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存在的问题小猪保育阶段存在哪些问题

保育猪_保育猪饲养管理_保育猪饲料配方_保育猪免疫程序_保育猪养殖技术
保育猪养猪QQ群:  
首页 | 上一页 | 1
全国养猪分站
保育猪饲养管理
保育猪饲料配方
保育猪养殖技术CopyRight &哺乳和保育阶段仔猪营养与饲养安排
哺乳和保育阶段仔猪营养与饲养安排
大北农集团& 金伯池
中国养猪历史源远流长,据考古资料表明,最远的可以追溯到9000余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广西桂林甄皮岩墓葬)。在这长达万年的养猪发展历史长河中,如果要说发展最快的还是过去的三十年,特别是最近的5年。
在品种上实现了良种杂交化、人工授精化;栏舍建设上从软栏改硬栏、离地饲养、发酵床饲养等等;饲料上从熟喂到生喂、从单一饲料到混合饲料、配合饲料、分阶段饲料、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在饲养管理上从放养散养到圈养、集约化规模化饲养;在饲喂方式上从吊架子育肥到直线育肥、从分餐饲喂到自由采食。最终体现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肥育猪饲养期从养年猪到8个月、6个月,甚至不到5个月就能达到100公斤出栏体重,而且全程料肉比从5:1到4:1、3.5:1、3:1,甚至低于2.5:1,……。不回忆不知道,一回忆确实兴奋不已,因为我们都是养猪业这段快速发展进程中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一、木桶原理、分阶段饲料与猪场效益:
&&&&&&&&&&&&&&
(猪场用料的木桶原理图)
中国的饲料工业只有断奶的30多年历史(1978年北京南苑饲料厂建成投产、1979年第一家外资企业也是第一家外资饲料企业深圳正大康地进入中国),但却走完了美国人差不多近100年的发展历史,至2010年猪饲料产量达5800万吨以上。
在养猪生产中,从熟喂到生喂,从单一饲料到混合饲料、配合饲料、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分阶段饲料,生产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高。综合分析目前规模化养猪生产条件下各阶段饲料的使用情况及使用效果来看,教槽料、保育料、哺乳料是猪场生产效益的短板,它们的改善和提升对猪场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益的改善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猪场生产效益——金三角
决定猪场生产水平的高低、经济效益的好坏,有三个关键控制点(效益金三角),这三个关键点(三个通道)的健康状况直接决定了猪场生产水平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
1、生殖道。母猪群的生殖道健康状况。为什么有的猪场胎产活仔能超过11头,而有的猪场却低于10头?为什么有的猪场年产2.2胎以上,而有的猪场却少于2胎?其实关键的差别在于母猪群的生殖道健康状况,诸如乏情问题(特别是一产母猪)、子宫内膜炎问题(可恨的霉菌毒素让处女猪都患上了子宫内膜炎)、流产、死胎、木乃伊、泌乳功能障碍等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困扰当前很多规模养猪场,并且这一切都会反映在母猪的膘情上,保持2.5——3.5
成膘情之间的合理变化是母猪群高产稳产的基本保证,以前认为母猪饲喂量过大才会导致母猪过肥其实是很不全面的,其实产子少、带子少、生理节奏打乱同样会导致母猪膘情过肥。
2、呼吸道。猪场很多疫病其中最主要的病变就是呼吸道病变,一个病如果没有呼吸道症状和呼吸系统的损害,那它的死亡率通常不会太高,在当期规模饲养条件下,由于舍内环境(温度、适度、通风)以及高密度饲养,使呼吸道成为首当其冲的最大的损害,呼吸道病已成为猪场生产水平(成活率、生长速度、料肉比)高低的、经济效益好坏的第一杀手。呼吸道的健康状况、呼吸道病的发病率是衡量一个猪场猪群健康水平的关键指标。要了解一个猪场健康状况、了解猪群呼吸道病发生率,其实最好的参照物或者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保育舍(保育猪),保育舍(保育猪)因其特殊性往往是猪场疫病的发酵罐、是猪场疫病的培养基,保育舍(保育猪)的健康状况越好、疫病越干净,说明猪场疫病净化工作好、猪群健康状况好,如果保育舍(保育猪)猪病复杂、健康状况差,说明整个猪场疫病多、健康形势严峻。
3、消化道。消化道是营养物质摄入和消化吸收的所在,它拥有与外界直接接触的最大表面积(116平方米),猪群/猪只生长速度快慢是由采食量决定的,采食量大小则是由消化道容量所决定的,因此消化系统是否得到充分发育会严重影响猪只今后的生长速度。30公斤体重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点,据许多资料显示,30公斤体重阶段是猪只消化系统初步发育成熟阶段(生殖系统是最后发育成熟的)。仔猪达到30公斤体重日龄与猪只达到100公斤体重所需日龄呈正相关:达到100公斤体重日龄=30公斤体重日龄*2.1,因此要实现提高日增重、降低料肉比、缩短出栏时间,其关键点主要不在于生长育肥阶段,而在于猪只体重的前三分之一阶段,即30公斤体重之前阶段打下的基础。因此,追求最短日龄达到30公斤体重的目标成了饲料公司/营养专家、养猪场/饲养人员的不懈努力和追求。
据实际调查,100公斤体重日龄在170天甚至180天以上的猪场还有很大的比例,有些猪场品种、饲养条件等等都差不多,但在出栏日龄和出栏体重上却存在很大差异,相同出栏体重下其出栏日龄甚至相差10多天,甚至半个月以上,其效益的天壤之别可想而知,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根本原因不在于生长育肥阶段,最根本原因在于30公斤之前即乳仔猪阶段的差异所致,目前60日龄18-20公斤、70日龄24-27公斤、75日龄28-32公斤都算是不错的饲养水平了,但离我们追求的和所宣传的63日龄25公斤、70日龄28-32公斤还有不少的差距,如何去实现?关键在于如何确定乳仔猪阶段的营养和管理。
三、乳仔猪阶段的营养及管理——乳仔猪分阶段饲养模式
乳仔猪的营养和饲养阶段的安排与各猪场的断奶日龄/断奶体重、栏舍设置、转群安排密切相关,大体分为:
1、一阶段饲养模式
应该说国内最早推广使用的饲料(正大311/551)其实就是一阶段的饲养模式,那时候的猪只大多是内三元杜长本/杜大本,45日龄左右断奶,用到70日龄以后在转换成小猪料,那时候的生产水平,60日龄15公斤、最优的19-20公斤(小群体),平均年产2胎、全群料肉比在4:1以上。
现在的通用型乳猪料或一些低端乳猪料比较适用于一阶段模式,适用于断奶比较迟、品种一般(品种比较好断奶过迟就容易出现断奶母猪乏情),该模式的优点是饲喂简单方便、成本较低,它的缺点就是仔猪生产潜力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2、二阶段饲养模式
随着母猪品种良种化、杂交化、外种猪及其杂交猪成了规模化主持的主要品种后,提前断奶(减少母猪乏情、改善仔猪的健康生长)成了必然的要求,原有一阶段饲料不能满足仔猪生长需要,特别是当仔猪断奶日龄提前后,仔猪断奶后从母奶到饲料的过渡十分关键和重要,原有的一阶段的乳猪料在前期提升其产品的营养浓度、改善适口性和可消化性推出了专门化的教槽料产品来满足提前断奶生产条件的教槽和断奶需要,通常使用阶段是教槽至42-45日龄;后期通过促进猪群健康和快速生长推出了保育阶段专用料产品——保育料,它的使用阶段为42-45日龄至70日龄左右。(仔猪前期料/仔猪后期料)
3、三阶段饲养模式
解决断奶生长停滞问题、保育猪成活率低僵猪比例高的问题。
仔猪具有快速生长的潜力,因为种种因素的限制导致仔猪的生长潜力75%以上没有发挥出来,断奶日龄的进一步提前,以及更好的改善仔猪断奶后的负增长和生长停滞的状况,以及由于蓝耳病、圆环病毒等免疫抑制性问题的困扰规模猪场,造成保育猪难养,对原有的二阶段饲养模式进行改良,推出了新的三阶段用料模式(教槽料+保育前期料+保育后期料)。
对教槽料进行进一步升级以满足仔猪更早日龄断奶的营养需求,使教槽料的营养浓度更高、消化性更好、适口性和抗拉稀效果更佳,以达成实际饲养工作中的方便教槽和轻松断奶的诉求,断奶10天内日增重达到300克以上。教槽至21~25日龄断奶~35日龄阶段使用,用量4公斤左右,35日龄重9.5~10.5公斤。评价教槽料的好坏并不在于营养指标的高低,关键是适口性、采食量、可消化率、抗拉稀能力,断奶3天内能否实现旺食、采食量累计超过600克是目前最顶尖教槽料的判断标准,断奶3天决胜负就是这个道理,断奶10天内日增重相差50克其产品的影子价格至少可以差2000~2500元/吨。
在保育料方面,对保育前期阶段营养进行优化,专门推出保育前期料,使用日龄也提前到35-42日龄,保育前期是猪只生长过程中一个比较微妙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首先在营养上的转变,要从高营养高消化率高适口性的教槽料顺利过渡到真正以玉米豆粕等常规原料常规加工的保育料产品、避免二次营养应激的发生;其次保育前期也是疫病比较高发阶段,由于在断奶前后的仔猪免疫空窗期时机体抵抗力低下,导致病原微生物在体内大量定植,到了保育前期时候仔猪往往开始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第三,在保育前期,往往要根据各个猪场的疫病状况免疫多种疫苗,对仔猪的健康和生长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通过饲喂专门化的保育前期料除了提供高营养高消化率饲料外、还能改善和促进机体免疫力的提升、减少仔猪呼吸道合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减少了各种免疫应激,有效改善了保育前期猪群健康状况、加快了猪群生长。它的使用阶段:35~42日龄至49~56日龄。
该模式也是目前很多猪场在实际使用的最经典模式。
4、四阶段饲养模式
  代母奶+教槽料+保育前期料+保育后期料
四阶段模式主要适用于某些超早期断奶猪场,特别是为了达到净化猪场特定疫病而进行的超早期隔离断奶猪场,当然也可以用于无乳仔猪或非正常哺乳仔猪的救治,与三阶段饲养模式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增加了类似于代母奶的第一阶段料。
四、经济断奶日龄/断奶体重的选择
仔猪最佳断奶日龄和体重的选择决定于品种、饲料营养和饲养管理水平,仔猪的断奶日龄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仔猪的饲养模式。
&&&&野猪在自然野生条件下大约在18~22周龄时开始断奶,并且它的断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自野猪驯化家庭使用后,断奶就逐步变成了一个瞬间的动作,并且断奶日龄也不断随着饲养技术、饲料营养、饲养条件的不断进步,而逐步提前,从双月龄断奶到45天断奶、从45天到35天、30天、28天、24天、21天,甚至18天、15天的超早期断奶。在1990年前,30天断奶就算早期断奶了,到了2000年后,21天前断奶才算得上早期断奶,甚至某些猪场为了净化猪场的疫病进行了18天、15天的超早期隔离断奶。这是提高母猪生产力水平的需要,也是适应外种猪饲养的需要,也是猪场疫病净化和控制的需要。
一)当前情况
每一个养猪人都知道早期断奶的好处:每提前1天断奶可多产仔猪0.17头、节省哺乳料6公斤,对提高猪场生产水平个改善猪场效益有莫大的好处。作为养猪人和饲料厂家也为此进行不懈的努力,饲料厂家为了早期断奶开发和推广了各种档次的乳猪料(教槽料)产品。
关于合适的断奶日龄,作为仔猪方面来说,理论上任何1天断奶都可行,但在规模化养猪生产条件下,考虑到现场管理的便利性、可行性、稳定性,考虑仔猪断奶后的生长发育及断奶育成率,考虑母猪的自身生理机能的恢复需要,18~23天之间、5~6.5公斤体重时断奶是比较适合也是最经济的断奶日龄和断奶体重。经济断奶日龄对饲料的营养、饲养条件、饲养管理同样提出更高要求。
目前,大多数猪场的实际平均断奶日龄大多在25~28天之间,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5~7天),每提前1天断奶每头母猪每年可多产0.17头仔猪。在2000年前后,很多猪场也进行了21天甚至更早的早期断奶的尝试,但由于仔猪断奶后存在很长时间的断奶生长停滞、甚至负增长、成活率低、僵猪比例高,感到得不偿失,最后又推迟到25天左右的断奶。“出生定乾坤、断奶决胜负、出栏算输赢”,其实关键控制点在于断奶决胜负、断奶7天决胜负、断奶3天难决胜负,其中关键性的标志是断奶后仔猪恢复主动采食的间隔时间越短越好,断奶3天内平均采食量超过200克、累计采食量超过600克是评价一个高档高端教槽料的关键性指标,也是能否实现断奶仔猪平稳过渡的重大考验,要实现这个目标、达成这个效果,合适的断奶日龄、有效的饲养管理、高适口性高消化率的教槽料产品三者不可或缺的,卓有成效的教槽工作可以部分弥补教槽料的不足。教槽料的两大作用:教槽和断奶过渡。关于教槽:母猪教槽——仔猪盗食母猪料,饲养员教槽——最早是炒黄豆炒玉米——教槽料,随断奶日龄提前教槽作用逐步弱化、断奶过渡作用越来越强化。好的教槽料可以部分弥补饲养员经验的不足。
二)经济断奶日龄/断奶体重下的营养及饲养安排
早期断奶对教槽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槽料的使用效果也代表了一个猪饲料研发推广企业的实力、形象和品牌美誉度。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或正在涉入教槽料行业,都想在这领域分得一杯、占得一席,竞争十分激烈,而在座所负责的大型猪场就是教槽料企业的主战场,但对教槽料效果体会最敏感的、最能体会到真实效果的除了吃料的仔猪、就是那些与仔猪朝夕相处的哺乳舍饲养员们,还有那些50-300头母猪规模之间、每天还能事必躬亲参与猪场现场管理工作的猪场老板们,在国内的一些大型猪场对教槽料的选用,首先是关系、其次才是产品效果,所以有些大猪场所用的教槽料产品并不是最优秀、性价比最高的,也就可以理解了。在养猪生产中,真实生产水平最高不是大猪场(每个猪场的生产指标都有两本账,一本是对外的、一本是对内的),而往往是那些50-300头母猪之间的精细化管理的中小型猪场。
不同的断奶日龄/断奶体重决定了不同档次的教槽料产品;
不同的饲养效果指标(断奶10天内日增重)决定了教槽料的价格(断奶10天内50克日增重的差异可容忍饲料价格差元/吨)。
五、弱仔、无乳仔猪——仔猪育成率的黑洞
产活仔数的高低是影响猪场母猪生产力的第一大因素,而对弱仔的处理、无乳猪和僵猪的护理和救助是影响母猪生产力水平的第二大因素,也是哺乳舍饲养员综合素质的体现和饲养水平差距的主要来源。弱仔无乳仔猪是哺乳仔猪育成率上的黑洞,也是猪场统计分析上的黑洞。“夏天的产房、冬天的保育”,夏天产房难养、冬天保育难养,产生这个问题的关键其实也是出于弱仔、无乳仔猪的困扰。
这是按日龄和死亡原因的分类分析,但就其本质的原因,这是猪只大多是弱仔、无乳仔猪。这两种类型猪只往往不是死淘、就是僵猪,影响猪场效益的进一步提高。1头初生仔猪的饲料成本56.7公斤!
1、弱仔问题
初生弱仔的标准(体重?竞争力?弱仔标准也是相对的:外种猪产下的弱仔有时候比本地品种猪都还大、还强势)?产生弱仔的原因?初生弱仔的处理?(某些猪场的淘汰规定、饲养员为了保证成活率指标的私下淘汰等等。与每个猪场的考核制度有关:考核产活仔数时,弱仔猪就保留了;考核成活率时弱仔往往提前处理了。)
2、无乳仔猪
一类是哺乳母猪奶水差、仔猪哺乳不足;
二类是哺乳母猪生病、死亡或淘汰、仔猪又无法寄养;
三类是产仔过多,无法自带和寄养的。
&&& 3、方法
1)吃足初乳是前提,怎样算吃足?几次?初乳是最好的、天然的、最廉价的营养,要充分利用。
2)选用代母奶(如大北农免疫初乳等),效果比母奶好(营养平衡,母奶的营养缺陷在蛋能比太低,营养生长速度)以及某些用于早期断奶的高档教槽料(如大北农贝贝乳等)。在弱仔、无乳仔猪的营养的人工供给方面,很多厂家也开发出类似母乳的代母乳产品。
3)做好保温工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养猪场小猪保育阶段存在哪些问题?
  猪场保育阶段的小猪问题多而且复杂,饲养管理必须要做到精细化,下面是保育阶段存在的问题汇总。
  第一、断奶应激,温度、母子分离、转群、惊吓等。
  第二、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消化酶和胃酸分泌不足。
  第三、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空白区,母源抗体衰减,新的免疫抗体未达到保护力。
  第四、免疫抑制性疾病与霉菌毒素污染。
  第五、换料应激造成拉稀等。
  第六、药物应激,长时间、多药物联合给药。
  以上六点都是保育阶段存在的问题,解决好问题才能养好保育猪。
养猪界必备的公众号和手机应用
热度排行24小时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园保育阶段性总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