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搜救马航搜救视频的时候,都用到了什么地理信息技术

席亚洲:马航失联搜救中卫星的作用
独立军事评论员,IT业观察者
关键字: 马航马航失联卫星高分1号遥感系列卫星澳大利亚MH370马航飞机失踪科技前沿
马航客机失联事件发生后,中国展开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搜救行动,在这次行动中,除了动用海军的多艘舰艇和海空军的多种型号飞机进行海上搜救,同时为了便于展开大范围的观测搜救行动,我国还调用了10枚卫星参与搜救行动。
动用10枚不同型号的卫星,对一架失踪民航机展开搜救,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先例。在日法航447班机失踪事件中,法国为了寻找这架失踪的客机,也曾向美国请求调用卫星。但最后的调查报告显示,那次事件中美国卫星的主要任务并不是直接搜索,而是提供空中风暴的相关情况,在空难原因分析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比之下,中国这次搜寻马航客机则完全是一场完整的太空&战役级&行动。从目前公开的情况来看,我国调用的10枚卫星均属民用卫星,包括&风云&气象卫星、&海洋&海洋调查卫星、&遥感&遥感卫星和&高分&高分辨率民用卫星四种。这其中,我国&高分&系列卫星还只发射了&高分1号&一枚。围绕这颗卫星,曾有许多神话般的传说笼罩,比如称这枚卫星具备发现隐身飞机的能力,比如称这是中国的一颗重要军用卫星等等。
&高分1号&卫星
但事实上&高分&是&遥感&系列的延伸系列,这枚卫星本身也是从&遥感&系列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同时它也并非专门的军用卫星&&当然不能否认,它有一定的军用潜力,对于很多国家而言,&高分&1号的性能足以满足它们对于军事侦察卫星的需要。但高分一号并非军事卫星,其任务使用权由中科院遥感所掌握。
&高分1号&一投入使用果然就有所收获,先后发现了多个可疑海上漂浮物,虽然经水面舰艇和直升机观察后最终确认并非飞机残骸。
同时,&高分1号&的前辈,&遥感&系列卫星也发挥了作用,由于泰国湾水深较浅,这些具备多光谱成像能力的卫星可以对水下目标进行一定程度的搜索。当时也同样有所发现,找到了一处可疑水下条状物,最终也被证实并非坠毁的飞机。
&风云&卫星主要为舰艇提供气象保障,&海洋&卫星则负责进行大面积海洋搜索,包括对海流情况进行调查,以便对可能存在的漂浮物可能的漂流情况进行推测,为进一步搜救提供水文情况支持。
尽管上述卫星或多或少都有所发现,展示了它们的能力,但是到目前为止,它们也未能给搜索行动带来决定性的突破。
另一方面,澳大利亚昨天宣称通过卫星发现了在澳大利亚以南海域存在很可能是飞机残骸的漂浮物,并已派遣P-3、P-8反潜巡逻机前往调查,中国海军搜索舰队也迅速改变航向,向南印度洋而去。然而发现疑似残骸的这片海域水深达3000米,不亚于当年法航447航班坠毁的大西洋深处。后续的搜索无疑会更加艰难,或许中国后续还要动用深潜装置甚至核潜艇进行搜索和探摸。
这让一些读者感到些许失望,有人开始怀疑中国卫星的能力,因为在澳大利亚海域发现疑似残骸的是一颗美国的民间照相卫星的资料。那么在这场卫星搜索中到底为何&高分1号&没能第一时间发现目标?如果中国调用军用卫星,就能获得更好的搜索效果吗?
对于这些问题,很难给出一个笼统的答案,笔者在这里根据公开资料,做一些粗浅的分析,供读者参考。
首先,我们要谈一谈卫星侦察的原理及其局限性。
现在,侦察卫星一般使用扫描式光学相机,它的特点是成像精度高。这意味着卫星只能拍摄位于其正下方的一条条状带。因此要尽可能覆盖到全球表面就需要采用一条特殊的轨道,即太阳同步轨道,也就是说卫星与太阳在地球上的投影保持同步关系,这样卫星就可以经过地球表面的每一个点,并进行拍摄。
早期卫星使用胶片,因此无法对地球表面进行连续观察,只能在飞越特定目标时进行成像,然后在回到本国上空时扔下返回舱供地面收集判读。
人类第一枚侦察卫星是美国的&发现者&号,它的成像精度是15米,后来随着技术进步,成像精度越来越高。卫星也不再需要使用胶片返回舱,而改用无线电装置发送图片到地面的方式,从而进行连续观测。
据公开报道,美国目前主力军用卫星KH-12在成像精度可达0.1米,当需要详查某个目标而降低轨道后,甚至可以达到0.04米。0.04米意味着卫星可以有效看清地面上士兵手里拿着的武器是步枪还是机枪。它的镜头系统也已经达到相当庞大复杂的程度,是由一组反射镜阵列组成,卫星大小接近一艘宇宙飞船。当然,某些夸张的说法认为卫星可以看清地面上的人手中报纸的头条标题,那还是当前技术无法企及的水平。
美国KH-12卫星模型
到9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广泛使用,尤其是图像处理软件技术的进步,高清晰地面图像不再是大型军用卫星的专利。较为廉价的小型民用卫星也可以取得相当惊人的成像效果了。高分一号作为我国第一枚民用高分辨率光学卫星,其成像精度约为2-8米,最高精度可达1米。后续计划的高分系列卫星还将进一步提高精度。
目前世界上民用卫星中,成像精度最好的恰恰就属于这次在澳大利亚找到疑似残骸的&数字地球&公司。
这家公司成立于1992年,当时美国国会通过了对地遥感图像商业化的法案,允许私人公司进行对地遥感观察用于商业用途。迄今为止,&数字地球&已经研制了5颗卫星,所有卫星都从美国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其中2009年发射的&世界眼2&卫星的成像精度据称达到0.46米,而正在研制的&世界眼-3&卫星精度高达0.25米,这样的精度足以满足大部分商业甚至军事需求。&数字地球&的最大用户是美国政府,尤其是国防部,具有明显的军民两用色彩。当然,外国政府也可以购买该公司的照片数据。这次澳大利亚就是通过对该公司的卫星照片进行判读而找到两块疑似残骸的。
数字地球公司Worldview3卫星分辨率可达24厘米
这里必须指出,分析卫星拍摄成果同样是个艰巨任务。现在已经有一些图像处理软件可以进行辅助判读工作,但是要真正从卫星照片上看出些门道来,经验丰富的卫星照片判读员依然不可取代,也无法避免出现一些判读的失误。历史上最著名的卫星笑话大概就是美国把福建土楼当做中国洲际导弹发射井了。而从卫星照片搜索飞机的残骸当然要更加复杂,主要是因为无法事先确定飞机残骸的外形,用软件进行判读的话难以设置目标外形特征变量。目前很可能只对海上所有一定尺寸以上的目标进行定位,然后逐个排查。
福建土楼卫星图,看起来像是导弹发射井
高分1号此前找到的两块碎片实际上和数字地球卫星找到的两块碎片性质差不多,都是海上的大尺寸不明漂浮物。可见这可能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搜索办法。
有人会问,卫星不是能够对海洋进行监视,并搜寻航空母舰一类的水面舰艇吗?找不到飞机是否意味着这个能力也不可靠呢?
这就涉及到现代海洋监视卫星的工作原理了。目前,海洋监视卫星的主要原理有两种,一种是雷达监测卫星,一种是无线电监测卫星。前者是在卫星上安装雷达对广阔海面进行搜索,由于海上舰艇的巨大雷达反射面积,因此它只能搜寻够大的海上目标;而后者则是通过追踪水面舰艇发出的无线电信号来追踪其位置,如果目标采用无线电静默,它就没有什么用处了。可以看出,它们对于在水中载浮载沉、甚至悬浮在水中的飞机残骸都没有什么搜索跟踪能力。同样,P-3,P-8海上巡逻机和中国图-154雷达侦察机上,号称能发现水面上漂浮的罐头盒的反潜搜索雷达对这类目标也只能说是碰运气,因为残骸会在水中沉浮不定。更雪上加霜的是,现代海洋上漂浮的海洋垃圾数量巨大,它们也成了搜索飞机残骸的&假目标&。
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不论是卫星,还是飞机雷达发现的可疑目标,都要指望海面搜索的飞机和舰艇对目标进行近距离目视观察,才能确认其性质。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在最初几天出动图-154侦察机,对泰国湾目标海区进行雷达成像搜索后,又继续派遣目视观察为主的IL-76和运-8运输机的原因,这两种飞机续航力较强,尤其还可以在货舱内携带燃料,进一步延长航程,同时在低空飞行时利用机上人员的望远镜对目标进行观察确认。虽然目视观察看似原始,但可能是目前最有效的搜索方法。目前澳大利亚已经开放基地允许我空军运输进驻该国机场,搜索工作显然还将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
除了目视和可见光成像,目前另一种可能对搜索有帮助的卫星就是多光谱卫星,它们能够通过对目标的紫外、红外光谱进行成像来确认目标的物质构成。中国的多光谱卫星在对北京市某幢建筑进行成像的时候,甚至可以分辨出建筑不同部位采用了不同材料。它们可以用来识别光学卫星对海面搜索所发现的目标性质,减少海上空中目视观察的浪费。同时它们甚至可以穿透一定的水层对海下目标进行分辨,但是目前,澳大利亚发现飞机疑似残骸的海区水深达3000米,多光谱卫星对这样的深水目标将没有足够的识别能力。
高分1号卫星北京影像
此外,这次客机失联后,还有一些平时低调的卫星也偶尔占据了新闻版面。首先,失联后没几天,美国国防部就有官员声称美国的卫星监控系统未发现爆炸火光,所说的无疑就是美国的高空红外监视卫星。这种大型卫星停留在距离地面36000公里的同步轨道上,外形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冲着地球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在这个高度上,地面目标的细节是无法分辨的,但是这个卫星的主要任务就是检测火光,其主要目标是观测全球的火箭发射和大规模爆炸闪光。它是一种战略预警卫星,可以有效监视别国的导弹和火箭发射,以及大规模的爆炸。如果客机坠机并发生爆炸燃烧,这种卫星确实有可能看到。
美国DSP红外预警卫星
但如果飞机没有发生这样的爆炸,比如法国447航班空难,飞机始终未发生起火燃烧,而是失速后以很低的速度撞入海中,红外预警卫星当然也就不会看到。其实红外预警卫星对于飞机坠毁的火光这样的目标有一定的漏报率,因为它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导弹发射时长时间的火光,而地面上的火光往往不止是导弹发出的,日出日落也会对卫星造成影响。历史上美国卫星就曾将日出的阳光当成是苏联大规模发射洲际导弹。后来为了降低虚警率,卫星的软件显然做过一定修改。而今许多新一代洲际导弹采用速燃技术,尽量降低第一级火箭燃烧时间从而更有效地避免红外预警卫星的报警。这说明红外预警卫星的监视能力绝非万无一失,所以这个报道也只能是一种道听途说,当不得真。
除此外,这次失联事件中发挥重大作用的还有通讯卫星,尤其是最后确定飞机可能位置的海事通讯卫星。
这次事件中,我国先后调动卫星估计已经超过30颗,其中至少有10枚做了轨道调整,由于卫星的运行寿命与星上搭载的燃料量有关,临时调动卫星就等于大幅度消耗卫星的在轨寿命,这是极为昂贵的代价。不过,除美国之外的所有国家就算想付这个代价,也没资格去付,就连继承苏联丰厚遗产的俄罗斯,目前也丧失了这个能力。马航失事的搜索工作或许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但中国展现的搜索能力已经充分展现了世界性大国的实力,证明了中国人比大多数国家要多一份安全保证。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张苗凤盘点各国搜救马航客机力量:特种飞机各显神通
  原标题:盘点马航客机失联各国海上搜寻力量:军舰军机显身手
  伊尔&76
  运输机
  C侦察机
  绵阳舰
  海盾号
  基德号
  马航客机失联后多国派出力量紧急驰援海上搜寻,
  军舰军机显身手
  MH370航班失联至今已1个多月。其间,先后至少有26个国家投入了数十艘舰船、飞机和卫星参与搜寻行动,整个范围从北半球的湾、南海、马六甲海峡、安达曼海到南半球的南洋。各国参与救援的有军事力量、准军事力量,也有民用力量,记者为你一一盘点。
  海军主力战舰赴外
  中国海军是此次搜寻行动中派遣水面舰只规模最大的队伍,已累计派出18艘舰船、8架舰载直升机及3架固定翼飞机展开搜救,其中包括型两栖船坞登陆舰、型导弹驱逐舰、型导弹护卫舰、补给舰等。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派出的登陆舰、驱逐舰和护卫舰均为中国海军近年来服役的主力战舰&&
  【绵阳舰】 绵阳舰是满载排水量2250吨的国产较大吨位导弹护卫舰,采用4台柴油机,2轴,21460马力为航行动力,机上携带有一架&哈尔滨&A(&&)直升机及船载探照灯、夜视仪器和声呐雷达装备、生命探测仪,可对水面搜索并进行水下探测。绵阳号导弹护卫舰于2004年5月下水,2005年4月入列海军,隶属北海舰队。2013年2月,绵阳舰首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创造了护航舰艇吨位最小的新纪录。
  【井冈山舰】与绵阳舰组成编队参与搜寻的是海军两栖登陆舰井冈山舰。该舰搭载了由14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分队,由10名潜水员组成的水下搜救分队,由52名陆战队员携带冲锋舟、橡皮艇等救生器材组成的救援兵力和2架舰载直升机于3月9日凌晨3时赶赴事发海域。井冈山舰长210米,宽28米,排水量20000吨,是目前海军排水量最大的综合船坞登陆舰,可搭载军用直升机、装甲战车、汽艇和近千名登陆士兵及用于成建制输送登陆兵及其武器装备。
  【昆仑山舰】 昆仑山舰是中国自主研制的两栖船坞登陆舰的首舰,是目前我国吨位最大的水面作战舰,坞舱中能容纳4艘气垫船。它总长210米,最大宽度28米,正常排水量1.85万吨。昆仑山舰与我军装备的其他登陆舰相比,航程更远、航速更高、抗风浪能力更强、携带兵力也更多。
  【舰】海口号导弹驱逐舰满载排水量6500吨,是中国海军第一代具备相控阵雷达、垂直发射系统的防空型导弹驱逐舰,被誉为&中华神盾&。机上携带有一架反潜直升机,其采用自动化指挥系统,配备有防空导弹、舰炮等。
  美海军导弹驱逐舰登场
  海军第七舰队则先后派出导弹驱逐舰&平克尼号&和&基德号&导弹驱逐舰参与救援。两艘军舰属于美国级驱逐舰家族,配备宙斯盾战斗系统,是美国现役最先进的驱逐舰。不过,此次两艘军舰在海域搜索没有很大收获,数天后就停止了任务。
  【平克尼号】 &平克尼&(DDG-91)号驱逐舰是一种多用途驱逐舰,2004年下水,是美国海军第41艘&阿利&&级导弹驱逐舰。&平克尼&号驱逐舰主要为近海环境设计,为航母和作战部队提供保护,承担护送海军两栖作战部队与辅助船只的任务。该舰装备了垂直发射 &&巡航导弹,对地&战斧&可携带核弹头。在反舰方面,配备了两座4联主动雷达寻的 &捕鲸叉&导弹发射器和一座全自动炮。
  【基德号】 &基德&号是第50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这种强大的多功能舰艇能够执行各种使命,如危机响应、制海和力量投送及支持美军事战略等。&基德&号能够同时进行防空、反舰和反潜作战。
  澳英派舰搜&黑匣子&
  【海盾号】海军&海盾&号于3月31日晚从澳大利亚珀斯的斯特灵海军基地启程,它搭载美国的拖曳声波定位仪和&金枪鱼&水下自动航行器,前往目标海域寻找失事客机黑匣子,展开水下搜寻工作。海盾号航速为16节,可承载100人左右,另有一个直升机停机坪。该船还配有1000平方米的甲板区域,用于货物和设备的安置。
  【回声号】 回声号于4月7日凌晨抵达我国探测到脉冲信号的水域。回声号是皇家海军委托制造的首批多功能水文地理测量舰之一,2003年起服役,最高航速15节,总作业人数共72人,任何情况下均有至少2/3船员工作。回声号搭载黑匣子探测器,且可通过声呐扫描海底,对搜寻工作将很有益。
  特种飞机各显神通
  在此次对失事飞机的搜救中,反潜巡逻、电子侦察等特种飞机各显神通。中国空军更是前后派出1架&图-154&电子侦察机、1架&&和2架&&运输机参与搜寻。
  【伊尔&76】 4月5日凌晨,2架中国空军&伊尔-76&运输机再次从澳大利亚珀斯国际机场出发,搭载搜索队员前往搜索海域。&伊尔-76&是中远程重型运输机,翼载低,展弦比大,有完善的增升装置,方便有效的随机装卸系统,全天候飞行设备等,使飞机不依赖基地的维护支援,可以独立在野外执行任务。这些特点不仅在战时颇有价值,对在边远地区执行民用运输也很重要。自3月22日抵达澳大利亚西部城市珀斯以来,2架&伊尔-76&运输机每天参与多国联合搜索行动。
  【大力神运输机】失联事件发生后,先后派出15架军机和9艘舰船在相关海域进行搜寻,其中就包括4架&&大力神运输机。&C-130&是美国20世纪50年代研制的四发中型多用途战术运输机。1951年开始研制,1954年8月首飞,1956年12月装备美国空军。该机已生产2000余架,除美国空军中装备数量较多外,还出口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目前,美国空军用于军事运输的&C-130&已超过400架。
  【P-3C侦察机】自卫队和海上保安官组成的搜救部队先遣小组,当地时间3月12日凌晨飞往马来西亚,参加失联客机的搜救工作。此次救援小组共包括两架&P-3C&侦察机和两架&C130-H&运输机以及100余名救援人员。日本的&P-3C&也是来自美国,只是在日本组装,于1982年开始投入使用。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海上自卫队先后部署了大约100架 &P-3C&型机。上世纪90年代,日本海上自卫队出于特殊任务需要,把一些&P-3C&改装成特种用途飞机。其中,6架&P-3C&改装成&EP-3&,专门负责对中国等国的战舰进行电子侦察。
  【A反潜机】 P-8A反潜机是美军最新的反潜巡逻机,用于取代老旧的P-3C&&巡逻机。它由波音公司在波音飞机的基础上加装AN/APY10反潜雷达、磁探仪等多种探测处理设备改装而成。在反潜雷达的帮助下可以快速扫描大面积海域上的可疑漂浮物,相比目视侦察可以极大提高搜寻效率。
责编:范辰言
环球兵器库为天下军迷,倾力打造环球第一兵器数据引擎!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贴排行
环球时报系产品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2016新编地理信息技术教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2016新编地理信息技术教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新型地图不再“几十年如一日”,开始采用新手段、满足新需求――&
地理信息服务:我们的新“伙伴”(关注?新技术 新体验①)
本报记者 赵展慧
&&&&来源:&&&&
&&&&&&字号
  一位用户在平板电脑上下载了重庆地理信息中心“每周一图”中的重庆爱情地图,查阅相关信息。  张海鹏摄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深度融合,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乃至人们的思维、消费方式正在发生变化。风助火势、火借风威,许多之前还被认为“不可能”的新技术,比如穿戴式设备、3D打印、无人驾驶、服务机器人、语音识别、智能家居等,乘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翅膀“从天而降”,在不知不觉中带给我们惊喜,让越来越多的梦想变成现实。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连续推出“新技术&新体验”系列报道,通过记者的深入采访,展示这些新技术的魅力,与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乐趣。  ――编者    在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上,有一家地理地图书店。在这里,吊灯是发光的地球仪,桌布是一张世界地图,书籍都与地理信息有关,还有发烧友从各处搜罗来的古地图、绝版地图。而从去年7月开始,该书店的醒目位置摆上了一份份特殊的地图:这些图上没有常见地图标注的密密麻麻的公路铁路、山川河流,而是代之以趣味照片、手绘作品等,并且每周变换一个主题,包括美食、旅游、求学等。这是重庆地理中心推出的“每周一图”服务,已经运行了一年多,共发布47期便民地图。  从被动出图到主动策划出图,“服务”二字已成为地理信息产业的关键词,过去对地理信息资源重建设轻应用、重管理轻服务的局面正在改变,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惊喜。  每周更新一图,四季主题各异,便民地图真便民  一份《重庆主城钓鱼地图》,已经被有20年钓龄的重庆人王强反复翻看得卷了边。这张地图上不仅清楚地标注了68个垂钓点的具体位置,还分门别类地列出了所属区县、类型、主要鱼种,以及钓友总结的相应谚语等。  “重庆哪些地方可以钓鱼,连资深钓友也未全面统计过,之前我们几乎都是通过朋友间口口相传寻找垂钓地。现在有了钓鱼地图,我们很容易就找到一批独具特色的垂钓地。”王强很兴奋。  与王强一起感受到便利的,还有重庆的赶场人、登山和自驾爱好者、茶客等等,因为他们每周都能看到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为公众量身定做的便民专题地图。  “特产地图、温泉地图、避暑地图、赶场地图,这些特别受欢迎,我们加印多次都被一抢而空。”重庆“每周一图”的主要负责人张海鹏介绍说,通过微博、微信、网站和手机APP等新媒体方式,用户都能够免费下载和浏览这些高清的特色地图。  每周更新一图,这样的频率不免让人担心:制图创意从哪儿来?张海鹏告诉记者,起初将制图主题分为时空两条线:时间上按二十四节气策划,选择与节气、时令相关的主题进行数据收集和制图,如春天制作赏花、踏春地图,夏天制作避暑、漂流地图,秋天制作采摘地图,冬天制作滑雪地图,等等。空间上,按照重庆市域、重要片区和单个区县等不同空间尺度进行策划,从覆盖全市域的选题为主,逐渐细化到较小区域。  即便地图选题仍有“存量”,张海鹏和同事们还在寻找“增量”。“我们现在也召集一些专业人员和地图爱好者们集思广益,但选题总有一天还是会枯竭。制图的源头活水还在用户那儿。”张海鹏说,未来通过微博、微信、网站和手机APP等新媒体增加互动,搜集市民百姓的需求,每周一图才能“可持续发展”。  在公益性地理信息领域为大众提供服务,首先需要的是服务理念的更新,主动了解用户需求。在这一理念引领下,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这是向大众开放共享的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天地图‘建设,一方面要进一步丰富数据资源,另一方面就是扩大应用,从群众需求出发,完善服务功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相关负责人说。  从最近路线到最佳路线,通过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让服务实现个性化、智能化  未来我们的出行将会是什么样?  “从前人们利用纸质地图指导出行,如今大家都会用电子地图并使用导航功能来确定自己出行的最近路线。而未来,更加智能的地图提供给我们的将是最佳路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王春峰说,与最近路线不同,最佳路线综合考虑了堵车情况、红绿灯等待时长等因素。“具体实现办法有很多种,比如在出租车上安装系统跟踪记录时速,将众多行驶中的出租车速度、路线等信息汇集在一起,通过大数据分析就能得出路面交通状况,从而指导行车路线。”  这种智能化交通的出现,依靠的是地理信息数据的发展和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结合。  据王春峰介绍,以前基础地理信息的更新一般几十年才有一次,大家看到的地图“几十年如一日”。如今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数据库每年甚至更短时间就更新一次。“所以,地理信息数据可以说是爆炸式增长。用好日益庞大的地理信息数据,需要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结合,才能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才能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和物联网。”  涉及地域范围更广、跨越行业领域更多的地理信息数据,正在被深入挖掘。目前,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已进行一年多,在全国范围内对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自然地理要素和交通网络、居民地等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全面调查统计,将于2015年底完成普查底图制作、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过统计分析、形成普查报告后向社会发布。  据介绍,这次摸清全国地理信息家底的普查活动结束后,建立在普查结果基础上的地理国情监测将常态化。“地理国情普查以及今后常态化的地理国情监测会让地理信息数据的增长更为迅速,这就要求大数据等新技术更深入的应用。拥有对数据更强的分析挖掘能力,才能提高地理国情信息的服务能力。”王春峰说。  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地理信息服务市场潜力巨大  搜索附近美食,摇一摇找朋友,发微博时附上所在地理位置……基于电子地图的网络游戏、社区网、搜寻网、交友网等服务平台,已成为人们十分熟悉的沟通交流、休闲娱乐方式。  “由于我们日常生活中80%的事物都与地理信息相关,因此地理信息能够成为连接各种信息、搭载各种服务的综合基础平台,并不局限于交通领域。智慧城市、物联网的建设,都需要构筑在地理信息这张基础网络之上。”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所长李成名说。  随着遥感影像的精度更强、三维立体街景更加丰富,甚至室内定位导航的出现,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也在孕育。“用户可以享受虚拟场景下的购物,在网上就可以‘走’入店铺,挑选商品。这也会改变广告投放方式。未来的广告不一定是竖在楼房上或者通过打开网络页面跳出来,广告可以挂在真实三维街景的虚拟广告牌上。此外,还能通过基于位置的网络购物信息推送拓展大众消费渠道。”李成名举例说。  “一个产业如果不是以服务大众为主,那么发展一定不会太乐观。拓展这些大众服务,开发位置服务产品,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王春峰说,在大众应用领域,市场的嗅觉往往比政府部门更为敏锐。今年,阿里巴巴收购了高德导航、腾讯入股四维图新,就充分展现了地理信息服务的市场潜力,将孕育出令人期待的新服务。一些物流业、零售业的企业也介入地理信息产业,寻求布局市场的良策。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建设过程中,也面向汽车行业和手机行业寻求更多合作,以加快“军转民”的步伐,力争在2020年中国市场占有率达到60%―70%。  据王春峰介绍,目前国际地理信息产业市场仍主要分布在北美和西欧,我国地理信息服务产业才刚刚起步,还存在核心关键技术储备不足、参与企业不强等问题。面对机遇与挑战,当务之急是推动地理信息数据的开放共享和市场监管,促进地理信息的服务应用。“在国家层面,需要做的是尽快出台地理信息数据对社会开放的相关政策,正确引导产业发展。”
  《 人民日报 》( 日
(责编:袁勃)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航搜救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