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管理分析

如何加强林业产业发展与管理_参考网
如何加强林业产业发展与管理
刘瑞芳摘 要:森林资源能够应用到各个方面,在木材生产、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对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加大,林业产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但是从整体的发展情况来看,森林资源恢复速度并不是很快,有的地方林业资源甚至缺乏,强化林业产业管护就成为现阶段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林业产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积累相关经验有一定助益。关键词: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林业产业;发展管理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近年来,东胜区林业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认识,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切实强化林业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与林业、资源、环境相协调。围绕“高原增绿、农民增收、社会增效”的工作目标,依据建设“城市森林系统和农村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发达的林沙产业结构,创造优良的林业投资环境,推进沙棘、沙柳和柠条等优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推进东胜林业生态建设,实现东胜林业健康发展。1 林业产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1 林业产业管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各种林业项目建设管理投资定额标准都比较低下,地方财政投入紧缩,相关配套资金无法足额及时到位。地区生态环境通过最近几年的治理,容易治理地区已经基本完成任务,而难治理地区的任务重,费用较高,难度较大,导致林业工程在推进过程中困难重重,此外,随着地区生态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东胜区的林地资源得到较好的恢复,生态效益逐渐显现出来,但是林业生态工程缺少抚育管理经费,导致了中后期林业抚育管理难度持续加大。最近几年,尽管地区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是工作任务依然比较严峻,历年实施的新造林面积多、投资大,按照合同约定,目前大部分工程都已到了3a最终决算支付阶段,因地方造林资金安排不足,拖欠造林企业工程款数额较大,极易引发矛盾或上访。1.2 林业保护监管力度较差最近几年,东胜区林业产业辩保护和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生态建设效益进一步加强,针对一些存在毁林开垦,违法征地的现象,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必要措施进行监督管理,切实做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但是保护监督力度比较薄弱,监督效果较差,很多制度和政策不能切实落实到位,存在人情买卖,对地区的林业产业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1.3 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是有偿使用森林资源的中一种机制,在合法的范围内,地区使用森林资源应该支付相应的使用费用,或者对保护森林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所作出努力和付出代价的人员给予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但是目前这种机制建设还不够完善,在法律方面缺少相应的硬性规定,在未来需要以法律手段去保证这项机制的实施。2 加强林业产业发展和管理的对策分析2.1 增加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对林业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引导各级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管理机构,将林业产业发展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积极转变林业产业发展观念,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积极争取国家在林业产业发展方面的各项优惠政策。2.2 拓宽融资渠道利用林业在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就业机会上的潜力和优势,在争取上级对生态工程、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投资的基础上,积极吸引社会投资向林业产业流动。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落实林业贴息贷款计划,适当延长林业贷款期限和宽限期,对林业项目给予积极支持。协调商业银行制定符合林业产业特点的信贷品种,不断加大对林农小额信贷的支持力度,适当放宽贷款条件,简化贷款手续,支持林业企业发展。多渠道筹集产业发展资金,对林业龙头企业和新兴企业,在项目安排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努力推进林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2.3 发展和管护并重,保障林业健康发展始终把“建设和管护并重,管护优先”的理念贯彻林业发展,因地制宜,分区治理,在保护中搞建设、求发展。反复学习、认真思考,抓落实、抓推进、抓提高、抓质量、抓效益,综合运用现代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对林业进行全面武装和改造,依靠现代科技手段,开发林业的多种功能,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提升林业建设整体水平。要综合应用各种媒介进行深层次挖掘多角度宣讲,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要加强全民的生态道德教育工作,引导人们崇尚绿色,回归自然、关爱自然,倡导文明健康的绿色新生活;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面提高尽责率;要广泛开展“绿色文明单位”评选活动,把绿色延伸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要依法加大育林基金的征收比例和范围,实现林地资源的有偿使用和持续利用。2.4 深化林业系统改革继续开展主体改革“回头看”工作,做好林权信息采集和权属矛盾调处工作,维护林权权利人权益;按照国家、自治区和市的统一部署,制定符合东胜区实际的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妥善解决国有林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稳步推进改革工作。参考文献[1]刘攀.贵州省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绿色财会,2016(06) .
农业与技术
2016年19期
农业与技术的其它文章中国林业产业分析研究报告--林业
Search|搜索
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中国林业产业分析研究报告
[报告页数]
[报告字数]
[报告名称]
中国林业产业分析研究报告
[支付方式]
[完成日期]
[报告价格]
印刷版:8600电子版:印刷版+电子版:
[传真订购]
[电话订购]
&&中国林业产业分析研究报告引言&&新中国成立5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由小到大,由缺到全,目前已形成涉及国民经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多个门类、多种产品的复合产业群体。&&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呈现以下一些特点:产业发展迅猛,势头强劲;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成为林业产业发展的亮点;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林业产业发展的生力军;林业产业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加大。&&目前,我国已成为一个林业产业大国。我国的经济林产品、竹及竹制品、人造板、松香等主要林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纸和纸板产量居世界第二。同时,我国也是一个林产品进出口大国。2003年,我国主要林产品进出口总额达259亿美元,其中出口120亿美元,进口139亿美元。但我国还不是一个林业产业强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林业发展还面临着一定的问题。&&本报告共分为七大章,介绍了2003年林业产业现状,对林业六大重点工程详细进行了介绍,对部分林业市场发展情况(国内和国外)进行了介绍,并对林业产业典型公司进行了分析,对行业投资情况做了阐述,最后对该行业进行了预测。'中国林业产业分析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行业现状概况&1第一节&林业总体发展概况&1第二节&林业产业现状(2003年)&2一、林业产业产值&2二、营造林&4(一)造林绿化规模再创历史新高&4(二)人工造林比重继续增长&林种以防护林为主&4(三)林木种苗产量继续增长&6(四)私有经济造林占据半壁江山&6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6(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8(二)退耕还林工程&9(三)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10(四)三北和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10(五)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12(六)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12四、森林工业&13(一)木材生产及林产工业&13(二)工业总产值及增加值&16(三)林业企业经济效益&17(四)主要工业产品销售价格&17五、林业系统职工队伍状况&17第二章&行业相关政策分析&19一、“十五”期间,国家林业局重点研究对象&20二、林业的重新定位&21三、林业的开放策略&22第三章&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简介&23第一节&工程简介&23第二节&天然林保护工程&24一、发展策略&24二、2003年工程概况&26三、进展情况&27第三节&退耕还林工程&28一、退耕还林的重要地位&28二、2003年退耕还林工程概况&30第四节&重点防护林工程&31一、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31(一)工程简介&31(二)黑龙江省工程建设情况&34二、2003年工程发展概况&36(一)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36(二)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36第五节&2003年其他工程概况&37一、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37二、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37三、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38第六节&产品进出口情况&38第四章&行业市场发展概况&39第一节&林业发展策略&39一、林业的跨越式发展&39(一)含义&40(二)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性&41(三)林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途径和措施&44二、处理好几种关系&46第二节&市场潜力分析&51第三节&区域市场研究&52一、福建三明市&52二、河北省&54(一)林业发展概况&54(二)林业发展成果&55(三)林业发展目标&57三、辽宁省&58(一)森林发展历史&58(二)森林资源状况及特点&58四、浙江省&60五、云南省&62第四节&国际市场分析&62一、乌拉圭林业&63二、新西兰林业&65三、德国林业&68四、美国的经验&69五、瑞典&71第五章&典型企业分析&78第一节&吉林森工集团&78一、公司简介&78二、公司财务分析&79第二节&云南景谷林业股份有限公司&88一、公司概况&88二、公司财务分析&89第三节&福建省永安林业(集团)有限公司&99一、公司简介&99二、公司财务分析&100第六章&林业投资情况&110第一节&非公有制林业&110一、政策支持&110二、利用民间资本情况&111第二节&林业投资情况&113一、固定资产投资&113(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113(二)投资特点&115(三)固定资产投资方向&116(四)投资地区分布&116二、林业利用外资情况&117(一)利用外资规模&117(二)利用外资特点&118三、林业投资注意事项&118第七章&行业发展预测&119第一节&我国林业发展预测&119一、我国林业发展趋势&119二、我国林业政策取向&120三、最具开发前景的林业产业&121第二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林业发展&124第三节&入世对我国林业的影响&133一、加入WTO对林业的影响&133二、林业的发展对策&133表目录表5.1&2003年12月-2004年9月公司资产负债表&79表5.2&2003年12月-2004年9月公司利润表&82表5.3&2003年12月-2004年9月公司现金流量表&83表5.4&2003年9月-2004年6月公司各项指标&86表5.5&2003年12月-2004年9月云南景谷林业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表&89表5.6&2003年12月-2004年9月云南景谷林业股份有限公司利润表&92表5.7&2003年12月-2004年9月云南景谷林业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表&94表5.8&&2003年9月-2004年6月云南景谷林业股份有限公司各项指标&96表5.9&2003年12月-2004年9月福建省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表&100表5.10&2003年12月-2004年9月福建省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利润表&103表5.11&2003年12月-2004年9月福建省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表&105表5.12&2003年9月-2004年6月福建省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各项指标&107图目录图1.1&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现价)&3图1.2&省林业产业总产值占全国的百分比&3图1.3&2003年五大林种结构示意&5图1.4&年五大林种增减变化示意&5图1.5&按所有制分的造林面积结构示意&6图1.6&六大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比重示意图&7图1.7&年六大林业重点工程造林面积对比&7图1.8&天然林保护工程区6年木材产量、造林面积示意&8图1.9&年退耕还林面积示意&10图1.10&三北及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造林结构示意图&11图1.11&防护林按用途分比重示意图&12图1.12&年全国森林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及趋势&13图1.13&2003年全国人造板产量结构示意图&14图1.14&2003年人造板产量前10名的省份情况&15图1.15&林业系统不同所有制工业经济所占比重示意&16图1.16&林业系统在岗职工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示意图&18图1.17&林业系统在岗职工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示意图&19图6.1&年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14图6.2&年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速度&114图6.3&年森工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速度&115图6.4&2003年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投资完成额&116图6.5&东北、西部开发、中东部地区投资结构&117图6.6&林业利用外资结构&118附录:附录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全文)&(日)&&&&&&&&&&&&135附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42附录三、科学编制“十一五”年森林采伐限额&149A002&
订购热线:010-北京总部:广州分部:成都分部:订购电邮:开户名:北京博纳支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开户行:招商银行北京分行中关村支行账号:10 001
客服电话:010-
010-/17/18 备案序号:京ICP备号---您的位置: &
如何做好林业产业管理分析菏泽市林业产业化经营的背景分析和对策研究--《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菏泽市林业产业化经营的背景分析和对策研究
【摘要】:林业既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发展林业经济的重点是瞄准市场,而林业发展的根本效益在于工业化。山东菏泽林业生产起步较早,基础较好。近几年,在发展林业生产上,坚持物质利益原则,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目标,努力建设平原地区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收到了明显成效。在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新形势下,林业的发展既有了良好的机遇,同时又面临挑战。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是必然的选择,因为它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是优化发展环境、建设生态城市的需要,是落实“两个统筹”、优化农业结构的需要。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的五大基本原则是:市场化原则,利益共存原则,产业组织创新原则,科技创新原则,诚信守法原则。在这一进程中,采取的重要措施是深化林业改革,完善林业政策;实施科教兴林战略,提高林业产业化水平;做好林业发展规划,加快资源教育步伐,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倾斜政策、增加投入,搞活林产品流通,培育完善市场体系;膨胀龙头企业和骨干项目,促进民营林业企业发展;大力推行林业标准化,积极培育林产品名牌;加强林业综合执法,科学管理林木资源。在管理、分配等环节,要创新产业化经营组织的价值观念。互惠互利,长远发展,平等对人,共同致富应该是林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各利益主体共同的价值取向。培育利益协调机制运作的组织载体,随着林业产业化的发展,企业与林农之间利益关系的协调需要中介机构或组织的介入。引导产业化经营组织对利益分配机制进行合理选择,国家及地方政府可利用宏观调控工具,例如政策引导等方式,令产业化经营组织、尤其是起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在设计利益分配方式时,能够自觉地与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林业发展方针和方向保持一致。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5【分类号】:F326.2【目录】:
1.菏泽林业产业化发展的背景分析15-28
1.1 林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5-18
1.2 中国加入WTO对林业的影响18-23
1.2.1 加入WTO对我国林业的有利作用18-19
1.2.2 加入WTO对林业的冲击19-21
1.2.3 对国内木材市场的影响21-23
1.3 林业产业化的提出23-25
1.3.1 实施林业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性23-24
1.3.2 林业产业化经营的演进24-25
1.4 实施林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势25-26
1.5 菏泽林业产业的特点26-28
1.5.1 产业链条长26
1.5.2 经济效益高26
1.5.3 进入门槛低26
1.5.4 转移农民多26-27
1.5.5 龙头辐射广27
1.5.6 市场空间大27
1.5.7 经济外向化27-28
2.菏泽林业产业化经营状况分析28-35
2.1 林业产业现状28-30
2.2 林业产业化的特点30-31
2.2.1 森工企业发展迅猛30
2.2.2 林产品加工基地初具规模30
2.2.3 主导产业地位日益突出30-31
2.2.4 生态和社会效益日益明显31
2.3 林业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1-34
2.3.1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矛盾32
2.3.2 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的矛盾32
2.3.3 龙头企业弱化32-33
2.3.4 经营体制滞后33
2.3.5 产业化基础薄弱33-34
2.4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34-35
2.4.1 对林业产业化经营认识不到位34
2.4.2 林业生产机制落后34
2.4.3 林业投入不足34
2.4.4 市场体系不完善,产业化组织程度低34-35
3.加快菏泽市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原则和对策35-45
3.1 实现林业产业化的五大基本原则35-38
3.1.1 市场化原则35-36
3.1.2 利益共存原则36-37
3.1.3 产业组织创新原则37
3.1.4 科技创新原则37-38
3.1.5 诚信守法原则38
3.2 发展林业产业化的具体对策38-45
3.2.1 做好林业发展规划38-39
3.2.2 膨胀龙头企业和骨干项目39-40
3.2.3 搞好林木资源基地建设40-41
3.2.4 大力推行林业标准化,积极培育林产品各牌41
3.2.5 加快市场建设,搞活林产品流通41-42
3.2.6 深化林业改革,完善林业政策42-43
3.2.7 实施科教兴林战略,提高林业产业化水平43
3.2.8 加强林业综合执法,科学管理林木资源43-45
参考文献45-4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白鹤松;;[J];商场现代化;2008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翼;[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建国;[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年03期
周国模,范济洲,李海文;[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梁学彦;[J];河北林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吴秉礼;李福林;;[J];林业科学;1993年02期
;[J];林业资源管理;1994年02期
王迪生;[J];林业资源管理;1994年04期
张建国;[J];林业资源管理;1994年04期
文化,钱友山,王超铁,袁士畴;[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2年05期
逯德福,高玉慧;[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3年03期
林锦国,叶依广;[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玉斯;蒋菊生;曹建华;;[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巩雪峰;余有本;肖斌;;[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蔡年辉;李根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1期
史宇;;[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0期
莫晓勇;龙腾;彭仕尧;简明;杨小红;;[J];桉树科技;2002年02期
韦东艳;杜阿朋;谢耀坚;贺亮亮;张沛健;;[J];桉树科技;2010年02期
刘勇;[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年S1期
孙倩;汤放华;;[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1期
史云峰,禹利君,刘富知;[J];茶叶通讯;2000年04期
赵斯;赵雨森;王林;王敏;夏志光;;[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悦翠;;[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谢煜;张智光;;[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莫晓勇;梁理勇;龙腾;;[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1)[C];2005年
刘悦翠;;[A];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莫晓勇;;[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教燎;[D];南昌大学;2010年
刘凤芹;[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袁畅彦;[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王守宝;[D];天津大学;2010年
王纪杰;[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易志军;[D];中南林学院;2002年
薛联青;[D];河海大学;2002年
曹建华;[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吴巩胜;[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郭志伟;[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文娟;[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唐芳;[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曾文斌;[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张俊艳;[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惠海霞;[D];西北大学;2011年
樊豪;[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包宛鑫;[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徐合雷;[D];石河子大学;2010年
刘薇;[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纪海娟;[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银生;廖朝林;郭汉玖;林先明;郭杰;刘海华;;[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9期
黄娟,李江风,李忠博;[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0期
邹宽生;;[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蔡荣;虢佳花;祁春节;;[J];北方果树;2007年04期
何雄浪,张海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程征;;[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徐士贺;王伟英;;[J];财会月刊;2005年17期
聂影,任启芳,王书存;[J];中华纸业;1998年05期
李娟;王立新;;[J];中国林副特产;2006年01期
种伟;;[J];中国林副特产;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明华;冉福祥;杨秀英;;[A];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2008)[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耿玉德;[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王红姝;[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刘家顺;[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唐步龙;[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张爱美;[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晓东;[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杨云;[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李德洁;[D];中南大学;2005年
张昌勇;[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贺珍瑞;[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黄亚珍;[D];重庆大学;2006年
柏樱岚;[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全海娟;[D];河海大学;2007年
陈莉;[D];西南石油大学;2007年
贾雷;[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璐;[D];贵州财经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齐实,孙立达;[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何桂庭;徐一飞;王直;;[J];系统工程;1985年03期
赵国清;[J];系统工程;1986年06期
黄健儿;林杰;陈平留;李勇;;[J];华东森林经理;1987年01期
杨朝飞;;[J];环境保护;1992年02期
赵景柱;;[J];科技导报;1992年04期
郭仁鉴;颜务林;;[J];林业科学;1985年01期
吴秉礼;;[J];林业科学;1987年02期
姚兴涛;朱永达;;[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姚兴涛,朱永达;[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合;[J];河南林业;2001年02期
陈天民,张洪生;[J];中国林业;1997年07期
,姚琅;[J];石河子科技;2002年06期
;[J];湖南林业;1997年12期
袁志成;[J];中国林业;1998年07期
王浩,刘俊花;[J];内蒙古林业;1999年02期
刘焕武!桂阳县;[J];湖南林业;1996年12期
吴会贤,王永丽,康文兰;[J];中国林业;1998年12期
郭清和,黄杰辉;[J];广东林业科技;2000年03期
贾成惠;徐永涛;赵永彬;;[J];安徽林业科技;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禹力;;[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戚继忠;;[A];首届吉林省林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石培贤;;[A];2005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5年
钟志诚;;[A];首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冯金桃;吴乾平;;[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高静君;刘杰;潘丽;;[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吴志文;杨淑军;;[A];2006中国科协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6年
杨国平;;[A];中国林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王占全;;[A];宁夏回族自治区林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沈满洪;魏李鹏;;[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芳 陆放;[N];蚌埠日报;2007年
邓登昌;[N];云南经济日报;2008年
李远明;[N];三明日报;2009年
杨仕智;[N];焦作日报;2010年
武珍;[N];人民政协报;2011年
董显增;[N];菏泽日报;2007年
符安平 特约通讯员
苏秋养;[N];湛江日报;2008年
刘海龙;[N];四川政协报;2011年
杜会军;[N];蚌埠日报;2006年
记者  王才忠 通讯员  郑启柏 聂步洲;[N];湖北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耿玉德;[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张瑜;[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奉钦亮;[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秦涛;[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陈幸良;[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刘春良;[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文媛;[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顾寒琳;[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朱翼;[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董岳;[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郭函;[D];重庆大学;2008年
贺珍瑞;[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徐伟;[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戈晓立;[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陈卫中;[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孙亮;[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0.8.5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