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当军,罗荣恒担任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时期打过什么战争

当前位置: &
抗日战争林彪被国军开枪误伤:打断两根肋骨
12:15:19 & &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红一方面军改编为一一五师。我被任命为一一五师卫生部副部长,随部队出征山西。
&&&&平型关战斗中,我带领卫生部管理科科长邱国光等人参加了战斗。战斗胜利后的一天上午,部队正在进行战后休整训练。林彪心血来潮,穿着一件黄色的日军大衣,跨上一匹东洋马,在一骑兵班的护卫下,遛马兜风。突然,林彪两腿一夹,打马飞奔,一下子冲出好远,骑兵班未能跟上。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精彩高清图推荐:股票/基金&
十大元帅之间关系:林彪与九大元帅交恶录
  林彪打了一辈子的仗,只负责军事,虽然有过党政军一把手的经历,但是和军中的将帅们打交到的时候还是占据大多数时间的。
  1.林彪和朱德的关系
  林彪是叶挺的部下,在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成了朱德的部下,跟着朱德上了井冈山,后来飞黄腾达,所以他对朱德总体上是尊敬的,但是在军事上对朱德就不怎么尊敬了。上了井冈山之后,朱毛在军事问题上有过几次较大的争论,而在争论的时候,林彪支持毛泽东的主张,领会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比较深刻一些,毛林两个人的友谊从井冈山延续到九届二中全会(即庐山会议)。由于朱德一直都是林彪的上级,所以林彪在多年间没有对朱德进行过顶撞,也接受了朱德对他的处分。在井冈山后期之后,朱德实际上没有多少直接指挥战斗了,越来越多的表现在“红军形象代言人”的位置,故林彪在军事上也听不到朱德的话了,和朱德没有多少直接的联系的。在文革中,刘少奇受托主持中央召开批判朱德的会议,我浏览了当时的各位的发言,应当说林彪批判朱德的话还不算是最厉害的,算是中流的,当时所有人都争先恐后的污蔑朱德,林彪也要敲鼓的,不然被专机接回到北京的作用就会招致不满。批判朱德的会议的目的,其实就是削弱朱德在军中的威望的。林彪针对朱德的发言,是因为林彪提出了“顶峰”之说,朱德表示反对这个说法,给林彪来了个窝脖,林彪也借此会出气。除了这个事情之外,林彪还没有和朱德有过不去的事情。朱德的女儿曾说林彪对朱德还是比较尊敬的。
  2.林彪和彭德怀的关系
  林彪一直是佩服彭德怀的,原因是彭德怀敢打硬仗。由于彭德怀是平江起义的领导,年龄也大些,一直是中央红军的直接指挥者之一,在红军的初期中,在军事指挥上和林彪配合较多,尤其是在长征中相互配合掩护中央红军长征打仗,所以林彪比较钦佩彭德怀。在红军土城之战后会理会议之前,林彪曾经因为队伍牺牲的太大,对中央红军的军事指挥从长征开始到遵义后损失大半有意见,所以给彭德怀写信,说希望彭德怀能出面领导整个红军的军事指挥。后来这封信让毛泽东很生气,记了几十年。好在林彪在庐山上大家都在批判彭德怀时候,林彪声明了哪封信是他写的,和彭德怀无关。这个澄清让彭德怀感动,写在《彭德怀自述》里了。抗战时两人都不同意八路军只打游击战保存实力的主张,结果前有林彪的平型关,后有彭德怀的百团大战,都是违反中央军委的意图,为此后来都被批评,彭在庐山蒙难,吓得林忙说百团错误,平型关也是错的,是任弼时搞的。实际上,彭德怀的军事指挥权利一直在林彪之上,林彪是下级。在中央红军缩编到“陕甘支队”是,彭德怀是司令,林彪是副司令。后来彭德怀是八路军副总指挥,林彪是115师师长。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的事情,林彪是被叫上山来的,必须要批判彭德怀。等到人到齐了之后,重新开会时候,林彪是第一个发言的,但是林彪的发言耐人寻味:“只有毛主席能当大英雄,别人谁也不要想当英雄,你我离得远的很,不要打这个主意。”这句话是将彭德怀放在追求名气的位置上,而不是像别人把彭德怀归之于反党集团的方面。甚至在会上林彪还说:批评彭德怀是帮助他,工作还要彭德怀来做。但是彭德怀还是被“破鼓乱人捶”了。后来林彪被摔死之后,中央让彭德怀批判林彪,彭德怀故意拖延含糊,不愿意批判林彪。这两个人在红军之初结下了友情,感情上还是近一些的。两个人都是在庐山会议时候遭灾的,算是同命运吧。
  3.林彪和罗荣桓的关系
  林彪和罗荣桓的关系虽然较早在井冈山时期就开始了,都是铁的追随者。但是两个人共事是在遵义会议之后,罗荣桓是在遵义会议之后被毛泽东调动到一军团林彪的政治部当主任的,邓小平当了副主任。两人是一直到抗大时候林彪当校长时候才分开。在东北的时候,两个人配合的相当好,联手进行了辽沈和平津战役;所以在罗荣桓病重时,林彪多次到医院看望罗荣桓,当罗荣桓病逝时,林彪参加了追悼会,并一直陪着家属等到骨灰放好后才离去。尔后好像是林彪只参加过陈赓的追悼会,再没有参加过谁的追悼会。有人写文章说在一次会议上林罗曾经发生过不愉快,把罗荣桓气的不轻,不知是真是假了,抑或是扩大了此事。总体来说林彪对罗荣桓还是不错的。
  4.林彪和聂荣臻的关系
  林彪在黄埔上学的时候,聂荣臻就是政治教官了,但是在聂荣臻的回忆录里没有看到和林彪的来往,可能是林彪还不引人注意吧。林聂合作是在井冈山时期,打漳州红军缴获的第一架飞机后,两人还上去溜了一下。但是聂荣臻好像不喜欢林彪,在回忆录中反映不出来两人的合作有多好,但是也没有说差。倒是揭发林彪私下在计算自己的歼敌数字,好像说林彪是个狭隘的人。在115师时候,两人合作还不错,打了平型关大捷。在平津战役两人有新的合作,但是不算紧密。解放之后两人就来往少了。后来在聂帅晚年的时候,专门又回到平型关之战的原址,回忆了过去的战争场景,看来还是对这一仗印象深刻。在罗荣桓病重不能跟随四野南下时候,林彪提出了希望聂荣臻来四野当政委,老聂拒绝了,不知是不想来,还是当北京的司令更好些的原因。聂荣臻是在回忆录中唯一说林彪不愿意出兵朝鲜是胆小,以有病为借口的人,让人搞不懂这个话是否是聂荣臻亲口说的。如果是聂帅亲口说的,那么老聂不应该这么说,因为在平型关林彪亲自到场地察看地形是和老聂在一起的,也没有见林彪有多怕。而且在枪林弹雨中的共同指挥战斗又不是一次两次的,老聂应该了解林彪的。
  5.林彪和陈毅的关系
  林彪最初是陈毅的下级,在井冈山时期,陈毅的职务一直比林彪高。陈毅一直心直口快,批评林彪有好几次。后来见面极少了。胖帅有个特点是跟着别人骂失势的人,从高岗事件起就这样了。在庐山会议上,胖帅对彭德怀的斗争力气不小。后来在北京,文革开始后,在中央组织的对朱德的批评会上,胖帅发起了对朱德这个老上级的批判,言辞激烈,读来真让人吃惊:朱德我要问你:你是不是要搞政变?我看你是要黄袍加身,当皇帝。你还大力赞扬赫鲁晓夫。你野心非常大。林彪死后,在批判林彪的会议上,胖帅带着癌症之身,揭发林彪曾经当过逃兵。呵呵,南昌起义之后,组织者和参与者中有多人离开了队伍,没有见谁说是逃兵,轮到林彪就要上纲上线了,这就不地道了。翻了一些书籍,没有看到林彪对陈毅下石头的事情。在黄埔元帅里,林彪的资历是最浅的,更不用说人家是上级的时候多了,林彪尊重人家是正常的。
  6.林彪和徐向前的关系
  这两个人几乎没有什么交往;徐向前在西路军失败之后,失去了掌握重兵的权利,在八路军中当了副师长。两个人合作做的最大的,也是唯一的事情是“军委八条”。徐帅在建国后长期休息,文革来时当时徐帅被任命新职务,担心军队搞乱了,就来到林彪处,将自己拟定的“六条”和林彪商量,林彪又加了两条,呈给主席,主席将林徐提出的八条改了一下,发下去了,起到了稳定部队的作用。后来的历史将这个事情归之于徐帅身上,没有林彪什么事情了。
  7.林彪和刘伯承的关系
  林彪对刘伯承还是不感冒的,在井冈山时期,违抗了总参谋部(刘伯承任总参谋长)的战斗部署命令,将阻击战打成了漂亮的伏击战,算是对总参谋部的一点意见吧。对于和刘伯承的交往,林彪显然更喜欢和彭德怀交往,因为他两个人同是游击战的实际经验的总结者,共同语言多。刘伯承是正规院校出来的,自然在战略上和林彪及彭德怀有不同的见解。批判刘伯承的时候,林彪倾向彭德怀就不奇怪了。不过林彪和刘伯承的共同点是都不参加“元帅授勋仪式”,这个逃避的方式显然是中外军队中授勋的罕见现象,两个人没有商议倒是走到一个战壕里来了,这倒挺有意思。微妙的是,刘伯承一直没有再出来到政治舞台和军事舞台上,也没有人愿意启用他,世人几乎把他忘了似的。林彪因为躲不过去,只好三番五次的被叫出来打冲锋,结果死的很难看,搞的身败名裂。
  8.林彪和贺龙的关系
  按理说林彪应该说最恨的元帅是贺龙了,因为贺龙的老婆薛明在延安时期就揭发林彪的新老婆叶群在过去当过国军的宣传员,后来叶群投奔延安。薛明紧拉着叶群这个事情不放手,搞的沸沸扬扬的。贺龙在碰见林彪时候,拍拍林彪的肩膀说:我老婆的事情你老婆也可以揭发嘛。说这话的口气自然是不好听的,当时林彪没有说话。当文革到来的时候,贺龙和刘少奇之前关系非常密切,并且贺龙在一些场合说话倾向于刘少奇,这就使得贺龙注定了悲剧命运。举个例子说:当批判罗瑞卿的会议在上海召开的前夜,刘少奇到贺龙处探听到底第二天要开什么内容的会议,怎么刘少奇不到别人处打听呢?当时知道要开什么会议的人有好几个人。在文革中,刘少奇下来了,毛主席让贺龙跟林彪谈谈,林彪对贺龙说:要搞清该跟着谁。现在的人大都认为这是林彪暗示贺龙要跟着林彪走,焉知这话有可能是别人让林彪给贺龙说的,而贺龙没有悟透?后来关押贺龙的是北京卫戍区的部队,卫戍区司令跟谁跟的紧是另外一回事,总之跟林彪没有关系。连贺龙自己在生命的最后都说:看来不是这个人(瘦子)的事,是这个人(胖子)的事了。除了贺龙的亲属认为贺龙是林彪害的,还有一些人认为不是,因为林彪没有管过任何人的专案组,想迫害谁连兵都没有一个。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林彪并没有同情过贺龙的处境。
  9.林彪和叶剑英的关系
  林彪和叶剑英的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也是自然的。因为林彪出任国防部长后,有许多工作要叶A剑英来协同。叶帅聪明过人,眼光锐利,不露锋芒,惯于观察形势,在背后整些动作。在表面上,同谁都合得来,在关键时刻,站队站的好,所以历经路线斗争都毫发无损,节节上升。两个人的关系林彪还是敬重叶帅一点,因为叶帅的资历要高于林彪的,老叶在黄埔当过教头的,还是管老师的部门首长。再说,林彪和老叶没有什么厉害冲突,所以没有啥矛盾,倒是叶帅在能利用到林彪时候,不失时机的利用一下。花帅这个人,其政治经验在其他九个元帅之上,其韬略很深。
(责任编辑:HN010)
07/25 06:3007/03 09:11
读书精品推荐
特色: 品牌: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连载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林彪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孝顺父亲&善待朋友【3】
&&&&&&字号
突然接到父亲电报,林彪心急如焚,他在延安自产草纸上写了几句诗:“严父来电急,呼救难途中,慈母死荒郊,他人无消息。”朱德看过后说:“太让人感伤了。”毛泽东得知,让周恩来办理。
第二次请客与罗荣桓葬礼有关
1963年底,罗荣桓病重,林彪派夫人叶群送鲜花以示慰问。12月16日下午2时37分,罗荣桓病逝。他是第一位逝世的元帅,治丧委员会阵容庞大,国家主席刘少奇出任主任,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林彪等77位中央领导人和军队主要领导人出任委员。
林彪和罗荣桓的战友情谊可以追溯到1930年2月,林彪担任红4军军长后,因性格、处事方法等与政委常有矛盾,而罗荣桓调任红4军政委后,到平津战役结束,两人搭档累计10年,几乎没有什么大矛盾。罗荣桓性格宽厚,在军事指挥上尊重林彪的意见,把作战以外的工作全部承担起来。林彪对罗荣桓也心存感激,如果罗荣桓身体好,四野南下是不会调换政委的。
日,罗荣桓逝世第二天,林彪得知,不顾刚下过大雪,行车不便,叫秘书关光烈立即备车,陪他一起去医院,单独与罗帅遗体告别。(《南方周末》日《林彪秘书关光烈谈林彪》)悲痛中林彪题词“良师益友”,这是他的肺腑之言。当天《解放军报》刊登《林彪挽罗荣桓同志》:“六亿人意气风发,日月重光,万里长征,方期任重道远。数十年风雨同舟,肝胆相照,一朝永诀,痛失挚友知心。”
12月19日,经毛主席、党中央批准,罗荣桓遗体告别仪式定在15时举行。14时40分,林彪怀着沉痛的心情到北京医院参加集体告别。17时10分向罗帅遗体告别仪式结束,天已经黑了,林彪再次来到告别室,与众元帅鞠躬哀悼,目送罗荣桓遗体抬上灵车,祝罗帅一路走好。
12月22日上午,首都各界公祭罗荣桓大会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9时林彪与刘少奇、朱德等来到罗荣桓灵堂,轮流为罗荣桓守灵,默哀悼念,并慰问家属。10时万人公祭大会开始,邓小平致悼词,刘少奇主祭,林彪与朱德、邓小平等陪祭,与首都军民共同默哀悼念罗荣桓元帅。公祭后,在哀乐声中起灵,林彪与邓小平、彭真等护送罗荣桓的骨灰到八宝山革命公墓。
林彪和罗荣桓在长达十数年的工作中不可能没有矛盾,主要的一次分歧是关于军队“介入”地方的问题。日,罗荣桓在政治学院干部会议上讲话:“我们军队有一些人不太关心地方工作。过去部队每到一个地方就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情况,现在根本没有了。”11月2日,罗荣桓听总参动员部部长傅秋涛汇报民兵工作,反映军队干部怕打成“右派”,不敢反映地方情况。罗荣桓从党性原则出发,认为这是群众观点问题。他要求萧华以总政治部的名义起草建议,各地驻军除接受当地党委领导,还应经常关心地方工作,及时向当地党委反映驻地的政治思想动态,地方执行中央指示的情况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军队各级政治机关应把这一工作当成是自己执行工作队任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11月10日,林彪向毛泽东报告:送上总政治部关于通令各地驻军向各地党委反映地方情况的建议一份,“这个建议的出发点是好的,但顾虑这个通令发下去后,各地驻军与地方党委的关系容易弄坏,对于党的统一领导等不利,会造成军队在党外来干预党的工作的情况。军队干部对地方工作并不比地方同志熟悉,且容易受家庭和富裕中农的影响,对地方工作妄加非议而形成主观主义的乱讲。军队有很多干部的资格比当地负责干部老,结果形成老资格出来干涉地方工作,会使党的干部受到很大压力,以至可能发生全国性的军队与地方对立,造成军队对地方妄议的潮流而不利于工作。在军队干部参加地方工作中,如该地党委规定要军队担任反映地方情况的任务,军队可照指示负责反映,这作为局部的具体做法是可以的,如该地党委并未授予军队这项任务时,则军队不可任意干预。军队对地方的意见只能向军队政治部反映。考虑到上述情况,因此我不同意通令军队反映地方情况作为主要任务之一。”林彪说得委婉且有道理,军队干预地方会造成不良后果。11月15日,毛泽东批示:“请(李)富春告萧华,照林彪同志的意见办理。”
但是,1962年七千人大会后,毛泽东两次表示他并不赞成林彪的意见,第一次是1962年麦收后,第二次是1965年,罗荣桓逝世后不久,毛泽东在武昌时讲的。日中央下令军管,军队开始介入地方。1月21日,安徽省造反派批斗省委书记李葆华,要求省军区派三五百士兵警卫。毛泽东批示:“林彪同志:应派军队支持左派广大革命群众。请酌处。毛泽东1月21日。以后凡有真正革命派要求军队支持、援助,都应当这样做。所谓不介入,是假的,早已介入了。此事似应重新发出命令,以前命令作废。请酌。又及。”毛泽东的“不介入”实际上是对林彪的批评。其实,历史地看军队应不应该介入地方工作,也许林彪是对的。
林彪与罗荣桓在工作认识上虽有矛盾,但在林彪心目中,一直把罗帅当作兄长、战友和榜样,尊敬有加。林彪指示中央军委发出通知:“从12月17日至22日,全军举行各种会议时,要先向罗荣桓同志志哀。并号召全军学习罗荣桓的优秀品质和革命精神。”
1964年2月,过春节前,林彪考虑到这是罗帅逝世后的第一个春节,他对叶群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罗帅刚去世不久,罗帅夫人林月琴同志一定很悲伤。现在过年了,你把林月琴同志请来,约她来一起坐坐。你和秘书陪她吃顿便饭,这样她也许好过些。”叶群和林月琴相识于1947年夏季,两家都住在哈尔滨,来往较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互有往来。叶群按林彪意见请林月琴来家中聚餐,她是个话匣子,与林月琴你一言我一语,谈天说地,果然林月琴很高兴。
本文原载于《同舟共进》2014年第10期,原文标题:林彪的两次请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责编:张淑燕、周斌)十大元帅授衔内幕:林彪战功第一资历倒数第二-授衔,军衔,林彪-北方网-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最新新闻排行
十大元帅授衔内幕:林彪战功第一资历倒数第二
到9月27日,离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就已经整整52年了。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十大元帅从此载入共和国史册。不过,首次授衔也给世人留下了几个疑问:林彪、刘伯承、叶剑英为何没有出席授衔仪式?毛泽东为何拒绝大元帅的军衔?为何没给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授衔?……
1.没军衔,与朝军联手抗美有不便
日,在中央军委会议上,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管理部部长的罗荣桓说:总干部管理部准备进行军衔、奖励的准备工作。同年9月,朱德总司令在总干部管理部会议上明确提出:“建立军衔制度,尽量争取在第二年的服装上把军阶标出来。”当时,中央军委为何这么着急?这是因为没有军衔,在战斗中就容易发生扯皮现象,所以早在1948年,中央军委就讨论过军衔的问题。
日,总干部管理部把筹备军衔列为该部在1951年的任务。不过,由于受抗美援朝的影响,该工作暂时停止,但这更坚定了中央军委实行军衔制的决心。因为在中朝军队的协同作战中,朝鲜人民军有军衔,而我军无军衔,这在确定指挥关系上带来了诸多不便。
1951年8月,时任志愿军司令员的彭德怀表示:“规定职务识别,在目前战斗中已感必要。”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彭德怀说,由于长期无官阶的制度,一时评定官阶是困难的,目前宜采取过渡办法。
1951年10月,中央军委指示全军展开干部评级工作。1952年4月,彭德怀回国治病,中央决定留他在北京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彭德怀对干部评级的工作抓得很紧,当年基本结束。
2.苏联顾问帮着出主意
1952年冬,总干部管理部讨论军衔的等级设置,请总政、总后、军务部和苏联顾问卡苏林等对军衔工作进行了研究,设计出几套方案,11月26日上报中央军委。初步计划军衔分6等20级:大元帅,国家元帅,兵种元帅三级;上将、准上将、中将、少将四级,这个方案除准上将外,基本与苏联的军衔一致。
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实施军衔制度准备工作的指示》:“如果可能的话,拟于今年7月全军实行军衔制度(后中央军委决定延迟)。”1月20日,总干部管理部下发《关于军衔鉴定工作的指示》,规定军衔鉴定的内容、基本要求及进行的方法。11月12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1954年实施军队改革的决议,确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四大制度:征兵制、薪金制、军衔制、勋章奖章制。
日至日,全国军事系统高级干部会议在北京召开,决定为适应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需要,实施军衔制、干部薪金制、义务兵役制三大制度。
日,中央军委成立军衔实施委员会,由总参谋部代总参谋长聂荣臻为主任,第三副总参谋长黄克诚、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华为副主任。
日,在第三次中央军委会议上,确定1955年开始实行军衔制,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大改革。中央军委任命宋任穷为总干部管理部第一副部长,协助部长罗荣桓,负责授衔和颁发勋章、奖章等。
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和《关于颁发勋章奖章工作的指示》,军官军衔分5等15级。因为苏联顾问建议,根据他们的经验,首次授衔应尽量压低,所以评定军衔的标准相对较严。
3.邓小平坚持不当元帅
1955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名义公布。元帅分大元帅和元帅两种,大元帅军衔的五角星有一圈麦穗,元帅军衔则是黄底国徽和五角星。
8月下旬,毛泽东对彭德怀和罗荣桓说:“你们搞评衔,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多不方便啊!依我看,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评军衔为好。”
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都表示不参加评定军衔。按照1954年9月组成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看,12位中央军委委员中,除了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元帅。如果刘少奇、周恩来拒绝元帅还可以理解的话,邓小平在军中挂名,无论如何应该是元帅吧?但由于邓小平的坚持,他没有被授予元帅军衔。
4.周恩来主张陈毅当元帅
1954年9月,作为上海市市长的陈毅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和邓小平一样,挂着中央军委委员的名,但已经完全转业。比照邓小平,陈毅也是不应该授衔的。
元帅和大将的人选由中央书记处提名,中央政治局审定。周恩来主张授予陈毅元帅军衔,他从北戴河打电话给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说苏联的布尔加宁在地方工作,也有元帅衔,平时不穿军服,必要时再穿。由于周恩来的建议,于是陈毅穿上了元帅服。
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提出元帅的标准: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领导战役军团作战,建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可以授予元帅军衔。
5.三名元帅缺席,而非两名
日,周恩来将十大元帅的名单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同年9月23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签发命令:“日实施军衔制,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元帅军衔。”
日,在北京的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元帅授衔典礼。毛泽东将元帅命令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授予朱德等七位元帅,林彪、刘伯承、叶剑英三人缺席。当时重病的林彪正在青岛疗养,刘伯承身体不好,又忙于军事学院的种种事务,分别请了假。
近年来,很多记述授衔、授勋典礼的文章、书籍都采用了“八大元帅”出席授衔典礼的说法。有的文章甚至绘声绘色地“描写”叶剑英在授勋现场的幽默谈吐。
然而,这是违背历史事实的。据曾在叶剑英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中央军委决定1955年下半年在辽东半岛举行大型抗登陆演习,由叶剑英担任总指挥。由于这是解放后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叶剑英8月就到大连紧张筹备,所以走不开。为此,叶剑英特地向中央写报告,表示不能参加典礼。经中央军委批准,工作人员代叶剑英领了元帅服。
6.林彪资历倒数第二
十大元帅平均年龄57岁,年龄最小的林彪只有48岁。他们凭什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脱颖而出?当然他们在长征初期就都有不朽功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都担任过中央军委副主席。但这既不全是论资排辈,也不是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综合平衡的结果。
位列十大元帅之首的朱德,1928年4月在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支武装红4军的军长。1930年,他担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翌年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朱德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
位列第二的彭德怀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的地位仅次于朱德。他先后担任红三军团军团长,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从平江暴动到抗美援朝,彭德怀一直在第一线指挥作战,授衔时他正在主持军委工作。
位列第三的林彪在红军时期就擅长打仗。他接朱德的班,从红四军军长升到红一军团司令员。长征中他率领的部队一直保护着毛泽东和党中央,毛泽东提名他当红军大学校长。抗日战争中,他出任115师师长,指挥平型关大捷。解放战争中,他出任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司令员,率领第四野战军从东北打到海南岛。在元帅中他资历倒数第二,但战功第一。
7.罗荣桓读过大学,学历最高
刘伯承曾留学苏联,长征时任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129师师长,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解放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他在军事学术上有很高造诣,对中国军队正规化的影响最大。
贺龙是南昌起义总指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120师师长,晋绥军区司令员,解放后任西南军区司令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
陈毅是惟一没有参加长征的元帅,红军长征时,他留在南方领导游击战争。后来,他先后担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省军区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解放后出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
罗荣桓在元帅中学历最高,读过大学。红军时期任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东北野战军政委,第四野战军第一政委,与林彪搭档,解放了东北和华北。解放后担任总政治部主任。
徐向前,黄埔一期毕业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建国后担任总参谋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
聂荣臻曾到法国勤工俭学,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他先后任红一军团政委,115师副师长,华北军区司令员。解放后,他担任北京市市长,代总参谋长,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央科学小组组长,国防科委主任。
叶剑英,黄埔军校的筹建者之一,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和刘伯承。长征中他接替刘伯承任红军总参谋长,解放战争任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总参谋长。解放后,他担任军事科学院院长,中央军委副主席兼秘书长,国防部部长。
军衔制度是解放军迈向正规化的重要一步。不过,到了1964年11月,中央办公会议讨论同意军衔薪金改革小组提出的《关于取消军衔制度的意见》。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决定取消军衔制度。因为当时认为军衔制“不利于干部和士兵打成一片”。1988年,中央军委决定恢复军衔制,但是没有设元帅和大将的军衔。(舒云)
(中青在线-青年参考)
北方网声明:本版文章内容属转载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编辑:吴极
 精彩热图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无标题文档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司法部政治部主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