服时,买点药扛过去是家常便饭。看病的花销,对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工地一般只给工人上人身意外保险,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险都没有,去医院看病的钱全靠自己出。说起最近工友在北京治病刚到一半就花了近两万元的遭遇,老段唏嘘不已:“如果自己干活没攒下钱,得了病就要跟别人借钱,欠了钱又得去干活儿还债。”对老家实行的新农合等社会保险,老段坦言“怕上当”。多年来,“缴费积极、索赔麻烦”的经历,让他对政策的执行效果充满疑虑。“上面政策好,但到下面就不是这回事了。”虽然新农合实行多档次缴费、多缴多得,但老段显然没有在其中多投钱的心思,“万一多交了以后没多给,怎么办?保险公司还不是避重就轻,捡着损失少的给你赔点,多的就找各种理由少赔或干脆不赔?”“回家了基本没有什么生活保障”“在我们这个年龄,身体好的还能多干两年,身体不好的,回家了基本没有什么生活保障。”老段有3个孩子,目前儿子、女婿也在外面打工,女儿留守在家带孩子种地,子女们似乎仍在重复着自己的人生轨迹。经历过先供弟弟妹妹、后供孩子老人的辛苦,老段并不想为儿女增加负担,“孩子出来打工,自己还有老婆孩子要养。当儿女的孝心谁都有,但心有余力不足,经济能力达不到。”对于能否跟着孩子们留在城里,他并不抱太高的期望,只举了个旁例,“邻居孩子在郑州上大学学电子,毕业了在当地也找不到好工作,还是回家种地了。”说起“退休”回家的打算,老段有些犹豫:“回家了只能凑合着种种地吧,还能干啥?”他眼中的家是“想回不好回”:一是自己没攒下钱搞不了副业,二是家附近没有企业。“高科技的咱不会,老家又不搞建筑工程,总得挣钱生活啊。”等到干不动了怎么办?将来如何养老?“我们闲下来也讨论过这些问题,但想不到解决办法。”老段摇头说,“我们怎么不想等老了有个安心的去处?但想归想,没啥法子。”监制\\刘静 主编\\张洁 责编\\杜婧 编辑\\康轩山天圆地方写的好,上面政策好,到了下面就变了,最苦的就是农民工啊!志有说的很对,上班的有退休工资,农民种地从哪里来退休工资啊,驰骋天下我也是农民工,我们的权益谁来保障,农民工的悲哀也是国家的悲哀啊木林森现在很多农村买不了农保,有的地方能买,花几万买,一个月领二三百,还不含医保,老了没钱又做不动了,被饿死,虐待死的层出不穷。国家的惠民政策都被贪官拦了,很多政策老百姓听都没听说过小廖是啊,说出了我们农民工的心声!我也是一名石材干挂工,日晒雨淋的日子对我现在25岁的年龄来说或许已经习惯了,可爸妈对我期望还是挺高的,也希望我能出人头地,可眼下最大的问题是这么大了还没有女朋友,偶尔亲人介绍一看到实际年纪和现实差距太大了人家总是摇头!其实我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除了这个其他的都不会做。以后得养老就更不敢想了!雨后彩虹农民的心声,希望政府能给农民们解除后顾之忧,寻梦江南政府真该为这些农民工上点心啊!萌爸的确是事实,国家也应该为农民工出政策了赵现在这种现象很普遍,孝感抹灰(xgmhl1yuan)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xgmhl1yuan孝感抹灰协会目前已经得到2300多积极响应。由于QQ群存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刷屏太快,垃圾广告信息太多。诚信度不够,支持实名制不够理想。登记麻烦等等。开通微信公众账号。你主动选择你需要的信息。你的信息你做主。快来体验吧!热门文章最新文章xgmhl1yuan孝感抹灰协会目前已经得到2300多积极响应。由于QQ群存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刷屏太快,垃圾广告信息太多。诚信度不够,支持实名制不够理想。登记麻烦等等。开通微信公众账号。你主动选择你需要的信息。你的信息你做主。快来体验吧!&&&&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父母离婚给谁养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