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遭遇教难,辽宁省天主教会网站的“生命力”是不是不如新教

您当前的位置:&>&&>&
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三大宗派之一,其正式名称为&罗马天主教会&或&罗马公教会&,即由罗马教宗领导的教会。天主教一词,用于指信奉罗马天主教理论体系,包括道德、圣餐仪式以及教条,并完全服从圣座的基督宗教信徒,在基督教的所有教会之中,天主教会的人数最为庞大,全世界人数约有11.3亿,占世界总人口17%,目前天主教会也是所有基督宗教的教会中最为庞大的教会。根据信理神学的论证阐述,天主教会是耶稣基督亲手建立的、唯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天主教首任教皇为耶稣十二门徒之首彼得。
基督教是由耶稣在巴勒斯坦创立的。早期基督教曾受到罗马皇帝的残酷迫害和镇压。公元313年,罗马帝国西部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米兰发布&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可与所有其它宗教同享自由,不受歧视。从此基督教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宗教。
公元1054年,由于罗马帝国分裂成为东西罗马帝国,导致东罗马帝国教会由天主教分裂出去成立东正教。天主教会及其圣统制,作为独特的单一教会和体制,至此乃正式确立。天主教在中世纪曾深入西欧社会的政治、经济、伦理、法律、学术、文化、教育和艺术等各个领域。
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兴起。在公元1517年,天主教奥斯定会的马丁&路德神父&另立门户&,由天主教分离出去成立新教(中国称为基督教)。天主教一方面发动了与之对立的反宗教改革,加强教廷权力,整肃教会纪律,同时成立耶稣会等组织,深入社会各阶层,进行加强天主教的活动。随着西班牙和葡萄牙向美洲大陆扩张,天主教在拉丁美洲有很大影响。如今,巴西是全世界拥有天主教徒最多的国家。
18世纪,在启蒙运动和理性主义的影响下,欧洲一些国家如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对罗马教廷的离心倾向日益增强,1809年拿破仑将教皇国并入法国版图。1929年,庇护十一世和墨索里尼签订拉托兰条约,教皇拥有独立的梵蒂冈城国的主权方被正式承认。
日由教宗若望二十三世主持召开,日,由次任教宗保禄六世结束的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指出:&如果天主教会应该为过去教会的分裂承担责任,那么天主教会将会谦逊地呼求天主的宽恕。如果天主教会曾经开罪过其他非天主教的弟兄,那么天主教会也会求他们宽恕。另一方面,天主教会也会诚心地宽恕所有开罪过天主教的人。&会议也强调天主教要跟上时代,及后在教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对外采取开放政策,主张与天主教以外的基督教各派以及其它宗教和不信宗教的人们对话。会议之后,天主教在神学上打破了以往权威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禁锢,使神学出现了多元化和世俗化的现象。
日那天,天主教和东正教彼此废除了加给对方的绝罚,在罗马和东方的法纳耳,双方同时宣读了相互宽恕书,取消了1054年两教会给对方判处的绝罚,使基督教东西两教会合一的希望放出光芒。大会草案指出:&天主教本身也需要认错和悔改,并重视分离弟兄所拥有的真成圣方式和福音价值。&会议的目标就是:&革新教会和渴望与分离弟兄们的合一。&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教会草案》中清楚说明:&基督是天主与人类间唯一的中保,圣母中保的角色完全隶属于基督。&
在20世纪,面对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天主教一方面在其内部反对现代主义神学,反对共产主义等&错误学说&;另一方面也逐步改变僵硬立场,提出了革新和对话的方针,谋求与基督教各派及社会各方面进行合作。
天主教&一词,意思为&普遍的、通用的&,因此也被翻译为&公教&。&公教会&的&公&的意思是&普遍的&,翻译作中文&公&是取自&天下为公&的&公&,因为天主教徒认为只有天主教会才是&全世界的&、&一般的&、&大众的&教会。他们选择这个名字,是由于他们认为:最初的教会是开放给全部的人,而不是特定的种族、阶级,或者特定宗派的。
&公教会&一词的出现,先于天主教会,在宗徒信经:&神圣的公&,以及尼西亚信经里面一句:&我信唯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
&公&的原文意思虽然平常,但是在基督教的发展史上却有许多教派与教会想要拥有这个头衔,到了最后,&公教会&一词在法理上,已经由罗马天主教会所拥有,这就如同正教会的&正&,其字面意思虽也平常,但是后来仅由正教会所拥有。尽管如此,仍有不隶属于罗马天主教会的教会在名称上使用或是保有&公教会&(天主教会),比如古公教会、宽宏公教会。
&天主&一词源自《史记.封禅书》所载&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我国古人称&天&为老天爷,这个&天&指按正义赏善罚恶的上神(人格神)。至明末天主教传教士来华传教时,为了与中国传统宗教所信奉的神灵相区别,根据中国古典和儒家&最高莫若天,最尊莫若主&之句而称自己所信仰的神为&天主&,取意为&天地真主,主神主人亦主万物&,故称自己所信奉的宗教为天主教。
天主教奉耶稣为天主圣父的圣子、全人类的救世主、&默西亚&、&基督&,降生成人,救赎万民,免其受苦。
基督一词来自希伯来语&默西亚&的希腊译文,译作&受傅者&。若非因为耶稣完全实现了这词所表达的神圣使命,它将不会成为他的专有名字。因为在以色列,那些为执行天主赋予的使命而奉献于主的人,才因天主的名而被傅油。例如:君王、司祭、以及少数的先知。而默西亚的情况应是最杰出的,因天主派遣了他,是为正式建立他的神国。默西亚应被上主的神所傅油,在同一时刻中成为君王、司祭和先知。耶稣以其司祭、先知和君王的三重功能,实现了以色列对默西亚的期望。
天主教相信,天使向牧人们报告那诞生的耶稣,乃是天主向以色列所预许的默西亚:&今天在大卫城中,为你们诞生了一位救世主,他是主基督&。从起初,他就是&父所祝圣并派遣到世界上来的&那一位,他是童贞女玛利亚所怀孕的&圣者&。若瑟被天主召叫,要&娶他的妻子玛利亚&,因为她已怀孕,&那在她内受生的,是出于圣神&,务使那&号称基督&的耶稣,生于大卫基督后裔中的若瑟的妻子。
天主教认为,耶稣被祝圣为默西亚显露了他的神圣使命。&这是他的名字所指示的。因为在基督的名字内,已暗示了那位傅油的、那位被傅油的以及那位傅油本身:那傅油的就是圣父,那被傅的就是圣子,且是在圣神内被傅,圣神本身就是傅油&。他从永远被祝圣为默西亚,在其现世生活中显露出来,就是当约翰给他施洗时,就是天主&以圣神和德能傅了他&,&使他显示于以色列&,作为他们的默西亚。他的工作和说话将显示他是&天主的圣者&。许多犹太人,甚至一些怀有与他们共同期望的其他民族,在耶稣身上看到了天主许给以色列的默西亚、&大卫之子&的基本特征。耶稣接受了他应得的默西亚名号,但有某种保留,因为当时一部分的人,用一种过分人性的观念去看此名号,主要是政治性的观念。
耶稣接受了伯多禄承认他为默西亚的信德宣认,并预告人子那已迫近的苦难的日子。他藉&自天降下的&人子的超然身分,揭露了他默西亚王权的真正内容,正如他藉受苦仆人的救赎使命所揭露的:&人子来不是受服事,而是服事人,并交出自己的生命,为大众作赎价&。为此,他的王权的真正意义只有在他高悬在十字架上时才显示出来,但只有当他复活后,他的默西亚王权才能由伯多禄在天主的子民前当众宣布:&所以,以色列全家应确切知道:天主已把你们所钉死的这位耶稣,立为主、立为默西亚了&。
天主教认为,三位一体是奥迹,这种奥迹是不能让世人所完全明白的,只是描述了三位一体的由来和形态。天主教认为,世界和宇宙中存在一种超自然和超社会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天主。他是独一无二、无所不能、创造有形和无形万物的神。由于他具有三个位格--圣父、圣子、圣神,所以称他为&三位一体&的天主。因圣父在天,称他为天父,被认为是至高无上,主宰一切的力量。他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一位。圣子为耶稣基督,由圣父所生,并受圣父的派遣降临人间,以自己在十字架上的流血牺牲拯救世人的苦难。他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圣神由圣父、圣子所共发,圣神启迪人的智慧和信仰,使人弃恶从善。他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三位。这三个位格不是各自独立的三个,而是同一本体,三者组成天主的统一整体。
天主教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天主创造的,人类当然也是天主创造的。《旧约&创世纪》记载:天主用5天时间创造出了自然界万物,第6天造人,第7天歇息。正是因为天主创造一切,他才被说成是至高无上、全能全知、无所不在的唯一真神,是宇宙的最高主宰。
天主教认为,人的本性是有罪的。宣扬天主造了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厄娃(即夏娃),他们被安置在伊甸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后来厄娃在魔鬼(蛇)的引诱下,怂恿亚当偷吃了伊甸园内善恶树上的果子,因而触怒了天主,被驱逐出乐园,到地上劳动。亚当和夏娃的罪一直传到他们所有的后代,即人类的原罪。通过入门圣事(圣洗)可洗去原罪。
天主教认为,耶稣降生人世,就是为了救赎罪恶满盈世人。天主派遣其独生子耶稣降世人间,为人类的罪代受死亡,流出鲜血,以赎人类的原罪。只有相信和依靠一个救世主耶稣为人类赎罪,人才能求得死后永生。
天主教认为,世上的人有善有恶,将来基督从天降临,审判地上的活人和死人,善人将进入天国获得永生,恶人将被抛入地狱受永罪。教会把天堂描绘成一个极乐世界。它是&黄金铺地、宝石盖屋&,&眼看美景、耳听美音&,&口尝美味,每一感官都能有相称的福乐&。 &
地狱则到处是不灭之火,蛇蝎遍地,可怕到了极点。此外,在天堂和地狱之间,还有炼狱。生前有小罪而在死亡前办告解的人,他们需要进入炼狱净化自己的灵魂,为生前所犯下的罪做补赎,而后可以进入天堂。
天主教号召人们做到对自己所受的苦难忍耐、顺从,多祈祷,依靠天主三圣的帮助积极面对自己的生活。《新约&圣保禄宗徒致罗马人书》讲,要人们在积极的方面顺从,因为正义的权利是天主给的。因此,抗拒正义就是抗拒天主的命令,抗拒的必自取刑罚。总之,天主教相信天主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神),敬礼圣母玛丽亚。宣扬圣父创造天地万物;圣子降生成人,为救赎世人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死而复活,打破天和人的界限,成为天主与人的唯一中保;圣神来自圣父和圣子,是赋予生命之神。教会为耶稣基督所创立,是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耶稣把赦罪的权柄交给了教会。宣传诸圣相通以及灵魂的永生。还说善人得享永福、恶人要受永苦等等。
天主教奉《圣经》为经典及最高权威,并作为教理的根源。天主是圣经的作者,在圣经各书卷中所包含和陈述的天主启示的真理,是在圣神的默感下而写在其中的。天主默感了圣经的人间作者,而受默感的书教导真理。天主教接受旧约46卷书及新约27卷书,并尊之为受默感的书。圣经是天主的圣言,天主教在解释圣经上保持谨慎,认为个人不能主观地随意解释。认为圣经有其客观的正确真意,就应有遵守的客观标准,以防圣经原意变质。
依照天主教古老的传统,圣经的意义可分为两种:即字面的意义和属灵的意义,后者又分为寓意、伦理及末世的意义。
一、字面的意义。就是那来自圣经言词所表达、透过释经学的正确解释规则所发掘的意义。
二、属灵的意义。基于天主计划的一致性,不但圣经的文字,连它所叙述的事实和事件也可成为标记。
寓意:例如经过红海是基督胜利的象征,因此也是洗礼的寓意。
伦理:圣经所记载的事迹是为&劝戒我们而记载下来的&。
末世:事实和事件的永恒意义可引领信徒迈向天家。这样,尘世的教会是天上耶路撒冷的标记。
普遍使用的天主教圣经中文译本,为香港思高圣经学会,综合翻译自七十贤士本和拉丁通行本的《思高译本》。天主教圣经中文译本,还有西班牙圣母圣心爱子会的《牧灵圣经》,中国天主教上海教区佘山修院,翻译自新耶路撒冷圣经的新约圣经。
天主教认为信徒的礼仪生活中应有三大新的宝库,即:圣经、圣传、教会训导。
圣经:宗教经典。
圣传:宗徒传承或称宗徒传统,过去习惯的称法叫做圣传。圣传也含有未被记载到《圣经》中的教会历史,包括早期宗徒传教的讲道词。
教会训导:教会负责保管、研究、体验等促进对《圣经》及圣传的进一步了解,使之成为活生生的天主圣言。每年教宗的通喻,及训话也是教会训导的很重要的一部分。
天主教会的组织形式严格集中。它重视教阶制,教阶制分为神职教阶和治权教阶。神职教阶有:主教、神父和执事。治权教阶有教宗、枢机主教、宗主教、总主教、教区主教、神父等,教宗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由枢机主教构成的枢机团选举产生,枢机团也是教宗的主要咨询机构。天主教严格规定神职人员不得结婚,与俗人有明显界限。
修会由信徒组成,会士须发;神贫、贞洁、服从三愿,并过集体生活。除教宗之外,公会议也具有至高权威。公会议由教宗主持召开,代表为世界各地区的主教。重要修会、修院领导人及著名神学家、教会法专家也常应邀参加。12世纪至今,天主教已召开过13次公会议。天主教第一部完整的教会法令,是12世纪中叶的《格拉蒂安教令集》。16世纪时,《教会法大全》问世,20世纪初又修改简编为《天主教会法典》,1983年,又颁布了更为简明的新《天主教会法典》。
天主教信奉天主和耶稣基督,并尊玛丽亚为圣母。教义统一,基本教义信条有天主存在;天主永恒、无限、全知、全能、全善,他创造世界和人类,并赏善罚恶;圣父、圣子、圣神三位一体、道成肉身、圣子受难,复活升天,末日审判等。天主教认为教会为基督所创,乃基督之身,人只有通过教会才能获得拯救。早期天主教主要根据亚历山大派神学及奥古斯丁神学解释教义,13世纪后,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体系逐步成为官方神学。20世纪后,新托马斯主义、超性托马斯主义也被用来论证天主教的信仰和教义。天主教把耶稣的诞生、死亡、复活、升天、圣母的升天都定为节日,记于专门的教历之上,每逢这些节日要举行的弥撒为主的仪式。又设有圣洗、坚振、圣体、终傅、告解、神品、婚配七项圣事。
五世纪古罗马帝国东、西分裂以后,拜占庭帝国奉君士坦丁堡牧首为正宗,并演变成日后的东正教(希腊正教);而保留在原首都罗马的教廷,则成为了分裂后西罗马帝国的正宗,是为&罗马天主教会&这名称的源由。
罗马天主教是源自于耶稣基督的正式建立。他们的论据来自马太福音第十六章18节,耶稣对圣伯多禄(基督新教翻译为彼得)说的这句话:&你是伯多禄(磐石),我要把我的教会建立在这磐石上。&。根据传统,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正是建立在伯多禄(彼得)的墓上。伯多禄于马太福音的名字,在巴勒斯坦的亚拉美语,新教翻译为矶法,在亚拉美语正是&磐石&之意,因而他们相信圣伯多禄是罗马第一位主教,一直承袭至今。而伯多禄的继承人们,就是被称为教宗的人,是全球天主教的最高领袖。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范围曾经被称为教宗国,直到现在,教宗仍然是梵蒂冈的元首。
东方礼天主教会或称东仪天主教会,采用各派东方礼仪的天主教教会的总称。多是16-17世纪,从东正教(希腊正教)和一些较小东方古老教会中,分离出来而参加天主教会者,他们承认教宗的首脑地位,但继续保持各自原有的东派传统礼仪和特点,而不受拉丁语系天主教会之礼仪和规章的约束。曾被称为合并派教会,但因被认为带有贬意,而未用作正式称谓。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非、东欧、苏联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在美洲和西欧的移民中亦有不少信徒。其宗主教承认教宗在教会中的最高地位,但拥有远比一般天主教主教大的自治权。他们的地位大致相当于天主教的枢机主教。
东方礼的天主教有下以特点:东方礼天主教会在许多方面有别于拉丁语系天主教会,而与东正教(希腊正教)有很多相似之处。在礼仪方面:圣餐礼(弥撒)中大都不用无酵饼而用有酵饼;在自身划十字时,横线从右肩到左肩,而非自左至右;只用平面的圣画像而不用立体的圣像雕塑等;在文字方面主要用希腊语、叙利亚语、古斯拉夫语、阿拉伯语、科普特语、亚美尼亚语等而不用拉丁语;在体制方面:设自治的宗主教制、终身助祭制。除隐修士和主教外,一般教士可不守独身。
除了罗马天主教会、东欧有东方礼天主教会、黎巴嫩有马龙派天主教会。它们与其它教会不同,承认教宗的地位,与天主教有共融的关系。
东亚天主教的初期传播,和大航海时代有密切的关联,最早在十六世纪就已开始。目前,已知最初的远东教会在日本的长崎做据点,由葡萄牙耶稣会教士圣方济&沙勿略发起。至德川幕府禁教之前,日本教会的信徒达一万余人。
天主教在中国拥有有漫长而复杂的历史。目前,中国天主教地上教会公开的最高组织是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即中国天主教的&一会一团&,中国的天主教教会实行三自,是脱离梵蒂岗圣座所领导的三自教会或称自主教会,21世纪信徒为600万人。这些&三自爱国教会组织&接受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的领导。不过中国天主教还有近900万信徒宣誓效忠圣座,他们就是罗马天主教中国(大陆)教会,一般俗称为地下教会(地下教会是不合法的)。(某些教区的主教,是经过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以及梵蒂冈双重祝圣或承认的,但也是合法的神职人员,比如广州总主教)
天主教教宗(教皇),为天主教会最高领袖。梵蒂冈元首,已延续266任,首任教宗为耶稣十二门徒之首圣伯多禄。当选后终身任职,不可罢免。
教宗领导的天主教会,是世界上信众最庞大的宗教教派,从罗马帝国开始,以致影响欧洲及世界文明发展至今,又因其驻地在罗马,所以又称罗马教宗。教宗其完整头衔为:&罗马主教、耶稣基督代表、宗徒长之继承人、普世教会最高教长、意大利首席主教、罗马教省总主教及都主教、梵蒂冈城邦元首及天主众仆之仆&。
十字架:意为&叉子&。耶稣受难的刑具,由两根木料相交叉而成,形状近于汉字&十&,故译作&十字架&。天主教相信,耶稣为救赎人类,被钉十字架而死,故尊十字架为信仰的标记。教会以十字架为神圣的记号&&圣号。信教人在行各种神功,如进堂、出堂、祈祷前后和饭前饭后、睡觉前起床后以及遇险、受诱惑时都要划十字。十字架在教会的各种场所、信徒家中以及在教会组织的标志、礼仪用品、圣书圣物上随处可见。十字架的式样很多,最常见的有竖长横短的拉丁字架及正十字形的希腊十字架。
苦像:凡带有耶稣被钉雕像的十字架称为&苦像&。在苦像上端十字架竖木上有一个牌子,牌上有&INRI&四个字母,这是拉丁文的缩写,意思是&纳匝肋人耶稣,犹太人的君王&。根据《若望福音》记载,耶稣被判钉十字架时,比拉多写了一个牌子,放在十字架上端。这在当时是耶稣的罪状牌,以后,教会认为这牌子上的话实际说明了耶稣的真正身份。教会举行弥撒时,在教堂&弥撒间&或祭台上,必须有苦像,以表明,弥撒圣祭是耶稣在加略山十字架上祭献的重演。在圣周五&主受难节&的礼仪中,教友们朝拜十字架时都要&亲苦像&;平常信友们也有&亲苦像&的热心习惯。
圣号:除十架被称为&圣号&外,天主教的&圣号&还有两种,一种是&JHS&与一个&拉丁十字架&的组合,另一种是&X&与&P&的组合。在&JHS&中间加一个&拉丁十字架&:&JHS&是拉丁文&耶稣人类的救主&的缩写;十字架表示耶稣死于十字架上救赎了人类。在X上加P:它代表&基督&,是希腊文&基督&一词开头的两个字母,即&在基督内平安&。这两种&圣号&在教堂门上、礼仪服饰、经本及祝圣用的大面饼上都可以看到。
A和&O:希腊文字母首、末二字,念作&阿尔法&、&敖默加&,意为&元始&和&终末&。圣经《默示录》第一章8节:&我是&阿尔法&和&敖默加&,那今在、昔在及将来永在的全能者天主这样说。&因此,教会用A和&O表示天主是万物的根源与归宿。
鱼:在天主教的艺术中,经常用&鱼&代表基督。这个标志源于希腊文&鱼&一词是希腊文&耶稣、基督、天主、儿子、救世主&五个词的缩写,其中I代表耶稣、x代表基督、&T代表天主、&代表儿子、&代表救世主。因而,从教会早期便以&鱼&象征基督。
羔羊:圣经上提及&羔羊&的次数非常多。所谓羔羊是指不超过一年的小羊,其肉可食。旧约中提到的羔羊,常有两种意义:或是用来作为祭品,或是用来象征喜乐、驯服及无瑕等美德。作为祭品用的羔羊,至少应在出生八天后,都应是公的,早晚各献一只,安息日则双倍;其次在每月月朔、逾越节、初熟节、新年等,都应向上主奉献羔羊。羔羊是喜乐的象征,以色列民的象征。良善的耶肋米亚先知、受 虐待的默西亚、得救的以色列民、皆比作羔羊。羔羊的驯服与豺狼的凶悍相对,但羔羊与豺狼的共处,却是默西亚时代太平幸福的象征。羔羊在新约中特别用于耶稣身上,他是&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他甘心接受了苦难,为救赎人类。羔羊一词在《默示录》中用了28次之多,大多是指耶稣的得胜及完善无缺。所以,教会用羔羊象征基督及他的良善服从、牺牲奉献。
鸽子:代表天主圣神。《路加福音》记载耶稣受洗:&当他正在祈祷时,天开了,圣神借着形体,象鸽子一样降在他上面。&所以,教会常用鸽子表示天主圣神。圣经旧约《创世纪》记载洪水灭世后,诺厄从方舟中放出鸽子观测天候;鸽子衔着一枝青绿的橄榄枝回来,告诉诺厄全家大地已恢复了平静。因而,鸽子也象征和平与平安。
耶稣圣心:耶稣圣心曾向圣女玛加利大显现,表达他对人类的爱。圣心上的火焰,表示耶稣圣心爱火炎炎,如同烈窑;圣心上的十字架,是耶稣爱世人的大凭据,他为所爱的人而受苦受难死于十字架上,舍了性命;茨冠围绕圣心,表示耶稣圣心为人类所受的苦辱与伤痛;圣心上的伤痕,即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一个兵士用长枪所刺,他为救赎人类而流尽了最后一滴宝血。耶稣圣心流露着对人类无限的恩爱,是人类救恩的泉源。
麦穗与葡萄:代表圣体圣血。福音书记载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中祝圣麦面饼和葡萄酒为他的圣体圣血,给门徒们吃、喝.并要求门徒们如此做,为纪念他。以后教会举行弥撒常以麦面饼和葡萄酒做为成圣体圣血的材料,因而用麦穗和葡萄来象征奉献、祭品和圣体圣事。
饼与杯:代表圣体圣血及祭献。教会举行弥撒圣祭时,根据耶稣在最后晚餐中所做的,用麦面饼成圣体,用盛有葡萄酒的杯成圣血,这样,饼与杯便成了耶稣圣体圣血与感恩祭献的象征。
圣母的标记:在许多教堂或圣母像前,常会看到一个记号,由拉丁文字母A和M组合而成,意思是&万福玛利亚&,教会以此作为圣母的标记。
圣牌:是用金属、有机玻璃或其它工艺材料制成的徽章,上面有耶稣、圣母、圣人圣女的肖像或表示信仰的标志图案,经神父祝福后,称为&圣牌&。教友们将圣牌悬挂在颈项下,或佩戴在衣服上,以表示纪念、敬礼耶稣或圣者,并为信仰作证。
天主教与新教的区别
1.在成义得救的大事上,新教各教派除圣公会外,其它各派都主张人只靠信德就可成义得救,不需要行善功。天主教却按基督的教诲,主张人的成义得救,一面要靠信德,一面要遵照天父的旨意去生活、行善功。
2. 在天主三位一体的基本教义上,天主教完全信奉不渝。新教中有的教派接受信奉,有的教派如惟一神派和耶和华见证人派则予以否认,他们只信有一个天主,不信一个天主有三位:父、子和圣神。关於耶稣所立的七件圣事,天主教都一一遵行。新教除圣公会外,其它教派只奉行圣洗圣事。对圣体圣事,他们则称之为圣餐,只举行耶稣在最后晚餐成圣体圣血时所举行的礼仪,以资纪念,但并不相信饼酒於祝圣后即已变成耶稣的体血。对其它圣事,如坚振、弥撒圣祭、告解、病人傅油〔终傅〕、圣秩、婚配等圣事都予以删除。在婚姻上救主基督曾郑重声明,不许离婚。天主教世世代代谨守不渝。新教各教派却准许离婚。
3. 关於教义来源,按天主和救主基督的传授,教义的来源有二,即圣经和圣传,称为信德宝库。天主教自宗徒时代迄今,世世代代忠心保管此宝库。新教各教派却只承认圣经为教义惟一根源,对圣传却拒不接受。
4. 关於圣经的卷数目录,天主教的圣经共计七十三卷,其中旧约四十六卷,新约廿七卷。新教的圣经却只有六十六卷,其中新约廿七卷,旧约却只有三十九卷,因为他们把旧约中希腊原文的《巴路克》、《多俾亚传》、《友弟德传》、《智慧篇》、《德训篇》、《玛加伯上》及《玛加伯下》七卷予以删除,不承认这七卷为圣经。圣经是天主的圣言有客观的正确真意,为此在解释上有应守的客观标准,个人不能主观的自由解释,以防圣经原意变质,犹如国家的宪法不能由每个国民自由解释一样。天主教对此标准,非常尊重谨守;新教各教派却拒不接受,主张每个教徒都可自由解释圣经。倘若两人的解释彼此不同、甚至不和谐时,他们认为双方的解释都是正确的,每人都可按看自己的解释去了解圣经。就因如此,新教内才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教派,各行其是。
5. 关於敬拜天主及救主基督之礼,天主教非常注重礼仪生活,俾能促进天人感应,为此每主日为教友举献弥撒圣祭,每年复活节前举行圣周特别典礼;为敬拜望体,常年内屡次举行圣时及圣礼降福;为恭敬耶稣圣心,每月举行首星期五敬礼;为丧葬举行追悼礼仪等。这些礼仪能激发参礼者敬拜天主和救主基督之心,使人体认到天人感应之亲切,加强信仰生活。新教各教派却不重视礼仪生活,即在主日礼拜中也只有读经、讲道、唱圣诗而已。
6. 在信仰内容及教务行政上,世界各国天主教会信奉同一教义,遵守同一诫命,领受同一净化、圣化心灵的圣事,参与同一祭祀天主的弥撒典礼,又在同一元首基督在世代表&罗马教宗的领导下,向普世万民宣扬基督福音,引导他们归信天主,获得基督的救赎大恩。新教各教派则不然,在教义及圣事上各教派彼此不同,在教务行政上更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
7. 对耶稣基督的母亲玛利亚,天主教予以适当的敬礼,第一,因为她是耶稣的母亲,她养育了耶稣,当耶稣代人赎罪受苦受难时,她在精神上分担了耶稣的痛苦。耶稣基督都很敬爱她,我们作基督信徒的,对她也该予以尊敬。第二,因为圣母玛利亚拥有许多美德,如服从天主、谦卑自下、忍耐宽仁、慈善助人等,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榜样,值得我们效法敬重。不过天主教恭敬圣母玛利亚、与恭敬天主和救主基督不同,天主教恭敬圣母玛利亚,并不认为她是神明主宰如同天主成基督一样、能降福免祸,只认为她是我们在基督前的中保,她在耶稣基督前说话有力量,她能为我们转求、为我们求得天主的丰富恩宠,加强我们的信仰生活,能更虔诚的事奉天主和救主基督。新教各教派并不恭敬圣母玛利亚,他们认为圣母玛利亚与其她一般妇女一样,为什么不敬拜耶稣的养父约瑟呢?约瑟同样养育了耶稣啊。所以,马利亚是人,她敬畏神,是神喜悦的女子,但不可崇拜她。
8. 关於供奉圣像之事,天主教许可在教堂或教友家中供奉圣像,比如耶稣苦像、耶稣圣心像、圣母及其他圣人圣女像等,供教友瞻仰敬礼;其目的非为引人尊敬该像本身,乃为助人引发睹像思人之心,比如目睹耶稣苦像,内心就会想起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代人赎罪之大恩;目睹耶稣圣心像,就会想起耶稣圣心爱人之深;目睹圣母像,就会想起圣母的慈悲为怀。天主教供奉圣像,犹如我们供奉父母的相片一样,供奉父母照相之目的,乃为睹像思亲,天主教供奉圣像之目的也是如此。新教各教派反对供奉圣像,认为是崇拜偶像,罪恶行为;不过他们却把十字架供奉在他们的教堂顶上,令人瞻仰尊敬,不认为是偶像崇拜。
9. 关於祭祖之事,天主教过农历新年时,遵照中国传统礼俗举行祭祖典礼,因为按先哲立礼之本意,祭祖乃为提倡孝道,发扬祖先遗留美德,以达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之目的。这与天主十诫第四诫颇相符合,故在中国人中传扬基督福音也有助益。新教各教派反对举行祭祖典礼,认为在祖先牌位前举行祭拜,是崇拜偶像之罪恶行为。
10. 关於创造宇宙万有的真神主宰之名称,天主教方面,当明朝末年利玛窦神父刚到中国传教时,曾用中国经书上所用之「天」或「上帝」之右,以后改用「天主」之名。新教方面则用「上帝」之名,也用「神」之名称。关於天主三位一体中之第三位,天主教从圣经原文译为「圣神」,新教方面则译为「圣灵」。圣经上有许多人名或地名,由於音译之故,天主教与新教所译者,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不同者颇多,列举数则:地名方面,耶稣诞生之地,天主教译为白冷,新教则译为伯利恒。耶稣成长之家乡,天主教译为纳匝肋,新教则译为拿撒勒。人名方面,耶稣的宗徒如伯多禄、保禄、玛窦、马尔谷和若望,是天主教按拉丁文所译者;新教方面则按英文译为彼得、保罗、马太、马可及约翰。其他不同译名尚多,兹不多赘。
11.天主教承认作为教会信仰的三大宝库:圣经、圣传、教会训导。而新教只信奉圣经(少七卷),不承认圣传
12天主教与东正教区别: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西帝国在政治、社会、语言、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影响了基督教,在其形成初期,就逐渐分成以罗马为中心的拉丁语派和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希腊语派,东西两派为教会最高权力和教义等问题长期争论,终至1054年,由色路拉里乌斯分裂而分成天主教和东正教(希腊正教)。东派强调自己的正统性,称为正教,西派强调自己的普世性,称为公教。
在教义方面,东正教(希腊正教)主张圣神只来自圣父,天主教则主张圣神来自圣父和圣子。东正教没有关于&天堂&和&地狱&之间存在&炼狱&的说法,而天主教声称两者之间有炼狱。东正教否认贞女玛利亚童贞受孕,及其肉体升天的教理,而天主教承认。东正教不承认罗马教宗为普世教会首脑,只承认他的主教和&西部教会牧首&的职位,而天主教教宗自称是全世界教会的领袖。天主教和东正教有不同的中心,天主教以罗马教廷为中心,东正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在神学方面,东正教没有什么革新和发展,较保守、缺乏活力,天主教则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它在世界许多地区开展的活动较有生气,主张社会开放、自由、平等,提出诸多进步神学,像解放神学、妇女神学、大众神学等。
在礼仪方面,东正教教士衣着与天主教教士不同,东正教主教头戴圆顶帽,身穿银白色或黑色神袍,胸挂圣像,手持令牌,而天主教主教头戴桃形尖顶帽,身穿特制黄色神袍,胸挂十字架,手戴权戒;举行仪式时,东正教除了可使用希腊语外,还可使用地方民族语言,天主教则在长时期内只使用拉丁语(天主教在梵二之后,允准用本地方言),但有些天主教教会也可以使用地方民族语言;唱圣歌时,东正教唱诗班没有风琴伴奏,而天主教唱诗班则有;祈祷时,东正教徒用三个手指z拇指、食指和中指{在胸前自上向下,自右向左画十字,而天主教徒用整个手掌在胸前自上向下,自左向右画十字;
受洗时,东正教采用浸水式,天主教则采用注水式。东正教主张婴儿受洗后就有资格领圣体,天主教则持反对意见。东正教的坚振礼在小孩z七岁前{受洗不久举行,天主教的坚振礼在小孩长到七岁到八岁时进行;
举行圣餐礼时,东正教使用发酵面包和酒,天主教使用无酵面包,并规定,只有神职人员才能使用面包和酒,一般教徒只能使用面包;礼拜时,东正教堂里不摆坐椅,参加者只能站立,而天主教堂里放有成排的长板凳,供祈祷者跪坐;
忏悔时,东正教规定,教徒在神父面前可站、可跪,天主教则规定,教徒在神父面前只能跪着;东正教允许除主教以外的一切神职人员可结婚,在婚姻问题上比较自由,而天主教则很严格,一切神职人员都不得结婚,强调独身主义和禁欲主义。
在节日方面,东正教的一些大节日与天主教的大至相同,只是称谓不同。在神品方面,天主教分裂后,东正教会实行牧首制,牧首制确立后,神品分黑白两种:黑神品有修士、修士辅祭、修士大辅祭、修士祭司、修士大祭司、主教、大主教、督主教z牧首派驻国外教区代表{、都主教、牧首;白神品有诵经士、副辅祭、辅祭、大辅祭、司祭、大司祭、司祭长等,天主教会神品分为七品:司门员z一品{、诵经员z二品{、驱魔员z三品{、襄礼员z四品{、副助祭z五品{、助祭z六品{和主教z七品{。罗马教廷制进一步发展后,主教品位又分为教宗、枢机主教z红衣主教{、宗主教、大主教和一般主教。
在教历方面,东正教使用儒略历法,是公历的前身,即旧历。罗马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对旧历进行改革,于1582年公布新历法,称格列历法,自那时起天主教就用此历法。此历法被多数国家使用,被公认为公历。
在教堂方面,东正教教堂的建筑式采用拜占庭式,或斯拉夫式。天主教教堂采用罗马式或哥德式。而其内布置也各有不同,东正教堂圣坛中央挂有圣像,四周则挂圣徒画像,而天主教堂圣坛中央放置十字架,圣坛两旁挂耶稣画像和圣母玛利亚画像,周围墙上挂十四幅耶稣受难画像。
在哲学方面,东正教哲学主张天主和世界的统一、天主和人类和谐性、神性与人性结合、神学与哲学合一,反对理性,提倡神秘主义,通过神秘主义,使人吸取神的智能,强调救世主如何变成有血有肉的躯体,和如何降临于人世的奥秘;天主教哲学主张理性,强调天主的启示和人类的理性是一致的,反对神秘主义。东正教哲学提倡用神学和哲学的思维方式来建立真正的基督文明,贬低天主教,认为天主教不能发扬基督的博爱和自我牺牲精神,指责天主教把天主和人类分离开来,因而不能建立真正的基督文明。在教会与世俗权力的关系上,天主教权力集中于教宗身上,教权至上,确立大主教会及其教皇制作为独特的单一教会和体制。东正教最高权力属于东罗马帝国的皇帝,西方教会人士和历史学家称这种体制为&国王兼教宗制度&,即皇帝是教会首脑,君士坦丁堡大教长及重要的主教都由皇帝来任命;皇帝拥有&至尊权&,可以解释圣经和教义、颁布宗教信条、任免高级教职人员、主持召开各类宗教大会、仲裁教会内部争端。
天主教和东正教有很多的不同点但也存在相同点。他们都由基督教分化,都是继承和发展了基督教。天主教和东正教在节日方面大至相同,只是称谓不同。他们对宗教理论、教会司法权、神职人员的任命等方面,都能相当独立的行使自己的权力。
天主教国家
天主教国家是指,大多数国民为天主教徒或天主教为国内第一大宗教的国家。广泛分布在西欧、拉丁美洲、太平洋国家和非洲南部等地。天主教国家数量众多,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巴西、塞舌尔等国都是天主教国家。
天主教占主导的国家: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爱尔兰,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立陶宛,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西班牙,葡萄牙,列支敦士登,摩纳哥,圣马力诺,马耳他,安道尔。其中,捷克和匈牙利两国国内的新教的影响也很大,捷克的新教徒人口比例为30%,匈牙利为25%左右。
基督教(新教)占主导的国家: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挪威,瑞典,冰岛,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其中,美国和澳大利亚两国国内的天主教的影响也很大,美国的天主教徒人口比例为35%,澳大利亚为28%左右。新西兰(18%)和英国(10%)的比例也较高。
天主教和新教势力相当的国家:德国,荷兰,瑞士,加拿大。
东正教占主导的国家: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希腊,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其中,乌克兰的西部地区以东仪天主教(其基本教义、仪式、体制都是东正教特征的,但承认天主教的教宗为其在世的教会元首)人口居多。而马其顿和保加利亚国内的穆斯林人口也不少,分别占到30%和10%。这主要是当年奥斯曼土耳其500年统治的结果所致。
天主教的成义观
天主教主张人的成义得救,不但靠信德,而且也要实行这信德,即是信德要结出善工。基督新教各教派除圣公会(在1534年正式脱离罗马)外,信义宗和其他各派都主张人只靠信德就可成义得救,并不需要善工;可喜的是,在日,天主教与信义宗在德国奥斯堡正式签署《成义教理联合声明》。
公元前1250年,上主雅威把若瑟家族从为奴之地--埃及领出来,在西乃山脉的曷肋布山与天主订立盟约--西乃盟约。此盟约是神人之间互立的权利与义务的盟约--双方性,是天主自我起始率先的行动,要求以民作出回应--服从天主的法律和举行宗教崇拜。从旷野时期(申、主前1250年-前1200年),经过定居圣地时期(苏、民)到南北的合分与流亡巴比伦的时期共700多年(到前561年止),此其间凡遵守法律的,则蒙祝福;弃守法律的,则受惩罚。此时期,以民却误解了此有条件的信仰真谛,其错误观念中认为获取天主的爱就是成就所换挣。更遗憾的是在宗教改革时代,强人路德最终还是爬到另一个无可救挽的极端--只&信&足够了,而拒绝一切功行的价值。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德,而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呢?难道这信德能救他吗?
天主国的救恩不是论功行赏的,而是与天主建立位际关系。打破论功行赏观念在福音中是屡见不鲜的。主,你若愿意就能洁净我,耶稣伸手抚摸他说--我愿意,你洁净吧;百夫长的仆人的康复,基督对百夫长说--在以色列我从来未遇见过一个人有过这样大的信心;你看见吧,你的信德救了你,这是耶里哥盲者复明的恩典。天主在我们内工作,使我们愿意,使我们力行,为成就他的旨意。我们该明白,无偿恩宠与赏报不是东西--物质性,而是天主整个自我的给予,如此报酬决非凭任何名份可要求的赏报,反而是天主恩赐,永恒无偿的。
马丁&路德对物化恩宠的反弹推出唯独靠信成义,唯独恩宠,唯独圣经的三大至上原则。他的神学信念与圣经相悖。以致在罗马书中&成义&之后加上唯独一词,可知他没有遵从圣经,不尊重圣经权威。他宣称义人只靠信本身便能成义,《雅各伯书》是&无价值的书信&。但是,雅各书明确表示人的成义是由于行为,不仅是由于信德。强人马丁&路德主张成义只靠信德,不靠圣事和个人努力。他在教堂竟然鼓吹只靠信心,更甚在讲道台上宣称--我可在一天内犯罪奸淫100次,而不影响我在上帝前的成义(史考特与金柏莉夫妇着《甜蜜的家--罗马》P7)。确实,天主教与新教都同意救赎是来自恩宠,但圣经没有否定行为的价值。
天主教的基本信仰
天主教信仰的对象是以色列所期待的默西亚,他的名字叫耶稣。我们以朝拜耶稣是主基督为信仰核心。在今日的教会里,仍有为数不少的基督徒,仍我行我素,忽视梵二的训导,往往把信仰的核心转移了,或者或多或少让社会人或教会人感觉到信仰已不是信仰了,而是拜圣母玛利亚、拜自己。这是教会的一个严重现象,是对福传的沉重打击、对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主的极大羞辱。这种让人感觉&信仰出错&的缘故不外有五:
第一、以前传教士的引导失误;
第二、今日传教士没有纠正&信仰出错&之风;
第三、把传教士的声音视为耳边风;
第四、没有真正认识信仰到底是什么?
第五、从天主教分离出去的某些个别教会的误导。
信仰,首先不是对某些特定教义的认识,而是天主圣父的自我展示、个人与天主的相遇和对他的皈依。信仰不是知识的雏形的、部分式的、或者模糊的形态,而是纯正的知识。信仰不是接受一套关于天主的理念或教义,而是一种道德反应,绝对信靠他的诺言、坚守他的言语、期望他的帮助、相信降生成人的真命天子&&耶稣基督身上的天主大能。信仰是对天主皈依的呼召,而最彻底的皈依就是完全地转向上主和他的国。此信仰就是接受天国降临的福音,由耶稣本人宣认的。它仍然不是要对某些教义认同的教条式信仰,而是对天主圣言&&耶稣的完全信靠,接受他的召唤,作一个终生不悔的追随他的抉择,接受洗礼,进入生命的门,和基督同死、同生,获享他救恩的许诺,并在人间践行天国,把基督的爱活出来。
&&&& 通过对信仰的认识,跟随主耶稣基督的我们,能醒悟&到底是为看什么&吗?在教会的训导下,接受圣神的洗礼,成为天主的子女,其目标是在主基督内,追求永恒的生命。然而,梵二的今日教会应不应该反省反省,在自己的怀抱里的基督徒究竟来看什么?是看主耶稣、看永生?还是看今世会朽坏的生活、看自己?是的,基督徒是来看主耶稣的,而为那些利用主基督&混进来&的基督徒却是拜自己。
天主颁布十诫时,叫人不要拜偶像,也不要造像,但天主却叫梅瑟在约柜上造两个革鲁宾天使的像,又命梅瑟造一铜蛇像,悬在木竿上供人瞻仰。可见,天主根本不是禁止人造像,而是禁止人把那像当成朝拜的对象:天主。
在以前的旧有观念里,人们以为给某个神造了像之后,那个神明就只会在这个像里面。于是,他们认为只要朝拜这个像,便可以左右这个神明,就好像阿拉丁神灯那样的神明会听人指挥,任人摆布。天主叫人不要给他造像,就是要告诉人&他不象阿拉丁神灯那样的神明&受人控制,供人差遣的神明。相反,他是至高无上的、自由的、不受控制的、爱人的天地主宰;另外,天主也在告诉人&自己也不是一个自然的神:雷神、雨神、风神、电神、山神,或其他的神明那样&,而是超越自然的,自己所创造的世界没有一样东西能完全代表他。
天主教对圣母、圣人的敬礼,远不及对天主的崇敬。天主教敬礼圣母,但从来没有将圣母当作天主那样敬拜,也很清楚只有三位一体的天主才是神,圣母只是人而已!天主教每天所举行的弥撒,是向天主表示钦崇和敬拜的大礼。天主教徒若果没正当缘故而故意不参与主日弥撒,与天主十诫的训示相违背。对圣母的敬礼只属&热心神工&,即使没正当理由而不参与,也不是罪。
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的《教会宪章》第66条宣称&玛利亚,因为是天主的母亲,参与了基督的奥迹,由于天主圣宠的举拔,她只在圣子以下,高出一切天神世人以上,所以理当受到教会特别的崇敬;天主子民对玛利亚的敬礼,在敬爱、呼求、效法方面,有了惊人的发展,恰如她所言:从今以后万世万代的人都要称我有福。这项在教会内经常存在的敬礼,虽具有绝无仅有的特征,但对降生的圣言、圣父及圣神的钦崇礼,仍然有本质上的区别。&
《教会宪章》第53条表示,有软弱的玛利亚是亚当的后裔,且需被基督救赎:因靠着天主的救恩和助佑,竟可达致圣人的地步,天主的大能、光荣、宏恩、圣道就更愈发彰显出来,所以,教会批准对圣母的敬礼。
《教会宪章》第66条宣称&其目的是要教人在敬礼圣母之际,也认识、爱慕、光荣基督,并遵行其诫命,因为一切都是为他而存在&。
《教会宪章》第67条宣称&宣讲和敬礼圣母的意义&:除使人&体认天主之母的卓越尊位&外,并激励人&以孝心敬爱我们的母亲,效法她的德表。&天主教在圣母像前致敬不是拜偶像的行为,圣母不是偶像。天主教从来,以后也不会将圣母取代天主。
当人透过任何一个可见的形象(圣人、天使、圣母)以&尊重的敬意&进行敬礼时,旨在敬礼形象所描绘的人物,并不是一种崇拜(《天主教教理》。当我们朝拜(天主)耶稣像时,不是崇拜那个制品,而是向这个像所代表的本质:天主致以无限崇拜。教会对圣母不是(朝)崇拜,而是以子女的心情敬爱她。教会从来不拜圣母,没有把圣母当成救恩的本身。她只堪接受最崇高的敬礼,只有天主才配得崇拜。所以,教会不是拜圣母的教会。相反,这种敬礼行为可激活旅途中天主子民的信德,感谢主的救赎恩典,并充满得救的希望:如此卑微的人若果不是主耶稣十字架的救赎功劳,又怎可以获救呢?
天主教于唐朝时开始传入中国,13世纪再度传入。元三十一年(1294年)在汗八里建立中国第一个主教牧区,时称&也里可温教&。天主教会在元朝时,曾由方济会会士孟高维诺来华,任北京总主教,不过未能融入汉人社会。元朝覆灭后,天主教在中国几近绝迹。至明朝中叶,开始有天主教传教士到达中国。明朝末年(1582年),隶属于耶稣会的利玛窦成功进入中国传教并获得明朝皇帝信任,此次定名为&天主教&,后因教宗克雷芒十一世与清朝康熙皇帝发生&礼仪之争&被禁。及后雍正亦推行&禁教&政策。鸦片战争前后,更多传教士也陆续进入中国,天主教又发展起来。
辛亥革命后,教会采取了天主教&中国化&的措施。1922年教宗比约十一世派遣刚恒毅为教廷驻华专使。1926年教廷首次任命六位中国籍主教。1946年教廷宣布在中国建立圣统制,全国设137个教区,分属20个总主教区,辖教友300余万。到1949年,天主教在中国已经有了300万教徒。
中共建政后,中国天主教会仍然与教宗共融。教宗本笃十六世在日,向中国天主教徒发一封名为《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天主教徒信》的牧函,牧函中坚持教廷才有权任命主教,但在提名主教的名单上教廷可以和中国内地能够达成协议;此外,他促请中国政府给予信徒宗教自由,并期望能够和北京政府重新建立外交关系。教廷随牧函附有一份声明,声明中指出,&教宗本笃十六世表示:完全愿意同民事当局展开平静而建设性的对话,最终找到解决有关公教团体的各种问题的办法;从而实现我们所期盼的圣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系正常化。&
在中国大陆的天主教教友人数,预估约有1500万人。华人世界的天主教皆为拉丁礼的罗马天主教会。在中国大陆上是以教区的形式来管理的,每个教区有一个主教,有些教区还有助理主教。培养一个教会的神职人员往往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他们往往会呆在专门的修院中进行学习生活,如比较出名的佘山修道院,还有人数最多的河北天主教修道院等等。一般需要学两年的哲学,四年的神学,学期已满后就待在教区服务。通过了考察阶段,他们就会晋升为执事(通俗的叫做六品),然后再成为神父(就是七品)。
天主教中分为七个品,而七品是最圆满的,也就是说主教和神父都是七品,他们在神权方面是没有大小之分的。
香港与澳门地区的教会,因为曾经历过外国的统治,故与中国大陆发展出不同的风貌。天主教香港教区在一国两制下,仍受罗马教廷的领导,而非爱国会。天主教香港教区现任主教为汤汉主教。天主教澳门教区和天主教香港教区的情况一样无变,但在回归前归属葡萄牙的总教区。天主教澳门教区现任主教为黎鸿升及荣休主教林家骏。
天主教传入台湾,始于西班牙殖民台湾北部,至郑成功家族统治台湾中断,十九世纪中叶以后再度传入台湾。在日据时代,台湾的教会体制逐渐完备。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之后,从中国大陆带来大量的天主教信徒及神职人员,在1952年由传教区改制为从属于罗马教廷的圣统制度。
台湾的天主教会分为七个教区,以及教廷直辖的金马宗座署理区,共十七位主教(包含全球仅有的两位华人枢机主教之一的单国玺),并设有一主教团(台湾地区主教团)。此外还有神父近七百人,修女一千二百人左右,分布在八百个教堂及其他教会机构。
台湾信仰天主教的人口约30万人左右,虽然仅占台湾总人口的百分之一,但是天主教团体在台湾的社会服务、医疗与文教等方面的贡献上,有相当高的影响力。
天主教历任教皇
称号本名就任离任出生地备注
1圣伯铎(即新教的彼得)西蒙(Simon)约33年约67年以色列北部教会中心从耶路撒冷移至罗马
2圣李诺约67年约78年意大利托斯卡纳
3安纳克利特斯约79年约91年
4克莱孟一世约91年约101年意大利罗马
称号本名就任离任出生地备注
5埃瓦里斯特斯约101年约109年
6亚历山大一世约109年约116年罗马
7西克都一世约116年125年
8泰利斯佛鲁斯125年约136年希腊
9希吉努斯约138年约142年希腊
10庇护一世约142年约155年意大利阿奎利亚
11阿尼塞155年166年叙利亚荷姆斯
12索泰尔166年约175年意大利
13埃留提里乌斯约175年189年阿尔巴尼亚
14维克托一世189年约199年非洲北部
15萨费林努斯约199年217年罗马
称号本名就任离任出生地备注
16卡利克斯特一世217年约223年
17乌尔巴诺一世约223年230年罗马
18庞提安230年7月21日235年9月28日罗马
19安特鲁斯235年236年1月3日希腊
20法比安236年1月10日250年1月20日罗马
21科尼利厄斯251年253年
22卢修斯一世253年6月25日254年3月5日罗马
23斯德望一世254年5月12日257年8月2日希腊裔罗马人
24西斯都二世257年8月31日258年8月6日希腊
25狄尼修259年7月22日268年12月
26菲利克斯一世269年1月5日274年12月30日罗马
27欧提其安275年1月4日283年
28凯乌斯283年12月17日296年4月22日
29马塞林296年304年
称号本名就任离任出生地备注
30马尔克路一世308年309年
31尤西比乌斯309年310年
32米欧提阿德311年7月2日314年1月11日非洲北部
33西尔维斯特一世314年1月31日335年12月31日
34马尔谷336年1月18日336年10月7日
35儒略一世337年2月6日352年4月12日罗马
36利拜尔352年5月17日366年9月24日第一个没被封为圣人的教宗
37达马苏斯一世366年10月1日384年12月11日罗马
38西利修斯384年12月11日399年11月26日
39安纳斯塔斯一世399年11月27日401年12月19日
称号本名就任离任出生地备注
40依诺增爵一世401年12月21日417年3月12日
41佐西马417年3月18日418年12月26日希腊(根据《教宗名录》)
42波尼法爵一世418年12月29日422年9月4日
43塞莱斯廷一世422年9月10日432年7月27日罗马
44西斯都三世432年7月31日440年
45良一世440年9月29日461年11月10日意大利托斯卡纳
46希拉里461年11月19日468年2月29日
47辛普利修斯468年3月3日483年3月10日意大利提弗利
48菲利克斯三世(二世)483年3月13日492年3月1日
49格拉修一世492年3月1日496年11月21日非洲北部可能是黑人教宗
50安纳斯塔斯二世496年11月24日498年11月19日
51辛玛古(又名史密高)498年11月22日514年7月19日萨丁尼亚
称号本名就任离任出生地备注
52荷尔密斯达514年7月20日523年7月19日意大利弗洛辛诺内
53若望一世523年8月13日526年5月18日意大利托斯卡纳
54菲利克斯四世(三世)526年7月13日530年9月22日意大利萨姆奈特
55波尼法爵二世530年9月22日532年10月17日第1位日耳曼籍教宗
56若望二世Mercurius533年1月2日535年5月8日罗马
57亚加比多一世535年5月13日536年4月22日
&58西尔维536年6月1日537年11月11日荷尔密斯达的儿子
59维吉利537年3月29日555年6月7日
60佩拉吉一世556年4月16日561年3月4日罗马
61若望三世Catelinus561年7月17日574年7月13日
62本笃一世575年6月2日579年7月30日
63佩拉吉二世579年11月26日590年2月7日罗马
64额我略一世590年9月3日604年3月12日罗马
称号本名就任离任出生地备注
65萨比尼安604年9月13日606年2月22日意大利比达(近罗马)
66波尼法爵三世607年2月19日607年11月12日希腊裔罗马人
67波尼法爵四世608年8月25日615年5月8日意大利瓦莱利亚
68丢斯迪蒂也作阿迪奥达特一世615年10月19日618年11月8日罗马
69波尼法爵五世619年12月23日625年10月25日意大利拿坡里
70霍诺留斯一世625年10月27日638年10月12日
71塞维林638年640年8月2日罗马
72若望四世640年12月24日642年10月12日克罗地亚达尔马提亚
73西奥多一世642年11月24日649年5月14日巴勒斯坦出生的希腊人
74马蒂诺一世649年655年9月16日
75尤金一世654年8月10日657年6月2日罗马
76维塔里安657年7月30日672年1月27日
77丢斯迪蒂二世也作阿迪奥达特二世672年4月11日676年6月17日
78多努斯676年11月2日678年4月11日
79阿加托678年6月27日681年1月10日希腊
80良二世681年683年7月3日西西里
81本笃二世684年685年5月8日
82若望五世685年7月12日686年8月2日叙利亚
83科农686年10月21日687年9月22日
84塞吉尔斯一世687年12月15日701年9月8日
称号本名就任离任出生地备注
85若望六世701年10月30日705年1月11日希腊
86若望七世705年3月1日707年10月18日希腊
87西西尼乌斯708年1月15日708年2月4日叙利亚
88君士坦丁708年3月25日715年4月9日叙利亚
89额我略二世715年5月19日731年2月11日
90额我略三世731年3月18日741年11月28日叙利亚
91扎加利741年12月3日752年
92斯德望二世752年3月23日752年3月25日在位最短的教宗,还未就任便离世,
93斯德望三世(二世)752年3月26日757年4月26日
94保禄一世757年5月29日767年6月28日
95斯德望四世(三世)767年8月1日772年1月24日西西里
96艾德里安一世772年2月1日795年12月26日
97良三世795年12月26日816年6月12日
称号本名就任离任出生地备注
98斯德望五世(四世)816年6月12日817年1月24日
99帕斯卡尔一世817年1月25日824年2月11日罗马
100尤金二世824年5月8日827年罗马
101瓦伦丁827年8月827年9月罗马
102额我略四世827年844年1月
103塞吉尔斯二世844年1月847年1月7日罗马
104良四世847年1月855年7月17日罗马
105本笃三世855年858年4月7日
106尼各老一世858年4月24日867年11月13日
107艾德里安二世867年12月14日872年12月14日
108若望八世872年12月14日882年12月16日罗马
109马林努斯一世882年12月16日884年5月15日
110艾德里安三世884年5月17日885年9月罗马
111斯德望六世(五世)885年891年9月14日
112福尔摩塞891年9月19日896年4月4日意大利奥斯提亚
113波尼法爵六世896年4月4日896年4月19日罗马
114斯德望七世(六世)896年5月22日897年8月
115罗马诺897年8月897年11月
116西奥多二世897年12月897年12月
117若望九世898年1月900年1月
称号本名就任离任出生地备注
118本笃四世900年903年罗马
119良五世903年7月903年9月意大利阿德亚被关入监狱和谋杀
克里斯托弗903年904年
120塞吉尔斯三世904年1月29日911年4月14日罗马
121安纳斯塔斯三世911年4月913年6月罗马
122兰多913年914年意大利萨比内可能是最后一个有独特称号的教宗
123若望十世914年3月928年5月
124良六世928年5月928年12月
125斯德望八世(七世)928年12月931年2月13日
126若望十一世931年935年12月
127良七世936年1月3日939年7月13日
128斯德望九世(八世)939年7月14日942年10月
&129马林努斯二世942年10月30日946年5月
130亚加比多二世946年5月10日955年12月
131若望十二世Octavian955年12月16日964年5月14日
132良八世963年12月4日964年3月1日罗马
133本笃五世964年5月965年
良八世965年965年3月1日罗马复位
134若望十三世965年10月1日972年9月6日
135本笃六世973年1月19日974年6月被谋杀
136本笃七世974年10月983年7月10日
137若望十四世Pietro Campanora983年12月984年8月20日
138若望十五世985年8月996年3月
139额我略五世Brun von K?rnten996年5月3日999年2月18日德国萨克森第1位德国籍教宗
140西尔维斯特二世Gerbert d&Aurillac999年4月2日日法国奥弗涅第1位法国籍教宗
称号本名就任离任出生地备注
141若望十七世Siccone03年12月11日罗马
142若望十八世Giovanni Fasano日1009年7月罗马
143塞吉尔斯四世Pietro Bucca Porci日日
144本笃八世Theophylactus II日日
145若望十九世Romanus年12月6日
146本笃九世Theophylactus III年第一任
147西尔维斯特三世John年
148本笃九世Theophylactus III年第二任
149额我略六世Johannes Gratianus年12月20日
150克莱孟二世Suidger日日德国萨克森第2位德国籍教宗
151本笃九世Theophylactus III48年第三任;被罢免并开除教籍
152达马苏斯二世Poppo日日奥地利提罗尔州第3位德国籍教宗
153良九世Bruno von Egisheim-Dagsburg日日上阿尔萨斯第4位德国籍教宗
154维克托二世Gebhard von Dollnstein-Hirschberg日日第5位德国籍教宗
155斯德望十世(九世)Frederic de Lorraine日日第2位法国籍教宗
和第6位德国籍教宗
156尼各老二世G&rard de Bourgogne日日第3位法国籍教宗
157亚历山大二世Anselmo da Baggio日日意
158额我略七世Hildebrand日日意大利托斯卡纳
159维克托三世Desiderio日日意大利南部
160乌尔巴诺二世Odo of Lagery日日第4位法国籍教宗
161帕斯卡尔二世Raniero日日意大利罗马纳
称号本名就任离任出生地备注
162格拉修二世Giovanni Coniulo日日意大利加大
163卡利克斯特二世Guido日日法国第5位法国籍教宗,在1123年举行第一届拉特朗大公会议
164霍诺留斯二世Lamberto Scannabecchi日日意大利
165依诺增爵二世Lorenzo Papareschi日日意大利罗马在1139年举行第二届拉特朗大公会议
166塞莱斯廷二世Guido日日
167卢修斯二世Gerardo Caccianemici dal Orso日日意大利波隆那
168尤金三世Bernardo Pignatelli日日意大利比萨
169安纳斯塔斯四世Corrado日日罗马
170艾德里安四世Nicholas Breakspear日日英格兰赫特福德郡第一位英国籍教宗
171亚历山大三世Rolando Bandinelli日日意大利西恩那在1179年举行第三届拉特朗大公会议
172卢修斯三世Ubaldo Allucingoli日日意大利路卡
173乌尔巴诺三世Uberto Crivelli日日意大利米兰
174额我略八世Alberto di Morra日日意大利贝内文托
175克莱孟三世Paulino Scolari日日罗马
176塞莱斯廷三世Giacinto Bobone日日罗马
177依诺增爵三世Lothario dei Conti di Segni日日在1215年举行第四届拉特朗大公会议
称号本名就任离任出生地备注
178霍诺留斯三世Cencio Savelli日日罗马
179额我略九世Ugolino dei Conti di Segni日
180塞莱斯廷四世Goffredo Castiglioni日日意大利米兰
181依诺增爵四世Sinibaldo Fieschi日日意大利热内亚在1245年举行第一届里昂大公会议
182亚历山大四世Rinaldo dei Conti di Segni日日
183乌尔巴诺四世Jacques Pantal&on日日法国特华第6位法国籍教宗
184克莱孟四世Gui Faucoi le Gros日日法国圣吉尔第7位法国籍教宗
185额我略十世Tebaldo Visconti日日意大利比阿琴萨在1274年举行第二届里昂大公会议
186依诺增爵五世Pierre de Tarentaise日日法国萨伏瓦第8位法国籍教宗
187艾德里安五世Ottobuono Fieschi日日意大利热内亚
188若望二十一世Pedro Hispano日日葡萄牙里斯本第一位葡萄牙籍教宗,在实验时由于房屋倒塌而伤重不治
189尼各老三世Giovanni Gaetano Orsini日日罗马
190马蒂诺四世Simon de Brion日日法国杜尔第9位法国籍教宗
191霍诺留斯四世Giacomo Savelli日日罗马
192尼各老四世Girolamo Masci日日意大利阿斯科利
193塞莱斯廷五世Pietro da Morrone日日
194波尼法爵八世Benedetto Caetani日日
称号本名就任离任出生地备注
195本笃十一世Niccol& Boccasini日日意大利特雷维索在1311年&1312年举行维埃纳大公会议
196克莱孟五世Bertrand de Got日日法国波尔多梵蒂冈从罗马迁到法国亚维农,第10位法国籍教宗
197若望二十二世Jacques d&Euse日日法国卡奥尔第11位法国籍教宗
198本笃十二世Jacques Fournier日日第12位法国籍教宗
199克莱孟六世Pierre Roger日日法国里摩日第13位法国籍教宗
200依诺增爵六世Etienne Aubert日日第14位法国籍教宗
201乌尔巴诺五世Guillaume Grimoard日日法国朗格多克第15位法国籍教宗
202额我略十一世Pierre Roger de Beaufort日日法国里摩日第16位法国籍教宗,梵蒂冈迁回罗马
203乌尔巴诺六世Bartolomeo Prignano日日意大利拿坡里&教会大分裂&开始,罗马与亚维农各立教宗
204波尼法爵九世Pietro Tomacelli日日意大利拿坡里
称号本名就任离任出生地备注
205依诺增爵七世Cosimo Gentile Migliorati日日意大利阿布鲁齐
206额我略十二世Angelo Correr日日意大利威尼斯在1414年&1418年举行的康司坦大公会议中退位,推举双方都接受的教宗马蒂诺五世,&教会大分裂&结束
207马蒂诺五世Oddone Colonna日日罗马在1431年举行弗罗伦斯大公会议
208尤金四世Gabriele Condulmer日日意大利威尼斯
209尼各老五世Tommaso Parentucelli日日
210卡利克斯特三世Alonso de Borgia日日西班牙巴伦西亚第一位西班牙籍教宗
211庇护二世Enea Silvio Piccolomini日日意大利西恩那
212保禄二世Pietro Barbo日日威尼斯尤金四世的┳
213西斯都四世Francesco della Rovere日日意大利萨伏纳方济会的成员,建设了以自己为名的西斯汀教堂,招聘当时的艺术家,将早期文艺复兴带入罗马
214依诺增爵八世Giovanni Battista Cybo日日意大利热内亚
215亚历山大六世Rodrigo de Lanz&l-Borgia日日西班牙巴伦西亚第2位西班牙籍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的┳
216. 庇护三世
217. 儒略二世(日&日)
218. 良十世
219. 艾德里安六世
220. 克莱孟七世 (1525年)
221. 保禄三世 (-1550年)
222. 儒略三世 (1550年-)
223. 马尔克路二世
224. 保禄四世
225. 庇护四世
226. 庇护五世
227. 额我略十三世 (1575年)
228. 西斯都五世
229. 乌尔巴诺七世
230. 额我略十四世
231. 依诺增爵九世
232. 克莱孟八世 (1600年)
233. 良十一世
234. 保禄五世
235. 额我略十五世
236. 乌尔巴诺八世 (1625年)
237. 依诺增爵十世 (1650年)
238. 亚历山大七世
239. 克莱孟九世
240. 克莱孟十世 (1675年)
241. 依诺增爵十一世
242. 亚历山大八世(日&日)
243. 依诺增爵十二世 (1700年-)
244. 克莱孟十一世 (-1700年)
245. 依诺增爵十三世
246. 本笃十三世 (1725年)
247. 克莱孟十二世(日&日)
248. 本笃十四世(日&日)
249. 克莱孟十三世
250. 克莱孟十四世 (-1775年)
251. 庇护六世 (1775年-)
252. 庇护七世(日&日)
253. 良十二世 (1825年-日)
254. 庇护八世 (日-日)
255. 额我略十六世 (1831年-日)
256. 庇护九世 (日-日)
257. 良十三世 (日&日)
258. 庇护十世
259. 本笃十五世 (1914年-1922年)
260. 庇护十一世 (1922年-1939年)
261. 庇护十二世 (1939年-1958年)
262. 若望二十三世(1958年-1963年)
263. 保禄六世(中国大陆称之为&教皇保罗六世&,1963年-1978年8月)
264. 若望&保禄一世 (中国大陆称之为&教皇约翰.保罗一世&,日-日)
265. 若望&保禄二世 (中国大陆称之为&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日-日)
266. 本笃十六世 (日&&)
1圣伯多禄(圣彼得)(St.Peter)*41-66*加利肋亚人,耶稣立为宗徒之长*本名西满(Simon)教会中心从耶路撒冷移至罗马
2圣李诺(St.Linus)*67-79*意大利人,生于TOSCANO
3 阿纳克莱图斯一世(St.Anencletus)*79-90*罗马人
4克雷芒一世(St .Clement Ⅰ )*90-99*罗马宗室,充军到PONTUS
5圣厄瓦理斯多(St.Evaristus)*99-107*希腊人,生于安提约基
6亚历山大一世(St.AlexanderⅠ)*107-116*罗马人
7 西克斯图斯一世(St.SixtusⅠ)*116-125*罗马人
8泰莱斯福鲁斯(St.Telesphorus)*125-138*希腊人
9西吉诺斯(St.Hyginus)*138-142*希腊人,生于雅典
10庇护一世(St.PiusⅠ)*142-155*APUILEA人,其弟HERMAS著牧人书
11阿尼塞图斯((St.Anicetus)*155-166*叙利亚人
12索泰尔(St.Soter)*166-174*意大利CAMPANIA人*人称仁慈教宗
13埃留提利乌斯(St.Eleutherus)*174-189*希腊人,弃绝MONRANUS
14维克托一世(St.VictorⅠ)*189-199*非洲人,弃绝THEODOTUS,订复活节
15泽菲利努斯(St.Zephyrinus)*199-217*罗马人,重申对MONRANUS之罚
16加里斯都一世(St.CalixtusⅠ)*217-222*罗马人,希波利特与之对立
17乌尔班一世(St.UrbanⅠ)*222-230*罗马人
18庞提安(St.Pontian)*230-235*罗马,与希波利特和解,同致命
19安特鲁斯(St.Anterus)*235-236*希腊人
20法比安(St.Fabian)*236-250*罗马人
21 科尔内留斯(St.Cornelius)*251-253*罗马人,反诺维西安严厉主义
22 卢西乌斯一世(St.LuciusⅠ)*253-254*罗马人,被VALERIAN充军
23 司提反一世(St.StephenⅠ)*254-257*罗马人,反西彼廉领洗需宠爱说
24 西克斯图斯二世(St.SixtusⅡ)*257-258*希腊人
25迪奥西尼(St.Dionysius Romanus)*259-268*希腊人
26 菲利克斯一世(St.FelixⅠ)*269-274*罗马人
27 优迪基安(St.Eutychian)*275-283*LUNENSIS
28 加伊乌斯(St.Cajus)*283-296*达尔马提人(今南斯拉夫)
29 马尔塞林努斯(St.Marcellinus)*296-304*罗马人
30 马尔塞鲁斯一世(St.MarcellusⅠ)*307-308*罗马人
31 欧瑟比(St.Eusebius)*310-310*希腊人
32 米尔提亚德斯(St.Miltiades)*311-314*非洲人
33 西尔维斯特一世(St.SilvesterⅠ)*314-335*罗马人君士坦丁瞻礼,尼西亚定礼
34 圣马克(St.Mark)336-336*罗马人撒丁会议,东西分歧
35 尤利乌斯一世(St.JuliusⅠ)*337-352*罗马人,在安提阿会上支持亚达纳削
36 利贝里乌斯(Liberius)*352-366*罗马人*第一个没被封为圣人的教皇
37 达马苏斯一世(St.DamasusⅠ)*366-384*西班牙人,罗马议会除异端译经
38 西利修斯(St.Siricius)*384-399*罗马人,强调罗马首位
39 阿纳斯塔修斯一世(St.AnastasiusⅠ)*399-401*罗马人,引证伯多禄(St.Peter)为主之磐石
40 英诺森一世(St.InnocentⅠ)*401-417*ALBANO人,罗马主教接伯多禄位
41 索西穆斯(St.Zosimus)*417-418*希腊人
42 卜尼法斯一世(St.BonifaceⅠ)*418-422*罗马人
43 切莱斯廷一世(St.CelestineⅠ)*422-432*CAMPANIA人,谴责聂斯多略
44 西克斯图斯三世(St.SixtusⅢ)*432-440*罗马人
45 利奥一世(St.LeoⅠ)*440-461*TOSCAUO人,反一性论,退阿提拉,强调罗马主教首位*大教皇
46 奚拉里(St.Hilary)*461-468*撒丁人
47 辛普利修斯(St.Simplicius)*468-483*TIUOLI人
48 菲利克斯三世(St.FelexⅢ)*483-492*罗马人,弃绝裂教
49 基拉西乌斯一世(St.GelasiusⅠ)*492-496*非洲人,强调教会不属俗权
50 阿纳斯塔斯二世(St.AnastasiusⅡ)*496-498*罗马人,法兰克人进教
51 西马库斯(St.Symmachus)*498-514*撒丁人
52 何尔米斯达斯(St.Hormisdes)*514-523*FRUSINAS*西尔维留斯的父亲
53 约翰一世(St.JohnⅠ)*523-526*TOSCANO人,被哥特人囚死
& 圣若望一世
54 菲利克斯四世(St.FelixⅣ)*526-530*圣本笃立修会
55 卜尼法斯二世(St.bonifaceⅡ)*530-532*罗马人*第1位日耳曼籍教皇
56 约翰二世(St.JohnⅡ)*533-535*罗马人犹斯弟年公布法典
57 阿加佩图斯一世(St.AgapetusⅠ)*535-536*罗马人
58 西尔维留斯(St.silverius)*536-537*致命*圣赫尔米斯达的儿子
59 维吉里(Vigilius)*537-555*罗马日恩,反犹斯弟年君城议会
60 贝拉吉一世(PelagiusⅠ)*556-561*罗马人
61 约翰三世(JohnⅢ)*561-574*罗马人
62 本尼狄克一世(BenedictⅠ)*575-579*罗马人
63 贝拉吉二世(PelagiusⅡ)*579-590*罗马人,托来多议会
64 格列高利一世(St.GregoryⅠ)*590-604*罗马人,建隐院派教士,订圣歌,著训言。
65 萨比尼安(Sabinian)*604-606*TASCANO人
66 卜尼法斯三世(BonifaceⅢ)*607-607*罗马人
67 卜尼法斯四世(St.BonifaceⅣ)*608-615*ABRUZZI人
68 狄乌迪第(St.deusdedit)*615-618*罗马人
69 卜尼法斯五世(BonifaceⅤ)*619-625*NEOPOLITANUS
70 霍诺留斯一世(HonoriusⅠ)*625-638*洪诺留一世GAPUA人,同意SERGIUS说
71 塞维里努斯(Severinus)*640-640*罗马人
72 约翰四世(JohnⅣ)*640-642*达尔马提人
73 狄奥多尔一世(TheodoreⅠ)*642-649*希腊人,拉特郎会议
74 马丁一世(St.MartinⅠ)*649-653*充军致命,会议弃一志论
75 尤金一世(St.EugeneⅠ)*654-657*罗马人
76 维塔利安(St.Vetalian)*657-572*SIGNIA人
77 阿德奥达图斯(AdeotatusⅡ)*672-676*罗马人
78 多努斯(Donus)*676-678*罗马人
79 阿加托(St.Agarho)*678-681*西西里人,君城会议Ⅲ
80 利奥二世(St.LeoⅡ)*682-683*西西里人,同意会议议案,驳HONORIUS
81 本尼狄克二世(St.BenedictⅡ)*684-685*罗马人
82 约翰五世(JohnⅤ)*685-686*叙利亚人生于安提约基
83 科农(Conon)*686-687*TIEISCO人
84 塞尔吉乌斯一世(St.SergiusⅠ)*687-701*叙利亚人,生于安提约基
85 约翰六世(JohnⅥ)*701-705*希腊人
86 约翰七世(JohnⅦ)*705-707*希腊人
87 西辛尼乌斯(Sisinnius)*708-708*叙利亚人
88 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eⅠ)*708-715*叙利亚人
89 格列高利二世(St.GregoryⅡ)*715-731*罗马人,派波尼法爵去德传教
90 圣格列高利三世(St.GregoryⅢ)*731-741*叙利亚人,擢波尼法爵总主教
91 扎迦利(St.Zachory)*741-752*希腊人
(司提反二世*752.3.23-752.3.25.*历任教皇中在位最短的一个,只有仅三天,因为中风突然离世.由于在位时期太短,使他未能在死前赶及进行就任仪式,使得一些天主教历史书籍不承认司提反二世为教皇,称下任教皇司提反三世为司提反二世.因此由司提反三世至司提反十世的八位教皇也分别顺序称为司提反二世至司提反九世)
92 司提反二世(StephenⅡ)*752-757*罗马人,给丕平王加冕得赠地
93 保罗一世(St.paulⅠ)*757-767*罗马人
94 司提反三世(StephenⅢ)*768-772*西西里人
95 阿德里安一世(AdrianⅠ)*772-795*罗马人,尼西亚会议,大加禄建校
96 利奥三世(St.LeoⅢ)*795-816*罗马人
97 司提反四世(StephenⅣ)*816-817*罗马人
98 帕斯加尔一世(St.PaschalⅠ)*817-824*罗马人
99 尤金二世(EugeneⅡ)*824-827*罗马人,被奉为穷人主保
100 瓦伦廷(Valentine)*827-827*罗马人
101 格列高利四世(GregoryⅣ)* 827-844*罗马人
102 塞尔吉乌斯二世(SergiusⅡ)*844-847*罗马人
103 利奥四世(St.LeoⅣ)*847-855*罗马人,振兴教会,反撒拉森人
104 本尼狄克三世(BenedictⅢ)*855-858*罗马人
105 尼古拉一世(St.NicholasⅠ)*858-867*罗马人,维护教权,罚PHOTIUS*大教皇
106 阿德里安二世(AdrianⅡ)*867-872*罗马人,君城第四会议
107 约翰八世(JohnⅧ)*872-882*罗马人,唯一由教皇祝圣的英王
108 马里努斯一世(MarinusⅠ)*882-884*GALLESE人
109 阿德里安三世(AdrianⅢ)*884-885*罗马人
110 司提反五世(StephenⅤ)*885-891*罗马人
111 福尔摩苏斯(Formosus)*891-896*PONTUS人,引德王反对SPOLET党,审FORMOSUS*死后尸骨被斯提反六世起出审判
112 卜尼法斯六世(BonifaceⅥ)*896-896*罗马人
113 司提反六世(StephenⅥ)*896-897*罗马人
114 罗马努斯(Romanus)*897-897*GALLESE人
115 狄奥多尔二世(TheodoreⅡ)*897-897*罗马人
116 约翰九世(JohnⅨ)*898-900*TⅣOLI人
117 本尼狄克四世(BenedictⅣ)*900-903*ALDEA人
118 利奥五世(LeoⅤ)*903-903*罗马人*被关入监狱和谋杀
119 克里斯托弗(Christopher)*903-904*罗马人
120 塞尔吉乌斯三世(SergiusⅢ)*904-911*罗以人,受制于THEODO,&娼妇政治&开始
121 阿纳斯塔斯三世(AnastasiusⅢ)*911-913*罗马人
122 兰多(Lando)*913-914*SABINA人*可能是最后一个有独特称号的教皇
123 约翰十世(JohnⅩ)*914-928*I MOLA 人,驱撒拉森人与南意
124 利奥六世(LeoⅥ)*928-928*罗马人
125 斯德望七世(StephenⅦ)*929-931*罗马人,受制于ALBERIC司提反八世
126 约翰十一世(JohnⅪ)*931-935*罗马人
127 利奥七世(LeoⅦ)*936-939*罗马人,受制于ALBERIC
128 司提反八世(StephenⅧ)*939-942*罗马人,受制于ALBERIC
129 马里努斯二世(MarinusⅡ)*942-946*罗马人,受制于ALBERIC
130 阿加佩图斯二世(AgapetusⅡ)*946-955*罗马人,俄王圣OLGGA领洗
131 约翰十二世(JohnⅫ)*955-963若望十二世*给德皇OTTO加冕*被谋杀,&娼妇政治&结束
132 利奥八世(LeoⅧ)*963-965*罗马人,OTTO主持选举*复位
133 本尼狄克五世(BenedictⅤ)*964-964*罗马人
134 约翰十三世(JohnⅩⅢ)*965-972*罗马人若望十三世
135 本尼狄克六世(BenedictⅥ)*973-974*罗马人*被谋杀
136 本尼狄克七世(BenedictⅦ)*974-983*罗马人,在OTTO助下被选,思改革
137 约翰十四世(JohnⅩⅣ)*983-984*PETRUS PAPIENSIS
138 卜尼法斯七世(BonifaceⅦ)*984-985*为CREOCENTIUS家族所立
139 约翰十五世(JohnⅩⅤ)*985-996*罗马人
140 格列高利五世(GregoryⅤ)*996-999*加冕OTTO Ⅲ,改革教会*第1位德国籍教皇
141 西尔维斯特二世(SilvesterⅡ)*999-1003*罗马人*第1位法国籍教皇
142 约翰十七世(JohnⅩⅦ)**罗马人
143 约翰十八世(JohnⅩⅧ)**罗马人
144 塞尔吉乌斯四世(SergiusⅣ思齐四世)**罗马人*东方分裂,
145 本尼狄克八世(BenedictⅧ)**为亨利二世圣帝加冕
146 若望十九世(JohnⅩⅨ)**会议弃绝阿尔比异端
147 本尼狄克九世(BenedictⅨ) *幼年登基*其间与西尔维斯特三世(SilvesterⅢ*罗马人)轮流在位,但西尔维斯特三世选举有效性被质疑,顾西尔维斯特三世不被认为是正式教皇,提供其名号仅供参考
148 格列高利六世(GregoryⅥ)**罗马人,欲从本笃手中解放教会
149 克雷芒二世(ClementⅡ)**德人,SAXONY议会废三教皇之立*第2位德国籍教皇
150 达马苏斯二世(DamasusⅡ)**德国巴伐利亚人*第3位德国籍教皇
151 利奥九世(LeoⅨ)**亚尔萨斯人,进行改革,恢复教权*第4位德国籍教皇
152 维克托二世(VictorⅡ)**德国人,为亨利三世拥立*第5位德国籍教皇
153 司提反九世(StephenⅨ)**洛林人*第2位法国籍教皇和第6位德国籍教皇
154 本尼狄克十世(BenedictⅩ)**洛林人
155 尼古拉二世(NicholasⅡ)**布艮地人,教皇由枢机选举*第3位法国籍教皇
156 亚历山大二世(AlexanderⅡ)**米兰人
157 格列高利七世(St.GregoryⅦ)**TOSCANO人,恢复教权,罚德皇亨利
158 维克托三世(VictorⅢ)**BENEVENTO人
159 乌尔班二世(UrbanⅡ)**法国人,维教权,发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第4位
& 乌尔班二世
法国籍教皇
160 帕斯加尔二世(PaschalⅡ)**AVENNA人,与亨利四世立约,废教会封建
161 基拉西乌斯二世(GelasiusⅡ)**GAETA人
162 加里斯都二世(GalixtusⅡ)**布艮地人(法)拉特郎大公议会*第5位法国籍教皇,在1123年举行第一届拉特朗大公会议
163 洪诺留二世(HonoriusⅡ)**IMOLA人
164 英诺森二世(InnocentⅡ)**罗马人,拉特朗Ⅱ会议*在1139年举行第二届拉特朗大公会议
165 切莱斯廷二世(CelestineⅡ)**CITTA DI CASTELO人
166 卢西乌斯二世(LuciusⅡ)**波罗尼亚人
167 尤金三世(EugeneⅢ)**比萨人,兰斯议会修订修女会规
168 阿纳斯塔斯四世(AnastasiusⅣ)**罗马人
169 阿德里安四世(AdrianⅣ)**LANGLEY人*唯一的英国教皇
170 亚历山大三世(AlexanderⅢ)**瑟纳人,与德皇争保留列圣品权*在1179年举行第三届拉特朗大公会议
171 卢西乌斯三世(LuciusⅢ)**路卡人,弃绝瓦尔登异端
172 乌尔班三世(UrbanⅢ)**米兰人
173 格列高利八世(GregoryⅧ)**BENEVENTA人
174 克雷芒三世(ClementⅢ)**罗马人
175 切莱斯廷三世(CelestineⅢ)**罗马人,年老登基
176 英诺森三世(InnocentⅢ)**教权极盛诸国臣服,十字军,拉特郎第四
& 英诺森三世
次大会,会议订圣体规每年一次*在1215年举行第四届拉特朗大公会议
177 洪诺留三世(HonoriusⅢ)**罗马人反对阿尔比,批准方济各和圣多明我会
178 格列高利九世(GregoryⅨ)**与德肋特烈合,又绝之
179 切莱斯廷四世(CelestineⅣ)**米兰人
180 英诺森四世(InnocentⅣ)**热诺亚人,里昂会议弃绝肋特烈*在1245年举行第一届里昂大公会议
181 亚历山大四世(AlexanderⅣ)**ANAGNI人
182 乌尔班四世(UrbanⅣ)**TROGES人*第6位法国籍教皇
183 克雷芒四世(ClementⅣ)**法国人*第7位法国籍教皇
184 格列高利十世(GregoryⅩ)**意大利人,订秘密选举教皇法*在1274年举行第二届里昂大公会议
185 英诺森五世(InnocentⅤ)**撒瓦人*第8位法国籍教皇
186 阿德里安五世(AdrianⅤ)**葡萄牙人
187 约翰二十一世(JohnⅩⅩⅠ)**热诺亚人*第一位葡萄牙籍教皇,在实验时由于房屋倒塌而伤重不治
188 尼古拉三世(NicholasⅢ)**罗马人,制订司铎日课
189 马丁四世(MartinⅣ)**法国人,弃绝裂教弥额尔*第9位法国籍教皇
190 洪诺留四世(HonoriusⅣ)**罗马人
191 尼古拉四世(NicholasⅣ)**意大利人
192 切莱斯廷五世(St.CelestineⅤ)**意大利人
193 卜尼法斯八世(BonifaceⅧ)**意大利人,主张教权高于王权,被禁
194 本尼狄克十一世(BenedictⅩⅠ)**意大利人
195 克雷芒五世(ClementⅤ)**法国人,移亚味农,屈从法王*教廷从罗马迁到法国亚维农,第10位法国籍教皇,在1311年&1312年举行维埃纳大公会议
196 若望二十二世(JohnⅩⅩⅡ)**与法王交恶,谴责CADURCO会议*第11位法国籍教皇
197 本尼狄克十二世(BenedictⅩⅡ)**法国人,苦行士,百年战争起*第12位法国籍教皇
198 克雷芒六世(ClementⅥ)**法国人,黑死病横扫欧洲*第13位法国籍教皇
199 英诺森六世(InnocentⅥ)**法国人,德皇查理四世废弃教皇选皇帝权
200 乌尔班五世(UrbanⅤ)**法国人*第15位法国籍教皇
201 格里高利十一世(GregoryⅩⅠ)**法国人,返回罗马*第16位法国籍教皇,教廷迁回罗马
202 乌尔班六世(UrbanⅥ)**那不勒斯人,法国派另选西方裂教*&教会大分裂&开始,罗马与亚维农各立教皇。
203 卜尼法斯九世(BonifaceⅨ)**那不勒斯人
204 英诺森七世(InnocentⅦ)**意大利人
205 格列高利十二世(GregoryⅩⅡ)**宣布退位*
206亚里山大五世()
207 约翰二十三世()
在1414年&1418年举行的康司坦大公会议中退位,推举双方都接受的教皇马丁五世,&教会大分裂&结束
208 马丁五世(MartinⅤ)**罗马人,COUSTANCE议会结束分裂*在1431年举行弗罗伦斯大公会议
209 尤金四世(EugeneⅣ)**威尼斯人,反对贩卖黑奴
210 尼古拉五世(NicholasⅤ) **意大利人,建图书馆
211加里斯都三世(CalixtusⅢ)**西班牙人,发起十字军*第一位西班牙籍教皇
212 庇护二世(PiusⅡ)**瑟纳人,自人文主义转变
213 保罗二世(PaulⅡ)**威尼斯人,反对近亲主义*尤金四世的侄子
214 西克斯图斯四世(SixtusⅣ)**撒瓦人,建西斯督堂,启用近亲*方济会的成员,建设了以他自己为名的西斯汀教堂,招聘当时的艺术家,将早期文艺复兴带入罗马
215 英诺森八世(InnocentⅧ)**热诺亚人,启用近亲,扑杀女巫
216 亚历山大六世(AlexanderⅥ)**西班牙人,用近亲,划分世界范围*第2位西班牙籍教皇,卡利克斯特三世的侄子,号称爱神。
217 庇护三世(PiusⅢ)**瑟纳人
218尤利乌斯二世(JuliusⅡ)**SAVONO人,扩建圣保罗大殿,战神教皇
219 利奥十世(LeoⅩ)**佛罗伦萨人,路德叛教,智慧之神。
220阿德里安六世(AdrianⅥ)**荷兰人主张改革*第一位荷兰籍教皇
221 克雷芒七世(ClementⅦ)**佛罗伦萨人,弃绝英王亨利八世
222 保罗三世(PaulⅢ)**罗马人,教会尊重印第安人的权利,批准耶稣会,开特里腾会议
223尤利乌斯三世(JuliusⅢ)**罗马人,英玛丽女王恢复与罗马关系*1552.8圣方济各&沙勿略抵达中国上川岛
224 马塞勒斯二世(MarcellusⅡ)**意大利人
反改革时期
225 保罗四世(PaulⅣ)**那不勒斯人,立裁判,否认伊丽莎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226 庇护四世(PiusⅣ)**米兰人,批准特里腾会决议
227 庇护五世(PiusⅤ)**西班牙人,改革内部,立传信部,胜回军
228 格列高利十三世(GregoryⅩⅢ)**意大利人HUGUENOT.改革立法* 1582年推行格里历(公历)
229 西克斯图斯五世(SixtusⅤ)**意大利人继续改革工作
230 乌尔班七世(UrbanⅦ)**罗马人
231 格列高利十四世(GregoryⅩⅣ)**意大利人
232 英诺森九世(InnocentⅨ)**波罗尼亚人
233 克雷芒八世(ClementⅧ)**弗罗棱斯人,利玛窦来中国
234 利奥十一世(LeoⅩⅠ)**弗罗棱斯人
235 保罗五世(PaulⅤ)**罗马人,谴责英宣誓
236 格列高列十五世(GregoryⅩⅤ)**波罗尼亚人
237 乌尔班八世(UrbanⅧ)**弗罗棱斯人,味增爵会立
238 英诺森十世(InnocentⅩ)**罗马人,结束战争和平共处,罚杨塞说
239 亚历山大七世(AlexanderⅦ)**瑟纳人,对中国礼仪宽容派代表
240 克雷芒九世(ClementⅨ)**意大利人
241 克雷芒十世(ClementⅩ)**罗马人,英国迫害教友
242 英诺森十一世(InnocentⅩⅠ)**英国阴谋处死许多教友
243 亚历山大八世(AlexanderⅧ)**威尼斯人
244 英诺森十二世(InnocentⅩⅡ)**那不勒斯人,严禁任用近亲
245 克雷芒十一世(ClementⅩⅠ)**意大利人,禁止中国礼仪
246 英诺森十三世(InnocentⅩⅢ)**罗马人,中国禁教,教皇主宽容
247 本尼狄克十三世(BenedictⅩⅢ)**意大利人,中国教难
248克雷芒十二世(ClementⅩⅡ)**弗落棱斯人,禁绝圬人党
249 本尼狄克十四世(BenedictⅩⅣ)**严禁中国礼仪,引起长期教难
250 克雷芒十三世(ClementⅩⅢ)**威尼斯人,若瑟芬主义
251 克雷芒十四世(ClementⅩⅣ)**解散耶稣会
252 庇护六世(PiusⅥ)**法国革命中被劫往法国,死于彼
253 庇护七世(PiusⅦ)**8.20出生于CESANA被法人劫持,恢复耶稣会,恢复传信部
254 利奥十二世(LeoⅩⅡ)*-*出生于FABRIANO联结奥匈之梅特温
255 庇护八世(PiusⅧ)*-*出生于CIGOLI英国爱尔兰教会获解放
256 格列高利十六世(GregoryⅩⅥ)*-*出生于BELLUNO英国牛津运动
257 庇护九世(piusⅨ)*-*出生于SENIGALLIA无染原罪瞻礼,反唯理,梵一会议,失土地
教皇国消失以后
258利奥十三世(LeoⅩⅢ)*-*出生于ANAGNI劳工通牒,兴哲学,圣经,法国仇教
259 庇护十世(St.PiusⅩ)*-*出生于RIESE,订法典,重圣体,反现代主义,欧战起
260 本笃十五世(BenedictⅩⅤ)*-*出生于热诺亚,促进停战,实施新法,推动传教
261 庇护十一世(PiusⅩⅠ)*-*出生于米兰,订拉特郎和约,创进行会反法西斯西班牙内战*与意大利签订拉特兰条约,确立梵蒂冈成为一主权国家
262 庇护十二世(PiusⅩⅡ)*-*出生于罗马,二次大战从事和解,开放枢机,定圣母升天
263 若望二十三世(JohnⅩⅩⅣ)*-*出生于BEIGAINE,主张教会开放改革,议开大会,修法典倡合一运动
264 保禄六世(PaulⅥ)*-*出生于CONCESSIO,召开梵二,订新礼,办外交,出国访问*最后一位以三重冠加冕的教皇
265 若望&保禄一世(John PaulⅠ)*-*BELLUNO在位不足一月*首位教皇在生时自称&一世&;首位双名教皇.中国称之为&约翰&保罗一世&
266 若望&保禄二世(John PaulⅡ)*-*波兰人,生于WADOⅥCE,行新法重订拉特郎和约,历史上出行最多的教皇,遍游世界*第一名波兰籍教皇
267 本笃十六世(BenedictⅩⅥ)*& *前任,为第八位德国籍教皇,本名:约瑟夫&阿来士&拉辛格&Joseph Alois Ratzinger&
268方济各(Francis[4]& )*&今*阿根廷人,他是1300年来第一个非欧洲籍的教皇。
热门关键词排行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下天主教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