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外资组团撤离离,华为也移师印度,中国真失业了吗

华为要去印度抢食?其实中国手机商早已把印度市场攻陷|手机|印度|市场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华为要去印度抢食?其实中国手机商早已把印度市场攻陷
  王俊杰
  印度是全球智能手机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其手机用户数量已经突破10亿,紧逼中国。近日,IDC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印度市场共售出2750万部智能机,同比2015年第二季度增长了17%。如此诱人的数据,让不少中国手机厂商垂涎。
  如果追根溯源的话,早在2000年,中国手机商就开始了在印度的淘金史。当时,以中兴和G FIVE等为代表的国产手机也曾取得过不错的成绩,但因其粗放的经营模式而逐渐导致没落。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手机在印度一度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
  2013年,中国手机厂商开始大规模进入印度市场,此时的国产手机已今非昔比。区别于印度本土的低端机和以三星为代表的高端品牌,中国智能机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到中高端市场。超高的性价比以及优秀的设计,使得国产手机受到印度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强烈追捧。
  如今,在短短的时间内,国产手机在印度的市场份额已经由2013年的5%上升到27%。不仅蚕食了三星、LG等国际知名品牌的大块领地,还让印度本土手机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
  纵观中国手机商在印度的布局,不禁让人愕然:
  联想,印度市场的先行者
  联想是最早一批进驻印度的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印度市场已经玩得风生水起。在遭遇中国市场滑铁卢的情况下,联想在印度可谓一路高歌,势头十分强劲。据市场调研机构IDC日前发布的跟踪报告显示,联想手机在印度的市场份额已经增长到9.1%,超越其本土品牌Micromax,成为印度第二大智能手机品牌。
  基于印度用户对于手机产品的诉求,联想实施高度精准的市场定位。在收购摩托罗拉之后,联想开始面向全球展开双品牌战略,用Lenovo专攻中低端,Motorola主攻高端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此外,联想手机有着很多友商欠缺的专利优势,这也是联想手机能够在印度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联想在印度有着完备的售后服务体系,其在印度500多个城市都设有服务中心,品牌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联想已经在印度多个地区设立工厂,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和关税成本,在价格方面更具有优势。
  小米,继续在印度“发烧”
  在中国赢得众多米粉之后,小米手机在印度又下一城,让我们不得不佩服雷布斯的远见。2014年7月,小米印度官网上线,开始正式进军印度市场。米3作为其首发产品,一经开售就遭遇印度米粉的疯狂抢购,甚至导致服务器崩溃。在之后短短的3个季度内,小米手机在印度从无到有、从零市场到占据全国销量的第五名,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小米手机在印度的发烧程度不亚于中国,它在印度也有着众多的粉丝。其营销广告也采用了“印度之米”的口号,以至于相当多的消费者认为这是印度本土的品牌。在以往小米发布会上,甚至有粉丝大呼“苹果完了”、““我可以为小米去死”等口号,可见小米手机在印度的品牌认可度有多高。
  尽管与的专利纠纷让小米在印度一度处于窘境,但依然未能阻止其加速扩张的步伐。继去年8月份与富士康在印度建厂之后,小米前不久又宣布与富士康再度联手,扩大自己的业务规模。
  与国内线上销售不同的是,小米手机在印度的成功得益于它能够“直达零售渠道”,这样一方面砍掉了零售渠道之间的中间商,另一方面又解决了印度线上市场疲软的问题。如今,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机线下市场已经排名第三,竞争优势明显。
  蓝绿兄弟,实力同样不容小觑
  依靠优质的线下渠道,OPPO、vivo在国内市场获得了快速增长,可以说是挣得盆满钵满。如今它们又把这套玩法成功地复制到了印度市场,成绩十分亮眼。
  市场咨询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Q2,OPPO的出货量超过了200万部,是中国智能手机在印度出货量的第二,而vivo同样以150万部位居第五。
  曾有数据公司表示,OPPO和vivo一季度的出货量增长幅度达到100%以上,是印度市场增长最快的手机品牌。虽然进入印度市场不久,但无论是分销渠道的拓展还是品牌的本地化、专利完善与产品定价等诸多策略上,OPPO和vivo都做得非常的优秀。
  在品牌定位上,蓝绿兄弟都走的是中高端的路线,依靠线下渠道优势,主打长续航、拍摄、做工、音响等卖点,已经是印度消费者眼中实至名归的高端机。
  金立:印度闷声发大财
  虽然在中国一直不温不火,但在印度市场,金立的地位却非常地突出。2013年4月,金立首次进入印度市场,曾是Micromax最大的代工厂商。在二者结束合作之后,金立决定主攻自有品牌,发力高端市场,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由于进入较早,金立对印度市场的把控已经十分成熟。在2014年,金立是中国手机品牌在印度市场表现最好厂商,初战就发售了近400万部手机,可谓是当年的网红。如今,金立在该国的份额已经达到5%。
  与国内杀成红海的手机市场相比,金立在对印度的投资尝到了甜头。事实上,金立早把印度定位为仅次于中国的重要市场。9月19日,金立公司证实,其决定于印度投资50亿卢比建工厂,并计划两年内投产。
  华为,迟来抢食的不速之客
  最后,不得不说一下中国手机的终极boss华为了。这个“迟到的敌人”也在虎视眈眈地盯着这块巨大的肥肉。如今华为已经是全球第三大手机制造商,而在印度市场却几乎是空白的,其实,作为最早进入印度手机市场的公司,华为在印度主要是同运营商进行合作。可现在,他要来踢馆了。
  昨日,华为宣布将于十月份和电子制造商Flex India1合作在印度生产智能手机,着力运营华为和荣耀两个品牌。华为的这次野心极大,定下了“明年夺取10%市场份额”的大目标。
  华为方面称,将会加强在印度的售后服务,不久,超过200家服务中心包括30多家华为专营服务店将覆盖整个印度。同时,与超过五万家零售商进行深度合作,努展分销渠道,届时,印度现有的分销商也将受益于这种零售网络,从而创造一个覆盖全国的分销系统。
  10%的目标让外界产生不少的质疑,但凭华为的实力看,或许也并不难实现。毕竟,华为进入印度已有16年之久,其最大的海外研发中心就设置在印度的班加罗尔。
  随着各手机厂商的纷纷入驻,印度将成为未来智能手机市场最大的战场,这也决定这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格局,对于方兴未艾的中国手机商来说,这或许是超越苹果三星的有利契机。
黑客替各种犯罪活动背了很多锅,但是手机诈骗这一口大黑锅真的不...
短短5个多月,她已经创作了90多篇10万+的热文,其中有多篇百万+的...
对于微信来说,此时布局应用号应该是最好的时间窗口,但要做好应...印钞量超越美国+日本,天价房与天量钱互为因果自我强化
&&首推于&16.09.26
浏览(638)|回应(0)
很多人奇怪,中国的广义货币发行量(M2)为何如此之高?根据央行公布的8月份数据,人民币广义货币供应量已经高达151万亿元,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按照当前汇率,将各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全部都换算成美元,中国的印钞量是22.7万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的M2为13万亿美元,日元M2折算为美元为9.22万亿美元,这样一来,人民币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已经全面超越美国+日本的总和(具体见下表)!做一副柱状图对比估计你能看得更清楚。接下来,中国人民银行很行,再接再厉,2017年印钞量有可能赶超“美元+欧元”,让整个世界都匍匐在人民币的脚下颤抖吧!除了货币供应量数据,央行公布的新增贷款数据也很值得说道说道。2016年8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9487亿元,其中住户部门的贷款增加6755亿元(这基本可以理解成全部是房贷),占比70%以上。你要是觉得,这个70%已经够吓人的了,那是因为你没有看过7月份的数据——刚刚过去的7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4636亿元,其中住户部门贷款增加4575亿元,占比98%!显然,2015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大城市火热的房价已经基本吞噬了所有的新增信贷量,那接下来我们就要讨论了,天量印钞与天价房产到底是个什么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印钞导致房价上涨”这么简单,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天价房产和天量印钞互为因果。换句话说——广义货币供应量这么大,主要得拜房地产所赐;反过来,高货币发行量又大力刺激房价上涨。先看一幅2002年以来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扩张图。在城市化和人口红利的推动下,中国的城市房价特别是大城市房价从2002年左右开始了上涨,因为土地拍卖制度、房屋预售制度和“首付+贷款买房”的三大制度,促使中国和香港一样,房地产金融化、房地产货币化……当房价最初在需求的驱动下开始上涨,居民在首付的基础上,就需要更多的房屋贷款,与此同时,越来越高的土地拍卖价格,也促使房地产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贷款,中国人民银行为了满足购房人民的需求、为了满足广大房地产开发商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就不得不发行更多的货币……更多的货币,促使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反过来刺激人们更加需要贷款来购房,刺激房地产开发商需要更多贷款来拿地,然后,自成循环,互为因果……讲一个馒头与房子的道理吧。假定社会只有馒头和房子两样商品,1万个馒头,10座房子,社会上只有11万元纸币,互相交易的时候,馒头1元钱1个,房子1万元一座,本来都是现钱现货,钱货两清。现在,我喊出来“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房子的交易开始实施预售和首付制度,新房子还没有出来,2000元就能得到未来一所房子的拥有权,于是很多没有房子的人开始首付2000元贷款8000元来购买新房屋。2000元人们倒是拿得出,但另外的8000元从哪里来呢?当然只能是央行印钞!想想看,无论是老房子还是新房子,1万元的房子2000元首付相当于让民众的购买力提高了4倍,他们当然要买买买了,涨价是显然的事情,而且我刚才提到,随着人口红利的释放,无数的年轻人涌入城市需要购买房屋,贷款额度就越来越大……贷款买房,按月还供,这样优质的贷款,央行当然鼓励,于是伴随着贷款的发放,钞票就这么无中生有的一批又一批的被印刷出来,随着央行印刷钞票的快速增加,人们发现物价开始上涨,馒头等吃住行的必需品不能够长久保存,而且政府用CPI其价格进行严格监控(因为涨价太多会饿死人),那人们就只有把央行所印刷出来的钱再度投入房地产市场,然后,又一轮贷款开始……想想看,如果最初的11万纸币变成了200万,馒头还是1万个,房子变成20座,会有什么后果发生?结果是:馒头价格上涨为2元1个,房子价格则变成了9.9万元1座!现实社会虽然很复杂,但其他所有商品价值加起来与房价比都很低很低(你将你身边的手机、电脑、书本、衣服乃至汽车什么的,将他们与房价比比就知道了),如果把货币数量增多,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房价的涨幅,差不多就是货币数量的增加幅度!想想看,过去15年中国大城市房地产的总体上涨价格是不是接近货币供应量的增幅?即便是在2008年的“4万亿”信贷洪水之后,也还是得到了充分验证(见下图)外资组团撤离近日,有两则标杆性新闻,既没有像美国芝麻小事,被国内权威媒体报道,也没有上头条,而是悄无声息,显得寂静而诡异:9月22日,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由日本大企业高层等组成的经济界访华团230余人来到中国,要求中国改善经营环境,要求设立接访窗口,缩短多部门行政许可时间,统一简化处理日本海外企业撤出中国市场时的手续。9月23日,华为宣布与电子制造商Flex India合作开始在印度生产智能手机,预计今年10月份第一周将开始生产第一款荣耀手机,该工厂拥有于2017年年底实现生产300万台设备的产能。一个是投资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外资的绝对主力;慌不择路,组团撤离;一个是民族企业的荣耀标杆,华为移师印度,工厂投产。不用分析具体原因,只用把两则新闻联合起来看,就让人脊背发凉,不寒而栗。当前我们的经济正在发生什么?未来会怎么样?我们会失业吗?我们会一贫如洗吗?这是每个人都会关心的问题。来源:路财主A招聘两位助理或实习生:要求有证券或基金从业资格、本科或以上学历、对二级与一级市场有研究有兴趣、年龄28岁以下、颜值形象佳、男女不限、工作地北京,主要从事定向增发与二级市场业务。待遇面谈。有意向的简历请发:求北京东南三环到东南四环办公楼,必须整栋,要求2万平以上的,价格随行就市,要现楼不要期房。产权清晰,不要有纠纷。自有企业资金求上市公司定增或并购项目、单票投资金额6000万-2.5亿、期限最好一年、行业不限、基本面良好、大股东有兜底最好并且大股东实际参与认购、不做优先级、原则上不认购理财产品。本公众号发布一线与二线地产项目的融资、并购转让、交易等信息;长年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住宅与商住用地;同时有上市公司并购增发过桥信用借款等业务,欢迎合作。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如侵犯了您的相关权利,请点击
通知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删除。)
退出以后,该精选社将不会显示在您的首页
您发布的内容超过140字了,试试投稿功能吧
您发布的不能超过500字了!
您发布的内容已经超过500字了,您只能使用投稿功能发布
别忘了点击发布哦!
发布成功!
成功发布到审核区!
你为什么要举报此投稿?
举报说明:(可选)
成为小编才能给社长推荐哦!
我要当小编
举报成功!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您还没有认证为原创作者
若您先提交此文章,稍后认证,我们会将其自动添加到您的原创
先投稿稍后认证华为印度设厂及地产大泡沫
我的图书馆
华为印度设厂及地产大泡沫
华为印度设厂及地产大泡沫
冷眼观经济
你一定要点蓝字关注我的& & 近日,有两则标杆性新闻,既没有像美国芝麻小事,被国内权威媒体报道,也没有上头条,而是悄无声息,显得寂静而诡异:&&&&& 9月22日,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由日本大企业高层等组成的经济界访华团230余人来到中国,要求中国改善经营环境,要求设立接访窗口,缩短多部门行政许可时间,统一简化处理日本海外企业撤出中国市场时的手续。& &&9月23日,华为宣布与电子制造商Flex India合作开始在印度生产智能手机,预计今年10月份第一周将开始生产第一款荣耀手机,该工厂拥有于2017年年底实现生产300万台设备的产能。& & 一个是投资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外资的绝对主力;慌不择路,组团撤离;一个是民族企业的荣耀标杆,华为移师印度,工厂投产。& & & 不用分析具体原因,只用把两则新闻联合起来看,就让人脊背发凉,不寒而栗。当前我们的经济正在发生什么?未来会怎么样?我们会失业吗?我们会贫穷吗?这是每个人都会关心的问题。成本上涨 消失的世界工厂& & & 从2002年入世以来,到2014年这13年中,中国利用庞大的劳动力人口红利、廉价的土地资源和相对成熟的基础设施,承接了欧美日和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吸引了世界资本大肆进入,中国一跃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 & 然而短短十年,中国几代人积累起来的优势资源消耗殆尽。这几年来外资企业撤离中国呈现加速之势。如松下,日本大金,夏普,TDK等均计划进一步推进制造基地回迁日本本土。苹果、优衣库、耐克、富士康、船井电机、歌乐、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则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 & & 在华新设法人的韩国企业2006年为2294家, 2010年减至901家, 2014年上半年进一步锐减到368家。美国企业也在加速回撤国内。伴随外资企业撤离,海外资本也在加速流出中国。给中国大陆留下的是,废墟般的工厂,大量的失业群体。& & & 从整体上看,相对于东南亚、印度等新兴制造业基地,中国还有劳动力价格优势,但从汇率、原料价格、运输、资金成本、行政成本等方面考虑,中国制造相对于欧美日及发展中国家已经没有竞争力。& & & 1、劳动力成本。制造业的发展,最主要的劳动力人口的充足。计划生育30多年,中国少生了3亿人,这绝对是中国的一大损失。我们一直灌输中国人多是负担这种思维,其实从人口密度来说,日本、韩国、台湾的人口密度要远远高于大陆,为什么他们能利用众多的人口和有限的土地,在短短时间里成为发达经济体?为什么世界上除了我们的计划生育,其他国家都是放任甚至鼓励多生?人口一直都是财富,从来都不是负担,关键是看怎么开发和利用。& & & 计划生育也就罢了,在人口增长出现拐点时,应该及时取消这一政策。然而个别部门为了一己私利,百般推阻,放开二胎的时间整整晚了十年,导致了当前中国劳动力出现极度短缺,加上通货膨胀,中国劳动力成本直线上升,制造业技术工人短缺严重,杭州一家袜厂7000元的工资找不到所需的技术工人就是证明。就劳动力成本而言,不要说与越南、印尼、印度等国家比,就是和美欧日本土工人相比,我们也没有多少优势可言。& & & 2014年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以美国为基准的全球制造业成本竞争力指数,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的成本优势已经由2004年的14%下降到2014年的4%,这表示在美国进行生产只比在中国进行生产贵4%。& & & &如果算上以美国、日本为首的机器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以美国为首的3D打印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减少了对劳动力的使用,大大弥补了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的劣势,从而导致了高端产业从中国向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回流。这也是奥巴马政府能号令美国制造企业回流本土的重要原因,也是德国工业4.0战略的基石。& & & 2、资源价格。当年中国引进外资时,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是一大优势,如今时移世易,这一优势还剩下多少?& & & (1)能源价格。以美国为参照,美国的电价是中国的1/2,煤炭价格是中国的1/3,天然气价格是中国的1/3~1/2。发改委提高了石油消费税,税费比达到37%,美国居然只有4%。上个月去了美国一趟,汽油折算成人民币才4.8元/升,工资收入、油品暂且不论,开车数百公里,一分钱过路费都不交,这样廉价的资源和运输成本,是我们这个拥有占世界70%收费公路、而且每年收费还亏损1000多亿的国家无法比拟的。美国大力发展的页岩气开发技术,导致美国石油不仅自给有余,尚能出口,美国一旦不受资源的制约,全球还有那个国家赶挑战?中国自给率40%,而下一步的国际局势意味着中国要为国家能源战略付出更多的机会成本。& & & (2)土地成本。企业用地是制造业企业的重要成本之一,上半年一篇《不要让华为跑了》的文章在朋友圈热传,并引发出“华为迁离深圳”是在深圳发展遭遇房地产挤压和成本上升困局的讨论。& & & 作为中国制造业行业的佼佼者,华为在市场占有率和利润上,无疑处于国内领先的。这样的企业尚且都不能承担近年来暴涨的房地产成本,外迁东莞,更何况是其他制造业企业。有人把中美地价进行了对比,国内土地价格是美国地价的9倍,并且美国是永久性产权,我们是50年产权。两相比较,成本高低立见。& & & &(3)资金成本。自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轮番进行量化宽松以来,压制通货紧缩,市场利率不断降低,欧日基本趋于负利率;而中国为了控制资产价格和通胀,利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 & & 特别是火爆的房地产黑洞和垄断的国企扩展过剩产能,吸干了有限的信贷资源,导致制造业借贷成本高起。很多制造业为了维持运转,通过银行理财、私募基金、民间高利贷等形式借贷,利率均超10%,企业不堪重负,频临破产。综合对比,中国的制造业企业的借款利率,是美国的2.5倍。& & & 3、货币汇率。自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特别是07年以来到214年,中国的很多贸易伙伴和竞争对手的货币则兑美元贬值,而人民币一直保持升值,导致出口产品价格上涨,中国外向型的出口制造业受到严重打击。& & & 近年来,日本实行安培经济学宽松的货币政策,日元大幅度贬值,日元汇率走低,导致日本本土生产成本下降,刺激了大陆日资企业回流日本本土。在2011年底1元人民币兑换12日元,而到2014年底则可以兑近20日元,短短三年内,人民币对日元汇率上升60%。以日元向本国出售产品和服务,以人民币支付工资和运营成本,那么在华日企负担自然会加重,利润会减少。把生产线转回国内,自然成为在华日企的一个选择。& & & 4、政策成本。近年来,中国逐渐由资本输入国变成资本输出国,改革开放对外资的很多优惠政策不再,加上税收、收费和各种灰色费用成本之大,加上政府机关繁冗的官僚主义办事程序和腐败滋生,都是外资企业和投资者很难长期承受的。加之,被质疑为选择性反垄断等执法行为,比如苹果、谷歌,都可能倒逼内外资一起撤离中国。& & & 5、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块遮羞布,总是在经济低迷的时候发臭。继当年以为钓鱼岛问题全国掀起反日浪潮后,以为南海争端和部署萨德问题,中国人又掀起抵制肯德基、砸苹果手机的浪潮。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安心呆在一个随时就会打砸其产品、店铺的国家,中国汹涌的民主主义情绪,为外资的逃离再添了一把火,世界工厂的火光冲天,不可避免走向衰落。&产业升级困境 &随时引爆的核弹& & & 世界工厂衰落的转折点是2008年,以劳动密集型为特点的东莞企业大量倒闭,标志着以透支生态环境与劳工生命成本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在此之前,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按照官方说法是投资、外贸、内需,如今这三驾马车齐齐死火。今年一季度,外贸增速同比下降了15%,今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仍是负增长,表明外贸这驾马车再也无法拉动中国经济增长。& & & 过去20多年以来,房地产一直是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从2014年开始,高度泡沫化的房地产成为中国经济的黑洞,正在杠杆资金和购房者羊群效应的双重驱动下,上演着末日的狂欢,将制造业赶尽杀绝。& & & 正如时寒冰所说:房地产持续的赚钱效应毁灭了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梦想——从全球经济来看,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投机大行其道的同时还能有无数人踏踏实实从事制造业的升级。房地产业的持续景气房价的持续暴涨,使得中国的制造业不再具有优势——高房价导致中国的生产、经营、生活等成本大幅上升。& & & 房地产带动的几十个上下游企业却陷入全面产能过剩。比如离房地产最近的钢铁业、水泥业产能过剩高达40%左右,钢铁、铜等产能反而越去越多;距离较远的地板、家具、纺织业等相关产业也严重过剩。这种产能过剩危机,被比喻成“中国经济的核威胁”,即像核弹一样,随时可能引爆经济危机,金融危机。& & & 上述问题预示着我们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基本无望。所谓经济结构调整,不是政府想调整就能够调整到位的(好比楼房,结构岂是可以随便调整的?)。早在2005年,广东省就开始号召腾笼换鸟,想淘汰劳动密集型产业,引进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结果是笼子空了,旧鸟离笼,新鸟没能进来,目前是珠三角产业空心化。& & & 当前中国的生产成本远超东南亚、非洲、墨西哥、印度、南美等出口加工国,改革开发37年来吸引的欧美日港台外资正在加速外流,知名外资企业要么回流本国,要么选择在越南、印尼、菲律宾、印度、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国家设厂;苹果、松下、德马吉、飞利浦等一个企业的转移或倒闭,影响的是整条产业链的生存。& & & 而以广东东莞、江苏昆山、浙江温州、福建晋江等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名城正面临着外资大规模撤退、本土代工企业倒闭的局面,大量的农民工将失业,学生无法就业,国企员工下岗,20年来中国最严峻的下岗失业潮正在袭来。& & & 高端制造业回流美日欧韩,中国无法在技术上与其竞争;低端制造业流向东南亚诸国,中国无法在成本上与其竞争。中国正在成为第五次产业大转移的发源地,这种转型至少要持续20年,意味着转型不成功的中国,必将失去20年。承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第四次产业转移形成的中国正在失去世界工厂的地位,无可挽回。& & & 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也没有只增长不下降的经济体,特别是对于一个持续保持7%以上增速30多年的经济体,出现调整是必然的,就像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一样,可以采取措施延缓衰退,但无法逃避,这就是经济周期。&在泡沫中走向贫穷& & & 不管是外资还是内资企业从中国撤离,最严重的还不是中国制造业的衰退、世界工厂地位的转移,也不是劳动力失业、税收减少、经济下滑,真正最严重、最核心的问题是伴随资本撤离带来的外汇资产的大规模流失,外汇才是关系到今后数十年国运的命门。& & & 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所有的资源被挖空,白菜价卖光,空气、水、土地能污染的基本片甲不留;底层百姓老无所养,社保亏空;体弱者病无所医,生病只有靠募捐、等死,医保关卡重重;城市化造成的钢筋水泥森林,一套房子掏空几代人的积蓄,全民做房奴;教育产业化,老百姓承担着教育的最大成本。& & &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留给中国的东西真不多,13亿人起早摸黑30年,勤劳苦干,辛苦积攒起来的3.2万亿美元外汇,才是中国真正的最有价值、最应该珍惜的财富。国内20%以上的粮食、工业命脉的石油、保卫领空的飞机发动机、保护信息安全的芯片等,都需要用外汇,用花花绿绿的美元购买,用红纸在国际上是买不到这些的。外汇之所以珍贵,主要是因为其不可复制。正如白马所说,神州什么走可以造假,唯绿票子假不了,当前神州红纸泛滥,绿票子是有限的,真正的泡沫就在汇市。不管是通过领导人讲话,大喊人无贬基,还是通过拉高房价,建造蓄水池,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护有限的外汇免遭洗劫,这是老爷们的命根子。& & & 外资在中国苦心经营30多年,他们要撤离,连本带利带走的肯定不会是人民币,而是美元、欧元、日元等全球流通的信用货币;文章开头日本企业之所以要组团到商务部会谈,应该是因为日资撤离大陆并不顺利,受到了重重阻拦,日本工商业界才会如此兴师动众;大陆为何阻拦,原因不说自明。& & & 再想到美联储当初承诺的今年四次加息,目前一次都没有兑现;有人说是美国的通胀数据不够好,达不到加息条件;也有人说中堂以一些隐性条件和美国做了交易;有人说是因为美国在等待中国资产泡沫达到顶点,一击致命。以上三种说法都有道理,也许都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美国资本还没有完全撤出大陆,还需要时间。如果冒然加息导致人民币爆贬,损失还得自己背,得不偿失。& & & 对于外资的出走和民众的换汇,国内是百般阻扰;而对于安邦、万达及央企、国企等根正苗红的资本,则是一路大开绿灯,畅通无阻。不管是在国外抢购房地产、酒店、农场,还是在国外并购、设厂,只要能想得到的名目,基本没有不批的。因为外汇储备是国家至宝,把“让领导先走”的理念贯彻到海外投资上,就是“让领导先换”,保证海外的商业地产、别墅、二奶村的资金供应,外资、民营和老百姓先等一等,靠边站。& & & 当前,楼市的疯长已经将绝大多数人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固定资产,已经将很多犹豫不决的中产、刚需已经利用高杠杆信贷,成为光荣的房奴,代代为奴,部一网打尽,老爷们声东击西的水平确实很高,这盘棋下得相当妙。& & & 等一手房子销售得差不多了,开始征收房产税、遗产税,如果你想交易脱手,又开始征收高额的二手房交易税,或者直接在过户环节卡主你,让你房产无法出手;如果资金杠杆到了极限,房价开始下跌房价暴跌,房产已经资不抵贷了,就是说你房产总价值已经低于你的贷款,不仅首付白付,资产成为负数。这种情景唯一理性的选择就是断供,那么银行不干了,你的抵押的房产价值已经低于你的贷款,你要补齐差额,即使你断供,你也要还款。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说明经济已经极度萧条,失业肯定是一个普遍现象。没有工作,还要还房贷,唯一的选择就是去红灯区从事第四产业,这应该是经济萧条下唯一的产业亮点吧!& & & 在内资外资出逃、制造业衰败的大背景下,未来大范围的失业在所难免;在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大背景下,中产的资产清零、负债还贷也是在所难免;在所有外汇储备被掏空后,食品、石油、芯片都将会是奢侈品,我们会越来越穷,无可挽回。 &微信号:pp自由 | 宁静 | 高远 | 思辨
Cheever.Dang
覆巢之下&大鸟们飞了&&那普通人能做点啥?
触目惊心&换美元中
昨日文章没顾上看
好文!看了这么多,想了也很多,只是不明白一件事:为何这块土地上会盛产为一己私利不择手段的投机者,而鲜有为天下苍生为己任谋福的英雄?
喜欢吃海棠果
老師的好作品盡量選擇休息日發表也難逃封殺呀!蚊子獄、東西廠、錦衣衛越發猖獗??先生珍重!
现在换美元的确实不少,时机成熟吗?
The&only&one
说实话的经济学者很少了。
这是谁造成的谁要负责!否则纳税人不答应
历史从来没有人会负责,纳税人就是小孩,任人摆布
这个时间点,大概什么时候
不猜,你懂的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外企撤离名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