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民族主义只有弱智骚年才搞,是真的吗

查看: 1554|回复: 35
[转帖]警惕:一种不健康的“汉民族主义”情绪
参加活动:0 次组织活动:0 次
& && &最近,一些网民打着复兴汉族民族服饰文化的幌子,以《汉网》为基地,以祭奠历史上的所谓“汉民族英雄”袁崇焕为由头,在互联网上宣泄一种“汉民族主义”情绪。hepingfox把这股情绪引到了《红网论坛》(见《失落的文明—汉民族服饰》),鹤喻先生把它发挥得尤为偏激。作为一名网友,我觉得也有必要说几句话,供大家参考,以正视听。&br/&& & &br/&& && &&&一、不宜脱离中华民族整体概念来单独谈什么汉族文化复兴问题&br/&&br/&& && &&&汉族,原称“华夏族”,它从一开始就是我国各地的原始部族在中原地区互相碰撞、交融而形成的民族,后同其他分支的民族又逐渐同化、融合,到汉代,称为汉族。而且,在中国历史上,汉族与其他民族的同化、融合过程一直没有停止过。汉族与其他民族的不断同化、融合过程,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壮大过程。从人口数量看,汉族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我国现有的56个民族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3%,少数民族占7%左右。今天,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华民族的复兴,也就是汉族包括各少数民族的复兴,根本就不存在哪种民族文化单独复兴的问题。&br/&& & &br/&& && &&&二、汉族服饰的变迁并不等于汉民族文化的消亡&br/&&br/&& && &&&人类的服饰从来就是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在保证衣物的蔽体、保暖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其式样总是随不同时代的物质、技术条件以及审美观念的变化而变化。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汉族的服饰也是一样。不能说只有汉唐或宋明时期的“长衫”就是汉装,我们今天的“唐装”、“中山装”就不是汉装。如果要追根溯源,那岂不要追到殷商时期的“上衣下裳”那种服饰去了?这显然是很荒唐的。&br/&& && &&&再说,“文化”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服饰仅是其物质层面的一个小部分。一种民族服饰样式的消亡,并不等于一个民族文化的消亡。我们一直都在写汉字、说汉语,用汉文化的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在我国历史上,汉文化从来就没有消亡过(包括元朝和清朝),相反,它一直处于中国文化的主导地位(也包括元朝和清朝)。今天,它仍是我们国家的一种“主流”文化,又哪来的什么“汉人的危 机”?&&&br/&& & &br/&& && &&&三、不能在封建统治者和人民之间划等号,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辨证地分析问题&br/&&br/&& && &&&持这种“汉民族主义”情绪者的一个最突出的错误,就是混淆逻辑概念,把宋、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的封建政权之争简单地等同于民族之争,在元、清统治者和蒙古族、满族人民之间划等号,在宋、明统治者和汉族人民之间划等号,因而假借祭拜岳飞、文天祥以及袁崇焕等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为名,今天还公然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挑起一种民族敌对情绪。他们对历史的认知水平甚至比不上一个封建文人,连元代诗人张养浩都知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坡羊•潼关怀古》)封建政权的兴亡更替,不等于民族的兴亡更替。不管是哪个封建政权兴起或者消亡,受苦受难的永远是各族人民。&br/&& && &&&当然,我不否定,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岳飞、文天祥,包括袁崇焕,也的确体现出了一种他们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正像我们把战国时代的屈原爱他的祖国——楚国的那种爱国精神,视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源头一样,他们的这种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也同样是我们伟大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组成部分。但是,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有不同的具体内容。我们今天所应肯定的是那种精神实质,而不是它的具体内容。不管是战国时代的齐、楚、燕、韩、赵、魏、秦,还是后来的宋、金、元、明、清,在今天而言,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段历史。这一点要切记把握好,否则,就会得出荒谬的结论来。&br/&& & &br/&& && &&&四、这种“汉民族主义”实质上是“大汉族主义”的翻版,又加了一点“复古主义”的佐料&br/&&br/&& && &&&我这里称其为“大汉族主义”和“复古主义”,并非乱扣“帽子”,因为其言论的确找不到比这更合适的东西来概括或形容。试问:在我们民族大家庭中人口占总数97%、其文化居“主流”地位的汉族,还要把它单列出来,借中华民族复兴之名,大谈什么汉族复兴,这不是搞“大汉族主义”是什么?再试问:当历史已进入21世纪,在科学技术已十分普及,网络文明已渗入人们生活各个层面的现代社会,还要号召大家来穿什么汉唐长衫子,摆出一副酸溜溜的儒生架势,这不是搞“复古主义”又是什么?&br/&& && &&&所谓“大汉族主义”,这是一个历史话题的继续。&br/&& && & 一九五三年,毛泽东曾专门撰文对此进行了批判,指出:“如果我们现在不抓紧时机进行教育,坚决克服党内和人民中的大汉族主义,那是很危险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 1977年4月第1版)&br/&& && &&&四年前,部分网民在《华军世界在线》上宣扬赤裸裸的“大汉族主义”论调,说什么汉民族是“先进民族”,少数民族是“落后民族”,严重地伤害了少数民族兄弟的感情,于是之等网友纷纷发贴对其进行了批驳。&br/&& && &&&今年,想不到一些网民借农历甲申年(明王朝灭亡360年)之机,又把“大汉族主义”改头换面在互联网上推了出来。在他们的键盘任意敲打之下,“汉族”又莫名其妙地变成了一个可怜兮兮的“弱势民族”。他们把“汉族”打扮成一个饱受侵凌,满身伤痕的被损害者形象,招摇过市,宣泄一种强烈的“汉民族主义”情绪,真是令人啼笑皆非,而又不能不引起警惕。 &br/&& && &&&有一个问题必须特别澄清,我们今天所提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决不是复古。它是前进而不是倒退。西方曾经也有过一场“文艺复兴”运动,也不是回复到亚理士多德、柏拉图时代,而是要冲破中世纪的黑夜,开创一个崭新的工业文明时代。我们所要复兴的是一种顽强的民族凝聚力,一种坚定的民族自信心,一种充满活力的民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广纳百川,站在世界现代文明的巅峰,开创我们民族的美好明天!这不是穿几件“长衫子”,吊唁几个历史亡灵,就可以解决问题的。&br/&& & &br/&& && &&&说实话,从《汉网》上发的几张题为“拜祭民族英雄袁崇焕”的照片上那些头留现代发式、脚穿现代皮鞋、套一件所谓的汉唐长衫、露出半截子现代裤管的汉民族的“孝子玄孙们(他们自以为是)”的打扮看,我并没有感觉到汉族服饰文化的威严与优美,相反,觉得这是对现代文明的否定和对汉族传统服饰文化的亵渎!像什么?不伦不类的,简直是一种文化垃圾。&br/&& && &&&甲申年的“汉民族主义”情绪可以休矣!&br/&& && &&&顺便说一句:笔者也是汉族。&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9:54:50编辑过]
参加活动:0 次组织活动:0 次
拜托,不是原创的东西也要注明是<转贴>嘛!象这篇老早就出现,早被驳的体无完肤的东西你也好意思贴出来.不明真象的人还以为是你写的,真受不了你了.[s:40][s:40][s:40]
参加活动:0 次组织活动:0 次
&p&当然,你也许就是写这文章的周行易先生,那为什么不把你博客里的反驳也贴出来呢?我来帮你吧!&/p&&p&轩辕民 &/p&&p& 22:13:43 &br/&同意阁下对如今一些偏激现象的评论,我也反对拿过去的民族争端来影射当今的民族关系,此实属祸国殃民之举,也是我们应该警惕的,但有些地方我不敢苟同。&br/&1.阁下将“APEC马褂”、“中山装”归为汉族传统服饰缺乏依据,服饰的演变必须遵循延承性,如此我们追根溯源可以发现,“APEC马褂”(就是阁下所称呼的“唐装”)起源于满族的传统服饰——马褂,而“中山装”则完全是当时的新生服饰,因此这两种服饰都不能算作汉族服饰。&br/&2.阁下认为一种民族服饰的消亡不代表一个民族文化的消亡,但这不能说明民族服饰不具备作为文化载体的重要性。文化必须有物质作为依托,徒具所谓的“精神层面”,文化也只是一个空壳罢了。虽然说汉族文化没有消亡,但如今流失现象严重,恢复汉服也正是为了借助这种载体来恢复传统的汉族文化。&br/&3.阁下认为汉族人穿汉族传统服饰是复古,有“穷酸相”,那又如何看待满族朋友穿旗装祭祀先祖、朝鲜族朋友穿传统服饰庆祝节日呢?我想阁下一定混淆了“复古”和“传统”这两个概念,希望阁下在这一点能有清楚的认识。 &br/& &/p&&p& &br/& 轩辕民 &/p&&p& 22:22:25 &br/&谈到追根溯源的问题,我还有需要补充的,文化上的追根溯源不是字面上的“化石考古”,我们这里讨论的文化源泉也应该指的是成型或者说发展相对成熟的文化。&br/&我在这里做出反驳不是想扳倒对方,而是希望通过讨论,双方都能产生一些新的观点。倘有冒犯的地方,还请包涵。 &br/& &br/&&/p&
参加活动:0 次组织活动:0 次
&p&呵呵...刚刚闭幕的全会把常用的\&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表述改为\&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是有深新之意的.此中华儿女专指的汉人..尔等不会说党的全会\&不健康\&破坏\&中华民族大团结\&吧...呵呵...&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6:45:10编辑过]
参加活动:0 次组织活动:0 次
&font face=\&新宋体\&&我们要和祖先一样,极大的应用汉家的大智慧,自强不息、屡败屡战的将救族进行到底。若想真正复兴华夏汉族,必须从先祖立族之本开始,重新找回“华”、“夏”、“耻”的基本内涵。“华”之内涵谓衣章之美,故要从汉服着手,重新找回“华”字;“夏”之内涵谓礼仪之大,故从汉礼着手重新找回“夏”字。“华”、“夏”二字谓华夏汉族对外的主要表征,我们首先要找回他们,找回表征还不是真正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通过华夏外现表征的寻回,而真正找回我们华夏汉族的真正内在文明。 内在文明要从知“耻”学起。 &br/&&br/&华夏汉族的觉醒,自强、自尊,是我们自己的事,我们不针对世界任何友好的民族。我们要争得世界任何友好的民族的支持。只有华夏汉族的真正苏醒和重生,才可能找回华夏汉族的真章,才可能有华夏汉族的真正复兴,只有一个自信、自尊、强大的华夏汉族做为当今“中华民族”的领导主体,才能带来未来“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才能真正的善待其他民族,才能与世界民族共存亡。 &br/&&br/&因华夏汉族还在植物人状态,广大的汉族后人还未觉醒,我们要真诚的呼唤他们,而不是随意的指责他们。他们是我们的族人,而不是敌人。 &br/&&br/&随着华夏汉族的救族运动的扩大,将会有更多的觉醒的族人和投机分子以及各种力量参与其中,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真诚无私的救族心才行。大浪淘沙,历史无情。 &/font&&br/&&br/&
参加活动:0 次组织活动:0 次
&p&想着肯定会有人顶贴的,哈哈,结果就真的蹦出来几个.&/p&&p&首先声明,此文章属转贴,发贴时忘记注明了,我修一下.&/p&&p&不过有一点,此文章的作者观点我很同意.&/p&&p&是什么东西刺痛了你们,让你们蹦出来反驳,呵呵,有可能这篇文章刺到你们内心深处的最怕触及到的问题.&/p&&p&其实说真的本来很懒的再和你们论这个理的,关于汉服的贴基本上百分之八九十的网友都处于厌恶状态,不用我说,你们也应自己能感觉出来的.只是看到这两天关于这类的贴子又多起来了,才发和转了几个贴..&/p&&p&我也是有些无聊了,哈哈.算了,由它去吧,不看,不闻,心静就行.&/p&&p& &/p&&p&&br/& &/p&[s:27][s:27][s:27][s:27][s:27][s:27]
参加活动:0 次组织活动:0 次
&p&哈哈,仅仅是加了个转贴,居然又要审核了.&/p&&p&汉服推广者估计要开心了.&/p&&p&[s:23][s:23]&/p&&p&此类贴子以后一律不看,一律不回了.&/p&&p&有位网友说过,不和弱智及顽固不化的的**争论,相当同意此观点.........&/p&
参加活动:0 次组织活动:0 次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宋豫人&/i&在 6:35:00的发言:&/b&&br/&&p&呵呵...刚刚闭幕的全会把常用的\&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表述改为\&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是有深新之意的.此中华儿女专指的汉人..尔等不会说党的全会\&不健康\&破坏\&中华民族大团结\&吧...呵呵...&br/&&/p&&br/&&/div&&p&此中华应是广义的吧&/p&
参加活动:0 次组织活动:0 次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土暖气&/i&在 10:28:00的发言:&/b&&br/&&p&此中华应是广义的吧&/p&&/div&&p&我们已认识到在国内只有\&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外只有\&中华儿女\&...国内外都没有所谓的\&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大蒙古国的蒙古人\\韩朝的朝鲜人\\俄罗斯国的俄罗斯人\\等等不是中华儿女...\&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中华儿女\&这种表述才是正确的...&br/&在海外没有你说的广义中华概念...华人指的是汉人后裔...呵呵...&/p&
参加活动:0 次组织活动:0 次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一叶倾城&/i&在 9:58:00的发言:&/b&&br/&&p&哈哈,仅仅是加了个转贴,居然又要审核了.&/p&&p&汉服推广者估计要开心了.&/p&&p&[s:23][s:23]&/p&&p&此类贴子以后一律不看,一律不回了.&/p&&p&有位网友说过,不和弱智及顽固不化的的**争论,相当同意此观点.........&/p&&/div&&p&&/p&呵呵...那这一叶就倾不了城了...可惜了...呵呵...
Powered by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
&|&&|&&|&&|&&|&&|&&|&&|&&|&&|&&|&&|&
& 今天是:&&& 欢迎您光临[3edu教育网]!本站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您最希望得到的,正是我们最乐于献上的。
◆您现在的位置:&&>>&&>>&&>>&&>>&论文正文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
&&&&将本站加入收藏,以便日后访问。&&&&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而且还会把向西方学习当成崇洋媚外而加以批评。反对西方最终导致了盲目狭隘的排外。另一方面,在西方的侵略之下,中国的民族主义承受不了既反对西方又反对国内专制的双重重任(太平天国运动带有这种倾向,结果走向了失败)。同时,它也需要认同一种身份和秩序,寻找精神寄托,否则民族国家情感就变成无指向的精神流浪。在这种情况下,通常的情况就是民族主义认同国内的统治秩序,无论其为专制或民主。这使得中国的民族主义带有强烈的保守主义特征。综合这两方面,中国民族主义就具有特殊的特征:对外激进排外,甚至走向闭关锁国;对内则积极肯定现存的政治秩序。激进和保守奇妙混合构成了中国近代以来民族主义的精神气质。中国民族主义存在各种问题的症结所在就是中国民族主义与西方所不同的产生背景和实质内容。&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民族主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具有情绪化的倾向。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西方的压力而出现的。西方的各种压力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侵略,然而大多数民族主义者经过记忆的重构将这些转换为资本主义精心的政治阴谋,因此没有摆脱传统的情绪化反应这一模式。这一模式可能很激烈,但也不会很持久。如果他们认为压力减弱,反西方的情绪也会渐趋平缓。情绪化的民族主义只是暂时的、盲目的、非理性的。这一特征是一直缠绕着中国的民族主义而挥之不去。以王小东等代表的民族主义知识分子试图在理论上建构民族主义,摆脱单纯地由民众情绪来主导民族主义,使其不断地走向成熟,走向一种理性的、持久的、理论化的民族主义。王小东以西方的生存空间理论、社会进化论等重新构造民族主义,并带有很强的种族主义倾向。从理论上来说,这样的改变使得中国的民族主义在对外方面不同于传统的民族主义,它更带有扩张性而不是封闭性,更带有侵略性而不单单是防卫性。这点新的变化值得注意。但这样的变化不足以摆脱情绪化的缺点,恰恰因为其理论的极端性而产生的非理性冲动加剧了情绪化。&
&&&&这种情绪化也表现在民族主义的言说之中。王小东们希望痛快淋漓,在国家外交方面,要加强军备,反抗霸权,要敢于战斗,除强扶弱。这样的情绪也表现在民族主义知识分子的言说中,他们蔑视纠缠于细节和逻辑的学者,认为是迂腐和"胡搅蛮缠"的表现。他们的文章希望痛快淋漓,气势磅礴,不拘逻辑,而以震撼力来感染读者。这样的情感宣泄极易走向口号似的呐喊,甚至是非理性的狂妄与自负。王小东曾在文章中这样评价现代中西方思想家,他说:"在现代,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西方并没有出什么像样的思想家(在自然科学领域,西方确实还在涌现一些伟大的思想家)。西方的那些'伟大思想家'往往只是在那里自私地谈论自己的那点小利益,伪善地装装'博爱'、麻痹麻痹处于边缘的第三世界人民而已。虽然中国的主流知识分子迄今为止表现得比西方的知识分子更思想贫乏、更弱智,但我相信,21世纪人类伟大的思想家多半将出在中国。"[19]&
&&&&中国民族主义的另外一个致命缺陷在于其内容空洞化,仅仅成为一个"巨大而空洞的符号"(许纪霖语)。民族主义的情绪化特征使得其从根本上无法提供关于国家的建设性的意见和问题解决办法。它过分强调国家本位,以国家作为一个不加划分的利益主体,而构成国家的最基本单位--个人却没有得到考虑。民族主义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只是在民族关系或者在民族国家关系方面表现出一种情绪、姿态和策略,但在国家内部如何发展(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没有任何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在经济方面的持久动力,经济中的单位不是国家、民族,而是个人。缺乏对个人的关注、尊重和激励,空谈民族,无法获得这种经济发展动力。同样,过分强调民族国家的权力,忽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也与现代政治发展趋势相背。但不可否认,民族主义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在很多方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而其本身并没有提供发展经济或政治的具体方案。&
&&&&从上看出,中国的民族主义是由情绪支配的貌似强大的空壳,内在建设性的不足在于它没有从前现代的文化的种族的认同发展到民族国家的认同,没有从本能的爱国主义发展到理性的爱国主义[20]。而中国民族主义者甚至以文化的种族的认同忽视以至取代民族国家的认同,过分强调本能爱国主义的高尚,以贬斥理性的爱国主义的功利化。而这种转变必须通过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以民主的方式来保障国内的个人公民权利,使其认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及其价值体系和目标。民族主义的这一弱点已被一些学者洞悉,许纪霖一针见血地指出:"民族主义在中国,成为一个巨大而空洞的符号,徒有激情洋溢的爱国情绪,而始终缺乏稳定的、持恒的、为共同体的人们所基本认同的价值体系、社会制度和行为规范,而这些迫切需要建构和认同的实质性内容,恰恰又是中国的民族主义所最匮乏的。"[21]在论及九十年代的国族认同时,徐贲也透露出其过分依赖于文化的、历史的、种族的认同,他说:"由于缺乏价值内容和正面国族参照群体,九十年代的国族认同越来越依赖民族初发因素的维系,依赖自然或历史的象征(长江、黄河、长城、炎黄等等),形成了九十年代的民族主义脱离公民社会建设的趋势。这种民族主义所激励的情感爱国主义和民主公民社会的宪法爱国主义是不同的。其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缺乏后者所具有的民主价值内容,前者的国族认同需要极度地以疆域界定('我'与'非我')来弥补其内容限定的不足。"[22]中国民族主义以盲目而热情的自我认同来对抗其他民族国家,结果却是自身的迷失和空虚。并且它批评和排斥自由主义,断绝与自由主义的理论联系,通过批评自由主义获得自身的学术自性,这决定了它在国内政策方面也不得不对自由主义指手画脚,致使对于内政建设无法提出建设性方案。这造成它的理论的主要关注点囿于中国国际关系的领域。&
&&&&中国的民族主义者也认识到自身的这种弱点,因此也试图表达他们对于国内政策的看法[23]。然而,他们难以摆脱的情绪化的国家本位,没有认识到民族国家认同的现代内涵,对自由主义建设性意见的严厉批评,都导致他们的所谓构想只能够变成为另一种空洞的口号。&
&&&&从理论上来说,民族主义的思维逻辑经常是集体主义的。它的重心不在个人,而在于民族与国家。中国民族主义尤其如此。它认为:现代的世界最重要的政治单位是民族国家;由于生存空间是既定的,所以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是弱肉强食,完全是竞争的,相互争夺生存空间和资源,因此合作即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很有限的,在根本的国家利益和资源等方面则是完全竞争的;只有唤醒人们的尚武精神和民族主义情绪,通过民族国家的作用来实现民族利益。在这种逻辑之下,个人完全没有得到必要的关注,中国的民族主义把个人都看出无差别的个体,没有看到或不愿正视个人在利益和权利享有方面的巨大差别,没有看到不同个人在对待国家制度时产生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带来的认同危机。因此,中国的民族主义没有把着眼点落实在个人。&
&&&&民族主义要求任何个人都要忠诚于民族和国家,强调国家利益。民族国家是民族利益的代表和实现手段,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牺牲个人利益完全是正当的和高尚的。对国家的这种强调往往对政府缺乏防备。这使得它可能有意无意的成为专制政治的工具。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也就有可能完全笼罩在民族利益的巨大阴影之下。民族主义只看到了个人利益寓于民族国家之中,很少看到民族利益是有个人利益构成的。完全忽视个人利益,只能虚构出一个民族的整体利益。&
&&&&中国民族主义的主张及其存在的内在缺陷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然而更令人感到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从民族主义知识分子的情绪化口号转变成国家的对外政策基础。这种担心并不是不必要的,原发型的本能的民族主义热情会轻易点燃人们心中的压抑已久的激情,在内外压力下很容易爆发出来,包括中国高层领导也完全可能陷入民族主义情绪中。这样的结果是可能会造成民族主义者所意想不到的危害。从国际层面来看,中国必须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应该看到中美的关系是互动的博弈关系,而不是静止的。在这种博弈过程中,由于中美政治文化的差异,经常会出现信息和理解的沟通不畅,甚至出现相互的信任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的民族主义抬头,对美采取强硬态度,美国就会采取相应遏制态度,最终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中国受伤更严重。这不是危言耸听,萧功勤在其文章中详细分析了这样的一个互动的过程及其可能的结果[24]。另外,中国的民族主义如果进入政策层面,那么不仅仅对周边的国家产生威慑,更会增加他们的不安全感,促使他们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加强军备,导致东亚地区性的军备竞赛。实际上,世界除中东外,中国周边地区是最大的军火市场。&
&&&&这里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在一种可能的情形下,中国民族主义政策造成了四面树敌,群强环视的危险国际环境,但是这又却被民族主义者视为他们预言得到了准确的验证。孰不知,民族主义者的预言并不仅仅是一个结果,这种看法和实践本身就是参与、影响乃至塑造历史,是历史发展的构成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极端的民族主义政策才是导致恶果的罪魁祸首。&
&&&&在国内层面,民族主义面临如何处理溶入主流文明的问题,即民族主义与现代化之关系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国内学者多有论述。一般都认为以反西方为特征的民族主义很可能会走向排外锁国的道路。闭关锁国成为弱者反抗强者的一种方法。然而,九十年代的民族主义在经过改造,带有扩张性的特点。这一点是其他学者所没有注意到的。这也使得它对待现代化的态度上与传统民族主义有一定的区别,而结果却极有可能一致。传统的民族主义是主动地闭关锁国;当前的民族主义可能会因为其扩张性特点以及中国实力的逐渐强大给其他国家带来的不安全感而导致被孤立、敌视和遏制,被排除在世界经济体系之外而被迫走向封闭。另外民族主义虽然也在表面上承认国内人权的重要性,然而其关注焦点是关乎国家利益的外交领域。这使得其盲目认同既定政治制度,忽视公民自由和权利的建设与保障,于制度改革上没有建设性意见而显得过于保守。这些是对当前民族主义所可能产生消极后果的最坏估计。&
&&&&四、民族主义发展的三条路径&
&&&&民族主义本质上是通过对自己民族的认知而产生的强烈的认同感情。因而,它本身并没有多少完整的主张和系统的理论。因此,作为一种政治思潮或意识形态,它必然要与其他政治理论相结合,形成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政治社会理论,并以其作为整个民族的意识形态和信仰体系;另外它也可能以政治制度或者政治行为而体现出来。在英美等国家,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相结合,形成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或者说是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自由主义;而在二战前的德、意,民族主义也成为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等极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成分。而在因反抗外在压力的国家,民族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存在天然的联系。在我国近代历史上,民族主义也曾以文化保守主义、国家主义、三民主义等各种政治学说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在近现代领导的革命以及后来的建设也带有一定的民族主义成分,虽然共产党的正统意识形态??共产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存在重要的冲突。)因此,民族主义并不必然与任何一种学说不能共存,相反,它存在与任何一种学说结合的可能,包括自由主义。&
&&&&就中国的民族主义而言,其现实和未来发展可能产生三种方向:&
&&&&第一种发展路径:主要是以王小东的民族主义言路为代表,他试图将中国民族主义理论化。在其理论主张中,他主要借助于生存空间理论、社会进化论等西方的理论资源,包括尚武精神也是在西方得到充分体现,其中并没有多少来源于中国本身的资源。这反应出王小东的尴尬:一方面由于自然的感情,对中国文化整体上持坚定的肯定态度,然而却发现对其无可利用。此外,王小东关于国家内政方面的主张也试图建立在西方民主主义的基础上,这是其与自由主义唯一的相同之处。这样就显现出这种民族主义的总体理论框架和理论野心:它试图成为在国内实行民主主义,而在国家关系中,立足于以文化和种族认同而形成的国家利益,实行扩张性的强权武力政策。这实际上却成为民族主义的一个内在理论困境。民主主义无法与带有军国主义色彩的扩张性理论完美融合,即使能够融合,产生的民主主义也绝对不是自由的民主主义,而是畸变的极端的民主主义。&
&&&&这种民族主义在经过这样的理论建构之后,依旧带有强烈的情绪化、国家本位特征,并加上对于民族认同的错误理解、对于自由主义的批评等原因,造成其对于国家内在方面则缺乏明确而有力的主张,呈现出建设不足的弊端,而仅仅成为国际关系领域虚妄的口号。这些可以说是民族主义的自身学术建设路径所注定了的。&
&&&&第二种发展路径:民族主义批评和排斥自由主义,而试图从中国内在资源方面着手,认为中国的文化和文明要高于西方的文化,从而与新左派或各种文化主义相结合。中国内在资源以建国为届主要分为两部分,即中国古代的文明与制度和建国以来的毛式社会主义遗产。这样,民族主义就可能将目光回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上,与文化主义相结合,形成文化民族主义,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中国的文化主义者也经常是民族主义者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经济学者盛洪是这一方向的代表人物[25]。另一种可能是将注意力集中建国以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与新左派产生共鸣。民族主义者房宁就带有这一特征[26]。这两种发展途径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向中国内部来寻找理论的资源和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这表明其至少是持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认为中国的文化和制度可以与西方的相媲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中国的未来发展有不同于西方现代性的道路。另外,他们也都认识到传统的文化和制度与现时代存在明显的隔阂,因此"创新"也成为他们共同的工作。&
&&&&第三种发展路径:即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相互融合的道路。这种融合存在相当大的困难,这是因为上文提到中国民族主义的发生原因和背景与西方原发型的民族主义不同。在中国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一直存在着错位现象。民族主义在过分强调本国家,本民族,批评西方文化和制度,就极易从反对西方的价值理念,到反对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拒绝和批评自由主义;这样,自由主义又反过来批评民族主义的闭关保守,盲目排外等缺点。这导致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从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紧张,这种张力贯穿于中国的现代化努力过程中,始终没能够化解。&
&&&&理性的民族主义者应当认识到,虽然中国的当前民族主义以批评自由主义而确立自身的存在,但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并不是完全相互排斥,相反它们是相互补充的。两者之间在理论上有沟通的可能。在当前的条件下,中国的自由主义经过不断地发展,在理论上逐渐清晰和成熟,在态度上相当温和、宽容。而民族主义中一些理论也有可能与自由主义有共同的目标。如王小东在对国内建设的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了自由主义的民主理论。这些都为两者的融合准备了一定的基础。这方面的工作却没有得到多数学者的重视。秦晖是在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寻找契合点的少有学者。[27]他对盛洪的文章进行一定批评,并就其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来分析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各种理论关系,试图对两者的融合做一整体性思考。这一努力非常值得重视,因为它指出了中国民族主义的合理发展方向。但这个工作还远远不够,需要更多学者的关注和努力。&
&&&&应当说,以上民族主义的三种发展途径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未来中国民族主义的走向,但关键是哪一种发展对中国社会更有益、更合理。从这样角度看来,第三种路径显然是更合理的选择。建构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就需要重新审视和重新建构当前民族主义的理论基础。而如何弥合个人与国家,个人权利与国家利益、人权与主权、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成为两者沟通的关键。&
&&&&五、认真对待民族主义&
&&&&在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的今天,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是否选择,而是如何适应和参与的问题。这确实对当下民族主义构成了一个考验。在反思九十年代以来的民族主义之后,从总体上看出,它还没有真正建构成为一种合理的,能够凝聚民族精神,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力量。相反,它作为一种政治行动,它是中国国民对于外来压力的一种民族情绪化反应;作为一种学术思潮,试图为这种国民的情绪化行动提供合法性基础,显现出强烈的情绪化和空洞性缺点,缺乏建设性。并且,它还带有武力崇拜的扩张性特征。这些都可能将中国的未来发展引向不可知的危险歧途。&
&&&&因此,必须要认真对待当下的民族主义,将其导向和平的、开放的民族主义,而不是尚武的、封闭狭隘的民族主义。这样的转变需要重新思考,对九十年代以来的民族主义做出检讨。第一、在理论基础方面,民族主义必须祛除生存空间理论,极端的社会进化论等因素,以积极的开放心态建构和平的民族主义;第二、在国际领域,民族主义要以和平的方式参与国际活动,在尊重国际规则的情况下,谋求国家利益。当前国家之间的活动主要是围绕国家利益进行的合理竞争,虽然存在着冲突和资源的争夺,但更多的是相互的合作互利。国际规则也许并不够理想,在很大程度上,还不够公平,但解决的途径只有通过积极的国际事务的参与,努力加以改变。这也是世界发展的方向,由强力走向规则,由野蛮走向文明。第三、中国的民族主义必须落实到国内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建设,保障公民权利,这样才能完成重要的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第四、中国的民族主义应更积极地吸收自由主义中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寻找相互融合之路。&
&&&&无可回避的是,民族主义作为现代性的意识形态在中国未来的影响将持续长久。如果能够走向良性的发展道路,对于中国的未来将是积极的促进力量,而九十年代以来的民族主义发展方向则令人不能不感到丝丝隐忧。从目前来看,它虽然显示出一定的力量,但还不足以主导民众的情绪,不足以进入政策层面。而从长远看来,在各种变动因素的相互作用之下,民族主义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
&&&&注释:&&&&&[1]&参见许纪霖:"在巨大而空洞的符号背后",《另一种启蒙》,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年,第212页。&&&&&[2]&民族主义谋求独立话语权力和情感抒发在1995年以民意调查的形式出现,可以把当时由房宁、王小东等主持的《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看世界"的调查视为民族主义公共表达和进入知识界的前期准备。参见《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99年。)"编者的话"。&&&&&[3]&王小东:《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第3页。&&&&&[4]&关于文化民族主义在九十年代的复兴及其民族主义情绪的详细论述,请参见徐迅:《民族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50~156页。但徐迅在当时只注意到了民族主义诉诸传统文化而形成的文化民族主义,而没有注意到民族主义在后来的多元发展趋势及强烈地独立性诉求。&&&&&[5]&黎鸣:"90年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luwei/txt/liping2.htm&;&&&&[6]&王小东:"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论",《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5期,第70页。&&&&&[7]&王小东:"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论",《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5期,第71页。&&&&&[8]&王小东:"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论",《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5期,第71页。&&&&&[9]&何家栋:"中国问题语境下的主义之争--就'中国民族主义'与王小东商榷",《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6期,第101~111页。这篇文章针对王小东的文章进行了不厌其详地反驳。&&&&&[10]&王小东:《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第21页。&&&&&[11]&陈大白:"民族主义的中国道路--评王小东对中国民族主义的言说",《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3期,第102页。&&&&&[12]&何家栋:"中国问题语境下的主义之争--就'中国民族主义'与王小东商榷",《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6期,第108页。&&&&&[13]&参见王小东:《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第376页。&&&&&[14]&王小东:"自由主义与霸权",《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第59页。&&&&&[15]&参见王小东:《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第375页。&&&&&[16]&王小东:"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论",《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5期,第74页。&&&&&[17]&王小东:"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论",《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5期,第75页。&&&&&[18]&许纪霖:"在巨大而空洞的符号背后",《另一种启蒙》,第221页。&&&&&[19]&王小东:"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论",《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5期,第73页。&&&&&[20]&关于本能的爱国主义与理性的爱国主义可参考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的论述。&&&&&[21]&许纪&&&[2]&&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一文由3edu教育网www.3edu.net摘录,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温馨提示】3edu教育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损害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修正。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弱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