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阿根廷是发达国家吗从发达国家发展成了发展中国家

都是发展中国家出来的打工仔,为什么阿根廷人很少像巴西人那样因场外因素而堕落?
208回复/20亮 38884浏览
引用2楼 @ 发表的:
当年阿根廷也是发达国家,世界上唯一一个从发达国家变成发展中国家的,素质能不高吗
度娘来的数据,阿根廷人均GDP还有11630美刀,算比较有钱的了
引用25楼 @ 发表的:
唯一一个谈不上,古有我天朝,近有大南非
工业革命之前,谈不上有所谓的发达国家。南非不清楚,不过貌似一直没有听说它是发达国家,黑人太多,总觉得会比较乱……
巴西人谈不上堕落, 也不要把阿根廷人往高尚上面套
生活习惯的问题, 巴西人喜欢玩乐,巴西女性相对是比较开放一些的; 阿根廷人相对于更传统化一些; 基本上南美人都还是属于比较懒散的那种, 阿根廷人在南美人中算比较勤劳的; 人家觉得自己是享受生活, 我们中国人肯定接受不了, 他们也接受不了中国人, 觉得我们有点傻,一天到晚瞎忙活;
当然, 对于球员纵情纵欲对职业生涯就会造成影响了
卡洛斯 卡福 阿尔代尔 胡安 等等巴西黑人球员都花天酒地,不懂的自律,25岁一过状态直线下滑令人叹息。
引用179楼 @ 发表的:
同样都在欧洲,为啥差距这么大呢
恳请您做好自己,不要为国家丢脸谢谢
呵呵,你去翻翻他逢德必酸的发帖纪录再来装公正帝谢谢
胖子没前途。就算你心灵美,也只是个好心的胖子~就算你死了,也只是个死胖子O(∩_∩)O哇咔咔~
引用9楼 @ 发表的:
也有一个个人感觉问题。
我觉得阿根廷球员很多都自己堕落了,或许说不叫堕落,
跟不上欧洲赛场越来越高的要求
达力桑德罗等等
你这是有多久没看过阿甲和巴甲联赛了?或者说欧洲五大联赛有阿根廷球员的比赛您都没有看过?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里杰卡尔德曾心痛的说:怎么忍心怪你犯了错,是我对你自由过了火,让你太寂寞,才会陷入感情漩涡。 笑尿
més que un club
掐维 小白 小布 葫芦娃 普姨
引用186楼 @ 发表的:
你这是有多久没看过阿甲和巴甲联赛了?或者说欧洲五大联赛有阿根廷球员的比赛您都没有看过?
嘿嘿,只是个人感觉。。。我还真没看阿甲和巴甲
至于欧洲赛场。阿根廷球员不少,但是真正大红大紫其实也不多是吧。
巴西球员倒是经常大起大落
引用188楼 @ 发表的:
你可以试试。黑人在美国就是底层。白人背后都歧视黑人。黑人就是垃圾。白人都觉得黄种人黑人垃圾,你还给黑人说话,脑子被吃了?
种族歧视成你这样,我也没义务教育你,我觉得在布鲁克林你肯定活不过一天。
引用11楼 @ 发表的:
大家快来围观这个想让黑人改良中国人基因的奇葩!
liwen900428的兴趣:迈阿密热火
休斯顿火箭
新奥尔良黄蜂
菲尼克斯太阳
你要不是种族歧视,我就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了。
你说我对黑人的态度有多少YY出来的,我只是认为人人平等,我不是黑人优越主义,我不是黑豹党,我不认为任何种族优越于任何种族,我不像你认为黑人智商只有60。
围观吧,就像是谁喊围观谁理大似的。我不是没有证据反驳你,是我懒得理一个失去理性逻辑的人。
引用1楼 @ 发表的:
雷东多在接受一次采访的时候说到:阿根廷球员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就是在他们的职业足球生涯中都过于投入,过于激情,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些足球的伤害。所以,一旦停下来就会拼命寻求另外一种生活环境,竭力自我冷却,但是他们的内心深处依然眷恋足球。 我的好友卡尼吉亚退役之后曾经发誓不再碰足球,甚至不再与和足球有关的人来往,那段时期,我们来往很少,彼此都快不知道对方踪迹。有一次我邀请他参加一个朋友的告别赛,他一口拒绝不说,还附上一句“足球就是狗屎”。一年前的一天,我受邀回特内里弗俱乐部看一场青年队的比赛,忽然在球场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我坐在他的身后。比赛开始后,这个人不停的大喊,骂人,为他在场上的一个侄子助威,当他冲着前面骂已经不过瘾,转过身骂的时候,他看到了我。我们彼此看了很久,然后是紧紧拥抱,他揪着我的头发,我也捧起了他的长发(雷东多和卡尼吉亚当年都因为长发而被阿根廷队拒之门外)。那天,卡尼吉亚哭了,还是那天他接受了阿尔梅达恢复足球训练的建议。
不能同意更多啊,同样的还有巴蒂斯图塔,那句轻描淡写的 忘了巴蒂斯图塔吧,他不再是从前的那个他了,让人泪奔啊
切尔西:好的反抢更胜一次妙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68人参加识货团购949.00元25人参加识货团购258.00元42人参加识货团购249.00元221人参加识货团购669.00元34人参加识货团购199.00元43人参加识货团购439.00元121人参加识货团购749.00元138人参加识货团购808.00元138人参加识货团购388.00元53人参加识货团购169.00元86人参加识货团购689.00元27人参加识货团购338.00元知乎用户:阿根廷为何会由发达国家变为发展中国家?
阿根廷为何会由发达国家变为发展中国家?
首先看一下阿根廷的相对衰落数据:阿根廷在1965年时,人均GDP是法国、英国的60%-70%,美国的40% 2015年时,人均GDP是法国、英国的30%,美国的25% 50年时间,从二流发达经济体回落到和世界平均水平差不多的程度,固然有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多种因素,但我认为地理因素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几个事实: 1、阿根廷离世界三大经济中心的航运距离均在1万公里以上,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迈阿密航运距离1.1万公里,到上海2万公里,到伦敦1.2万公里 2、阿根廷4000万人口,南美人口4亿 3、阿根廷缺少煤铁,石油有一些,但也不够多,年产石油三四千万吨,约为中国的1/6 基于以上事实: 1、阿根廷难以像澳洲那样出卖矿产资源致富:澳大利亚2014年矿产品出口1400亿刀,是阿根廷全部出口额的2倍,且澳大利亚人口只有阿根廷的6成 2、由于离主要经济体太远(几乎是离三大经济体最远的国家),且阿根廷以及南美本身人口不多,阿根廷难以成为全球化工业产业链的一环,包括整个南美都是如此,比如巴西就需要用高进口关税来保护自己的工业品。 3、同样由于离主要经济体太远,且自身人口不多,阿根廷也难以在全球的服务业分工上有所作为,自身难以产生全球服务业巨头,也难以承接服务业转移 4、全球化工业体系的逐渐建立,让阿根廷自身的工业体系崩塌,沦为工业品净进口国。 而由于矿产资源并不丰富,阿根廷也难以靠出口矿产致富。这就导致阿根廷越来越沦为一个农产品出口大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位置越来越低。 5、阿根廷在全球的位置有点类似于黑龙江之于中国。离三大经济区远。产油,但不够靠油发财。煤铁不多。粮食产业发达。随着全球化或计划经济的解体,自身的工业被冲垮,逐渐沦为农产品为主。同样是新大陆,北美就要幸运得多 19世纪中叶以前,美国像西欧也是主要出口农产品。但美国自带了巨量的煤铁油,在吸收了西欧的工业化成果后,很快就建立起了非常有比较优势的重化工业体系,在19世纪下半业,20世纪初就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工业国。百年时间里煤炭产量全球第一,钢铁产量全球第一,石油产量至今也是全球第一。北美在温带地区的横向宽度巨大,这使得北美的温带地区能容纳比南美温带地区多一个数量级的人口。北美的煤铁油巨量,使得北美能成为全球最NB的工业中心之一,而南美的温带地区则缺少矿产资源。 温带地区维度方向宽+煤铁油巨量
vs 温带地区纬度方向窄+缺少矿产资源。 造就了南北美现状的巨大差异。 1、北美在温带地区的人口比南美在温带地区的人口多5倍以上 2、北美有巨量煤铁油,19世纪下半页开始就成为了全球最NB的工业中心之一,也成为了全球经济重要的一级 3、阿根廷缺少煤铁,也缺乏人口,因此难以像北美那样成为工业中心,也无法成为全球经济重要的一级 4、中国、东亚有巨量人口,有巨量煤铁,油差一点,是全球经济重心之一,不仅是世界最大的工厂,也是世界最大的市场 5、过去二三十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东亚的制造业,对阿根廷、澳大利亚,包括东欧、南欧的制造业,就是摧枯拉朽的摧毁 如果北美大陆很不幸的像阿根廷那样缺少煤铁,油也不多的话。 那一个可能的演化过程就是: 1、北美在19世纪下半业到20世纪上半业,像阿根廷一样,人均出口农产品很多,人们很富裕 2、北美19世纪下半业到现在,工业能力较弱,自己能生产一些工业品,但仍然需要大量进口欧洲的工业品 3、因为缺乏工业,北美的人口增速会远低于现状,美国+加拿大的人口总量到现在可能也就1.5亿——参考阿根廷的人口密度 4、因为缺少工业,人口也不多,北美难以积累巨量的财富,也难以成为学术、科学、服务业的中心,因此也难以孕育高端人才 5、北美在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欧洲得到统一,北美成为统一欧洲的附庸 6、由于北美人口不多,靠农业也能过上世界平均水平的生活(类似如今的阿根廷),因此20世纪下半业的工业全球化产业链也难以移动到北美(高端没人才,低端不愿意做),北美残余的一些工业被东亚工业击垮 至于南北美的区别,一个更好的比较对象是南北战争前的美国北部和南部:1860年时:美国南北面积类似,北部2000多万人,南部900多万人(其中400万是黑奴),北部大量工业,南部工业很少——因为南部缺煤铁,下面是美国矿产地图:1860年,南方的制造业和矿业不到北方的1/10,到1880年,只有北方的1/20 而且美国南方的煤铁业业也主要分布在南北交界的有煤铁矿的地方,如里士满。(见前面的美国矿产地图) 如果美国北方的资源禀赋和南方一样,制造业、矿业和南方规模一样,那1860年,美国的制造业和矿业就要减少80%,1880年减少90% 如果美国北部也缺煤铁,那很可能美国北部也是种植园为主,人口也要腰斩。 如果美国的东西宽度缩小4倍,如阿根廷那样,那美国的人口就更少。 19世纪,缺少工业,人口腰斩的美国,在20世纪会是啥发展路径?——可能并不比巴西阿根廷好多少 如果按照美国南部的发展模式,一直搞种植园而不是工业化,那可能就难以吸引大量的欧洲移民,如果北方缺少煤铁,也是种植园,那1860年的美国就是1800万人口,其中800万黑人。如果美国的面积和阿根廷类似,只有东部一溜,缺少中部和西部。 那发展到20世纪初期,美国可能就是4000万人,黑人白人基本一半一半。 缺少大工业,没有大工业带来的财富积累,也难以吸引欧洲的高端人才,而且黑人比例接近一半,总人口腰斩。 这样一个美国进入二十世纪之后,会是啥样的演化? 其实都不用进入二十世纪,在19世纪中叶,缺少工业,人口腰斩的美国,可能美墨战争都打不赢。北美大陆上可能就会是:基本都是白人的英国、白人黑人一半一半的美国、混血墨西哥,长期三足鼎立 进入到二十世纪后,美国在世界大战中就不可能有啥作为,欧洲就很可能走向统一 这样一个美国也难以吸引欧洲的高端人才,难以成为科学文化中心。 到时候美国可能就是一个大号的南非,黑人的比例越来越大,逐渐把白人赶回欧洲 对比澳洲和阿根廷:澳洲和阿根廷,在二战前,在他们都是农业出口为主的年代,阿根廷的人均GDP是澳大利亚的6-7成,阿根廷人口是澳大利亚的两倍。 二战后澳大利亚的矿产业发展迅速,70年代就成为了全球第二大铁矿生产国,也是全球重要的煤炭生产国。
75年的时候,阿根廷的人均GDP只有澳大利亚的1/3了 90年代末,大宗商品惨淡的时候,阿根廷的人均GDP达到澳大利亚的1/2 21世纪中国对煤铁的需求激增,澳大利亚的煤铁产量和出口剧增。到2014年,澳大利亚人均GDP已经是阿根廷的4倍(前两年煤铁最红火的时候达到5倍多,澳洲人均GDP六万多刀) 南美国家和东北:南美国家一直面临着自由化和进口替代两条路的选择。如前面所说,自由化南美必惨。闭关锁国进口替代也走不长。 这就类似东北的处境,一旦搞自由化市场经济,东北必然就是产业,资金人口的流失 出于地球文明末端的南美,人口少,地理上互相直之间交流不便,难以建立起自己独立自主的工业和服务业体系,也难以承接全球的工业,服务业产业链。 必然的结果就是人才资本产业的流失,以及对此不满的人群一次又一次徒劳的政变,抵抗,失败。 如果东北是独立的国家,估计也会在两条路之间摇摆,一派要求自由开放,然后导致资本人才流失,被京沪深吸血,导致财政崩溃。然后反对派上台,禁止资本自由兑换,树立高贸易壁垒,提高社会福利。最后发现还是没卵用。然后自由派又上台,如此循环。
扫描二维码下载读读日报
发现更多新奇领域在读读日报,还有上万个主编与日报。阿根廷经济悲剧&&唯一一个从发达国家跌入发展中国家的国家
华尔街的金融巨头对发生在世纪之交的阿根廷经济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它们拼命鼓吹阿根廷经济的乐观前景,隐瞒经济困境,四处推销阿根廷债券,赚取巨额利润。然而,美梦破灭之后的苦果只能由阿根廷的老百姓和国外小投资者品尝。现在阿根廷经济正在逐步恢复,危机过后的阿根廷官员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必须随时警惕经济泡沫
  什么是美好的回忆?对阿根廷人来说就是在野餐会上品尝细嫩的牛排;在可以遥望安第斯山脉中闪亮小湖的度假胜地滑雪;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豪华的“绅士夜总会”度过午夜时光。这些极品消遣对于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蜂拥到阿根廷赚钱的银行家、股票经纪人和财务经理们来说是家常便饭。当时,华尔街的投资公司纷纷把目光投到阿根廷这块“世界最热的经济区”,因为当时阿根廷的股票经纪佣金和证券代理手续费高得诱人。这也正为当代最惊人的一次经济大崩溃撒下了恶种,对于阿根廷世纪之交开始经历的经济危机,华尔街的金融大鳄们扮演了重要角色。
  去年年初,对外国金融投资者来说,一片投资乐土突然变成了灾难的源头,当阿根廷政府宣布拒绝履行偿付1410亿美元的外债,同时对本国货币实施贬值后,全国有1/5的劳动人口失去工作,数百万人几天之内变成赤贫。有关阿根廷经济危机的原因,舆论太多集中在谴责政府、关注贫民以及分析经济未来这几方面,但是如果仔细回顾这场由货币市场和金融市场引起的危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华尔街在灾难的形成中扮演了复杂的角色,金融家、股票投资人和证券交易商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拼命鼓吹这个国家乐观的、玫瑰色的前景,结果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华尔街到阿根廷淘金
  从1991年到2000年期间,大的证券公司在包销阿根廷政府债券这一项业务中就盈利超过10亿美元。而这些公司的分析员给出的关于经济形势的预测报告正是最有影响力的。为了保证自己公司的利润,他们自然会掩饰问题,突出成绩,做最乐观的预测。同样的经济预测在后来一系列“泡沫时代”的经济实体中也被曝光,像美国安然公司和世通公司,受害的不仅是上百万的股东,更是南美洲第二大国家——阿根廷。还有其它因素促使阿根廷经济崩溃的速度和方式是人们意想不到的,其中之一就是华尔街推出的对共同基金经理和养老保险基金经理的业绩评价和奖励制度,这些经理是阿根廷国债的最大购买者。正是这个评价制度使华尔街和阿根廷经济结成了友好的“兄弟关系”,因为华尔街不断发布的有关阿根廷经济的乐观信息,阿根廷政府也不停地发行政府债券,使政府外债最终达到“无力偿付”的毁灭性结果。
  巴克莱银行(英国四大银行之一)的主席汉斯·约尔格·鲁德夫承认,金融业在推销阿根廷政府债券过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在购买者犹豫不决、对阿根廷真正的经济状况产生疑问的情况下,向单个的投资人推销债券。而在2000年中期,华尔街为了让阿根廷政府在外债压力过重的情况下有所喘息,还推出优惠政策,延长阿根廷债券的偿付期,但提高了利息。光这一项措施就使阿根廷政府债券欠下的利息增加了1亿美元。华尔街表示他们对阿根廷经济实力的预测和评估也许有偏差,但不是欺骗性的,但批评家认为,华尔街当年在美国科技股股市上玩的花样又在阿根廷金融市场上重演了一次。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家查尔斯·W·卡罗米瑞斯是对阿根廷经济最早提出悲观看法的学者,他曾经多次警告美国政府调查员,希望纳斯达克的悲剧不要在另一个国家重现,但悲剧没能避免。
  金融巨头吹起经济泡沫
  高盛投资集团(世界最大的投资集团之一)在1996年对阿根廷经济做的评估报告使用的标题是《精彩的新世界》。报告对多年来阿根廷政府致力摆脱经济停滞、在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之间摇摆不定、没有什么成效的经济政策给予了十分高的评价,还特地指出阿根廷政府在1991年采取的和美元固定等汇率政策(1阿根廷比索等于1美元)表明了阿根廷政府维持其货币稳定性、抑制通货膨胀的决心,可以成为世界所有投资者的信心标志。报告说:“对于那些愿意相信阿根廷政府的公民和投资者来说,利润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实现。”在世界顶级投资公司这样乐观的评价下,阿根廷经济经历了飞速恢复和发展的阶段,在1996年到1998年之间,平均的经济增长速度为5.8%。就像高盛公司预测的那样,经济增长直接反映在华尔街阿根廷股票价格的飞涨和政府债券的抢手。
  为了在新兴市场追逐利润,知名的投资公司纷纷在阿根廷设立代表处,像高盛、摩根斯坦利、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等等。大批的经济学家、财务专家,很多只有30多岁,就被派到阿根廷。他们争抢着从阿根廷政府那里得到包销政府债券的优先权,然后在美国和欧洲等富裕的地区销售。在这些国家,几百亿美元的共同基金、养老保险基金和保险公司的多余基金等待好的投资渠道。在当时人们赚钱是很容易的,据了解,在大银行中,一个分析师和资深经济师年薪可以达到35万到90万美元,而他们的老板,就是银行代表处的头,年薪都超过100万美元。
  1998年亚洲一些国家发生金融危机,人们开始担心,一样的事情会不会也在阿根廷发生,但是一家证券公司这样安慰自己的客户:“阿根廷已经出色地渡过了像印尼、泰国等国家正在经历的经济危机,现在阿根廷的经济基础比3年前不知坚固了多少”。
  阿根廷担负双重风险
  在1998年的一次政府财政工作会议上,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位专家首次对阿根廷的经济形势提出警告,他认为经济中含有太多的泡沫成分,极可能发生像亚洲那样的金融危机。很多经济学家在事后也承认,阿根廷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错过了重要的机会锻炼经济对危机的适应力。
  1998年政府外债的数量已经达到危险的水平,由1993年占GDP的29%增加到1998年占GDP的41%。阿根廷政府还担负着万一不能偿付外债的额外风险,因为其货币和美元是完全挂钩的,一旦无力偿付外债,货币必然贬值,这种挂钩关系的崩溃将极大打击投资者的信心。外资过多使阿根廷政府花起钱来一点都不注意。不断涌入的资本让阿根廷看起来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1998年阿根廷政府财政部秘书长弗里吉诺说:“如果你得到钱很容易,就不可能在花钱的时候谨慎。我根本没有办法告诉那些制定政策的官员要少花钱。”
  1991年的时候,阿根廷的邻国巴西出现经济危机,阿根廷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因此放缓,这使阿根廷错过了避免后来危机的最佳时机。国内经济放缓、税收减少导致政府赤字再度扩大,很多国外投资者开始怀疑阿根廷政府的偿债能力,股市下滑又使经济更加低迷。阿根廷似乎进入了恶性循环。几年后,这种恶性循环终于演变成了可怕的经济危机。
  被忽略的悲观主义
  在阿根廷政府宣布无力偿还外债之前很长时间,美国和欧洲交易所会员所罗门美邦公司的首席新兴市场分析师拉克曼就曾警告说,阿根廷经济自身没有能力从低迷中挣脱,并有一天会对华尔街造成致命冲击。同时他开始向自己的客户建议退出阿根廷市场。可很多经济学家在当时的预言却是,阿根廷的经济在进入复苏时期。但是拉克曼的警告并没有被写进所罗门美邦的年度报告,因为公司本身就是阿根廷政府债券的购买大户之一。公司的经理们可不希望坏消息影响投资人的信心和决定。阿根廷政府也得知了拉克曼的预见,但仍然接受所罗门美邦作为政府债券的主要包销商,前提当然是公司必须小心自己的言论。因此几乎所有的投资公司都没有坦言问题的严重性,就在危机爆发前几个月,他们都还在鼓吹阿根廷经济已经渡过难关。后来拉克曼不得已离开了所罗门美邦,到美国企业研究所任职,他的故事典型地反映了华尔街“报喜不报忧”的传统。
  在2000年和2001年时,华尔街有关阿根廷经济的评估报告当然再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乐观了,投资公司开始强调,政府必须减少赤字,限制债务的膨胀,同时必须改革劳工法,缓解国内失业严重的问题。但是总体的言论仍认为阿根廷有能力渡过暂时的困难。最典型的例子是摩根斯坦利(阿根廷债券最大的包销商)在2000年发表的有关阿根廷政府外债的报告,报告的标题是《虽然已经很多,但还不是最多》。而与此相反,凡是没有包销阿根廷政府债券的投资公司都曾经公开地表示对其经济持悲观预测。
  欧洲投资者损失惨重
  那些经验丰富的职业投资经理已经嗅到了阿根廷热火朝天的债券游戏的风险,然而其他人却浑然不觉。
  菲里卡·米哥里奥里尼是一位居住在意大利罗马北部的离异妇女,她在2001年3月把她的毕生积蓄——大约13万5千美元用于投资阿根廷债券。仅在意大利,就有大约40万人做了同样的投资举动,他们和其他众多的投资人(大多数在欧洲)手中持有240亿美元的阿根廷政府债券,需要向已经宣布破产的阿根廷政府追讨。投资失败的米哥里奥里尼现在被迫出售她在罗马的寓所,因为她无法负担高昂的管理费和其它费用。同其他众多的意大利投资人一样,她把怨气发在了包销银行身上,是银行通过天花乱坠的言辞把债券卖给了她。很多人把银行告上法庭,但银行也搬出了自己的理由:大多数的投资人都是富有且有经验的投资者,他们在购买债券的时候理所当然明白他们所面临的风险和潜在的收益。但米哥里奥里尼听到银行如此辩解异常愤怒,她说:“他们告诉我(债券)很好,收益稳定、有保障,他们可以担保等等。”
  对很多国际金融巨头来说,欧洲富有的投资者构成了销售阿根廷政府债券的理想市场。欧洲市场的另一个“吸引力”在于保护小投资者利益的法律法规没有美国严格。
  对阿根廷政府来说,他们不愿意面对经济已经充满危机的事实,只要“国家运转正常”的假象存在,他们就会获得利益。但到了2000年底的时候,阿根廷政府的债务额已经达到了GDP的一半。外国资金流入阿根廷的量越大,政府不愿意面对现实经济困境的时间越长,它所引发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就来得越猛烈。
  2000年10月,一个闭门会议曾在阿根廷驻华盛顿的使馆召开,与会者讨论阿根廷的财政问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卡罗米瑞斯敦促阿根廷政府降低用于偿还债务利息的资金比例。据卡罗米瑞斯教授的回忆,阿根廷方面的答复是,经济已经陷入困境:市场需要的债券利息收益已经远远超出了阿根廷经济的增长能力,经济崩溃已经成时间问题。
  经济危机引发连锁反应
  接连不好的消息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气氛,大批的资金开始从阿根廷市场流出。仅2001年6月,阿根廷政府债券的持有人就兑现了近300亿美元的现金,大大超出了阿根廷政府的预料,从事此项业务的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银行和摩根银行光手续费就进账1亿美元。资金大幅流出几个星期后阿根廷的市场就陷入旋涡之中,一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当年8月到位的贷款已经是杯水车薪,难以解决燃眉之急了。到2001年11月,大批储蓄资金开始从阿根廷国内的银行中流出,政府不得不采取特别措施,控制银行挤兑现象。
  这虽然可以解银行的燃眉之急,但却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动荡,示威游行逐渐演变成暴力行动,阿根廷总统德拉鲁阿和财政部长被迫辞职,阿根廷政坛陷入动荡。他们的继任者不得不宣布阿根廷货币贬值,采取比索同美元的浮动汇率制。所有最悲观的预测都变成了现实。
  阿根廷的教训:警惕泡沫
  在那场危机发生一年半之后,阿根廷已经从经济衰退中慢慢复苏,尽管经济规模仍然不能同危机之前同日而语,失业率仍然出奇地高,但在过去的一年中经济的确在慢慢地恢复、发展。阿根廷光明的发展前景有助于吸引新的外国资金涌入,这些资金足够支撑起阿根廷股票市场的暴涨和比索的大幅升值。但是这一次,阿根廷政府却着眼于控制,限制过多的投机资金涌入这个国家。这个政策变化体现了现任阿根廷经济部长罗勃特·拉瓦尼亚对国家曾经经历的经济危机的深刻认识。“教训就是,我们必须随时警惕泡沫,”拉瓦尼亚深有体会地说:“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发展最坏的时期就是经济中水分最多的时期,也是政府最容易犯错误的时期,阿根廷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根廷发展中国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