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越南人看中国版图何时从我朝版图消失

初次见游客,大熊猫幼仔抱着饲养员的腿不放。
一辆小轿车和路过的火车发生碰撞,事故致2死1伤。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中国历史上的征服史往往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就是每一个朝代都喜欢往西,往北,甚至往东,却唯独不愿意往南。
  在那个以人力与农耕为主要生产力的大时代里,越过长江中下游平原,越过云贵高原,便是到了热带区域,热带季风气候把湿润与炎热带来了这里,同时也带来了茂密的森林,充沛的降雨,发达的水系,更带来了令外来人难以忍受的酷热,铺天盖地的蚊虫与毒物,还有不知什么时候就在等待着你的沼泽、沼气与陷阱。
  对于久居中原的农耕民族来说,这是一个难以想象和跨越的障碍。秦汉时期,中原王朝曾经在南越地区设立郡县,那个时候广大的南方地区仍然是未开化的蛮夷之地,实际上直到隋唐时期,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之前,中国的南方地区条件依然难以想象的艰苦与落后,直到南宋重心难移,这种情况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那个时候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已经足够强盛,这样领先于世界的经济科技与文化水平都没能带来南方地区根本性的变化,更何况更南,生产与更方面水平更加落后的越南与缅甸等地呢
  两千多年来,对于越南,中原王朝对其殚尽竭力,煞费苦心,征服-反叛-征服-反叛,成为了这片血色腥红的大历史中最主要的旋律。
  东汉时期,是越南地区,不对,那个地方那时候还叫交趾,那漂亮的一长条连着红河三角洲还牢牢的掌控在汉朝政府手里,在越南的历史书里,当地的太守横征暴敛,引发人民的不满与起义,这两位女首领二征姐妹被描述成天神下凡,大写特写。可是在我们的历史书里,马援平乱,这二位神仙也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的尘埃而已。
  也许从那个时候开始,越南人已经逐渐有了这样一种观念和思维方式,那就是对于中原王朝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他们对于越南人只有不断的征服和蔑视,以来扩大他们的疆土和满足那些帝王的也行,所以反抗与失败后的再反抗,成为了越南人上千年来唯一执着的事情。
  对于中原王朝来说,越南地区也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地方,红河三角洲太富饶了,充沛的水量,广阔的平原,极为适合农耕发展的条件,让每一个朝代的政府对这里垂涎欲滴。
  至于红河三角洲往下,雨林开始增多,气候更加潮湿与炎热,这样的土地,已经不太能够引起我们的兴趣,所以翻翻中国历史地图,对于统治越南的区域,是在逐步收缩的,长条变成了短条,最后到了唐末,已经变成了红河三角洲那一块地方。
  不是不想要,是实在要不起。如何把利益最大化,也是每一个朝代的统治者都需要考虑的问题,为了这样一块鸡肋,不值得。
  可是遗憾的是,在晚唐各个政权的割据争夺中,当时南方的政权南汉,在交州(现在越南红河三角洲)地区的兵变中败给兵变将领吴权,这位静海军节度使自立王朝,成为吴氏越南的开国君主,这也被普遍认为在长达一千多年越南与中原网王朝的分分合合中,越南地区正式脱离中原王朝管辖的标志。
  从此以后,越南,这个小小的弹丸之国,开始在被征服与反叛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一去不回头。
  宋朝时期,军事疲敝,北方先与辽国后与西夏长期战争,这个时候,越南人也没让宋朝皇帝省心,他们国力开始强盛,爪牙开始露出,于是开始主动侵略宋朝边境,一开始还只是试探,到后期直接大军压境,不仅攻占了宋朝广西地区很多城市,而且搞了几次惨无人道的大屠杀,虽然后面宋朝勉强击败了越南军队,并且两方达成了议和,越南退兵,但在我看来,这仍然是很屈辱的事情。
  因为从表面上看,宋朝似乎取得了胜利, 不但取得了四州一县,迫使李朝归送先前侵宋时掠取的宋朝士民,然后宋朝不但将所夺之地悉数还于越南,而且也把原属中国之地的“八隘之外集乐六县,宿桑二峒”予越南。而越南所归送的宋朝士民才二百二十一口,并且“男子年十五以上皆刺额曰“天子兵”,二十以上曰“投南朝”,妇女刺左手曰“ 官客”,这不能不说是对宋朝的一个嘲弄和侮辱。
  此后越南李朝更是有恃无恐,屡屡侵犯宋朝边境,可是宋朝却一直没有什么应对之策。
  对于越南人来说,这是他们憋屈了一千多年最扬眉吐气的时候,这个牛也许可以吹上几辈子了。
  就凭这一点,我不知道宋朝脑残粉们到底有什么可吹嘘的。
  到了元朝时期,这支铁血部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迅速扫平了中原地区,包括中亚甚至欧洲地区都尽如囊中,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越南这片土地上,他们却失败了,甚至屡屡失败,一败再败。究其原因,无非是越南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庇佑了他们。元朝军队死在瘴气、疟疾、蚊虫毒吻叮咬、陷阱和水土不服的人数,远远要高于与越南人战斗中死亡的人数。
  而这个现在也被越南人拿来大吹特吹,吹嘘他们那天神下凡的军队,也不知道这样愚蠢的自信究竟从何而来。
  铁木真(蒙古语: 成吉思汗,?inggis Qaγan,Чингис Хаан,1162年-日)
  据史料记载,第一次侵越的蒙古军有大约三万,第二次侵越的元军有大约五十万(据《元史》记载,约有三十万直接参战),第三次侵越的元军有大约三十万。可见元朝政府认为越南地区必须拿下,越南陈氏胜利后,就马上派人到元朝例行朝贡以示修好,而这个时候元世祖并不买账,直到他死的时候,仍然心有不甘,在策划着下一次对于越南地区的征服行动,相比之下,明王朝的永乐大帝就做出了更加刚硬的选择。
  明朝与越南的恩恩怨怨,也非我一言两语能够讲清,各位如果感兴趣,可以搜一些这方面历史,对于一直喜欢挥舞大棒的明朝来说,与越南之间的恩怨就是征服与被征服之间的不断往复。到了明宣宗朱瞻基时期,明朝正式放弃越南,越南独立。此时从永乐大帝征服越南建布政司开始,已经过去了20多年。从此以后,两国和平终成定局,而此后越南也永远离开了中原王朝的怀抱。
  在这常常的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对越南地区的征服史与反抗史,成为了这片小小的地区永远的主旋律,地方虽小,可是我很佩服这片地区上生生不息的人们,也许多少年后,这片土地上再发生什么样的状况也尚未可知,我们也只有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里,嗅出一丝丝让人感慨的痕迹罢了。
  扯得太远了,回答疑问吧。
  第一:战略纵深太长。这个问题每一个朝代都遇到过,毕竟中国国土广阔,对越南长期作战需要调兵遣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运送物资转移,而这方面,元朝明显准备不足。
  第二:热带地区气候环境太艰苦。军队难以适应,数不清的瘴气、沼泽、蚊虫毒物、各种陷阱以及酷热的天气,让长期适应北方地区气候与环境的元朝军队无法忍受,“死者十之七八”。这情况在征服印度和缅甸的时候同样出现了。
  第三:不得不承认越南陈朝还是很猛的。统治者比较得人心,民间口碑也不错,元朝军队陷入了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越南军队还喜欢打游击,环境还熟悉,元朝军队在这方面根本干不过。
  最后一点,元朝政府自己的认识和准备也是严重不足。每一次都失败,也不长长记性,当时有大臣建议“尽用南方之人”类似于以夷制夷,分化联合的策略,被忽必烈完全无视,长者的经验不听取,就知道猛冲猛打,“闷声发大财”的道理也没学到,你不失败谁失败?
  继续阅读:历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历史 元朝
  此文由 热点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历史& 元朝至盛时期版图之大,为何不灭掉越南?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27428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越南为何没能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百度百家
越南为何没能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从北宋建立之前到当代,历经宋、元、明、清,超过1000年,越南基本上是一个独立的土地。中原王朝眼看着越南越来越远,并最终忘记,越南北部“自古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导致中原王朝接受这样一个“理性结局”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将越南纳入中原版图的成本过高——为了避免帝国的钱袋子、粮袋子被掏空,只要接受了这个局面。
越南是中国的近邻,但对于中国人来讲,却相当陌生。
在历史上,越南与中国(中原王朝)之间的关系是,要么属于中原王朝,要么相对独立。中原王朝对越南无数次征伐,均以失败告终。
中原王朝的版图,是从黄河流域发展起来的,逐渐向四面八方扩张、融合,最后形成了一个广袤的版图,并多次形成统一的大帝国。
越南本来也曾经在这个大帝国的版图上,但它与中原王朝融合相当艰难,格格不入。
秦汉开始,越南北部开始逐步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
一直到隋唐,可以说,越南“自古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西汉、东汉的时候,越南北部属于交趾的一部分。交趾除了包括如今的越南北部之外,还包括如今广东、广西的一部分。三国时期、西晋、东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如今的越南北部,都属于上述国家的一部分。
唐朝结束,天下大乱,五代十国,中原王朝土崩瓦解,中原小国林立,越南北部也独立为一个小国。
从此之后的中原王朝,多次想把越南北部的领土纳入自己的版图,为此曾有频繁的征伐。无论是宋朝还是明朝,即便是版图横贯欧亚大陆的元朝,都在征服越南的战争中惨败。
蒙元三征越南,全部失败。元朝有诗悲叹征战越南:“老兵饱尝征战味,听说南征愁满面”……
越南,成为元朝的噩梦。元朝瓦解之后,这个噩梦,继续萦绕在大明帝国。
是的,历史地看,最后一次将越南重新纳入中原王朝的机会,在明朝。
朱元璋的儿子明成祖朱棣时期,趁越南政局动荡,一度拿下越南北部,推行同化政策和暴虐的统治,最终激起越南人民的反抗。当地军队在与明军作战的过程中,得到百姓的大力支援。劳师远征的明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屡战屡败。 & & &&
明朝对越南的多次征伐,具有典型意义。整个国家为了这片土地,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最终发现,这是一个无底洞,“有投入无产出”。
帝国控制征服一片领土,不是为了宣扬文明,而是为了攫取土地上的财富。战争,就是生意,只有收益大于成本,这个生意才值得继续做下去。最终,明朝发现,这个生意每次都亏本,只得无奈“斩仓”,对越南领土不再冀望。
一只永远不会上涨的股票,对于一个股民而言就是一个噩梦——投入多少,最终都是打了水漂。对于明朝,越南就是这样一个噩梦。数百年后,美国也在这片土地上泥足深陷,也是体验了同样的噩梦。
也就是说,从北宋建立之前到当代,历经宋、元、明、清,超过1000年,越南基本上是一个独立的土地。中原王朝眼看着越南越来越远,并最终忘记,越南北部“自古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导致中原王朝接受这样一个“理性结局”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将越南纳入中原版图的成本过高——为了避免帝国的钱袋子、粮袋子被掏空,只要接受了这个局面。
当然,越南可以抗拒中原的武力征服,但无法抗拒中原帝国强大的文化。直到今天,尽管越南刻意抹去中国文化的影响,但汉文化在越南的痕迹依然明显。与此类似的故事,在朝鲜半岛也曾同样上演。
阅读:19269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34万
阅读:7002
阅读:9694
阅读:7030
热门文章HOT NEWS
今夜,我们做到了,赢了韩国队。1:0
首席发言者
娱乐调查局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白龙尾岛划入越南版图的真相(转)
白龙尾岛原名夜莺岛,本属中国领土,但如今已划入越南版图。何以如此?网络上流传着各种说法,有“越南强占说”,也有“中国赠送说”。中国丧失夜莺岛(白龙尾岛)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本文摘自腾讯网。
台湾绘制的南中国海地图
“白龙尾岛”面积约5平方公里,坐落于北部湾的中心位置,北纬20°1&,东经107°42&。历史上,它曾有许多名称。明、清以来,乃至民国、新中国初期,官方一般叫做夜莺岛,广西、广东、海南的渔民和沿海居民又称浮水州岛。白龙尾岛是前法国印支殖民当局,于上世纪30年代侵略该岛时的所谓命名。越语名称汉字写做“白龙尾岐”“岐”即法语岛屿“ile”的读音。
历史上,广东潮州、海南澹州和文昌县(现文昌市)的渔民,长期把夜莺岛作为鲍鱼生产基地。有据可考,近代中国人在岛定居已百余年。据李德潮《白龙尾正名》一文记载:“1955年解放时,有居民64户,249人(男127人,女122人)。居民全部是中国汉族人,讲澹州(海南澹县)话。老年岛民多是本世纪初从海南澹县迁来的。……1955年解放时,据当时岛上有庙宇一座,奉祀天妃娘娘和伏波将军。天妃娘娘是中国渔民海上保平安的神祗。伏波将军即是汉王朝出兵交趾(今越南北部)的马援。庙内有铁钟一口,系光绪三年(1877年)所铸,首事人是海南文昌人符连明、符怀积等。”(李德潮《白龙尾正名)
中国岛民分住在岛上的两个村庄里,大村名“浮水洲村”,小村名“公司村”。“公司村”得名源自1931年儋县蒲公才、蒲文江、陈有德等热心实业人士,集资成立开发公司,在岛内大规模种植西瓜。上世纪30年代初,夜莺岛被法国以越南宗主国名义占领;1943年,又落入日本手中。“1955年7月,我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夜莺岛,该岛在行政上隶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儋县,设立区级行政单位儋县人民政府浮水洲办事处,同时设立党的基层组织中共儋县委员会浮水洲工作委员会和驻军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分区浮水洲守备大队。银行、供销社、小学、渔业生产合作社等,均使用浮水洲名称。”(李德潮《白龙尾正名》)
1957年被秘密“移交”越南,具体协议内容不详
何以本属中国的“夜莺岛”,会变成今天越南的“白龙尾岛”?事情要追溯到1957年。
具体过程,一种说法是:1957年越战前夕,“为了支援越南的抗美战争,周恩来和越南总理范文同签署协议,将我国北部湾里的白龙尾岛,出借给越南政府,让其在上面修建雷达基地,作为预警轰炸河内的美国飞机,同时作为中国援越物资的转运站。”
(《南海!南海!》,伊始、姚中才、陈贞国等著,广东人民出版社)
另一种说法则称:周恩来是“借岛协议”的签署者,毛泽东则是“借岛”的拍板者:“越共中央委员会主席胡志明来到中国,通过周恩来总理向毛泽东请求,让我们把位于北部湾海域的夜莺岛,‘借’给越南‘用’一下,建一个前沿雷达站,用以监视美帝飞机的行踪,那时的中国,有点像慷慨汉子,几乎没费什么周折,胡志明的请求就得到了应允。”(《叩醒中国海》、P133,曹保健,河北人民出版社
上述两种说法,都是“借岛说”,还有一种“移交说”。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科研部1992年出版的《我国与邻国边界和海洋权益争议问题资料选编》记载:“北部湾划界涉及一个重要因素,即在海域中央的一个岛屿,原属于我国,称为浮水洲或夜莺岛,1957年我移交给越南,越改称为白龙尾岛。”
总而言之,无论是“借岛”还是“移交”,在当时乃至日后都没有公开。而是采取了一种“秘密移交方式”。根据高健军著的《中国与国际海洋法》一书称,“白龙尾岛……在历史上曾属中国领土,1957年3月通过‘秘密移交方式’将该岛移交越南”。所以,当年具体的协议条款有些什么内容,迄今是谜。
至于为什么要把中国的夜莺岛“借”给越南,成为“白龙尾岛”,又为何要采取“秘密移交方式”,一种可供参考的解释是:一方面,中国作为亚洲共产主运动领袖,必须支持胡志明的越共与美国支持下的南越之间的战争;另一方面,中国当时并不希望直接卷入战争,成为“参战国”,进而直接与美军对峙。于是,作为援助越共的关键中间站——现有资料显示,中国确实在夜莺岛上帮助越南建造了雷达站,大量的援越物资,也正是通过该岛输送给了越共——“夜莺岛”就被“秘密移交”给了北越。
负责具体“移交”工作的老将军回忆:“看来我是做错了一件事”
“送岛”决议的具体过程——决策究竟是谁作出的、出于何种考虑、签订了什么协议,笔者尚未找到相关资料。但具体的“移交”过程,则有当事人的一段宝贵口述回忆。马白山将军是原海南军分区副司令,当时作为中方代表,前往浮水洲岛与越南代表履行了“移交”手续。据老将军讲述:
“1950年海南解放,1955年解放军解放了浮水洲岛。解放军驻此岛上,岛上有工事。部队一个连队驻守岛上,也管理老百姓。1955年实行军衔制,我授衔为少将,任海南军分区副司令员。……1957年3月,上级指派我为代表,把浮水洲岛移交给越南,越南来的代表,也是一个军分区的副司令。当时有文件,说委任马白山作为移交浮水洲岛的全权代表,同去的还有当时的海南区党委的一位副书记。……移交时,部队撤,老百姓不动。有的老百姓不高兴。说我们是中国人,为什么要变成越南人。其他设施,如商店等都移交。移交前,我去过这个岛。岛上渔民主要是捕捞近海的鲍鱼。他们捕来的鱼,卖给大陆,也贩运到越南去卖。……移交仪式在岛上举行,文件都准备好,履行签字手续就成。移交的一切准备工作都是上面安排的,移交仪式:开茶会,桌上摆水果、点心,都是越方带来的,晚上还设宴请客,越南还派了一个文工团演出。文工团员不少是在越的华侨。……移交给越南,主要是当时两国关系好,我们与胡志明是‘同志加兄弟’的友谊,反正是兄弟嘛,该岛又稍近越南一点,就通过一个仪式移交给它。”
(《海角寻古今》,P42,马大正,新疆人民出版社)
虽然只是执行命令,但对于“送岛”这事,据该书作者称,马老将军在接受采访时“不止一次沉重地说,看来我是做错了一件事。”
“夜莺岛”成为“白龙尾岛”归入越南后,中国利益损失严重
1957年的秘密协议之后,白龙尾岛成为越南领土,岛上的中国居民成为“越南华侨”,后续的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李德潮在《白龙尾正名》一文结尾谈到:“越南得陇望蜀,得寸进尺,在大肆侵占我国南沙群岛的同时,在北部湾,它依托白龙尾岛,对北部湾大面积海域和大陆架,提出主权要求,抓扣我渔民,破坏我数十万渔民的生计。”
学者葛剑雄说得更为清晰:“对北部湾的渔业纠纷,我国的态度似乎不软不硬,越南人还在那里巡逻,我们好像一点办法都没有……白龙尾岛离海南岛远,离越南近,本来我们跟它划界,可以划在白龙尾岛和越南大陆之间。但现在这个岛是它的,界线要划在白龙尾岛与海南岛之间,北部湾历史上传统的中国的渔场就要归越南,数十万渔民都将失业;谈判划界时双方是有默契的,传统的渔场如何划分,应该另外通过淡判来解决,但现在越南方面就要按新的海界来控制这些渔场了。”(《葛剑雄演讲录》,P217,山西古籍出版社
白龙尾岛事件只是上世纪中国“革命外交”理念下诸多领土让步事件的一小例而已。1960年的《中缅边界协定》,1962年的《中朝边界协定》,1963年的《中巴边界协定》,都是“革命外交”理念下的产物。当“世界革命”已成梦幻泡影,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的正常外交理念重新回归,这些条约的个中得失,已然相当清晰。特殊的历史时期,有特殊的历史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至少,领土主权问题事关全体国民利益,国民理应享有最基本的话语权和知情权,如白尾龙岛这般“秘密移交”,决不应该再出现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合并北亚版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