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伯拉纠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阿民念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一回事吗

阿民念主义与加尔文主义
阿民念主义是基督教神学的一派,由荷兰神学家阿民念所提出。[1] 主张 1、神在创世以先便已经在基督里面,为着基督的缘故、并且借着基督,在堕落和有罪的人中决定拯救那些因圣灵恩赐,相信耶稣并能恒忍到底的人,那些不信的人将被定罪;(约翰福音3:36)
2、耶稣基督为所有人的罪而死,人人借着十字架的救赎都可以得到救赎和赦罪,但只有信徒能以罪得赦免;(约翰福音3:16、约翰一书2:2) [2]
3、人在罪中没有行善的能力,必须靠神的恩典重生,并在悟性、倾向或意志,和一切能力上更新,在思想、愿望,并实践善事才成;(约翰福音15:5)
4、人一切善行都是因着神在基督里的恩典作成,但神的恩典是可以抗绝的;(使徒行传第7章)
5、与基督联合的人,因着圣灵的帮助,保守信徒不跌倒,才有能力得胜。但信徒仍然可能因为疏忽、离弃基督而失落救恩。但这仍须多从圣经加以决定,然后我们自己心里才有绝对把握去教训人。(约翰福音10:28) 阿民念主义与加尔文主义的对比
1、人得救是完全出于神的预定还是加上人自由意志的抉择合作?
加尔文主义派非常重视神不可侵犯的主权,因此把人的得救完全归于神主权的预定,也就是“无条件的拣选”以及“不可抗拒的恩典”的神恩独作说,连加尔文主义在预定的观念方面也有分歧,有主张堕落前预定论和堕落后预定论两派。阿民念个人一开始是反对堕落前预定论的极端加尔文主义,因为神在创世以先,就已经预定拣选一些人得救,一些人必然堕落灭亡的双重预定观点,他们认为人类是“全然败坏”的,连选择转向神、相信基督的能力都没有。 阿民念认为这种极端的加尔文主义的主张必然导致神成为罪恶的作者,如
此人就不需要为自己的罪负责,那么人所做的一切都无关痛痒,伦理道德也无关紧要,人只要蒙了拣选,如何过活也都无所谓,反正终久都会得救,而那些命定要堕落的人,他们行恶都是出于无奈,不应该受到神的责备,如此一来,加尔文主义就是十足的宿命论者,它完全违反福音的本质,也违反神是爱的本性,并且违反了神所赐人类的自由意志本性。不久后他也反对堕落后预定论派的主张,因为他们的主张仍然把神看做是人类堕落的始作俑者。
阿民念派并没有把“拣选”和“预定”从他的主张中除掉,只是他认为人得救的预定乃是出于神的“预知”,他认为预定的前提应当把基督耶稣被预定带来的救赎列为首要。亚当的堕落并非出于天命,而是神的容许,因为神给人类自由意志,神便不会操弄人的自由意志。阿民念相信,神在这件事上作了自我限制,如此就成就了神完全的恩典。这意思也就是说人可以抗拒这份恩典。加尔文主义主张人无法抗拒这恩典的,因此他们认为阿民念的说词,无疑是救恩的完成乃是人的选择为关键性因素,那么接受救恩的人便是作了一个“善行”赚取救恩,那么人就可以帮助自己得救,人也可以夸口自义了。但阿民念解释,这并非出于人的自救,而是有神先行的恩典,他认为人得救是因为在基督里重生的恩典,有了这个超自然的恩典,人才能在意志上倾向善的表现,这关键就在人在自由意志中是拒绝或是接受,而那些接受的人就可以称义。虽然他的主张是“神人合作说”,但阿民念把救恩的主动权是交在神的手里,所以在阿民念派的第三条信条中,亚米念派仍然强调人自己没有那使他得救的信念,也没有自由意志的能力,人需要倚靠圣灵在基督里重生的恩典更新,这条主张便是刻意强调他们与伯拉纠主义或半伯拉纠主义的不同和对立。
准确的说,加尔文主义预定论并非单纯的宿命论,人仍需按着神所赐的良心的自由做出选择,而其本人也必须为此选择担负责任。神有所预定,但这是站在时间以外的角度讨论,而在受时间限制的人看来这就是自己的选择,所以会有人有自主选择权利的假象,本着良心和大多数人的得救经历说,圣灵对其的感动、改变、得救并非由其自由意志能以抵挡打消,而是切实地不可抗拒。
2、人得救是只给预定中的人救赎还是人人都有机会得救赎?
相较于加尔文主义派主张“有限的救赎”,阿民念主张的是“普世性的救赎”。阿民念认为,“神愿意万人得救,不愿一人沉沦”,在旧约和新约中,父神和耶
稣都有普世性的邀请,如果神只对预定的人给予救恩,那么神对世人的邀请就成为虚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先行的恩典”这观念就非常重要,神不但毫不偏袒地赐下阳光雨水给所有的世人,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也把防堵罪恶的影响的恩典赐下,已成为所有人类良善的基础,神赐下足够的能力使世人能够选择顺服神,神既然赐下恩典给万人,当然也希望人人都能接受这救恩,因此根本不需要加尔文派所主张的神还另有特殊恩典赐下的主张。
从阿民念的观点可以从他的著作《对毁谤的辩护文》得知一二,他认为:“信仰不是拣选的效果,但信仰是神在预知中要进行拣选的必要条件,赋予信仰的天命在拣选的天命之前”;“信心不纯粹是神的礼物,信心是一方面靠神的恩典,一方面自由意志的力量”。阿民念也认为这恩典是足够的,神把足够的恩典透过福音传给人,不管他们是谁(给予被拣选者,也给予不被拣选者),如果一个人愿意,他可以决定相信或不相信,以致于得救或不得救,否则神就是在愚弄人类。
就阿民念来说,就神的方面而言,这个救赎必然是普世性、无限性的,他认为人一旦堕落之后神就命定耶稣基督做为所有人类的救主,因为“神爱世人”(约三16上),在神的爱和神的良善的前提下,救赎临到所有借着基督悔改和相信的人,也就是所有的信徒;相反的,定罪也是在所有的不相信的人当中。但是,对人的回应来说,却是有限的,因为只有“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约三16下)。也就是说,基督是为人人而死,但死的果效不是机械性地临到众人。基督在十字架上舍身,只是使人有得救的可能,人若满足得救的条件(诸如信心或顺服),便可以得救,所以他们必须负起自己不信的责任。
加尔文主义派认为这些经文所指的世人乃是指被神预定拣选的人。唯有这样了解赎罪,才与圣经的代赎观念和三位一体的教义协调。假如基督真是承担了神一切的忿怒,为罪人代替刑罚,那么赎罪的功效与赎罪的范围就能相配合了。假如父神只拣选部分罪人得享永生,又假如圣灵只把基督的救恩施行在蒙拣选的人,那么基督在十字架上就只为蒙拣选的人而死,如此才能[4]与父神及圣灵的计划相调和,使神的主权不置于被侵犯。
3、人得救之后是否还有失去救恩的可能?
这个问题牵涉到人得救是否是“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确据性,加尔文主义
派主张“真信徒将永远不会丧失救恩”,同时加尔文主义派也解释关于背道者“失去了信心”的问题,关于失去信心者是否能说他们原来的信心是假的, 这在改革宗已有公开的定论了。他们认为即便真信徒有暂时犯罪,但终必复归得救。
阿民念派的主张仍是基于自由意志的抉择,神为所有的人安排了救恩,但他所安排的,只有在人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选择与神合作,并接受神所赐的恩惠时才有效。在决定性的一刻,人的意志却是很重要的角色。 除了得救之外,信徒还要凭着继续持有信心来保守自己在恩典中的境况,凡是不能坚持信心的,一样会沉沦灭亡。阿民念派认为,救恩既是出于神,神为了让自由能够实现,必须得着一个完全自由而顺服的心,因为“信心必须经过试验”才能显出真实的信心,所以神把信徒也放在试验当中,按着个人信心的程度给予试验,并且也是为了他儿女的好处,而非要借着考验“刷掉”某些人,而这个观点是从时间内的观点来看的,神再次自限不预见他们的未来。当然,神不愿意让他的儿女在堕落而后灭亡,神也的确看顾保守他的儿女,但是成长和信心必须借着信心和自由来通过和完成。
如此看来,阿民念派主张的信心,不单是自由意志选择救恩的回应,也包括了持守信仰的信心,神虽有能力把人拯救到底,但因为他认为救赎是有条件的,因为信与不信,一大部分归因于人,神对于永生的承诺不会改变,然而人的信却会改变。
然而,对于加尔文这些宗教改革家来说,信心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得救的确据了。加尔文派认为,阿民念派的主张使得救所必须的信心,在他们看来完全是人自己的工作,既然是他自己的工作,所以在他里面就没有神的工作了。 他们也批评阿民念派的主张使人失去得救后的安全感,但阿民念派认为信徒当竭力自守,信靠神并确信神会保守,才是真实的安全感了。
事实上,阿民念派原来在抗辩文第五条中,对这一个问题并没有下最后的结论,他所强调的是更多考虑此主张的可能性,期使信徒能够有绝对的把握去教训人。
阿民念去世后,依皮斯科皮乌斯(Simon Episcopius)及其他共四十六位阿伯拉纠主义
Pelagianism 伯拉纠主义 世纪流行于西方教会的苦修(Asceticism161Asceticism and Monasticism)运动中,伯拉纠可说是其中的领袖之一。他的神学思想有几个特性︰强调人性是丰足无缺,不受亚当堕落(Fall446Fall)的影响,可以成就神的旨意;否认原罪(Sin1083Sin)的罪咎(Guilt531Guilt and Forgiveness)或败坏由亚当(Adam105Adam)传给人类(参归算论,Imputation Theories622Imputation Theories);受了洗的基督徒,均需有最高的道德及灵性操守,过完全圣洁的生活,因为这是神的命令;恩典不会,或很少给予我们内在能力去活出蒙神喜悦的生活。 事实上,伯拉纠主义从来都不是一个有组织的运动,也没有因伯拉纠本人的思想而联成一体;虽然如此,这个传统的名称仍是方便和可用的。「伯拉纠主义」现今已成了一个贬词,泛指一切减低恩典、信心或属灵重生之重要,只强调人为的努力、善行及功德之教义。 伯拉纠原是英国一位平信徒,约于主后400年为罗马接纳,成为苦修主义的教师;此外,他亦写过劝勉人苦修的信、一些专书(包括合正统思想的Faith in the Trinity),和一本保罗书信的注释。此等作品吸取多方面的营养,包括俄利根(Origen880Origen)、安波罗修注释和奥古斯丁(Augustine171Augustine)。伯拉纠深深相信受造世界的秩序是美好的,反对任何思想贬低它,如摩尼教(Manichaeism762Manichaeism);甚至耶柔米(Jerome653Jerome)较强烈的苦修主义,他都反对。伯拉纠认为神所给的其中一个恩赐,就是赋予人不容冒犯的自决权。尽管堕落使人有犯罪的倾向,遗祸后代;人受造的意志(Will1234Will)的各种能力(posse)虽受种种习惯、善忘或无知拖累,却仍是神所造的;只需加上意志的行动(velle),便能把神的旨意变成事实(esse)。神为使人达到这目标,就透过律法(Law708Law)和福音(Gospel517Gospel),把启示与洞察力赐给人。我们经过归正与受洗(信徒当尽之本分)后,神就施恩赦免我们过去的罪过〔与保罗不一样,认为人是单单凭信心称义(Justification670Justification),其他一切都是多余的〕从此以后,信徒就有能力发挥一切的潜能。尤有进者,他认为奥古斯丁在《忏悔录》(徐玉芹译,志文,1985)写到因为面对罪而有失败主义或宿命论,是毫无理由的。教会必须成为一个竭力追求完全的基督徒群体。 哥德人在410年进攻罗马,使得伯拉纠及他的支持者分散,向南迁到西西里和罗马管治的非洲地区,东部则散至巴勒斯坦。他的同工赛雷堤斯(Celestius)是第一个被教会谴责的伯拉纠信徒(迦太基,411)。他与伯拉纠具有相近的背景,却更为急进,或许也是不及伯拉纠狡猾;他不智地冒犯了非洲早已接受的天主教信仰,说亚当未堕落前已是必死的,这思想只害苦了他自己。此外,他又说婴孩接受洗礼,目的不在除去罪孽(因为人根本没有原罪),只为接受成圣,或接受天国。伯拉纠于巴勒斯坦时公开放弃这些思想(415),结果获两个东方教父议会宣判为无罪。赛雷堤斯终于请求一个「叙利亚人」鲁非诺(Rufinus)来为他辩护,说他是否认归罪的传袭。要请求这神秘人物(并非亚居里亚的鲁非诺)来辩护,说明伯拉纠主义是一个多么混杂的思想(与赛雷堤斯相反,伯拉纠本人就相信亚当若不犯罪,是可以活到永远的),而且也曾深深受到东方思想的影响(虽然有人夸称鲁氏启发了伯拉纠)。鲁非诺不相信灵魂传殖说(Traducianism1172Traducianism)︰谓灵魂一如身体,俱为父母所生,故亚当之堕落是使人一生下来即有罪(参灵魂的起源,Soul, Origin of1101Soul, Origin of);因为此说可引伸原罪论。他对俄利根880Origen 俄利根的批评也是相当尖锐的。在整个伯拉纠辩论中,反对俄利根的思辩式教义,特别是其灵魂先存说,是一股重要的暗流。 至终导致赛雷堤斯及伯拉纠被定罪,奥古斯丁及一班非洲主教占了决定性的位置。418年举行的迦太基会议判下面的教训为应受咒诅的︰认为亚当之死非因受罚,乃是死于自然;否定婴孩洗礼,以及由亚当传来的原罪,不相信新生的要经过洗礼才可以洗去原罪;把称义之恩典限于只能除去过去的罪,不接受它可帮助人避免将来犯罪的性质;认为恩典只能启发人的悟性,不能在其他方面帮助人对付罪,也不相信神的爱会植根在人心中,能使人喜欢及顺服神的旨意;以为恩典只能使人更容易成事,没有它人仍然可以做得到,只是多些困难而已;最后是否认约翰壹书一8~9和主祷文的含义(「免我们的债」),认为其目的只在强调人其实是无罪的。 伯拉纠终于在418年被祝西美教宗(Pope Zosimus, 417~8)定为有罪;在此事上,非洲教会的压力有重大的影响力。当时只记录了一部分的议决,但其中却肯定亚当把罪传袭给普世的人,叫人人都陷于罪的网罗,只有洗礼能叫人离罪,对婴孩和成年人都有同等效力。431年在以弗所召开的第三次大公会议更宣告,凡与赛雷堤斯有相同意见的,都会被定罪。 一组由伊克拉农的犹利安(Julian of Eclanum,约386~455)领导的意大利主教拒绝接纳祝西美的判决,他并致力为伯拉纠思想辩护,与奥古斯丁展开激烈的辩论,直到奥古斯丁过世为止。我们现今得阅犹利安的断稿残章,主要是存于奥古斯丁的回答中。此外,尚存的乔布记、何西阿书、约珥书和阿摩斯书的注释,很可能也是出于他的。 这期间的争辩其实对奥古斯丁的思想发展及阐明更为重要,这又引到一个反奥古斯丁的浪潮,误称为半伯拉纠主义(Semi-Pelagianism1069Semi-Pelagianism),犹利安的思想反倒没有什么新意了。他认为奥古斯丁称人被罪捆绑的思想,是出于他那无可救药的摩尼教;他又把伯拉纠的思想组织起来,使他成为比伯拉纠或赛雷堤斯更难应付的人。在他与奥古斯丁辩论的过程中,更重要的题目是︰预定论(他称奥古斯丁的神是不公义的)、受洗后的基督徒仍然卷入有罪的性欲邪情,以及因为与淫乱的伴侣行房而传播原罪。 伯拉纠主义迫使天主教会正视一些先前在东方教会争辩中忽略的问题,因而能够清晰教义,重申立场,使人不致像以前般误解一些教义。现代研究为伯拉纠翻案了,我们现在知道伯拉纠主义者不是个道德家或人文主义者,承认他们的宗教动机是严肃的,而他们宣称是忠于早期的传统(都是一些不清晰的地方)也是真实的。但伯拉纠对亚当堕落的影响和恩典这两方面的理解,都是不合圣经的。不过教会一方面排斥伯拉纠的思想,另一方面也不完全认同奥古斯丁对他的反驳。 另参︰(Semi-Pelagianism1069Semi-Pelagianism)。
参考资料:当代神学词典
下载次数:0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上一篇下一篇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暂无同义词
词条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浏览次数: 820 次
&圣网微信平台号:sw7777777com 任不寐:基督信仰与社会&文/任不寐 &伊斯兰学术网 &
想生一个这样的女儿,看到她笑,仿佛全世界都天晴了。想生一个这样的女儿,陪她看书,陪她成长,告诉她女孩的内涵比外表更重要。
作为女生,你是否大胆的展示自己的魅力?自信的挥洒自己的性感?女人当如此,不论遭遇什么困境,婚与否亦不重要,都别忘了爱自己。
请注意使用文明用语
画报点击数0
文章点击数0TULIP之研究
我的图书馆
TULIP之研究
TULIP之研究----神本对人本的凯歌作者
本文大纲(约1万1千字)1. 加尔文主义五要点(TULIP)简介及在加尔文神学中的地位2. 阿民年主义的历史来源3. TULIP的神学历史来源4. TULIP的圣经依据简述5. TULIP的对基督徒的生命造就一、加尔文主义五要点(TULIP)简介及在加尔文神学中的地位
作为一个基督教神学思想体系的加尔文主义(Calvinism),是法国著名宗教改革家、神学家约翰·加尔文及其忠实的追随者们许多主张的统称。这样一个神学体系具有区别于其他神学体系的鲜明特色,在林慈信、Virginia Yip合撰的《加尔文主义500年历史回顾》一文中,指出了加尔文主义的5大特色(见台北改革宗出版有限公司《改教家加尔文》第279页):1.忠于上帝的话语、上帝的启示——圣经 (The
God);2.高举上帝的主权(The
Sovereignty of
God);3.强调上帝的圣约(The Covenant of
God );4.宣称基督的普世王权(The universal
Christ );5.正面肯定基督徒的文化使命(The
Mandate of
Christians)。而被称为加尔文主义五要点(TULIP)的思想体系,非常重要但并非全面地体现了加尔文主义的上述特色。就其非全面性而言,这五要点,实际上属于加尔文主义中救恩施行部分的要点;就其重要性而言,这五要点最极致地、最简练地表达了加尔文主义的特色----高举圣经、高举上帝的主权和圣约,描述出上帝旨意在恩典之约和救恩历史中的彰显和荣耀。正如神学家巴刻所认为的:“如果要归纳加尔文主义,五要点是最有价值的工具。” (见台北基督教改革宗翻译上《加尔文主义五要点》第34页):让我们先来看看加尔文主义五要点(TULIP):1.全然败坏(Total depravity)或完全无能力(Total inability),人类由于亚当的堕落而无法以自己的能力作任何灵性上的善事。2.无条件的拣选(Unconditional election)上帝对于罪人拣选是无条件的,他的拣选并非因为人在伦理道德上的优点,也非他预见了人将发生的信心。3.有限的代赎(Limited atonement)基督钉十字架只是为那些预先蒙选之人,不是为世上所有的人。4.不可抗拒的恩典(Irresistible grace)人类不可能拒绝上帝的救恩,上帝拯救人的恩典不可能因为人的原因而被阻挠,不能被人拒绝。5.圣徒蒙保守(Perseverence of the saints)已经得到的救恩不会再次丧失掉,上帝必能保守蒙拣选者。 这五点教义的英文首字字母恰好是Tulip,即“郁金香”之义。无疑,此“郁金香”成为神学史上的奇葩,成为捍卫基督真理的利器。Tulip并不能穷尽加尔文主义,但它却集中体现了加尔文主义的精髓,Tulip的结构完美,体现了救恩次序和神学逻辑上的完美性,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具有逻辑上的严密性和强大的说服力。Tulip的结构是人的罪性——上帝的拣选——基督的救赎——救恩的来临——救恩的保守,这五个层次正好符合上帝对人救恩的次序,将神的恩典层次分明的表达了出来。在神学上,Tulip将人的罪作为逻辑的起点,将神的主权作为逻辑的终点,非常之严谨缜密。只要宣告并认信人全然败坏的基本认知,其他的论点就迎刃而解、不断呈现出来了;以人的全然败坏为神学基石,那么逻辑上自然就给神的主权留足了空间。既然人是全然败坏的,那么就不能根据人的任何条件来拣选人;既然神的拣选是无条件的,完全在神不在人,那么神的救恩不能临到某些人,人也无话可说;而神的救恩临到人,人就根本无法抗拒,因为一切出于神的主权。神的主权更表现在对得救之人的保守上,人的行为改变不了上帝的救赎,一旦被上帝所拣选,救恩就会保守到底。正如美国神学家尼罗哲(Nicole,Roger)在《加尔文主义五要点》一书序言中指出的:“这五要点也非常适合用来说明加尔文主义各主要论点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五要点中的每一点可说都是‘神至高无上之恩典’的一种展现。”(见台北基督教改革宗翻译上《加尔文主义五要点》第12页)预定论五要义也同时成为宗教改革思想最高的结晶。五要点所体现出来的加尔文救恩论是彻底的神恩独作说,这种彻底化使人的全然败坏的观念深入人心,依靠人的理性、道德、意志、修行、各种宗教仪式等一切的一切于救恩都毫无用处;而个人的条件对于是否被拣选也毫无关系,得救的唯一根源在上帝自行其是的主权之中。由于最极致化的强调了人的败坏和无能,也就最极致化的强调了神的主权和恩典;由于最极致化的限制了人的狂妄,也就最极致化的强调了神的荣耀和权能。神对人的拣选完全凭创世之前在耶稣基督里的预定,在人毫无条件。他的救恩临到人,人就无法抗拒;他的救恩没有临到人,人凭任何人为也无法得到。而人一旦被上帝所拣选,人的一切也改变不了得救和被拣选的事实,循环救恩毫无可能。可见,预定论摧毁了天主教企图通过人的善行、功德、理性、自由意志、圣礼、教权甚至圣物、赎罪券来得救的可能性,全面地给予天主教以否定。加尔文主义及其五要义,由于它的彻底性,故而在神学上使基督教彻底地与一切人本主义、理性主义、异端异教区别开来。正是基于以上原因,伟大的神学家、布道家司布真(Charles H. Spurgeon)深情地说:“我以加尔文主义为信仰的标准,便看到在这古道上到处都是我的弟兄;放眼望去,成千上万的人与我有相同的信仰,认定这是神的教会应有的信念。”(见台北基督教改革宗翻译社《加尔文主义五要点》第15页)。二、 阿民年主义的历史来源TULIP并不是加尔文主义者主动提出来的,而是为了应对阿民年对加尔文主义的五点质疑被动提出来的,所以不了解阿民年主义,就不知道五要点的神学来源。在美国神学家奥尔森(Roger Olson)所著的《基督教神学思想史》一书中对阿民念主义有详细的介绍,该书给阿民年主义的篇幅远远多于加尔文主义,使人怀疑其神学上的倾向性,该书借用阿民年的传记作者邦斯(Carl Bangs)说阿民念“目标是,建构一种不至于使人呆如木石的恩典神学”。(见北京大学出版社《基督教神学思想史》497页)正如加尔文主义的基本思想并非加尔文发现的,阿民念主义的基本思想也不是阿民念独创的。阿民念的教导可以追溯到亚历山大的革利免,第三、第四世纪也有许多教父主张这种观点:这些教导受到异教哲学的渗透,在神前面抬高人的地位。第五世纪的伯拉纠和其后的半伯拉纠主义,是阿民念思想的直接渊源。伯拉纠不承认人的本性已被罪败坏。他认为亚当犯罪带给人的唯一坏影响,只是给人类立下一个坏榜样罢了!照伯拉纠的说法:每个婴孩来到世上都与亚当堕落前的光景一样。他认为:人的意志绝对自由,因此每个人心里都有能力相信福音,也有能力完全遵守神的律法。伯拉纠之后又兴起了所谓的半伯拉纠主义,其代表人物卡西安(John
Cassian)承认亚当的罪确实临到他的后裔,人性也因原罪而败坏。但他又认为神的恩典是普遍的,每个人都能得到,所以最后的决定还是在于怎样运用他的自由意志。半伯拉纠主义者的格言是“愿意相信是我份内的事,神的恩典只要帮忙就好。” (见台北基督教改革宗翻译社《加尔文主义五要点》第30页) 阿民念思想无非是对伯拉纠和半伯拉纠主义的一种发展。阿民念()是荷兰神学家,他试图改革荷兰的改革宗,他的神学在荷兰、英国等地引起巨大纷争,在荷兰的某些地方甚至引发暴动,以至连荷兰政府不得不介入。阿民念曾是加尔文继任者贝扎的学生。“为了保护预定论的教义不受神人合作说的破坏,贝扎与其他16世纪的强硬加尔文主义者,发展了‘堕落前论’……堕落前论,是神之定命的一种定序方法;使神关于人类上天堂或下地狱的决定和命定,发生在他创造人类然后容许他们堕落的定命之前”。(见北京大学出版社《基督教神学思想史》492-493页)而阿民念对加尔文主义的反动,就是从反对堕落前论开始的。神学家奥尔森(Roger Olson)继续写到:“在传讲一系列关于罗马书的课程时,这位年轻传道人不仅公开反对堕落前论,也包括无条件拣选与不可抗拒的恩典在内。例如,他把罗马书9章诠释为,神所预定的对象不是个人,而是信徒与非信徒的群体。他主张,个人具有自由意志,可以加入选民或堕落者群体,并且诉诸罗马书8:29作为支持证据,主张神对于个人的预定,乃是根据他对于个人自由抉择的预知。” (见北京大学出版社《基督教神学思想史》497页)在阿民念去世前递交给荷兰政府的《信仰宣言》中对堕落前论提出了20条反对理由,阿民念郑重地表示,堕落前论违法福音的本质,因为这个教义认为人类得救与否完全与他是罪人或信徒无关。他们先得救或沉沦(在神的第一定命里面),然后才被造成信徒或罪人。堕落前论乃是“对于神荣耀的侮辱,”因为“根据这些前提,我们可以推断,得到更进一步的结论,神真的犯罪了。。。。。。而其神是唯一的犯罪者。。。。。。不以罪为罪。” 阿民念认为加尔文主义的强硬预定论,必然会使神变成罪的作者,并且如果神是罪的作者,那么罪就不是真的罪,因为神所作的无论是什么都是好的。神恩独作说的任何教义,都会使神变成罪的作者。因此,他认为人们对于预定论的认知,必须要兼顾到神的爱及良善、人类的自由意志。(见北京大学出版社《基督教神学思想史》504页)在阿民念去世后,46位荷兰牧师和平信徒,共同编写了一份名为《抗辩》的文献,简述阿民念主义者们对加尔文主义的5点反对声音,阿民念主义者们也因此被称为“抗辩派”。这5点简单而言是:1. 自由意志或人的能力:每一个罪人都有自由意志,所以他永恒的命运,乃是要看他自己如何运用他的自由意志。人的自由也包括他怎样在属灵的事上,选择善而撇弃恶,他的意志并不受他有罪的本性所辖制。罪人自己能够与神的灵合作而得以重生,或是拒绝神的恩惠,以至灭亡。信心是人给神的礼物;是人对自己救恩的贡献。2.有条件的拣选:神只拣选那些预先晓得他们会自己自由地来相信福音的人,拣选因之是按照人将要行的而决定,或是按照人的动作为拣选的条件。神只拣选那些他知道会出于他们自由意志来拣选基督的人。救恩的首要因由乃是罪人拣选基督,非真神拣选罪人。3.普世的救赎:基督赎罪的工作使人人都有得救的可能,基督虽曾为众人死了,但只有那些相信他的人,才真的得救;基督的死并没有在实际上除去人的罪孽,他的救赎,只在人接受时,才会发生果效。4.人可以成功地拒绝圣灵:人若不相信,圣灵就不能叫人重生;信心(即人自己的贡献)是先于新生,罪人若不响应,圣灵就不能赐生命。神的恩惠因之并不是无法抗拒的。5.信徒能从恩惠中堕落:已经相信真正得救的人,若不自己守住信心,是会失去他们的救恩。著名神学家巴刻(J.I.Packer)针对抗辩派的观点指出:“一般认为阿民念主义的神学源于两项哲学原理:第一,如果神有至高主权,人就没有自由,也就没有责任,二者无法同时成立;第二,强调神的能力,相对地,会使人的义务减至最小。。。。。。阿民念主义由这两个原理引申出推论:第一,圣经既然认为信心是一种出于人的自由而带有责任的行动,就不能说神使人有信心,人如何运用信心与神无关;第二,每个听福音的人都应该有相信的能力。 ” (见台北基督教改革宗翻译社《加尔文主义五要点》第20页)抗辩派在荷兰举行的多特会议(1618年11月——1619年1月)上被定为异端。多特会议参加的代表有100多人,包括来自英格兰、苏格兰、法国和瑞士的代表在内。多特会议根据“抗辩派”的5点,他们所否定的,多特会议就将之奉为正式的教义,多特会议针对阿民年的5点提出了正统的五点,这就是的TULIP。TULIP提出后,沉重地打击了阿民年主义。但此思想在18世纪约翰卫斯理为主的循道宗和20世纪的某些灵恩运动中被奉为圭臬。
TULIP的神学历史来源正如阿民念思想无非是对伯拉纠和半伯拉纠主义的一种发展一样,加尔文主义也是对保罗神学、奥古斯丁神学的发展,TULIP所反映的是宗教改革以来众多神学家集体的思考,TULIP中的重要观点,从马丁路德、慈运理、墨兰顿、布灵格、布瑟都一直在倡导。保罗《罗马书》中的神学核心除了因信称义外,就是预定论。
保罗对预定论最经典的阐述,是在罗马书8:28-30 和9:10-29。此处的预定论是要解决外邦人得救问题。保罗在罗马书9章开始阐释预定论的时候,先说到“因为从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也不因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就都作他的儿女;唯独‘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罗马书9:6-7)——犹太人并不都是神拣选的儿女,唯独被神预定的,才是神的儿女。接着保罗用了雅各和以扫的“双子”比喻,说明了神拣选人并不靠人的行为、善恶、人伦道德,神的拣选完全在神的主权之中,“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罗马书9:18)。保罗又用“窑匠与器皿”比喻,再次说明了神凭己意而行,有主权选择并预定器皿,而作为器皿的人类毫无争辩的名份,在拣选上也毫无作为。
“这器皿就是我们被神所召的,不但是从犹太人中,也是从外邦人中,这有什么不可呢?”(罗马书9:24)最后,保罗说出了之所以用这两个比喻的最终目的:无论犹太人还是外邦人,人的得救在于自行其是的上帝的预定。主后5世纪的奥古斯丁延续保罗神学中对上帝主权和人的败坏和无能的强调,他坚决主张:人的本性已经因亚当的堕落彻底败坏到一个地步,完全不可能靠自己来遵守律法或接受福音;罪人必须要有神的恩典才能够相信以致得救,而神的恩典只赐给那些神在创世以前就预定要得永生的人。这样说来,信心这个动作不是像伯拉纠所教导的“来自罪人的自由意志”,而是出于神的恩典,而且这恩典只赐给蒙拣选的人。(见台北基督教改革宗翻译社《加尔文主义五要点》第20页)奥古斯丁曾说:“对亚当这一块被称为’预定不得救之人’的泥团而言,刑罚是唯一的结果。但在同一块泥团中,也作成一些预定要得荣耀的器皿。因窑匠有权从同一团泥中制作出不同的东西来(罗9:21)……拿一块作成贵重的器皿,拿另外一块作成卑贱的器皿。但是你或许会问,为什么他将我作成贵重的器皿,却将其他人作成卑贱的器皿呢?我应当如何回答呢?使徒(保罗)曾说:’你是谁,竟敢向神强嘴呢?’(罗9:20)……这便是圣徒的预定:神的恩典预先知道、预先准备有谁会被释放,这样的人一定会被释放。其他的人则在神公义的审判之下,别无他路,必定是’预定不得救之人’,正如推罗和西顿之人的下场?若他们见到基督奇妙的神迹,必定会相信。然而,因为神没有将信心赐给他们,他们就无从相信”。(注:见《基督教神学原典菁华》Alister McGrath编 杨长慧译 校园书房出版社1998年11月初版)宗教改革运动,再一次的将人本主义从基督教神学体系中清除干净,除加尔文本人外,其他神学家也对加尔文主义作出了巨大贡献。神学家巴刻说:“每位改教领袖在改教初期对预定论的看法都很一致。他们在其他方面或有不同看法,但对‘人在罪中无助’、‘神有至高主权施恩’等教义并无异议。” (见台北基督教改革宗翻译社《加尔文主义五要点》第31页)马丁路德对伊斯拉莫在《论自由意志》一书中提到关于神预定罪和邪恶的原因等人文主义问题时,宣告到:“他是神,因此对于他的意志,我们无法制订任何原因和理由,作为其规则或尺度,因为万物并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等同或超过他的意志,而且它反而是万物的规则。因为,如果它具有规则或标准,无论是原因或理由,那么,它就不是神的意志了”。(注:见《基督教神学思想史》413、414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由以上可知,多特会议针对阿民年主义的5点提出了TULIP,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体系, 而是对保罗、奥古斯丁尤其是宗教改革领袖们神学思想的总结和提炼。“正如神学家维利(Wyllie)博士论到多特多特会议时所说的:‘这个会议的召开,正逢紧要关头,它使改教的第二代可以重新查考、检验,确认他们上一代传给世人的教义体系’”。(见台北基督教改革宗翻译社《加尔文主义五要点》第32页)四、 TULIP的圣经依据简述决定任何神学体系的真伪,最后的裁判当为神所默示具有权威性的圣经,因为圣经是神的话。因此,在下面引证许多圣经经文以支持TULIP:
1人的全然败坏或堕落
罗马书3:10-13:“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而
《威斯特敏斯特信条》第9章(论自由意志)第3条:“人由于堕落在有罪的状态中,已经完全丧失一切行任何关乎得救的属灵善事之意志力;所以他既是一属血气的人,与善完全相反,又死在罪中,就不能凭自己的能力去改变自己的心,或预备改变自己的心”。圣经中还有更多的经文来印证人由于罪的玷污死在败坏之中,由于堕落,人对于属灵的真理是盲目的,耳聋的。他们的心思也被罪给昏暗了;他们的心变为邪恶。创6︰5、8︰21;耶17︰9、可7︰21─23;约3︰19;林前2︰14。在罪人藉着圣灵的能力重生进入神国以前,他们本为魔鬼之子,在它的权下;他们是罪恶的奴隶。约8︰44;弗2︰1、2;提后2︰25、26;约壹3︰10,5︰19;约8︰34;罗6︰20;多3︰3。罪的权势是普遍性的;整个的人类都在它的控制之下;因此没有一个是义人,连一个都没有。代下6︰36;伯15︰14─16;诗130︰3;箴20︰9;传7︰20,7︰29;罗3︰9─12;雅3︰2、8。(见台北基督教改革宗翻译社《加尔文主义五要点》第41-47页)慕理教授在《再思救赎奇恩》一书中关于救赎的必要性写到:“希伯来书9:23节的上下文所强调的是「罪的严重」需要基督献祭的超越功效;罪的严重需要不是假设的,乃是绝对的。强调罪本质严重,以及除罪的必须,其逻辑不可能符合假设的必须论。罪的真实与严重使有效的赎罪成为不可或缺的。换言之,赎罪是绝对必须的”。(见信仰之门电子书《再思救赎奇恩》)可见,人的全然败坏才导致基督十字架的牺牲流血,如果不承认人全然的败坏,也就会动摇耶稣基督救赎的必要性。
2上帝的无条件拣选
提摩太后书1:9:“神救了我们,以圣召召我们,不是按我们的行为,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这恩典是万古之先,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
《威斯特敏斯特信条》:第三章(论神永远的定旨)第五条:“
此选定只是出于神自由的恩宠与慈爱,并非由于神预见了他们的信心、善行,或信心与善行中的耐久性,或以被造者中其他任何事,作为神选定的条件或动因。总之这都是要使他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圣经告诉我们神有选民,预定他们得救,以致得永生。申10︰14、15;诗33︰12,65︰4,106︰5;该2︰23;太11︰27,22︰14,24︰22、24、31;路18︰7;罗8︰28─30,8︰33;西3︰12;在创造世界以前,神拣选一些特别个人得救。他的拣选并不是根据那些蒙选之人任何预见的反应或行动。信心与善行是神拣选人的结果,并非原因。徒13︰48,18︰27;腓1︰29,2︰13;帖前1︰4、5;帖后2︰13;雅2︰5。人有了信心和善行才确定了他的蒙召与拣选。彼后1︰5─11。拣选并不是救恩,乃是引到救恩。蒙神拣选的人还未得救,只等到圣灵的重生,在基督里因信称义。罗11︰7;提后2︰10;参徒13︰48;帖前1︰4;帖后2︰13、14;比较弗1︰4;罗16︰7。在弗1︰4。保罗说明人是在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蒙拣选。拣选是根据全能神的主权性的与特殊性的恩赐。决定那些蒙恩得救的罪人是神的旨意,并非人的意志。出33︰19;申7︰6、7;太20︰15;罗9︰10─14,11︰4─6,11︰33─36;弗1︰5。拣选的教义不过是圣经论到神绝对主权比较广泛的教义之一部分。圣经不但教导神预定某些人得永生,而且无论大事小事的发生都是出于神永远预旨的结果。主耶和华以他绝对的权能来治理天地;没有任何事可以逃避神的永旨。代上29︰10─12;伯42︰1、2;诗115︰3,135︰6;赛14︰24、27,46︰9─11,55︰11;耶32︰17;但4︰35;太19︰26。(见台北基督教改革宗翻译社《加尔文主义五要点》第49-59页)
3上帝限定的代赎 约翰福音:10:14,15 :“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正如父认识我,我也认识父一样,并且我为羊舍命”。
约翰福音17:9:“我为他们祈求,不为世人祈求,却为你所赐给我的人祈求,因他们本是你的”。
《威斯特敏斯特信条》第3章论神永远的定旨第3条:“
按照神的定旨,为了彰显神的荣耀,有些人和天使被选定得永生,并其余者被预定受永死”。耶稣在他大祭司的祈祷中,不是为世人祈祷,乃是为父所赐给他的人祈祷。为了成就父的吩咐,耶稣做完了父差他来所要做的工──叫他百姓认识神又赐给他们永生。约17︰1─11、20、24─26。保罗说圣徒所承受的“一切属灵的福气”即如儿子的名份、救赎、罪得赦免等等,都是由于他们“在基督里”的结果,而且他溯本追源的找出这些福气的究极来处是出自神永远的意志──就是在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早已拣选了他们,使他们成为神的儿女。弗1︰3─12。保罗所提出的对比,就是在亚当里堕落与基督──“第二亚当”救工之间的对比,也可以说都是代表“他们的百姓”(亚当是人类的代表,基督是选民的代表)。亚当因为自己的罪把他的百姓陷入定罪与死亡之中,然而基督藉着他的义行叫他的选民得称为义,并获得永生。罗5︰12、17─19。(见台北基督教改革宗翻译社《加尔文主义五要点》第67-70页)慕理教授在《再思救赎奇恩》一书中写到:“我们主张‘有限度代赎’的教义,即代赎是只局限于那些被拣选为永生的承继者。如此限制确保代赎的功能,又保存其不可或缺的特性,就是有效而实际的救赎”。(见信仰之门电子书《再思救赎奇恩》)
4不可抗拒的救恩
以弗所书1:19,20:“并知道他向我们这信的人所显的能力是何等浩大,就是照他在基督身上所运行的大能大力,使他从死里复活,叫他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边”。
约翰福音28:30:“耶稣尝了那醋,就说“成了!”便低下头,将灵魂交付神了”。
《威斯特敏斯特信条》第10章(论有效的恩召)第1,2条:凡神所预定得生命的人,而且只有这些人,他喜欢在指定与悦纳的时候,本着他的道与灵,有效地召他们出离本性与死的状态,而到耶稣基督的恩典与拯救中。在属灵与得救的事上光照他们的心,以臻明白有关神的事,除掉他们的石心,赐给他们一颗肉心,更新他们的意志。用他的大能使他们决定向善,并有效地吸引他们来就耶稣基督。但他们来是极其自由的,因他们的决志是被主的恩造成的。此有效的恩召是惟独出于神白白的与特别的恩典,丝毫不是由于在人里面预见什么。因人在这恩召上全属被动,及至被圣灵感化和更新,他才能回应此召,并接纳在此恩召中所提供和传达的恩惠。福音的一般呼召往往遭到拒绝,但圣灵的特召是不可能被人拒绝的;凡受到圣灵内召的人,必定悔改得救。罗1︰6、7,8︰30,9︰23、24;林前1︰1、2、9、23─31;加1︰15、16;弗4︰4;提后1︰9;来9︰15;犹1;彼前1︰15,2︰9,5︰10;彼后1︰3;启17︰14人蒙恩得救完全是出于神的恩典,唯独由神的大能所造成。赛55︰11;约3︰27,17︰2;罗9︰16;林前3︰6、7,4︰7;腓2︰12、13;雅1︰18;壹5︰20。。(见台北基督教改革宗翻译社《加尔文主义五要点》第82-86页)
5信徒坚忍蒙保守
希伯来书10:14:“因为他一次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
约翰福音10:28:“ 耶稣说:我又赐给他们永生,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
《威斯特敏斯特信条》第17章(论圣徒的坚守)第1条:“凡神在他爱子里收纳,并用他的灵有效地召选而成为圣洁的人,并不能完全,也不能至终从恩典的地位中堕落;反要保守这地位,一直到底,永远得救”。神的子民藉信心蒙神的大能保守,没有什幺力量能叫他们与神的爱隔绝。他们已经受了圣灵的“印记”,圣灵赐下来就是确保他们的救恩,而且他们必获得在天永远的基业。这些经文都在印证信徒永蒙保守的真理。赛︰43︰1─3,54︰10;耶32︰40;太18︰12─14;约3︰16、36,5︰24,6︰35─40,6︰47,10︰27─30,17︰11、12、15;罗5︰8─10,8︰1、29、30、35─39;林前1︰7─9,10︰13;林后4︰14;弗1︰5、13、14;西3︰3、4;帖前5︰23、24;提后4︰18;来9︰12、15,10︰14,12︰28;彼前1︰3─5;约壹2︰19、25,5︰4、11─13、20;犹1、24、25。。。(见台北基督教改革宗翻译社《加尔文主义五要点》第87-92页)慕理教授在《再思救赎奇恩》一书中写到:“更正教正确地坚称基督的抵偿乃是对罪惟一的抵偿;这抵偿是如此完全和终极,以致这没有留下任何信徒的罪的刑责。信徒诚然在今生要为他们的罪受管教,这种管教是要使人归正和成圣——这‘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来 12:11)” 。(见信仰之门电子书《再思救赎奇恩》)伯特纳博士在其著作《基督教预定论》中说:“此项教义并不是独立的,是加尔文主义神学系统的必要部分。拣选与有效恩召的教义,在论理上暗示凡接受这些祝福的人必定得救。如果神已绝对无条件地拣选了人得永生,神的灵有效地将此救赎的恩益适用在他们身上,那末不可避免的结论就是他们必得救无疑。”(见圣山网 《基督教预定论》电子版第14章,伯特纳著、赵中辉译)。四、TULIP对基督徒的生命造就本文开头已经对TULIP在神学思想史上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在此重点探讨下其对基督徒生命的造就。周功和博士在为《加尔文主义五要点》一书所写的序言中写到:“加尔文主义5要点不只是认知的问题,还需要心受感动和知道如何应用”。就TULIP这样一个深奥的神学体系的对基督徒的敬拜赞美、灵性德性、生命造就所起到的作用,周功和博士总结了以下6点:1.明白神的主权可以激发我们赞美。2.有胆量。既然上帝有他的选民,所以我们有胆量为主作见证,相信历史是操纵在上帝的手里;而且,我们为主耶稣所作的见证,必定会有果效。3.有温柔。五要义教导我们在上帝面前谦卑,时刻有敬畏之心。4.有安全感。属主的羊不丢失,救恩不失落。5。追求合一。在传福音时可以与其他观点合作。6.悔改认罪最关键。在传福音时强调人的悔改,就是对自己能力的绝望,然后投向神的恩典。(见台北基督教改革宗翻译社《加尔文主义五要点》序言)周博士总结的这6点,除第5点强调在传福音中与其他派别的合一外,其他几条有关我们的灵性和生命造成,只有在理性了清楚把握了救恩及上帝的主权,我们才能真正作到谦卑、降服、平安、喜乐、不住赞美。约翰·派博(John Piper)写就一篇文章《相信加尔文主义五要点的十大果效》(Ten Effects of Believing in the Five Points of Calvinism)中就TULIP的对基督徒的生命造就提出了十点:       1. 这些真理让我在神面前心生敬畏,带领我进入真正的,以神为中心的敬拜的深处。     2. 这些真理保守我,免得我轻慢神的事情。3. 这些真理让我对自己的得救心生惊叹。                           4. 这些真理令我警惕那些以人为中心,看起来像是福音的代替品。  5. 这些真理使我为我们这个世俗的,轻慢神的文化所无法描述的病患感到痛心。6. 这些真理使我相信神计划,开始的工作,他要加以成就 – 在全球范围内,以及在个人身上。7. 这些真理使我从神主权旨意的角度出发看一切事物 – 就是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                       8. 这些真理使我可以盼望神有意志,有权利,有能力回应祷告,使人改变。9. 这些真理提醒我,要人可以到基督这里来得拯救,传福音是绝对需要的,在带领人来相信上我们有极大的盼望,但人归信最终不是取决于我,或受不信的人的刚硬所限制。10. 这些真理使我相信神最终会得胜。(见古旧福音)从以上可知,TULIP对信徒的生命造就而言,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它使人对神的主权生绝对的敬畏、敬拜之心, 也具有完全的得救信心和得胜盼望,并且不计成败、更有信心去传福音是因为做事在人、成事在神。更重要的是,TULIP把人本主义的一切道德功德、巫术迷信全部都打掉了,使人的行为指向现实的社会,基督徒在社会的文化使命中去证明自己是得胜者、是蒙恩典者。这样一种积极入世的倾向也是TULIP的产物。从加尔文主义所到之处,即刻全面影响当地的神学、信仰生活、政治、经济、文化就可看出TULIP 对信徒个人和社会整体的影响。总之,我们通过对加尔文主义五要点(TULIP)在加尔文神学中的地位的考察,及对比阿民年主义和TULIP的历史来源,对TULIP的渊源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看到TULIP是应对高扬人、贬低神的人本主义毒害,而立场鲜明的神本主义论纲和宣言,这个论纲精练简要、体系完美,最深刻地表达了加尔文主义中的核心。最后我们通过对TULIP的圣经依据简述和其对的对基督徒的生命造就,更加认清了TULIP的真理性和实用性。TULIP的确是一首神本对人本的凯歌,是高扬神的主权,使神“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的最壮丽的赞美诗歌。6月8日
转载请联系作者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半伯拉纠主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