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使馆管工人劳资管理问题吗

中国驻蒙古大使馆提醒中国公民:来蒙古务工要做好充分思想准备,中国大使馆没有解决劳资纠纷的强制执行力
驻蒙古使馆
中国驻蒙古大使馆提醒中国公民:来蒙古务工要做好充分思想准备,中国大使馆没有解决劳资纠纷的强制执行力
  近几年来,中国驻蒙古使馆每年都要处理多起在蒙古务工人员被拖欠工资引发的劳资纠纷案件。这其中大多是由于承包商、包工头、中介等恶意扣减、挪用工人工资引起。一些工人集体到使馆上访,或者轮番向使馆打电话进行“投诉轰炸”,或者利用网络媒体发布夸大信息。一些工人不听使馆劝阻,采取过激手段讨要工资,破坏施工工地及业主方办公设施、软禁用工单位管理人员,妨碍、对抗当地警方和移民官员执法,甚至曾发生大批工人同当地执法警察对峙现象。这些做法不仅不利于纠纷的解决,反而增加了处置的困难,甚至危及工人自身安全。 & 劳资纠纷不断出现且难以解决,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工人到蒙古国务工选择了“黑中介”。这使得他们虽持有合法的蒙古国工作签证(HG类),却难以依照中国和蒙古当地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利益。  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经国家商务部批准的外派劳务公司,要预存“备用金”。工人出国前与外派劳务公司签订合同,出国后如发生劳资纠纷,可按合同向外派劳务公司申诉。如纠纷各方最终协商失败,政府部门可动用外派劳务公司的“备用金”补偿工人损失。  但“黑中介”完全没有这种保障。他们受当地业主或企业委托,回国招募工人,从中收取回扣。他们没有外派劳务资质,没有“备用金”,有的甚至缺少起码的支付能力。他们打着“同乡”的旗号争取工人信任,尽量不与工人签订有效合同。他们利用工人急于出国赚钱的心态,虚夸务工条件、夸大工资标准,不择手段地吸引工人到蒙古务工。他们以办理各种手续为由预先向工人收取大笔费用。而一旦发生劳资纠纷,他们既无力协调解决,也无力补偿工人损失。为了逃避责任,有的一走了之;有的装扮成受害者,挑动工人情绪转嫁矛盾;有的甚至与业主和承包商勾结坑害同胞。由于缺少有效合同,工人难以通过中蒙两国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益。 & 为减少和避免来蒙务工人员经济损失,中国驻蒙古大使馆发出以下提醒:  一、来蒙务工人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蒙古国工作、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劳动强度较高;存在饮食、语言等诸多不便;这里多实行计件工资,实际收入差别较大,总体收入不高;存在个别不良业主恶意拖欠工资现象,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耗时漫长。来蒙务工人员要有充足的风险意识。  二、“同乡”中介不可信赖。非法中介招募家乡工人前往蒙古务工,是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不是同乡情谊。通过非法中介出国务工风险不可避免。请务必选择经国家商务部批准的、具有对外劳务合作资质的公司,签订劳务合同后出国。有资质的公司名录请点击。  三、守法务工才能维护自身权益。工人出国前应确认所持蒙古国签证为工作签证(HG类),并在抵蒙后办妥居留手续;工作期间,用工单位须事先向蒙古国劳动部缴纳“岗位费”, 工人要遵守当地法律,尊重当地风俗,不妨碍当地执法人员执法;回国前由邀请单位向蒙劳动部申请注销工作许可,并在蒙移民局办妥离境签注。  四、中国大使馆没有解决劳资纠纷的强制执行力。中国驻蒙古大使馆将为每一位在蒙中国公民提供领事保护,如发生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可及时联系使馆。同时,中国大使馆在蒙古国没有行政和执法权力,中国工人与业主、承包商、包工头、中介之间发生的劳资纠纷,需当事人需要协商或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大使馆的建议不具强制执行力。
推荐给朋友: &&&&&&&&&事件简介/10·15赞比亚中资煤矿冲突事件
  日,赞比亚南部一中资煤矿近日因劳资纠纷发生冲突事件,中方管理人员开枪造成11名当地员工受伤。事后,中国驻赞比亚使馆及时与赞政府有关部门联系,派人前往现场了解情况、责成矿主向工人偿付工资、安排劳资双方进行磋商谈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事件已基本平息。目前,2名中方管理人员已经因“企图谋杀”被起诉。
两名中国人将出庭受审 
  据报道,10月15日赞比亚南方省辛那桑圭地区的科蓝煤矿爆发了冲突事件。该地区距离赞比亚首都卢萨卡300多公里。 ‍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证实,该煤矿属于一家民营的中资公司。本月15日,这家中资公司与当地工人发生劳资纠纷,中方管理人员在冲突中误伤了几名赞方工人。
  赞比亚警方发言人表示,事发时工人们在抗议恶劣的工作条件,和管理人员发生了纠纷,中方管理人员突然开枪,导致12人受伤,其中2人伤势较重。事后,警方逮捕了2名开枪的中方管理人员。
  赞比亚媒体报道说,被打伤的是11名矿工和1名旁观者。其中9人已经脱离危险,2名伤势严重的矿工已经转往首都
一所大学的附属医院治疗。
  辛那桑圭地区的官员奥利弗&佩莱特18日对媒体说,这两名中国人目前被拘押,被控“企图谋杀”罪名,不久将会出庭。在出庭前,他们将一直被关押。由于涉嫌谋杀罪,此案将在赞比亚高院开庭。
冲突起因/10·15赞比亚中资煤矿冲突事件
  一名中国驻赞比亚使馆官员接受媒体采访时证实,发生劳资纠纷的煤矿主要投资方来自中国南方地区。该官员说,使馆正在就此进行调查,并派出工作人员解决纠纷。
  对于事件发生的原因,各方说法不一。
  一名受伤矿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当时矿工示威是与企业管理人员达成协议,以改善工作条件。据他所说,中方管理人员称目前煤矿开采的煤储量已经足够销售,工人在不下井期间的工资会被削减,所以矿工进行了示威抗议。当两名中国人看到工人聚集在门口时,就走出办公室,向众人开枪。
  该矿场的市场经理丹尼&劳则表示,这次事件是个“意外”。他说当时矿工们受到了误导,是他们首先袭击的中方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无奈之下才开枪。一位目击者也表示,中方管理人员是在矿工向他们扔东西后才开枪的。
  据《卢萨卡时报》报道,事件发生后,矿工们破坏了煤矿的围墙,揭掉了矿井第二隧道顶部的铁皮,还运走抽水机,使得部分矿井设备受到损坏。
中方措施/10·15赞比亚中资煤矿冲突事件
中国使馆积极采取措施
  马朝旭在26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有关此事的提问时表示,中赞双方对此事高度重视。中国驻赞比亚使馆及时采取了相关措施,并将继续与赞方合作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根据外交部的指示,中国驻赞比亚使馆及时采取了相关的措施,包括指导有关企业妥善处理劳资纠纷,探望慰问伤者及家属,协助企业与赞方进行沟通等。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事件已基本平息,”马朝旭说。
  中国驻赞比亚经商参处也在网站上发布消息称,事发后使馆及时与赞政府有关部门、警方、当地政府取得联系,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平息事态,包括派人前往现场了解情况、责成矿主向工人偿付工资、安排劳资双方进行磋商谈判等。赞方也派出了联合调查小组。
中国使馆:冲突是孤立事件,不必过度解读。    有外国媒体称,中国在赞比亚的投资近年来不断增加,特别是在矿业领域,但也引发了一些与当地的矛盾。还有媒体在报道中将此事和中国在非洲的投资相联系,把中非合作发展的新模式与西方国家早期在非洲的掠夺性开发做简单类比。
  中国驻赞比亚经商参处强调,此次事件仅是一个孤立事件。中国政府一贯要求中国境外企业严格遵守驻在国法律法规,与当地民众友好相处。对于这次因劳资纠纷引发的冲突事件,中方支持赞方依法调查和处理此事,并对肇事者和煽动矿工打砸抢者绳之以法,依法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据悉,中赞两国有着久远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中方在赞比亚投资不仅在矿业,还涉及到纺织、农业、加工制造等多个行业。此外,中国还在赞比亚开展很多经济援助项目。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也表示,中方将从两国友好关系的大局出发,继续与赞比亚方面保持密切合作,同时将积极维护中方企业和人员的安全以及合法权益。
不实报道/10·15赞比亚中资煤矿冲突事件
赞比亚法官发出逮捕令   
  2010年10月中旬,赞比亚南方的中资煤矿科蓝煤矿因劳资纠纷发生了冲突事件,两名中方管理人员因涉嫌开枪伤人被捕。据美联社报道,赞比亚的一名法官4日对两名涉嫌“谋杀未遂”的中国煤矿管理人员发出逮捕令,原因是他们未能如期出庭。
  报道称,由于两名中国驻赞比亚使馆人员是这两名管理人员的担保人,所以法官也对这两名外交官下达了逮捕令。
  英国广播公司中文网也对此进行了报道,并引用美联社的说法,表示法院对中国外交官发出逮捕令。文章中提到,目前还没有任何人根据法官发出的逮捕令而被捕。
外交部回应/10·15赞比亚中资煤矿冲突事件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表示,有关赞比亚法官向中
国外交官发布逮捕令的报道纯属无中生有,此次事件仅是一个孤立事件,不会影响中赞双方的传统友谊和互利共赢的合作大局,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
  有关报道称,4日,赞比亚法官对去年10月因向罢工工人开枪被指控谋杀未遂的2名中国煤矿管理人员以及为其提供担保的2名中国驻赞比亚使馆人员发布逮捕令。
  洪磊在答问时说,中方注意到上述报道。中国驻赞比亚使馆人员没有为上述涉案人员提供担保,赞比亚方面也从未向中国外交官发布逮捕令,有关报道纯属无中生有,我们对此表示强烈不满。赞比亚外交部昨天也发表声明,驳斥了有关报道。
后事发展‍/10·15赞比亚中资煤矿冲突事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26日表示,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赞比亚中资煤矿冲突事件已基本平息,目前赞方正在对事件进行全面调查。
  马朝旭当天在回答记者有关问题时说,中非经贸合作发展迅速,出现问题在所难免,相信双方可以通过友好协商及时解决。他表示,中国政府将继续督促在非洲的中国企业和人员遵纪守法,规范经营,本着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非洲国家开展合作。
  中国驻赞比亚使馆在官网上发表声明,表示此次事件仅是一个孤立事件,中国政府一贯要求境外企业严格遵守驻在国法律法规,中方的资金、技术为促进赞比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8次
参与编辑人数:3位
最近更新时间: 22:09:39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疑是劳资纠纷 百名孟加拉劳工哄抢驻科使馆财物_网易新闻
疑是劳资纠纷 百名孟加拉劳工哄抢驻科使馆财物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疑是劳资纠纷,两名去使馆办事人员受伤数百名在科威特务工的孟加拉人24日冲进本国驻科使馆,将馆内财物洗劫并损毁殆尽。警方怀疑,他们很可能是因为被科威特雇主长期拖欠工资而迁怒于本国使馆。现场一片狼藉孟加拉驻科威特大使纳兹努尔·伊斯兰汗说,700多名孟加拉劳工当天乘坐大巴聚集到使馆外,其中大约100人冲进使馆实施了哄抢行动。“只有100到150人冲进了使馆,其他人则在外面等候。他们进来后开始砸玻璃,毁坏家具和办公电脑等设备以及像护照之类的文件,”伊斯兰汗说。事发后,位于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郊区的孟加拉使馆内一片狼藉:玻璃碎片和文件散落一地,天花板上的吊灯摔在了地上,一些办公用品和家具横七竖八地倒着,椅子和桌子大多“缺胳膊少腿”,原本贴在墙上的旅游宣传海报也被扯了下来……有人幕后指使面对如此局面,数名使馆工作人员被吓得匆忙逃往附近一处警局避难,并向科威特警方求援。好在警察及时赶到,大使办公室才得以幸免。伊斯兰汗说,使馆工作人员全都安然无恙,但两名到使馆办事的孟加拉人受了点轻伤。警方随后拘捕了约150名肇事者,并控制了局势。在经过简单盘问后,其中大部分人已被释放。
  伊斯兰汗认为,从滋事劳工集体乘坐大巴来的情形看,如此大规模的聚众闹事显然是有人幕后指使,并且是有组织的。“他们乘坐大巴刚抵达,就开始哄抢使馆。他们没有向我们提出任何要求。一定是有人误导了他们,”伊斯兰汗说。索要拖欠工资关于这起聚众滋事的动机目前还不明确。路透社援引科威特警方的消息说,这批孟加拉劳工曾要求使馆积极介入,帮助他们向科威特雇主追讨被拖欠了6个月的工资。伊斯兰汗证实说,滋事劳工受雇于一家科威特清洁公司。这家公司总共雇用了约5000名孟加拉劳工。先前,他们多次来到使馆抱怨被雇主拖欠工资,使馆也曾出面帮他们解决。然而,最近两个多月里,他们并没有再来使馆求援。但伊斯兰汗相信,滋事劳工是一群“受苦受难的人”。目前,共有大约17万孟加拉劳工在盛产石油的科威特淘金,其中绝大多数人从事的是清洁和勤杂等收入微薄的苦力活。即便如此,孟加拉劳工因被拖欠工资而发起抗议的事例却不鲜见。(来源:扬子晚报)
本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当前位置:>
菲律宾劳资制度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菲律宾宪法规定,工人有权由工会代表其集体进行劳资谈判。菲律宾劳动法也有条款规定,为了解决劳资纠纷,鼓励和保护这种谈判,包括仲裁和调解手段。谈判完成后,双方将形成劳资谈判协议(Collective Bargaining Agreement)。截止2009年,菲律宾登记在案的劳资谈判协议有274个,主要为两种类型,即经济性和非经济性协议。经济性劳资谈判协议直接与工人的工资和福利有关,非经济性劳资谈判协议则涉及到工会权益和各种非现金待遇。了解这些劳资制度对来菲投资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一、经济性劳资谈判协议
  (一)涨工资
  在274个劳资谈判协议中,有214个(占78.1%)涉及到涨工资问题,包括增加基本工资、日薪和月薪。
  1、增加日薪。最低日薪增加量随行业变化较大,范围在3-37比索(制造业与水、电、气供给),最大日薪增加量固定在35-461.54比索(房地产、租赁、商业活动与制造业)。
  2、增加月薪。最低月薪增加量随行业变化较大,范围在30-3600比索(储、运、通讯与房地产、租赁、商业活动),最大月薪增加量固定在比索(饭店、餐饮与制造业)。
  3、增加基本工资。要求增加基本工资的谈判比增加日薪和月薪相对要少。从行业来看,制造业仅要求增资4%,而水、电、气供给业要求增资100%。
  (二)福利待遇
  1、医疗。包括协助住院、医疗费、医药报销和健康基金(见附表1)。
  2、死亡抚恤。包括雇员及其家庭成员死亡的抚恤金和丧葬费(见附表2)。
  3、生育。对女性工人提供的生育福利包括顺产补贴、剖腹产补贴、流产补贴、在家生产补贴,对男性工人仅提供父亲补贴(见附表3)。
  4、一次性福利。制造业中有10个一次性福利劳资谈判协议,金额在比索不等。
  5、贷款。贷款福利旨在解决工人的家庭经济困难。紧急贷款是最普遍的方式,每个工人可贷款的数目在2000-50万比索。教育贷款的数目在1000-30万比索。劳资谈判协议中还包含灾难贷款(贷款数目在5000-50万比索)、预发工资(500-2万比索)、工资贷款(1000-5万比索)等形式(见附表4)。
  二、非经济性劳资谈判协议
  (一)工会权益
  在274个劳资谈判协议中,有258个(占94.2%)涉及到工会权益;其中,79.6%的协议中包含工会权益条款。最重要的条款是,工会可发展会员,工人可把加入工会作为继续留在公司工作的条件。有些条款则确保了工人自我管理和集体进行劳资谈判的权利。
  (二)就业权益
  尽管菲律宾宪法确保了工人就业的权益,但50.4%的劳资谈判协议包含解雇的条款,即雇主如有合理的理由可解雇工人。这些理由包括:重组、被并购、联营、解散、技术变革、亏损、衰退,以及无法控制的因素导致企业不能正常运作。劳资谈判协议还规定了工人填补空缺职位的权益,一是对在职工人的提拔,二是退休雇员的亲属如符合资格可优先录用,三是解雇人员的重新雇用。一些协议还规定,工人有权参加技能培训,工会推荐的工人可优先考虑填补空缺。
  (三)工会特权
  工会最大的特权是准假,使得工人们可以离厂参加工会组织的相应活动。其他特权包括,获得信息的权利,协助组织劳动节庆祝活动(需经费支持和发放T恤衫)。
  (四)休假待遇
  大部分劳资谈判协议规定,工人有休假的权利,包括工休假、病假、工会准假、婚假和产假。一些协议还允许工人因葬礼、生日和紧急事项请假。
  (五)医疗待遇
  相当多的劳资谈判协议规定,为工人提供如下医疗待遇:牙科服务,每年体检,住院协助。一些协议规定提供医疗费,眼科服务,医药报销等。
  (六)离职待遇
  劳动法规定,若雇员达到退休年龄,可考虑退休。一些劳资谈判协议规定,退休人员可享受退休待遇,自行辞职人员也应享受相应待遇。
  (七)健康促进计划
  雇主为雇员提供的健康促进计划包括:举办计划生育讲座,举办健康和安全教育,购买事故和人寿保险,工人技能培训。
  (八)补充待遇
  一些劳资谈判协议还规定,雇主为雇员发放制装费、忠诚奖励、圣诞节礼包等。
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驻在国(地区)情况数十名中国工人蒙古国陷劳资纠纷 使馆启动领保机制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精彩图片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劳资专管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