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后代当兵病退算军人么有好处吗

一名老兵总结的军人八大优点
6-70年代,军人是时代的宠儿,是不少女孩子的崇拜者。我有个表姐,人很漂亮,在我心中就如仙女一般,她找对象就是军人为首选,她还有一个理论说是当兵的有三个优点,一是身体没问题,二是思想没问题,三是出身没问题。这个理论对我影响很大,直接成了我要当兵的原动力。人们常说部队是一个大学校,而且是一个共产主义的大学校,那是因为在这个学校中学到的不仅是军事知识、文化知识,重要的是能学到政治知识,也就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的政治素质,所以我军历史上才涌现出一个又一个英雄模范,一批又一批雷锋式的好战士。从古田会议开始,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先进思想在部队扎下根来,时刻净化着每个人的心灵,让人的心往一处想,往高处想,任谁也不愿做一个低级趣味的人,一个自私自利的人,都愿做高尚的纯粹的充满革命激情的人。所以从部队出来的人不仅站有站样坐有坐样,而且说有说样,道有道样。
那个时候好像所有人性的美,文明进步的标志,都体现在了军人身上,让军人身上处处都是闪光点。军人的优秀品质究竟有哪些?概括起来大的方面最少有这么几条值得称颂:
一是艰苦朴素。从部队那种氛围出来,任何人也不会浪费国家的甚至是个人的财产,他们看见有人对浪费东西不在乎会心疼,会阻止。直到现在不管是在家中还是外边吃饭时有饭菜掉在了饭桌上我都要捡起吃掉,不忍心好好的东西倒进泔水桶。剩下的饭菜只要不发霉发臭,我都要在下一顿设法吃进肚子中。所以不管在哪里,只要有我在,剩饭剩菜就不会倒掉。即使是有人请客或吃老公家的,如果要我点菜,我肯定不会点贵的,而且不超量,够吃就行。所以我们单位的同事们只要在外边吃饭基本上不让我点菜,他们说我的档次太低了。当然这种节俭的习惯从我们的父母那里已经得到传承,只是到了部队境界更高。相信有这种习惯的人并非我一人,从部队出来的人多数如此。
二是吃苦耐劳。军人的吃苦精神是美名远扬的,那些进行过特殊训练也就是魔鬼训练的人不用说,那些执行特殊任务的人也不用说,就是我们这样的普普通通的工程兵,能吃下的苦也非常人能比的了。只要工作需要,只要上级一声令下,同样是一群血肉之躯就会瞬间变成钢铁之躯,难怪人们要把我军叫作钢铁长城。在部队四年我一直在炊事班、勤杂班工作,没干过重体力活,但我也有吃苦的品质,所以退伍后到了煤矿,很快就适应了井下生活,对人们谈虎色变望而生畏的下井工人一职没有退却,没有当逃兵。
三是富有正义。当兵的人多数都有着一腔正气,他们看不惯歪门邪道,在大是大非面前能站稳脚跟,不会随波逐流。所以在车上第一个让座的肯定是军人,有歹徒作案第一个阻止与之搏斗的肯定是军人,有人遇险第一个见义勇为的人肯定是军人。军人的这种正义感已经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只要需要就会充分体现出来,甚至已经成了他们的潜意识,总会在第一时间显现。直到现在军人的这种品质也仍在延续,似乎并没退化。
四是互相体贴。军人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亲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他们都自动形成了一种互相体贴互相帮扶的良好风气,虽然有老乡观念有小团体,但那都是末节,基本无碍部队建设,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基础,才有了官兵一致,才有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民主,才有了战友情。比如有的战士家中有了困难,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拿出不多的津贴捐给他,根本不用连里的领导发动动员。有一次我们的一个同县战友退伍后走到半路把钱包丢了,无法回原籍,就回到了部队,除了部队给了他一些补助外,我们每人还为他捐了十块钱,那可是一个月的津贴啊。平日自己舍不得花,克勤克俭,可为了战友,大家都格外大气慷慨。
五是遵守纪律。遵守纪律是部队的主要特征,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军人必须服从命令,否则那还叫什么部队?那还如何打胜仗?文革那么乱,但部队基本没乱,我们那个时候提倡反潮流,可在部队你不能反,再后来又提倡个性发展,但军人不能由着你的性子来。在这种环境下熏陶出来的兵不论走到哪里依然是说到做到,信守承诺,不会人前一面人后一面,不会朝三暮四,就是伤害到了自己也不会出卖他人,不会违背命令。
六是适应性强。一般人都有一个换水土的问题,就是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总会有一段时间不适应,会给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当兵的不会,他们可以很快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他们应变能力强,只要工作需要,他们会想出很多条路来,水路不通走旱路,总要设法把任务完成。这就是军地领导们常常欣赏的主观能动性,也可叫作单兵作战能力。
七是不与人争利。世上的事往往就是这样,做工作时冲在前的人和有了困难冲在前的人往往从不与人争利,就是人们常讲的“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他们争工作,争困难,从不争名争利争待遇。
八是文明礼貌。经过部队锤炼,军人大多拥有了文明礼貌的良好品质,他们忍辱负重不逼急了不与人争斗,他们讲义气不害人,他们虽做不到说话文绉绉却不粗俗,他们有责任感决不敷衍塞责,他们尊老爱幼有亲和力,等等,总之他们有着很多优秀品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我给当过兵的人总结了这八大优点,不知是否准确。其实他们的优点还有很多,而且各有各的优点。我为我曾是一名军人而自豪,而骄傲。
&&&&&&&&&&&&
下面是,我曾经在这个部队当过3年兵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我国132名西藏边防军人后代入伍进藏戍边[图]-西藏军区 边防军人 戍边 父亲 连队 后代 老西藏 2010年 红军 陈璐-东方军事-东方网
滚动新闻:
>>>>>>正文
保护视力色:
我国132名西藏边防军人后代入伍进藏戍边[图]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欧灿 张文恒 曹虎城 杜鹏 郭丰宽 陈伟平 李昆泽 何思洁
西藏军区某汽车团的几十名新兵中,有8名西藏边防军人的后代。蒲 津摄
  ■新闻实录
  追寻父辈足迹 奔赴雪域高原
  132名“老西藏”后代进藏戍边
  元旦前夕,2010年冬季应征入伍的西藏部队新兵在成都经过短暂的适应性训练后,已经分批次全部进藏。西藏军区有关部门在摸底调查时发现,这些立志到雪域高原从军报国的年轻人中,有132名西藏边防军人的后代。“老西藏”心系边防献了青春献子孙的情怀,以及他们的后代传承“老西藏精神”的志向,在西藏军区各部队引起较大反响。
  这些西藏边防军人的后代告诉记者,他们从小听着父辈的戍边故事长大,高原军人的价值追求、奉献意识和英雄气质给他们打下了深刻烙印,激励他们作出了应征入伍、到西藏服役的人生选择。
  从四川省绵阳市入伍的新战士房子雄,在大学里学的是航空专业,因成绩优异,受到多家航空公司青睐,但他不为所动,决心像父亲那样,成为一名西藏边防军人。来到西藏军区司令部新兵营后,房子雄很快适应了高原环境和艰苦训练的考验,被选进纠察连,成为新兵中的训练骨干。
  来自河南省许昌市的宋恒博、山东省滕州市的朱军宇,也都是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他们学的分别是心理学和法律专业,本来可以在内地找份收入可观的工作,但他们受曾在西藏军区服役的父亲影响,都选择到雪域高原戍边卫国。
  多年负责新训工作的西藏军区教导大队大队长胡辉介绍,2010年冬季进藏新兵中,西藏军人的后代明显多于往年。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胡辉认为,一是因为“老西藏”们对雪域边关怀有深厚的感情,希望子女到那里摔打锻炼;二是因为这132名新兵受父辈影响,向往神秘的高原,向往军旅人生;三是边防部队工作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进藏新兵及其家长没有后顾之忧。
  如何认识“老西藏”争相送子女进藏当兵的现象?西藏军区政委郎友良认为,西藏边防军人的后代以父辈为榜样,作出追寻崇高的选择,对年轻一代的成长具有导向作用,值得肯定和赞赏。
  ■“老西藏”后代速写
  陈璐――
  为了父亲热爱的那片土地
  告别城市,走向雪山,陈璐的选择让常人有些难以理解。
  她已在2010年7月考取成都市广播电视大学,本可以在舒适、安逸的大都市从容规划人生。陈璐说,选择进藏当兵是因为我的父亲。
  陈璐的父亲陈大东曾是一名汽车兵,在雪域高原奔波了9年,青藏公路、川藏公路不知跑了多少遍。父亲把青春献给了边防,转业后仍然留在西藏军区汽车修理厂工作,直到陈璐6岁那年,他因积劳成疾倒在工作岗位上,再也没有起来。
  父亲去世后,母亲简丽红没有再婚。10多年来,母女俩相依为命,也正是在生活的考验中,陈璐逐渐变得坚强起来。在了解父亲的故事后,陈璐读懂了父亲:戍边军人用生命铸在风雪边关的丰碑就是一座精神高原,这是一种没有海拔的高度,只能用心去体味、去丈量。
  听说父亲曾经服役的西藏军区某汽车团在家乡征兵,陈璐马上告诉了母亲。那一夜,简丽红翻出丈夫的照片,再次讲起当年的故事,母女俩相拥而泣。第二天,陈璐就跑到征兵办报了名,要求到父亲生前战斗过的雪域军营服役。亲朋好友闻讯都来劝阻简丽红:“你咋还让女儿去西藏当兵?”简丽红只是淡淡地回答:“娃娃自己想去,因为她爸爸在那里。”陈璐的回答则更坚定:“只要骨子里注入了一种情感、一种信念,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不怕。”她说,她愿成为一朵生长在高原的格桑花,静静地绽放青春的美丽,为了父亲,也为了父亲热爱的那片土地。
  钟誉霖――
  我是全家第18名军人
提起拉萨警备区某团新战士钟誉霖,大家都觉得他不像新兵。整理内务、打扫卫生、队列训练,他都干得有模有样。“部队的情况你咋这么熟悉?”许多新战友忍不住问他,“钟誉霖,你以前是不是当过兵呀?”
  他们的判断显然不对,钟誉霖2010年6月刚刚高中毕业,是名副其实的新兵。
  之所以这样“熟悉”,是因为他出生于军人世家。钟誉霖的爷爷钟世泽是一名工程兵,参加修筑了闻名中外的川藏公路。他的大伯当过川藏线上的汽车兵,姑父现在驻藏某部服役,叔叔、婶婶都是转业军人。
  可以想象,钟誉霖从小经常听到的,就是部队战友之间互帮互助的感人故事,是部队的纪律、军人的使命。所以,钟誉霖从小就立志从军。看电视,他最喜爱反映军营生活的故事片;与伙伴玩游戏,他最喜欢扮演“红军”,他常对小伙伴们说:“等我将来长大了,要像爷爷和爸爸他们一样,到部队去扛枪报国,守卫祖国的大门。”父母很欣赏儿子的志向,他们都是登山爱好者,经常带儿子去爬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让他从小就经历高原的风雪。
  愿望在新年到来前实现了。2010年11月,钟誉霖接到了入伍通知书。爷爷从他手中拿过通知书一看,脸上顿时乐开了花:“孩子,你是全家第18名军人,这一来咱们祖孙三代人都在西藏当过兵了,你是我们的骄傲!”临行前,家里所有当过兵的亲戚都赶来为钟誉霖举行欢送会,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钟誉霖把他们的期望一一记录在本子上,现在每天熄灯前翻一翻,一天的疲惫一扫而光。
  范梓峻――
  当好兵是一生的财富
  林芝军分区新战士范梓峻性格直率,当记者问他为什么到西藏当兵时,他的回答与其他西藏军人的后代不同:“我想在这里得到锻炼,父亲说以后要把几百万元的公司资产交给我管理,前提是必须到西藏当兵,而且必须当一名他认为合格的高原兵。”
  当年,范梓峻的父亲从西藏退伍后白手起家,打过零工、摆过地摊,到今天他的建筑公司拥有四五百万元的资产。
  高中毕业后,范梓峻随父亲在公司打拼。母亲对父亲说:“你一辈子奔波劳碌,现在儿子大了,不如把公司交给他管理,你坐镇把关就行。”
  “他从小到大没吃过什么苦,能挑起这副担子吗?”父亲想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向全家人宣布了一个决定:“梓峻要想继承这份家业,必须像我一样到西藏当几年兵,经过高原部队的锤炼,我才能放心让他接我的班。”
  其实,范梓峻从小就崇拜军人。他父亲虽然离开部队多年,但仍然保持着军人作风:吃饭时要求不能有声音,每天早上起床晨练,做什么事情都要争第一……逢年过节,父亲都会邀老战友“喝一杯”,一起聊当兵的日子,聊战友间的生死友情,给范梓峻留下了深刻印象。
  “部队到底是什么样子,父亲为什么对部队的感情那么深?他为什么常对我说,当兵的历史是一生的财富?”范梓峻对军营充满了好奇。
  范梓峻穿上军装离开家乡时,父亲送他一句话:不经历风雨,我就是把你送到天上,你也见不到彩虹。
  索朗达杰――
  到阿爸老连队来当兵
  藏族青年索朗达杰来到西藏山南军分区某边防连,比其他新兵更加兴奋,因为他的军旅生活将要在阿爸格桑罗布曾当过7年兵的连队开始。
  格桑罗布是一名1974年入伍的老兵,他经常向儿子讲起在边防连队的经历。索朗达杰至今还记得,阿爸说那时候连队条件十分艰苦,冬天只能吃脱水干菜,有时一个月都洗不上热水澡,可官兵们的干劲却很足。特别是有一次,暴风雪吹断了通往驻地县城的唯一一条电话线,阿爸自告奋勇要求承担检修任务,一个人顺着电线杆在雪地里走了一整天,回到连队后好几天,双脚都不能下地……从阿爸轻描淡写的叙述中,索朗达杰感受到阿爸心中的自豪和对那段苦乐人生的怀念。那一刻,他觉得阿爸真伟大。
  高考落榜后,索朗达杰背着家人偷偷报名参了军,直到顺利通过体检、政审,才告诉阿爸。格桑罗布得知后欣喜不已,更没想到的是,儿子到部队后居然分到了自己原来当兵的连队。他在电话中大声喊道:“儿子,咱们现在是一个连的战友了,好好干,别给你阿爸丢脸!”
  索朗达杰告诉阿爸:连队以前的木楼变成了钢筋水泥营房,还有塑胶篮球场、阳光棚和鱼塘。连队开饭也不像你讲的那样,大家围在一起抢面条,而是实行分餐制。刚进寝室,班长就过来为我们铺床、递开水,连队真好。
  从父亲激动的话语中,索朗达杰对自己肩头的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一定要当个好兵,因为阿爸一直在注视着我,注视着他的老连队。”
军事频道推荐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军人后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