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工业机器人将给人们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什么机遇和挑战

测·控领域专业互动媒体平台
推动测试测量,检测诊断,传感物联,遥测自控智能化发展
当前位置: &
工业机器人技术——趋势、挑战和机遇
[导读] 工业机器人的未来会非常令人振奋。FPGA等高性能计算硬件也将推动控制创新。FPGA基于硬件的浮点运算等特性将有助于实现计算能力的突破,这对于机器人加速控制算法非常关键。机器人控制领域的FPGA应用会越来越多,不仅仅是由于机器人控制算法极高的计算需求,而且还在于FPGA为机器人领域带来的低成本、低功耗和工业4.0功能等优势。
通常工作于工厂车间,能够执行各种任务,尤其是对人体有害或其所要求的精度和速度人类很难甚至无法做到的任务。
8373所定义的,是能够自动控制的可重复编程的多用途机械装置,它可以在三轴甚至更多轴上进行编程,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用在工业应用领域。
2010年以来,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技术持续创新,对的需求也日益增长。2015年,全球有1 50万台在工作。
技术指的是对构成机器人的电动机械臂和关节的设计、构建、操作和装配。机器人控制的核心是致动关节,它按照设定的轨迹移动机器人。除了控制关节,机器人技术还包括建模、识别、设计、轨迹规划和学习等。
是首先大批量应用的行业。机器人应用在领域完成点焊、搬运(包括工件的抓起、放下和取出等)、车体装配、喷漆和涂覆等任务。
正如任何新技术一样,凭借技术战略上的优势,包括制造质量的提升、制造时间的缩短、缺陷的减少等,推动了其最初的应用部署。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成熟,制造商和最终用户已经开始探索如何超越最初的战略优势。目前的发展包括:
&对高可靠性和生产率的、具有成本效益的机器人的需求。
&用于高性能应用机器人,例如水射流和激光切割、物料输送、电弧焊接、胶合、去毛刺和倒角等,其控制策略不同于装配。
&协同机器人协调工作,两个或者多个机器人一起处理由第三个机器人持有的工件;例如,电弧焊接。
&机器视觉引导的机器人控制,机器视觉系统根据自己的&所见&来控制机器人轨迹,例如,抓取和排列操作。
&能够满足功能安全的机器人,这对于自动防故障操作和人机协同非常重要。
这些新出现的发展开辟了新市场和应用。但是,也给机器人控制带来了。
机器人技术面临的实际
要认识到目前的发展给机器人设计人员带来多大的,应首先研究机器人技术所面临的主要控制问题。
很显然,机器人技术主要是关于运动控制的。这与电机控制不同。电机控制是指通过算法来高效地驱动每一个电机轴,达到所要求的速度、位置和扭矩。运动控制是指能够控制运动点的轨迹或者点位(例如,路径;参见图1)&&通常,机器人臂的工具末端有多个自由度。通过多个电机、齿轮、杠杆、弹簧、轴承和关节来定位运动点,在三维空间中按照所要求的轨迹行进。
图1.曲线P1-P2表示一个六轴机器人的工具控制路径。(有趣的直觉推论:最短的路径未必是最快的路径。)
实际的源自运动控制领域的复杂性,在管理上这被统称为&扰动&。扰动包括惯性、共振、转矩波动、齿轮滞后和轴承摩擦等(参见图2)。表1总结了机器人制造商面临的一些常见的实际复杂问题,以及给机器人设计人员带来的。
表1.实际的机器人复杂性和
图2.实际扰动及其对机器人控制影响的实例
模型预测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的出现已成为领域最重要的模式。MPC以实时、随时的方式连续计算和重新计算机器人控制输入(在业界被称为&在线&),补偿实际扰动,从而减轻甚至消除了上述的影响。
MPC预测建模系统中由独立变量的变化造成的相关变量的变化。
有两类独立变量:由可调的变量,以及不可调的变量。
能够由控制器调整的独立变量是控制输入,例如电机的瞬时转轴角度,需要这些输入用于在三维空间中通过一系列坐标来移动机器人工具,这些坐标代表了所要求的工具路径。控制器不能调整的独立变量是前面所描述的扰动。
相关变量是表示控制目标的坐标,例如,要求的工具路径。也可以表示必须避开的坐标点等约束,以避免与邻近的结构(例如容器壁等)或者其他机器人相碰撞。
MPC使用当前瞬时机器人系统测量结果、系统和MPC模型当前瞬时动态状态,以及系统变量目标和限制等,来计算可控独立变量下一步的变化。MPC计算出这些变化,使得相关变量尽可能靠近目标值,以实现对独立变量和相关变量的约束。
在时间t,MPC对机器人系统当前状态进行采样,预测相对短的未来时间范围内 (t, t + T)
的最优控制策略,这称为预测时域(参见图3)。当MPC计算整个预测时域内所有必要的控制输入时,它只将控制策略中的第一条命令发送给致动器。当机器人执行第一条命令时,MPC再次对系统采样,重复计算过程,但是采用了时间t
1的当前新状态。它现在确定最新的控制输入以及最新的预测工具路径。通过不断的重复采样和计算过程,同时将预测时域等间隔向前移动,间隔时间与采样时间相等,MPC连续确定不断优化的一组控制输入。控制输入是通过对系统瞬时状态的连续实时采样进行计算得出的,因此,MPC计算控制输入以维持所要求的工具路径,同时处理瞬时扰动。由于是在预测时域内不断向前移动,因此,MPC也被称为滚动时域控制。
图3. Martin Behrendt提出的MPC 基础方案 &&通过维基百科共享资源得到了CC BY-SA 3.0许可
MPC不同于简单的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PID)控制。MPC通常用于表示复杂动态系统的行为。机器人很普通的特性对于PID控制器来说却很复杂,例如高阶动态变化。对于具有高阶动态变化的控制问题,MPC通过超前预测来规划控制,因此,MPC要比PID好很多。
直到最近,由于对计算硬件完成优化算法的要求很高,MPC还是限于处理较慢的动态变化。MPC算法包括复杂的数学运算,例如,解决含有浮点加法、矩阵乘法、除法、替换和Cholesky分解在内的内点二次规划(quadratic
programming,
QP)问题等。使用各种基于的监测器来增强对控制电机转轴位置的估算,进一步调整MPC。一种常用的监测器使用了卡尔曼或者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xtended
Kalman filter, EKF)。
在FPGA中,采用硬件浮点算子加速MPC算法的执行
传统上采用高性能通用CPU来处理MPC问题。最近的硬件发展是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来加速MPC算法,超越了CPU的能力所及。使用单精度浮点算法,Cholesky分解和EKF等数学运算算法能够在FPGA中高效地实现,与基于CPU的系统相比较,不但显著缩短了计算时间,而且还大幅度降低了功耗。
基于硬件的浮点能力,目前这是FPGA供应商Altera在FPGA器件中所独有的,进一步加速了基于FPGA的浮点算法。Altera 20nm Arria?
10 FPGA和SoC是业界第一款具有硬核浮点运算功能的器件,性能达到每秒1.5万亿次浮点运算(TFLOPS)。Altera 14nm Stratix? 10
FPGA和SoC的浮点性能是业界最好的,性能达到10 TFLOPS。
浮点DSP模块列协同工作时还支持矢量模式。这些矢量模式支持MPC等高性能计算应用中典型的线性代数函数。
FPGA与基于硬件的浮点运算相结合,与传统方法相比,MPC速度提高了几倍,而且还大幅度降低了功耗。
的未来机遇
从2015年到2018年,预计全世界工厂会安装130万台新。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计全球市场会从2015年的110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244亿美元。
的未来创新会围绕基于传感器的控制而展开。更多传感器的实际信息被传递给MPC,满足了复杂模型的增强可视化需求,从而高效地处理高速操作和低成本材料使用带来的扰动问题。基于传感器的控制还有助于满足功能安全要求,提高故障探测和失败模式分析能力。小型化和新传感功能,包括触觉和受力反馈等,将有助于机器人应用于更多的工业领域,例如,离散组件的电子装配线等小尺寸而且尺寸各不相同的材料和产品应用行业。
要求能够快速重新配置和重新校准机器人,以支持工业4.0和IoT推动的大规模定制和智能工厂的运行。
工业4.0的一项基本要求是,通过搭载能够互相通信的自主机器人实现自动生产。把机器人与中心服务器或者数据库连接,机器人能够自动协同工作。它们能够以最少的人力投入智能地完成任务:例如采用自主移动机器人(autonomous
mobile robots,
AMR)在工厂车间里搬运材料,这些机器人会避开障碍物,与其他AMR协同工作,实时确定需要在哪里抓取物体,在哪里放下物体。可以在企业层面上独立保有中心数据库服务器,也可以将其外包给安全的云服务提供商。
智能工厂目前的是自主机器人今后五年内成为主流应用。FPGA能够在单个芯片中集成控制和通信功能,包括为机器人间的精确时序提供的确定性以太网802.1
TSN,以及工厂到云端通信等,这些对于自主革命至关重要。传感器处理也将极大地受益于FPGA 。
的未来会非常令人振奋。FPGA等高性能计算硬件也将推动控制创新。FPGA基于硬件的浮点运算等特性将有助于实现计算能力的突破,这对于机器人加速控制算法非常关键。机器人控制领域的FPGA应用会越来越多,不仅仅是由于机器人控制算法极高的计算需求,而且还在于FPGA为机器人领域带来的低成本、低功耗和工业4.0功能等优势。
[整理编辑:中国测控网]
&&[19]&&&&[3]&&&&[6]&&&&[7]
相关技术中心
工业机器人相关技术中心
汽车工业相关技术中心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测控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测控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测控网 。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还没有 汽车工业 相关的测控名词的解释您可以点击
第八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China Satellite Navigation Conference, CSNC 2017)是一个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加强学术创新,
LabVIEW是一种程序开发环境,由美国国家仪器(NI)公司研制开发,类似于C和BASIC开发环境,但是LabVIEW与其他计算机语言的显著区别
61%的网友读了:
众所周知,红外热像仪应用原理就是将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能量转变为可见的热图像,并通过红外发射器测
73%的网友读了:
超声波传感器是利用超声波的特性研制而成的传感器,由发送传感器、接收传感器、控制部分与电源部分组成
注册成为中国测控网会员
可以无需任何费用浏览专业技术文章
&&[19]&&&&[3]&&&&[6]&&&&[7]
京公网安备:09号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专题分享:
  2015年被行业人士称作为“最关键的一年”,人口红利的持续衰减,人们对制造水平要求的提高和对智能生活的进一步追求,都为机器人的快速扩张提供了机遇。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机器人产业来说,面对内忧外患,如何在大时代中生存和发展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也许未来很多中国的机器人厂家将会倒在黎明的黑暗之中,相信最终留下来的机器人企业则是支撑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中流砥柱,在他们之中也必然会出现可以和国际机器人品牌对抗的大咖,中国在机器人市场上的被动局面或可因此而改变...[]
当国产机器人厂家可以潜心做核心技术;集成商可以深究市场应用需求,研究院校可以静下心来搞科研,并思考着如何把科技成果变成现实;一门心思想钻国家政策空子的投机倒把派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中国的机器人产业也就到了爆发的时候了...
经验告诉我们,在一个被普遍看好的朝阳产业面前,我们从不缺少“大炼钢铁”般的热情,而这一切是何等的似曾相识。疯狂背后的背后,笔者不禁想给“机器人发烧友”泼几盆冷水,冷静对待机器人市场的疯狂...[]
分析报告指出,在2013年中国购买并组装的近3.7万台工业机器人中,外资机器人普遍以高端工业机器人为主,几乎垄断了汽车制造、焊接等高端领域,占比达96%,而国产机器人则以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为主,处于行业低端...[]
中国必将突破机器人核心技术,进而产生有世界影响力的机器人企业,现在让我们分析每一个中国企业,都能看到明显的短板或核心竞争力的缺失,我们几乎可以断言,95%的中国企业将在未来几年里面消失或退出这个市场,谁能笑到最后,的确还是一个谜...
由于中国需要大量的机器人来提高生产力,中国政府大力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但业内人士已经发出警报,政府对市场过度的激励会使机器人生产企业数量过多,中国的产业政策很容易走上歧途,导致全国范围内的重复投资,最终利润也被削减...[]
此次国务院发文清理地方无序的优惠政策,无疑将会规范机器人产业的混战状况...
这样功利的追求,这样投机的经营,正在一步步破坏我们的实业精神,阻碍我们前行的脚步...
在外国展商眼里,中国制造的机器人仅仅可以用于码垛这些简单的工作,复杂精细一些的工种就无法胜任了...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在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方面占据一定的优势,但与国际机器人品牌相比...
我国机器人产业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工业机器人缺乏品牌认知度...
  富士康一直都在从事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的应用的探索,但产品的多样性给机器人的应用带来了挑战...
  组装鼠标是一个非常灵巧的工作,但机器人却可以做的游刃有余,让人大开眼界...
  有没有机器人可以做人类所不能做,在所有复杂地形都可以前行呢,这七种机器人你看怎么样...
现状和展望
虽然2014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国产机器人的销售量取得了很大的提升,但外资机器人品牌主导中国市场的局面没有改变……[]
人机协作机器人的这些优势正在打破传统机器人的桎梏,在追求低价、高效、安全和生产多样化的今天必将掀起一场替代风暴……[]
现代生活节奏非常紧张,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中,就想安安静静的享受生活,根本没心情打扫卫生!现在有一种清洁机器人……[]
爱普生RC700控制器是一种通用智能设备,可独立操作,也可纳入集成系统,可控制复杂系统内的多台机器人和各种外围设备……[]
  2014年,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可以肯定的是2015年中国将会继续扩大战果。目前机器人的重点应用领域逐渐由原来的汽车制造领域,向3C、五金、家电等领域渗透,中国在这些领域对机器人有很强的应用需求,而且这些领域并没有完全被国际机器人巨头占据,国产机器人有很大的机会,2015年对中国本土机器人来说无疑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我们的网站: |
客服热线:+86-755-63
客服传真:+86-755-
业务联系:+86-755-
Copyright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文版权所有-OFweek中国高科技行业门户.网站所有图片、文字未经许可不得拷贝、复制。
扫描或搜索关注公众微信号:OFweek机器人网应用:工业|
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工业机器人的未来机遇与挑战共存
当前,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正不断拓宽,种类更加繁多,功能越来越强,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
  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制造业自动化发展潮流的来临,国内工业制造业正在极速转型,对于自动化软件以及硬件设备的需求都是高居不下,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的市场需求正在强劲上涨,预计在2015年我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需求市场。  当前,工业应用领域正不断拓宽,种类更加繁多,功能越来越强,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来自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工业的需求,合计占工业机器人下游总需求的60%左右。在亚洲,电子电气工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仅次于汽车工业排名第二。  市场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根据IHSInc.最新研究报告《中国工业2013》,201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达到8亿美元,并将以10%的年复合增长率在2017年达到13亿美元的规模。  经历2009年的下滑之后,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近年来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201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销量为1.49万台,2011年达到2.2万台201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台数达到2.9万台。预计2015年能达到3.5万台,成为最大规模市场,同时IHS预测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台数为5.2万台。  发展工业机器人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重塑我国制造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加快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务实之选。  目前,国内企业普遍面临一个问题:招工难。这也预示着延续了数十年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亡,而国内企业依靠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方式生产也被倒逼转型,工业机器人进入工厂,将&延续&人口红利。传统企业在这样的智能化潮流的推动下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如何实现由单向制造向&智能制造&的华丽转身成为传统制造业的难题,但是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出现,让传统工业在层层乌云之中看到了一道曙光。以工业机器人组建成,何谓智能工厂?答曰:具备感知、思考和执行力的工厂。换而言之,智能工厂就能将实现无人值守作业,只需要操作人员在主机终端输入生产指令,则智能工厂自动化运作,这种最优配置的工厂将最大限度地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本文由入驻OFweek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OFweek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邮箱/用户名:
忘记密码?
用其他账号登录: QQ
请输入评论
365天全天候线上展厅
机器人机器视觉伺服
广东省/深圳市
四川省/成都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北京市/海淀区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惠州市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中国工业机器人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机器人行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是低端市场大量的无序竞争,甚至包括以投资为名的“圈地热”。
  中国产业联盟数据统计中心主任李晓佳表示,2013年中国购买并组装近3.7万台工业机器人,其中外资机器人普遍以6轴或以上高端工业机器人为主,几乎垄断了汽车制造、焊接等高端行业领域,占比96%。而国产机器人主要应用还是以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为主,处于行业的低端领域。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与国外差距有进一步被拉大的风险。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工业机器人缺乏品牌认知度,最大的机器人企业年产机器人仅有几千台。随着国外机器人企业纷纷将我国作为生产基地,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企业发展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  同时,由于关键核心部件受制于人,产业空心化风险扩大。柏德葳表示,工业机器人三大关键部件(和服务器、减速机、)主要来源于国外,中国大陆厂商相对缺乏具有竞争力的研发制造能力,长期依赖进口。由于产业链上游无核心零部件制造商支撑,因此将长期受制于人。  中国成全球第一工业机器人市场各国厂商瞄准中国  如果说几年前许多人对工业机器人还稍感陌生的话,那么现在&机器人时代&已悄然降临身边。  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国,中国自2013年开始就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业界预测不久中国还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产地。  然而,在一片看似繁盛的背后,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却又深陷尴尬境地:外资品牌占据国内市场绝对份额,关键核心部件受制于人,本土产业面临&空心化&风险&&  专家呼吁,未来10年将是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黄金期,中国机器人产业要积极加大技术创新,扩展行业应用,在中外博弈中争夺市场话语权。  在近期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以瑞士ABB、日本发那科(Fanuc)、德国KUKA、安川电机(Yaskawa)全球四大家族领衔的近110家中外机器人厂商悉数亮相,重磅展示了工业机器人领域最尖端的技术及全系列产品,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  在该次展会上,本报记者看到,众多展品都是从国外空运而至,首次在中国展出。ABB展出了面向未来的人机协作产品YuMi双臂机器人;日本发那科公司展出了一款绿色协同作业机器人,并在中国首次发布了世界第一台7轴灵敏型机器人LBRiiwa;除此之外,、机器人包装、机器人搬运、机器人激光切割,机器人打磨等也都被一一展示。
&&&&&&&&&&&&
本文由入驻OFweek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OFweek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邮箱/用户名:
忘记密码?
用其他账号登录: QQ
请输入评论
机械自动化单片机
广东省/深圳市
四川省/成都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北京市/海淀区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惠州市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带来的机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