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军务院抚军长唐金币,唐温江是那部电视剧

国民革命军第98军来龙去脉(一)
我的图书馆
国民革命军第98军来龙去脉(一)
国民革命军第98军
在国民革命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4支第98军。
一、第82师、新编第193师组成的第98军
该军前身一部是湖北警备旅。1933年月,湖北警备旅与何成浚第3军团一部合编组成第82师。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第82师编入预备第4军。1938年6月,预备第4军第82师与新编第193师合编组成第98军,隶属第32军团。第31集团军总司令汤恩伯兼任军长,张刚任副军长。同年7月,张刚接任军长,郑洞国任副军长。下辖:第82师,罗启疆任师长;第193师(原独立第三十五旅),李宗鉴任师长。改军编成后,先后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作战。1939年1月,国军进行编制调整时该军番号被撤消,所辖第82师改隶第92军、第193师改隶第13军,原第193师师长李宗鉴升任第13军副军长后任21补训处处长。
汤恩伯军长
张刚军长,字寄臣,人。日(光绪二十一年七月廿四日)生于西乡卧虎川,1903年入公立高等小学堂,时加入学生军,1912年入湖北陆军小学,1914年10月毕业,12月入陆军第二预备学校,1916年12月毕业。升入保定军校第六期步兵科,1918年毕业后投奔,1921年任东路讨贼军兴泉永前敌总指挥部警卫第一营第三连上尉连长、少校参谋、中校参谋处长,后任总司令部上校参谋、教官、第五十三团上校团长,1930年调任民政厅第二科科长,同年9月任湖北省保安处少将参谋长,1932年改为保安司令部,升任司令。1933年1月率部进攻中共部,因“剿匪”有功,颁授甲种一等干城勋章,日任第八十二师师长,日叙任,1938年6月由第82师、第193师、预备第13师合编为第九十八军,7月27日任军长,1939年1月调任第三十一集团军中将参谋长,11月任军事委员会中将高级参谋,1941年2月任军事委员会特派川东区禁烟巡察中将执法监、第二禁烟巡察中将执法监,抗战胜利后,任武汉行辕中将参议,日任,并退为备役,1949年去台,1953年任烟酒公卖局。1977年病逝。
郑洞国副军长
台儿庄大捷后,中国军队追击退守峄县之敌,郑洞国率部以“精兵夜袭”的方式,一举攻占了峄县城外地形险要的制高点九山。军长关麟征异常高兴,亲自率人到九山阵地视察。后因日军不断增调援军至徐州战场,在前线的各中国军队相继撤至邳县以北沿运河一线拒敌,第2师担任燕子河、大刘庄一线防务,与敌反复鏖战20余日,阵地从未丢失,直至5月上旬才奉命撤出战斗,开往归德整补。在邳县以北地区防御作战期间,为便利后方交通,郑洞国曾命工兵连在碾庄圩以东的运河上铺设了一道浮桥。未曾想,徐州失陷前,在运河作战的中国军队主力十余个师,竟均赖此桥撤出了战场。撤出战场后,为躲避敌机轰炸,郑洞国率第2师昼息夜行,徒步行至归德。时薛岳正率大军在归德以东地区与敌大战,临时调郑部作预备队。不久战役失利,第2师撤往河南,数日后又奉命经南阳、湖北、随县开往武汉行军途中,原第52军关麟征将军升任第32军团长,他报请军令部让第25师师长将军升任该军军长,以郑洞国任副军长,气愤之下,遂坚辞不受,并向军令部请假离开部队,回到长沙。自次离开了自北伐以来就在其中服役长达十年的第2师。
1938年第一次军事会议结束后,被委任为31集团军第98军副军长。在任不到一月,就受好友之邀请降格出任新编第11军荣誉第1师师长。不久军长徐庭瑶升任集团军总司令,杜升任军长,改番号为第五军,郑调升副军长兼荣誉第1师师长。
82师罗启疆师长
一、想当军人的少年
有些事情无法求证,但可以想象。没有人知道,1940年,中将师长罗启疆在手术台上昏迷的时候,会不会回想起他十几岁时穿着一身军装招摇过市的情景。
比起黄埔嫡系的将军们,罗启疆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杂牌军人。但是,这样的角色往往比庙堂上的人物更能体现乱世之乱。
从省籍上划分,罗启疆属于黔军。黔军给人的印象不太好,兵是双枪兵,一手拿着鸦片枪或水烟筒,一手拿着连红军都不稀罕的赤水造步枪;将是“高门良将”,学历不低,功绩不彰,命运尤其悲惨:戴戡枉死四川,袁祖铭亡于内讧,王天培做了替罪羊,周西成李燊两强相争双双败亡,卢焘在贵州解放前被莫名其妙的扣上红帽子枪决,更不用提王家烈、毛光翔、柏辉章、何知重等等。剩下的出头人物何应钦,还是笼罩在蒋介石阴影下唯唯诺诺的“何婆婆”。相比之下,罗启疆这样头角峥嵘、张扬戾狠的人物,实在是另类的很。
罗启疆的家在松桃县达车乡张坝堰,出生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是家中的独子。他乳名罗彪,罗启疆则是大号。表字原为封荣,后改为效之,后者比前者大气许多,想是有人指点,究竟是何时更改,已经无法考证,从史料回忆上看,大致是抗战全面爆发之前。
松桃是苗族聚居的地方,民风悍勇,自然会影响到当地汉人,罗启疆的父亲又是地方上的团总,有几十人枪,称雄一方。环境使然,罗启疆从小好勇斗狠,尤其喜欢舞枪弄棒。有些文章给罗启疆一个“苗族将领”的称号,似乎还没有确证,几部人物志也没有明言其族属,但苗语肯定是会说的。其实,那时侯的民族划分还不是泾渭分明,粟裕不就是建国后才给划成侗族的?
受时代风气影响,罗父希望儿子能学业有成,象乡贤贺增龄(号梦庚,苗族,曾任松桃书院山长、江苏布政司司库大使)一样读书入仕,文名满乡。罗启疆先是被家里送到县立小学读书,后又升入当时全省最好的中学——贵阳省立模范中学,也就是今天的贵阳市第21中学。就少年罗启疆自身而言,恐怕还是幻想和另一位乡贤——前清果勇侯杨芳(字诚斋,历任固原、直隶、湖南提督,以镇压白莲教及平定张格尔之乱武名显赫,但在鸦片战争中昏招迭出)一样以武功光耀门庭,特别想要做军人。在模范中学的时候,他不知从哪里搞到一身军官制服,佩戴上少将的符号,在贵阳大街上大摇大摆,还没威风多久,就被驻军抓了起来,要以冒充军人的罪名法办(一说是被学校扣下,有些可疑,学校扣了学生教训一番甚至开除就是,怎会以冒充军人法办?)。罗父知道消息后,赶忙四处走动疏通,才让小罗逃过一劫。
罗启疆这么喜欢当军人,却没去投考军校,实在是件奇怪的事情。上陆军小学,而后经陆军中学、下部队入伍再到保定读陆军军官学校,是成为军人的一条“正途”,贵州陆军小学于辛亥革命后宣布结束,那时罗启疆才10岁,赶不上可以理解,当时贵阳还有招考中学毕业生的陆军讲武学校可以上,他却也没有去,可能还是家里不允许,毕竟是独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贵州陆军讲武学校一共办了七期,著名的毕业生如周西成、毛光翔、王伯勋、吴绍周等,全是当兵后保送入校的,学生出身而有成就者寥寥无几。这样看来,如果罗启疆当年真的报考了讲武学校,也许就没有后来的那些故事了。
二、死里逃生如愿以偿
在那个年头,大学生凤毛麟角,中学生已经可以做小学教师,算是知识分子了。1919年罗启疆中学毕业后,直接跑回老家和父亲一起办上了团练(这一年的五四运动对他似乎没什么影响)。罗父难免有些失望,但一来中学学历并不算低,二来这孩子容易闯祸,留在身边总还放心一些。
没想到他的儿子天性不安于室。在家随父亲搞了两年团练后,不到二十岁的罗启疆自我感觉良好,以为羽翼已丰,可以一飞冲天了。1921年,罗启疆带着几十个乡党跑到临县印江、思南,大概也想靠武力谋取一块地盘,搏个团总位置坐坐。当地人管这种拉队伍起事的行径叫拖滩,罗启疆这个领头的就叫拖滩将。可惜,这位小将出师不利,这年三月,被川军赶回贵州的黔军刚刚划定防区,思南、印江划归第一混成旅窦居仁(名以庄,以字行,贵州兴义人,云南陆军小学堂肄业)部管辖,已经派了军队进驻。小罗没有闹腾几天,就在思南被驻军张亚白部抓了个正着,要以土匪论斩。幸亏张亚白有个亲戚李浩若是松桃人,替罗启疆说了情,张亚白也看他年龄尚小,才放过一马。
想必罗启疆对要斩他的张亚白和救他的李浩若念念不忘,经常对人谈起,所以罗氏的传记中常常可以看到这两个名字。奇怪的是,有些传记称张氏为“四川军阀”,可是翻遍史料,四川称得上军阀的人物中也没有这么一号。考虑到黔军曾经入川多年,张亚白应该只是第一混成旅中的一位川籍军官罢了。
罗启疆第二次法网脱身,痛定思痛,知道拖滩不是正途,决定投奔正规军队。不过,既然差点被黔军杀了头,再去凑热闹可不好玩。一番打探后,罗启疆又约集五十多人,到临县四川秀山,投奔了在当地设站招兵的川军第2军独立第2旅。
独立第2旅旅长汤子模(名祖楷,湖南大庸人,袍哥出身),在川军中属民党系,细分的话,则是实业团派骨干石青阳(名蕴光,以字行,四川巴县人,曾任川军第六师师长、援陕川军第一路司令)的干将。护法战争后,云南唐继尧所掌握的川滇黔靖国联军控制四川大局。唐氏野心勃勃,提出划川东南富庶地区为滇黔军驻地、四川造币厂归联军管理、盐烟酒税充联军军费等要求,引发川军将领普遍不满,并遭一直合作的四川督军、民党九人团派领袖熊克武(字锦帆,四川井研人,日本东斌学堂肄业)拒绝,引发滇黔军联合实业团派与其他川军的混战。最后,战争以滇黔军被驱逐出川、实业团派川军溃散告终,汤子模部被刘湘收编为第2军独立第2旅,沿黔江驻防于涪陵、酉阳一带。
这支部队正缺兵少将,很快接纳了罗启疆一行,编入第2团建制。这个团的团长罗觐光原是四川安岳地方的团总,和罗启疆出身相同,更有共同语言。罗觐光欣赏罗启疆年轻气盛,又想借他继续扩大部队,于是直接任命为新兵连连长,指挥自己带来的乡亲。就这样,罗启疆摇身一变,从白丁变成了军官。
(贵州人投身川军的不少,邝继勋也是一位,他是贵州思南人,官拜混成旅长后起义加入红军)
罗启疆从父亲那里学来的本事,带领几十个乡亲斗殴还可以,和正规军相比就差远了。汤子模虽然广收地方武装扩充实力,但对军纪十分重视。有个民团出身的连长强奸民女被告发,汤子模亲自调查审讯,将这个连长枪决。罗启疆深以此事为戒,平日严守军纪、认真操练,并虚心向同袍学习。汤子模和其他行伍出身的军人不同,十分敬重有学识的人,手下的团营长也能使用一些学生军官。罗启疆这样上过中学的人,在军中算是高级知识分子,又精明干练、塌实肯干,很快得到赏识,重点培养。
由于独立第2旅与云南方面的历史关系,不但军中有不少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的毕业生,本身也可以向该校推荐学员。抗战胜利前后曾任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的萧毅肃是该校第14期的毕业生,当时就在独立第2旅主持随营学校。通过这层关系,1922年汤子模、罗觐光把罗启疆送到了云南陆军讲武学校,进入第18期步兵科学习。
云南陆军讲武学校,俗称云南讲武堂,是西南最好的军事学校。学校课程设置完善、教官素质优良,尤其注重学科训练,讲究“少讲多操”,后人总结为“保定的课堂,云南的操场,黄埔的战场”,可见其特色。罗启疆在此接受了严格的军事教育,奠定良好军学基础,对日后的一番事业助益颇大。同期同学中的名人有卢浚泉(卢汉的小叔,第六兵团司令,辽沈战役被俘于锦州)、叶佩高(整编第五十四师师长)、余建勋(卢汉昆明起义时的七十四军军长——保安团重编的,不是原来那个)、张光琼(第六十二军军长——也是平津战役后重编的)、马聚五(云南军管区副司令)、佴晓清(昆明警备司令)等,还有一位朝鲜人崔庸健,日后的人民军次帅。
(发句牢骚,研究保定、黄埔军校的人不少,研究云南讲武堂的似乎不多,有价值的文章和史料更少,连各期的入学毕业时间和学制都没有搞清楚的。以上罗启疆的入学时间,系参考上述几位同期同学传记推断得来。崔庸健的资料上多写为1923年入学,可能与他是留学生有关系。另外,周保中毕业于第17期,开始看到一些传记写他1922年入学,以为是作者搞错了,找多了史料发现1920、1921甚至1923年入学的记录都有,只好先不去管他)
从中学毕业到进入讲武学校,是罗启疆生命中重要的一段历程,他从团总家的少爷变成了学历整齐的青年军官,不复是当年那个轻狂莽撞的少年了。
三、改换门庭
汤子模被刘湘收编之后,长期驻防整训,无论川军援鄂、一二军之战都没有参与。1921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促成九人团与实业团派和解,石青阳回到四川活动,汤子模部重归其麾下,改番号为川东边防军第1混成旅。石青阳与罗启疆没有什么深交可言,倒是他取道湘西回川时,向镇守使陈渠珍借来的一个支队长贺龙,与罗启疆发生了不少关系。
1923年,孙中山委熊克武为四川讨贼军总司令,石青阳为第1军总司令,誓师讨贼。这里的贼,当然是指“控制中央政权的北洋军阀和他们在四川的代理人”。只是没想到贼比王师更雄起,在一二军之战中一败涂地的第2军代理军长杨森更是坚韧不拔、屡踣屡起,终于借着川军不争气的继续内讧卷土重来,反把四川讨贼军赶出了四川。
“讨贼”期间,汤子模部随石青阳转战江津、重庆、成都、泸州等地,部队由旅而师,再由师而军,罗觐光也荣升其建国联军(讨贼军后来改的番号)第2军的第2师师长,但兵力始终没多少增长,地盘更是越打越小,最后狼狈退出四川,到黔北湘西边界求生存,罗启疆1924年毕业回到部队时就是这样一个情景。小罗被罗觐光任命为警卫营长,又派回老家松桃及铜仁一带募兵。
黔北湘西偏僻贫瘠,却民风剽悍,团练林立,结营连寨者不可胜数,退到这里的熊克武、汤子模等部生存空间狭窄,粮饷也难以征集,维持的十分艰难。1925年春,熊、汤为摆脱困境,决定将部队拉到广东。许多官兵不愿意背井离乡,纷纷离去,其中就包括贺龙。遗憾的是,熊、汤历尽艰辛到达广东后,没有鲜花礼炮相迎,却遭到了武力包围要求缴械的对待,理由是熊克武勾结陈炯明意图推翻国民政府。熊被扣押后,汤子模率部击破朱培德、白崇禧的围堵回到贵州,一来一回,备尝辛苦,但未及重展宏图,就在1925年11月27日于天柱县的牛场被刺身亡。下手的人是罗觐光——他因试图带队叛逃被撤职,怀恨在心,多年积怨终于喷发。事后,这支队伍分崩离析,汤子模的遗体由旅长萧毅肃、周燮卿护送回老家安葬。
罗启疆究竟是留在了松桃,还是随罗觐光去了广东后又折回老家,已经难以考证。无论哪种情况,后来的发展是一样的。1926年7、8月间,松桃人吴国梁以“国民革命军第10军教导师师长”的名义回乡招兵,和已经掌握了千余子弟的罗启疆取得联系。通过吴国梁,罗启疆见到了第10军军长王天培,交谈之后,王天培认为罗年轻有为,十分欣赏,任命他为教导师第1团团长。后来,教导师因招兵不足难以成立,改为军部直属独立团,由罗启疆任团长。留在黔北湘西一带的贺龙部,原已被唐生智收编为国民革命军第8军第6师,后又被与王天培同属国民革命军左翼军的第9军军长彭汉章收编为第1师。
罗觐光后来的经历复杂。他先是被贵州方面任命为川黔边防军第4路司令,后又投靠杨森任川鄂边防军第5路司令、国民革命军第20军第13师师长,曾为朱德和刘伯承的革命活动居间联系。杨森攻击武汉国民政府时,罗觐光起兵击其后路,反遭击溃,日后意图退回四川时又被郭汝栋部大败于酉阳龚滩,从此丧失兵权(萧毅肃当时正在郭汝栋军中,算是为汤子模报了些仇),在四川和改组派一起搞些党政活动。1932年榆关事变后,罗觐光被推举为四川抗日义勇军总监,赴南京活动,途径武汉时被汤子模的堂弟、时任武汉警备旅第2团第1营营长的汤祖坛发现,小汤以检查为名夜闯罗觐光居住的旅社,将其枪杀。因为有覃振、熊克武、石青阳、夏斗寅等一批大人物背书,小汤只被判了3年徒刑,而且一年后被假释,到1949年时官拜河西警备司令部参谋长,起义后曾任解放军第3军副军长。
罗觐光为人善变,加之曾经杀害汤子模,在川军中口碑不高,但他对罗启疆有知遇之恩,算是罗人生中的一个贵人。话说回来,罗启疆正是在背离罗觐光之后才走出了西南,否则恐怕只会成为四川军阀混战中一颗无足轻重的棋子。
(四)&追随王天培北伐
王天培是贵州天柱人,曾经参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保定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回到黔军任职,长期追随袁祖铭,由连长一直升至黔军第二师师长。袁氏以直系吴佩孚为后台,依靠其拨发军饷和武器支撑部队,参与四川军阀混战。王天培则服膺孙中山的理论,和广州方面一直保持联系。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失败,袁祖铭顿失靠山,退回本省观察时机,在试图重新崛起的吴佩孚和拿了卢布要北伐的国民政府之间周旋。最后,袁祖铭接受了国民政府任命为北伐军左翼军总指挥,率第九军、第十军进驻湘西,先后攻克公安、石门、慈利等地。
1926年8月,北伐军中央军在贺胜桥、汀泗桥之战后长驱直入,先后占领汉口、汉阳,与北洋精锐刘玉春第八师对峙于武昌城下,王天培等左翼军与之呼应,向鄂西进发。吴佩孚非易与之辈,趁左翼军未与中路军会师之际,将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卢金山和四川省长杨森所部(其中就有罗觐光部)组成川鄂联军向湘西反攻。王天培等军经过数月激战,终将川鄂联军击败,占领宜昌。在鄂西之战中,罗启疆的身影并不突出,从没上过战场的他,还在学习如何作战。
北伐军进至长江一线后,府军矛盾日深,宁汉分裂不可避免的爆发。袁祖铭的首鼠两端带来杀身之祸,他和第九军军长彭汉章先后被实际控制武汉方面军权的唐生智所杀(第九军中有一个团长流落到湘赣边,就是后来参与秋收暴动又叛变的邱国轩)。王天培因实力较强,且与广州政府关系较深,唐生智没有下手。第十军因此离开湖北,经鄂东进驻安徽安庆,转归宁方指挥。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于5月发起三路北伐,王天培被任命为第三路军前敌总指挥,率第十军由芜湖渡江攻占合肥,击退安国军悍将许琨,而后经蚌埠北上与张宗昌指挥的主力决战于徐州城下。
罗启疆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战斗就发生在此时。5月中旬,第十军沿津浦路正面进攻徐州以南安国军防线,突破固镇、宿县进抵夹沟后,遭张宗昌的铁甲列车队以优势火力阻拦,屡攻不克。王天培以第三十师派一部迂回夜袭,拆毁铁轨后再次进击,战至天明仍未突破。关键时刻,王天培将罗启疆团投入攻击,成为压垮夹沟守军的最后一棵稻草。随后,第十军三个师分路占领卧牛山、九里山、云龙山。徐州城外屏障尽失,张宗昌主动率部向北撤退。6月2日,第十军占领徐州。
王天培出师以来,通过三校同学(陆小、预备学校、保定军校)等关系收编了大量部队,到占领徐州时所辖部队已经有第二十八、第二十九、第三十、教导第一、教导第二、教导第三、新编第四师一共七个师,和独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警卫、炮兵团共六个团,号称八万人。罗启疆的独立第一团也扩充到四个营的规模。
当时南京方面财政紧张,虽然出于作战需要默许王天培不断扩充部队,却只按原有人数拨发粮饷,使第十军时常欠饷,军心不安,只能饿着肚子继续北上。南京方面部队占领徐州前后,武汉方面宣布东征,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宗仁将主力第七军等部撤回芜湖一线防备,鲁南战场上剩下第十军形势突出。张宗昌侦查得知情况后,立即集中部队展开反击。7月初,王天培为配合白崇禧第二路军在鲁东南的攻势,向滕县、临城发起反攻,但遭到安国军力抗,攻击两天没有进展。
罗启疆当时率领独立第一团担任军部警卫,主动请缨参加突击。7月9日,在王天培的首肯下,他留一个营警戒王天培的指挥所,亲率三个营从战线侧翼穿插奔袭安国军侧背之沙沟,一举将驻该地的安国军一个团击溃,俘虏三百余人,缴获枪支数百。安国军不明就里,阵线动摇,王天培趁势命令所部全线反击,在临城附近与安国军展开混战。罗启疆团在教导第三师支援下,又向临城抄击,于7月11日再败直鲁军,第十军乘胜进击,收复临城。此战罗启疆功居首位,被晋升为少将团长。
胜利并未维持多久,由于反攻临城之役损失惨重,而后方部队由于宁汉对峙迟迟没有应援,第十军终于在安国军的不断反击下溃败。7月18日临城再次易守,24日徐州也落入张宗昌之手。王天培率第十军撤退到皖北濉溪、宿县地区整理后,仅能编成六个整团,罗启疆团因战功得以位列其中。
武汉方面七一五分共后,宁汉局面略有缓和。蒋介石为了打破苏北局面,孤注一掷,于7月末亲率第二十一师自蚌埠应援,指挥王天培第十军、贺耀祖第四十军、白崇禧第二路军的第三十七、第四十四军等部反攻徐州,罗启疆团与第二十八师在永固遭遇安国军王栋部两个师,迎头反攻,将其逼入萧县围困。蒋介石指挥的各路部队虽然一度将徐州包围,但是张宗昌选择进展最快而部队最疲惫的第十军方向反击,王天培措手不及,率先溃败,其他各军随之溃退。
8月10日,王天培被蒋介石借口粮饷经理无序和战时“置全军存亡于不顾”等理由将王天培撤职扣押。在南京主持军政事务何应钦也是出身黔军,其姐夫、贵州陆军总司令王文华系被袁祖铭派人暗杀,因此对袁派的王天培存有宿怨。蒋介石下野后,何应钦将王天培枪决于王文华埋骨之地杭州,另派杨胜治重新整顿第十军为三个师,独立第一团合并为第三十师第三团,罗启疆胜任副师长并代理师长(原师长王天培之弟王天生离开部队未归)。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宁汉政府分立,北伐军内斗不止,是大革命史上最困惑的一年。对罗启疆来说却是从军以来最风光的一年,先升少将又拜师长,而年龄不过二十五岁。松桃人为他的经历自豪,以至于后来乡人写文史资料,自豪的说罗启疆独立团在北伐时与叶挺独立团齐名。罗启疆追随王天培的时间不长,但王对他的影响非同小可,他身体力行的教会了罗启疆如何作战,告诉了罗政治局面是如何的复杂险恶。同时,王天培作为黔军中声名卓著的将领,罗启疆追随他的经历为自己带来不少人脉资源,对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王天培已死,罗启疆也要考虑何去何从了。
五、投奔桂系
王天培死后,第10军成为各路诸侯觊觎的对象,其中以安徽省主席陈调元动作最快,派其第37军进驻合肥,欲吞之而后快。第10军军长杨胜治不愿意和陈调元硬碰,根据南京方面的指示命令第10军南撤。副军长兼第28师师长、王天培的另一个胞弟王天锡(字纯武,侗族,贵州天柱人,贵州讲武堂毕业)想趁南撤机会把部队拉到江西,投靠相熟的滇军朱培德、金汉鼎部。罗启疆对王氏兄弟有感恩之心,决定率第30师与王天锡一同行动。
1927年12月中旬,第10军自采石矶南渡,到达宣城后,王天锡召集军官开会,宣布第28师脱离第10军向西开进,结果遭到副师长兼第1团团长罗秉权等三个团长反对,只好携参谋长吴东湖弃职而逃。罗启疆也在起事之前遭所属第1团团长罗士彬,被扣在了军部。罗士彬与罗启疆同出自汤子模部,彼此熟识,他突然使出这一手,罗启疆实在措手不及。幸运的是,罗的子弟兵第3团得知消息后,在团附王海樵率领下群起鼓噪,要求将罗启疆释放,否则将血洗军部,一人不留——上一回团长救团附,这一回又调了过来。
军部仓促转移驻地,途中罗启疆买通看押他的士兵逃回了第3团。但他的运气实在糟糕,带着部队走出没多远,就撞进第29师的行军序列,为保存实力,只好继续随大部队前进,经潥阳、秣陵关进驻南京浦口。
事变之时,杨胜治在南京开会,他明白部队对王天培被杀积有怨绪,自己威望不足以驾驭,所以没有处分罗启疆,只是派了第29师副师长张锡海(字表东,贵州思南人,贵州陆军崇武学校毕业)接任第30师师长,免了罗启疆代理师长的职位。
1928年2月初,第10军再次准备北上蚌埠,参加第二期北伐。杨胜治在宣布行军计划时,特别指定罗启疆团随军部行动。在此之前,杨胜治已经命令第30团第1连调往临淮关驻守,这时又令第9连留驻浦口看守仓库。杨胜治这一套连环拳的目的,在于分化罗启疆第3团的实力,以便寻机分而治之。罗启疆不甘示弱,暗中联系军部手枪营营长杨杰(贵州松桃人),准备在行军途中把军部包围解决掉。
暗云密布之际,杨胜治却改了主意,重新命令罗启疆团单独乘火车出发。罗启疆也将计就计,改变行动计划,先让第9连主力全部上车,只留一个副连长和几名士兵应付场面。途径临淮关装上第1连后,罗启疆拔枪胁迫司机将火车开回滁县车站,下车后就地烧毁笨重行李,轻装向湖北方向进发。当时滁县驻有第10军第29师的一个营,营里的一个连长杨再荣与罗启疆是同乡,颇为熟悉,不仅自己带部队追随罗启疆一同行动,还恩威并施,兼以谎称北上的第10军已被缴械,骗得整个营都开拔随罗启疆行动。途中,罗启疆重新打出第30师番号,自任师长,委王海樵为第3团团长,第29师那个发现了骗局但已经认命的营长梁轸则担任第1团团长。
湖北原本是唐生智的地盘,1927年龙潭战役后,南京方面下令西征,由程潜、李宗仁、朱培德指挥的大军迅速击破了唐生智的部队,由桂系掌握了湖北地盘。第10军曾在李宗仁第3路军序列下作战,桂系总算还是个能够投奔的靠山。果不出所料,罗启疆部历经辛苦,横越安徽于1928年春到达湖北英山后,就被桂系收编,委任为第21军(军长向成杰)第2师师长,进驻广济休整。
当时,与罗启疆比邻而居的还有一个独立第2师。该师师长贺对庭(字丹墀,山东临朐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1期毕业)原是武昌北洋守军河南第3师(师长吴俊卿)的团长,战斗中被北伐军寝反,率部打开城门投降,而后被唐生智收编为独立第4师。贺对庭原已接受南京方面指示,率部队沿江东下,因西征才停驻于武穴,被西征军收编,先称暂编第4师,又改为独立第2师。这个师有3个团近万人,实力远高于罗启疆部。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928年3月12日,贺对应罗启疆之邀到广济罗部驻地训话时,在宴席上被罗扣留缴械。随后,罗启疆率领他的一千子弟兵扑向武穴,贺对庭的队伍群龙无首,陷入一片混乱,三个团长手足无措,弃队而逃,只有教导营营长王良芬率部抵抗一阵,也被罗启疆部击毙。经过一天的战斗,贺对庭一师大多向罗启疆投降。贺对庭本人和手下被俘军官被送到武汉发落,留下的士兵补入罗启疆部,连独立第2师的番号,都被罗启疆接手了。
这件事情发生的突然,前因后果说法甚多。一说,贺对庭接到了蒋介石密令,准备参加第二期北伐。桂系怨其叛变,密令罗启疆出兵解决。罗启疆推断贺对庭对扩充军队有野心,便派人前往接洽,谎称愿意加入贺部,并在驻地扎起牌坊、修建行营请贺对庭前来检阅视察。贺对庭不明就里,果真中计,带着一连任马乐呵呵的赴了鸿门宴,可惜他还带着七千元光洋的犒赏费,全落进罗启疆的腰包。
另一说是,当时罗启疆、贺对庭两师都在要求桂系收编,而罗为第10军叛将,贺为唐生智余孽,如何处理,令桂系十分头痛。于是,小诸葛白崇禧略施一计,先令两师毗邻而居,而后分别下密令要求解决对方,坐收以毒攻毒之效,最后是罗启疆取得了胜利。这种说法,已经有些离奇,但还有更进一步的,称贺对庭是蒋介石的嫡系,奉蒋密令将部队拉到武穴,桂系因与蒋系矛盾,遂令罗启疆解决了贺对庭,而罗也因此与蒋结仇。这一番恩怨甚至影响到12年后罗启疆的死活……
不过,当时报纸的报道就简单多了:独立第2师贺对庭部盘踞武穴截留盐税,第21军向成杰部第2师师长罗启疆奉白崇禧电令由英山往剿,是日将贺部全部缴械,贺亦就擒。
总之,罗启疆以“智擒贺对庭”向桂系纳了投名状。当年秋,贺对庭在湖南被处决。
5月间,驻湖北各军向武汉集中,出发参加北伐,罗启疆独立第2师也编入作战序列,一路打到唐山。1928年11月19日,根据编遣会议决定,独立第2师缩编为第4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第8师(师长李品仙)第24旅,罗启疆任旅长。1929年1月20日,第8师番号依全国陆军顺序改为第51师,罗启疆旅番号随之改为第153旅。
罗启疆参加北伐的经历无史可考,想来应有一定战功,否则不至于荣任旅长。他的老部队第10军也不过缩编为一个第10师第29旅而已。这一下,曾经的副师长罗启疆到和军长杨胜治地位仿佛了(杨是第10师副师长兼第29旅旅长,比罗稍高一点)。
顺便提一下几个部队和人物的下落。
王天锡、罗启疆发动宣城兵变失败后不久,第28师的中下级军官们还是组织起来闹起了事。他们驱逐了新任师长罗秉权,推举军部军械处长周志群(贵州三穗人,贵州讲武堂第2期)为师长,各团也重新推举了团长。周志群带走了第1团第2、3营,第2团一个营,第3团两个连和第30师一部,共有官兵2189人,步枪1900余支,驳壳枪100余支,机枪17挺,迫击炮3门,自称第28师,先投奔金汉鼎,后又进入福建作战,先后用过第36旅、福建省防军第1旅、新编第11师、独立第6旅等番号,淞沪抗战后并入川系部队第26师。
没跟随周志群行动的部队以第3团最完整,该团官兵一度推举吴绍周(字子斌,苗族,贵州天柱人,贵州讲武堂毕业)任团长,这个团后来成为第10师第29旅第58团,又转为第2师独立旅第3团、第87师第267旅第534团。吴绍周从黄埔高教班毕业后,一度到周志群的师里当参谋长,终因合不来又回到第89师任参谋长,逐渐成为汤恩伯系的大将,官拜第85军军长,在淮海战役中被俘。
贺对庭部脱逃的官兵也组成一个团,后被韩复榘收编入其第20师第59旅,中原大战期间于山东青城溃散。
扣押过罗启疆的罗士彬在第10军编遣后去四川经商,后回老家独山任商会理事长。1944年日军进攻独山时曾出任自卫团团长,1949年以雷马屏边守备司令部参谋长身份起义,1965年病逝。那个接任第30师师长的张锡海也有一点故事,他竟然是去银行取军饷时被匪徒伏击打死的。
1930年初,罗启疆旅又归附蒋系的何成浚,被委任为独立第34旅旅长。
  民国19年(1930)秋,罗启疆旅奉令调鄂北随县、枣阳一带参加进攻红军豫皖边区革命根据地,给根据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害。民国23年(1934)冬,罗启疆旅又奉命调湖南常德、桃源一带阻击红二方面军,被红军击溃。民国24年冬,他率部经过松桃时,到各中小学慰问,赠送纪念品,在送给毕业班每个学生的毛巾上,欣然题辞:“内讧频仍,外侮维艰,未来重任,责在青年。”
1936年秋,他奉命率独立三十四旅赴黎平,在黎平活动半年多的时间,严肃军纪,整治地方内乱,办了不少好事实事,深受地方民众的欢迎和好评。& 拒喝商会“接风茶”1936年7月,罗启疆率部赴黎平执行任务,县城关商人张配先组织商会到西门城外的承德桥去举行迎接仪式,商会的人在桥上的“接官亭”内摆上桌椅,系上桌围和椅帔,桌上摆着八个果盘和杯盏,盛放水果、点心及茶叶,两边列队站着保商队队员和围观看热闹的老百姓。罗启疆的先头部队来到桥头,立即分散到四周的制高点放岗放哨。随后,罗启疆在张配先的独领下来到桥头下马,罗启疆环视了一下四周,挥手向放哨的士兵们喊到:“旅长到家了,请弟兄们下来!”士兵们飞快地跑下来在桥头集合列队。罗启疆在张配先的恭迎下,走进“接官亭”,商会的行丁立即往桌上的杯盏沏茶水,并毕恭毕敬地招呼:“旅长请用茶!”罗启疆边走边摆手说:“旅长不喝!旅长不喝!”这时挤在人群中看热闹被当地人戏称“傻高毛”的雇工,串了上去嘟嚷道:“旅长不吃我吃。”伸手就抓盘中的果点,司礼的行丁急忙与其争抢起来,惹得围观的老百姓哗然大笑,罗启疆也笑而淡之地走过桥来。站在承德桥这头的保商队队员,参差不齐地向他立正行军礼,罗启疆微微点头付之一笑。后面跟着他的队伍分成四路纵队,威风整齐地开进城来。收编“抗日救国军”罗启疆率部赴黎平之前,由于当时黎平和锦屏、天柱、剑河等县的国民党政府,横征暴敛,残酷压榨劳动人民,动不动就抓丁关人,对少数民族尤其歧视侮辱,不仅引起了当地民众的抗暴斗争,也引起了原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回乡军人的义愤,他们因路见不平,便挺身而出,于是便被加以莫须有的罪名而被捕下狱。1936年,锦屏的王泽龙、天柱的龙子余与龙伯熙、剑河的陈贡章等人为营救旧同事,先后组织武装袭击天柱、锦屏县政府,打开监狱释放全部“犯人”,事态扩大之后打出“抗日救国”的号召,正式组成“贵州抗日救国军”,并公推王泽龙为指挥,响应的人风起云涌,不到一个月,便发展六千多人,拥有长短枪三千多支。组建四个团,分驻天柱、锦屏、剑河三县各城镇。曾得到桂系军伐白崇禧的支持,编为贵州抗日救国军第十一纵队,电委王泽龙为司令官。与此同时,黎平地方土匪杨锦标的武装力量也在日益状大,并进驻黎平县城,与王泽龙彼此联络,共同对付黔东南的黎平、锦屏、天柱、剑河等县的国民党政府,声势越来越大,震惊了黔东南各县,引起贵州省国民政府的重视,调派兵力到毗邻的三穗、榕江等县监视其行动。在这种风云变幻的情形下,罗启疆受命率独立三十四旅到黎平,对王泽龙为首的“贵州抗日救国军”进行说服收编。罗启疆到达黎平后,利用当年原国民革命军第十军老同事的关系,派蒋士伟为代表到锦屏与王泽龙进行谈判,商谈收编问题。出于对罗启疆旅长的信任,不到一个月时间,王泽龙就欣然同意收编,率部来到黎平接受收编为独立三十四旅的一个支队,王泽龙被委任为支队长,随即进行整训,就这样一场即将爆发的动乱便平息了,罗启疆把他们引上真正抗日救国的大道。在黎平整训半年多完结后,罗启疆率这支队伍开赴前线参加抗日。建造中山纪念堂罗启疆驻进黎平后,在收编整训的同时,为纪念国民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安排士兵在城中原清代参将营署遗址的废墟上(现城中休闲广场处),动工新建一座雄伟的中山纪念堂。纪念堂坐北朝南,为两层砖木结构,装饰得富丽堂皇,颇为气派。正面外墙镶嵌着打磨得光滑的青石板,每块都刻有题词和图案,其中一块醒目地刻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表达了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左侧竖有一座高约十米的塔,用石料垒砌而成,工艺十分细腻和考究,称之为“介石塔”。塔的不远处,立有一块大石碑,称之为“启疆碑”。堂、塔、碑居高临下,三位一体,各有喻意,其间长有茂盛的树木,置有石墩、石桌、石条,供人们参观和休憩。纪念堂正前下方新辟有大体育场,场内置有篮球架、天桥、浪桥、单杠、双杠、木马、秋千等体育健身设备,除供部队士兵训练外,还供城内青年开展体育活动。这些工程在建造过程中,罗启疆不派款不拉夫,全部由士兵投劳,深得民众的赞许。纪念堂及其附属设施在后来的城市建设中被拆除和改造,取而代之是豪华的现代建筑。&联合政府禁烟赌罗启疆开赴黎平前,这个地处黔湘桂结合部的地方,由于天高皇帝远,地方政府软弱,抽大烟、赌博等社会恶习十分盛行,尤其是土匪杨锦标驻进城里后,支持地痞商贩贩卖大烟和开办赌场花会,充当他们的“保护伞”,并从中收取“水子”来维持众匪的开销,一时间城里抽大烟和赌博泛滥成灾,开大烟铺、赌场、花会等行当的到处都是,愈演愈烈,搅得城里人有的倾家荡产,有的妻离子散,有的债台高筑,有的送命黄泉。罗启疆深知大烟和赌博对民众的毒害,他在收编杨锦标匪部的同时,一方面对其进行控制和劝导,一方面联合政府时任县长邓匡元共同发出禁烟赌令,同署两人名字发布号令,声明禁必止,违必罚,并烧毁缴获的大烟和赌具,很快刹住了盛行一时的这股歪风邪气,肃清社会治安。&剿除地方恶匪患二十世纪30年代的黎平,盗匪十分猖獗,北有岩洞铜关的杨锦标,西有孟彦罗里的杨廷标,都是独霸一方的地方恶匪,打砸抢烧杀无所不干,草菅人命,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罗启疆到黎平后,收编了杨锦标部,对其前嫌既往不咎。而杨廷标仍无所事事,为非作歹,“关羊吊牯”、抢劫勒索、霸占他人钱财、滥杀无辜乡民。有一年,他内勾外引匪帮到邻近的宰官村打劫,放火焚烧民房,开枪杀死4位村民,将寨上各家各户的财物翻箱倒柜洗劫一空,还押走“吊牯”人质37人,抢走妇女4人,抓夫13人,后经多方斡旋,用5000多元大洋才赎回了人质。还有一年,他带领喽啰到邻近的五湖寨抢劫,当场就杀死了7位村民。他抢占了3名妇女做老婆,因不顺从,他亲手杀死了2个。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经过罗里,他与贺子云纠集众匪和地主武装,仗着人多地熟,袭击红军后卫收容部队,劫杀红军战士多人,抢夺枪支,欠下了累累的血债。罗启疆驻进黎平后,根据罗里乡民杨枝锦、杨秀佳告发,立即派营长李瑞芝和连长杨敬之前往密查,查实后派兵对杨廷标匪部进行清剿,杨廷标及众匪多人被当场击毙,并生擒贺子云到黎平县城枪决,除掉了地方一大匪患,当地民众拍手称快。罗启疆离开黎平开赴抗日前线,全城百姓依依不舍地夹道相送,他大仁大义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抗日的民族精神,永垂青史。  民国26年(1937)7月,发生芦沟桥“七·七”事变。罗启疆奉命抗日,在常熟、福山镇、无锡等地堵击日军。后罗启疆转到宁国整编为一个团,编入第四军九十师。次年春,罗启疆在松桃、秀山、花垣一带,以预备第十三师名义,组成了三年团的兵力,开赴江西,在新余奉命整编为八十二师,被升任为中将师长。6月,率师参加武汉保卫战,抗击日寇。民国29年(1940)4月初,在岳阳病逝。病逝后,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发来褒扬令:“罗启疆积劳病故,殊堪震悼,着追赠陆军上将;遗迹交国史馆编纂;葬于衡山。”
&1937年“七七”事变,全国抗日军兴。独立三十四旅由罗启疆旅长率领,由贵州镇远出发,步行到武汉,乘船到镇江,改乘火车到上海参加抗日,是年12月,撤到安徽宣城。罗启疆向军事委员会建议:将兵员少、装备差的部队编并补充他部,再成立一些师,加强其装备,加紧训练,才能战胜日寇。这个建议得到蒋介石的采纳,独立三十四旅被整编成一个团,并入第四军九十师,委任罗启疆为预备十三师师长。1938年夏,奉命调到武汉准备参与保卫武汉的大会战。这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指令将原湖北省荣锦芳的八十二师与预备十三师合编成新八十二师,罗启疆任师长、欧百川为副师长,取消预备十三师番号,正式纳入国民政府陆军序列,参加武汉会战。& & 1940年春,师长罗启疆突患阑尾炎,病殁于岳阳阵地上。罗师长遗体被指定葬“于南岳山,实行国葬,其生平事迹宣付史馆”。这是罗启疆师长的荣誉,也是对他一生的结论。
罗启疆任师长,欧百川任副师长,王德安任参谋长。辖两个旅四个团:第244旅,旅长杨恩贵;第246旅,旅长曾鲁;第487团,团长朱均富;第488团,团长毛定松;第491团,团长张国勋;第492团,团长张炳茂。另有师直属队若干人。全师官兵总数为一万二千人。武汉会战时该师守备黄石港口、苇沅口江防。坚持到1938年10月中旬后撤湖南岳阳。第一次长沙会战时该师侧击长沙、攻占北门,成功掩护友军按预定计划对日军发动反攻。战后受到战区司令长官部嘉奖。1940年4月,师长罗启疆不幸病逝,欧百川升任师长。
罗在松桃、秀山、花垣一带,以预备第十三师名义,组成三个团的兵力,开赴江西,在新余奉命整编为八十二师,罗升任中将师长。 6 月,率师参加武汉保卫战,在大冶、黄石港、西塞山一线抗击日寇,与敌陆、海、空军激战,予敌以重大杀伤。民国 28 年( 1939 )夏,罗师驻守湘北抗击日寇,并派一个团深入敌后,在通城、崇阳、岳阳三县边境开展游击,颇有收获。 9 月,在长沙第一次会战中,罗部奉命进行反攻,一举收复平江,乘胜追击,敌被截成数段,狼狈逃回通城,会战结束后,罗部受到战区指挥部的嘉奖。第82师 第244旅,旅长杨恩贵;第246旅,旅长曾鲁;第487团,团长朱均富;第488团,团长毛定松;第491团,团长张国勋;第492团,团长张炳茂。另有师直属队若干人。全师官兵总数为一万二千人。
第82师前身为独立第34旅,而独立第34旅出自由黔军改编的国民革命军第10军教导第1团。1927年冬,这个团与暂编第4师并编为独立第2师。1928年底缩编为第51师153旅,原师长和现旅长皆为罗启疆。1930年8月第153旅改番号为独立第34旅,旅长仍为罗启疆。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这个旅驻扎于贵州镇远。淞沪会战爆发后开赴上海,隶书20集团军,先后在浏河、大场等地与日军作战,曾击毁日军坦克十余辆。11月3日撤出战场卡副宁国休整。 这个旅在开赴淞沪战场时官兵大部分为贵州松桃人,其性质属于中央军旁系的贵州籍部队。淞沪会战时该旅损失官兵两千余人,宁国休整时缩编为一个团后补充90师,独立34旅的军官留下回四川秀山接受新兵成立预备第13师。1938年8月该师与82师并编,保留82师番号,首任师长罗启疆。
严格的说,这个实际不属于黔军,但是因为其历任主官皆为贵州人,所以将这个师列入黔军行列。 原来的82师出自湘军,历任师长为容景芳、张刚,张刚在82师与预备13师并编时曾短暂担任过师长,不久调升98军副军长。与预备13师并编前该师以残破不全,建制全无。成师之后的建制为三个团,但是有一个团为徒手团,实际参战部队只有两个团可使用。 武汉会战时该师守备黄石港口、苇沅口江防。坚持到1938年10月中旬后撤湖南岳阳。第一次长沙会战时该师侧击长沙、攻占北门,成功掩护友军按预定计划对日军发动反攻。战后受到战区司令长官部嘉奖。1940年4月,师长罗启疆不幸病逝,欧百川升任师长。第二次长沙会战时该师配备于岳麓山,拱卫长沙,但是还未与日军接战,日军已溃退。1942年2月吴剑平接任师长。10月调属第8军。之后该师长期在云南整训。 1944年1月王伯勋接任师长。6月下旬该师作为左路攻打松山,同时又以部分兵力协助103师作战,出力颇多。之后又随第8军相继克复龙陵、腾冲等地。1945年1月该师被裁撤。1946年初曾重建82师,但那已不是原来的部队了。
&我的父亲刘栋臣,字耀卿,湖北武汉人,生于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四日。一九三三年参加独立三十四旅罗启疆部队,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父亲随部队参加了著名的松沪会战,随着战局的发展,一九三八年部队整编改番号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二师。紧随参加了武汉保卫战(参加了阳新、大治、田家镇等战役)、长沙一、二、三次会战,为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形势,八十二师编入中国远征军战斗序列,参加了著名的滇西大反攻龙陵会战的松山战役。父亲军旅生涯是在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者历程中渡过,最大亮点就是松山战役中对日军松山坚固堡垒子高地的成功爆破,是日本侵略者仅有的两次陆上“玉碎”战的功臣。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一直被埋没。
&&&&始于2009年凤凰卫视电视台播放的“中国远征军”纪录片中讲述的松山子高地爆破方案是由第八军付军长李弥提出的,心里感到不真实,由于从小就听父亲说过松山爆破是他提出的,并且为了保证爆破成功,还做了一次试验爆破即日本幸存老兵早见正则口述的绪方山阵地,试爆取得成功后,远征军第八军军部召开的作战会议上才批准实施松山子高地的坑道爆破方案,父亲担任组织实施松山子高地坑道施工作业的现场指挥,82师师长王伯勋任总指挥,付师长王景渊任付总指挥,指挥该师246团打佯攻,掩护坑道作业,经过十几天的艰辛作业,坑道作业完成,日上午九时许,在军长何绍周的命令下,由父亲亲自启爆,一举吹毁了小日本鬼子的坚固堡垒,为彻底肃清残敌,减少我军伤亡立下战功。爆破成功后父亲得到盟军战友的称赞并送洋酒一箱以示祝贺,师长王伯勋也兑现用美军飞机送父亲回昆明与母亲团聚的承诺,父亲也因此荣获晋升该师246团少校作战班长(团作战参谋,父亲未到职)的奖励。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曾元三在武汉遇到原独立三十四旅旅长罗启疆。后来,独立三十四旅改编为八十二师,曾元三被委任为该师二四五团二营营长。入秋后,他奉命参加武汉保卫战,时值日寇紧攻田家镇要塞,二四五团前往增援,部队在田家镇一带与日寇展开激战,战斗打得异常艰苦激烈。在战斗中,曾元三既当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腿部多处中弹受伤,仍然不肯离开战场,坚持在前线指挥作战。  1939年春,曾元三伤愈后回到八十二师师部军官队。1940年4月,八十二师调防平江任辎重营中校营长。不久,被升任二四四团副团长,随同八十二师参加第二、三次长沙会战。  1942年秋,八十二师编入第八军何绍周部,他被选送成都中央军校高教班学习。学习结业回部队升任二四五团团长。  血战松山  松山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腊勐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滇西抗日主战场,也是龙陵县内第一高峰,海拔2690米,耸立于怒江西岸,尤如一座天然的桥头堡,扼住滇缅公路要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被美国军事家称为“东方直布罗陀”。  1942年以来,由于日军在松山的滚龙坡、大垭口、松山、小松山、大寨、黄家水井、黄土坡及马鹿塘等战略要地连续修筑了7个据点群,每个据点群均以数个最坚固的母堡为核心,四周又有数个子堡拱卫。每个堡垒由3层结构组成,第一层是圆木,中间是30毫米的钢板,最外层是盛满泥石的汽油桶,桶外再覆盖上厚厚的沙土,用500磅的重型炸弹轰击这些坚固的工事,也只能感觉到轻微的震荡。还有被称之为“日军中的模范”第56师团下属的113联队把守,它一直保持着步枪射击、火炮射击和负重攀登3项第一的成绩,可以说是固若金汤。  1943年,八十二师调往云南滇南防备,此时日军已经占领了越南。1944年5月,为打通滇缅公路,20万中国远征军集结滇西,向日军发起反攻,进攻龙陵、腾冲和松山。  曾元三所在的第八军八十二师奉令自滇南移驻滇西徒步行军向凤仪云南驿地区,并推进由旺接替七十一军八十七师怒江东岸干浩惠通桥打黑渡线上江防的守备。  为实现对松山的军事合围态势,歼灭盘踞在松山上的日寇守军,突破怒江天险,曾元三所部驻扎于怒江东岸,面对汹涌澎拜的江水和西岸日军坚固的防御工事,为了摧毁对岸的敌人及工事,确保部队顺利渡江,曾元三命令士兵将六零炮炮弹的引信拆掉,用炮弹将渡江用的钢绳打到怒江的对岸。  7月25日夜,二四五团主力向怒江西岸发起猛攻,摧毁日寇守军,部队巧取了怒江西岸,于28日开到了腊猛街附近,并奉令攻击阴登山、辰、子、巳、午、寅、卯、三号高地及黄土坡、马鹿塘的日军阵地。  “那就是辰、巳、午阵地,从阴登山下来的二四五团就从那边打过来,那里的战斗打得十分惨烈。”一位熟知松山战役的当地人陈院峰说,辰阵地在巳阵地与午阵地之间,非常隐蔽,当二四五团攻下巳阵地后向午阵地冲锋,辰阵地上日军暗堡的机枪突然伸出来,从背后向我军扫射,给我军造成非常大的伤亡。二四五团的官兵很勇敢,冲在前面的士兵扑在铁丝网上,让后面的士兵踏着自己的身体,越过日军的铁丝网,一名士兵更是用自己的胸口堵住日军碉堡的枪口眼,让自己的部队冲上日军的阵地。  歼灭松山主峰以下的阴登山&、辰&、子&、巳&、午&、寅&、卯&、三号高地及黄土坡&、马鹿塘等据点守敌后,劲敌凭借坚固的堡垒和优势火力,负隅顽抗。二四五团1309名官兵,有442人牺牲在这块土地上。&&&&为拔掉日军最后一个阵地,曾元三率二四五团的全体官兵佯攻配合工兵在距松山顶峰日军阵地垂直下部30公尺处挖出两条隧道,装入10吨TNT炸药,把松山顶整个炸翻,阵地上响起了冲锋号,全歼残留之敌,取得了松山战役的全面胜利。&&&&松山一战,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军威,也是中国军队自从抗战以来首次反攻的大胜利。  革命再出发  松山战役后,八十二师番号撤销,曾元三率八十二师二四五团的两个营到云南宜良归建一○三师,改任一○三师三○八团团长。解放战争中,1948年他升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三十九军一○三师师长。1949年底一○三师败退到广东三水县西南镇。他不愿手下将士再作无谓的伤亡,他决定接受解放军的改编。  日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一○三师在广东三水以西,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改编,曾元三终于看到了给中国人带来巨大苦难的战乱结束了。自北伐以来,从贵州走出去的十几支贵州籍的国民革命军部队,这是唯一一支最后成建制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整编师。  解放后,曾元三于1950年2月回到贵州工作,先后任贵州省参事室参事&、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省政协常委,民革贵州省副主委。在投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工作中,拥护共产党的领导,与共产党人真诚合作共事,积极建言献策,勤勉奉公。  1980年,曾元三患脑溢血卧床治疗,于日在贵阳病逝,终年78岁。
82师副师长、师长欧百川:1920年入国民党,历任排长、事务长、营长、团长等职。1926年脱离国民党,追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参加八一。抗日战争中,历任82师副师长、师长;解放战争中被委任南京国防部高级中将参谋兼南京师管司令,未赴任。建国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贵州省副、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保卫世界和平分会副主席等职,是我国知名的爱国主义人士。欧百川于1970年9月含冤去世。1980年平反昭雪。
1926年夏,率川黔边防军第九混成旅驻防,他率一个团到铜仁编入贺龙部,之后在部任上校团长、副师长等职。1927年秋随部参加“八一”。第一师在欧百川指挥下,完成了围歼驻南昌第九军教导旅和第三军留守部队的任务。后随、叶挺向广东进军,欧百川任前敌司令,在广昌击溃部。在进攻揭阳、汤坑时,与失去联系,只身投靠国民革命军独立师部,被委任为中校参谋主任,后提升为。1934年部参与追剿领导的红军二军团,欧百川极力主张与贺龙言和,罗部采纳意见,未倾全力与贺部交锋。
8月3日,起义军离开南昌南下广东,蔡廷锴率部5000人叛逃。在各路敌军的围追堵截下,起义军损失惨重,只剩下13000多人,贺龙任命欧百川为前敌司令。贺锦斋和欧百川率部击败敌钱大钧部,进占瑞金。在广东三河坝、汤坑两战后,起义军最终失败,周恩来、叶挺、贺龙等人分路前往香港,朱德率部分残军转向湘南,贺锦斋和欧百川率剩下的2000多人被敌军团团包围,欧百川掩护贺锦斋突围,自己和余部被俘,轰轰烈烈的南昌起义最终失败。&
  欧百川被俘后设法逃脱,在汕头设法买到一张“黄鱼票”,搭乘一艘英国商船潜往上海,后又乘乱到武汉、长沙,他四处打听贺龙的下落,但都没有消息。因国民党南京军事委员会下令通缉叶挺、贺龙两部团长以上干部,欧百川迫不得已暂时栖身于唐生智军中。&
  1929年,贺龙和周逸群回到湘西开展武装斗争,欧百川刚刚收容了两连军队,由于怕贺龙怪罪他被敌人俘虏一事,于是,他先派部下去见贺龙和周逸群,要把这两连部下送给贺龙和周逸群,贺龙和周逸群商量后,考虑到他们刚回到湘西立足未稳。同时,他和周逸群从南昌起义失败的教训中,决定建立自己的武装,因而没有接收这两连人。几天后,欧百川亲见贺龙,不想贺龙和周逸群已离去,这使得欧百川伤怀不已。不久,欧百川投靠驻扎在湖南的松桃老乡罗启疆部,后提升为师参谋长。&
  罗部在湖北湖南驻防期间,贺龙在湘西建立革命根据地。欧百川曾派人给贺龙送枪支弹药和冬装,还派兵护送过贺龙。在欧百川的影响下,罗部多次避让贺龙红军。&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欧百川辞去职务,担任702团团长,参加抗日。1939年夏,欧百川升任82师副师长,并参加了两次长沙会战,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解放后,1950年,经推荐,任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罗部奉令赴上海参加抗战。欧百川担任八十二师的团长,带兵上阵抗日。1940年,八十二师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后,欧百川接任病故的罗任师长。在1941年秋的第二次长沙会战中,他奉命由常德驰援长沙,行动迅速,受到了上级的表彰。&
  然而,蒋介石亲信陈诚等人对官兵多是贵州籍的非蒋嫡系部队八十二师一直排挤,并图谋吞并八十二师,欧百川洞察其阴谋后,准备率军在常德举行暴动,反对中央军的吞并。还准备万一失败后率军返回家乡湘、黔、鄂三省边区。为此,他特地请原来的同僚、原贺龙所部二十军第二师师长秦光远秘密前往延安联络贺龙请示。贺龙得到老部下欧百川此打算后,亲笔给欧回了信,对欧百川和八十二师的处境表示同情,但要欧百川以国共合作、抗战大局为重。然而,还没等到贺龙的回信,欧百川就已率师在常德太子庙发动兵变,并以八十二师全体官兵的名义,电呈蒋介石,揭露陈诚妄图吞并八十二师、排挤贵州籍官兵的阴谋,同时,他还坚决表示全师官兵誓死参加抗战。&
  太子庙兵变是国民党军史上地方杂牌部队公开反抗中央军吞并的重大事件,欧百川这一行动立即震惊了全国,在同是贵州人的参谋总长兼军政部长何应钦的干预下,理亏的陈诚亲到常德面见欧百川,被欧百川拒见。最后,国民政府将八十二师划归何应钦侄儿何绍周指挥,这一场风波才算平息。&
  欧百川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太子庙事变发生后,他在四川秀山乡间的家人却遭到国民党的迫害,他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女都被关押,一个年仅8岁的儿子被当地百姓保护而幸免于难,但后来却坠楼身亡,这令欧百川悲痛不已。&
  太子庙事变后,为缓和与蒋介石、陈诚的矛盾,欧百川离开军队,进入国民党陆军大学学习。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夏,他从陆大毕业后,陈诚派亲信约他去家中做客,暗示委以重任,被欧百川谢绝。他返回与家乡一山之隔的川东秀山县隐居,期间谢绝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任他为国防部中将参谋兼南京江宁区师管司令的高位。他在早年买下的土地上像农人一样干活,与妻儿一道生活,没有了官场的纷扰,倒也乐在其间。&
  1949年夏,国民党败局已定,在淮海战场败逃的蒋介石的亲信、国民党第八军军长李弥带领三个师来到川东一带,请欧百川出任第六编练副司令,企图利用欧百川的影响,组织民众力量对抗解放军。欧百川把大儿子欧亚一带在身边,在李弥面前东拉西扯一些家长里短,气得李弥拂袖而去。紧接着,他又拒绝了宋希濂许诺5000支(门)枪炮,请欧负责在川东堵截解放军的请求。1949年底,解放军解放了秀山,欧百川主持秀山县支前委员会的工作,为解放四川和大西南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50年夏,时任西南军区司令员的贺龙打听到了欧百川的消息,立即派人发电报给他,并派专车从秀山接他到了重庆,自南昌起义一别,转眼已过20多年,兴奋的欧百川不禁感慨万分,两人一直长谈至深夜。在解放军团以上干部会上,贺龙向大家介绍:“这就是欧百川同志,南昌起义时第一师副师长,由南昌到海陆丰,都是他负责前敌指挥,在前面开路。”&
  不久,在贺龙的推荐下,欧百川出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要职,开始了他在家乡贵州的新生活。&
  “苗族自治区”与“右派”副省长&
  欧百川出任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一职后,为贵州民族地区的教育、卫生发展倾注了大量精力,受到党和人民的称赞。他积极呼吁在贵州建立民族学院,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培养人才,使得贵州民族学院(现改名为贵州民族大学)在1951年5月得以成立。&
  1951年后,他先后出任贵州省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贵州省保卫世界和平分会副主席,出席了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会议,后又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委员、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贵州省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52年底,他出任省民委主任。1954年,他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2月,出任贵州省副省长。&
  在他的领导下,明确了布依族的正式名称,创立了苗族、布依族文字,结束了这两大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历史。在条件成熟的地区,陆续建立少数民族乡、自治县和自治州。&
  1957年,他作为著名的民主人士和副省长,响应党的号召帮助党进行整风。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竟然是一次蓄意整治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的大运动,他随即受到批判,被打成了贵州最大的“右派”。并且与龙云等人一起,成为全国六大少数民族“右派”之一。与他一起被划为“右派”的,还有贵州省人民政府委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王家烈(贵州近现代史上著名的人物、被蒋介石搞垮的原贵州军阀)以及建国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委员等职的王天锡(北伐功臣王天培的胞弟,北伐中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师长、副军长,长期反蒋)。&
  欧百川被打成“右派”的最大罪状,是“企图成立五省苗族自治区”。&
  早在1950年,著名的社会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先生在贵阳与欧百川交谈时,曾提及可以考虑成立苗族自治区,后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朱早观也向欧百川提过此事。1955年后,新疆、宁夏和广西先后成立了自治区,西藏也成立了自治区筹委会。贵州民族学院苗语班的一些学生在一些苗族老师的支持下,提出了在黔、湘、滇、川、桂五省区成立一个苗族自治区的设想,并将此设想告诉了欧百川。欧百川请学生和老师们将他们的设想作为提案,请周林省长带到全国人大会议上。虽然后来这一提案并没有提交全国人大。但反右开始后,贵州民院和省民委领导认为此举是向党进攻,是欧百川发动的。而更令欧百川没有想到的是,因“五省自治区”被打成“右派”并受到残酷迫害的,还有四十多名教师、学生和相关干部。&
  最后人生与迟到的平反&
  欧百川被打成“右派”后,又被撤销副省长等一切职务和全国人大代表资格,他从一名受共产党重视的副省长,一下子变成了一名反对共产党的大“右派”。他主动搬出了当年贵州省政府专门为他和周素园修建的副省长楼房(周是贵州辛亥老人,贺龙率红二方面军长征到贵州毕节时,他决意跟随红军长征到陕北,解放后出任贵州副省长)。&
  欧百川一直不承认强加给自己的所谓“罪状”,但他从此不得不在政治上“隐退”。每天,他还是到省政协上班,下班后就学习“毛选”和教小儿子写毛笔字,表面上他看起来没什么事,但谁又能理解他内心的痛苦。&
  1966年,“文化大革命”来临了,欧百川自然成了“文革”的首要打击对象之一。他的家先后被抄了5次,红卫兵和造**派逼迫他这名贺龙在贵州的“黑干将”交出“隐藏”的枪支。8月,听到了王家烈去世的消息,他的心里不禁泛起一丝忧愁。&
  1967年,中共中央“贺龙专案组”派人到贵阳,向欧百川调查贺龙的“罪行”,欧百川坚决不承认贺龙当年有叛变革命的行为,始终不肯对贺龙落井下石。来人恼羞成怒,甚至间接用他儿女的前途来威胁他,但欧百川仍不为所动。在之后的几年中,欧百川一直被集中“学习”,他患上了高血压、关节炎、哮喘和支气管炎等病症,1968年,已是74岁高龄的他被送到遵义湄潭县“五七”干校劳动改造,身体每况愈下。中共“九大”后,他又被软禁在省军区独立师一间小屋内,多次因病重被送进医院,日,欧百川终于悲惨地走完了他76年的传奇人生。&
  欧百川的儿女们因为他的原因,没能逃脱牵连受害。他的长子欧亚一早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被从民族画报社下放回到贵州省人民广播电台,后又下放到边远的江口县农村和毕节农场劳动,一生只是一名基层干部。欧亚一毕业于中央民院和贵州民院的妻子,到退休时也只是一名工人。他们当工人的大女儿工作后表现极好,但也不能被推荐上大学,多次入党也被拒,后来也从工人岗位上退休。欧百川的小儿子,直到欧百川平反后才得以考入中央民院。&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欧百川的家人、同事和部下不断向上级反映欧百川的冤案。特别是他的长子欧亚一,在1979年元月向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写信,他在信中陈述了当年的一件事:当年贵州省民委领导让欧亚一转告欧百川,说是只要欧百川承认“五省自治”等“罪行”,党组织就可以让欧百川“过关”。政治上天真的欧百川相信了党组织的话,然而,事后他依然被打成了“右派”。欧亚一强烈要求党组织为父亲平反昭雪。&
  日,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为欧百川举行了追悼大会,正式为欧百川平反昭雪。2009年,在欧百川去世30年后,由中共松桃苗族自治县委宣传部撰写的《欧百川》一书公开出版,高度称颂和客观地再现了欧百川的传奇一生。2012年7月,欧百川的家乡松桃苗族自治县投资200多万元修缮的欧百川故居和欧百川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欧百川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终于盖棺定论。&
毛定松团长()
生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贵州松桃人,字孟仙。行伍出身,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二期毕业。1928年3月投军,出任第43军(军长)第1师(师长杨光琛)上士文书。1929年6月出任贵州省铜仁县县长。
1930年2月出任新编第10师(师长)驻汉口办事处中校主任。1931年12月改任第85师(师长谢彬)驻汉口办事处中校主任。1933年8月调任第85师特别党部书记长。
1934年10月以中校团附名义保送中央军校高教班第三期学习。1935年10月高教班毕业后因第85师改组避居长沙。12月出任独立第34旅(旅长罗启疆)中校参谋长。
1937年12月调升预备第13师(师长罗启疆)第51团上校团长。1938年8月所部改编为第82师(师长罗启疆)第244旅(旅长杨思贵)第488团,仍任上校团长。1940年3月第82师(师长欧百川)缩编为三团制,所部改称第245团,仍任上校团长。1941年4月调升第98师(师长王甲本)少将参谋长。10月调升第140师(师长李棠)少将副师长。日叙任陆军步兵上校。1943年1月升任第140师(辖三团)中将师长。日获颁四等云麾勋章。
1945年12月第140师裁撤后入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二期学习。1947年4月陆大毕业后派任国防部(部长白崇禧)中将部员。6月调任国民政府主席特派战地视察第3组中将组长。7月7日获颁胜利勋章。1948年3月回任国防部中将部员。11月调任第77师(辖三团)中将师长。1949年4月所部裁撤后赋闲。8月出任铜仁专署独立团中将团长。11月调升湘鄂川边区边区绥靖总司令部(总司令吴宗湘)中将副总司令。12月离职避居遵义。
1950年在遵义被捕,抗战参加过凇沪罗店、浏河等战役,武汉会战,第一、二、三次长沙会战。140师番号被撤消后,毛定松保送陆军大学学习,所部人员分别并入第60、99师。毛定松本人在毕业后任总统府第三视察组组长、七十七师长、独立团长、湘鄂川黔边区副总司令。带领所部顽抗到四川全省被解放为止。毛定松之后潜逃至遵义匿居,1951年被查出押运回松桃处决。
张国勋团长()中将。贵州绥阳人。贵州讲武堂毕业。1935年任独立第34旅参谋长,1939年任第92军82师246旅少将旅长,后任第6战区司令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兼第26集团军联络主任,1946年任国防部第1荣誉军人管理局局长,1947年调任国防部荣誉军人第3教养院院长,1949年秋任川滇黔康剿匪总部中将总司令,同年12月11日在四川江安被俘虏。1951年被处决
第98军193师师长李宗鉴 少将。号,四川大竹湘泉人。曾任南昌行营第3纵队新编7旅旅长,1934年参加围剿红军,日,国民政府令:......李宗鉴......等人为陆军少校,1936年任独立第35旅旅长,事变后参加武汉会战,武汉会战结束后于1938年1月在长沙整训改编为第98军193师任师长,第13军副军长,1939年3月任军政部第21补训处处长,1940年7月任第85军副军长,1949年11月任国防部挺进军第5纵队少将司令,日在四川渠县三汇随范绍增起义。有人认为李宗鉴卒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葬于重庆南山公园
独立35旅:中国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三十五旅,旅下属两个团:703团(也称独立旅一团),团长王子愚;704团(也称独立旅二团),团长杨昆源。另外还有一个教导营、一个特务连、一个运输营、一个教导队,全旅共六千人,几乎全是四川人。受军政部长何应钦命令,独立三十五旅即由襄阳赴田家镇南岸富池口半壁山要塞,接受一零五师指挥。负责指挥富池口和半壁山战斗的是汤恩伯。江北日军以“陆主江从”的策略,从陆路攻占黄梅、武穴,绕道田家镇后背发起进攻,当地守军不支,分散成小股突围撤退,至此田家镇陷落。汤恩伯指示独立旅:“你们正面和江防都打得很好,但我们左翼也很吃紧,也要做好田家镇那样的准备......”第二天上午十时左右,日军又向我富池口两军的结合部发起进攻,攻势极为猛烈,两次突破松林主阵地,两次又都被打退。激战到下午四时,接兵团部电话,命令独立旅立即脱离战场,取道通城、再经湖南平江到长沙待命。独立旅以第二团殿后,第一团和旅直属部队迅速脱离战场,到了长沙。独立35旅这在半壁山的战役中,八天七夜,独立旅伤亡五百多人,加上掉队失踪,减员七百余,汤恩伯从他的直属队中拨出了两个团,同独立旅加在一起,成立了一九三师,隶属98军,编成了汤军团直系,轻轻松松就把独立旅吃掉了。&中国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三十五旅,原来系(川军)杨森二十军中的一个混成旅。1929年1月,在下川东之战中进攻刘湘失败,兵败于铁山坪、张关一线。杨森被打得落花流水,这个旅从杨森手下游离出来,成了一支独立的队伍。原旅长向成杰在一九三零年乘船触礁溺水死亡,即由副旅长李宗鉴继任。后来这支队伍被国民政府军政部收编,成为军政部直属的一个旅,任南昌行营①第3纵队新编7旅旅长,1934年参加围剿红军,1936年被授予了“中国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三十五旅”这个正式的番号。
因富池口、田家镇的相继陷落,长江最大的堡垒防御体系仅有的半壁山要塞随即遭横行无忌的32艘敌舰、80余架日机的毁灭性轰炸,工事尽毁,守军98军193师562旅1124团2营除生还60余人外,其余全部牺牲。守军马骥加强旅无力坚守,以阵亡826人,伤278人的代价,先掩护重炮营及高射炮连转移后,再奉命秘密撤出。直至10月4日,心有余悸的日军才敢进入要塞。
在长江沿岸参战的部队中还有一支不太惹人注意的川军小部队——中国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三十五旅。& &抗日战争暴发,为保卫大武汉,国民政府在富池口构筑了一道江防要塞,半壁山为要塞核心。1938年,国民政府军派遣第九十八军一九三师562旅旅长马骥率加强旅7200名官兵驻防半壁山,扼守武汉东边门户。在半壁山一线炮台布各种炮40门,重炮布于山之西侧,以控制田家镇。全旅官兵同仇敌忾,签名宣誓“愿与半壁山共存亡”。9月,日军陆海空联合,疯狂进攻半壁山要塞。并派出军舰对半壁山阵地连续炮击、飞机轮番轰炸,舰上炮弹与敌机炸弹密如雨注,守军阵地炮台巨大的条石和石柱被炸得粉碎,步兵掩体经常夷平,半壁山顶被削去一截。中国守军顽强抵抗,激战半月余,重创日军,使半壁山成为日军难以逾越的天险。但终因阵地尽毁,半壁山沧陷,三八五旅奉命撤离。此役抗日将士阵亡824人,伤278人,英雄的鲜血又一次染红了这块土地。
9月21日,日军又以飞机、舰炮及步兵联合进攻江南18师驻守的朱婆山。当日下午15时,蒋介石电令第二兵团张发奎抽调张刚98军82师、193师各一部增援朱婆山。
9月22日下午16时,朱婆山第三道防线被日军占领。当晚19时,193师杨昆源团奉命增援富池口,归18师李芳彬指挥。当晚,98军193师王博丞团增援朱婆山,并派562旅马骥旅长前往指挥,日军被击退。
李宗鉴旅长回忆半壁山战斗抗日战争爆发时,我任第九十八军独立35旅(后编为第一九三师)旅长,辖王博丞、徐佛观两个团,集中在江西修水整训。1938年夏,日军沿长江西岸向武汉进攻,武汉卫戍总司令部命令第九十八军派部开赴湖北阳新境内的半壁山担任守备。军长张刚令我旅执行守备任务,并由军部增拨补充兵一个营,第一九三师调拨杨昆源团,另配属高射机枪两个连,机械化炮兵第十四团第二营(该营有克虏伯一五榴弹炮6门,七五口径的高射炮4门),总兵力7200人,超过了当时的一个师,所以称为“加强旅”,由562旅旅长马骥旅长指挥。。在部队开拔之前,由于经过近一年的整训,士兵的体质强壮,操作武器熟练,善于领会上级的命令和意图,善于选择地形和进行各种攻守战。各级军官对各种战争实例、图解、野外演习、战术作业等作过深入的学习和研究,特别对防守有着更多的体会。在政治方面,各部队长经常对士兵宣讲历代亡国痛史,强调不当亡国奴,鼓励马革裹尸,以岳飞、文天祥、史可法为榜样,政工人员同士兵朝夕谈天,讲述爱国英雄故事,痛斥日军侵华暴行,教唱抗战歌曲。当官兵们得知被调赴抗日前线时,热情激荡,士气高昂。行前,旅部集中随军眷属,派人护送至湖南宁乡后方,解除了官兵的后顾之忧。南京沦陷后,不但安徽境内长江北岸大片土地被日军占领,而且安徽、江西两省长江南岸各地,亦呈现紧张状态。在日军尚未接近九江、英山、宿松以前,武汉卫戍总司令陈诚就注意到广济、阳新境内的田家镇、半壁山两处要塞的守备,同时也加强了对武穴以南、网湖以东一线山地的防务。田家镇、半壁山两处要塞,隔江对峙,形同锁钥,且江面狭窄,是鄂东长江入口的咽喉,也是武汉的东大门。但是田家镇、半壁山两要塞的结构均嫌陈旧,不够坚固,除利用当地石块筑成的各个石垒外,连一座水泥堡垒也没有,目标又嫌显露。直到南京政府迁移武汉以后,才注意加固整备,在两要塞江面敷设了几道水雷封锁线。要想改建要塞为现代化设施,因战争全面爆发而不及实现。不过,要塞江面的窄狭与悬崖陡壁的形势,可用以纵射来犯之敌舰。要塞对阻滞和打击入侵之敌,仍具有重大的价值。1938年夏季,第二军两个师,配以榴弹重炮和高射机枪担任田家镇的守备,另派第十八师附山炮及小口径高射机枪守备半壁山。鄂东黄梅、广济各县相继沦陷后,日军以陆海空三军的火力,集中猛攻田家镇--半壁山要塞,又向武穴山地进犯。这时,我加强旅奉命从江西修水出发,经过瑞昌以西网湖、间桥之线,兼程奔赴半壁山接替守备任务,守备范围东起富池河,西至半壁山以西五公里一带网湖地区。第九十八军军部及第一九三师率第三八六旅(?)一团即日开赴大冶所属的石灰窑,另指令第八十二师沿半壁山西长江南岸之线布防。半壁山北临长江,东距富池河约六七里,南面有一道堤与网湖相接(网湖南北长20余里,南临富池河)而达间桥。因为守备半壁山是“挨打战”,就不能不对阵地部署作出周密的计划。以王博丞团一个营专门监视富池河东岸之敌,阻止其偷渡富池河。由富池口到半壁山,堤长不到7里,堤宽不到100公尺,以步兵两个连构成散兵式的班(或半班)防御阵地。因江堤平坦,地面与工事等齐,免不了受炮弹与炸弹的轰击。因而被派遣的部队白天只好栖息于网湖之中,遇敌舰艇强行登陆时,则出而歼灭之。半壁山对面,派步兵两个连,阻止敌舰破坏水雷线及敌兵登陆。王团第三营作为预备队,使他有应付缓急的余地。重炮布置于沿半壁山以西的长江南岸,以4门火炮利用半壁山的峭壁纵射敌舰,以2门火炮向田家镇直射。高射机枪两个连散置于重炮阵地,对付敌机低空攻击。并由徐佛观团派步兵一个营布防江边,掩护重炮阵地的安全。距江岸约600公尺处有大小熊山,由徐团派两个营构筑第三道防御阵地,作为纵深配备,万一敌人强行登陆,可聚歼之。高射炮则布置于大小熊山后。杨昆源团以步兵第五连分布于网湖西岸至间桥之线,以步兵第七连作预备队,以备日夜轮班值勤。旅的预备队,只剩补充兵一个营。后来,富池河东岸之敌,在其海空军配合下,多次强攻,战斗激烈,我中国军伤亡惨重,为适应战斗需要,阵地部署不断加以变动。第九十八军的第八十二师(师长罗启疆),由3个步兵团组成,师以下没有设旅。从湖南长沙附近移防石灰窑以东、半壁山以西,负担沿江守备任务,是同我旅先后到达接防的。第八十二师对阵地部署的要点,在于严密监视长江北岸敌之强渡,尤其在月光之夜更须注意监视,提高警惕,至于遭受敌舰轰击的顾虑则较少,临时也配备山炮4门,高射机枪4挺。当江北敌人渡江时,进行炮击,阻止其渡江。9月中旬以前,每当天明,江中敌舰联成一线,最多时达13艘之多,敌机也临空助战,舰上炮弹与敌机炸弹密如雨注,终日不停。我重炮为隐蔽目标,不加还击,高射炮对敌重磅炸弹无法抵御,也只好暂时不发射。无论多粗的条石和石柱,全被敌人的500磅以上炸弹炸得粉碎,步兵的地下堡垒经常被炸毁,人员不是活埋在壕内,便是血肉横飞。日暮敌舰和敌机的攻击停止,我中国军才能将被活埋的人员清出,工事才能整理。白昼身体不敢暴露,连午饭也吃不到口,在这种情况下,人人为之心悸。经过政工人员不断宣传鼓动,讲述抗日战争赋予每个士兵的神圣使命,士气为之大振。王博丞团的第六连全体士兵发起“与半壁山要塞共存亡”的宣誓签字,其他各团营的士兵们同声响应,都举行了与半壁山共存亡的宣誓签字仪式,以前的惧怕心理一扫而空。马骥旅长作为一个加强旅的指挥官,既敢于承担守备半壁山要塞的重任,就有信心来对付日军,任敌如何强暴,依仗我全旅官兵决心不做亡国奴的高昂斗志,固守半壁山要塞就有了把握。守备要塞的主要兵器是机械化重炮与七五高射炮,当炮兵掩体遇到破坏时,即不分昼夜与晴雨,不顾敌炮火力的危害,立即予以修复,确保掩体的完整和安全。在阵地上,掘了许多交通壕,形成蛛网式工事。对富池河与江中之敌只派必要的监视兵力,部队则尽量分散掩护,当监视哨发现敌乘汽艇来袭或企图破坏水雷线时,部队即利用交通网纷纷奔赴前沿阵地,集中火力予以歼灭。战事进入僵持局面。9月中,日军加紧了对武穴南面山地的进攻,企图突破一点进攻咸宁、通山,威胁武长铁路交通,进而包围武汉。守备部队经过长时间的苦战,渐渐抵挡不住。一个深夜,守备部队沿长江南岸富池口通半壁山的堤防溃退,我驻守富池口的部队也无法加以制止。军委会和武汉卫戍总司令电令第九十八军对溃兵堵截缴械。军部令我旅执行这一任务。马旅长思想矛盾,无所适从,如违命不从,将受军法处分,如奉命执行,则会引起内讧,尤恐田家镇之敌乘夜偷渡,乱我阵容。况且溃退部队是中央军嫡系,对其动手,会对马旅长的前程带来诸多不便。反复考虑后,决定任其溃退。事后,马旅长并未受任何处分。在这次守备战中,全旅上下一心,从马旅长和团长一直到炊事兵、饲养兵,无论是在抵御敌人进攻、清理战场(掩埋死者、救护伤员、护理病号)方面,或者修复工事方面,都是分工合作,竭尽全力。有时军需到连上去做宣传鼓动工作,军医呆在战壕内救护伤员,炊事兵就帮助搬动伤兵到后方医院,饲养兵帮助连上修复工事,填补破坏后必走的通路。不用说这些人都乐于多做分外的工作。每天把战场上的工作处理完毕后,深夜12点钟必须开一次会(时间半小时),判断翌日的敌情,预测我中国军将出现的新的情况。旅、团、营各部门都是这样办,如有意见,大家研究,如有疑问,随时解决。重炮和高射炮掩体被敌弹命中,炮件遭到损毁,官兵伤亡很重。各个指挥所也时被炸塌,电话线被炸断,官兵被炸死炸伤者时有所闻,马旅长的左膀下节亦被弹片炸伤。但为了确保半壁山要塞,大家信心十足,毫不气馁。徐佛观团长胆量太小,每当敌炮与飞机交织轰炸时,他就潜赴团部后方,找不着人。因此,马旅长报请张军长予以惩处,军长下令撤职查办,改派胡庸继任团长。后来报请汤恩伯总部查办徐佛观时,总部副参谋长荀吉堂与徐系日本士官同期同学,经其徇情,免予追究。35旅全体官兵固守半壁山颇有战绩,第二兵团总部特传令嘉奖,并予物质奖励达10余次。一次,不分官兵一律奖洋10元,其余各次都奖给牛羊猪肉等以资犒劳,不分官兵,每次每人一斤。并许诺在部队停位整补时,为伤者增加营养费,为阵亡死官兵开隆重的追悼大会。固守要塞期间,我中国军官兵阵亡826人,负伤278人。
康泽自述·徐佛观是联络参谋与反共专家
&&&&关于被派到八路军的联络参谋,是与别动队有联带关系的。一九三八年五月,我虽解除了别动队总队长职务,但派到八路军的联络参谋的更动,仍规定由我提出,直到一九四五年十月我出国,才完全由军令部第二厅直接任用管理。
&&&&最先担任延安联络参谋的是乔树人。一九三八年四月,乔树人回武汉述职,这时正是复兴社开结束的代表大会期间,我曾要他出席大会,并作一个在八路军做联络参谋的工作报告,他在大会上把八路军报会得很好─如何执行命令,如何吃苦耐劳……,会场上的反应不佳。我当时认为,他「真是胡涂」,无异替八路军作宣传,对他颇表不满,把他参了职。
&&&&以后,我提出陈宏谟接替并代理八路军总部联络参谋。陈宏谟,黄埔五期,曾在特训班任大队长,复兴社分子。一九四○─一九四一年之间,陈回重庆述职,在返回陕北时,擅自替八路军驻渝办事处携带了三百万款项到陕北。因此,我免了他的职。
&&&&以后,我提请派徐佛观去做八路军总部联络参谋。徐佛观,日本士官学校毕业。他担任这个职务大概有两年或更长一点。曾先后回重庆述职三次,还有比较系统的报告书。他有一次报告共产党的整风运动,蒋介石曾把他这个报告书批交高层反共决策机关「联合会报」印发参考,并约他见面。一九四三年冬的一次综合报告,涉及了陕北党、政、军各方面的情况和意见。蒋介石很赞许他这一个报告书。一九四五年初就把他调到侍从室服务。他在侍从室据说是被指定专门整理和研究有关共产党问题的材料。从此,他在国民党统治中,逐渐成为一个「反共专家」了(编者按﹕徐佛观后来政治上有所变化,于一九四九年二月去香港,创办「民主评论」半月刊,自兼发行人和主编)。
&&&&&徐佛观的继任人是郭仲容,也是我提出的。郭仲容,黄埔六期,曾参加改组派,自新后,在中央军校特别研究班受训,加入复兴社,曾先后任别动队指导员、执法总队总队附。郭是一九四四年底前后派去的。一九四五年秋国共谈判时,他曾随接毛泽东的专机回重庆。当时他向我报告说﹕八路军和新四军总兵力约三十万,希望暂时求得和平妥协,具有诚意。他建议和平协商代表,不应该只是既不代表国民党,也不代表军队而是买空卖空的政学系,这样会使共产党方面感到政府没有诚意。同时,只是一些在官场中玩政治手腕,不了解共产党的人去和共产党办交涉,是要吃亏的。我当时同意他这些看法。我叫他把词句改变一下(如﹕不要指明政学系之类),写成书面报告,我替他转给了蒋介石。但没有下文。
9月下旬,接到张刚军长转武汉卫戍总部的电话,令我旅准备转移阵地,转移前,先为重炮营及高射炮连仔细准备向鄂城转移道路。全体官兵闻悉后一致表示,35旅虽伤亡官兵千余名,但战斗力依然坚强,士气旺盛,不必另派其他部队接防,35旅可以确保半壁山的安全,请张刚军长转报武汉。随后因统帅部准备放弃武汉,命令我旅转移到梁子湖西岸,掩护武汉撤退。一个深夜,35旅遵令撤离半壁山,次日清晨上午8时到达梁子湖西岸指定地点,利用前守备部队的既成工事,稍加修理后即布防完毕。驻防不久,又奉令开往湖南宁乡、益阳之线,开始补充兵员。10月初的一天,胡团的迫击炮连还派了一排兵力,回到大、小熊山去搬运遗留在那里的弹药。据当地居民说:“你们的部队开走了几天,日军还未占领半壁山,可能是日军不知道你们开走,怕中埋伏,不敢轻进,仅不试探试探罢了。”后来听说日军一直到10月4日以后,才进入半壁山要塞。
王子愚:四川大竹人。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2期毕业。曾任独立第35旅1团团长,1938年在鄂东参加抗战,1940年任第5战区豫鄂边区游击第3纵队少将司令,抗战胜利后任联勤总部少将高参,1948年初任国民政府战地视察第5组战地视察官,1949年11月任国防部挺进军第1纵队司令,12月15日在四川渠县参加起义。
副团长熊南强
& &中国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三十五旅704团团长杨崐源
年該師駐河南方城時,有一個姓楊的團長不滿湯恩伯的這種做法,曾率領一個團經老河口企圖逃回四川,後被發覺,該團長被湯恩伯在河南鎮平槍決了。”
曹勖()国民革命军中将,原名维彬,字勉青,湖北京山曹武人,武汉中华大学肄业,福建漳州学兵营、庐山军官训练团结业。黄埔军校第2期毕业
1926年起任北伐先遣军湖北前敌总指挥兼军事指导员,员,湖北剿匪司令部参谋长,第七区清剿总团长,湖北上校参谋,1933年10月任中央军校特别训练班(星子中央特训班)上校营长,1934年任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第4大队大队长,1935年任第25路军军官教导团少将教育长兼第82师副师长,参加围剿中央苏区,1938年任第98军193师副师长,参加,1939年5月任鄂中游击纵队司令,后任第五战区第六游击纵队司令,湖北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7年春任湖北省军管区兵役督导专员,同年夏任湖北省县长,11月复任湖北省第3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7年11月辞职,1949年任湖北绥靖总司令部中将副总司令,10月任第3兵团副司令官,不久离职到重庆,12月任西南第1路游击总指挥部中将高参,12月26日在成都金堂通电起义,后任解放军第2高级步兵学校教员,1951年在湖北京山被处决,1981年予以平反,恢复起义人员身份。&
第193师少将副师长曾 鲁 ,字继灵。生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四川&铺〔现属〕人,第二期炮兵科毕业。&1931年10月任第14军第10师第30旅第60团上校团长。&1932年7月,所部参加对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围剿。8月7日由驻地湖北广水出发,10师副师长兼30旅旅长率曾鲁的60团、的58团为前卫,沿师前进路线向县城搜索前进。8月8日,60团为旅,进到冯秀驿地区遭红军袭击,曾鲁指挥部队将红军击退。当进到距县城仅八里路的地方,红军主力分三路向60团包围猛攻,曾鲁临危不惧,指挥部队就地占领驻地,与红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阵地时得时失。战斗到下午2时,红军遭受重大伤亡,60团官兵也伤亡很大,曾鲁和旅长王劲修身负重伤。在这危急时刻,第10师师长率58团和28旅赶到,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终将红军击溃,占领黄安县城。第14军在军长的指挥下,进而在8月30日攻克鄂豫皖苏区的中心根据地金家寨。&此次战役60团损失严重,基本丧失战斗力,番号撤销,另行招募新兵成立第59团。
  1932年9月升任第10师第30旅上校副旅长。&1934年5月调任第10师补充团上校团长。&日叙任陆军炮兵中校。&1936年2月调任军事委员会别动队第5队上校队长。9月调任中央军校特别训练班第2大队上校大队长。&1938年1月调升第193师少将副师长。&1939年1月调任第11补充兵训练处少将处长。&1940年3月调任雅安团管区少将司令。10月调任第45补充兵训练处少将处长&日晋任陆军炮兵上校。&日兼任军政部教导第3团团长&1945年9月调任军政部第2军官总队少将副总队长。&1946年获颁忠勤勋章。8月入兵役班受训。9月派任川东师管区少将副司令。&1948年8月调任整编90师少将副师长。9月22日叙任。10月整编90师改称第90军,改任少将副军长。&1949年3月兼任国防部视察第2组组长。12月离部避居回乡。&1951年3月在四川自贡遇难。
========================================
二、西北军杨虎城一部组成的的第98军该军前身是西北军杨虎城所属一部。1936年13月,结束后,西北军杨虎城所属陕军被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改编为第42师、第169师,隶属第27路军。
抗日战争爆发后,第42师、第169师改隶第14军团。
1939年3月,以第42师、第169师合编为第98军,隶属于第14集团军。由第14集团军代总司令兼任军长,兼任副军长。下辖:第42师,柳彦彪兼任师长;第169师。任师长。同年10月,冯钦哉免去兼职,武士敏接任军长。12月,该军参加了作战。1940年,该军改隶属第5集团军,下辖第42师、第169师编制不变。1941年5月,该军在中,被日军重兵围困在中条山区,遭受重大伤亡,后在八路军掩护下撤往太岳解放区。同年9月,日军兵分九路对太岳解放区进行大“扫荡”时,该军与八路军工同展开反“扫荡”作战。
国民革命军第九十八军是一支英雄的部队,一支能战斗的部队。从1939年3月在山西前线组建、被授予第九十八军的番号起,到1944年12月在广西桂林该军番号被撤销止,一直战斗在抗日前线,从未打过一天内战。九十八军的将士们为保卫祖国、抵御外侮流血、流汗,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们这些后来人应将他们的感人事迹永远铭记在心。
&&&1939年3月,第四十二师和第一六九师合编为第九十八军,第九十八军第一任军长是冯钦哉。1939年10月,由武士敏接任军长。日,武士敏在保卫岳南抗日根据地的战斗中在沁水东峪因受重伤,无力支持,遂自戕殉国。1941年11月,刘希程继任军长。1943年开赴广西,参加了鄂西、桂柳会战。1944年12月,该军番号和第四十二师被裁减,所辖部队缩编为第一六九师,隶属第二十六军。本文将叙述该军的历史沿革、人员状况、组织编制序列以及在山西战场参加的战役。
&&&&第九十八军的前身是陕军杨虎城的第十七路军第七军第四十二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军长金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