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在二战时期的德国为什么愿意帮助国军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7.13.第2311篇日志: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德意志第三帝国第一章 德国复苏 第二节
第二节 纵横捭阖&&外交胜利&&重整军备&&撕毁《凡尔赛和约》
希特勒在德国一顿猛搞,把德国的经济搞的蒸蒸日上,德国人民也幸福安康,德国各界人士提起希特勒,无不翘起大拇指,夸奖希特勒是上帝派来拯救德国的天使
对这些评价,希特勒当然十分受用,只是希特勒把德国可怜巴巴的10万国防军一看,他的心情就不免大受影响
拜《凡尔赛和约》所赐,德国的武装力量被整的很惨,毫不客气的说,德国国防军充其量只能算个仪仗队,其主要作用就是告诉世人德国还是有军队存在的
手里就这几个兵,希特勒认为且不说搞定英法,平了苏联什么的宏伟军事目标,就是隔壁波兰打过来,希特勒也只有买船票跑路的份儿
面对这么个悲剧的现实,希特勒的内心里酝酿着一个计划:老子要把德国军队扩大100倍,吓死英国,教训法国,踏平苏联
只不过在当时的欧洲,德国要扩军可不是德国的内部问题,那可是协约国高度关注的国际问题
希特勒要是没把英法的态度搞清楚,他就冒冒失失地喊上一嗓子:&我宣布德国扩充军队,更新装备,要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
英法,尤其是法国说不定立马就派出一彪人马把德国给平了,到时候希特勒出师未捷身先死,那就划不来了
话说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希特勒作出任何决定纯粹就是赌博,且输了永远不会翻盘。后来我才发现,希特勒靠的不仅仅是魄力和运气,还有他超乎寻常的政治判断力,对国际局势的敏锐观察力
一战的时候,基于要搞定共同的敌人&&德国,英法美并肩作战,把德国整死了。后来在处置德国的时候,美国总统威尔逊希望法国人留点余地,好歹德国也是法国的邻居,希望法国不要把德国整得太惨
克列孟梭受到他狂热的选民的感染,硬是把德国给整成了一级伤残,后来法国还找了一溜盟友,把德国来了个大包围,时不时得就敲打德国一把,把个德国弄的苦不堪言
威尔逊觉得法国人是一群心胸狭隘的小人,他让美国退出了协约国集团。1920年,美国参议院拒不承认《凡尔赛和约》,美国也不再管欧洲的事情,美国回到美洲,过自己的小日子去了
现在,协约国只剩下英法两个掌门人了
在对待德国的态度上,英法两国完全不一样。英国人隔着海峡朝对面欧洲大陆一看,才赫然发现,大事不妙,对面就只有法国一家实力超群,无人能及,这个情况不科学,法国人太强了,我们英国岂不是不安全。如此,英国人打算拉德国一把,恶心一下法国
1930年代,英国对纳粹一再让步,绝不是什么单纯的绥靖政策,而是英国一贯坚持的&大陆均势政策&、&避免欧洲大战政策&、&遏制苏联政策&的三重奏
《我的奋斗》这本书我相信英国的政治家们应该看过,作为德国的大独裁者希特勒的政治指南书,英国人没有不看的理由
一开始,英国的政治家们看到希特勒对世界上的民族进行等级划分时,他们先是嗤之以鼻,觉得希特勒在胡扯
不过,英国的政治家们终究忍不住好奇心,想看看希特勒是如何评价英国人的。结果英国的政治家们发现希特勒认为盎格鲁撒克逊人也是第一等级的高等种族时,虽然觉得很荒谬,他们还是觉得希特勒这小子还算有点眼光等到英国的政治家们发现希特勒认定英国是德国的天然盟友,并且希特勒对英国的海外殖民帝国没有兴趣,希特勒只想干掉苏联,往东欧方向发展德国的势力以后。我认为英国的政治家们一定十分惊喜
英国的政治家们猛然间发现,德国有两个重要价值
一则,遏制法国,保持大陆均势;二则,抵御苏联,防止共产主义势力入侵西欧
有了这两点价值,英国的领导层决定,把希特勒培养起来,让德国武装起来,再让德国去跟苏联死掐,让德国保卫西欧
可以确定,没有英国的暗中默许,借希特勒十个胆子,希特勒也不敢撕毁《凡尔赛和约》,出兵莱茵兰,重新让德国武装起来
至于法国人,法国人对德国的政策也是一贯性的,法国本能性的要压制德国,这个政策法国玩了几百年,早就搞成习惯了
后来,德国人实力强大了,要统一。拿破仑三世不同意,结果德法大战,法国被打了个一败涂地
跟着德法矛盾导致了一战,法国人在一战中拼了老命,借着英美的鼎力相助,伤亡了500万人才把德国军队顶住了。那时一战虽然胜利了,法国人却对战争起了畏惧之心,也对单独与德国作战严重的信心不足。所以法国竭尽全力遏制德国,不希望德国具有一点儿力量
说白了吧,法国人被德国人打出了&恐德症&,说句不中听的话,就是10万德国军人摆在50万法军面前,法军心理上也有点吃不住
法国人觉得单挑老子搞不定你德国,那老子就拉上一帮国家,趁你病,要你命,年年给你德国按按摩,松松骨,不把你德国整成小儿麻痹症,咱法国人就不是高卢雄鸡
法国人说干就干,法国人打算拉上几个扎手的国家一起给德国添添堵
法国人决定拉上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一帮小兄弟联合整治德国,你若问我法国人为何要拉上它们呢?法国人拉上这些国家当然是有原因的,这些国家从德国那里搞了不少地皮,生怕德国打击报复,故而法国人一吆喝,这些国家就跟法国抱成团来给德国来了个大包围
后来,法国人还是觉得遏制德国的力度还是不够,法国外交部长路易斯.巴尔都毅然撇开意识形态上的分歧,表示法国愿意和苏联结盟来遏制德国
巴尔都的想法无疑是有根据的,我揣测法国的政治家们一定也看过《我的奋斗》,这本书的作者希特勒对法国恨得牙痒痒,现在希特勒已然是德国的大独裁者,大权在握,谁知道希特勒会不会跟法国死磕呢
巴尔都心想:在《我的奋斗》这本书里,希特勒说我们法国尚且只算德国的敌人,苏联则是他希特勒不共戴天的死敌,我们法国跟苏联结盟遏制希特勒统治的德国,我想苏联应该不会拒绝吧
巴尔都想的不错,苏联的确不会拒绝,因为斯大林肯定也看过《我的奋斗》这本书,斯大林发现德国的独裁者希特勒对苏联很的咬牙切齿,好像苏联杀了希特勒全家一样
至于希特勒为啥恨苏联,这人家希特勒的书里说的明明白白,这是因为苏联犯了很多罪
1,搞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社会主义,此第一罪;2,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是犹太人干的,此第二罪
3,苏联人都是低等的斯拉夫人,却占着这么多好地皮,此第三罪;4,苏联人占据着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间&,此第四罪
苏联犯了这四条大罪,希特勒觉得自己如果不平了苏联,自己连活着的意义都没有
希特勒恨苏联恨到一定要踏平苏联的地步,斯大林怎能不害怕,恰好这时法国抛出橄榄枝,要跟自己联手摆平希特勒,撒大林觉得自己没有拒绝的理由。如此,苏俄两家就互助事宜展开了谈判,只要谈妥了,签个条约也就是分分钟的事
等法国人把苏联也拉进了群殴德国的打架队,法国人终于安心了,法国人拿着算盘来回算了好几遍,法国人觉得只要德国人不是&未来战士&,就休想打赢自己和自己的一帮盟友们
可惜呀,法国人没料到德国人不是&未来战士&,英国人是啊!法国人绝对不会想到自己这边跟苏联打得火热,英国那边不高兴了
英国的铁杆反苏派&&保守党的著名成员艾伦爵士和洛锡安爵士强烈地呼吁英国政府与德国亲善,因为他们觉得法国为了遏制同为资本主义大家庭成员的德国,居然下作到要跟共产主义的苏联这个流氓国家结盟,法国的行径着实令英国不齿
受到法苏之间有结盟意向的刺激,英国外交大臣约翰.西蒙爵士努力游说英国政府的首脑们,西蒙爵士希望英国政府同意德国重新武装起来,一来制衡那个脑袋被门挤了的法国,二来应对共产主义对欧洲的威胁
其实英法对德国的态度会如何,这希特勒早就在《我的奋斗》里提过,不得不说,希特勒的战略眼光,就是一个字&透&
当时希特勒只是个小小草根就有如此见地,现在希特勒掌握着全德国的情报系统,希特勒自然能够得到更多的国际动向
将英法苏等国的外交动向研究多遍之后,希特勒确定了几个基本点
1.英国希望德国强大起来遏制法国、抵挡苏联
2.法国害怕跟德国直接肉搏,法国只想依靠自己的盟国压制德国
3.苏联有波兰挡着,苏联和波兰的之间还结着很大的仇,料想苏联也不会先打我德国
希特勒在揣测出英国会袒护德国,苏联不会先打德国,法国不会跟德国直接对战的前提下,展开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政治表演和外交作秀
1933年10月14日,希特勒宣布退出裁军大会和国际联盟,希特勒的意思是他不想受到国际组织规章制度的约束。这两个组织百分之百是德国扩军的绊脚石,希特勒不想跟一些嘴皮子功夫十分了得的外国文官扯皮,希特勒只管走自己的路,让其他国家说去吧
在从国际联盟退出后,希特勒迈出了外交攻略第一步,那就是瓦解法国围堵自己的包围圈,希特勒心说你法国拉过来的那帮小兄弟无非就是怕我德国要追回失地才跟你法国混的,只要我撒个谎,表个态,那些地我们德国不要了,看你还怎么围堵德国
1934年1月26日,希特勒做了一件让德国和欧洲外交界都大吃一惊的事情,希特勒跟波兰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欧洲外交界对希特勒的这一举动目瞪口呆是有根据的,人家波兰借着一战的东风完成了复国不说,还割了德国老大几块儿地
波兰从德国手里搞去的土地上还有不少的日耳曼人,照波兰人那个德行,他们前面亡国的时候被德国人欺负,现在波兰人翻身农奴把歌唱,自然要好好整治整治德国人,一时间波兰的土地上发生了很多波兰人虐待日耳曼人的事件
波兰人这边刚一动手整治其境内的日耳曼人,魏玛政府那边就知道了。当时的魏玛政府如此困难,都充满血性的想要跟波兰人干仗把失去的土地给要回来,以便为那些地区的日耳曼人做主
现在,原本嚷嚷着要实现德国伟大复兴,天天把武力战争挂在嘴边的希特勒上手就跟波兰签了互不侵犯条约,这等于把原先德国的土地拱手送给了波兰人,这让所有期待希特勒武力收复国土的德国人莫名其妙,他们不知道希特勒到底在搞什么鬼
当时,不明白希特勒软蛋外交政策的人很多,但泽自由市参议院院长赫尔曼.苏世宁就是其中一个
苏世宁是个老牌贵族,向来认死理,不善于变通,既然他对希特勒的外交政策不满,他绝不会沉默,他当面批评希特勒是个软蛋,对流氓国家波兰让步,对处于波兰人残酷压榨之下的日耳曼人不闻不问
我估计苏世宁是真怒了,连大独裁者希特勒的威严也没放在眼里,他就在那里絮絮叨叨地跟希特勒扯了好几个小时,只把希特勒整的一点脾气也没有
希特勒心说你们这些贵族的脑袋到底是什么材料构成的,我老希这叫权宜之计,你们这些老顽固懂吗?现在波兰的领导人是约瑟夫.毕苏茨基,这个人出名的强硬,比金刚石还硬
毕苏茨基手里捏着欧洲第四强的陆军,还有法国的强力支持,现在跟波兰打仗不是找死,又是什么,跟你们这些脑筋不会急转弯的人共事,真是麻烦
被苏世宁整的无可奈何的希特勒只得含蓄地表示:&我们与波兰签署的所有协定纯粹只具有暂时的意义而已。我并不打算和波兰保持认真的关系&
苏世宁听了希特勒的委婉的解释,终于开窍了,他立马表示自己错怪了元首,请元首原谅他的无知和目光短浅
希特勒叹口气,并不责怪苏世宁。德国人,尤其是受过贵族教育的德国人办事一向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理性的令人发指,连撒个谎都撒不好,真是失败
不过,希特勒并不想过于纠结此事,他还是为自己的这步高明外交棋而高兴
波兰这边跟德国把互不侵犯条约一签,那边就跟法国说先前说好的合作整治德国的约定作废,您法国自己去跟德国死磕吧,我们波兰不伺候了
波兰愿意跟德国和解,倒不是不怕德国的威胁(德国要收复失地),而是波兰更怕苏联的威胁
1919年,波兰刚刚立国,不要说翅膀长硬,可以说连翅膀都还没有长出来,波兰就派出大军进攻当时立国也没多久的苏俄
结果波兰还算是打赢了,波兰从苏俄手里搞到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一部分地皮,另外,我还要专门提一下,波兰人在此次&苏波战争&战争中屠杀了7万俄军俘虏
所以后来&卡廷惨案&曝光时,我一点儿也不同情波兰人,我觉得这是报应
波兰眼瞧着苏联那边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实施过来,苏联的实力一个劲儿地往上蹿。苏联的实力一上涨,波兰这边心就虚了
苏联的实力上涨了,野心必然也跟着上涨,前面波兰把苏俄给坑惨了,波兰害怕苏联从它的东部边境打过来
波兰把德国和苏联放到一起比较了一下,波兰认为德国的确凶残,但跟苏联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所以毕苏茨基决定跟希特勒和解,专心地对付斯大林
如此,希特勒经过仔细地研究,判定德国周边数得上的大国统统不会对德国过多的干涉,希特勒的心里立马就打起了着手开始公开扩充德国军事力量的主意
也就在希特勒信心满满,打算就此开启德国军事复兴之门时,意大利的独裁者墨索里尼狠狠地敲了希特勒一记闷棍
我估计墨索里尼也看了希特勒写的《我的奋斗》这本书,墨索里尼发现德国的大独裁者在谋求一个大德意志国家,希特勒表示所有的日耳曼人都要生活在这个大德意志国家里面
&面条国&领袖墨索里尼把这些条款一看,他心里就咯噔一下,他觉得要是希特勒是认真的,那意大利跟德国的关系就不好定位了
墨索里尼心里发虚当然是有理由的,虽然&面条国&的军队在前面一战的时候表现的很稳定&&一如既往的差劲,使得协约国的主要国家觉得意大利简直就是一坨稀泥,意大利唯一的优点就是没帮倒忙
冲着意大利没有帮协约国的倒忙这点&贡献&,协约国把奥地利南面的南蒂罗尔地区赏给了意大利
墨索里尼心说你希特勒明言要构建大德意志国家,那我意大利北面的南蒂罗尔地区你岂不是也要收回去啰!如果你希特勒惦记着建立大德意志国家,想把我们意大利搞来的南蒂罗尔那块地皮要回去,那你们德国想要重新武装起来,门儿都没有
有了这么个因由,墨索里尼公开指责希特勒妄想重整军备,这是对《凡尔赛和约》赤裸裸的践踏,墨索里尼呼吁协约国联合起来,扁死德国
希特勒一看自己要重整军备没有惹到英、法、苏、波等国,反倒是捅了墨索里尼这个&马蜂窝&,他急忙于1934年6月出访威尼斯,会见墨索里尼,就德意之间的一些误会展开谈判
由于希特勒当时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希特勒放低姿态,小心翼翼地跟墨索里尼这位意大利独裁者解释德国重整军备,完全是防御的需要,是保障德国自身安全的需要等等等等
虽则希特勒很卖力,说的口干舌燥,墨索里尼这边却黑着个脸,在那里对希特勒爱理不理的,显然对希特勒讲的大道理无动于衷
希特勒见墨索里尼不搭理自己,急忙拿出了自己准备好的&干货&。希特勒对墨索里尼表示南蒂罗尔那块地皮是意大利的固有领土,他承认意大利对南蒂罗尔地区的合法持有权
墨索里尼听了希特勒的话,微微一哼,显然不为所动。墨索里尼心说南蒂罗尔本来就是意大利的领土,我还要你希特勒承认个什么劲,多余
希特勒见自己的友好表示得不到墨索里尼的积极响应,他只好无可奈何地回到德国,盘算着如何改善德国跟意大利的关系
话说,当时本来墨索里尼对希特勒就已经不太满意,再加上1934年发生的一件大事的催化,墨索里尼更加讨厌希特勒
1934年7月,受到纳粹党在德国取得政权的鼓励,奥地利的纳粹党也想夺得奥地利的政权,然后奥地利将和德国合并
奥地利的纳粹党说白了就是德国纳粹党的奥利地翻版,奥地利的纳粹党人为了取得奥地利的政权,把当时的奥地利总理恩格尔伯特.陶尔斐斯给刺杀了
陶尔斐斯一死,墨索里尼就怒了。墨索里尼喜欢陶尔斐斯,因为陶尔斐斯统治下的奥地利跟意大利关系好到无极限。对于陶尔斐斯的死,墨索里尼伤感地感慨了一番:多好的同志啊
等墨索里尼从缅怀陶尔斐斯中回过味来,墨索里尼就想到了,这次奥地利的事肯定又是希特勒那个家伙捣的鬼,老子要好好整治整治他
墨索里尼再次在公开场合谴责希特勒阴谋吞并奥地利,这是对《凡尔赛和约》更严重的践踏。墨索里尼指责希特勒是个&危险的蠢货&,是对欧洲和平的威胁,墨索里尼再次呼吁协约各国联手扁死德国
希特勒算是怕了墨索里尼了,希特勒只好赌咒发誓奥地利发生的事自己毫不知情,那是一小撮阴谋分子在奥地利捣乱而已。希特勒声称他是爱好和平的人,他尊重奥地利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墨索里尼心说你希特勒要是爱好和平,那我墨索里尼就可以拿诺贝尔和平奖,我信你我就是个棒槌
希特勒也知道不拿出点行动来,就在那里嚼嘴皮子是不起作用的。希特勒连忙做出了如下一些布置
1,德国政府将逃匿的刺杀陶尔斐斯的凶手移交给了奥地利政府
2,希特勒解除了纳粹党奥地利巡视员西奥.哈比希特的职务
3,希特勒召回了德国驻奥地利大使卡尔.里特博士,换上前总理巴本去当大使
德国这一套组合拳打出来,墨索里尼才收起先前的言论,不再缠着希特勒,放了德国一马
希特勒到底还是怕墨索里尼从中作梗,所以他决定1934年就算了,1934年希特勒打算全心全意经营国内事务,等到国际上风向变好了,希特勒再出击,公开重整军备
转眼时间到了1935年,这一年国际上发生了好些个事情,这些事情对德国十分有利
法国国内的左派(苏联的代言党派)和右派(民族主义派别)在法国政坛展开了全面对战,法国政局一片混乱。有时候法国政府的一些政府内阁组成以后,居然几个小时的光景就散伙了,借着又是重新组织政府内阁
法国内部乱成这个德行,法国根本就没有精力去管国际上的事情。这个时候,德国就是做些违反《凡尔赛和约》的事情,只要德国不过分,法国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
至于英国嘛,一直就袒护德国,英国也没什么可担心的。此时似乎只有&面条国&意大利一家站出来反对德国,不过看起来似乎力度是不太够的
当此时刻,希特勒认为1935年的国际环境对德国十分有利,希特勒打算就此开始重整德国军备
促使德国重整军备的契机来自于一战后法国代管15年的萨尔地区的回归
1920年,法国将阿尔萨斯和洛林搞回来之后,顺带把德国的萨尔矿藏取也搞来管制了15年。1935年,《凡尔赛和约》规定的法国代管萨尔区的时间到期,萨尔经过全民公投再次回到了德国的怀抱
尽管萨尔回归德国是民意使然,希特勒仍然借此机会宣扬这次萨尔回归是纳粹党的伟大胜利,希特勒宣称外国对德国人民长达15年的不公正对待即将结束,德国必须要恢复它昔日的荣光
1935年2月,法国和英国政府打算跟希特勒谈判,谈判的内容是英法德三国的军备平衡以及共同安全的构建,以便形成一个新的军备条约
当英国和法国政府诚恳地邀请希特勒前去会谈时,希特勒声称他患上了重感冒,目前头脑里一团浆糊,不适合进行任何谈判。英国和法国政府见希特勒贵体抱恙,也就不再强求,此事就此作罢
其实希特勒根本就没有感冒,元首的身体棒的很。希特勒这么干就是不想签订一个什么限制军备的条约,希特勒不想受到任何文件的约束
1935年3月4日,英国发布了其35年的施政&白皮书&。作为时刻关心英国动向的人,希特勒仔仔细细,来来回回研究了英国的施政白皮书好几遍
希特勒用心地揣摩了英国政府发言人广播讲话时提到&德国正在大规模地重整军备,无视《凡尔赛和约》第五部分的条款&的语气。希特勒发现英国政府的发言人在提到德国违反《凡尔赛条约》条款时的语气并不愤怒,英国政府发言人的语气平淡无奇,就像在叙述一件很平常的事情那样
根据英国政府的这个反应,希特勒决定&投石问路&,先放出点儿德国要重整军备的风声来试探一下欧洲各主要强国的反应
1935年3月8日,希特勒在这个星期六宣布了他的惊人决定,希特勒声称德国将建立空军。希特勒将他的决定捅到国际上去了以后,他人就躲到巴伐利亚去度假去了。希特勒打算在巴伐利亚观察一下国际上的变化看看
希特勒在巴伐利亚观望了许久,没见国际上对自己的行为有过多的关注。英国、法国、波兰、意大利集体沉默,毫无表示。希特勒把国际上的反应看了看,心里有底了。希特勒觉得他可以更进一步,在撕毁《凡尔赛和约》、重整军备上走的更远
1935年3月16日,又是一个星期六,希特勒放出了更猛的声明。希特勒宣布他打算恢复普遍义务兵役制,将军队扩展到三十六个师,共计55万人
希特勒把这个&重磅炸弹&宣布之后,跟上次一样,除了国际联盟收到了一些关于德国违背《凡尔赛和约》的投诉之外,没有其它任何实质的反响
1934年3月17日,希特勒安排了一场盛大的军事阅兵来庆祝庆祝德国军事的复兴。这一天,在第二帝国仅存的一位陆军元帅奥古斯特.冯.麦肯森阁下和一众国防军高级军官的陪伴下,希特勒登上阅兵台佩上了荣誉十字勋章。随后,在数千观众的欢呼声中,希特勒检阅了军队
希特勒这边自顾自地在德国搞起了军事建设,国际上也不是完全没有任何行动。这不,国家联盟中的大当家的&&英国政府派人来问希特勒的话了
英国的约翰.西蒙爵士和安东尼.艾登爵士造访德国,并与希特勒进行了一次友好、祥和、十分融洽的会谈
在这次会谈中,元首始终笑得像朵花儿一样,希特勒对英国客人十分的尊敬。当两位爵士以一种平和的语气开口询问为何德国要重新武装时,希特勒笑着回道:&尊敬的先生们,当布吕歇尔在滑铁卢为英国军队提供支持时,威灵顿会问外交部的法律专家:普鲁士的军队是否符合有效的条约的约束吗&
希特勒说到此节,停顿一下,让英国的爵士们想想他说这个话的目的。两位英国爵士自然明白希特勒所暗指的意思:拿破仑极盛时期,英国和普鲁士携手作战,搞定了拿破仑,保证了欧陆的均势。现在法国失去制衡,恐怕不太妙
等爵士们思索少顷,希特勒再度开腔道:&我尊敬的先生们,现在欧洲的威胁早已不再是拿破仑了,现在欧洲的威胁是可怕的红色帝国。先生们,我保证,强大起来的德国军队的枪口始终指向东方。德国将作为屏障保卫西欧,使西欧免受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威胁&
希特勒努力将德国描述成维护欧陆和平的斗士,他希望英国的客人们认识到德国的重要作用,从而允许德国拥有与其重要作用相匹配的军事力量。西蒙爵士和艾登爵士听了希特勒的论断后,并未提出反对意见,两位英国爵士算是接受了希特勒的观点
两位英国爵士结束了此次愉快的德国之行,回到了英国之后,将希特勒的态度和想法原原本本地交代给了英国政府。英国政府的首脑们认定希特勒对维系英国的利益大有帮助,英国的首脑们决定正式开始扶持希特勒的德国,让德国再次站起来,帮英国西面制衡法国,东面抵挡苏联
英国人打定了扶持德国的主意,自然在行动上就表现了出来
1935年4月11日,英法意等国首脑在马吉奥里湖边的斯特里沙召开了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中的多项条款,胡搞乱搞的相关事宜
会上墨索里尼挑头怂恿英法对德国采取断然的措施,以促使德国继续遵守《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的相关条款
对于墨索里尼的呼吁,英国人的反应极为冷淡,英国人表示:我们不喜欢对德国加以制裁;法国人则表示家里目前不太平,没空搭理德国。墨索里尼见状,无法可想,最后建议好歹咱还是意思意思,因为很多记者都知道我们在这儿开会讨论德国问题,咱一点表示都没有,人家会笑话我们不作为的
英法的首脑们想了想,觉得&面条国&的领袖说的有理,于是乎英国、法国和意大利政府发表了联合声明,该声明谴责德国对《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条约》的违背,该三国政府高调表示他们对奥地利独立的支持,他们要德国小心点儿
后来,为了加强效果,国际联盟也发表声明谴责了德国对《凡尔赛和约》的违背。只不过,无论是英法意三国,还是国际联盟,他们统统只是对德国的行为表示一下书面上的不满而已,他们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来制裁德国
1935年6月,曾经在官方谴责希特勒重整军备的英国政府作出了一件自相矛盾的事情,英国政府代表与第三帝国代表里宾特洛甫就一个海军协议展开了谈判。根据随后达成的协议,英国默许德国重整海军军备,英国允许德国的水面舰艇达到英国船只的35%,允许德国海军拥有和英国海军一样多的潜艇
英国人的这个态度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诉希特勒,你们德国重整军备,我们暗地里支持,当然出于一些场面上的考虑,我们明面上还是会喊一些反对的口号,这个只要你们德国心里有数就行了,不用紧张,欧洲的地皮上,我英国不出头,谁也不会把你们德国怎么样
到此为止,希特勒已经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英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英国将会是德国的有力支持者。有了英国的支持,希特勒心里有了几分底气
当然,鉴于现在德国现在的情况依然不是很乐观&&纸糊的国防、泥捏的兵,希特勒还是决定再观望观望,等到局势足够好,他就开始下一步冒险计划&&进军莱茵兰计划
1935年10月3日,是个不平凡的日子,今天&面条国&意大利派出自己的水货大军入侵了埃塞俄比亚。一向疲软的&面条国&意大利这次发狠去入侵埃塞俄比亚是有原因的,墨索里尼这次想通过扩充海外帝国来给意大利人民一个大惊喜,墨索里尼想通过拓展领土来向意大利人民表示:意大利在他的治理下国力猛涨,地皮猛增,意大利已然崛起了
鉴于世界上别的地皮都被英法美等国给搞去了,自己可以选的地方不是太多,墨索里尼只好抱着地球仪,掰着手指头,数过来数过去,终于找到了一片&净土&,这片&净土&就是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是当时非洲大地上唯一的独立国家,其珍稀程度堪比白皮老虎
墨索里尼这次把他的目光盯在了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上,墨索里尼特别希望占领埃塞俄比亚,以便扩充意大利的海外殖民地
现如今,意大利要进攻一个有着独立主权的国家,他自然担心好管事的国际联盟对自己指手画脚,墨索里尼希望得到英法和德国的支持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争要打,外交先行。墨索里尼在欧洲搞起了穿梭外交,访英、访法、访问德国,忙地不亦乐乎,就为了得到英法德三国的一句话:意大利想把埃塞俄比亚搞成自己的地皮,我们没意见
墨索里尼在欧洲忙活了好一阵,算是有结果了,法国对意大利的行动没意见,英国却提出了反对意见,而后法国为了恶心一下英国,以报英国支持德国之仇,硬是力挺了意大利一把
现在英法那边对意大利进攻埃塞俄比亚的态度打成了1:1,就差另一个强国德国的态度了,这时候只要希特勒点点头,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就没有什么阻力了
有道是风水轮流转,前面是希特勒求墨索里尼,现在轮到墨索里尼求希特勒了,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么奇妙!有求于人的墨索里尼对希特勒释放出了很多积极的信号,墨索里尼暗示希特勒只要德国支持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行动,意大利对德国重新武装这件事会表示全力支持,绝对不会再对德国说三道四,只是希望德国拿出点诚意来
墨索里尼那点小九九,希特勒一望便知,对于希特勒来说,只要墨索里尼不打奥地利的主意,墨索里尼想进攻哪里悉听尊便,希特勒同意支持意大利进攻埃塞俄比亚
希特勒的表态无疑让墨索里尼大受感动,墨索里尼心想前面把你希特勒整了一把,你希特勒居然不计前嫌,拉了我一把,没说的,我老墨也一定支持你们德国崛起
墨索里尼见法国和德国对意大利进攻埃塞俄比亚没有意见,墨索里尼急忙积极谋划,命令意大利军队快速进攻,尽快将埃塞俄比亚收入囊中,以便使意大利在非洲的殖民地连成一片,方便打理
英国政府见意大利不顾自己的反对,继续它对埃塞俄比亚的军事行动,英国政府就使出了自己的常用手段来对付不听话的意大利。英国政府要求国际联盟批评了一下墨索里尼乱弹琴,然后,然后就没有了
希特勒把日本和意大利的案例拿出来反复思考了一番,他发现英法似乎特别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前面日本入侵中国的时候,国际联盟就是抗议一番就算了;现在意大利去打埃塞俄比亚,英国又是只抗议一把而已,法国甚至还支持意大利
把这些现象看一看,希特勒就开始揣测英法的外交底线
前面的一战,英法伤亡惨重,其民间现在都在反思,为一个当时的小国塞尔维亚卷入世界大战是否合理?我们是为什么要为了一个什么盟约去牺牲那么多英国和法国的年青士兵
一战之后,英法的选民们热爱和平,厌恶战争。选民们喜欢把选票投给满嘴和平、羊性十足的政治家,因为那些火气没有多少的政治家做事前会想很多问题,最终那些政治家会用和平方式,而不是可怕的战争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
希特勒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进行了反复分析,希特勒认为英法的选民会左右政府的外交态度,毫无疑问,一旦发生紧急事态,只要不是针对英国和法国本土的直接攻击,和平解决将会是英国和法国的第一手段
把英法的底线摸了八九不离十,希特勒敲定了自己随后扩张的总策略
用军事手段,武力态度,不怕挑起战争的流氓行径去恐吓英法的选民,让英法的选民迫使他们的政府屈从于选民的意志&&用跟敌人妥协,用牺牲他人来换取自身的安全
英法的政治家一定会考虑选民的意志,因为要是政府敢得罪选民,选民就会用选票把政府轰下台去
对比起来,希特勒毫无选民的压力,希特勒想怎样,就怎样,德国人都跟希特勒绑在一起,希特勒强行代表了6600万德国人的意志,希特勒可以毫不犹豫地拿全体德国人的命去冒险
自认为已经号准了英法政府的政治脉搏,希特勒决定在纯粹推理假定英法态度的前提下,来一次真正的冒险&&进军莱茵兰非军事区
根据《凡尔赛和约》以及《洛迦诺公约》的规定,莱茵兰地区为非军事区,不允许德军军队在此地区驻扎。这两个条约特别规定,一旦发现有德军进入莱茵兰地区,法国及其盟国可以派出军队向德国发起攻击
当然《洛迦诺公约》倒也没有只允许法国放火,不允许德国点灯,《洛迦诺公约》规定现有的欧洲秩序不能被改变,也就是说1925年之前欧洲各国结了盟的就算了,1925年以后欧洲国家不能再乱结盟
本来就这么看,《洛迦诺公约》也还算公平,只是偏偏签约国之一的法国先行一步,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情。我前面说过法国有和苏联结盟的意向,为了这个事儿,法国和苏联拉锯式地谈判了很久
法国和苏联扯皮了很久,终于在1936年2月27日宣布与苏联缔结互助协定。法国的这个举动无疑给了希特勒一个极好的借口,法国的这个举动本身已经违反了《洛迦诺公约》,那么希特勒认为《洛迦诺公约》已经作废,莱茵兰地区他可以派军进入
1936年3月2日,希特勒召见国防部长布隆贝格将军,希特勒告知布隆贝格将军,命令国防军按照早就拟定好的计划在3月7日开进莱茵兰
只不过为了避免一些特别的突发情况,希特勒指示布隆贝格,一旦德军在进军过程中遇到法军的进攻,就立即撤军,不要做任何抵抗
1936年3月7日凌晨,希特勒派出22000国防军和一个警察分遣队开进莱茵兰;与此同时,3月7日上午10点,德国外交部长康帝坦丁.冯.诺伊拉特召见英、法、比利时、意大利四国驻德国大使,诺伊拉特向该四国大使提供了一份德国政府的备忘录,该份备忘录备忘录显示德国将与法国和比利时签订为期25年的互不侵犯协定
毫无疑问,所谓互不侵犯协定只不过是一个安慰性的协定,这个协定在这个时机出现,无非是想显示德国总体上是维护和平的,德军进军莱茵兰的行动只不过是德国自己的事情而已,德军绝对不会做出危害法国和比利时国家安全的事情来
这个临时抱佛脚的举动,能不能发挥作用,希特勒无法确定,希特勒唯一能够确定的是:他现在十分忐忑,他的心率多次严重失调,他紧张的要命,他伸长脖子等着莱茵兰的消息
不得不说希特勒紧张是必然的,我们把当时的德国与法国集团的力量对比一下,就知道了德国与法国集团相比,简直就是泥巴捏的
德国有兵55万,其中大多数缺乏系统的训练,飞机和坦克严重不足,装备还没有分发到位,有的部队训练用的火炮居然还是木头做的
反观法国集团这边,光波兰就能把德国给平了,更不用说更厉害的法国
只不过,希特勒浑身冒汗地等了许久许久,也没有等到法军开进莱茵兰,击溃他可怜的国防军的消息。换句话说,希特勒的豪赌成功了,德军事实上进入了莱茵兰,《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被他踩在了脚下,希特勒又获得了一次重大的胜利
国际上对希特勒这次冒险行动的回应仍然是严肃的抗议而已,除了抗议,任何其他过激的行动也没有发生
对于德国的行为,希特勒给出的官方解释是法国和苏联的结盟已经打破了《洛迦诺公约》中的协定,德国这么做不过是跟风而已。希特勒强调德军进入莱茵兰只不过是让德军重新进入自己的国土,担负起保卫自己国土的责任罢了,希特勒认为从道义上来讲,德军的军事行动完全正确
英国的洛锡安爵士代表英国人表达了对德军进入莱茵兰的看法:&他们毕竟只是进入了自己的后花园&
至于法国人手握百万大军,也不挥军进攻德军这件事,很多人都有看法,很多人认为法军那叫养虎为患,目光短浅,等等等等
说这个话的人,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那些人一般是事后孔明。我始终认为人的思想是受到当时自身所处的环境的限制的
试问法军是听谁的指挥的?是当时的法军参谋长甘末林将军,甘末林将军最喜欢干的事就是修一条坚固的战壕,等着敌人来进攻。法国政府要甘末林将军带着法军去进攻,甘末林将军不答应,因为甘末林将军只会防守,不会进攻。另外,深一层来说,法军始终有些害怕跟德军全面对战,甘末林将军担心就凭法国一家搞不定德军,所以甘末林希望跟英国联合一起搞定德国
结果法国外长跑到英国去一问,英国首相鲍尔温宣称德国干的事情我们知道,他们那是正当行为,他们进入的是自己的地盘,又不是巴黎,你们激动个什么劲儿
鲍尔温劈头盖脸地数落了法国外长一番之后,有加上一句,你们法国要是敢动德国一根毛,我们英国就跟你们法国决裂,到时候休怪我们英国不讲交情
法国外长吃了英国首相一记威胁,只得怏怏不乐地回去了。法国外长把英国的态度带回家跟法国政府一说,法国政府就怂了,跟着法国军方也怂了,最后德国人犯规的事情法国人只好当做没看见,由得德国人去闹吧
如此,在复杂的国际关系的帮助下,希特勒顺利地挺过了一关,德国终于彻底打破了《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对于当时的德国来说,《凡尔赛和约》已经是废纸一张,德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站起来的德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出自己的志愿军团参加1936年7月发生在西班牙的内战,此次战争中德国和意大利结盟派出它们的部队在西班牙并肩作战,帮他们的小兄弟弗朗哥在西班牙站稳了脚跟
这次德国在西班牙很有收获:德国国防军终于经历了一次实战,这让德国国防军的武器得到了测试,战术得到了实践。毫无疑问,西班牙内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的一次完美彩排
西班牙内战时,英法又和以往一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站在一边看热闹
等到西班牙内战打完,德国和意大利收工闪人,亲德国的西班牙弗朗哥法西斯政权建立起来时,法国人才猛地发现自己被德国及其盟国给包围了
想想真是好笑,原本是法国及其盟国包围了德国,现在还没几年光景,法国反而被德国及其盟国给包围了,这实在让人觉得这个世界就是那么奇妙
未完待续&&
我的孤独,虽败犹荣
.——7.11.第2310篇日志: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德意志第三帝国第一章 德国复苏 第一节
单纯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军队是二战中战斗力最强的军队,没有之一
德军的敌人是2200万苏联军队;1400万美国军队中的大部分;1200万英国军队
德国的敌人全部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那几个国家
反观日本,美国拿出三分力就把日本打回石器时代了
1933年&&1945年,一个被歧视的国家,一个被《凡尔赛和约》压榨的国家,一个昔日荣耀却彻底沉沦的国家,在希特勒的带领下迅速崛起,称霸欧洲,震惊世界
首先我要说,不管有什么样的理由,什么样的思想,针对平民的恐怖行为是不恰当的,然后我想说希特勒是个伟人,没有他,德国将是一个四分五裂,任人鱼肉的国家
为了突出第三帝国,我把第三帝国单独拿出来写,请大家跟我一起来看看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奋斗历程
第一章 德国复苏
第一节 希特勒对德国人民的承诺&&面包会有的,工作也会有的
1933年,希特勒的屁股终于坐在了总理的椅子上。希特勒坐在他豪华的总理办公室里思考着一些层次很深的问题
希特勒知道,警棍和皮鞭能够带来短期的权威来维系他的政权,但若是想长治久安,必须为民众造福,从而得到民众的真心拥戴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民众不满意,那希特勒坐着的就不是总理的椅子,而是一座活火山
还好现在德国人民的要求不高,什么高品质生活,小资情调,德国人民根本不敢奢望。那个时候德国人民最渴望的事情无外乎两件:一曰,有事干;二曰,桌上有饭
朴实的德国人民眼巴巴地指望着希特勒把他们基本的生存需要给解决了
希特勒的确是个好同志,希特勒当上总理的第三天就发表讲话,希特勒表示搞不定德国人民的肚子,他就搞掉自己的位子
我一直强调,希特勒是个实干派,希特勒想干的事,他就一定会从速来干!只是搞经济这件事对于希特勒来说难度是很大的,如何恢复德国经济这件事,还是只有听专家的意见才行
政府里的经济专家们讨论了许久,给希特勒提供了一个总的方针,让希特勒来定夺
恢复工业生产,保障农业生产,铺开公共工程
希特勒听了专家们的建议,自己独立思考了一番,觉得还不错,就大大表扬了专家们一把,随后大笔一挥,同意了这个方针。接着希特勒指派专家们制定详细计划,再把计划呈上来给他看
专家们受了希特勒的表扬,欢喜无限,他们宵衣旰食,努力耕耘,终于制定出了详细的一揽子计划
第一步,上马高速公路建设计划、旧房改造计划、新房扩建计划、重振军事工业计划(希特勒要求的)
第二步,借着上面一些计划的东风,带动生产,带来就业
计划订好了,希特勒看了看,觉得十分合理,符合预期,他就再次大笔一挥,同意
我个人认为,这个计划说白了就是拉动内需,促进生产而已,并不复杂。若是上面这些个庞大的计划全面铺开,不用说,有不少工厂要开工,这些工厂足以吃掉绝大部分失业人口
只是要实行这个计划,还有一个巨大的困难摆在德国经济专家和希特勒的面前:没钱
我前面说过,德国是个起步很晚的国家,等到德国完成了工业化,搞定了国内问题再放眼一看,世界上的好地皮全部被英法等国给武力承包了,德国没有地皮可以开发
这导致德国很缺原材料,什么铁矿、天然橡胶、石油、稀有金属、铜之类的物品,德国要么没有,要么产量低的可怜
你说德国要恢复生产,如果没有原材料,拿什么恢复生产
原材料是要用钱来买的!现在德国政府基本上一穷二白,基本上就是个破产状态,却到哪里去搞钱来买材料呢
搞钱这个问题,丝毫也难不倒希特勒,希特勒先把他的目光盯到了浑身散发着金光的犹太人身上
一直以来,在希特勒的心中存在着这样的几个等式
犹太人=有钱人
犹太人的钱=不义之财
犹太人=非人类
犹太人有了这些显著特征,自然难逃希特勒的算计
从1933年开始,希特勒颁布了一大票迫害犹太人的法律,德国的警察们则依据希特勒制定的排犹法律疯狂地迫害犹太人
刚开始的时候,德国的犹太人以为这是欧洲常见的排犹活动而已,小意思,等他们德国人闹腾个几天,也就没事了
事实证明犹太人太小看希特勒的决心了,德国整治犹太的力度非常之大,大到德国的犹太人普遍认为德国的人文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其恶劣程度已经到了非常不适宜犹太人生存的地步
犹太人觉得生活在德国已经是一种慢性自杀行为,他们赶忙成群结队,买好团购票,一溜烟地要往外国跑
对于犹太人受不了虐待要跑路这件事,希特勒没意见,只不过希特勒指示道:人可以走,钱留下
德国的海关官员们心领神会,纷纷对犹太人展开了抢劫。最终,在德国奋斗了很多年的犹太人被洗走了大部分钱财,他们清洁溜溜地离开了德国
犹太人被希特勒结结实实地给黑了一把,他们人离开了德国,不动产和大部分流动资产则被希特勒老实不客气地塞到德国政府的荷包里去了
如此,通过算计德国的犹太人,希特勒搞到了恢复德国生产的第一桶金
当然,要支撑一个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就靠犹太人那点银子,还是不够。为了搞到更多的票子,希特勒拍了拍德国中央银行行长亚尔马.沙赫特的肩膀道:&德国现在缺钱,听说你路子野,在美国华尔街那边很吃得开,去帮我们德国搞点贷款来&
沙赫特点点头,表示我办事,您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沙赫特跟美国摩根财团的关系好的不得了,沙赫特跑到美国去一顿死磨硬泡,终于促使摩根财团同意贷款给希特勒来发展德国的工业
如此,在沙赫特的努力下,希特勒从美国财团那里搞到了恢复德国生产的第二桶金
接着,还有希特勒通过其个人努力为德国搞来的恢复德国生产第三桶金
前面我说过,英法美只要求德国再支付30亿马克当一战的战争赔款,其他的帐一笔勾销。本来这个钱是该巴本还的,只可惜巴本没干几个月就下课了,这个钱自然该希特勒来还
希特勒这个人本来就认为《凡尔赛和约》是废纸一张,怎么可能会同意赔款。希特勒他公然对英法美耍起了流氓,希特勒表示:老子就不赔钱给你们,你们能咋地
希特勒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英美倒是没什么意见,也就是法国跳出来批评希特勒乱弹琴,耍流氓,不地道
只不过,法国人仅仅只是动动嘴皮子数落希特勒一番而已,法国人没有采取任何过激的行动。法国人这么斯文是因为,英国人觉得法国人太嚣张了,英国人拉了德国一把,恶心了一下法国人,于是乎法国人只好闭嘴,对希特勒赖账的恶劣行为只当没看见
好,现在希特勒手里捏着三大资金,他的底气也跟着足了很多。按照原先的计划,希特勒将他手里的资金撒到这几个领域中去了
1、向工厂下订单,购买修高速用的各种材料以及支付建筑工人的工资
2、重整军备需要汽油和橡胶,希特勒投资给一些大化工企业,让这些企业研发人工合成的汽油和橡胶
3、购买粮食和启动高级福利计划
待得政府的采购金落到另外企业家们的荷包里,企业家们立即建立新的生产线,招收大量工人,着手开始生产各式各样的产品。工厂生产出来的各式产品有的用于国内生产建设,有的用于出口还债
在希特勒的努力下,整个德国一片繁忙和生气勃勃的景象。工人们终于又有工作了,老板也给工人们发工资了;工人们有了工资,自然工人们的家小就有饭吃了
不可否认,繁荣再度回归了德国。德国人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变化:物资充足,物价稳定,社会太平,人们各司其职,忙碌而充实,前景无限美好
如此美好的生活是希特勒带给德国人的,那么德国人对希特勒的观感如何呢
德国人民的眼睛当然是雪亮的,广大的德国人看到希特勒确实实现了他的誓言,现在德国人真的都有工作了,也都有饭吃了,德国人觉得希特勒是纯爷们,说话带种,完全算数,没说的,德国人都很拥戴希特勒和纳粹党
本来单单有事干,有饭吃这两项就足以让德国人感激希特勒,希特勒推行的另一项政策无疑让德国人对他的感激指数又攀升了好几个百分点
希特勒推出了一个专门为普通工人服务的休闲计划&&&通过快乐获取力量计划&,这个计划以政府资助的方式为普通工人提供了便宜的国内和国外假日旅游,戏剧表演、展览会、运动会和远足旅行
借助政府的资助,绝大部分工人只要认真劳动,就可以花微不足道的钱去享受闲适的假日旅行、欣赏上层人士才有闲和有钱看的歌剧表演、参加运动会以及结伴远足
政府推行这个计划,说白了就是希特勒专门用来讨好德国工人阶层的,德国的工人数量众多,且在生产中至关重要,为此希特勒无论下多大的血本也要把德共的工人阶层给哄好
为了进一步讨好工人,希特勒甚至提出了一个更具有吸引力的蓝图:希特勒表示国家高速公路建成以后,将对所有的德国人开放。政府将提供一种廉价的汽车&&大众汽车给德国人,希特勒希望每一个德国家庭都拥有大众轿车
无可否认,在希特勒连番糖衣炮弹的猛烈攻击下,德国的工人阶层被希特勒给收买了,德国工人对社会民主党和德国共产党的忠诚正在消散,希特勒及纳粹党在德国工人阶层中威望与日俱增
这个时候,如果德国中央广播电台的记者跑到德国的街上随便找到一个路人,并向这个路人提问:&请问,您觉得自己幸福吗&
这个路人只要还有良心就会说:&我很幸福,党的政策好,纳粹党好&
这个时候,我想说句公道话,至少从1933年&&1939年,希特勒还是为德国人带来了很多的好处,这一时期的德国人还是很幸福的
当然,我也要对德国犹太人表达一下我的同情之情
经过希特勒全心全意的整顿,截止1935年,德国的经济全面好转,德国的失业现象已经绝迹,德国人对希特勒和纳粹党充满了拥戴之情
希特勒见德国内部已经稳固,就立即铺开了重整军备的大计,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希特勒是如何打破《凡尔赛和约》以及《洛迦诺公约》的束缚,逐步将德国的军事力量恢复过来的
未完待续&&
我的孤独,虽败犹荣
.——3.11.第2294篇日志:有国家的军队——曾经无比辉煌的普鲁士
2015年12月10日,尽管缺席了胜利日红场阅兵,尽管深知俄罗斯与西方的龃龉正在加深,德国总理默克尔还是来到莫斯科,出席卫国战争胜利日后续纪念活动。德国领导人以这种方式,再次展现了其为世人所称道的认罪态度
当我们在谈起德国人战后的反省时,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是对纳粹主政后那段历史的反省。事实上,如果德国的反省仅仅局限于纳粹主政十几年,德国的&认罪态度&可能不会如今天这般为人称道。德国战后在同盟国逼迫下所作出的反省,远比我们想象的远得多、更痛得多。为了在战后获得邻国谅解,德国曾被迫从自己的民族灵魂深处挖掉了一部分,这就是曾经无比辉煌的&普鲁士精神&
最遭恨的字眼
如果问二战结束后的反思中,被清算最彻底的字眼是什么,你也许会想起法西斯、纳粹抑或是日本军国主义。其实,真正的答案是个让不少人十分陌生的字眼&&普鲁士
普鲁士是欧洲历史地名,在这里建立的普鲁士王国曾是德意志境内最强大的邦国。19世纪,普鲁士王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普鲁士国王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普鲁士实现了德国人完成民族统一的夙愿。然而,现在如果拿一张欧洲地图,人们却找不到普鲁士这个地方,因为普鲁士在二战之后遭到了同盟国的彻底清算,拆得连毛都不剩一根了
其实早在二战尚未结束时,这个字眼就已经上了同盟国的黑名单。1943年,美英苏三巨头第一次在德黑兰聚首,英国首相丘吉尔就忙不迭地咒骂:&普鲁士是万恶之源!&美国总统罗斯福也表示:&普鲁士要让其尽可能地缩小和削弱&。也是在这场会议上,三国领导人就已经达成共识:在战后,德国可以被允许存在,但作为德国一部分的普鲁士一定要在地图上被抹去
二战结束后,说到做到的同盟国把东普鲁士的首府哥尼斯堡及其周边地区补偿给苏联,改名加里宁格勒。东普鲁士的剩余部分被划给波兰。至于奥得河&尼斯河以西的普鲁士地区,则和其他德国领土一起被分为四块,分别由美、苏、英、法占领。在被占领的德国土地上,所有能让人联想起普鲁士的东西都被抹去,地名被更改、人民被驱逐、宫殿被拆毁。更有甚者,在苏联控制的东普鲁士地区,一些著名容克(普鲁士贵族)的陵墓都被拆毁和填平
1947年2月25日,占领德国的盟军管制委员会颁布第46号暂行法,宣布&普鲁士国中央政府及附属各级机关即日起解散&。同日,联合国管理委员会又颁布了第47条法令,宣布&以普鲁士为名的国家正式灭亡,并不获承认&。理论上讲,这两条法令至今其实依然生效。根据这些法令,德国甚至不被允许以普鲁士之名重新组建一个邦&&虽然统一后的德国,仍然占有历史上的西普鲁士的一部分领土
仇恨往往来源于恐惧,为什么普鲁士这个字眼会被如此惧怕,甚至被定性为&万恶之源&呢
一支&有国家的军队&
客观地说,普鲁士被视为公敌,遭到比纳粹主义更彻底的清算是有理由的。它不仅是军国主义的发源地,恐怕也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建军史比建国史还要长的国家
普鲁士在地理上位于东欧,这个一度被视作是德国代名词的邦国,本来并不属于德国。普鲁士最初形成的历史颇具传奇色彩
公元1187年,圣城耶路撒冷被阿拉伯世界的英雄萨拉丁攻克,欧洲人不得不组织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去收复圣地,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巴巴罗萨也在其统治的德国境内招募了一批贵族骑士参战,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还没与阿拉伯人的主力接触上,巴巴罗萨就在一次游泳时被呛死了
主帅出师未捷身先死,还死得这么窝囊,这批德国骑士们当然不好意思回国。就这么在中东地区飘着,一呆就是几十年。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这帮人成立了一个名为&条顿骑士团&的军事修会,成员既被要求有着修士的虔诚与牺牲精神,又要继承骑士职业的砍人技术和军事素养。在大部分军事力量还是有组织无纪律的中世纪,这样一支力量当然不可小觑。天长日久,有人就来请他们当雇佣军了。公元13世纪中叶,条顿骑士团受雇于波兰的康拉德公爵去征服位于其北部的普鲁士地区。战斗力爆表的条顿骑士团面对当地未开化的原住民,干净利索地完成了任务。扫平普鲁士地区后,流浪许久的骑士们深感此地水草丰美,离德国老家又近,于是干脆在此地过起了日子。原本属于东欧的普鲁士地区就在条顿骑士团的影响下逐渐德意志化。条顿骑士团成为了普鲁士最早的祖先。其标志性的白底黑十字,后来成为了普鲁士国旗原型。再后来,这面条顿旗的黑白色调甚至成了纳粹旗所效仿和致敬的对象
条顿骑士团这段先有军后有国的开拓史,决定了普鲁士天生&不是有军队的国家,而是一个有国家的军队&,更为纳粹后来吹嘘&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找到了历史依据。的确,骑士的尚武精神、修士的严谨性格、流浪者对土地的渴望,在普鲁士的这片土地上三位一体。普鲁士从出生起,就是欧洲大地上的一个怪胎
形神俱灭的阴魂
条顿骑士团的建国史,还仅仅让它的邻居们多了一丝戒备。但到了1700年,世俗化的普鲁士王国正式建国时,欧洲各国才真正感到了它的可怕。新兴的普鲁士王国周边分布着瑞典、俄国、奥地利、法国等强邻,这种环境促使普鲁士以他国无法想象的疯狂优先发展军事。尤其是第二任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位期间,普军人数在二十多年间由原先的8万人激增至20万,占全国人口9.4%,军费开支每年要花去政府全部预算的4/5。当时的普鲁士面积在欧洲仅居第十位,人口居第十三位,但它的军队却排到了整个欧洲的第四位。到1786年弗里德里希二世去世时,普鲁士的领土扩大了1.6倍,人口增至500万。普鲁士的迅速崛起,成为整个18世纪欧洲最受瞩目的地缘政治事件
疯狂的军事投入,不断的对外征战,认定&强权就是公理&的政治理念,弗里德里希二世为普鲁士打造了一套独特的发展模式,而这种模式,就是我们今天一再痛斥的&日本军国主义&所效仿的模本&普鲁士军国主义&。&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好战性直接促成了后来俾斯麦&铁血政策&的出台,并进而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远因
面对这样一个穷兵黩武、妄想并吞欧洲的国家,不是没有国家看出它将来必成祸害。邻国&抹杀普鲁士&的尝试其实早在拿破仑时代就已开始。拿破仑在耶拿战役中打败普鲁士后,曾一度要求其割让60%的领土。然而,拿破仑战争后重新崛起的普鲁士不仅更为强大,还统一了分裂已久的德国
1871年,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战败被俘,普军进入巴黎,普王在凡尔赛宫被德国诸侯拥为德国皇帝,是为威廉一世。在当时的欧洲人眼中,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力量能挡住普鲁士进一步的扩张步伐了
幸运的是,一战中德国的战败为邻国们再次提供了一个清算普鲁士的机会。在一战后对德国的处置中,削弱普鲁士成为战胜国十分看重的任务。德皇威廉二世在被废黜了&德意志皇帝&封号的同时也被取消了&普鲁士国王&的称号。普鲁士王国被正式解散。在一战后对德国领土的分割中,普鲁士地区被削弱得最严重,1920年生效的《凡尔赛条约》又将西普鲁士省的一部分割让给波兰,东普鲁士的默麦尔割让给立陶宛。条约还特别规定要德国解散延续数百年的&普鲁士军官团&,该组织一直被认为是普鲁士精神的象征
一战战胜国对于普鲁士的处置甚于拿破仑时代,但依然没有阻止这个阴魂在二战中重新复活。相反,战胜国对于普鲁士的有意压制,反而激发了德国人对这个名词的怀念
直到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一职时,将宣誓就职地点选在了波茨坦的腓特烈二世陵寝旁,并宣誓要把&普鲁士精神与新的运动&结为一体。普鲁士这个名字再一次响起,虽然在二战之后受到了更为严厉的惩罚,也最终彻底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
在经历了数百年的争斗后,普鲁士的对手们终于将这个他们所恐惧的&魔鬼&收入了魔瓶中。从某种意义上说,直到二战结束,欧洲因普鲁士而起的那场绵延数百年的恩怨纠葛大戏,才最终迎来了落幕
而那个曾经留下无数传奇的普鲁士,也在二战之后最终消亡了
我的孤独,虽败犹荣
.——3.7.第2292篇日志:二战德国为什么那么团结
告诉元首我决不投降
告诉母亲我依然爱她
告诉父亲我已经尽力
我始终坚信着,我的荣誉只有一个,那就是忠诚
元首的意志,至高无上
只有战死的尸体,没有投降的灵魂
也许我们不会再回来!但我们无悔!作为日耳曼民族的一员,我们都将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支步枪,最后一发子弹
为了帝国的荣誉,为了元首,我们绝不投降
我们的斗争只有两种可能的结果:要么敌人踩着我们的尸体过去,要么我们踩着敌人的尸体过去。让我们为了荣誉与信念而奋斗让可恶的犹太人见鬼去吧
即使我们全部战死,德意志仍将存在
这一句句口号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的意志
1945年5月初,法国抵抗运动领袖戴高乐从巴黎出发,驱车前往柏林参加德国的投降仪式,此时此刻他的心里除了复仇,可以说一无所有。但当他赶到目的地后,复仇的心情却荡然无存
因为从越过法德边界的那一刻起,他就再也没有看到一座完整的城市.一个完整的村庄。甚至不再有一栋完整的建筑,除了妇女、儿童和老人,他没有看到一个健康的成年男性。按欧洲人的俗话说,德国人打了一场12点过5分的战争,他们为自己的罪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又过了20多年,有两个苏联作家出访西德一座仅有十几万人口的小城。在小城中心的广场上,树立着一块纪念碑,通过纪念碑他们了解到,战争爆发时小城把一万多子弟送上前线,他们组成了一个师
战争期间这个师三次遭到毁灭性打击,小城居民又三次把它补充起来,到战争结束时有三万多人再也没有回来,他们留下的只有纪念碑上刻着的一句话:即使我们全体战死,德意志仍将存在
小城仅仅是战时德国的一个缩影
1939年9月德国总人口不过8千万,这还包括奥地利和捷克苏台德区的全部日尔曼人,但这区区8千万人竟在战争期间动员出了1700万人上前线
从炎热的赤道到寒冷的北极,从比利牛斯山脉到遥远的伏尔加河,600万德国最优秀的儿女战死在50多个国家的土地上
某些年龄段,如1918至1923年出生的男孩子几乎全部牺牲。德国在不到6年的战争期间,动员能力之强,伤亡比例之高,均创出了当时的世界之最
德军之所以能苦撑6年,不仅得益于高素质的普通士兵,还因为它有一个世界第一流的总参谋部
无论进攻还是防御,无论胜利还是失败,总参谋部都能制定出详细而周密的计划并付诸实施
1944年底45年初,德军总参谋部已经清醒的认识到,战争不能再打下去了,投降是唯一的出路。但战争必须进行下去,因为此时投降会有几百万德军战俘在冰天雪地的废墟里冻饿而死。不是希特勒的意志,而仅仅是为了保存这几百万几乎是德国仅存的男性青年的生命,战争一直打到阳光明媚的春天
战争结束时,德军总参谋部部分军官在东普鲁士被苏军俘虏。一天一位苏军大尉进入关押战俘的房间,他先有礼貌的问清对方是否是总参军官,随后啪的一声立正敬礼,对德国军官们说:做为一名军人,我为此生能与德国国防军作战而感到荣幸
现在,您或许可以明白了,为什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耳曼战车可以横扫欧洲了吧
这才是真正的民族
这才是真正的团结
我的孤独,虽败犹荣
.第2288篇日志:我眼中的阿道夫.希特勒
有这样一位领导人领导,上台后推行了如下措施:把个税起征点定在6000元;积极创造就业岗位,拯救&啃老族&;鼓励生育,奖励&光荣妈妈&;补 助儿童,提升工人养老金;为困难家庭提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征收房东房产税,且禁止其擅自提高房租;许诺给人民发放汽车,推强制车险;抬高关税壁垒,补贴本国农业;发行国债,狂铺高速公路;对资本家、高收入者增税;没收&公敌&的财产,分给人民&&
现在问:满分10分,你给这位领导人打几分?什么,零分?好吧,你已经看到本文标题了,知道这位领导就是阿道夫&希特勒,他领导下的党就纳粹。&怎么能给恶魔打高分嘛!&你一定在嘀咕。但且慢,你不妨忘了标题先,把希特勒换成别人,那你打算打几分
我相信,甚至愿意赌两块钱,去掉一个最低分、去掉一个最高分,总评分将高于8.5
可他是希特勒啊!纳粹魔头的本来面目,居然是天使?德国学者格茨&阿利在《希特勒的民族帝国:劫掠、种族战争和纳粹主义》(译林出版社2011年1月版)中告诉我们:对于纯种雅利安人来说,希特勒不仅是天使,还是&先驱&
人民,你伤不起
&今天的欧盟农业制度、配偶分割课税制度、道路交通规则、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儿童补助制度、税率等级制以及自然保护的基础都源自那个时代。&(第11页)格茨&阿利爆出猛料&&&福利国家&的雏形是纳粹德国。匪夷所思?实际上社会福利政策并非纳粹的原创,俾斯麦那会儿就挺成熟了,希特勒不过是深入发展而已
当然,和平年代搞点社会福利不算啥,打了仗还继续搞,而且变本加厉地搞,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最难最难的事,希特勒做到了
1943年3月,希特勒发表重要讲话:第一,战争期间最好别增税;第二,即便征税,起征点也应提高至6000帝国马克;第三,可削弱高收入者的购买力,让艺术品等奢侈品涨去吧,但必须控制日常用品的价格,对其免税,因为&大众的购买力才是最根本的&。(第59页)&&哇塞,好与时俱进的科学福利观啊
遵循最高指示,直到战争结束,&德国工人以及大部分的雇员和公务员都没有支付过一芬尼的直接战争税。&(第54页)纳粹内部也存在反对声音,财政部长施维林&冯&克罗西克就主张提高税收,可每一次,都被希特勒、戈林、戈培尔等大佬否决,并且战况越恶化大佬越固执
大佬们为什么那样爱护人民,爱得绝对炽热爱得非常激动爱得抱得你比来月经都痛?还不是为维护统治嘛
希特勒通常被看作落魄文青、疯子,于是人们很奇怪,素以理性著称的德国人,怎么会集体抽风的?其实,意识形态只是大众狂热的部分原因,有好处捞才是主因&&因为捞得越多越狂热,所以危机越重出手就越要大方
1933年德国有600万失业者,希特勒制定了&工作、工作、工作&的竞选口号&&人民渴望什么我就背书什么,是个政客都懂。别说,希特勒还真不赖,几年内德国实现了充分就业,人民很高兴,领袖很愉悦。看来,希特勒是个守信用的好政客。还没完。1942年,德军基本输掉了斯大林格勒战役,按理说帝国处于危机中,大家该勒紧裤腰带了。偏不。根据希特勒的指示,现役军人家庭的优惠要翻倍,到战争结束,他们每年得到的补助竟高达10亿帝国马克。同年,儿童补助金和家庭补助金也猛增96%
经济部部长丰克觉得负担太重,建议削减,可想而知,这又遭到了希特勒、戈林和戈培尔的抵制(第73页)。他们很清楚,一战时德国国内民生极端糟糕,前 线军人的境遇惨不忍睹,结果德皇吃了大亏,既因&德奸&输掉了战争,又因得罪各阶层丢失了皇位。因此,纳粹上台后千方百计拉拢人民。用格茨&阿利的话说:&不断地运用社会政策进行贿赂构成了希特勒民族国家内部政治统一的基础。&(第73页)受惠于该政策,二战期间,德国普通人的生活水准比战前和战后还高些
疯子的表象后面潜伏着一颗精明的心,希特勒早就领悟到:人民,你伤不起
既然要贿赂人民,自然不能对人民增税,可贿赂款从哪来呢?一个字:抢。抢谁?三种人:国内高收入者、被占领区民众和犹太人
德国国内的高收入者,尤其是企业家首当其冲。1920年,魏玛共和国开征企业法人税,在通货膨胀的日子,这成为消除财政赤字最重要的税收。希特勒得寸 进尺,把税率由20%提高到40%(第39-40页)。后来又增添了一项&战争附加税&,适用于年收入超过5万帝国马克的企业法人。此外,军方向企业订货 时,&打白条&是经常的,付清款项是稀罕的
就这样,超过一半的企业年利润落入了帝国财政部腰包。1942年后,该比例升至55%(第63页);1943年,达到了至少八成,&再加上国家恶意的支付拖延后,企业的利润已经明显地减少了,然而,国库还要对这已被掏空的利润征收65%的税负。&(第69-70页)
纳粹还想尽办法对烟草、烧酒、啤酒等&奢侈品&征附加税;对股票、证券征税;强迫有钱人购买爱国债券。最绝的是禁止涨房租,开征房产税,并将升值部分充公
总之,德国的高收入者为战争买了大单、出了大血。据格茨&阿利估算,纳粹统治期间,他们被掏出了400亿帝国马克,为德国的侵略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难怪戈林的财政顾问奥托&多纳热情洋溢地表示:&所得税以及企业法人税的递增解决了国家所需要的大部分收入。&(第63-64页)
不过官僚的话不能太当真,当时德国没那么富裕,高收入者仅占全部纳税人的4%,哪怕把他们的打底裤都扒光了,还是远远不够填战争经费。自己人不够抢怎么办?什么怎么办,抢别人啊
我们看特吕弗电影《最后一班地下铁》,沦陷后的法国物资匮乏、物价飞涨,普通人每天吃不到几片面包,连浪漫的性趣都给饿干净了。波兰斯基的电影《钢琴家》显示,波兰人的日子也很难挨。《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是中国式烂片,但也告诉我们,比利时人同样饥肠辘辘&&反正,沦陷区的天是阴暗的天,沦陷 区的人民好悲催
有悲催的就有开心的。谁?德国人呗
德国的指导原则是:打下一个地方,驻军的军费就由当地承担。这性质,相当于黑社会保护费吧?别说,纳粹真推出过一项&防务捐赠&,意谓&为换得军事保护而对帝国防务的捐献&(第78页)。你看,当事人自己都不遮遮掩掩
要收多少保护费?帝国财政部1941年10月公布过数据:占领军军费占比利时年财政收入的125%,荷兰的131%,塞尔维亚的100%&&(第&171页)咋那么贵?废话,只要黑社会愿意,苛捐杂税都算在保护费里,你管得了么?最搞笑的,&大不列颠空战&是德国和英国间的较量,可德国那边的军费全是法国傀儡政府填的&&比日俄战争中的大清朝还冤啊
对盟友,德国也照样敲诈。意大利算铁哥们了吧,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同志加战友的反革命情谊啊。可亲兄弟明算账。1943年9月,德军进入亚平宁半岛 &帮扶&老战友,事成后立马要保护费。结果,墨索里尼从殖民地辛辛苦苦抠来的财富,统统进了好兄弟的腰包。在托纳多雷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玛莲娜出卖肉体给达官显贵,换取微薄的食物。可见意大利美女们被剥削到什么程度
到二战结束,德国捞到的保护费总计131.63帝国马克&&你没看错,格茨&阿利是以&10亿&为计算单位的
这不是明抢吗?这算啥,暗抢才厉害呢!靠什么暗抢?钱。&用钱那叫买好吧!&有人抗议了。抗议无效,因为钱是纸币
希特勒上台伊始许诺全民就业,上台后又大力发展军工,这些都需要钱。钱用到这些地方,其他领域难免捉襟见肘。很快,德国出现了&短缺经济&的典型症状&&日用品遭疯狂抢购,货架就像太监的下半身,空空荡荡。摧垮魏玛共和国的通胀大潮正蠢蠢欲动。财政顾问们提出了对策&&嫁祸开始了
首先,操纵外汇兑换率。法郎对帝国马克被强压到20:1,贬值四分之一;捷克克朗贬值三分之一;卢布最不受待见,贬值470%。利用汇率政策,纳粹政府以极少的帝国马克换取极多的当地货币,随即大肆收购物资,一部分供养驻军,一部分运回国内抵消通胀
纳粹还在占领区发行所谓德国信贷银行纸币(RKK),面额较小,从0.5到50不等,作为辅币供士兵使用。发行RKK的帝国信贷银行有黄金储备吗?没有;准备金率多少?零;和当地货币的汇率比多少?看心情。这不还是抢劫嘛。没错,但抢的不是钱,是物品
RKK不能在德国流通,但帝国马克可以汇往占领区,按官方牌价兑成RKK。聪明人看出来了,RKK是盯着帝国马克的,帝国马克又被强行高估了,因此德国人用RKK在占领区购物很划算,反之,占领区人民拿着既无黄金做后盾又无信用做保障的RKK,跟拿着一叠废纸没区别。何况,RKK只在占领区有效,不花 完你留着干啥
于是,德国士兵拼命购物寄往国内,老爸老妈大奶二奶小三人人有礼物、天天有惊喜。士兵们还催促家里人多汇点帝国马克过来。&许多家庭通过这种方式花掉了在德国配给经济下毫无用处的闲置资金。&(第285页)
及时行乐的风气也蔓延。一想到自己快战死沙场了,士兵们吃喝嫖赌无所不为。有点家庭责任感的则血拼扫货。1943年初,苏德战场的主动权逐渐易手,德 军败象已露,然而仅第18军,就从列宁格勒前线往家乡寄回300多万个军用包裹,里面装满了&战利品、烧酒和吃不完的食品&(第101页)
通过这些手段,德国的通货膨胀转移到了占领区。德国人富得流油,占领区人民水深火热。法国最惨&&它富甲欧洲,最让RKK兴奋。有蠢货说&货币战争&是犹太人搞的,蠢货们不知道,纳粹才是货币战争的祖师爷
二战期间纳粹广建集中营、灭绝营,屠杀犹太人,遇难者在600万左右。希特勒为什么如此仇恨犹太人?一般都从种族主义角度讨论,充其量再追溯他的&心 理阴影&。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犹太人有钱。600万遇难者,即便只从每个人身上榨出100马克,加起来也是笔巨款啊
问题是要榨,得找个借口。对高收入者增税,就说他们赚得太多,应该回报社会;抢占领区,就以&保护费&为名;抢犹太人呢?简单,宣布他们的财产是&人民的财产&,动员广大群众为分赃而参与抢劫
1938年4月26日,纳粹出台新规定,强制财产超过5000帝国马克的犹太人进行申报,如有所藏匿,财产将没收,本人被处以十年以下徒刑。这一招够狠,纳粹很快弄清楚了蛋糕究竟有多大
当然,申报不等于打劫。戈林称,纳粹是讲信誉的,要和野蛮的法国大革命划清界限,放心,&被没收财产的犹太人都获得了帝国国债的转让证书,他们因此而享有利息。&(第46页)。瞧瞧,纳粹把&和平赎买&玩得炉火纯青,犹太人还不快点感谢国家
同时,纳粹还宣称犹太人犯有原罪,必须支付&赎罪金&。聪明人问了:犹太人不是把财产都换成了国债吗,那就卖掉它付赎金啊。纳粹早料到有这一手,遂规定国债不能转让!没办法,犹太人只好被迫出卖房屋、证券
第一笔&犹太人赎罪金&计10亿帝国马克,把帝国财政收入提高了整整6个百分点,填补了国库亏空
鲨鱼舔到血后更疯狂,犹太人赎罪金被扩大为所有财产的20%,后又扩大到25%。并且,&如果其中个别犹太人谎报财产或是根本不缴纳或是部分逃脱其缴纳义务,那么承担责任的不是德意志人民,而是由犹太人相互承担责任。&(第51页)这叫什么?对啦,&连坐&嘛。希特勒八成读过商鞅、韩非子
据格茨&阿利统计,国有化犹太人财产和缴纳赎金带来的收益,占二战前几年德国财政收入的9%。这些收益流向哪里了呢?除了你懂的地方,还有德国普通人 的口袋。《德国税报》说得明白:&没收犹太人财产而产生的所有收益都归帝国所有,由帝国用于其基本需要以及用于所有德国民众的福祉。&(第50页)
随着&闪电战&高歌猛进,这些政策被搬到了波兰、匈牙利、比利时等占领区,且日益演变为赤裸裸的劫掠。占领区上缴的&保护费&,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当局主动没收犹太人财产
这种地方犹太人肯定待不下去,想逃却没那么容易&&要想出国门,留下买路财!格茨&阿利举了个例子。德国明斯特的乌尔曼夫妇经济状况良好,财产总价值为4.72万帝国马克,但逃往卢森堡时,纳粹只允许他们携带10帝国马克!即便如此,他们也没保住性命。1941年,乌尔曼夫妇被送往罗兹集中营,最终丈 夫死于体力衰竭,妻子死于毒气室。(第185页)这真应了庄子那句旷古名言:&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感谢国家,感谢福利
《希特勒的民族帝国》的最末一句发人深省:&如果要谈论纳粹主义和种族清洗,那就不可避免地必须提及数百万普通德国人从中所获得的好处。&(第297&页)格茨&阿利总结了两条:第一,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战争收入是从外国或外种族抢来的;第二,德国低收入者和普通收入者承担了战争支出的10%,收入较高的 德国人承担了20%,剩下的统统由外国人、强制劳工和犹太人分摊(第269页)
什么叫发战争财?这就是。而且不仅高官,普通德国人也发了。格茨&阿利认为95%的德国人均属&统治阶层&,&轰炸的受难者穿着被谋杀者的衣裳躺在床上长长地舒了口气:感谢上帝,又一次逃脱了!感谢上帝,国家和政党如此快速地就帮助了我们!&(第261页)
现在知道为什么刺杀希特勒那么难了吧&&人民不乐意啊!相反,墨索里尼把意大利人民害苦了,最终被游击队活活弄死。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说的就是这哥俩的不同命运
军事史家总爱指责希特勒是&战争狂人&,背叛了德国陆军的战略传统。照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领导人必须把政治置于军事之上,战争应该是有限的:目标明确,达标后及时停止。政治家不能被军人牵着鼻子走,让子弹没完没了地飞下去
从俾斯麦到老毛奇都是《战争论》爱好者,他们制定的战略是:为避免陷入两线作战,应首先集中兵力,击垮一个方向的敌人,回过头来再收拾另一个。随后,逼敌人坐下来,谈判。俾斯麦和老毛奇都清楚,德国统一不了欧洲,更别说做&世界帝国&了。他们很务实:利用战场优势,捞取尽可能多的实惠
乍一看,希特勒的确违背了这个传统,违背了克劳塞维茨的教诲&&他竟妄想横扫欧洲,还攻北非、惹老毛子,打起了&超限战&,简直抽风啦!但《希特勒的民族帝国》告诉我们,他精着呢
纳粹趁魏玛共和国遭遇严重危机而崛起,它应付危机的方式是比凯恩斯还凯恩斯的法西斯主义:放宽货币政策、行政干预市场、政府提供就业岗位、扩充军备&&这种扼杀自由的政策,说穿了就是饮鸩止渴,短期看很美,长期看大家一块死
可是,没人想死,不但不想死,还想活得更好些。咋办?抢别人去。抢两三个地方还不够,得拼命地抢、持续地抢,世世代代抢下去。&纳粹头目必须推进扩张。每一个停顿都可能意味着反动政府的即刻终结。&(第290页)抢来新土地、新财源,才能&再分配&,接济劳苦大众
所以,希特勒绝非简单的&战争狂人&,他的决策皆扎根于政治目的&&用社会福利笼络民心,而为了持续提供福利,必须扩张。问题在于,当政治目的被绑上社会福利这辆战车时,就只能冲向深渊。巴斯夏说:&如果贸易是自由的,还要军队干吗!&第三帝国恰为反面教材:贸易不自由,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军队、越来越 重的杀戮
在此过程中,普通德国人获益了,心甘情愿地扮演帮忙和帮闲的角色。促成希特勒的疯狂的,正是贪婪的人民。但贪婪是要付代价的&&数百万德国人死于战场,许多城市被盟军炸成废墟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是经济学第一规律。你要社会福利吗?好,拿命来
我的孤独,虽败犹荣
.第2287篇日志:巴巴罗萨计划没有错
不管什么计划谋略,其具体实力才是最主要的。这就像狮子一样,狮子想我有猎豹的速度多好,但问题是可能吗
那么进攻苏联,希特勒可想过这么艰难?这么惨烈??德国前期击溃那么多苏联部队,但苏联师团依然源源不断出现;缴获那么多苏联装备,但苏联装备同样源源不断出现。这些可是巴巴罗萨计划考虑和思考过的
那么巴巴罗萨是成熟的是正确的吗
我个人的观点与你不同
那就是希特勒的进攻苏联没有错,巴巴罗萨计划更没有错
首先,当时的苏联在看到德国在欧洲的军事扩张行动后,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国家化的军事生产和战争准备。而且,苏联的人口数量和工业生产能力,还远远超过德国。因此,德国是不可能让这样一个就在身边的定时炸弹长期存在下去的。而当时,轴心国和同盟国二大战争阵营已经开战。苏联这股强大的军事力量,早晚必须在这二大阵营中挑选一个加入。而在德国灭掉法国,对英国进行狂轰滥炸的战局下,就在德国边上的苏联,这时候居然还不加入轴心国,它想做什么?这对希特勒和德国,是不可能被允许的。更何况苏联当时,陈兵几百万几万辆坦克在边境线上,这对于德国绝对是一种可怕的威胁和危险。德国与其让这股不确定的威胁和危险的力量,继续存在下去。还不如,在它没有完全的进入国家战争状态前,消灭摧毁掉它,也因此,希特勒当时选择进攻苏联,我认为是正确的
德国灭亡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从当时战争全局和进程上来看,几乎是无懈可击的
莫斯科保卫战时,苏联人的胜利,则完全是运气。这种运气,并非是苏联人会指挥会打仗的结果
而二战德国进攻苏联的失败,整场二战轴心国的失败,则应该归咎于日本人的愚蠢
日本不去打美国珍珠港,不让美国国会内的亲同盟国议员势力团体有机可乘,发力迫使美国加入同盟国对轴心国开战,因为当时的美国是举棋不定的,美国国会中的议员们有的亲同盟会,有的倾向轴心国。这个时候的德国对于美国,也会下了很大气力去拉拢的。德国在美国也扶持和培养大批大量的亲德国亲纳粹份子。这二派势力,对于美国到底加入哪个二战阵营的问题上是旗鼓相当的,并没有争斗出一个确切的结果。而日本偷袭珍珠港,则恰恰让美国的亲同盟国议员势力得到了机会。也因此,平心而论二战轴心国的失败,是失败在日本的南进策略,是失败在日本去偷袭珍珠港,逼美国加入同盟国上
而并非是,德国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并且,即使是美国参战后,轴心国还是有一些机会的。那就是,日本人马上改南进为北进,以日本联合舰队去进攻苏联海参崴。因为拿下海参崴,就能威胁对峙日本关东军的苏联军队的侧后翼或合围他们。以日本关东军在其与苏联接壤的漫长战线,发动全线进攻牵制或消耗拖住这一线的苏军,就是全线佯攻,只要拖住对面苏军就行了,给在海参崴方向登陆的日军,有包抄和合围苏军后路的机会
最次的对苏作战法,就是出动足够的飞机去破坏苏联西伯利亚铁路
这条铁路一被破坏掉,就能延迟,苏联在西伯利亚各军工厂生产的武器装备运向前方的时间和速度。从而给西线进攻的德军,带去巨大的战争支持
而一旦,苏联的莫斯科被拿下,德军沿西伯利亚铁路摧毁或占领掉苏联的各大军工生产厂,那苏联基本就完蛋了。如果这时候,东方的苏军还没有被吃掉,德国还可以出兵帮助日本,一起消灭掉苏联这支东方军队
而一旦,德国和日本在战略上接壤了。德国和日本的战争资源和技术,就能共享。德国的原子弹,就可能早于美国搞出来。即使即便德国比美国晚一点拥有原子弹,只要德国也拥有原子弹。这场战争将演变成为相比原子弹数量的战争,或者出现双方在原子武器威力下,进行政治苟合的战争结果
可惜,日本人不会打败,眼睁睁看这美国大量的军火和物资,通过北方航线远去列宁格勒,去消耗德国主力。眼睁睁看着同盟国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线,让德国陷入二线作战。眼睁睁看着,美军大量涌到欧洲战场,以三个巨人打一个巨人的方式打垮德国。而德国完蛋了,轴心国覆巢之下,日本怎么可能保全
这只能说日本人太愚蠢了,既害人又害己,搞砸了轴心国的满盘好棋
我的孤独,虽败犹荣
.第2286篇日志:是什么打造了二战德军的战斗精神
众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的部队曾席卷大半个欧洲,甚至打到离亚洲不远的伏尔加河,而在非洲,他们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也几乎打到尼罗河,可谓战功卓越,战绩骄人。但到底是什么促使德军部队有如此的战斗精神呢?有人归结出十八个字&&&武器好、素质高、坚定意志、狂热精神、出色指挥&&&我也是个狂热的军事迷,自然对此也耿耿于怀,经过一番深入考究之后,感觉这样的总结还颇为到位,也愿意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写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德军的武器装备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为了发动战争机器,可谓下足了战争资本,而他们在各类武器的研发上也的确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装备地面部队的多管火箭炮、装备空军的空空导弹等都说明了德国武器研发的成果。在这里别的我还暂且不表,就拿单兵武器来说吧,几乎德军所有地面部队士兵的标准装备都是毛瑟卡宾98K枪,这种枪可以直接装配榴弹发射器和刺刀,操作简单且性能好,而综观其他参战国同时期的单兵武器,似乎都没有德军的优良。由此可想而知,在战场上两军对垒,武器占优势的德军,获胜的几率自然要高出一筹了
再说德军的服装吧,据一项可靠的调查数据表明:几乎所有的军迷都对二战时期纳粹德军的制服着迷,我想大家着迷德军制服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服装做工考究、个性鲜明;二是服装上佩挂漂亮、光彩夺目吧?其实,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在部队的制服设计上也颇下了一番功夫,当时的德国所有战斗部队、预备部队和地方警察都有各自的制服和独立标志,据说连希特勒本人都参与了军服的设计&&由此可见,对其的重视程度
据说德国武装部队在二次大战中对于表现优秀的部队和个人有着多种多样的奖励方式,包括有勋章、纪念章、荣誉奖励以及各式不同的军服上的装饰品。而这些佩带的东西都力图指出什么是优秀的公民、什么是优秀的党员、什么是优秀的战士。同时它也是对个人的肯定,证明他们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做到了甚至远远超出了国家对他们的期望。用军功章来嘉奖作战勇猛的德国士兵,这点虽然不是德军的专利,但在二战时期的各参战国中,纳粹德国的确是做的最好、最规范的一个!记得曾经有人这样高度概括过德军的军功章是&鲜血与荣誉的映照,意志与忠诚的飘扬。&试想一下,今天的我们还在为那些眼花缭乱的军功章啧啧称道,又难怪当时的德国士兵会为之卖命了
二、德军的素质和坚定意志
我说二战时期德军的士兵素质高,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首先,据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在当时的的各参战国中,德国的兵员学历是最高的。我们试想一下,高学历再加上入伍后的严格训练,再加上德国人特有的严谨&&必定造就了其前线作战部队士兵的高素质,而有高素质的作战部队,又何惧数倍于己的敌军呢?德国的普通士兵尚且如此,德军的军官呢?有很多报道都说德军的军官&具有骑士精神,而且个个都是职业军人,有很高的军事素养和坚强的意志,值得尊敬。&据我考究德国军官的主体是容克贵族,他们有很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我们平常在电视、电影上看到的德军军官们也无不制服笔挺、皮靴锃亮、军容整齐,我想:至少从这里也能窥其一斑吧
说德军有坚定的意志是鉴于他们在战场上的综合表现。举一例子:大家都知道,在与强大的苏联红军的作战中,战斗一开始,德军就表现出那种超乎寻常的钢铁般的坚定意志。在双方交战的最初几天里,德军克服种种困难,在广袤的苏联领土上向纵深推进了几百公里,一举歼灭了上百万苏军,为后来的战斗部署打下了良好的开端。这里虽然有苏方战斗部署上的失误原因,但德军机械化部队正是有钢铁般坚定的意志才敢进行大面积的纵深作战。而在后来的斯摩棱斯克会战中,德军又被数倍于己的苏联军队所包围,虽然最终失败,但其顽强抵抗仍然表现出了德国军人特有的坚定意志!也正是有这样高素质的军官和士兵团队,加上严格的军阶制度、部队纪律才造就了二战时期的那支所向披靡的德国钢铁之师
三、强烈的政治宣传造就了狂热的精神
纳粹德国的希特勒是个充满着贪婪野心的政客,他知道要巩固自己的权利、实现自己的欲望就必须依靠德国的民众和部队。他在《我的奋斗》一文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理想&:&创建第三帝国和征服欧洲&。全书充满了民族主义狂热和对马克思主义、民主制度及犹太人的仇恨。他认为日耳曼人是上帝选定的&主宰民族&,宣称&新帝国必须再一次沿着古代条顿武士的道路进军,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夺取新的&生存空间&。所以,在他的授意之下,二战时期德国举国的宣传工具都在大肆宣扬所谓高贵的血统论、纳粹主义思想,而还沉浸在一战中失败痛苦中的德国民众也期盼着日尔曼民族的再次复兴
在这一时期,纳粹党徒还炮制了许多的用于鼓动民心的歌曲:《胜利万岁》、《我们在德国土地上耕耘》等,这些歌曲无一不在宣扬希特勒所谓的纳粹民族主义和血统论&&一时间,德国的大街小巷里广播天天在轰鸣着,渐渐麻痹了善良的德国民众的心智,人们也开始疯狂起来,到处追捧着希特勒的画像和纳粹的党旗
为了彻底地控制部队,掌握国家机器的枪杠子,在这一时期,纳粹的党徒们还创作了许多带有纳粹色彩的军歌,如《保卫母亲德意志!纳粹军歌之誓死保卫莱茵河》、《黑色军团在前进!》、《纳粹军歌进行曲之巴登魏勒进行曲》、《征服欧罗巴!纳粹军歌之前进歌》、《希特勒战士》、《纳粹军歌-德国山地部队之歌》、《我们征服欧洲的天空!纳粹德国空军进行曲》、《冲锋队与党卫队坚不可催》等等,这些歌曲如果抛去其中的政治色彩,静心倾听,就会发现其间的乐感非常的强烈、通篇激昂雄壮,那种来自战场上豪迈的激情,真是让人热血澎湃!无一不是艺术创作上的真正杰作。用句毫不客气的话来说&&那些才是一首真正属于军人的歌&&而在这样的军歌感染之下,德国的士兵自然也愈发疯狂起来,他们的血管里开始流淌着狂热的纳粹主义,为元首而战斗、为第三帝国而战斗、为征服全欧洲而战斗的思想使他们眼睛充血、头脑发热、再也冷静不下来了
四、德军指挥官卓越的指挥才能
说到这点,相信大家都知道很多二战时期的著名德军指挥官,如:隆美尔、古德里安、曼施坦因&&说到他们的战绩,相信大家也是如数家珍地能说个全部。他们的战绩可以说,到现在都是可圈可点,令人赞叹不已。刺刀也不想再多说这三个家喻户晓的名将了,还是转移视线,说一个大家或许并不熟悉的德军指挥官吧
施特默尔曼将军,他也许就是最后一支在苏联战场上被包围的德军部队的指挥官。当自己的部队被以苏联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为首的精锐部队包围的时候,他依然很冷静,没有表现出一丝的惊慌。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他的做法是:一、对手中剩余的部队重新进行整编;二、不断深入前沿阵地鼓舞士气;三、顽强抵抗、拒绝投降&&当占绝对优势的苏军派来使者要求其投降时,施特默尔曼将军表现出了骑士的风度,他尽可能地找来好酒好菜招待了使者,并很有礼貌地约定战场上再见。其实这时候德军的情况已经是快崩溃了,1944年的2月16日,暴风雪夜。被困德军丢弃了所有辎重,含泪放弃了两千余名重伤员。施特默尔曼将军布置好突围步骤后,平静地对部属说:&我将与后卫部队在一起,兄弟们,包围圈外见。&&&五万五千名德军以维京师为先头,企图悄悄突围,但很快就被苏军发现,熊熊烈火中,腥风血雨,尸横遍野。骄傲的德国维京尖刀部队捅开了缺口,被围部队在2月17日中午冲到格尼洛伊提基河边,友军就在彼岸&&但是,没有桥,也没有船。在放弃了所有重装备后,德军自发组织起来,维持秩序,三万五千人在浅水区成功渡河。尽管后卫部队殊死抵抗,但强大的苏军仍然切断了缺口,没来得及渡河的还有两万多德军。他们在冰凉的荒野中,没有任何重武器,又累又饿。苏联将军的指示是:&我们已经给过德国人不止一次投降的机会了,既然他们不珍惜,那么,骑兵小伙子们,尽情地攻击吧!&在密集的炮火攻击后,骑兵冲上来猛砍猛杀,许多投降德军举起的双手也被劈掉&&而战斗的最后,苏军打扫战场时,在战况最激烈的高地上发现了施特默尔曼将军的尸体,手里紧紧握着一枝步枪。他的制服血迹斑斑,但胸前的勋章却熠熠生辉;他的身旁,横七竖八地躺着维京师的后卫营&&担任阻击任务的这支小部队,以尽数战死的代价,换来了大量同胞的生还。苏联人默然良久,最后以军礼安葬了这位从容倒在后卫阵地上的德国将军
强大的德国钢铁部队就是拥有无数个像施特默尔曼将军这样的前线指挥官,才使得纳粹的军旗在大半个欧洲久久飘扬;而正是有了无数个像施特默尔曼将军这样的前线指挥官带领,纳粹德军的战斗精神才无比刚强
我的孤独,虽败犹荣
.——2.24.第2285篇日志:我心目中的元帅——卡尔.邓尼茨
卡尔&邓尼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著名军事将领。曾任潜艇部队司令、海军总司令、第三帝国国家元首、武装部队统帅,德国海军元帅,是德意志民族国家社会党党员,希特勒死后接任德国国家元首
1891年9月16日,邓尼茨出生于柏林近郊的格林瑙镇。母亲早逝。父亲是工程师,总是督促他努力学习,并注意培养其学习兴趣
1910年4月,邓尼茨在魏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德国国防军番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