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应该怎样断除烦恼种子烦恼

宣化上人:无论你怎么修行烦恼不断一切都是假的--学佛网
&宣化上人:无论你怎么修行烦恼不断一切都是假的
发布:todayok&[ &]&& 日期: 21:00:00&&
不守戒就是不修行,能守戒律就是能依教奉行,就会令我们生出真正的智慧,什么时候也不会颠倒,不会做出开斋破戒的事情。所以修道人要时时刻刻能克己复礼,好好控制自己,不在六根门头用功夫。就是眼见色被色尘转,耳听声被声尘转,舌尝味被味尘转,鼻嗅香被香尘所转,身体被触尘所转,意缘法被法尘所转──这就被六贼在门头牵动,把内里的灵气都偷去了。你若不被所转,灵性就不会丢,这就是所谓智慧。 有偈云:‘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三障:即是业障、报障、烦恼障。 业障是我们前生所造善恶的业,而今生所遭遇的种种障碍。譬如所作所为皆不如意,这就是业障的缘故。 报障:如地狱饿鬼畜生等之苦报。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你造什么业,就受什么果报。这业你摆脱不开的,所以又说:‘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我们前生作错因果,今生要受这果报,故云报障。 烦恼障:就是贪欲、嗔恚、愚痴等惑。每个人都有他的烦恼,有大的有小的。你不能没有烦恼,没有烦恼就没有贪嗔痴,那可称为圣人了。若没有断无明,烦恼根仍然存在,随时随地烦恼一来,什么都忘了,就能做出伤天害理违背良心的事来。烦恼不除就会障菩提根,所谓:‘星星之火,能烧菩提之林。’无论你怎么修行,烦恼不断,一切都是假的。 所以在六根门头,要不被境界转,而先要转境界。必须把烦恼化为菩提,生死变成涅。要认清这臭皮囊,我们这肉体好像和灵魂结婚一样,永远无法离开,但到最后也是靠不住的,它会和你离婚,最后抛弃你而去。 你也不知道自己要往什么地方去?修道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要准备与肉体分离时,我怎么来的能知道,怎么去的也能知道。要不被这臭皮囊所控制,来去自由―是为著这个而修行。假如想要成功成道,就要常常收摄身心,循规蹈矩,不被六根的门头境界所转。那时你就有定力了。有定则能发挥智慧。但须知定是由戒力生。戒是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所培养而成的,这就是真正的佛法,也是我的宗旨。各位不妨试试跟我学习。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学佛网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传统文化)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佛法讲座专区
      
佛教导航子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妙祥法师开示问答:如何断烦恼、了生死,个人体会只靠念佛,还是无法降伏烦恼,应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日
来源:&& 作者:妙祥法师人关注&&&&&&
&妙祥法师开示问答:如何断烦恼、了生死,个人体会只靠念佛,还是无法降伏烦恼,应该怎么办?
&  问题十七、
  第四个问题:修行的目的是断烦恼、了生死,在实践中如何达到这个目的?个人体会只靠念佛,还是无法降伏烦恼,应该怎么办?
  在实践中如何去断掉烦恼?达到这个目的,就有一个办法,就是戒定慧,就是从戒开始。这是一个最直接、最了当,也就是我们大家听惯的办法,这个办法才是最真实的。不要存在幻想,说在这个办法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在我认为,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这一个办法。这就已经够真实的了,太真实了。因为太真实了,有的人反而不愿意去接受,不愿意接受因而失去了机会,等你明白的时候,时间过去了。所以说我们想降伏烦恼,必须从戒律开始,不管你念佛也好,还是修禅也好,都得从这儿开始,这是最好的办法。佛讲:&末法时期以戒为师。&就是告诉我们,你想了脱生死,在末法时期更应该靠戒律。
  虚云老和尚那是禅宗的大师了,而且是不可思议的,不管从哪方面修持来讲都可以说是菩萨再来。经过四朝五帝这么多的佛教运动和变化,对挽救佛教的经验和举措,他最后总结一个字,就是&戒&。临终的时候就讲了一个&戒&字,多一句话都没讲。他也没讲禅,也没讲念佛,也没讲密宗,就讲一个戒,和佛的意思是完全相同,这就说明这个戒的重要。
  我们有的为什么体会不深?就是没有真正地去持戒,没有体会到里面真正的无价之宝。如果我们去做了,你会得到真正通向佛法的这条大道。这条大道就是戒律,只有持戒才能找到佛法的大道,这个很重要。
----------------------------------------------------------------------------------------------------------------
----------------------------------------------------------------------------------------------------------------
标签:||||||||||||
欢迎投稿:
QQ: &  &&&&&&&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下一篇:
还没有任何项目!
佛教导航@1999-
|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转载]断烦恼真修行是在生活、工作中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273集&&
日讲于香港
“第九,安忍。”
  这一段后面还有点意思没说到,“安忍”对于修行非常重要。因为这种境界,几乎是所有的人都会经历,这是一个很严重的关口,自古以来太多的人不能通过,从这个地方堕落了。那就是修行功夫得力,五品位就是功夫得力。功夫得力是什么现象呢?烦恼轻、智慧长,没有读过的经论,一展开就能懂;宣讲一个意思,无论是在理论、是在境界都能滔滔不绝,讲的头头是道。所以会引起别人恭敬。
  这个所以佛教导后学的弟子,佛灭度之后“以戒为师,以苦为师”,非常有道理!能持戒、能吃苦,就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动。印光大师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一生虽然在寺庙里,不做主持,不做当家,不担任这里一些执事;普陀山三十年,他就管藏经楼,这个对他非常适合,有时间读经,有时间念佛,像寺庙里头有个图书馆一样。以后本来是默默无闻,没人知道他了;这个工作,在一个大寺院里头是个小事情,很小的小单位。普陀山的游客非常之多,自古以来络绎不绝,去朝拜观世音菩萨。被一些在家学佛的居士,这些居士也都很了不起,有学问、有道德,在普陀山偶尔遇到,发现这个出家人不是凡人,对于佛法确实通达明了,修行有功夫。这被人发现,别人把这桩事情在报纸、杂志刊登出来,知道的人越来越多;现在的话说,知名度越来越高,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普陀山有个印光法师,都对他升仰慕之心,向他求法。
  他对于大众的教诲,实在讲一生他有一个原则,他不会离开这个,这个原则就是十六个字,教人“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他的中心思想。你看一部《文钞》,一生所写出来的东西都不离这四句。这十六个字是老人的传心法要。“敦伦”,那么在中国一般讲就是五伦: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这什么意思呢?“敦伦”什么意思?“伦”就是这五伦。“敦”什么意思呢?“敦”是和睦相处,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六和敬。六和敬是“敦伦尽分”最具体的落实,用六和敬来对待一切人、这些关系的人;这句话要扩大了,遍法界虚空界跟我们都是同伦,那就是说我们要和谐宇宙、和睦万法,“这个敦伦”就扩大了,扩大到遍法界虚空界,我们都应该谦虚,都应该礼敬,都应该赞叹,都应该供养。“尽分”尽自己的本分,不要勉强,不要超越;也不能不及,这就是真诚的流露。
  “闲邪存诚”,这个“闲”是防御,对于负面的我们心里头要知道防范,不接触,不受影响,这是闲邪。“存诚”,心地永远存着真诚,菩提心啊,正见。两句话讲尽了。遇到佛法了,佛法决定成就,而且圆满的成就,究竟的成就,是什么?就是净土。他在藏经楼三十年阅藏,得出一个总结,那就是净土、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证得究竟圆满。
  老和尚通宗通教,显密圆融;但是一生专念佛,其它什么都不搞,这就是什么呢?这就是“安忍”。他不是不知道,不是没有能力,但是任何一门没有念佛这么圆满。一句阿弥陀佛把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所说之法全都包括尽了,没有能够超越的。你们想想,无量觉,你能超越吗,“阿弥陀佛”的意思是无量觉;换句话说,这是一切诸佛所说一切法的总纲领、总原则、最精华的。你掌握到这个。学佛的人必须把自己的身心信念全都托付给阿弥陀佛,听话,佛教我们怎么做,老老实实去做;佛教我们真心,真愿往生,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净宗的正行。
  这“三十七道品”可以做助修,功德就圆满了。简单、明了、扼要,一点都不复杂,确确实实稀有难逢的法门。我们这一生能够遇到,大幸!没有比这更幸运的事情,一定要把它抓住。这一生只有这一个希望,这一个目标,其它的全是假的,统统应该放下,用什么态度呢?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普贤这两愿落实了。那自己这一生呢?读诵,只要读诵这个汇集本就够了;说法,只要依着黄念老的集注,演说就决定不会错。兼行六度这随缘。正行六度,是心里头要真有。
  布施是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是布施波罗蜜,为什么呢?对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贪念,没有吝啬;教人没有保留,我知道多少全都说出来了,不吝法,不吝财。
  持戒波罗蜜,人真能做到,恶念不生,为什么呢?念念都是阿弥陀佛,没有一个恶念夹杂在里头,持戒波罗蜜圆满了。
  忍辱波罗蜜,无量法门我都学了,我就取这个念佛求生净土,这叫忍辱。《华严》好啊、《金刚经》好啊,我都能忍,我不学了,我就学这个,忍辱圆满了,“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世间七情五欲统统放下了,不再动心了。怎么叫不动心?如果离开这个境界,那个不动心是不可靠的。就在红尘里头天天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这什么?这是学,学不动心。学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真功夫。这真精进啊!离开境界,到哪里去学?念经不行,没用处。念经是叫你晓得这些事情,真正功夫一定在生活上,穿衣吃饭;在工作上,在待人接物,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是不是不染了,是不是不执着了,不分别了,不起心不动念,练这个。真正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执着了,这就是阿罗汉;不分别了,这就是菩萨;不起心、不动念了,那你成佛了。功夫要在境界里头练,离开境界没地方修行。
  所以,佛一再教导我们,绝对不要堕落在二乘,为什么呢?二乘要离开境界去享受清净,不跟大众接触,他要自己成就、自己受用,所以,那是小果。真正大成就,是在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二乘人做不到,入境界,他又动心了;执着是没有了,他还有分别,还有起心动念。。。。。。
你学的不错,人家赞叹你、恭敬你、供养你,你自以为不错了,贡高我慢的念头升起来了;虽然不是很严重,一点点。一点点都不行,把你清净心破掉了。所以大乘修禅定在哪里修?我们讲百货公司,外国人讲“mall”。修禅定不是在禅堂,逛“mall”去,逛百货公司,练什么呢?练不动心。看得很清楚,样样都清楚。那是什么?那叫“慧”。如如不动,那是定。定、慧等持,那真修禅定。盘腿面壁不行啊,什么都不知道,外面事情什么都不知道,是不动心了,;可是一接触外面的境界,心就动了。苦乐忧喜舍就现前了,那是凡夫。要在境界里不动心,才叫真不动。......
功夫没有成就,要学,要参学,要在复杂的环境里面去学。顺境要学,逆境也要学;善缘要学,恶缘也要学。这个话讲了顺境、逆境,称心如意好的环境,要学,不能贪恋,在这个里面练什么?不贪,没有留恋。那个不好的环境,非常恶劣的环境,遇到了,也要学,学什么呢?学不生嗔恚,不生怨恨,学这个。有人很容易惹起烦恼啊?烦恼从哪里断呢?烦恼从环境当中断。你不接触环境不行,人事环境、善人、恶人都要接触。善人这一边,欢喜、赞叹,没有贪恋;恶人那边,也欢喜,不生嗔恚。善人存心所行,我们观察到了,想想我有没有?有,很好,要保持;没有,没有要向他学习。恶人也是我的老师,他造的那些恶,我想想我有没有,如果有赶紧改过;如果没有,很好,不要有他的那个心行,提醒自己。全是善知识,没有一个不是善知识。善知识就是菩萨、就是佛了,他来示现的;他是舞台表演,装给我看,来度我的。
  所以我对于善人、恶人平等看待,他都是佛菩萨,都用恭敬心看待。这就对了,我成就了。我成就了,他们做了好事。无论做善、做恶,都帮我成就。没有他的善恶,我怎么能检查出来,我的烦恼断了,我的习气断了?你怎么能知道?必须要通过所谓临床试验,这才是真功夫、真本事。所以,我们把一切人都看成阿弥陀佛,都看成观音、势至、文殊、普贤,这是真话,这不是假话。不是说我勉强,一定要怎么;不是的!它是真的,一点都不假。
  你要问一个真修行人,他肯定跟你讲真话。不是假的,是真的,一点都没错。是菩萨在示现,是佛在表演;借着他的心行表演,让我们大彻大悟,让我们回头是岸。那不是修行的人呢?不是修行的人看到善的,欢喜、赞叹、仰慕;看到不善的,就生气,就怨恨。这不是修行人,不是真佛弟子;真佛弟子不是。一定要知道,修学不能离开环境。
净宗跟密宗同样都是修清净心。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修到最后只有三门,就是“觉、正、净”三门。禅宗、性宗从“觉”门入,只要一入门,全部得到了,就象一个房间三个门,你在外面看是三门,进来看是一门,全是一样的;教下从“正”门入,正知正见;净土跟密宗都是从“净”门入,就是清净心。
  密宗的清净心比净宗高,因为净土是离开染污,取这个净;密宗不是的,密宗没有鉴别。你比如说,净土宗是离开杀盗淫妄,这个不造业;密宗造杀盗淫妄,他也不造业,这个厉害!为什么呢?他心清净,他没有染污。他所杀的三轮体空。能杀的人,我空;他也是空的;我所造的也是空的。你要去迷,一法不可得。这什么境界?法身菩萨的境界。
我昨天看你们给我的故事,一个养熊的人,一个大熊把小熊杀掉了,那是爱它啊!因为挤个熊胆,那太可怜了!取熊胆,一只熊的时候它的胆汁可以取十年,那你要受十年罪、二十年罪。老熊看小熊不忍心呢!它自己受的苦受太多了,不忍心让它受,把它杀了。这个都是慈悲,都是真正的爱。一定要懂这些道理!
  所以戒律,是活的,不是死的。每一条戒律都是活活泼泼。所以学戒律一定要懂得“开、遮、持、犯”。在什么状况之下,这个戒是怎么守的,它不是死呆板的。
  修行全是在生活上修,离开生活天天读经不是修行。天天念佛,为的是自己,自私自利,不能往生。
  所以,这个经里头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第一句是“发菩提心”,第二句才是“一向专念”。现在很多人“一向专念”,没有“菩提心”,为什么呢?全是自私自利。这不能往生!藕益大师讲的最好了,真的透彻、圆满:能不能往生,全在信愿之有无;品味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浅深。真正发菩提心,求生净土就行了,往生条件就达到了。
  念佛的功夫,功夫在哪里?我这句佛号,能降伏一切烦恼,这叫功夫;我这个佛号,能断除一切杂念,这是功夫。我不念佛,杂念就来了;我念佛,杂念就没有了。这叫功夫。一面念佛,一面起杂念,没功夫。不能不懂啊!所以,让我们想到乡下的阿公、阿婆,他们那个念佛是真有功夫啊!那真的增高品位。他什么都不懂,你问他什么是菩提心,他不知道啊!但他真相信、真想往生。原来那个心就是菩提心,无上菩提心。这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头说的,印光大师看到了,佩服得五体投地,讲的太好了,过去祖师从来没有说出来的,蕅益大师说出来了,我们这个疑惑解开了。我们从前总是疑惑:老太婆、老阿公不认识字,没有听过讲经,他没有发菩提心,他怎么会往生了?真信,是菩提心;真愿意往生,是菩提心,这不是假的。所以他这个佛号是真念,念佛的时候绝对没有妄想,绝对没有杂念。你看他历事练心,真功夫,他也很随缘,到处可以逛逛,虽然六根接触外头六尘境界,他心里只有一句佛号,其它的都不进来。看得清楚、听得清清楚楚,是智慧,心里头一句阿弥陀佛,这是禅定,这是念佛三昧,真功夫啊!
  明白这个道理,修行要不要找个地方闭关?不需要了!找个地方闭关是什么?那是自己烦恼业障太重,真没有办法了,摆脱外边的环境,这是什么?这是修行第一步。就像我们教小朋友,幼儿园的教学法。要随着你的年龄、随着你的学业往上提升逐渐放宽;到大学完全开放,为什么?你能够自理了,不需要再管理了;你有能力辨别真、妄,辨别是、非,辨别利、害,老师不再问你了,你有能力了,你会成就。只有小孩不懂事,必须把他管住,不能让他学坏。
  而学生当中还有愿意接受的,还有不愿意接受的,这都得要知道。愿意接受的,不教他,对不起他;不愿意接受的,你勉强他,结怨恨。所以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我就看到他对待学生态度不一样。确实有几个同学,他非常爱护,但是对他的态度很严肃,从来没有好脸色的,都是教训。这些学生感恩,对老师五体投地。还有一些学生,老师对他满面笑容,从来不问,什么原因呢?他不能接受教训。你批评他几句,脸马上就红了,就很不高兴,就不再说了;再说了,就结冤仇。决定不跟人结冤仇。不能接受、不好学的,随他去吧!把他看做旁听生,上课他都来旁听,你听到什么了,不闻不问,欢迎你来旁听,对你都很客气。
  上一代以前老人都是这样教学的,现在这一代没有了,这样的老师找不到了。为什么老师找不到了?没人学了。有人学,才有老师;没有人学,老师就没有了。大概老师都自己念佛求生净土了。我们一定要懂得。所以,对于名闻利养,一定要安然不动;对于一切内外荣辱,一定要忍,忍辱、忍耐,这才有成就。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大寂法师《如何用观呼吸断烦恼》 - 佛弟子网
&&&&&&&&&&&&&&&&&&&&&&&&&&&&&&&视频名字:大寂法师《如何用观呼吸断烦恼》& & & d出现错误代码请 &d页面空白不能播放请 &d网站QQ
&d在线播放地址:
视频下载地址:
视频转载分享:
相关视频:&&&&&&&&&&
相关文章:&&&&&&&&&&上一部影片: 下一部影片:【一钵大师】:修行如何戒除睡眠才能是你少睡不困?
作者:本钵法师
修道人应该适当地减少睡眠,睡眠多对出家人乃至在家居士的修行都有影响,所以我佛弟子应该应该控制睡眠,少睡觉对修行很大的好处,佛在世的时候就规定了僧团的人不能超过四个小时的睡眠,这少睡觉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我们把节省下来的许多时间,用于念佛、看经、学戒、打坐修行上。学佛人少一些睡眠,就多了很多修行的时间,时间对修行人来说弥足珍贵。我们佛教弟子为了修行,理应减少睡眠时间,修行贵在精进,修道人有时间才好景进用功。
我过去在行脚修苦行的时候,那时候修行苦,白天走一天的路,晚上很少能找到过夜的地方,因为那时候我在修头陀的苦行,修头陀行的人,要行脚托钵,日中一食,夜不倒单,树下一宿,这晚上露宿野外哪里还会有睡觉的地方;我在过去行脚修行时,有一条夜不倒单我没有做到,我每天行脚走一天的路,每到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我每天都要去找能够适合过夜的地方,我找的过夜的地方是野外的死人墓,在墓地里找墓穴,这墓穴对我这个行脚僧来说,他是我天天都想往的,最好的过夜处,;因为过去修行脚托钵的苦行时,每天只有住在这墓穴里面,才能够让我美美的睡上一觉。过去行脚睡觉不容易,晚间经常居住在山野之外,哪里有许多适合你居住睡觉的地方也不会去,就在野外过夜,过去行脚的时候,适合睡觉的地方,第一是墓穴,第二是山神庙啊,第三是找没有人住的山洞;我在五台山修行的时候每天只睡四个半小时的觉。
这修行戒除睡眠最好的办法是坚持过午不食,要多精进念佛,或持咒念经,佛法修行贵在精进,你想往生极乐世界,你就要真正的修行,好好地持好五戒,修行要学会吃苦,苦吃的对了,时间久了,就会减少睡眠。念佛控制睡眠还有一个办法,你念佛要大声,你用最大的声音念,或者动中念佛,我们念佛坐着念,坐久了就会犯困,控制睡眠的念佛方法要走着念,绕佛像念,可以快步绕佛行走念佛。这样念佛既有益身体健康,亦可减少困倦。
& 一钵师父原创
【一钵法师】:什么是三皈?佛教弟子应如何受三皈?
法师简介:一钵大师:俗名:赵文波,(1970.4——)法号:“释本钵”。世人尊称:“本钵大师”。亦叫:“一钵法师,一钵禅师,一钵师父”。又名:“本钵法师,本钵禅师”。世人尊称“一钵大师”。字号:憨愚。人称:“憨愚大师,憨愚禅师,憨愚法师”。又被世人尊称为:“如意和尚,楞严咒大王,妙法莲华经和尚,大般若和尚”。佛教三藏法师是也。中国苦行僧,当代难得的修行人。一钵大师修的是跟古人一样的头陀行,法师诵的佛经之多古今罕有。
编辑:佛教无名居士
我的更多文章:
( 11:34:55)( 16:49:02)( 18:05:44)( 14:36:21)( 06:57:30)( 18:57:25)( 06:47:25)( 16:26:39)( 20:44:06)( 15:02:05)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烦恼无尽誓愿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