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农业供给侧结构构性改革是什么意思

& 到底为什么要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到底为什么要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核心提示:农业供给侧改革成了中央一号文件的第一热词。有很多的专家和行业人士已解读过,但大多未说明白。想了解的话,可以看看2016中国三
&农业供给侧改革&成了中央一号文件的第一热词。有很多的专家和行业人士已解读过,但大多未说明白。想了解的话,可以看看2016中国三农发展大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的讲话原文,当然也可以看看接下来文章中的二次分析。
当前国内的粮食形势是什么?现有的粮食体系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会出现三量齐增的局面?为什么粮食价格要&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种植结构该如何调整?这些问题,就是我今天想要再次表述的,主要是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的解读。
如何看待当前国内的粮食形势?
我国粮食12年连续增产,一个罕见且了不起的成就。然而农民兄弟现在面对的粮价下跌,收储部门现在面临的仓粮爆满,且我们每年的粮食进口总量还在增加。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粮食的供给之间出现了一些问题,反映了我们不能够再单纯依靠追求粮食产量。
粮食供给的结构失衡。比如我们有的农产品品种多,如玉米,年度性、阶段性供大于求了;有的品种缺,如大豆,每年都需要大量的进口。还有农产品的品质,应该说大路货还是多,优质的、品牌的还不多,还不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另外,为了努力地增加主要农产品的供给,长期以来我们在农业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有一些现在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副作用,比如,生态环境的破坏,这意味着我们过去的有些做法是不能持续下去做的。
去年,我国的粮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出现三量齐增的现象,按道理说一般不会出现,可是为什么就出现了呢?有关部门对粮食供求分析,我们现在中国消费的粮食,它的总需求量大约在12800亿到12900亿之间,产量只有12400亿,大概有四五百亿斤的缺口。
从这个角度来看,进口是必须和必要的,否则供求就有缺口了。缺口多大呢?四五百亿斤。进口进了多少呢?去年进口的粮食接近2500亿斤,历史上最高,那么这个缺口是500来亿斤,那么你补了这个之后还多出2000多亿斤。为什么有这样的情况呢?
进口,一部分是结构性需要,另一部分是价格竞争等因素。
大家分析一下进口的结构,2400多亿斤的进口量,这个进口里面有1600多亿斤是大豆。我们自己去年产了多少大豆,产了264亿斤大豆,加上进口的,意味着我们国家大豆的需求在亿斤,所以大豆需要这么多的进口。
总量缺口500亿斤,某一个品种的缺口是1500多亿斤,具体品种的缺口要填平,总量就多出来了,意味着除了大豆之外,大豆是我们供不应求的品种,但是除了大豆以外,其他的粮食品种中,一定形成了相当库存无效的。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家能分析出什么品种大概有多少?所以,你增了不是市场要的,你就要进口。有些品种,玉米生产出来了,市场不需要这么多就要进仓,这是我们当前生产中的农业生产面临的一大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要推进农业,推进粮食的供给侧的结构改革,至少在粮食生产上要调整品种结构,让我们的生产更加符合市场需要。
那么有些品种,我们为何要进口不自己生产呢?更严重的问题在于我们的生产成本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于是价格就高得多,从经营者和购买者的角度讲,同样的粮食,我干嘛要买贵的?所以下一步我们在供给改革上的任务是:既要生产高品质农产品,又要想方设法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现行的粮食体制是如何形成的?
1.产不足需,供不应求
1998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创造了当时的历史最高点,产量达到10264亿斤,后来由于种种复杂原因,1999年开始,粮食产量出现了连续五年的滑坡,到2003年,粮食总产量只有8640亿斤,五年年产量减掉了1632亿斤。当时粮食产量是产不足需,供不应求。
2.一改三补,提高种粮积极性
因为2003年,粮食产不足需,为确保粮食安全,中央下了决心,于是从年,把一号文件这个编号重新给予指导三农工作的文章。于是有了2004年含金量极高的一号文件,其中包括农村税费改革、减免农业税等改变农业本质的政策。
其次,第二大政策首次提出了财政要直接补贴农民,对种粮的农民给予直接补贴,对农民购买粮食给予补贴,对农民购买农用机械给予补贴等三项补贴。到日,农业税正式取消,且在2006年,中央又提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综合性补贴。现在四项补贴结合在一起,一年大约1700多亿的补贴,大大刺激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3.放开粮食供销市场,实行最低价收购政策
真正让粮食市场一下子火起来的是2004年,中央宣布全面放开粮食供销市场,允许多主体,尤其是民营经济成为粮食购销的主体,实现粮食多渠道购销。这样一来市场就自由了,种什么?卖什么?供不应求了怎么办?谷贱伤农了怎么办?
市场是把双刃剑,农民对市场既欢迎又害怕,这时国务院针对此明确提出对市场紧缺的主要粮食品种在主产区实行最低价收购政策。有了最低价收购政策,农民种粮就放心了,知道粮价的底线在哪里,有这个政策就不愁种出来卖不出去,因为国家可以直接收,可以大胆的种粮食。接下来便有了粮食产量的十二连增,粮食供求紧张的格局过去了。
4.最低价收购政策为何成了农民补贴政策?
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供销市场时,粮食的价格本身是由市场来定的。由于当时粮食供求关系紧张,粮食最低价收购制度只能起到一个对市场价格托底的作用,不让粮食掉下来太多。
最低价和以前的保护价是全面实行的,只对市场紧缺的粮食在主产区实行,只有当市场价跌到保价以下,政府才出手收购。政府出手收购市场上流通的粮食少了,价格回升,如果市价回到一定以上,政府就不收,继续按照市场价来运行。
一开始出台的最低价,因为本身是低于现实中的市场价的,所以价格仍然是由市场来决定。2004年、2005年全国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启动最低价收购,因为都在最低价以上,2006年有些地方开始启动,说明有些地方的粮价,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降下来了,降下来低于最低价,但是应该在2007年以前,也就是最低的价格收购,这是让农民放心的,不需要就没有出售,这是第一点。也就是说,2004年&2007年,有这样一个政策摆在那里,但是基本没有启动。
2008年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农业生产投入的各项要素价格都在不断的上涨。农民觉得再去种粮,赚头少了,积极性就降低了。所以从2008年开始,国家开始调整最低价,之后每年都调整,一直调到2014年。小麦价格2014年的最低价是1.18元,从2008年到2014年的7年时间提升了14%。
早籼稻价格从7毛提到2014年是1.35元,提了91%,中晚籼稻从7毛2提到1.38元,也提了大概91-92%,粳稻从7毛5提到2014年是1.55元,提了100%,翻一番。慢慢的随着成本的上升,逼着国家把最低价提高,因为不提高农民没有积极性。
这时候,我们发现最低收购价的目的和针对性发生了变化,一开始最低价就是粮食价格政策,对市场干扰不大,走到最后,变成了类似于对农民收入的补贴政策。
为何要市场定价,价补分离?
价补合一,混乱了市场信号
因为粮食价补合一,农民经常会搞不清楚粮食真实的市场信号。
比如,稻谷正常的市场流通价格是8毛多/斤,可我们为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把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提到了1.3毛/斤,那其实有四五毛钱是补贴给农民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四五毛钱直接以钱的形式补贴给农民,然后让粮食价格随着市场来走呢?这样一来,也许就不存在政府托价或粮价大跌的情况了。
另外,如果我国价格不与国际市场有效接轨,我们的农产品就很难具有国际竞争力,所以价格必须与市场接轨,但是基于我国农业当前生产成本过高,所以还必须给予农民补贴,增加其种粮的积极性。
不过12年粮食连续增产,已经说明了这个政策的正确性,只是当前的农业状况,价补合一不再适应了。所以,2016年一号文件就提出对玉米的改革要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价格不再承担补贴农民的功能。
价格竞争机制改革,价补分离
2015年9月份,国务院出台了玉米临时收储价格,从1.12元降到1元,玉米价格也开始回归,即便1元的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高得多。你要继续保持我们的市场,你就得把国外农产品挡在外面,挡在外面不能采取行政措施,不能强制性的,只能通过竞争机制。竞争就是我的价格在家门口能够抵得上国际价格。
这个问题上一号文件已经明确部署,今年要对玉米价格进行改革。不光是价格,价格竞争机制和补贴政策要进行改革。农民的损失政府要补贴上,这个补贴是价格以外的,和价格分开。
只有把价格分开,让国内产品的价格不比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贵,加工成其他的东西,才可以选择国内的产品,否则一定会选择便宜的东西。只有它的需求扩大了,生产出来的东西才好卖。现在我们的玉米这么多,什么原因呢?价格太贵,但是你要到中央政府申请玉米配额也很难,申请完也就是一百二十吨,所以东北的很多玉米只能关在关税保额。
我们的价格如果回归理性,这个企业都可以开展起来,需求会增加了。现在来说,政府部门从各个方面,以及粮食主产区的几个省份,通过这一段的调研、讨论和磨合,基本上意识已经形成了,最关键的一条,政府到底拿多少补贴补农民,这事对下来就行了,这涉及到财政预算,要经过人民代表大会。两会以后,会尽快出来,才不耽误老百姓的春耕,要不然种什么,怎么种,否则就搞不清楚。
很多关注农业的人问,玉米临储价格制度会不会取消?我认为是不会的,一个制度出台有其慎重的考虑和长远的意义,不是随随便便就出台了,但是对农民种植的新的补贴政策也将会在不久出台吧。
供给侧改革,种植结构怎么调整?
农业供给侧改革本质有三点:一是我们的生产一定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你不能市场有需求,你生产不来,市场没有需求的东西,你提供了很多;
第二是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提供供给?是继续以传统的大量消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方式还是用的理念、新的创新、新的科技,来降低供给的成本,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益;
第三是供给并不是完全被动去适应市场,也可以深究引导市场的需求,我们要激发新的需求,创造新的供给,比如我们将马铃薯主粮化,这样才能持续保持农业的活力。
小麦和稻谷的价格要不要改?
今年的一号文件里,主要粮食品的改革讲了两点,一是稻谷和小麦是继续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但是加了一个完善,继续执行和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玉米是一定要改革,是不是小麦和稻谷就可以不改?其实不然,今年一号文件讲了今年如何达到目标,就是完善。
为什么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小麦和稻谷是老百姓的口粮,玉米主要是工业原料和饲料,老百姓对口粮体制政策的变化的净关注程度会越来越高,敏感度高。
第二,小麦和稻谷受到的冲击不会那么大,因为它是有关税配额制保护的。有一条大家一定要理解,如果玉米的体制改革出了台,小麦和稻米的改革不跟上的话,那会出现大问题,因为底价关系乱了,如果老百姓发现小麦不能种,就多种玉米,这样一乱,粮食供求的平等结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
所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玉米的改革必须要先行,因为面临的矛盾非常的尖锐,但是小麦和稻米的改革,必须相继跟进,不能拖的时间太长。
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种植上主调玉米和大豆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两会上表示,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农业种植上主要是调减玉米库存和增加大豆产量产量。
现在粮食库存多,主要是玉米多。现在小麦供给基本平衡,大米是平衡略余,要推进粮改饲、粮豆轮作,有些地方要推广轮作休耕试点,把非优势产区的玉米面积适当调减下来,农业部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也提出未来五年内要逐步减少玉米的种植面积。
增加大豆产量。我们是大豆原产地,我们的高蛋白大豆还是有优势的,做豆腐、生豆芽,还是我们自己的大豆好。现在大豆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我们进口大豆是需要的,是难免的。还要把国产大豆的优势发挥出来,也就是要搞好目标价格试点,另外开展大豆品种攻关,还要提高大豆生产效益,包括产业链建设。(注:本文主要是对农业相关部门领导的解读的再理解与整合,仅供参考)农业部部长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场从“量”到“质”的深刻变革——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 高敬、董峻)20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了2017年“三农”工作的主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项改革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有什么重要意义?当前急需破解的新老“三农”难题何在?改革的重点任务有哪些?记者采访了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两块板”“两道箍”倒逼改革
“当前贯彻落实稳中求进,就是要在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韩长赋开宗明义地说。
他解释道,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要求从生产端、供给侧发力,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从整体上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我国农产品供给大路货多,优质的、品牌的还不多,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韩长赋说,农业迫切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调优产品结构、调精品质结构、调高产业结构,促进农产品供给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质”的需求转变。
他表示,我国农业受“两块板”“两道箍”束缚明显:
农业生产面临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这“两块板”的双向挤压,农民费时费力生产出来的产品却卖不上价,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越来越大。
农业资源长期透支、过度开发,资源、环境两道“紧箍咒”越绷越紧,拼资源拼投入的传统老路难以为继。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结构调整。”他说,“既要调整结构、调整布局,又要转变方式、创新机制;既突出发展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是破解当前农业供需结构失衡的必然选择,又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主攻方向是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是什么?韩长赋说,是要从产业和体制两个方面增强供给体系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他提出要优化三个方面的结构——
优化产品结构和品质结构,推进质量兴农,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满足多层次、高质量、个性化需求;
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推动资源要素优化重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农业功能拓展,促进生产向优势区聚集;
优化技术结构和经营结构,调整传统技术路径,大力发展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环境友好的新技术新模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前三季度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虽然增幅总体仍然高于城镇居民,但较往年已经明显放缓,为近13年来最低,2004年以来首次没有高于GDP增幅。
对此,韩长赋特别强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关注农民、依靠农民,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重视推进产业扶贫,让贫困人口同步进入小康。
“改得对不对,市场说了算;改不改得动,农民说了算。”他说,“要努力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稳定农业经营收入这个农民收入的基本盘。”
明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敲定五大任务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农业长远发展。明年的重点任务是什么?韩长赋介绍了五项重点。
任务一:调整农业结构。明年将继续调减玉米,引导生猪养殖向玉米主产区、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建设优质奶源基地,逐步减少近海养殖,加快发展地方特色产业。
任务二:推进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面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抓好农业资源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加快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机制。
任务三:推进创新驱动。围绕解决农业发展重大瓶颈制约,集中力量组织开展重大科研攻关,尽快形成一批“一体化”农业科技综合解决方案。
任务四:推进农村改革。加快推进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扩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加快培育新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垦体制机制改革。
任务五:稳定粮食生产。启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建设,继续加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整合耕地建设投入,落实好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保证全国人民能够到点开饭,始终是农业部门的首要任务。”韩长赋最后强调,“明年粮食生产不追求增产,但要防止出现大的滑坡,这是底线。”
责任编辑:林巧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习近平: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中国共产党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什么--《湖南农业》2016年04期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什么
【摘要】:正什么是供给侧改革?习近平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我们知道,经济有"三驾马车",即投资、出口、消费。这"三驾马车"可以说是经济的"需求侧",而与之对应的就是"供给侧"。以前提到经济增长,条件反射就是要扩大需求、刺激消费,现在要换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
【分类号】:F320【正文快照】: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习近平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我们知道,经济有“三驾马车”,即投资、出口、消费。这“三驾马车”可以说是经济的“需求侧”,而与之对应的就是“供给侧”。以前提到经济增长,条件反射就是要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本刊编辑部;;[J];创新科技;2012年02期
易珏;;[J];中国经济信息;2013年11期
迟福林;;[J];改革与开放;2001年04期
迟福林;[J];煤炭企业管理;2001年08期
刘煜辉;;[J];新财经;2009年09期
陈博;;[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年02期
翼飞;[J];国外理论动态;1999年03期
迟福林;[J];港口经济;2001年04期
孔永新,邵文被;[J];中国外汇管理;1999年05期
杨涛;;[J];当代贵州;2014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高嵩;[N];中国保险报;2013年
傅云威;[N];经济参考报;2014年
张文绩;[N];上海金融报;2008年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
李博雅;[N];人民日报;2013年
陈听雨;[N];中国证券报;2013年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
王勇;[N];证券时报;2013年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分析师
任泽平;[N];社会科学报;2014年
张军;[N];上海证券报;2008年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德意志银行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马骏;[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陈听雨;[N];中国证券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阿利克;[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调整完善农业支持政策
  实践证明,一味地任凭自发市场力量调节(,)供给,往往总是以过度地破坏农业生产能力来解决农产品供给偏多问题,这种解决办法的思路是极其短视的,缺乏战略思维。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不能完全延续过去的农业支持政策,当然也不意味着彻底抛弃粮食十二连增的所有支持政策,另起炉灶再搞一套支持政策,而必须对现有的农业支持政策措施有留有舍并作进一步改进。
  李国祥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是实践创新发展的重要探索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要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毫无疑问是农业农村工作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举措。为了更好地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中央创造性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尽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已经下降到9%左右,但它仍然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当前同样面临着供给偏多和市场出清的难题,需要创新探索解决之道。
  改革以来,与国民经济发展经历的阶段密切相关,我国农产品供求形势也曾几次遭遇过农产品销售困难、低格低迷,以及农业生产者收入陷入徘徊和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性受挫等现实问题。对此,国家选择的政策措施思路一般都是调整农业结构,实际上主要是放弃农产品供应偏紧及其价格上涨预期不断强化时的农业支持政策并将农业推向自发市场,在实践中农业生产领域更多的是“多了砍”,即大幅度地削弱农业生产能力,结果是农业发展形成不断地循环波动,农民利益受损,消费者食物消费升级受阻,经济社会全局不时地遭遇农业周期波动掣肘。实践证明,一味地任凭自发市场力量调节农产品供给,往往总是以过度地破坏农业生产能力来解决农产品供给偏多问题,这种解决办法的思路是极其短视的,缺乏战略思维。
  针对新一轮的我国农产品供给偏多问题,特别是粮食连续多年增产后,库存居高不下,国内价格高于国际市场又带来进口压力不断加大的新情况,如何在既不破坏农业生产能力又不败坏社会风气的情况下寻找到新的解决途径?应该说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我国农产品包括进口在内的供给偏多问题的新探索。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就是要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高度重视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以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以及拉长农业现代化短腿和补齐农村发展短板。
  目前,我国不仅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的现有国家库存偏多,而且销售不出去的农产品握在农民手中也呈现出扩大态势。前不久笔者到调研,了解当地不仅苹果收购价格低迷,而且很多农民尚未将苹果销售出去,依然存在家中。前几年,我国苹果市场供应一直偏紧,价格偏高。类似于苹果市场供求关系发生显著改变的农产品越来越多。
  农产品去库存,既要消化现有库存,又要避免新库存出现和累积。
  消化现有库存,有赖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国家为了消化现有库存,预期在新的一年里会加大农产品加工业减负力度,同时会加大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给予农产品加工业更多的优惠政策,这给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来极其难得的机遇和红利,多年来形成的“稻强米弱”和“麦强面弱”等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生存困难的处境有望能够改变。当然,我国现有农产品加工业生产能力总体上相对过剩,择优扶持和淘汰落后产能也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结构性改革任务,这样就会让上规模而且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得到更多的实惠和更快的发展。
  消化现有库存,也会催生一些新的产业和新的业态。目前,我国农产品产销脱节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产区农产品价格低迷且销不动,而销区农产品价格偏高,质优安全的农产品供应始终偏紧。为了解决优质安全农产品卖难买难,促进农产品市场出清,预期国家会加大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支持力度,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和产销对接等发展,这会给电商平台及其基础设施建设、冷链物流仓储、直接配送和定制农业等带来机遇。
  避免农产品新库存累积,必须在尊重市场机制的基础上有组织地调减一些农业生产。从今年开始,国家将在镰刀弯地区减少5000万亩以上的玉米种植。农民不种玉米种什么?为了引导农民调减玉米种植,除了试点轮作和休耕外,国家还会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鼓励发展青贮玉米,这些会给园林产业和畜牧业带来机遇。
  增加农业效益,提高农业竞争力,还必须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近年来我国农业效益有所下滑,一些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出现了亏损,于是有人担心我国农业发展是否不再支持农业规模经营。今年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昭示多年来农村土地流转过热租金价格上涨太快太高与降低农业成本费用背道而驰,应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等形式的规模经营。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要求继续补农业短腿补农村短板,这意味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能力保护提高仍然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同时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产城一体推进,将会拓宽农业农村发展空间。
  必须探索农业结构调整新途径
  和发展方式转变新突破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不能完全延续过去的农业支持政策,当然也不意味着彻底抛弃粮食十二连增的所有支持政策,另起炉灶再搞一套支持政策,而必须对现有的农业支持政策措施有留有舍还有进一步改进。
  为了保护农民利益,我国曾连续多年实施托市收购,经过2014年的政策性收储制度改革,目前只有小麦、稻谷和玉米保留托市收购。根据去库存和降成本需要,今年小麦最低价收储政策基本稳定,而稻谷和玉米收储政策可能会作出调整,其中稻谷政策性收储范围和价格都有可能调整,而玉米收储政策调整的力度可能比较大。但是,稻谷和小麦一样,与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有关,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决定了稻谷收储政策不会发生急剧改变,而玉米不属于口粮,且种植效益偏高,农民将玉米作为“铁杆”庄稼而不愿调减,国家必须显著地调整玉米收储政策。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探索农业结构调整新途径和发展方式转变新突破,相应的农业补贴政策也会显著地调整并进一步完善,其中在全国范围内归集粮食直补、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和良种补贴且归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可能性比较大,同时让适度规模经营新型农业主体能够成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的一部分收益主体。国家在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同时也会十分注重农民能够共享发展红利。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对农业投入的力度不但不减,而且还会出台政策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发展,这与其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明显区别。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振梁 HN063)
01/11 06:3001/14 00:5801/14 00:1501/13 15:1101/13 14:4901/13 12:5901/13 10:4901/13 09:29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业供给侧改革概念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