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摄影工作室海报,设计海报怎么样?

设计之路难,但比上青天要好点 - 简书
<div class="fixed-btn note-fixed-download" data-toggle="popover" data-placement="left" data-html="true" data-trigger="hover" data-content=''>
写了369846字,被63人关注,获得了140个喜欢
设计之路难,但比上青天要好点
大家好,我是郑中。在logo大师平台上分享压力很大的,几个小时的时间,就有300多人的加入平台,试想他们明天都要听我的分享,是紧张的。另外,我观察一下群中人好友,除了都是同行外,有我的好朋友、我的学生、我的员工、更有我以前的老板、还有我的竞争对手,太有意思了。我想这就是logo大师平台的融合之处,压力是有的,但我想通过这样的分享发泄一下我压制很久对当下中国设计现状的一点反思,不仅想讲得过瘾,更想让你们听得更爽,分享是一种责任,好的分享就要用心。
我看了logo大师平台上之前的嘉宾分享,不是局限于logo设计、品牌设计,也有插画、产品、交互(二维码设计)的分享,所以,今明我的分享就要大胆多元一些了。设计创业很难我介绍一下自己,今年(2016年)是我从事设计行业第十年。我的第一份工作是4A公司,后又在国企集团甲方,然后又回到中央美院读书,学习设计管理 Design Management,接下来选择回到大连创业,目前正在做一家品牌设计公司:Runwellbrand润悟设计。十年间,我完成了从设计就业到设计创业,从设计师到设计经理人。这十年间,我最大的感受是:的确创业非常难,尤其是设计创业,因为设计行业标准在国内比较混沌,应该有标准的没有标准,没有标准的反而限制很多。我是一个不太适合创业的人,我的设计创业是被动的,因为在大连(辽宁省)我没有发现一家理想的设计公司,只有自己把它做出来。我指的不理想是我认为要有正确的创业初心、好的设计管理流程、快乐的设计师群体、有影响力的设计案例等等。可能我太理想化了,所以做这样的理想设计公司是更难的,但我还是决定尝试一下。从业十年,对设计师来说是一个砍儿,之前的辛劳付出与收入的不平衡,也包括当前热门行业的诱惑,期间有几次想过放弃,真的就想不做了,不继续了。但每一次我静下来,重新认识自己才发现:我是多么的可怜,我的生活与设计无法分开,我的思维、每天所想事情都是与设计、创作相关。我对自己说:你是设计做的,还是要干这个!另外,经历这十年间的磨练,从去年开始我意识到:是时候来反思我从事的设计行业。
每一次面对这样的抉择,我都要用这样的方式书写《心经》。这是我的心经作品。名为:《我的心经》2016
这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件作品,这几幅是去年做的,它的实现过程非常简单,把一次性餐布铺在桌子上,然后会用牙签在上面书写,在每次想放弃的时候都会这样写一遍。这种设计是非常自然的,不需要印刷只需要桌布和牙签就够了,你可以放任去写,把自己的心情写出来。这是本真的方式,没有工业生产的印制,用最原始的方式对最初心的自我,干净而纯洁。2006年我最早被大家所知的作品《塑书悲帖》是用黑色塑料袋来创作,十年后的2016是用白色的塑料桌布,是巧合还是其他,从黑到白,从塑料到塑料,这就是我的设计十年。而我为什么写心经呢?其实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有一次我想放弃的时候有一个朋友,也是我的客户、老大哥张楠跟我说,曾经有一个人念经:唵嘛呢叭咪“吽”(niú),其实这个字应该念(hōng),有一天当他发现自己念错的时候就改过来了,但是他念了几十年的诚意或者是能量已经没有了。其实我知道我的朋友在说我,告诉我应该坚持,所以每到我想放弃的时候都会用这种方式写一遍心经。
我也会用不同色块的餐布来写,越写越有意思,觉得一个非常简单的书写与表达行为,让我每次得到坚持。好的设计师 身心纯洁这样的坚持除了源于自我内知,还会有我的客户。有一天多年前的客户打电话来,让我为他的新项目做设计,(年的客户,就是这个做茶叶生意的成都客户,当年为集团茶叶品牌做的推广方案《茶前书,茶后书》)电话讲:我有一个案子还让你来做,我需要一个热爱设计的傻子,你就是!而这句话不中听,但是非常打动我。
《茶前书,茶后书》第五届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文字类)金奖
现在看到这种形式或许会见怪不怪了,但在2006年出现的时候,还是会让人眼前一亮的,因为这种章法和张力,对茶叶沏泡的前后状态对比,以意象文字产生的关系还是非常美的。这件作品我曾经写到:<茶前书,茶后书>茶前静语 冥想 心要渡江茶后暗香 回甜 心意然凉 茶前书墨尚未干 笔已走完茶后书笔才走完 墨还未干茶前 茶后 不过红尘 烟雨江南茶前书 茶后书 一字不书人心有禅
后来见面聊才知道,他选择设计师的一个标准是:真正热爱设计的傻子。我问为什么,他说他不喜欢跟那些玩儿心眼儿的设计师打交道,看上去穿衣打扮很设计,但是做为一个设计师,设计做不好,去谈设计,谈也谈不好,结果是:设计师不相设计师,商人不是商人,变成“四不像”了。这样的人还和我在合同上动脑筋,浪费双方的时间。我只想找一个身心纯洁的设计师,你是!我这十年最大的感受是:一个设计师无论如何要保证自己的身心纯洁,一定要在内心深处留下一个干净的地方,是留给你最热爱的行业或事情,这是一个人,更是设计师应有的职业操守。也是他建议我,整理十年,做一本书出来。后来到了重庆,我一夜没有睡觉在想这本书的事情,书的名字、书的结构、什么内容,一早醒来我看见我躺的枕头上绣着“纯真年代”四个字,白色的枕巾,蓝色的四个字,阳光下,自然清澈,我激动不已。我和酒店负责人要来几条枕巾带回大连,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纯真年代》一书的样子了。用这本《纯真年代》也算是给之前身心纯洁的年代做一个总结吧。这个也是我感觉比有想法的作品,他是一个现成品再设计,因为枕头(枕巾)就是做梦用的,也是我那夜的一个小心思、一个小规划、小设计,这样的书籍装帧设计与推广方式,就是在整理我这十年的纯真美好。所以,书就是一个大枕头,我也希望我的读者买回去一边读文字、看作品,一边用来睡觉,用来做梦。
这是《纯真年代》最后的样子,就是一个枕头书,也是我这十年的时光。大多设计师 在做错误的设计那么,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后品牌 后海报 后设计》也是基于前十年的反思,我不断在问自己:设计是什么?品牌是什么?什么是正确的设计?我说的可能会有一些大胆和夸张吧,我发现: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中国大批设计师在做错误的设计。大量设计师在为挣钱、为生存、为小私心也好,用所谓的创新与创意在浪费客户的钱并且制造太多垃圾,我们一起看看设计师都在做什么?
这是一个包装设计,它的存在时间从打开到喝完,十几分钟而已。我们喝的是水,不是包装,这样的包装和设计是怎么产生的?我们真的需要这样的水和包装设计吗?因为铝罐的使用,每年世界上会有多少资源流失?这是设计师的聪明才智、创新包装?
工业(产品)设计师创造的设计作品,几年、十几年后我们只能在垃圾场见到它们。如何把这些已经废弃的材料或物品,通过设计思维让它们重获生机,这是产品设计师当下最应该做的事情,垃圾足够多了,设计师们停下来,好好思考一下吧,别自作聪明的再创造新物件啦?
这是时装布料,流行趋势决定它们的生存时间,而不是设计师本身。这些布料也会在流行趋势过后的几个月内变得无影无踪。有没有一个永久可以满足服装功能而又解决时尚心理的衣服,这是服装设计师要做的。
这些城市的建筑,基本50-70年也会成为被淘汰和拆迁的对象,有几位建筑设计师的作品能成为百年建筑?可能我说的会更严肃一点:很多设计师的作品最后的结果都会变成垃圾,如何实现从垃圾到“垃圾”的设计,是我们这代设计师要思考的问题。(加引号的垃圾是有用的设计)POST“后”概念的产生从一定程度上,设计师所做的错误设计,在阻碍与混淆受众的购买选择。而且,商业竞争之下,设计师的创新又在创造新品、延长商品产业链条。本应该就叫牛奶的产品,今天有多少种?多少品牌?哪个更好?回答一下?我告诉你们,最原始的奶最好,他就叫牛奶,但是我们喝不到?不可悲吗?所以,POST“后”这一概念就出来了。
我最初找到这个概念还是从海报这个词语来的—Poster,然后直接把POST加在前面——Postposter,我感觉这个词语本身的组成结构就很有意思。为什么是:Postposter“Post”可以是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义的“Post”,也可以是Post-Impressionism后印象派的“Post”,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uralism的“Post”,post-industrial society后工业社会的“Post”。Postposter有必要意识到海报的思想和行动需要超越启蒙与发展时代范畴而产生的再思考。也会有:Postdesign后设计,也有必要在实验与实践中去反思当下的设计生态,做出更加正确的设计,而非有创意的设计。中国不缺少好的设计,但缺少正确的设计。正确的设计衡量标准不是漂亮、不是出奇、不是创新,不是设计师创作的私欲、也可能不是生意。正确的设计是真正的需要、实际的节约、真真切切的社会推动力。接下来我会按照Postbrand(生存之本),Postposter(自我价值),Postdesign(设计责任)这三块来分享我的案例和感受。我对设计最初的反思是:什么是设计?这是很容易也很难去回答的问题,我不去讲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我希望此刻,我们每个人都尝试回答一下:什么是设计?因为,我发现设计师层次与作品的差别的根本问题就是你认为的设计是什么的问题?以品牌为例:是符号?是烙印?是设计?是行为?是艺术?是服务?是策略?是战略?还是没有品牌?忘记品牌?每个理解层级对你的设计师身份定位、公司定位、作品导向、服务策略、作品品质、是不是牛逼,都会有衡量!甚至在加拿大有一本叫做《NO LOGO》,没有品牌,或者说忘记品牌。是娜奥米.克莱恩[著],徐诗思[译],副标题为:颠覆品牌全球统治。我们与那些国外设计师在设计(品牌)认知上和正视现实的态度上存在巨大差距。如何看待设计如果说把设计比喻“一碗米”或“一碗稻谷”,大部分设计师会用来做饭满足自己的温饱。
还有一种设计师会把这碗稻谷做成酒,也就是为什么有些设计师有情怀,梦想成为设计大师,作品能被美术馆、博物馆收藏,这样作品会保存更长的时间。或许,过几十年再拿出来欣赏的时候依然经典珍贵,有美酒的香气。
但是我特别赞赏把设计这碗米变成种子,播种出万亩良田从而结出更多粮食(果实),分享给大家,这也是一个设计师的责任。所以,分享是责任,分享要用心。
然后是设计能做什么?设计是一碗米、设计是一坛酒、设计是种子?设计师一定要做这三件事情,“米”是生存之本,“酒”是自我价值,“种子”是社会责任。需要米就给米,要酒给酒,要种子,你要无私给种子。这是品牌设计公司的情怀吧!下面我会对每一块进行具体分享。
生存之本——后品牌设计公司、品牌公司做不好,根本原因是没有找到需要,或没有把设计放到需求中去。设计师应该不断去用你擅长的事情和喜欢做的事情统一之后去界定需求(设计需求)。所以说我建议一个设计师和设计经理人,要擅长于把喜欢的和能做事统一之后界定设计需要,把设计放到更大的空间中去,才会有更大的生存价值。后品牌纯粹化分析到“后品牌”我有特别的感受,第一个就是回归本源。所谓的回归本源在后品牌时代的表现:品牌会变得非常纯粹,不只是平时说的形式上的扁平化,这种回归本源本身就是一种好的设计方法和理念。给大家分享一个做法,我以前做过椅子,但我们习惯于从椅子的角度去设计椅子,发现只是在不同形式中做变化,或者是从材质上或者是从形状上。这种回归本源的方法告诉设计师:不要在椅子的层面上做设计,要回归到椅子的本源“坐”的功能需求上做出改变。
视觉中国集团这个案例是从2014年到2015年做的案子。一点透视是视觉的本质,也是一个集团母子公司的本质,所以这样一个概念就产生了,这就与视觉中国集团是以互联网视觉服务为本质的公司理念很好的结合起来。这样的回归本源的设计方法,让品牌回到最纯粹的状态,也就是品牌本质。这个案子当初也是比稿下来的,其实我能拿下这个项目是因为我们和视觉中国集团在此之前有长达十年的相互了解,所以我把这些了解和情感自然表述出来就可以了。
通过这个案子,我们也在反思:一般客户想要的并不只是一个LOGO,而是可以把品牌的真正需求和内涵用图形诠释出来,用这个理念去延长品牌的时间度,然后在这时间轴上围绕理念做大量有效的品牌工作,我们也相应提供真心的品牌服务。
国家电网德易充的案子,我们直接把品牌纯粹化到功能符号,充电桩就是解决充电问题,品牌就是让人看到这个品牌就获得充电需求。“德易充”中文字体用十二个点链接,也是有功能性的,是充电桩上的电量进度表。后品牌去商业化
后品牌的表现的第二个关键词是“去商业化”,这可能是互联网当中的一个词语。奥克斯集团新品牌案,在工作初期没有从商业化的角度去满足产品的销售,而是从定义人群开始。奥克斯空调的消费人群是线上中端年轻客群,通过客群我一定去找到他们喜欢什么?他们的心态是什么?想要什么?根据这些,我把品牌定位于“X”,“X”就是未知,年轻就是未知。AUX奥克斯,推广广告语就是:哎呦X,奥克斯。请到周杰伦做代言(周杰伦的新专辑:《哎呦!不错呦》)。整个案子没有从品牌设计满足销售服务考虑,而是用“去商业化”的逆向思维来做“粉丝群”,有了关注、有了群体,有好产品就有好销量。同类品牌的好产品很多,但都面临这同样的问题:顾客在哪?我们“去商业化”的表现是首先找到人在哪?根据人的需求再去深入商业化,按照需求、喜好去开发好的产品。
整体品牌SI方面更是强调品牌的纯粹化,专卖店部分的整体外观就是空调的主机形态,内部空间也在强调“X”的图形与色彩,前台部分用空调的外挂机来实现。后品牌的设计理念:要纯粹就纯粹到品牌本质。奥克斯案子让我意识到设计管理的重要。我初学设计管理的时候,感觉没有什么太多的应用之处,当真正去创业时。去做一家企业的时候发现设计管理太重要了。完成一个案子需要十二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里面会有不同的表达和沟通的艺术,这个最基本的一个设计管理流程与设计品质管理方法,品牌设计价值评估一定要建立起来。所以,一个设计师的设计管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这种大集团、大公司的沟通流程上。我跟大家分享一个最强烈的感受就是我们在做设计其实不是在做设计,我们是在做服务。我们是服务行业,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把服务做上去,我们的设计服务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我们在甲方心目中的地位和设计的话语权。后品牌 资源前移接下来分享一个案子:沈阳故宫博物院新品牌案,来说明后品牌资源前移的趋势。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新词“资源前移”
这个案子我们刚接手的时候非常棘手,经过项目考察对品牌价值评估,我们发现七八十年代的沈阳故宫的品牌规范与应用是非常好的,而目前的沈阳故宫的品牌识别系统极其混乱。最后,我们借鉴七八十年代的大政殿图形,又经过细节规范就是现在的呈现样子。我们在考察过程中看到后库有太多好的东西,就包括七八十年代的一批印刷品:门票、手册、书籍等等。我们建议把后库的资源前移,让更多的人看见他们,同时,我们也把我们的资源前移,我们做展览的资源与经验、开发礼品的资源等等全部前移。这样资源前移的想法,很好的解决了之前的合作方式,变为可以互信的联盟关系。后来我们共同确定了24+10的主题展。24个中国传统节气,10个中国传统节日,按照这样的时间结点去做主题展览。我们来做品牌与视觉推广以及礼品的研发。
这个是主题展的海报设计,我们考虑移动互联推广,海报都是动态方式呈现(这里是静态图片)。二十四个节气和十个传统节日,一共三十四幅作品全部是动态的,从立春开始一直到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从春节一直到重阳整整做了一年时间,期间又研发了主题展礼品丝巾等等。这种资源前移式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上,把一个很小的标志设计案,扩展到整体品牌与推广甚至关联产品研发。2015年4月我们带着推广物料与礼品在台北文博会上做展览,也让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朋友看到中国北方最早一座满清皇宫的品牌态度与用心程度。这个是主题展的海报设计,我们考虑移动互联推广,海报都是动态方式呈现(这里是静态图片)。二十四个节气和十个传统节日,一共三十四幅作品全部是动态的,从立春开始一直到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从春节一直到重阳整整做了一年时间,期间又研发了主题展礼品丝巾等等。这种资源前移式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上,把一个很小的标志设计案,扩展到整体品牌与推广甚至关联产品研发。2015年4月我们带着推广物料与礼品在台北文博会上做展览,也让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朋友看到中国北方最早一座满清皇宫的品牌态度与用心程度。
资源前移不仅是把双方的后库资源拿出来,也是把一个公司或者是个人的资源前移,只有你把你的东西真心的分享出来,我们作品的价值才能最大化,如果只是甲乙双方的委托关系,好的东西很难实现,设计是服务,客户是朋友。当你可以把你这碗米分享给更多人的时候,让每一个人去买丝巾,每个人进来故宫看看珍贵的藏品并有收获。后品牌的第三个趋势就是能资源前移,包括甲方和乙方一定达成一个很好的沟通默契,把双方的资源亮出来,然后把所有的资源合理利用,共同努力之下才能呈现出非常好的品牌作品。后品牌 老品牌才是品牌第四个后品牌趋势是:老品牌的新生。通过沈阳故宫的案子我意识到这一点,要做老品牌,老品牌才是品牌。因为他们已经生存一百多年了,只要老品牌能得到新生,就能成为记得住、传承下去的品牌,这样的老品牌的品牌价值无法估量。有一次我们公司开会,我说:咱们每天在服务不同的客户在做新的品牌,但是,你想真正一个设计师和一个品牌设计公司,做了几十年之后你会发现它真正能留下来的有几个品牌呢?太少了!也许一个都留不下,因为我们在用同样的方法做一个形式不同的事情。为什么不把这些老品牌的革新提上日程,把老品牌的价值做出来,让老品牌在乱象当中得到一种新生。从去年开始我把辽宁省的八个老品牌从头到尾走了一遍:老边饺子、马家烧麦、原味斋、老龙口、群英楼、李连贵大饼、康德记、益昌凝。群英楼给了我们机会,从去年六月份开始做群英楼品牌设计案与月饼包装设计,这个大连人心中的沉淀与记忆,在短短六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老品牌的新生,这个拥有126年历史的老品牌——群英楼,步入新的历史时期。
所以说后品牌最后一个体现就是做老品牌,越老越值钱。品牌是生存之本,也是RunwellBrand润悟的生存之本。通过我的分享大家对后品牌的趋势有了了解:第一个就是回归本源,第二个是去商业化,第三个是资源前移,第四个是做老品牌。我更希望大家通过我对后品牌趋势的分析与案例的分享能有所收获。真正知道品牌是什么。后品牌时期我们都能做什么。在做每一个品牌设计之前都要有一个自省的过程,介入这个品牌的身份要搞清楚,不同的品牌采用不同的方法,注重整体的设计管理流程,再加上很好的设计服务,我相信品牌应该做得不差。重点是把你们的能力和爱好统一后,把这种能力放到一个大的需求当中去,而不是仅仅限于一个设计,一个品牌而已。要把品牌看的大一点,品牌有可能是行为,有可能是艺术,有可能是策略的服务,甚至可以忘记品牌。当你忘记品牌的时候会发现有很好的想法出来。我看了MUJI无印良品,还有名创优品,其实我看到他们给大家呈现出来的品牌现象就是后品牌趋势。我也在思考这个就是NO LOGO、就是“去品牌”的一个品牌趋势。其实某些程度上虽然我也纠结他们的方式与做法,但是我认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我推荐大家看一本书就是《NO LOGO》,他讲的是美国大工业时代过去之后,需要做什么样的设计,我的一些观点和书里面所讲到的有很多相似之处,我希望中国设计进入安静的反思期后,能出现几个国际大品牌或是具有国际意义的中国老品牌。
后海报 草稿化再讲下一个更过瘾的主题,Postposter。我对海报是有情感的,对海报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到现在为止我没把海报当作品或者是当一件藏品来做,而是当成草稿来做,当成一种记录的方式,记录平时生活中的一些思考或者是发现的一些有意思的事情。而期待有一天转化为商业行为或者艺术事件,但首先要快速记录与实现,有可能会不那么细致但是我只重视这种记录过程的价值。这些年我做海报是有规划的,从2008年开始我每年会定义一个主题或材质,用一年的时间去关注与研究,做透为止。过程就是草稿海报,完整的就是下面的一些作品。
《塑书悲帖》系列是2008年一整年的作品,当年国家提倡“限塑计划”,我开始关注和研究塑料袋这种材质。期初做了大量实验作品,《塑书悲帖》系列是和马克华菲的年度合作,获得当年创意马达国际创意大赛全场大奖,金马达奖。用黑色塑料来书写中国书法是大胆的尝试,这作品长度约八米,用字108个,书写内容是《两栖帖》,当年在上海大剧院美术院、广州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等地做巡展。这系列作品对我影响深远,它让我找到最初的艺术梦想——做艺术家。到今天为止,我还在保留跨界艺术家这样的身份与时尚品牌合作。
这是2009年在做泡沫实验(洗手液泡沫),从2008年的黑色主题到2009年的白色主题。上面四幅作品是最初的草稿,最后变为洗衣液品牌的商业应用。这就是从草稿到商业案例的海报转变,所以说我把海报当成草稿来做,用海报去肯定一个思维化的、一个结构化的、一个草稿化的想法。
直到2010年开始做海绵。我想说一下为什么要做海绵呢?当时我的小孩出生了,我把尿不湿拿在手里,最初我认为是脏东西,后来我知道孩子的尿是母亲的奶水,是母亲的血液,我开始珍惜这脏东西,很想用这样的东西和背后的情感去做创作。后来的系列作品《吸水!惜水》就出来了。这个系列作品真正体现了这种情感的东西,我开始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珍惜每一件与你产生关系的物品,让感受生活成为设计的习惯啦!这个作品也是KTK靳埭强设计奖全场大奖:未来大师大奖。 <吸水,惜水>女儿的尿布上看见尿液与乳汁的灵魂空虚的海绵中感受吸纳与圆容的混沌水能知道很多事情当下和曾经水能带上心去旅行很重也很轻水能创作无数风景春雨或雾境水能吸水 天地惊醒水能惜水 滋养生命天有情 天易老水有情 水更清吸水 惜水
这一年开始用油写字,正好在做方正的字体设计。我发现中国很多设计师在做字,其实好多人在追求字体的结构、字的章法,但是我感觉书法最大的价值是书写过程中笔与纸张之间产生的行走运动变化。你下笔写完走势之前,和你写完字之后,几分钟的时间,字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这个是毛笔、水墨、宣纸间共融与相生,是中国书法中最大的一个魅力,是书法的精神啊。于是,我产生一个好的想法,用什么方式能把这瞬息万变的过程记录或变化时间延长呢?我发现油与纸张的关系可以做到,我开始用油写字,来等待润染过程中最漂亮字体的诞生,用相机记录下来就是大家看到的《油迹体——字魂》。做这套字体,我会把每一个字拍十几张,然后在里面找到一个我认为最漂亮的放在整体中在做调整。这组字体主题叫《油迹体——字魂》,我感觉这组字最大的价值:就是“字魂”,字魂就是在书写的过程,而不光是在于书写完我们所能看到的结果,章法和结构而已。这些应该感谢我的爷爷,我小的时候每天回家是先写书法后写作业,直到现在坚持了这么多年。包括《塑书碑帖》,包括《茶前书 茶后书》。通过多年的训练,我能够在一张白纸上什么都不动的情况下,能看到写完字之后的样子。后海报 转媒体对Postposter后海报,第二个要分享就是转媒体。转媒体这个慨念是上海戏剧学院杨青青老师讲给我的。转媒体海报它不应该只是一个印刷品,他应该有更多的形式去呈现。我看到国外有好多的海报在机场中去悬挂,这种感觉就很好,海报要让更多的人见到,然后去思考与理解。海报应该走出美术馆的,应该在更多的商业环境去展览,而且海报不完全需要那种精致的印刷,或者一定是精雕细琢。我很想去尝试一下:最便宜的海报应该怎么去做。《城市快递》是太仓印象主题展的作品。这件作品就是两张快递单,把他们邮寄给我的邀请函和我寄回的作品的快递单同时放在一起展出,没有花费很多少钱,没有工业印刷,这就是最便宜的海报作品。我感觉自己实现了“太仓印象”,我没去过太仓,但是我用这种行为和方式,实现两个城市的互惠和沟通,那这样的话我感觉也是最有价值的。
<城市快递>我给太仓的信不再邮寄选择快递大连到太仓两天而已信中文字与快递单一致是往返两地的信息城市速度就像快递今天这里明天那里今天回 明天去可否放慢节奏有谁愿意?
《澳门十喜》系列,创作的元素可能大家还不知道是什么。这是我去报纸印刷厂的时候,发现这是印刷报纸之前走墨时候的一些废纸。我感觉非常漂亮就把他带回来,两年之后呢,就出现了这一系列作品。是当年澳门回归十年的推广海报,“澳门十喜”四个字,每个字都是用不同的“十”字构成,十年又十年,就是用这样没有人要的印刷前“过墨纸”上的油墨痕迹来实现的。
<澳门十喜>双手合十 再掀开历史母子团圆 在金九银十莲花怒放的十年里 也曾回忆过去澳人幸福的十年中 也在期待奇迹十年 满满的十根手指里一指 一指间 都有千万个故事十年 白白的一张宣纸上有笔墨 有油彩 有图画 有文字于是十指提笔 在芳彩的熟宣 再写下澳门十喜还要跟大家分享一个服装品牌《服写山水》,从品牌入手到整体推广到服装设计的全过程参与执行。这个过程是很有趣的,我把宣纸里面夹上复写纸,揉搓、挤压之后产生什么图案就什么图案,有衣服、裤子、袋子、更有大山大水,我觉得这种褶皱感和水墨感觉的蓝色融合在一起真是太美太美了!这种画面感觉与服装品牌的布料(纯棉麻布)也很贴切,客户给以评价这是一个聪明的设计。2015年与马克华菲的再次合作,生产出更多款式的服装,但这次主题为:ZENFULL正负,展览中的成衣。这更好的说明了Postposter后海报的转媒体主题,海报作品本身可以转换到各个媒介上,海报的思维更是商业设计束缚中,用剪刀撕破规范与界限的手段。所以,好海报,一定要转媒体。
&服写山水>一件 布衣 无法形容的情绪一纸 复写 无法断定的褶理是该让他们在一起互相感染 孕育张力互相争吵 放弃自己晒在衣架上 一件挨一件的青山绿水一条麻裤 无法安慰的委屈一纸服写 无法释放的脾气是该让他们分离相互 拒绝 告别过去相互 肯定 抚平褶理委屈和脾气晒在衣架上 一件挨一件的美丽裳衣青出于蓝 复写山水平出于皱 服写山水一字之差 千山万水
后海报 当代化Postposter后海报第三个趋势是可能就是当代化。因为我发现中国好多设计师的海报作品呈现当代的情怀和理念。这与海报最靠近当代艺术的缘由,但海报是有道理的传播,传播什么是设计师的思考。下面我分享一个关于同性恋的T恤的主题。
这个主题是同性恋主题,本身就很当代,我创作之初就告诉自己:不不去评论同性恋的好坏、正确与否,我只是证明这种现象或是状态。“粘度”与“两者粘性”就是作品的理念。我直接用成衣T恤,利用“子母贴”(粘扣)来实现他们的行为的粘性。当两个人穿上T恤,正负粘扣会把两人粘合在一起,同性恋的主题就自然产生啦!
同时,我也会当代化的把作品做成了行为,去展现两者之间的关系。开个玩笑哈,虽然上面有我,但我不是同性恋啦!其实整个过程做下来是很开心很有趣的,而且这个成本也是不高,但是你一定找到你的创意立意的出发点,然后用一个很好的方式实现出来。下面为大家分享为李宁中国创作的《龙变天下》作品,是一个更加大胆的案子。
这个案子的创作背景是辛亥革命,李宁推出了一款限量版的鞋子,对这款鞋子做推广,我们开始花费心思去创作,最后在武汉市得到应用。这个过程是非常艰辛的。当时我决定做龙的时候就想把九龙壁的九条龙都做出来,放在李宁办公楼的大堂里面,但是一条龙就用掉一千五百米的鞋带。为什么要做龙呢?因为辛亥革命是革了“龙”的命,王朝的命,封建制度的命,但它没有革断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命,所以我就在想能不能用鞋上的元素去做。经过三个多月的时间把这个作品整个呈现出来。这个作品的手法是当代艺术的手法,而且在北京798的梯空间进行了艺术落地展。值得一提的是,整个创作过程我用文字记录下来,有几万字。这样的方法我在最近很多作品创作中使用,受益匪浅。
后海报 事件化针对特定事件做设计也是设计师的责任,更多是环保类主题。今年有关雾霾的主题创作很多,下面是我的一组事件化海报作品《墨迹天气》与《空气超市》。
<墨迹天气>天气 呼吸情绪 落地颜色 日记传递 节气云 多余雾 迷离雨 油绿雪 冬季霾 浊气雹 表皮风 何太急雷 紧张兮兮晴晴天吧是真理墨迹代表不了天气它只是大写意Postposter最后的一个概念就是事件化(状态化),海报未来肯定会是跟事件连接的。其实我有时候在想能不能根据这些在中国或者国外发生的事情,去做一年跨度的主题海报或者叫实事海报?但是因为精力和时间的问题,所以只能有这样的一个主题梦想,但遇到大事件我都会用我的态度去创作作品。这套作品叫做《墨迹天气》,作品的实现过程是一场化学实验了:墨与盐、墨与线、墨与油等各种材质的一个融合实验,然后产生不同的纹理并记录下来。但重点是我想说这个事件,这个海报是为当时雾霾主题展而做,最主要的就是我想呈现的一个展览方式。我希望把这些海报的展览方式能放进充气袋里,而且充上气然后在一个展场里展示出来。而借用这种展览方式,做一个大的主题就“空气超市”,每一个空气袋子上面贴有标签,注明世界各地不同城市的空气质量和售卖价格。所以说我没有单纯的去做海报,而是把这种独特的方式做得出来。我设想用这种空气袋子把海报放在里面,充上氢气,放飞到天空,太棒了!诶!伟大的东西一定是有机会实现的。
<中国黑>好旺角 宅急送 性保健吉祥馄饨 胖姐包子 兰州拉面巫山烤鱼 温泉洗浴 烧烤店水果超市 松骨 修牙 第三医院联通 邮局 移动 打暴卡 城管KTV 便利店 排骨米饭 建材店托管班 1对1 咖啡馆 地铁站吉野家 麦当劳 肯德基 刁爷牛腩火车票 足疗 喷绘 银行保险二手车 麻辣鸭脖 通下水 服装裁剪手机 电脑维修 男科医院 免费体检海参 刻章 办证 税务局 财务代办开锁 洗车 电工 瓦将 航海跑船烟酒回收 私人偵探 婚恋网 日租房美容院 汗蒸房 抵压货款起名 算命 风水 小旅馆 大药房银行 书店 售楼处 月嫂 幼儿园羊汤 彩票站 杀猪莱 大血肠 小学 初中 人才巿场 二人转从南到北山东路 大大连中国经济黑体呈现这个也是一个事件化的作品了,很有意思的是我收集了大量的条幅布,然后我去让裁缝工人把它每一个条幅有意思的字去拼成一个购物袋,这个就很有意思,因为一个本来是大众宣传的东西现在变成一个商业味道很浓的口袋,然后再把一些文字的东西加进去。这套作品的主题叫“条幅黑”,中国条幅上使用的字体基本是黑体了,然后会发现他们有一些很有意思的拼凑,通过作品大家都能看到了,就是事件化的东西。前年做了一年的时间,搜集制作了五六十个条幅口袋。我非常赞成做不浪费资源的海报,而且是现成品,海报不应该局限在印刷品,框子里的作品。总结一下:我想分享这个Postposter后海报,主要是有这么四个趋势,第一个是可以草稿化的,第二是一定要转媒体,第三是当代化的,最后一个就是事件化结合化。
前面,讲后品牌是生存之本,而后海报能可能是自我价值提升,那这个Postdesing——后设计,我认为Postdesing的范围是很大的,可能真的是那碗米,我想做具有责任的社会化的设计,把具有社会创新力的设计作为后设计的主导。
牙刷是生活中很平常的东西,如何让牙刷具有社会创新度?一天我拿热水烫了这样的牙刷,目的是为了消毒,但烫过的牙刷出现了一个漂亮弧度。我没有扔掉而是使用一下,发现很好用。我发现了这样的牙刷给使用者提供了一个特殊需求。这需求是大多每个人都会有智齿,这种有弧度的牙刷可以刷到最后几颗智齿。我去市场上做了调研,超市里基本所有看到的牙刷都是直的,即使有弯的也不是带有一定弧度的,之后我又把牙刷拿给牙科医生去咨询。然后医生给了我一张图,他说有一定弧度的牙刷是可以产生一定功能性的,就是我们平时拔牙、修牙的医用工具,它的前面都是带有一定弧度的。经过计算我把弧度定为:二十六点五度。
之后我就真的用3D建了模型,然后3D打印出来,而这个弧度就定在二十六点五度。牙刷是可以正常使用的同时还有清理智齿的附加功能。这样就是大家今天使用和见到的二十六点五度《智齿牙刷》。所以,我认为一个好的设计,一个好的设计师的责任,就是真正做一些具有社会创新力的东西,像这个牙刷的设计,就是社会化的创新设计。对原有产品只是做了一些小小的改变,就能满足人的一个巨大的需求,而这款牙刷也得到喜达屋集团旗下的喜来登酒店的关注,作为酒店的一项服务体验创新来定向开发应用。
这个案子是我去年做的一个案子,因为我做了十年设计,我感觉我没有什么风格,也没有什么界定,是做品牌还是做产品,还是做艺术还是其他。但这十年唯一一个缺陷就没有尝试过服装设计,在去年能有这个机会涉及到服装设计,这十年的设计实践也算是圆满了。这个系列的服装设计主题我叫它“残次”,品牌名为ZENFULL正负。我发现在淘宝上买的衣服,如果出现残次品的时候我们要退回,但退回去的衣服可能他们就不会再重新改过来了,原因是修改的成本可能会比重新做一件的成本还要高,所以说这些产品基本上成为了废品。一些品牌服装在生产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因为尺码或者是一些小的残次而无法正常销售,这可能也是服装行业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我想能不能把这个所谓的残次品的残次元素夸大化,然后让它变为一种美。我经过慎重的思考和尝试,然后做出了这一组服装,整套下来应该有八件。比如说这件衣服上有油迹,那干脆我就把这整个衣服都变成油迹,让衣服的一个结构和纹理与油迹结合,让它呈现出美感。还有衣服被染上色,同样的方法,我把这颜色的面积放大后形成图案。衣服上划痕或小洞我会用风湿膏或者面膜给贴补上,相当于一个愈合的概念,并形成服装上的时尚元素。这系列服装最后在上海800秀空间展出,大家对风湿膏服装作品好评有加。他们感觉这个东西一是实现了功能性,阐释了残次的设计理念,而且把中国这种味道做出来了,下面呢是作品的图片。
更有意思的是我整个服装是用了一个最基本的衣服的裁剪,就是凸形和凹形在一起,这种剪裁它能实现上衣和下裤完美的结合与分别穿着,而这件衣服的社会创新度体现在:一是装裁剪上人人都会而且不浪费布料,第二个就是把一种所谓的残次,会成为垃圾的东西,让它变为一种更美的存在。大概就是这么多案子,我讲得很爽,我不知道大家听的是不是很爽?我认为分享是一种责任,而且我也用心准备了,我希望大家能够学到一些东西。最后呢我想再强调一下设计不仅仅是一种技能,它是一种大的意识,更是一种服务状态,也是你的一种自我实现的可能,所以我建议设计师要跳出来做一些有社会创新度的东西。后品牌,后海报,后设计是我反思和我当下的观点,也许有不妥的地方和存在理解上的问题,我还会继续思考与反思再有新的观点再一并分享!希望今天我的分享大家都能时刻问自己一问题:设计到底是什么?你认为是那碗米呢?还是那坛酒呢?还是把它作为种子能够撒到大地里种出万亩良田,再把它分享给每个人呢?本文章由玖荷网和原作者共同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玖荷网;尊重原作者劳动成果和权益;如需转载请与玖荷网联系。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选择支付方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天工作室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