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检法司中央为什么不统计实行垂直管理理

纪委系统垂直管理,摆脱中纪委“孤军奋战”的局面
您当前位置:
纪委系统实行垂直管理,摆脱中纪委“孤军奋战”的尴尬局面!
文 燕山之石
反腐,总让人对中纪委有一种“孤军奋战”的悲壮感!
腐败频发的现状,不仅败坏了政治生态,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形象,损害了党的形象,而且损害了群众利益,影响了改革发展,更有可能导致亡党、亡国!尤其山西出现的系统性、塌方式腐败问题,更使令人震惊、痛心和警醒!
然而,更为让人揪心的是,如此严重的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恐怕绝对不是山西独有的“专利”!只不过因为作为反腐主力军的中央纪委力量所限,不论是巡视、还是查办案件,都只能采取“灭火队”的方式,哪里的火势严重就先去哪里,轮流进行,实在难以做到对某一地域、行业、部门的反腐工作持久、深入、连续、有效的打击;更难免挂一漏万。
一个必须承认的事实就是:在中国,腐败已经无处不在,而且已经到了人们见怪不怪的地步!腐败的这种普遍性、社会性决定了反腐的严峻性、残酷性。
中国虽然设置了从中央到地方乡镇一级的层层必备的纪委监察机构,但截止目前,却鲜有地方纪检、监察主动出击反贪打腐的报道,这更不能不使人忧心如焚!
据有关方资料显示,中纪委以目前在编人员只有1000多人,独立面对着全国30多个省份、直辖市、特区,以及众多的中管机构、部门、行业、企业及其它团体的反腐肃贪工作,呈现“一家独大、一家独办”的局面。以现有的力量面对如此严重的腐败,比例之悬殊,古今中外罕见。虽然面对这种特殊情况,中纪委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显然已经是超常发挥了。但却实在难以避免挂一漏万,难免出现“许多地方没下雨,许多地方雨过天晴”,一切依然固我的现象。
纪委系统实行垂直管理,不失为解决中纪委“孤军奋战”不利局面的有效办法。让地方各级纪委都成为上级纪委的派出机构;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纪委都成为中央纪委的派出机构,应该是减少地方影响、发挥地方纪委查处案件的积极性,让中纪委摆脱“孤军奋战”尴尬局面的一种有效办法!
& && &让纪委系统实行垂直管理,是让中纪委摆脱“孤军奋战”尴尬局面的有效手段!
地方纪委只是摆设
使用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中央实行垂直管理 重要行政部门退出地方政府
10:41:46 来源:
  核心提示:为保障政令畅通,破除地方保护,提高行政效率,实行垂直管理,将“人、财、物”的控制权由地方上收到国家,摆脱地方的干预,是近年来政府职能调整的一个趋势。最近被强烈呼吁“垂直”的对象是审计、环保等部门。
《瞭望》文章:冷观政府垂直管理
通过垂直管理,将“人、财、物”的控制权由地方上收到国家,摆脱地方的干预,是近年来政府职能调整的一个趋势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陈泽伟
时至今日,在我国政府现行的管理体制中,从较早的海关、税务、工商,再到质量监督、国土等一些重要的行政部门,都已经从地方政府序列退出,改为中央或省以下垂直管理。
而一直被呼吁“垂直”的对象,至少还包括审计、环保等部门。
观察近10年来政府垂直管理加强的趋势,从短期看,这是中央解决部门管理与地方管理尖锐矛盾、确保政令畅通的制度调整。从长期看,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20年不断下放权力于地方后,为达到国家法规统一性目标,平衡央地职权的一种战略手段。
通行于世界许多国家的“垂直管理”模式有利有弊,只有将其置于中国发展的大背景下,才能将其得失判断准确。
试图以垂直管理破除地方保护
垂直管理最直接的目标,是力求破除地方保护,维护中央政令畅通。
据《瞭望》新闻周刊了解,近10年来,相对于“块块”管理,“条条”管理即“垂直管理”有加强的趋势。除了早就垂直管理的海关,近年来先后“垂直”的还有国税、地税、工商、质监、土地等多个行政部门。一直被呼吁“垂直”的对象,至少还包括审计、环保等部门。
已经实行垂直管理或者正在积极寻求垂直管理的行政部门,其主要目的都在于强调通过保持人事、财务的独立,使其下级部门摆脱地方政府的干预,加强部门执法监管的权威性、统一性。
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政府职能部门是实行地方政府和上级部门“双重领导”,也就是主管部门负责工作业务的“事权”,而地方政府管“人、财、物”。
“双重领导”体制下,地方政府存在以“人、财、物”权影响职能部门“事权”的操作空间,容易损害国家政策的权威性、统一性。
以环保领域为例。今年5月,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指出:许多地方环保局长的“乌纱帽”攥在地方领导手中,一些领导用“挪位置”、“摘帽子”等手段,直接干扰环境执法,环保局长“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
《瞭望》新闻周刊调查发现,在一些市、县,有的地方领导甚至直接告诉环保局长,我不管这个项目有没有污染,要么你就批准,要么就下台,我换个人来批。
摆脱如此窘境的制度调整,就是寻求“垂直管理”,集权于上。今年国家环保总局组建华东、华南、西北、西南、东北5个环境保护督察中心和上海、广东、四川、北方、东北、西北6个与核辐射安全监督站共11个地方派出执法监督机构,直接由国家环保部门垂直管理,就是一种折中的方案,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派出垂直管理的执法监督机构,减少地方对环保执法的干扰。
在此前相关职能部门的“垂直管理”调整中,其目标也直接针对地方政府干扰。2004年3月,国务院实行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管理体制改革,其内容被概括为“撤并、升格、垂直管理”,除各类调查队合并,提高新调查队的级别外,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实行垂直管理,“各级调查队成为国家统计局的派出机构,承担国家统计局布置的各项调查任务,向国家统计局独立上报调查结果。”
改革的背景是,一些地方领导屡屡干预统计调查,“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统计数字失真严重。据了解,2000年~2004年5年间,全国各省区市核算的GDP汇总数,比国家统计局核算的全国GDP总量分别高出8.7%、9.7%、11.7%、15.6%和19.5%,政绩造假相当严重,统计造假呈愈演愈烈之势。
就在同一年,国家对省以下土地实行垂直管理,主要是将省以下的土地审批权限、国土部门的人事权限统一集中到省级国土部门。
这一举动的背后,是土地已成为当前地方政府最大的资源之一,因此存在于土地管理中的“地方保护”也更严重。此前,我国实行的是5级(国务院、国土资源部、省土地厅、市土地局、县土地局)土地管理制度,集土地规划、审批、出让金收取等权力于一身的地方政府,往往自行其事,置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的政令于不顾。如国家决定自2002年下半年起,经营性土地全部实行“招拍挂”,但2003年实行“招拍挂”的比例仅有35%,而同年全国查处的土地违法案件却较上年增加了约50%。
回溯近些年来政府“垂直管理”的过程,也是一步步摆脱地方保护、干扰,维护中央政策权威的过程:
——1998年,国家决定对省以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行垂直管理。时任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的甘国屏说,省以下垂直管理,可以减少执法中的地方干扰,独立行使职能。
——1999年,国家决定在全国省以下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实行垂直管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邦国指出,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的属地化管理体制难以保证独立、统一、严格、公正执法。实行垂直管理体制有利于排除各种干扰,保证执法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强化监督职能,加大执法力度。
多个部门实行垂直管理,其实质也包含中央向地方收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于安认为,垂直管理的好处在于:
其一,有效避免了地方政府的干扰,保证“上传下达、政令畅通”。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对于中央政令的执行情况并不统一。有的是由于行政能力不足、资源不够等原因达不到要求;有的是从本地区利益出发,有意在执行中央政令时偷工减料。以质量监督系统未垂直管理前为例,一些地区降低本地区的标准,以此吸引资金向本地区流动,加强本地区的竞争力。
在这种现状下,要求中央的监督达到市、县,甚至乡、镇一级政府是不现实的。因此,通过加强省一级的职权,弱化县市一级的职权,有利于保证政令畅通。
其二,有利于资源配置。人员的调动、资金的配备、设施的增加等,都可以在省这个大的范围内统筹安排。
网易新闻,更多精彩在首页,
我也评两句
通行证: 密码: 
(评316653条)
(评165730条)
(评160933条)
(评124993条)
(评110780条)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食药局重新中央垂直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